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的探索用ITW品格证明ITW人身危险

性的探索用ITW品格证明ITW人身危险

性的探索用ITW品格证明ITW人身危险
性的探索用ITW品格证明ITW人身危险

用品格证明人身危险性的探索

何家弘法学不仅限于研究法律现象,也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不同社会学科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也是在不断地竞争,哪门学科对于该问题的解释力比较大,它的思想就越拥有话语权。研究人的行为特点,预测人的行为规律,最好的切入是品格。《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着重研究品格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即根据以往的行为来概括其品格,根据品格来判断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为科学地进行犯罪预防、定罪、量刑和行刑提供依据。品格证据规则是证据学上的难点之一。本研究要求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推理能力,更要对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本书是作者长期积累和经过四年艰苦探索的成果,既有对品格证据法理的挖掘,更着重于对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的实际运用的探索,有关刑事品格证据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在本书中几乎都能找到答案。

一、品格、人格与行为

所谓品格也称为人格。人格是心理学的常用术语,但是人格心理学者却对人格的概念莫衷一是,少有共识。在精神分析学家看来,潜意识代表了人格;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人格是行为的习惯系统,是通过对能够获得可靠信息的长时期行为的实际观察而发现的活动之总和。换言之,人格是我们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1}。人本主义者则认为,人格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意志;而特质论者则将人格等同于特质的组合{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对这个定义的含义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人格是具有动力性的组织,这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行为需要人格的推动作用。人格的动力性是由其构成的单元如需要、动机等决定的。我们要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他的需要、动机、信念及价值观,这些便构成了他的人格。(2)

心理物理系统,表示人格既不是完全心理的,也不是完全神经的,这一组织分享躯体的和心理.的机能,两者融合成为个人的一个整体。(3)决定,人绝对不是简单的环境的消极反应者,人的行为产生于人内部的人格结构。人格倾向性若被适合的刺激所激发,人的真实本性就从他的行动中表现出来。(4)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这是指人格在个体性方面的重要性。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因此要了解一个特定的人的方法是对其人格进行研究{3}。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认为“人格”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总之,人格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具有整体性。不同的人格既包括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和相似特征,也包括完全不同的特征,人格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性基础上形成的,经历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人格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这是人格调查的基础。人格具有可变性,这就使矫正不良人格成为可能。

行为人的行为,无论是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从整体而言,是行为人心理因素在外界因素的激发下的产物。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在接受的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同样的刺激,由于人格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5}。行为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行为人的人格支配的,行为的反复性与规律性都可以在人格体系中找到合乎逻辑的根据。人格一经形成,就具备知、情、意、行的完整结构,影响制约个体的认识活动方向、认识活动内容,对人的生活态度、言语和行动具有极强的长期指导作用,也是判断一个人如何行为的重要指标。人格行为论由日本刑法学家团藤重光以及德国刑法学家阿尔特尔·考夫曼提出的,得到日本大塚仁等学者的赞同。该理论认为,行为是人格的外部表现,强调人格是主体的现实化。人格虽然是潜在的,但是从深层来看,它却能够决定行为,此其一;其二,当它现实地外化,表现为活生生

的活动时,就是行为。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行为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必然的决定关系,而是一种模糊的具有较高概率的相关关系。一个以往诚实守信的人,我们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在这次行为中他是诚实的,而只能说他诚实的概率较高。正是这种较高程度的相关性,使得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具有一定的证明价值。

探讨品格与行为的关系,是为构建“大证据学”,从品格领域解释人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的一个新视角,最终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在探讨刑法领域中的行为科学。从事物的本性出发,不仅可以使理论获得崭新的生命力与价值,而且也可以创造出更为合理的制度理论和制度实践。法律制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构造出来的,但实际上这种表面构造的制度背后有着非常丰厚的现实基础,而这个现实基础就是事物的本性。任何事物的本性中都包含了对这一事物加以规制的合理性根据,如果不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对问题加以探讨将永远也难以生成合理的法律制度{6}。不论是犯罪预防,还是定罪、量刑或罪犯矫治,刑事司法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人,如何合理地、正当地解释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以及规制人的行为,就要研究人的本质属性,而品格正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与提炼。所以通过哪些行为证明人的品格,证明品格的有效方法有哪些,通过品格如何预测未来的行为,哪些品格与犯罪行为有关,与犯罪有关的品格如何测量又如何预防与矫治。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中都做了有理有据的回答。英美法系对品格证据规则的研究较为深入,立法也比较完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及例外。大陆法系对品格证据研究不多,对于品格证据的排除或采纳由法官进行自由心证。当前我国对于品格证据的研究整体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书的出版必将推进我国构建刑事品格证据规则的进程。

二、研究人身危险性的意义

人身危险性(personal dangerousness)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认为人身危险性仅指再犯可能性,后者认为人身危险性是指初犯可能性或再犯可能性。19世纪末,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加剧,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少年犯、惯犯、累犯的急剧增加,客观主义刑事学派的理论被认为无力解决这些问题而受

到非难,以李斯特为代表的近代学派即主观主义刑事学派应运而生。新兴的近代学派提出“应受刑罚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的口号,反对客观主义刑事学派的行为中心论。他们认为行为是行为人的行为,行为和行为人即犯罪和犯罪人是不可分割的,行为充其量只不过是行为人的反社会性、危险性的表现。报应不再是刑罚的首要目标,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罪犯的改造和帮助其回归社会。与刑罚对应的不再仅仅是犯罪行为,更应该是犯罪人。决定刑罚不仅要考虑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还要考虑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自1885年法国的刑法典将对不可救药的累犯采取放逐到国外的措施作为附加刑开始,到1893年刑法学者司托斯起草的瑞士刑法典预备草案中首次引入保安处分概念,再到1919年意大利学者菲利起草的“菲利草案”,犯罪学人身危险性研究对各国刑事立法的影响由弱到强,“针对行为人未来的危险性”而设立的保安处分目前仍为瑞士、瑞典、德国、奥地利、荷兰、匈牙利、丹麦、阿根廷、意大利、波兰、西班牙等许多欧洲和拉美国家刑法所采用,显然是重视人身危险性的体现。

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在这里,“情节”与“犯罪事实”是并列的,且“情节”前并没有犯罪二字的限定,此处的“情节”包含着反映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大小的有关内容,如品性特征、一贯行为表现、悔罪态度等。这一规定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要考虑人身危险性。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宽处罚,对聋哑人、盲人犯罪以及自首犯可以从宽处罚,对惯犯、累犯要从严处罚等规定说明我国刑法已经确认了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的根据。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刑法第,67条对缓刑、减刑、假释的规定都包含了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2007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五种不起诉的情形,即:(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2)因亲友、邻里及同学同事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3)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的;(4)因生活无着偶然实施盗窃等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5)群体性事件引起的刑事

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属于一般参与者的。这一规定不但为刑事和解奠定了基础,也是人身危险性具体应用的体现。

重视人身危险性的研究对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一定意义。因为不论是“宽”还是“严”,都应考虑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甚至具有犯罪人格,应当从严;具有较小的人身危险性,甚至不具有再犯的可能性,应当从宽。教育刑理论主张,科处刑罚不仅是因为行为人犯了罪,而且为了使行为人不再犯罪;因为教育措施的有效性要求“因人施教”,而在每一个具体的犯罪案件中,行为人的人格特征、所处环境、平时表现、致罪原因等人身危险性的表现各有不同,只有通过细致而周密的调查,查明上述各种因素,才能帮助法官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处遇措施。许霆案是2007年轰动全国的十大诉讼案之一,许霆一审因盗窃判处无期徒刑,后发回重审,2008年3月31日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重审判决书认为量刑的差异在于许霆是在发现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异常后产生犯意,采用持卡窃取金融机构经营资金的手段,其行为与有预谋或者采取破坏手段盗窃金融机构的犯罪有所不同;从案发具有一定偶然性看,许霆犯罪的主观恶性尚不是很大。主观恶性即人身危险性的表现之一,可见,人身危险性确实是影响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但是从许霆案一审法官未考量人身危险性判处许霆无期徒刑来看,人身危险性在司法实务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研究人身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身危险性是一种尚未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未然领域,欲对人身危险性做出科学的评估,需要明晰行为的发生机制,科学分析行为人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是对未来行为的预测。信息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特色,信息社会要求具有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与农业社会的关注过去及工业社会的注重现在不同,在信息社会,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迅速,为了争取主动,人们更关注未来,要求具备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所以本书中用品格证明人身危险性的方法与成果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其他社会科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品格是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

在我国刑事科学实务中,上海市监狱管理局1994年研制出了罪犯心理素质量表和再犯预测量表,司法部课题组研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也已于2000年上半年正式出台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会、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罪犯评估系统量表》也开始应用,这套量表包含13个维度:内外性、情绪稳定性、从众性、冲动性、攻击性、报复性、信任性、同情心、自信心、焦虑感、聪慧性、心理变态倾向、犯罪思维模式,用以测量犯罪人的品格状况。当前不断发展的人格科学对人身危险性已能进行相当程度的评价,虽不能达到完全预测犯罪行为发生的地步,但已经能为刑事责任的评价提供较为科学的和客观的依据,以上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

运用品格证明人身危险性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犯罪预防,完善强制措施、定罪、量刑、行刑程序的基础。人格特征是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通过考察行为人的人格特点并加以科学的分析,才能使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更加准确、可靠。作者通过完善人格调查制度论证了测评人身危险性的方法、内容和程序等。提出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即影响人身危险性大小的因素包括:(1)家庭结构,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和遭遇,与家庭成员的感情和关系,家庭对其的教育、管理方法;(2)性格特点、道德品行、智力结构、身心状况、成长经历,即有无犯罪前科,成长过程中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等;(3)在校表现、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4)在社区的表现及社会交往情况;(5)就业情况及在单位的工作表现情况;(6)犯罪中表现可以从犯罪的主观状态、手段、损害结果等方面考察;(7)犯罪后的表现主要包括在犯罪后是否自首、立功、坦白交待、积极赔偿被害人或退回赃物,积极避免、减少犯罪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等。

准确评估人身危险性,可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者分析了人格障碍的含义及类型,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论证了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提出从防止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对人格障碍进行矫正两方面进行犯罪预防。作者为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取保候审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提出法官在对被告人量刑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还要考虑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量刑大体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基础刑期,第二步是调整基础刑期。第一步侧

重的是寻找与罪行相适应的法定刑幅度,第二步则是根据罪行之外的与犯罪人自身密切相关的因素确定对犯罪人具体适用的刑罚,应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即再犯罪的可能性。如果说第一步实现的是罪刑均衡的话,第二步实现的则是刑罚个别化。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与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认为作者的选题与研究重点的选择都非常有前瞻性与可行性,本研究成果必将对推进我国的刑事程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做出贡献。

四、以未成年人刑事品格证据为突破口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四大公害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减少和拉制社会犯罪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惩罚犯罪,而在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尤其是对于生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罪犯来说更是如此。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使他们健康成长,矫正犯罪少年回归健康正常的社会生活,其意义十分重要。为此,世界各国无不结合本国国情,在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国的刑事政策予以调整,出现了非刑罚化、人道主义的倾向。我国2006年12月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从宽处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情况。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也强调7人格调查制度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各地司法部门施行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做法不一,亟待予以规范,从而使研究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具有了必要性。

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具有了不同于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第一,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或者受到一些引起共鸣、感染和同情的情绪所影响,从而迅速地改变自己的心理,作出某些不合乎法律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其本身的主观过错一般相对较小;第二,即使未成年人故意实施了某种违法行为,如果社会对这种行为只是惩罚未加以教育、挽救,根据标签理论,此人随后的行为可能

更加不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未成年人往往并未形成类似成年犯罪人那样稳固的犯罪人格,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治还比较容易,重塑其人格、行为方式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第四,由于未成年人生活地域的有限性,可以认为他们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熟人社会”,在这个社区内具备生成品格证据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未成年人在生活中不易伪装,表现更多的是真实的自我,因此,社会调查报告反映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时具有较大的可信性。这就使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全面调查具有了可行性。所以有必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对其再社会化的依据。美国著名的少年法庭运动代表人物朱力安·马克法官曾指出:为什么我们不应像贤明和慈悲的父亲对待其错误尚未被当局发觉的子女那样对待没人管的儿童呢?这样处理少年犯又有什么不正确,不恰当的呢?国家的责任不应该只限于查问这个男孩子或那个小姑娘犯了哪样罪,而应该进一步查明他在身体,精神,道德方面是什么情况。如果发现他走向犯罪并被控告,则不应一味地予以处罚,而应该实行改造;不是让他从此堕落下去,而是要叫他振奋起来;不是要把他摧垮,而是要他发展;不是要把他变为罪犯,而是要把他造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本书作者认为对品格证据的研究应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目前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探讨社会调查报告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和解、取保候审、逮捕、暂缓起诉、不起诉、量刑、社区矫正等程序中的运用,并且已经发表了系列论文,如“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缓诉制度中的运用研究”、“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研究”、“品格证据在未成年被告人量刑中运用研究”、“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视角”等,我期待着作者的《未成年人刑事品格证据研究》的面世,相信其新作不论是从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上都会有更大的飞跃。

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QQ174788632旺旺whx0910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怎样增加如何增加增加百度财富值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

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或者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

不用百度文库财富值,破解百度文库下载site: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妙用

首先,我们按照平常的习惯,找到自己要的,文章不能复制,题目总是可以的吧。我们把题目记住之后,在搜索引擎的框框里输入:site: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 +题目【site命令是指在制定的网站里搜索,加号也是要的,如果嫌输入加号麻烦,可以用空格代替。】如搜索雷锋事迹,输入:site: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雷锋事迹(中间有空格)谷歌快照有点难,百度快照是不用爬的。搜索引擎都有网页网页快照,如百度有百度快

照,谷歌有网页快照,我们点击快照进入网址.打开网页快照或百度快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网页形式显示的百度文库正文内容了。最后,我们只需要将内容复制下来就可以,粘贴到WORD等文本编辑器里,就可以保存下来了。这方法只能对文字有用,对图片就没辙了,所以只能算小小的破解,还是建议大家用正规手段下载文件。最新破解联系:Q Q 1 7 4 7 8 8 6 3 2

内容来自: https://www.doczj.com/doc/334086306.html,/item.htm?id=10266756565

论审查逮捕的社会危险性证明

论审查逮捕的社会危险性证明 [摘要] 逮捕是刑法规定的长时间剥夺被逮捕者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强制措施,一旦被错误适用,将对被逮捕者的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2012 年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虽然进一步细化了逮捕条件,但其将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以“可能”等字眼来列举,使审查人员在判定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否达到逮捕的必要时,依然存在很大的裁量空间。本文针对逮捕中社会危险性审查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研究,从立法、操作层面和思想层面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审查逮捕;社会危险性;原则;判断标准;对策 一、我国逮捕中“社会危险性”概述 (一)“社会危险性”法律内涵 逮捕中社会危险性是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上,预测犯罪嫌疑人在未来的某个时段点或时间段会采取某种行为来损害社会或者他人的利益的可能性,亦或者是会采取不当的手段或行为为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置障碍的可能性。社会危险性的大小,是适用逮捕的法定依据,也是犯罪嫌疑人是否达到逮

捕的要求必须要考量的核心要素i。 社会危险性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危险性和人身危险性。罪行危险性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犯罪活动侵犯了什么样的客体来判断其罪行危险性的程度,并且这种犯罪事实是在证据的基础上认定的,基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使其有在未来有再次给社会带来此种危险性的可能性。例如,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犯罪即具有此种危险性。通常刑法中所说的人身危险性是指再犯的可能性,而逮捕中的人身危险性与其略有不同,具体包括可能妨碍刑事诉讼的现实危险性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9 条规定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身份不明”以及“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即属于这里所说的可能妨碍诉讼的危险性ii。可能再次犯罪的危险性是指根据犯罪嫌疑人所涉的犯罪性质,考察其是初犯、偶犯还是累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倾向性。 (二)社会危险性”条件在逮捕中的适用 逮捕是以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为特征的强制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是临时性措施,但却是一种强行剥夺人身权的方式,如适用不当或者滥用,必然会发生侵权行为。因此,在新《刑事诉讼法》第79 条中对适用逮捕的条件与社会危险性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1)凡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这种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

危险性评估

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 为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司法局在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两类高危人群的实际,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具体如下: 对被评估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百分考核制: 一、判刑或劳教前人身和家庭情况(25分)。 1、年龄程度。18岁以下3分,19-45岁5分,C、46岁以上1分。 2、身体情况、家庭和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差、家庭关系差、夫妻离异的。符合条件的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3、文化程度。小学5分,初中3分,高中以上1分。 4、是否惯犯、累犯、有吸毒史。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5、身份、居所。有工作或在校学习1分,长期在外3分,三无人员5分。 二、导致犯罪判刑或劳教的情况(25分)。 1、违法犯罪性质。故意犯罪5分,过失犯罪1分。 2、是否集团作案。集团作案5分,团伙作案3分,一

般犯罪1分。 3、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主犯或起主要作用5分,从犯3分,胁从犯1分。 4、作案次数:一次性作案1分,持续性作案5分。 5、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6、做案手段及方式。一般做案1分,高智商做案5分。 三、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15分)。 1、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2、知识技能提升情况。积极明显1分,有所提升3分,无变化5分。 3、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情绪。情绪稳定1分,有偏执心理3分,有明显的人格障碍5分。 四、刑满释放后的情况(35分)。 1、刑释解教回归后去向。回原籍1分,下落不明5分,其他情况3分。 2、收入情况。500元以下5分,800-1200元3分,1200元以上1分。 3、家庭、邻里关系。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4、社会交往人员。简单1分,复杂3分,特别复杂5分。 5、无家可归3分,无业可就5分,无亲可投1分。 6、思想稳定程度。很稳定1分,相对稳定3分,很不

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

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的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保护环境。根据国务院《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等有关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危险物品指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剧毒物品、麻醉、放射性物品等酸性腐蚀物品等。 第三条对管理、储存和使用危险品的部门,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危险品的安全负直接责任,负责建立、健全危 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使用。 第四条储存危险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危险品应当储存于专用仓库和专用储存设施中,并且分类、分项存放,相互间保持相互的安全距离。 2、危险品仓库的建筑和设施,必须符合《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 定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爆、防控、防静电、避雷,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相应 的安全电器照明设施。 3、化学物品的性质防护和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 仓库存放。 4、危险品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入库验收、出库登记制度,落实保管责 任制,责任到人。

5、危险品的领取,要经部门负责人的签字批准,由2名以上人员共同办理领取手续。 第五条学生在使用危险品做实验时,教师和实验员必须在现场进行指导,严禁擅自离岗、脱岗。严禁学生将危险品带出实验室。 第六条各使用部门在处理废弃危险品时,应委托具有合法处理资格的单位进行销毁处理,不得任意丢弃、掩埋危险品。 第七条对于严格遵守危险品管理规定,保障安全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于违反本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工作证明范本6则

《工作证明范本》 工作证明范本(一): 工作证明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限用于证明我司员工的工作,不作为我司对该员工任意形势的担保文件。 公司名称:______ 盖章: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工作证明范本(二): 工作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章: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XXXX公司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工作证明范本(三): 兹有我公司员工___________,性别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司工作______年,任职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职位),月收入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加盖公章)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工作证明范本(四): 收入证明 兹有我公司________员工,身份证号码:________,在我司工作_____年,任职________部门________(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单位承诺本证明是真实的,正确的,仅限于申请办理信用卡事宜。 公司名称:______ 盖章: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工作证明范本(五):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章: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盖章: 年月日 工作证明范本(六): 工作证明 *****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贰仟万元。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 **先生于1995年加入我公司,后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提升为****,负责****。

反思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的功能定位_陈伟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2009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CS L-D0959) 反思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的功能定位 陈 伟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庆 401120) 摘要:人身危险性能否在定罪机制中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人们对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功能的定位,而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的根据之一,可以使其与社会危害性一起对定罪机制起到双层限制作用。由于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定罪机制中发挥的是实质评判的功能,因此其在定罪机制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所体现的不是其积极的入罪功能,而是其消极的出罪功能。 关键词: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 定罪机制 人身危险性是刑事近代学派提出的刑法基本范畴之一。随着刑事近代学派的逐渐隐退,人身危险性也逐渐被人们忽略。时至今日,要更加科学地评判犯罪、从行为人反观犯罪行为、合理建构罪刑关系,单纯依靠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仍然存在诸多困境,而重拾人身危险性的学术话语,将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刑事司法在理念重塑中进行合理转向。基于此,笔者拟对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的功能定位问题作些反思,期望有所收获。 一、人身危险性的定罪功能之争及其评析 人身危险性能否在定罪机制中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人们对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功能的定位。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功能的定位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人身危险性是与社会危害性相 对应的刑法范畴,应该从犯罪概念的高度界定人身危险性。1(2)人身危险性是定罪机制中的要素,但只是 一种选择性要素,即所有犯罪必须具备社会危害性才能成立,部分犯罪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需要具备人身 危险性才能成立。o(3)人身危险性在罪责刑结构中并不当然地起决定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修正作 用。我们可以行为人没有人身危险性或者人身危险性较小为由认定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不能以 行为人存在人身危险性或者人身危险性较大为由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4)社会危害性是定罪机 制的要素,而人身危险性的功能侧重于量刑方面。? (5)在定罪阶段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理论, 而在量刑阶段则是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统一。?(6)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因素包括犯罪人的素质特征 及犯罪前、中、后的表现,它不影响定罪,而只是量刑个别化及行刑个别化的根据。?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认为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不占一席之地是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只有少数人认为应当把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的一个考量因素。在我国刑法学界的大多数人看来,/定罪就是司法机关对被审视的行为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进行相互一致认定的活动,是不考虑犯罪人的具体 情况的,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更是处于隐性状态,而从来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0。?我国的现实状况表明,# 70#

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关于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使用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安全使用,学校经研究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1. 学校的危险化学品由化学实验室管理,化学实验室设危险化学品专柜进行保管。 2. 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实行专人专库双锁管理,保管员应忠于职责,认真细致,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操作规程,严防偷盗、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 3.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不得离开实验室且仅限于教学实验使用,一律不准外私人借用,坚决制止危险化学品向外借和流向社会。 4. 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入库,管理和使用前后都必须有准确详细的记录,使用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归还。做到帐物相符。 5. 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理,要求管理人员每月清点危险化学品一次,每次清点要有详细记录。 6. 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见国家化学药品及化学试剂目录。

危险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在中学理科实验中涉及到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和腐蚀品。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 1、酸、碱具有腐蚀性,不要把它们洒在皮肤或衣物上。稀释浓硫酸时,切忌将水倾入浓硫酸中,以免喷出伤人。废酸应倒入酸缸(或指定的容器里),注意不能往酸缸里倾倒碱液,以免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发生危险。 2、强氧化剂(如氯酸钾)与某些药品的混合物(如氯酸钾与红磷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安全。 3、白磷有剧毒,并能烧伤皮肤,切勿与人体接触;它在空气中能自燃,应保存在水中。取用时要用镊子。 4、有机溶剂(乙醚、乙醇、苯、丙酮等)易燃,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用后应把瓶塞盖严,放到防火、阴凉的地方。一旦不慎因有机溶剂引起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土或湿布扑灭,火势较大的,可用灭火器,但不可用水扑救。 5、钡盐有毒(硫酸钡除外),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身体伤口;汞易挥发,它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如遇汞洒落时,须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汞变为硫化汞。 6、硝酸盐要轻拿轻放,不能研磨,否则会引起爆炸。 7、金属钾、钠等不要与水接触或暴露在空气中,应保存在煤油里,并在煤油内切割。取用时,要用镊子。 8、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制取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气体(如H2S,Cl2,CO,NO2,SO2,Br2等)或进行能产生这些气体的反应; (2)进行能产生氟化氢(HF)的反应; (3)加热盐酸、硝酸和硫酸时。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李宇先.doc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李宇先- 在我国,人身危险性理论是与社会危害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番比较研究。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人对我国的社会关系实际造成的损害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人身危险性是指犯罪初犯可能性和犯罪人再犯可能性。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包含说,认为人身危险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理由是,人身危险性的概念中包含评价性的因素,法律将人身危险性作为评价对象时的评价结果是人身危险性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说人身危险性是决定犯罪社会危害性的重要因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法益侵害性、客观实害性的统一,其中人身危险性是对主体有害于社会的人身的否定评价。还有学者从分析社会危害性的内部结构出发,认为社会危害性内部结构为行为的侵犯性、罪过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统一。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犯罪构成的实质内容,人身危险性正是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不能将它归结为是社会危害性以外的东西。

二是区别说,认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则属于犯罪人本身的特征,将后者视为前者的一部分,模糊了二者的界线,实不可取。犯罪本质在于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从刑事司法上说,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就表明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并不一定表明该行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及其大小。人身危险性的有无、大小与严重社会危害性没有必然联系。人身危险性预示着犯罪人犯罪的未然状态,不可能成为犯罪社会危害性的一部分,因为社会危害性所反映的是已然的犯罪对于社会已经实际发生的危害。还有学者认为,依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量刑原则,也实际上是将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区别开来了。 三是并列说,认为人身危险性涵括在犯罪的特征之中,并且与社会危害性相并列,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犯罪本质二元论。 笔者认为,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在:部分反映社会危害性的因素同样表征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现实的社会危害性是从过去的人身危险性转化而来,而现实的人身危险性又可能转化为将来的社会危害性。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人身危险性是未然之罪,是犯罪的可能性;社会危害性则是已然之罪,随着犯罪行为的发生而发生,并对我国刑法能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直接危害。(2)人身危险性是行为人的人身所具有的特征,而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在改革中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这就迫使人们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经营手段创造新的产品走向新的社会,打入新的市场,这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已是人们竞争的手段和策略,这也给人们的生产中提出了新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和广大安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职工无论是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

上,还是在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上,其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仍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 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薄弱。有些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摆正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喊在口头上,不抓落实。有的单位为了抢速度、争效益,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队伍被削弱。只包经济指标,没有安全指标,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严重。有个别单位对事故隐患抱有侥幸心理,不闻不问,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职能流于形式。 、办理《安全生产证明》的申请 二、必须提供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应主要包括: 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2、本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3、各分厂、班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4、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职责。 安全生产机构及其职责 本单位基本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

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研究_以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模糊综合评价为视角

2009年8月第7卷第4期 时代法学 Presentday Law Science Aug. 2009 Vol.7No.4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研究 ———以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模糊综合评价为视角3 刘立霞,张 晶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 要: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是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也是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本身、法官认定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心证以及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与人身危险性的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因此,有必要运用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以期准确认定未成年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 关键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人身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D9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69X(2009)0420015210 O n the A s se s sm en t o f M i no rs Accu sedπs P e rso na l D ange r o u sne s s —Take the M inor Social I nvestigati on Reportπs Fuzzy Comp rehensive Evaluati on as an Angle of V iew L IU L i2xia,ZHANG J ing (School of Hum anities and L aw,Yanshan U niversity,Q 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The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report is the i m portant attribute of m inor Cri m e pers onπs pers onal danger ousness,which is als o the i m portant reference of trying the m inor cri m inal case.But because the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report itself,the free heart card of judge,bet w een the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report and the case fact has the fuzziness.Theref ore it is essential t o u2 tilize the fuzzy theory in the comp rehensive evaluati on t o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report,s o as t 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size of m inor Cri m e pers onπs pers onal danger ousness.A t the sa me ti m e,in or2 der t o guarantee the utilizati on of fuzzy theory in the report of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we should further consu mmate the 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syste m. Key words:m inor s ocial investigati on report;pers onal danger ousness;fuzzy comp rehensive eval2 uati on 尽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和使用规则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近年来各地少年法庭都积极贯彻执行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已经成为少年法庭查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动机和决定对未成年人定罪量刑的重要参考,在诉讼实践中起到了 3收稿日期 2009-04-15 基金项目 刘立霞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刑事和解中人格调查制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02047。 作者简介 刘立霞(1967—),女,河北冀州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证据法学;张晶(1982—),女,黑龙江佳木斯市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心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 度(最新版)

中心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根据《关于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使用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安全使用,学校经研究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1.学校的危险化学品由仪器室管理,仪器室设危险化学品专柜进行保管。 2.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实行专人专库双锁管理,保管员应忠于职责,认真细致,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操作规程,严防偷盗、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不得离开实验室且仅限于教学实验使用,一律不准外私人借用,坚决制止危险化学品向外借和流向社会。 4.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入库,管理和使用前后都必须有准确详细的记录,使用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归还。做到帐物相符。 5.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表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6级: 0 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 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 说而停止。 5 级: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 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便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

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随访。

解读刑事诉讼中社会危险性的法律含义.doc

解读刑事诉讼中“社会危险性”的法律含义- 摘要:“社会危险性”是指可作为适用具体强制措施的法定依据的,有证据证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危害社会、他人的行为和其他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行为的可能性。其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危险性预测可能性 在刑事诉讼中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况下(这也是最多出现取保候审权利争议的情况,即羁押与取保候审权利之间的冲突),适用取保候审的最基本的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同时这也是适用逮捕的基本条件,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由此可经看出“社会危险性”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关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刑事诉讼理论界均没有明确界定“社会危险性”的含义,没有确定判断“社会危险性”的客观标准,也没有为

“社会危险性”设置专门的证明机制,以致于司法实践中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或者其程度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司法工作人员个人的感觉,而不是依据科学化的制度化的证明,这已经不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它是司法上的不严谨,它为司法腐败提供了机会。也许,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被限制还是被剥夺的问题,对于强大的国家机器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就如许多司法工作人员所想“反正最终都要判刑的,取保候审或逮捕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这些在上尚未被确定为有罪的人来说,如同其他公民一样,他们的权利同样也是构建我们这个国家民主与法制的基石,因而他们至少有权利要求在被确定为有罪之前不因他人的随意猜测或感觉就被剥夺人身自由罢,他们至少应当有知道什么是社会危险性,自己是怎样被证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权利罢?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部门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研究超期羁押、取保候审与逮捕的冲突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也许问题之一就出在对“社会危险性”的认识上罢?的确,基础性的条件尚未明确又怎能保证依此而做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呢?以下笔者对刑事诉讼中的“社会危险性”的含义作一分析,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社会危险性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社会”是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一种群体,或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或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

初中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初中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一、危险、剧毒药品的采购 危险、剧毒药品的采购由学校化学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参照《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提出申购计划。在做计划时,应严格控制易分解、易变质、剧毒等药品的一次采购量。申购计划应由教研组组长审核,报请学校领导批准。 二、管理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三、危险、剧毒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1.学校应建立危险、剧毒药品台账。 2.学校应将危险、剧毒药品与普通药品分开存放(建立单独的保管室或专门的橱柜)。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对危险、剧毒药品要作经常性检查。药品柜、橱门上应贴上橱签,药品容器上应有标签,所有标签均应写明药品的类别、名称、纯度等级,标签应保持字迹清晰。确保药品容器的密封性。 3.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将危险、剧毒化学药品分类存放,相互保持安全距离,严禁混放;强酸、强碱要上锁保管,放在不为外人轻易获取的地方。严格保管好各类化学危险品和剧毒品,做到人离门锁。危险药品的管理应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

4.任课教师领用危险、剧毒药品时,必须向教研组长申请,批准后,才能向管理员按所需数量领取。领用的危险及剧毒药品在应用后,如有剩余仍由任课教师缴还实验室。 5.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教师及实验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6.化学危险、剧毒药品发现丢失、被盗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 四、废弃危险、剧毒药品的处置 实验后的危险及剧毒药品废液或残渣等应集中存放,由学校化学教师定期安全处理和销毁。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注:危险、剧毒药品的具体范围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危险药品: ①易燃液体:二硫化碳、汽油、乙醛、丙酮、苯、乙酸乙酯、甲苯、乙醇、1,2-二氯乙烷、己烷、二甲苯、原油、煤油。 ②易燃固体:红(赤)磷、硫粉、镁条、铝粉、黄(白)磷、钠、钾、碳化钙(电石) ③氧化剂:过氧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重铬酸铵、重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 ④腐蚀品:硝酸、发烟硫酸、硫酸、过氧化氢、溴、三氯化铝、盐酸、磷酸、甲酸、冰乙酸、乙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硫化钠、氢氧化钙、碱石灰、苯酚、甲醛

从人身危险性,到再看人格刑罚观

从人身危险性,到再看人格刑罚观之必要 作者孙广春 论文提要: 人格刑罚观是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课题,现已被学界所认可。而人身危险性,是指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即再犯可能性,它所表现的是犯罪人主观方面的反社会性格或危险倾向性。然而,要遏制这种再犯可能性抑或危险倾向性,很有必要将人格刑罚观引入到其中,判处其刑罚,以达到抑制犯罪的目的。本文,作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方面问题进行的整合和有益的探索,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行。(全文共5000字) 以下正文: 一、何谓人身危险性 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在其著述《刑法哲学》及《走向哲学的刑法学》中,在谈到人身危险性时,指出:人身危险性是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崛起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刑事古典学派关注的是犯罪行为而非犯罪人,只有刑事实证学派才将理论的触须伸向犯罪人,从而完成了由犯罪行为向犯罪行为人的划时代的转变。人身危险性,正是作为犯罪人的一种特性而被揭示的,并且建立在“应受惩罚的不是行为,

而是行为人”这样一个命题上。 陈兴良教授认为,人身危险性作为犯罪人的人身特征,往往被理解为某种犯罪倾向性。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加罗伐洛就把这种危险状态视为某人变化无常的、内心所固有的犯罪倾向。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龙勃罗梭则把这种具有犯罪倾向的人称为天生犯罪人,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犯罪人的人身特征,龙勃罗梭认为,这种人虽然尚未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他们基于遗传或体态等方面的原因,而已经具有了犯罪的倾向。此后,菲利也用天生犯罪人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菲利认为,一个人是天生犯罪人,是指他具有某种天生的退化现象,使其倾向于犯罪。同时,菲利又认为,一个人或许有天生的犯罪倾向,但他如果处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就有可能到死也不违犯任何刑法条文及道德信条。显然,菲利所称天生犯罪人,主要是就犯罪的生物学因素而言的,正如菲利所指出的:天生或本能的犯罪人最容易表现出犯罪人类学所确定的器官和心里特征。这些人既残忍蛮横又狡猾懒惰,他们分不清杀人、抢劫或其他犯罪与诚实勤劳的区别。如果把纯生物学的内容从天生犯罪人这一概念中剔除,那么,所谓天生犯罪人无非就是指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犯罪而已。 继而,陈先生又指出:由于刑事人类学派过分强调犯罪人的生物学特征,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指责与非难。而后来的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

企业安全生产证明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第二条: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在改革中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这就迫使人们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经营手段创造新的产品走向新的社会,打入新的市场,这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已是人们竞争的手段和策略,这也给人们的生产中提出了新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和广大安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

绩,广大干部职工无论是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上,还是在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上,其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仍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 (一)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薄弱。有些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摆正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喊在口头上,不抓落实。有的单位为了抢速度、争效益,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队伍被削弱。只包经济指标,没有安全指标,以包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严重。有个别单位对事故隐患抱有侥幸心理,不闻不问,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职能流于形式。 、办理《安全生产证明》的申请 二、必须提供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应主(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要包括: (一)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2、本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3、各分厂(车间)、班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4、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职责。 (二)安全生产机构及其职责

危险化学药品的领用和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药品的领用和管理规定 一、各试验时必须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药睥睨的领用和储存管理。 二、危险化学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悉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性能、特点、危害范围、 程度、以及防护、补救等措施。 三、领用危险化学药品前须作详细用量计划、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某些剧毒药品须经领 导审批后才能领用。 四、危险化学药品须安全储存于保险柜内并有严格的收发记录,储存时必须严格区分药 品的性质并且严禁混放。 五、管理人员对实验室中用危险化学药品必须严格把握精确用量并作出记录由使用人签 名。绝对不允许使用人将危险化学携带出试验场以外。 六、节假前后储存在实验室的危险化学药品必须进行清点、核对。剧毒药品必须交回危 险品仓库暂存。节假日完后在领出使用。 七、凡因工作失职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除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外还必须按情节轻 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 一、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的柜中,要求柜子顶部都有通风口。严禁在 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二、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溶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 三、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字破裂造成事故。 四、要注意化学试剂存放的期限,特别注意一些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的甚至形成危 害的药品的存放。 五、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 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六、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者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无标或者标签无法辨认的 试剂应以危险物品重新辨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仍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七、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于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保护环境。根据国务院《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危险物品指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剧毒物品、麻醉、放射性物品等 酸性腐蚀物品等。 第三条对管理、储存和使用危险品的部门,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危险品的安全负直接责任,负责建立、健全危 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条储存危险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危险品应当储存于专用仓库和专用储存设施中,并且分类、分项存放,相互间保持相互的安全距离。 2、危险品仓库的建筑和设施,必须符合《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爆、防控、防静电、避雷,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相应的 安全电器照明设施。 3、化学物品的性质防护和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 库存放。 4、危险品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入库验收、出库登记制度,落实保管责任制,责任到人。 5、危险品的领取,要经部门负责人的签字批准,由2名以上人员共同办 理领取手续。 第五条学生在使用危险品做实验时,教师和实验员必须在现场进行指导,严禁擅自离岗、脱岗。严禁学生将危险品带出实验室。 第六条各使用部门在处理废弃危险品时,应委托具有合法处理资格的单 位进行销毁处理,不得任意丢弃、掩埋危险品。 第七条对于严格遵守危险品管理规定,保障安全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和表彰,对于违反本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 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人身危险性的特征和现实表征

人身危险性的特征和现实表征 李宇先人身危险性研究之一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从犯罪学的角度为预防犯罪以及刑事立法提供指导,更可从刑罚学的角度为量刑提供指导。其涉及面较广,也很复杂,本版将连续3期刊登与刑事实践较为密切相关的研讨文章,以期对刑事审判有所裨益。 所谓人身危险性,一般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和再次犯罪可能性。因此 人身危险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特征:1.再犯可能性是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初犯可能性是对人身危险性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两者都能体现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存在价值。2.人身危险性是一种现实可能性。首先,人身危险性属于未然的领域,是犯罪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其次,人身危险性不是一种抽象可能性,而是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并非凭空想像,而是有其现实基础,是对行为人的个人情况和其他因素经过判断、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虽然人身危险性具有随机性和难预测性,从而使得人身危险性难以准确预测。但是,难以预测并不等于不能预测。人身危险性也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要我们对行为人的个人情况予以客观、全面、科学的考察,细致、认真、仔细地分析,对其将来的犯罪可能性有无、大小,是可作出基本准确的评价的。3.从潜在主体上讲,人身危险性存在于有前科和虽然无前科但是具有犯罪倾向的人。不仅包括已经实施过犯罪的人,而且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人、限制刑事责任人以及没有实施过犯罪行为的人。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是有区别的。无刑事责任能力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可能实施了一定的行为,且这种行为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由于其未达到负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