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理论的产生,使政府干预理论得到发展。

A. 市场失灵

B. 政府失效

C. 看不见的手

D. 供给创造需求

2.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没有体现在( C )。

A.是否具有可分割性

B.是否具有排他性;

C.是否能为人们带来效用满足

D.是否具有竞争性

3. 下列哪些属于集权政府公共决策的目标( C )

A. 社会利益最大化

B. 体现全体选民的权益

C. 体现全体统治集团的利益

D. 体现统治者个人的偏好

4.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主要区别是(D)。

A. 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 非价格竞争数量不同

C. 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程度不同

D. 以上都不对

5.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不包括(D)。

A.政策时滞

B.挤出效应

C.调控的间接性

D.只能作用于经济总量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一个人的福利对他人福利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性。

(×)

7、“税收要依据公平原则和公平目标,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是税收的公平原则。(√)

8. 在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中,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民有民营方式在实际招标投标过程中,容易发生参与投标的企业相互串通合谋的问题。

(×)

9、“税收是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杠杆。”是税收作用之一。

(√)

10. LM曲线左移代表放松性货币政策。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1. 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企业的共性与区别。

答:共性: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自然垄断企业的共同出发点都是要维护和增进公众福利。区别:

(1)、限制垄断立法只是依据法制来影响市场结构与竞争关系,主要防范企业限制价格竞争和阻碍对手自由进出的合谋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竞争,并不涉及企业的内部经营方式。

(2)、管制企业,需要政府不断地监管企业营业状况,规定企业的某些重要内部营业指标,如规定和限制价格、限制新企业加入等。

12.简述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

答:

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则是指政府的旨在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比如政府增加社会保险方面的公共支出,那么就会对私人部门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挤出效应:(1)个人相应减少本来准备用于退休养老的储蓄(支出),从而增加了现期可供支配的收入;(2)与此同时,那些本来需要支付较高费用赡养双亲的人们,现在由于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代替了他们的支出,这也使得他们可供支配的实际收入趋于增加。

13. 简述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特性: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来说,其无法将拒绝付费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而在经济上不可行。

(3)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人享用该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14. 私人及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为什么效率低下?

答:(1)造成公共物品缺乏供应或供应不足。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引发了“搭便车”行为,“搭便车”的存在使得通过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2)造成公共物品的利用不足。对纯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其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增加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采取市场供应的办法,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只会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公共物品的闲置,造成社会的福利损失。

(3)某些种类的公共物品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诸如国防、法律等并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因为由市场力量供应可能会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产生,会导致社会不公正。

15.简述内部性的含义及与外部性的关系?

答:

1、内部性含义

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

2、内部性和外部性之间的关系

1)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内部性是非市场以及政府失灵的基本原因。

2)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一些社会成本和利润包含在私人决策者的计算中,内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计算,这种内部性决定了公共官僚机构允许及官员的行为。

3)市场缺陷理论的核心是外部性,而非市场缺席理论的核心是内在性。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6.试述各国政府在限制垄断实践中的成效和教训。

答:

比较各国政府在限制垄断实践中的成效和教训,可以得出几点一般性的结论。

第一,各国的限制垄断立法总的来说保护并促进了市场竞争,限制了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第二,实施限制垄断措施的依据,应当是看一个行业中实际竞争的性质和程度,而不是光看行业生产的集中程度。

第三,对于“可操作竞争市场”的政策目标,不能作机械的理解。

第四,限制垄断措施的重点应当放在限制不公平竞争、保证企业进出行业加入竞争的自由上面。

总之,政府促进市场竞争、限制垄断的作用应当像球场上公正的裁判,其作用是保证比赛的公平性,防止球员用非正当的手段作弊取胜。裁判绝不能在主观上偏向任何参赛者,认为谁应该赢谁应该输;裁判也不能随便把球员的新技术动作当做犯规处理;裁判更不能暗中偏袒任何一方,甚至亲自下场给任何参赛者助一臂之力。

17.论述寻租与寻利有什么区别?

答:

(1)寻利是物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以增进社会福利为基础的生产性活动;寻租游离于生产之外,耗损社会弗里德非生产性活动。

(2)寻利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结果,不需要政府过渡干预;寻租往往通过政府的不正当干预抑制市场作用的发挥。

(3)寻利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上实现的;寻租是对既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

(4)寻利在增进个人福利的前提下,也增进社会福利;寻租只增进寻租者个人利益而损害社会的利益。

(5)寻利是在公平竞争下的正和博弈,具有正的外部性;寻租是在不公平竞争下的负和博弈,具有负的外部性。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15分)

18.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根基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答:1.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2.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

(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②公共事业投资③特别征税(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任何厂商都无法操纵价格,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是完全竞争市场的( C )前提。

A. 资源自由流动性假设

B. 产品的单一性假设

C. 原子市场假设

D. 信息充分假设

2.税收中,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分类属于的分类标准为(B )

A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B以计税依据为标准

C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范D以税收形态为标准

3.( B )价格管制方法保证了企业的营业利润额,却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A. 经济利润法

B. 成本加价法

C. 收益率法

D. 最高限价法

4.政府宏观调控的总目标不包括:(B )

A高就业B高通货膨胀C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D低物价

5. 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D )。

A.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 消费者都想搭便车

D. 以上情况都对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当正外部经济效果发生在一种产品的生产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

(×)

7.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补贴)是GDP的支出法核算方法。(×)

8.在既定商品价格条件下,政府给予消费者现金补贴或商品购物券都将反映出政府支出的收入效应。

(√)

9.公民的受益能力与其收入水平成反比。

(√)

10. 如果一种产品或劳务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排他的成本很高,则该种产品或劳务应属公共资源。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1.为什么只有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得以稳定实现?

答:

只要行业中厂商能够获得经济利润,那么原有厂商就会调整经济规模,同时新厂商也会被吸引到改行业,这会导致供给增加,从而引起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直至经济利润为零,才不会有新厂商进出该行业,市场才能实现均衡和稳定。

12.自然垄断的含义和性质。

答:

(1)自然垄断的定义:在市场需求既定的情况下,由一个企业生产比由两家或多家企业生产更有效率的情况。

(2)自然垄断的特点:

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平均成本总是随产量规模增加而降低。这样,规模大的企业总是能够在生产成本上比规模小的企业占优势,最终规模最大的企业就可能击败所有对手实现独家垄断。因此,自然垄断的特点是独家垄断,效益最高。

②自然垄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沉淀资本”才能开业。③自然垄断通常多在公用事业部门出现,例如电力、煤气、自来水、铁路、电信等公用事业部门。

1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作用。

答:

(1) 提供公共物品

(2)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3) 消除外部性

(4) 促进公平分配

(5) 维护市场秩序

14、简述政府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功能?

答:

社会保障的功能:

(1)保障及其补偿功能。生存保障既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也是其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

(2)社会稳定功能。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有必要通过政府的干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3)调节功能。从宏观上,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从微观上,可以调节社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再时序分布上的协调均衡,调节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各个方面的利益。

(4)收入再分配功能。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垂直性再分配,从高收入向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二、水平性再分配,劳动时与非劳动时,健康时与伤残时之间进行的所得转移15. 公有企业的概念、特性及设立公有企业的目的。

答:

公有企业:国家或公共团体拥有全部资本或控股的企业。

公有企业的二重性:

(1)公共性:所有权的公共性和管理的公共性。

(2)企业性:经营的自主性、企业的内部效率性。

设立公有企业的目的:

(1)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态)

(2)关系国计民生

(3)为了弥补“市场失灵”:a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b设立于新技术开发、引进过程中风险

较大的产业;c公共设施和容易产生负外部性的领域。

(4)为了确保财政收入

(5)个人无法承办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6.分析税收具有哪些效应?

答: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征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对全社会的影响。

征税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既可能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可能通过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影响他们的生产行为。税收效应通常可表现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涉及到纳税人的工作、消费、储蓄和投资等各个方面。

(一)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税收使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也使纳税人收入受到影响,因而必然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1、税收对消费者的收入效应

2、税收对消费者的替代效应

(二)税收对生产者的影响

1.税收通过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来影响纳税人的生产行为。

2.由于政府征税,会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生产量,增加无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生产量,这就产生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3.由于政府征税,造成生产者可支配生产要素的减少,从而使生产者降低了生产量,产生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三)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

2、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

(四)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2)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1、税收对投资影响的替代效应

2、税收对投资影响的收入效应

17.在政府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试论两者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答:

(1)传导机制的差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进而到达宏观调控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多层次的,而财政政策措施一般是直接作用于居民和企业。

(2)政策调节时滞差异

由于政策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时滞差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中央银行一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确认形式,所以它调节货币政策是迅速的,随时随地的。因此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时滞短。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依法按照踩着构那年度进行。因此,它就不能像货币政策那样灵活多变,而且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即经过议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综上所述,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的缓慢。

(3)政策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侧重于对结构的调节。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基本上是对货币量或货币流通规模调节为中介目标,例如,利率调节,存款准备金调节乃至计划手段调节。而财政政策侧重于对总量进行调节,如总需求,总供给等方面。(4)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差异表明,两种政策是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达到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15分)

18.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垄断和市场失灵。

(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措施。

答: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 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和本国国情。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D ),问题可以妥善解决。

A. 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 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 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D.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2. 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征收庇古税的税额为(A )

A. 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

B. 私人边际成本

C. 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D. 社会边际成本

3. 垄断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C )。

A. 垄断竞争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B. 厂商的数量多规模小

C. 厂商进出困难

D. 厂商进出比较容易

4. 不属于征收庇古税来抑制外部性的优点是(A )。

A.不需要对税额进行调整

B.征收庇古税可以激励污染排放者不断探询减少污染的新方法;

C.政府可以以征收的污染排放费对受害人进行经济补偿或治理环境污染

D.可以激励污染排放者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量

5. 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C )为标准的。

A. 课税对象的性质

B. 计税依据

C. 税收负担是否转嫁

D. 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简单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搭便车。

(×)

7. 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最终结果为双方抵赖。

(×)

8、自然垄断存在于,在市场需求既定下,由多个企业生产更有效率的情况。

(×)

9. 消转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之后,税负在国民收入的增量中自行消化。

(√)

10、政府投资性支出是以国家、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投资来源的一种投资支出,是国家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积累性政府支出,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之一。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答:(1)支出法

Y=C+I+G+(X-M)

(2)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补贴)

(3)增加值法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生产过程中增加值之和

12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答:自动财政稳定器,简称自动稳定器,是指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抑制,自动而即时地朝正确的方向变化,借以对总需求产生一种稳定作用的因素,也称内在稳定器。

也就是说,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会做出适时反应,在经济涨落时对其产生缓冲作用,并及时对经济体系产生保护功能。

13.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是如何导致曲线移动的。

答:(1)工资率的变动(W增加AS左移)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AS右移)

(3)劳动和资本供给的变动(劳动和资本供给增加AS右移)

(4)其他要素价格的变化(其他要素价格提高AS左移)

14.用来度量不平等程度的方式有哪些?

答:(1)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表示不同收入组的人口所得收入占国民收入百分比的曲线。

(2)基尼系数:当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时,基尼系数为0;绝对不平等时基尼系数为1。

(3)贫苦指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百分比)。

15.生产性的负外部性如何导致市场失效?

答:(1)边际外部成本(MEC):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成本。

(2)不存在外部性时,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都为零,

边际私人成本(MPC)=边际社会成本(MSC);

边际私人收益(MPR)=边际社会收益(MSR)。

(3)存在生产性的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边际私人成本(MPC)+边际外部成本(MEC)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有哪些?

答:

(1)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区别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调节具有鲜明的直接性;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是间接的。

(2)政策时滞不同

①认识时滞基本相同;

②行动时滞货币政策时滞短;财政政策时滞长。

③从作用时滞来看,货币政策作用时滞短;财政政策作用时滞长。

(3)调节力度不同

财政政策调节具有直接性,调节力度较强;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的调节是间接的,调节力度较小;

(4)作用特点不同

财政政策的作用侧重于调整经济结构;货币政策的作用侧重于调整经济总量。

(4)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17. 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措施。

答:(1)成本加价法(涉及如何准确确定AC)

销售价格=平均营业成本+营业净收入

成本加价法的营业净收入是定死的,但价格是活的,可以根据营业成本加以调整,因此成本加价法事实上保证了企业的营业利润额,而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

(2)收益率法(有降低平均成本的激励)

销售价格=平均营业成本+其他相关行业投资收益率

收益率法中的价格不是可以随便调整的,只是估算了“合理”的投资收益率和价格,但并没有保证企业能够享有这样的投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经营不善,营业成本过高,管制价格不能调高来弥补过高的营业成本,这样假定的收益率就无法在管制价格下实现。由于收益率法制定的管制价格有相对的稳定性,企业也有积极性在下一次调整管制价格之前节约成本,增加盈利。

(3)、根据公众的意见设定一个最高限价,企业收费不得超过此标准。

优点:(1)符合大众的意愿;(2)不用计算平均成本。

缺点:按大众意愿确定的价格往往偏低,使自然垄断企业限于亏损状态,从而降低服务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15分)

18案例:

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征了环保税。进入80年代后,环保税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一个从零散的、个别的环保税种开征,到逐渐形成环保税收体系的过程。包括对废气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废水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垃圾排放课征污染税,对噪音课征的污染税。对农业污染物课征的污染税等。

另外,对援用税制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取消了原有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二是在原有税种中采取新的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从调整的税种看,比较突出的是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

问题:1.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与外部性。

答:

1. (1)税收对消费者的替代效应

政府的课税造成消费者减少对课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因此,发生了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2)由于政府征税,会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生产量,增加无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生产量,这就产生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3)税收对总收益率的影响,首先是由于纳税的缘故总收益率下降了。如果其影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投资,即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2. 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补偿的现象。用最简单的话来定义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福利造成的影响。在解决外部性时,税收可以通过替代效应,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减少外部性的生产。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2014年最新政府经济学作业一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的论文

政府经济学作业一: 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具体的,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于AD-AS以及IS-LM分析框架,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更重要的是,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就不难解释了,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虽然,在短期内,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长期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结合我国产业和部门经济的结构差异,或许,这形成了两种循环,国有经济主导的行业内部,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需求,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微弱的反映在传统的竞争

政府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答: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答: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答: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2、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 答: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 1、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经济学小论文

浅谈服务行政摘要 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将是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行政服务的标准,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终依据将是用“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关键词:行政管理,服务,衡量尺度21世纪,以服务为方向的中国政府职能选择将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政府将按照企业化的方式努力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并自觉把“效率”和“效益”作为自身服务水平的内在评判尺度,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外在的评判尺度。 一、服务: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设计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服务理所当然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政府必然也应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理念,进行职能的再设计。 1.管理就是服务管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本质上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体产生分化,并逐步形成群众组织(包括国家),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组织成员为避免无谓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相互订立契约,把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公共权力,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同时,各组织之间也基于同样原因签订盟约,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的组织(国家政府),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管理的实质,就是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服务。 2.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日益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但这种服务性质不可能改变,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政府作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也是为社会需要而存在,为社会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现代西方各国政府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出于这种选择。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机,引起了国际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西方各国通过多方面探索,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控制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中国的行政管理,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殊性,更何况中国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就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 3.转变观念:“小政府”与“大服务”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取舍。但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政府就是服务机关,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不该管的也要管,结果什么都管不好。我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习惯于政府的全面干预和行政控制,不仅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且对政府过分依赖。公民更是“势单力薄”,一味指望政府能“为民作主”。一方面权力主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自然也不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忽视了权力主体的权力。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树立新的行政理念,从制度和体制及运作机制上,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要认识自己的权力,争取自己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主动要求政府提供服务,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二、政府该为谁服务既然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那么,政府到底该为谁服务呢?

2019春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 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A.各级政府 )。 2.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B.社会公共权力生 )。 3.1776年亚当·斯密( C.《国富论》 )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5.( C.寡头垄断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竟争。 6.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 B.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 )。 7.( c.对政府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8.(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9.(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协调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不完全能够实现。 10.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人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 11.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以(A.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 12.按照公共物品的(B.性质)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用品和准公共用品。 13.按照公共物品的 ( A.收益围 )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14.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D.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15.按照外部效应的( B.最终结果 )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16.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 C.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7.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A.詹姆斯·布坎南 )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18.我国预算年度是( A.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19.按照( B.政府职能 )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o.按照( A.经济性质 )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1.按照( C.预算管理体制 )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22.按照( D.预算编制方法 )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23.在“成本一收益”法中,( C.净现值(NPV))是评价政府支出绩效的关键,将直接决定一个项目是该实施还是放弃。 24.为便于使用,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 B.一般市场利率 )作为参照标准。 25.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 A.最低 )生活水平需要。 26.政府收人按( A.收入形式 )分类,可分为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 27.( B.政府性基金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28.政府收入按( C.财政管理体制 )分类,可以分为中央政府收入、地方收入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189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9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4:00至15:30;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3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私人财产所有权 B.社会公共权力 C.道德劝说 D.法律制度 2.(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 B.自由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按照公共物品的(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 C.科斯 D.屁古 5.按照(A)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6.(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D)。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8.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 B.民政部 C.国务院 D.财政部 9.根据(A)的不同,债务可以划分为公债与私债。 A.债务人 B.债权人 C.资金来源 D.债务币种 10.按照(B)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A.预算组织形式 B.预算编制方法 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预算收支平衡的状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C)需要。 A.部分企业 B.单独个人 C.社会公共 D.政府部门 12.下列项目中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3.下列项目中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B)。 A.城市供电 B.国防 1

政府经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335814382.html, 政府经济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府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1、政府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研究 2、现代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职能 3、强制责任保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视角的考察 4、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 5、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6、论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 7、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及其实现 8、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 9、中国与欧美政府经济职能演进的历史比较 10、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基于辽宁的实证分析 12、政府经济和政府理性--公共经济学的缘起与发展 13、中国过渡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分层探析 14、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15、公共物品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定位 16、关于政府经济行为的经济法思考 17、政府经济和政府理牲——公共经济学的缘起与发展 18、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经济性投资效率 19、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 20、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https://www.doczj.com/doc/335814382.html, 二、政府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1、地方政府经济学 2、公共产品短缺的政府经济学分析 3、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 4、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5、绿色采购问题及政府经济政策选择 6、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 7、政府干预与干预政府——关于政府经济行为的理性分析 8、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9、我国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研究 10、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1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 12、新时期政府经济职能探讨 13、加入WTO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14、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政府经济"权力"变迁的博弈分析 15、制度及其变迁进程中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分析 16、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 17、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18、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19、当代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变与借鉴 20、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改革思考 三、热门政府经济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理论的产生,使政府干预理论得到发展。 A. 市场失灵 B. 政府失效 C. 看不见的手 D. 供给创造需求 2.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没有体现在( C )。 A.是否具有可分割性 B.是否具有排他性; C.是否能为人们带来效用满足 D.是否具有竞争性 3. 下列哪些属于集权政府公共决策的目标( C ) A. 社会利益最大化 B. 体现全体选民的权益 C. 体现全体统治集团的利益 D. 体现统治者个人的偏好 4.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主要区别是(D)。 A. 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 非价格竞争数量不同 C. 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程度不同 D. 以上都不对 5.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不包括(D)。 A.政策时滞 B.挤出效应 C.调控的间接性 D.只能作用于经济总量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一个人的福利对他人福利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性。 (×) 7、“税收要依据公平原则和公平目标,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是税收的公平原则。(√) 8. 在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中,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民有民营方式在实际招标投标过程中,容易发生参与投标的企业相互串通合谋的问题。 (×) 9、“税收是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杠杆。”是税收作用之一。 (√) 10. LM曲线左移代表放松性货币政策。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1. 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企业的共性与区别。 答:共性: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自然垄断企业的共同出发点都是要维护和增进公众福利。区别: (1)、限制垄断立法只是依据法制来影响市场结构与竞争关系,主要防范企业限制价格竞争和阻碍对手自由进出的合谋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竞争,并不涉及企业的内部经营方式。 (2)、管制企业,需要政府不断地监管企业营业状况,规定企业的某些重要内部营业指标,如规定和限制价格、限制新企业加入等。 12.简述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 答: 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则是指政府的旨在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比如政府增加社会保险方面的公共支出,那么就会对私人部门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挤出效应:(1)个人相应减少本来准备用于退休养老的储蓄(支出),从而增加了现期可供支配的收入;(2)与此同时,那些本来需要支付较高费用赡养双亲的人们,现在由于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代替了他们的支出,这也使得他们可供支配的实际收入趋于增加。 13. 简述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特性: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来说,其无法将拒绝付费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而在经济上不可行。 (3)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人享用该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14. 私人及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为什么效率低下? 答:(1)造成公共物品缺乏供应或供应不足。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引发了“搭便车”行为,“搭便车”的存在使得通过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2)造成公共物品的利用不足。对纯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其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增加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采取市场供应的办法,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只会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公共物品的闲置,造成社会的福利损失。 (3)某些种类的公共物品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诸如国防、法律等并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因为由市场力量供应可能会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产生,会导致社会不公正。 15.简述内部性的含义及与外部性的关系? 答: 1、内部性含义 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一、综合经济管理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2、知识经济中管理方式的变革3、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4、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5、中国失业问题研究6、知识经济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7、结构性失业与再就业工程8、广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9、论技术市场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的作用10、依靠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1、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1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组合13、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14、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15、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经济职能16、试论企业民主化与科学化管理17、论工厂内迁与现代大西南经济的发展18、论广西科技市场的开发与利用19、论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20、“入世”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二、人力资源管理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4.西部大开发与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5.浅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 6.国有大型企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7.假日经济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索8.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对策研究9.论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三、财政与金融1.论广西金融管理的得与失2.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3.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4.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5.试述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6.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与防范金融风险7.论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货币贬值的经验与教训四、工商行政管理1.广西私人企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的问题3.企业管理中的创新思维4.企业的定价策略五、市场营销1.试论网络营销新特点2.买方市场下的企业经营管理3.对我国目前买方市场的分析4.论市场的潜在需求5.论农村市场的发掘6.论新科技企业的营销创新7.论市场对接与企业发展机遇8.论注意力经济9.发展我国网络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10.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目标多元化六、旅游管理与饭店管理1.论旅游产业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2.景观的独特性与景点的连片性-----谈旅游景点景观的设置与旅游路线的择定 3.论旅游业的营销策略4.当前广西饭店管理水平问题研究5.论旅行社的营销与管理策略6.论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与作用7.论广西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8.论广西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与方向9.论旅游风险投资的特点10.论旅游经济在广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1.论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在实践中的作用12.论环境建设对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13.论旅游扶贫的作用七、保险与社会保障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2.人的安全需要与保险事业3.广西保险业发展缓慢原因初探八、证券投资与管理1.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2.论证券投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入世”与我国股权资源的优化和配置九、企业财务管理1.论财会人员的意识品质2.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与弊端十、统计与会计1.某市(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查2.广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3.广西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4.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对全社会实行会计监督的可行性研究6.论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7.论统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一、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再认识2.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3.试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5.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6.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7.农业生产结构调查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8.试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9.西部大开发与广西主导产业调整的对策10.试论西部大开发与广西出海大通道的建设11.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

中央电大《政府经济学》历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自然垄断 2.行政规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10分)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5.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 C )。 A·放手由市场解决 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6.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 )。 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 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7.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 B )。 A·社会公共权力 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C·政府信誉 D.企业的自愿捐助 9.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D )。 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10.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B )。 A.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D.国家与集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