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第33章

一、判断正误题

1、在过去50年间,美国得真实GDP每年增长5%左右.

2、投资就是经济周期中特别易于变动得支出部分.

3、物价预期上升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如果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在长期中成立,那么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应该就是一条垂线。

5、经济学家把产量得波动作为“经济周期",因为产量得变动就是有规律且可预测得。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得一个原因就是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得价值并增加了消费支出。

7、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就向左移动。

8、错觉理论解释了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9、引起工资上升得物价预期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0、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工资与物价预期上升,经济将自行调整到长期均衡。

11、在短期中,如果政府为了平衡其预算而削减支出,这就可能引起衰退。

12、总需求增加得短期效应就是产量增加与物价水平上升。

13、石油价格上升会引起滞胀。

14、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产量,并使物价上升。

15、如果决策者选择使经济走出衰退,那么她们就应该用减少总需求得政策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得表述就是正确得?

a、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就是温与得衰退。

c、经济波动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就是因为产量得变动就是有规律且可预测得.

d、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与产量得衡量指标来衡量经济波动,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e、以上各项都不对。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就是因为

a、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得价值与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得价值与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a、可获得得劳动增加。

b、可获得得资本增加.c、可获得得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e、以上各项都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4、以下哪一项不就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得原因?

a、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c、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

d、汇率效应。

e、以上各项都就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得原因。

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增长得最初影响就是

a、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e、长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种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得表述就是正确得?

a、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b、就是垂直得,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得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与工资在长期中就是固定得。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根据财富效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就是因为

a、低物价提高了货币持有量得价值,并增加了消费者支出。

b、低物价降低了货币持有量得价并减少了消费者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8、自然产量率就是什么情况下生产得真实GDP量?

a、没有失业时。 b、经济处于自然投资率时。

c、经济处于自然总需求率时。

d、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

9、假设物价水平下降,由于名义工资合同固定,企业变得无利可图,并且开始削减产量。这就是以下哪一种理论得证明?

a、短期总供给曲线得粘性工资理论。b、短期总供给曲线得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得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得古典二分法理论。

10、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供给者只注意到自己得某种物品价格下降。由于认为自己物品得相对价格下降,她们开始削减产量。这就是以下哪一种理论得证明?

a、短期总供给曲线得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得粘性价格哩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得错觉理论。d、短期总供给曲线得古典二分法理论。

11、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由于冷战结束,军费支出减少.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与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b、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d、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12、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由于冷战结束,军费支出减少。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与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b。物价下降,产量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c、产量增加,物价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d、产量减少,物价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e、产量与物价水平都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13、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发生了摧毁大部分小麦得干旱。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与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b、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d、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14、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发生了摧毁大部分小麦得干

得干旱。如果决策者让经济自行调整到其长期均衡水平,根据总需求

求与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与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b、物价下降,产量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c、产量增加,物价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d、产量减少,物价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e、产量与物价都仍然就是其初始值不变.

15、当经济经历以下哪一邵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

a、物价下降与产量减少。b、物价下降与产量增加。

c、物价上升与产量增加。

d、物价上升与产量减少。

16、以下哪一个事件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军备支出增加。

b、物价预期上升。

c、石油价格下降。

d、货币供给减少.

e、以上各项都不就是.

用图33—4回答第17-——18题。

17、假设经济在图33-4中B点这样得衰退中运行。如果决策者希望产量变动到其长期自然率,那么她们应该努力

a、使总需求向右移动。

b、使总需求向左移动。

c、使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d、使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18、假设经济在图33—4中B点这样得衰退中运行。如果决策者让经济自行调整到长期自然率,那么

a、人们将提高自己得物价预期,并且短期总供给将向左移动。b、人们将降低自己得物价预期,并且短期总供给将向右移动。

c、人们将提高自己得物价预期,并且总需求将向左移动。

d、人们将降低自己得物价预期,并且总需求将向右移动.

19、根据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增加将引起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b、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c、物价上升,产量保持不变.d、物价下降,产量保持不变.

20、如果决策者做了以下哪一件事,就可以说她们“抵消”了不利得供给冲击?

a、通过增加总需求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这会进一步提高价格.b、通过减少总需求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这会降低物价。

c、通过减少短期总供给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

d、不对不利得供给冲击作出反应,允许经济自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

第 14 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 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 T” ,错误标出“ F” ) 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乍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 ?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 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 GDP勺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9.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 GDP勺一部分,也是日本 GNP勺一 部分。() 10.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 GDP中。() 11. 用支出法核算GDP寸,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 GDP中。() 12. 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 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 15.购买普通股票是

投资的一部分。 ( )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 GNF和NNF之差。() 18 .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 )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F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F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 ) 22. 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 23. 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 24.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 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 25. 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 ) 26.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 ) 27. GDF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勺比率。() 28. 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 如果 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 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 就知道, 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 1999年的多。( ) 30. 在衡量一国人均GDP寸,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 量。( ) 31. 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 和会增加。( ) 32. 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33. 发达国家以名义汇率折算的GDP高于以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 ( t )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第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概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CPI 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答: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水平同基期物价总水平的比率,用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生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编制而成。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商品批发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③国民经济平减指数,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考察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月)通货膨胀率,可根据相应时期的物价指数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3.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 答: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它等于企业购买的固定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值与基年一篮子价值的比率再乘100。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在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中是有用的。 4.指数化(indexation ) 答:指数化指定期地根据物价指数来调整有关的名义经济指标(如名义收入、名义工资

宏观经济学三四章作业

第三、四章宏观经济学作业 一、选择题 1.当消费函数为C=Ca+CyY,a>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应( )。 A.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大干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能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3.凯思斯的“基本心理法则”指出( )。 A.消费和收入总是总量增加 B.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总是会被储蓄起来 C.随着消费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5.如果增加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美元,则边际消费倾向应是( )。 A.10% B.100% C.90% D.1% 6.某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其数额为2000亿美元。假设再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通货膨胀缺口为( )。 A.大于100亿美元 B.100亿美元 C.小于100亿美元 D.无法确定 7.已知某个经济实际的国民收入是5000亿美元,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6000亿美元,投资乘数是4。由此可以断定,这个经济的( )。 A.通货膨胀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B.通货膨胀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C.通货紧缩缺口等于1000亿美元 D.通货紧缩缺口等于250亿美元 8.假设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为8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作业 一、选择题答案 1、D; 2、A; 3、E; 4、B; 5、E; 6、C; 7、A; 8、D; 9、D;10、B;11、C;12、B 13、A;14、C;15、B;16、D;17、D 二、计算 1、表1中给出了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要求: 解:(1)=100+10+30+30=170;(2)=90+60+30+(60-70)=170 (3)政府赤字=30-(30-5)=5 (4)储蓄= y d-c=(y-T+TR)-c=(170-30+5)-90=55 2、表2是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要求:计算 解:(1)支出法GDP=C+I+G+(X-V)=16728+3953+5347+(3398-3165)=26261 收入法计算的GD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资本折旧+统计误差=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2123+2873-7=26260 (2)用支出法计算的NI=GDP-资本折旧-间接税=26261-2873-2123=21265 说明:企业转移支付是指企业对非盈利单位的赠与或因消费信贷出现的坏账、呆账,它是总产出的一部分,但未通过销售获得收入 政府的间接税收入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是总收入的一部分 3、解GDP= C+I+G+(X-V)=500+(125+50)+200+15=890 NNP=890-D=890-50=840 NI=NNP-T=840-75=765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20-130+120=635 DI=635-80=555 4、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2次作业

宏观经济学(甲)》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 总供给分析 第 1 题: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第 2 题: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第 3 题: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11 .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600+0.8Y ,投资函数为I=400-50r ,政府购买为200 ;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 ,名义货币供应量为1250 ,价格水平为1 。求:

(1)IS方程和LM 方程; (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3)假设充分就业收入为5000 ,若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4)当价格水平可以变动时,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5)假定总供给函数为Y=2375+125P, 根据(4)求出的总需求函数,求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 1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 I=200-50r ,政府购买G=200 ,货币需求Md/P=0.4Y-100r ,货币供给Ms=900 (名义货币量),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 ,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为Y 和价格水平为P,假定经济的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850 ,试问该经济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政府应采取怎么样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2

宏观经济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导论 ※作业习题 一、填空题: 1、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确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2、经济周期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3、失业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估计,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产出_________个百分点。 5、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6、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_________,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7、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研究三种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个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8、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一个社会中,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变化使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_______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9、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并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不一定就能创造_______,而_______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凯恩斯理论也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二、选择题: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4、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5、下列哪一种排列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A、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扩张—谷底—收缩—顶点 D、扩张—收缩—谷底—顶点 三、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计算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价值。() 3、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4、平均物价水平向上运动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5、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6、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存在。() 7、充分就业就是所有想要就业的劳动者都就上了业。() 8、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流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 四、计算题: 1、已知1992年美国名义GDP为60202亿美元(基期),1993年名义GDP为6343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 2、2%,求1993年实际GDP为多少? 2、已知某国1980年价格水平为101、3,名义GDP为6000亿美元,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通货膨胀率为5%,2000年名义GDP为10000亿美元,求该国2000年实际GDP比1980年实际GDP增加了多少?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第五单元 AD—AS模型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 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 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 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 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 11.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 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12.价格水平下降时,会( )。 a.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b.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宏观经济学-作业2+答案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2 1、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2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D )。 A.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B. 规模收益递减 C. 规模收益不变 D. 规模收益递增 2、垄断企业能够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原因在于(D )。 A. 该行业有许多企业 B. 在市场价格下,垄断企业可以销售它希望销售的数量 C.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弹性无穷大 D.垄断企业生产了该行业的全部产品 3、某完全竞争企业正在生产每日总收益为5000元的产量,这是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该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为8元/单位,边际成本是10元/单位,则该企业的每日产量是(A )。 A. 500单位 B. 200单位 C. 625单位 D. 1000单位 4、完全垄断企业短期均衡时(D )。 A. 企业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 企业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 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 取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5、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的厂商的垄断行为(B )。 A. 是提倡的 B. 是限制的 C. 不管的 D. 有条件地加以支持 6、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5.05.02k L Q ,说明该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B ). A.递减 B.不变 C. 递增 D .无法确定。 7、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 小于SAC ,但大于AVC ,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9、边际储蓄倾向若为,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 B. C. D. 10、下列项目哪一项计入GDP (D ) 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股票 C.汽车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C ) A.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既定(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三章习题答案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你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为什么? 解答: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在科学性上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未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西方学者目前还只是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称为“共同认可的理论结构”或“模式”。 第二,西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有的内部一致性,在理论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抵触的说法。 第三,西方经济学在发展演变中所取得的成果缺乏积累性,新理论往往完全排斥旧学说,新旧学说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排斥。 第四,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假设条件常常是异常苛刻的,往往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五,一些西方学者自己也承认,西方经济学不完全是科学。 当然,说西方经济学并不完全是科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它。 2.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的事例。 解答: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的一整套关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理论。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此,西方经济学必然要宣传资本主义,这样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例如,西方经济学家总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恒的制度,资本主义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可以用政策加以消除的等。 3.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有用的地方。 解答:西方经济学作为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国参考。例如,关于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的理论,关于用GDP核算国民经济成果的理论,关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波动的理论等。 4.你认为我们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考虑哪些特殊国情? 解答:第一,考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还处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一些制度框架尚不完善,人们的契约意识也比较差,这使许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我国也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我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压力也会使我国市场经济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第三,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要考虑的国情之一,许多中国传统观念也是我们应用和参考西方经济理论时要注意的。 5.除了本章所列出的四个事实以外,你能否举出其他的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请说明理由。 解答:西方经济学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颇多。例如,西方经济理论中许多模型和习题例子,其实有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但不少初学者往往忽视这些条件,以为这些模型和例子就是可以拿来套用的。再如,目前我国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介绍的理论,其实主要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而初学者往往认为是世界各国可以通用的理论。 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说:“马克思是在设法了解这个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引者)以加速它的倾覆。马歇尔设法把它说得可爱,使它能为人们接受。凯恩斯是在力求找出这一制度的毛病所在,以便使它不致毁灭自己。”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解答:我同意这一说法,因为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消灭这个制度,解放全人类。马歇尔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相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一架美妙的机器,通过自由竞争,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的均衡与和谐。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 3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 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7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以△g 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1/(1-β) 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Ktr=ΔY/Δtr=β/1-β 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11平衡预算乘数: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kb=kg+kt=1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假设总产出是540美元,消费是460美元,而计划投资是70美元,在该经济中(B)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C.存在非计划储蓄 D.非计划储蓄等于非计划投资 3.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B )。 A.将变大B.将变小 C.不变D.不一定 4.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自发投资增加10元,将导致( B ) A.均衡收入水平有10元的增加 B.均衡收入水平有20元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30章作业(2020年10月整理).pdf

第30章 一、判断正误题 l.物价水平上升和货币贬值是同一件事。 2.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供给增加同比例地增加了真实产量。 3.如果物价水平翻一番,货币需求量也会翻一番,因为人们需要两倍的货币来完成同样的交易。 4.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增加倾向于影响真实变量,但不影响名义变量。 5.如果货币供给是500美元,真实产量是2500单位,而且,每单位真实产量的平均价格为2美元,那么货币流通速度是10。 6.费雪效应表明在长期中,如果通货膨胀率从3%上升到7%,那么名义利率应该提高4%,而真实利率将保持不变。 7.通货膨胀税是由那些持有货币的人支付的,因为通货膨胀使他们持有的货币量贬值。 8.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完全不会引起任何事情变动。 9.通货膨胀侵蚀了人们工资的价值,并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10.通货膨胀降低了那些为了避免与变动价格相关的成本而暂时保持价格不变的物品的相对价格。 11.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对医生与失业工人几乎是相同的。 12.通货膨胀会刺激储蓄,因为它增加了储蓄的税后真实收益。 13.那些支出的钱大于它们能通过税收或借款筹集到的钱的政府会发行过多的货币,这就引起通货膨胀。 14.如果通货膨胀结果高于人们预期的,财富就从债务人再分配给债权人。 15.如果名义利率是7%,而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真实利率就是12%。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长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的是 a.有市场势力并拒绝贷款的银行。

b.把税收提得如此之高以致增加了从事经营的成本,从而提高了物价的政府。 c.发行了太多货币的政府。 d.诸如劳动和石油这类投入的价格的上升。 e.以上各项都不是。 2.当物价以极高的比率上升时,它被称为 a.通货膨胀。 b.超速通货膨胀。 c.通货紧缩。 d.低通货膨胀。 e.反通货膨胀。 3.如果物价水平翻一番,那么 a.货币需求减少一半。 b.货币供给减少一半。 c.名义收入不受影响。 d.货币的价值下降一半。 e.以上各项都不是。 4.在长期中,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 a.物价水平。 b.信用卡的可获得性。 c.银行出口的可获得性。 d.利率。 5.货币数量论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给增加引起 a.货币流通速度同比例提高。 b.物价同比例上升。 c.真实产量同比例增加。 d.货币流通速度同比例下降。 e.物价同比例下降。 6.真实变量的例子是 a.名义利率。 b.工资价值与汽水价格的比率。 c.玉米的价格。 d.美元工资。 e.以上各项都不是。 7.数量方程式表明 a.货币x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真实产量。 b.货币×真实产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 c.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x真实产量。 d.以上各项都不是。 8.如果货币是中性的,那么 a.货币供给增加无所谓。 b.货币供给不会改变,因为它与黄金这类商品相联系。

宏观经济学第1章习题及答案分析汇编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