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深刻意蕴,隽永内涵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艺术作品的第一结构层次是由艺术语言所构成的语言美,也称形式美,它是艺术作品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一种特殊的外在美。艺术作品的第二结构层次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语义美,也称意像美,它是可以让人真切感受到的一种特有的内在美。但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结构远不止于这两个层面,还在这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更深的、更高的、形而上的审美层面——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黑格尔曾说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有意蕴。”他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媒介,如色彩、线条、音响、动作、文字等来表现,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外在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而对件艺术作品,更加值得我们细嚼品味的,是这件作品的深刻隽永的艺术内涵。大师凡高的绘画作品能够深受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有一大部分就是因为他的画布上总是充满了火焰般的热情,渗透着独特的个性,也蕴藏着深刻的意味。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意蕴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精髓,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形象与其

演绎中真正触及内心,使我们深受感染的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在深厚的感情色彩,如在歌曲作品《青藏高原》中,“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念。”歌曲一开始就用一种空灵的嗓音吟唱,那声音好似来自远古的世界,又好似来自远离喧嚣尘世的另一块净土,另一片人间的天堂,作品一开始就吸引了人们的听觉,而那作品中蕴藏着的对青藏高原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眷念之情更加弦动着我们的心,把听者带入那高原上神奇的天地中去。又如歌曲作品《为了谁》中,一开始用平实挚朴的语气“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娓娓道来的描述中却蕴含着作品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的中心词句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更表达了对奋战于抗洪前线的战友们无比的崇敬之情。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只有四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抒情短诗之所以能够千古传诵,除了它语言质朴自然,音乐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更重要的它借助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刻地暗示出另一种摄人心魄、让人咀嚼回味良久的艺术意蕴。

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完全舍弃了对一切人生遭遇不幸的具体描述,而把人们迅速引入纯粹的宇宙时空的慨叹,这与那些述志抒怀而发出宇宙无限、人生短暂感慨的伤感诗自然不同。另外,诗人在表达人生感慨时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对比手法,前两句是把人生从人类历史长河中切断、抽离,使人生在猝然之间显示出一种瞬间性,将读者引入另

一种霎那与永恒的深思,由此产生“生命何其美丽,人生何其短暂”的苍凉感叹。后两句,更是进一步把个人的存在放到了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下来表现,使孤独的个人更加显得渺小无助。这种尖锐的时空对比,这种俯仰古今、任心事苍茫、临高台悲风、诉满腹衷肠的悲凉之笔,已远远超出了世道艰险、壮志难酬的个人身世之叹,而是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人生感慨。

艺术意蕴作为艺术作品结构的第三层次,它的表现特征可以说是追求“意在象中、神游其外”的含蓄性、模糊性、多义性特征。

“意在象中”,指的就是创作者的感受和倾向性理念,并不明白地、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艺术语言,借助生动的形象来巧妙地暗示,在作品的传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就是说意蕴是优秀作品不可言说的本体界,欣赏只能接近它,却难以穷尽地说明它。

正是如此,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等同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可以用具体的文字语言概括描述和归纳的作品主题思想来说,艺术意蕴其实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深刻而隽永的哲理,或是一段深沉和蕴藉的诗情,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在的意蕴。许多情况下,对作品的艺术意蕴的阐释,都只能接近它,而无法穷尽它。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不朽的名著,作

者花费近60年时间才将其最终完成。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以德国和欧洲18世纪到19世纪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剧本通过书斋、爱情、宫廷、梦幻等方面的场景,展示了浮士德在学业、感情、仕途、艺术多方面追求不息的历程。这部作品具有非常复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意蕴,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上百部专著和无数篇论文,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深藏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意蕴。有的从时代特征出发,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为美好理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有的从作者出发,认为浮士德性格上的深刻矛盾恰恰是歌德本人性格矛盾的深刻体现;有的从结构出发,认为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形象对比,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和尖锐斗争;有的从哲学高度来探讨,认为这是一部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在浮士德身上寄托着作者探求人生真谛,探求崇高理想的执著精神。总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艺术意蕴常常超越了作品自身特定的历史内容,具有更加普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作品的意蕴,绝不仅仅是轻松的赏心悦目,而是起兴动情,激发内心深处冲动的“东西”,能使读者反复玩味,得到某种启发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写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法通过农妇纯朴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意蕴: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促成了大都会的形成,农业劳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小镇

和农村逐渐衰落,只有回到小镇和农村,才能找回“最亲切的情感”。

然而,无论作品表现什么,都不只是社会生活的表相,而是渗透着人生意蕴。表现在小说等叙事性作品中,总是力图通过对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刻画,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灵的解剖,达到对人生世界的展示。对于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当然可以分析别里科夫种种怪异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如晴天带雨伞,任何物品都装上套子,因循守旧,怕出“乱子”等等,但小说塑造的这个胆小怕事,猥琐不堪的人物,不仅是滑稽的,带有喜剧色彩的供人嘲笑的人物。别里科夫缺乏起码的生活意识,保守僵化,与人生本来应有的追求、理想、创造格格不入,以致不能适应生活的变化而遭致淘汰。这样,作品除了暴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压抑气氛外,还充满着人生的悲剧意识。

影视作品也是如此。电影《三峡好人》以找人的故事为切入点,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主线情节之一是韩三明来到奉节是为了寻找十六年前被公安局解救的“妻子”麻幺妹和女儿,麻幺妹是他花三千块从人贩子手里买的,他没有电视剧里上演的那样缠绵悱恻的爱情,却愿意不远万里来寻找对他丝毫不留恋的妻子,看一看女儿。然而麻幺妹的大哥却不肯透露麻幺妹的去向,韩三明只得留在奉节当起了拆楼工人,继续对麻幺妹的寻找。主线情节之二是同为山西人的沈红,来奉节寻找多年来音讯杳渺的丈夫罗斌,起初罗斌千方百计地躲避她,后来几经波折,两人得以相见,相顾无言,只好随着音乐跳了一支舞,像是对感情的纪念,舞步的停止也标志着他们爱情的结束。沈红终于

下定决心提出了离婚,却撒谎自己喜欢上了别人,然后她果断地离开了罗斌,没有回头。表面上影片是记录两个来自山西的外地人面临着找寻、漂泊的生存和情感困境,实际上影片中蕴涵着深沉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它表现底层的人们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中国千千万万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人在卑微地活着,它唤起人们麻木的意识,转化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担忧。然而,我们中国绝大部分观众还沉醉在“啵啵”里,为《十全九美》之类的充斥着低级笑话和庸俗情节的电影津津乐道,谁来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另外,艺术意蕴还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例如,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的《风雨鸡鸣》,画中的公鸡是画家着力刻画的艺术形象。为了画好这一只公鸡的形象,画家在笔墨、笔法等艺术语言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在笔法上,以线造型和大笔渲染两种方法并用,在笔墨功夫上,对于鸡的冠、爪、眼、嘴等处细心描绘,一丝不苟,对于该虚的地方则施以淡墨,做到有实有虚、虚实对比。除此之外,这幅画还有着深刻的艺术意蕴,当时正值日寇铁蹄践踏神州大地,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贯热爱祖国的徐悲鸿,从《诗经·风雨篇》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诗句中受到启发,借这支挺胸昂首站在石头上引吭长鸣的大公鸡,来激发人们奋起

抗日、还我河山的勇气和决心。

总之,艺术意蕴是艺术家熔铸在具体艺术作品中的具有深刻意味而丰富的心灵,情思与心语境界,艺术作品所诱导出来的特有情思和心语,不仅能刺激,打动听觉或视觉,而且它也能直接打动鉴赏者的心灵,并牵引鉴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再一次地升华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只有具备艺术意蕴的作品,才会让欣赏者获得像清朝画家恽寿平所讲的“景不盈尺,游目无穷”的“象外之趣”的结果,一件艺术作品如果缺少或没有意蕴,将会像缺少生命的世界一般索然无味,毫无艺术性可言。而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是在华美形式下蕴藏的深刻思想,是在艺术描绘中的情感体验,是在空灵乐声中的清新自然,是在激情颂扬中的情真意切。这是一种自然,社会与人的结合,是人们在生命中的感悟,是对美妙神奇的大自然及人间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是对崇高理想的赞颂与钦佩,是人生各种情感体验的内在表达。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艺术作品的意义是现代艺术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意义”一词是由“意”和“义”二字构成的、“意”有猜测,意图等方向的意思,重点指的是主观意向方面的意思;是“宜”的意思,即适宜、合宜的意思,强调的是一种契合与实现。主观的“意”在于生发,客观之“义”却在于一种契合。因此“意义”乃是主观与客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是精神或潜在意向的生成与实现。 近20年来,随着现当代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及方法的引入,国内文论界又涌动着一股逆向的思潮:将形式规定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所在。问题不在于艺术有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层面,也不在于谁决定谁,而在于形式在艺术这一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整体存在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对它的理论描述如何才能恰当地进行,以期提供对艺术审美与鉴赏的合理认识。 关于艺术形式的内容和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其构成因素有两个,一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再现的社会生活,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题材;二是艺术家对所再现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艺术作品的形式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艺术作品的组织结构;而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或根据雇主的需要或为生活中的某件事而激动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了作品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了突出即将受难的耶稣,因而画面用上了对称的构图,将众人分为两个小组安排在位于画面中心耶稣的两侧,使其成为中心人物,因而这幅画的形式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的。 2. 形式反作于内容 形式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反作用于内容。齐白石的《墨虾图》在构图的处理上让人感觉到虽不画水但却有水的奇妙,使人感觉到“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境界。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于:(1)在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形式和内容究竟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 ( 2)不同艺术类型中,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任何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任何内容都通过形式显现。这说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而且任何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性,任何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会对优秀的艺术作品形成一定的阻碍。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两种偏颇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对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孤立而又片面的看法,都会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最终成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一种割裂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导致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来让完美的艺术形式与进步的内容有机统一。 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研究一直是久经不衰的重要课题。美学家从审美经验出发, 对形式美提出各种看法。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艺术本质的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符号学角度谈形式美有的从“ 有意味的形式”来谈艺术形式美。不管从哪个方面讲, 我们都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现实内容, 脱离艺术的整体表现去片面地追求艺术形式美。艺术形式美的价值是对人而言, 一种形式以及形式的组合, 如果要成为美的, 就必须对人类的精神美有价值。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家的手必定是受到了将他强烈而确切地感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需要的指导, 他一定还在追求把他在心醉神迷之中的所受到的东西变换成物质形式。因此, 那种只是通过修修补补而完成的形式, 必定是很糟糕的形式。而且并非出于情感需要而搞出的形式, 那些按照制图理论搞出来的形式, 那些摹仿自然客体或其他艺术作品的形式, 那些只是为填充空间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为了打补丁的形式, 都是一文不值的形式。”也就是说, 只有当形式所提供的信息正好与我们对事物的某种本质的审美认识和体验相一致或相接近时, 这种形式就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因为事物的本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显现出来。艺术作品的审美特质是艺术家主体精神与客观美的本质相交融的结果, 如音乐作品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 传达一定的精神信息, 构成特定的艺术境界, 引起人们的共鸣, 才能获得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时候的艺术形式已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有了特定的含义。因此, 只有当恰当的含义与形式共同构成的意境, 也就是完整形式的美, 才能真正使人得到美的感受, 从而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发展和肯定, 去发现、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推动艺术向更高层次迈进和发展。 总而言之,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人类审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本体存在的意义。审美感受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受、组合、构建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及精神意味的传达始终是伴随着艺术家和审美者对形式的构建活动来进行的,其成果也必须是某种精神形态的鲜明可感的物化形态,或者称其为“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情感的形式” (苏珊·朗格)、抑或为符号学意义上的“艺术符号”。总之,没有形式以及艺术家对形式的创造性掌握,就没有审美活动,或者其符号的建构是非审美的。

1什么是艺术风格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12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29简述活动的功能。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36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38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9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40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41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42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3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44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45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46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47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48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4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50

论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意义

试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摘要]形式在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不是美学和文艺学的一般概念,而是关系到审美和艺术的本体意义上的概念。形式构成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既直观鲜明,又不是一览无余,它既营造物象,表达视觉感受,又反映主观意念诉诸精神和思想。完美的作品必然是内容、造型、色彩、形式诸因素的协调结合。 [关键词]艺术作品形式美内容意义 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相当于一个艺术家的存在形式,也是他的本质。如“他写下的诗,就是他的本质。”同时也可以把作品的存在,归纳为形式的存在。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在其尚未构成作品时,其价值只存在于可塑性。但一经艺术家之手,具备一定的艺术形式之后,材料不成为材料,而是构成作品的形式了。它体现着艺术家本身的价值,以及艺术的价值。 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是个结构繁复的整体(或者说是组织)。那些独立的、不可确定和不可改造的内容,还有艺术家的语言和表达惯例(即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那些东西)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为作品的具体形式。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的行为、谈吐和行事方式,是一个人的整体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呢?——那些真正属于他本身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分割成外在和内在两方面。 一、艺术形式的特点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艺术形式是为艺术内容服务的。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离不开艺术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般说来,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随着艺术内容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既可以有助于艺术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同样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有继承性等等。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多年以来,国内学界,尤其是美学、文艺理论界多从哲学的意义上界定艺术的所谓与“内容”相关的:形式:,认为艺术品的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紧密联系着,并从一般哲学意义上推导出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性质和状貌的观点,因此,为某种本质的内容找到恰当的反映形式是艺术唯一正确的出路。从这一观点出发,形式常常被规定为美和艺术的组成要素,或被单纯地规定为操作技术,甚至被贬抑为无足轻重的附庸、外表或包装…..。所谓:“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常常是多年来礁石分析艺术作品的不二法宝,以这种理论模式进行批评的文章成为不可移易的典范。至今出版的各种美学与文学概论教材亦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理论模式。 近20年来,随着现当代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及方法的引入,国内文论界又涌动着一股逆向的思潮:将形式规定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或本体所在。问题不在于艺术有无内容和形式的

试论黑格尔艺术类型说

试论黑格尔的艺术类型说 一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提出并集中论述了艺术类型说。此卷副题是“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可见他说的艺术类型就是美的理想发展的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具体分为原始的象征型的美、古代的古典型的美、近代的浪漫型的美。这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又是不同的“美的世界观”,所以说,各种艺术类型的特殊内容“是由艺术精神本身发展出来的对神和人的各种美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自成一种内部经过分别开来的体系。”(1) 黑格尔提出艺术类型说的理论根据有如下三点: 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总定义决定了对于理想的美、即理想(Ideal)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发展的(显现的)过程。在黑格尔的艺术辩证法看来,美不是静止的、永恒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在思维中是如此,在历史上也是如此。而从历史上来看,美的发展过程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类型,即所谓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的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他认为,“这三种类型

对于理想,即真正的美的概念,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于超越。”(2) 第二,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上述历史形态发展的动力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即自身的自分化和自发展。他说,“所以艺术表现的普遍并不是由外因决定,而是由它本身按照它的概念来决定的,因此正是这个概念才自发展或自分化为一个整体中的各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3)就是美的理念自分化为理性与感性的不同方面,并由其内在的矛盾而促使其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类型。 第三,黑格尔认为,美的理念的上述发展其本质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战胜。艺术愈向前发展,物质的因素逐渐下降,精神的因素逐渐上升。象征型艺术是物质趋向于精神,古典型艺术的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吻合,浪漫型艺术是精神超过物质。正是这样,他进一步指出,上述各艺术类型“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把理念作为艺术内容来掌握的方式不同,因而理念所借以显现的形象也应有分别。因此,艺术类型不过是内容和形象之间的各种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其实就是从理念本身生发出来的,所以对艺术类型的区分提供了真正的基础。”(4)对于这样一个划分不同艺术类型的原则具体可作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解: 第一,黑格尔的三种艺术类型反映了理念与形象互相融为一体的不同程度。他说,“象征型艺术在摸索内在意义与外在形象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在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艺术思维与方法这一门网授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各门 艺术的基本特点。老师把哲学、艺术、美学、思维与方法论,交织在一起,不仅让我们对 中西方艺术思维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引领我们求知的探索!它脱离了今天精致的实用 主义光环,而接近真理、接近科学与艺术本身。 我们的行为由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思想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所以一种思维方 式对于我们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 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罗恩?哈伯德说过“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 别人定下了思维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 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的重点。我们对一切理论、观点、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论的,都要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尤其对那种自己比较信服的观念,更要警惕被其束缚,注意经常拿当下的情况去对照检查 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话、写作,也应尽量避免引用其现成的观点思想。要时时、事事、 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从实际中抽象观点思考,或用实际来检验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让思维 方式逐步走上实事求是更完善的轨道。 艺术的感觉是奇妙的,是让人共鸣的。看完这些视频,我认识到艺术思维与方法的多 元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创新、发展都应该有很大的意义。身边处处有艺术。艺术的思维与 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思路,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立起来思考,对于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图景及其实现的基本过程的预测、推断和构想。用艺术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发 散式的形式来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艺术思维锻炼我们的,是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性,是人们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前提。 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时代,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 领域,人们处理现实问题时越来越需要“多管齐下”,简单地讲,战略思维方法就是能够 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寻找“多管齐下”的规律性的思维方法。而传统思维方法则是在变化缓 慢的时代和变化缓慢的领域更能有效地发现规律性的思维方法,那时,事物变化的缓慢程 度允许人们按照“线性推进”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差异甚至是非 常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 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 结合形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本文从东西方思维差 异产生的原因表现来进行对比,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中诸多差异的影响,使大家在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爱琴海中最大的岛是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由此转化而来。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艺术风格 希腊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此外,希腊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总体特征: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话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2021年论艺术思维主要特征

笔者从事多年的戏剧表演教学,通过戏剧艺术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培养较全面的艺术思维至关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重新认识和研究艺术思维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形象性 艺术思维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其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着精确的认识。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家靠着统计数字,诉诸读者和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诗人靠着对现实的活泼而鲜明的描绘,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中显示社会中某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但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论证,另一个用图画而已。”① 别林斯基用形象(图画)性思维把艺术思维与社会科学和哲学思维区别开来,充分地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形象性特征。 艺术思维方法就是形象地概括现实的途径,同时追求艺术形象也成为艺术思维主要的创作原则。 关于戏剧的创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提出过“模仿”说,即诗人的创作应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②来进行创作,这实际上已经肯定了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 音乐的创作具有形象性。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受到了巴黎建筑的影响。他曾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就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③ 文学的创作也离不开形象性。老舍成功地创作了剧本《龙须沟》。在谈到这个剧本的创作经验时,老舍也肯定了剧本的长处在于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说“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④ 俄国斯拉夫学、语文学学者波捷勃尼亚(1835—1891年)曾说“诗歌和散文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定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没有形象便没有艺术,更没有诗歌’。”⑤ 从以上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来看,形象性绝对是艺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但艺术思维为何一定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呢?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 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两种紧密联系的基本因素:一是作品内容诸因素的组织结构,即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把题材形象等各种因素组织起来的内部结构,它是作品的内部形式,称“组织结构”;二是作品形象呈现的外在形态,即美术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内容获得的外部形式,也称为“艺术语言”。 作品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或“经营位置”。它是作品的整体结构,即是从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因此,它是美术创作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二步,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它使美术作品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美术语言的内在构成可以分为几个相互联系又依次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可以称为“媒材语汇”。不同的美术种类其所使用的创造材料是不同的,这些物质材料特定的物质特性在人们的感受中又是各不相同的,它构成了美术语言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也构成了不同美术种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语言特征的客观基础)。当然,这种媒介特性只有与作品中的其它表现因素相结合时,才具有具体的语言意义。第二层次可称为“手法语汇”。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的“抽象”语汇,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的深浅,墨色的浓淡,笔触的厚薄,线条的粗细等等。“手发语汇”中有一些是被程式化、规范化了的,如“人物十八描”、各种皴法等等。在这个层面中的语汇必须与作品中的表现形象相结合,才能获得确定的意义。第三层次可以称为“形象语汇”,如具体的人物、山水、树木、动物形象等,也包括抽象的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规则形和各类不规则形。这一层次的美术语言既包容了前面两个层次的语言特征,但又必须和作品组织结构相结合,才具有特定的表现意义。由此可见,从美术作品的整体看,美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语汇”只有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参与到作品的组织结构中,即准确、生动地表现作品的内容时,才能最终获得确定的意义。 也应该看到,美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语汇”自身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美感意味。这就使美术语言在物质材料及其结构方式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形式规范,即一般的形式美因素。形式美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它与美术作品的意义、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都有关系。一些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秩序、比例、和谐、变化与统一等,还具有超越具体的形式美形态的普遍性。

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摘要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外化的结果。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也必须有一个存在的样态,否则,题材和主题没有被合理和有意味的组织起来,艺术作品更无题可言,无体的艺术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因此,我们不难看到,艺术作品的形式,要有内容外化为实际存在就首先需要将题材、主体相关的种种因素按创作意图组织成一种理想可感的结构;接着就要寻求依附于结构上,能充分展示内容的艺术表现语言。有此也可见,所谓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上是由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结合而成的。或者说,形成艺术形式特点的决定因素是结构和艺术语言的状况。 关键词形式美、体裁、能动性、稳定性 艺术作品的形式显然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总是要求尽有可能的合适和美好的存在样态。这样就不可能不重视对能够强化艺术魅力的形式美的认识和探讨。 简要的来理解“形式美”三个字,它指的是客观事象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又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美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对客观事象形式美的认识和把握,才可能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和驾驭形式美的规律。作家、艺术家所接触的对称、对比、比例、主次、虚实、含蓄、呼应、均衡、和谐、多样统一、节奏等等艺术法则,就是对形式美规律的概括和肯定,也是艺术形象的创造的基础手段。在艺术门类中,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旋律调式文学的语言、结构,雕塑的体块、材质,等等,它们是不同的艺术门类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时的不同依傍。艺术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式美自然应该服从内容美的表现。但形式美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发展也自成系统。加以认识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针对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形态、运动等,在一种符合规律的联系中(如整齐划一、前后呼应、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审美特性。色彩、形态等这些现实事物的部分属性,总是与具体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紧密相连浑为一体的。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后经验的积累、认识力的提高,就能采用多种分析、综合的方式,逐渐把它们与事物的其它属性相对剥离开来并加以把握。恩格斯说过:“几何学的结果不外是各种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的自然特性,这些组合大部分早在有人类以前就已在自然界中出现了……这些属于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特性的色彩、形态等,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后而获得了审美的意义和价值,其原因不能单以自然特性的客观显示来解释也不能只看做这是自然物规律性的组合结构与人的感觉等心理结构趋同相谐的结果。诚然,这种合规律性的关系、结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米罗及其风格作品 学生信息: 姓名: 学号: 专业: 联系方式: 上课时间: 任课教师:潘继海

对于杰昂·米罗joan miro,大家公认的最精炼也最准确的概括便是一句:米罗,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流派的杰出代表,与达利(Saivador Dali)并称为西班牙最著名的两大现代艺术家。他用孩子般的眼光观察世界,显现出纯真和稚气。作品画风始终如一,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 要认真的去欣赏米罗的作品,首先是应该了解他的生平,其实,大多数的画家的作品风格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米罗自然也是不会例外的。 杰昂·米罗( 1893-1983),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罗的秉性、直觉,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义。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 而关于米罗参加的达达运动介绍如下: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

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虽然达达主义这个流派并不成熟,它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的文艺思维,它的艺术理念只是基于对传统的否定,但是为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达达主义的基础上,于1920年的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诞生了超现实主义,这便是米罗的风格所属。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认为儿童和疯子的言行,才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进行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分为两种风格,从米罗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米罗可以分类到其中的一支,甚至作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支超现实主义风格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2019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美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 就体现在造型结构即形式本身中,美术作品的形式关系有自身的独立 意义。美术形式的生命力十分长久,一件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许早就 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形式却留存下来了。“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美 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以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正是形式构 成了美术的本质,形式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性质。克莱夫·贝尔和 罗杰·弗莱将美术中的形式称之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 是指一种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关系结构。罗杰·弗莱说: “有意味的形式,是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令人 愉快,它就不限于审美,也包含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只有能激发审 美情感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当我们对一样美术品 表示赞赏时,其审美判断的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对一位美的妇人、对 一次美的日落或一匹美的马所表示的赞扬。因为前者只着重于眼前美 术作品的形式,是纯审美判断,后者则不完全是对形式赞赏,还混杂 了某些生活情感和实用功利等方面的内容。所以,罗杰·弗莱把纯形 式从一切非形式关系中抽离出来,认为只有对纯形式的观照才是审美,因为美术的本质就在于形式,就在于形式审美特质。 形式是美术作品语言的排列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 在作品审美空间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象的存有方式与表达方式,它 包括线条、明暗、颜色、体块符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语 言要素在美术作品的审美空间中的位置。罗杰·弗莱主要关心的是:“在美术中,使人们的知觉或经验一方面从美术的题材转向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素朴的美术材料或物质基础转向美术的媒介和形式。”他认为,美术家在使他自己与他的基本的材料语言适合后,这 些语言的物质就成为创作的重要要素,美术家是用这些要素来创作, 而不是对这些要素实行加工,美术家加工的是他们的基本材料。当美 术家创作时,他要考虑美术品创造的形式思维,这包括:媒介要素的

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笔者从事多年的戏剧表演教学,通过戏剧艺术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培养较全面的艺术思维至关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重新认识和研究艺术思维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形象性 艺术思维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其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着精确的认识。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家靠着统计数字,诉诸读者和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诗人靠着对现实的活泼而鲜明的描绘,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中显示社会中某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但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论证,另一个用图画而已。①别林斯基用形象(图画)性思维把艺术思维与社会科学和哲学思维区别开来,充分地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形象性特征。 艺术思维方法就是形象地概括现实的途径,同时追求艺术形象也成为艺术思维主要的创作原则。 关于戏剧的创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提出过模仿说,即诗人的创作应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②来进行创作,这实际上已经肯定了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 音乐的创作具有形象性。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受到了巴黎建筑的影响。他曾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就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③ 文学的创作也离不开形象性。老舍成功地创作了剧本《龙须沟》。在谈到这个剧本的创作经验时,老舍也肯定了剧本的长处在于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说: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④俄国斯拉夫学、语文学学者波捷勃尼亚(18351891年)曾说:诗歌和散文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定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没有形象便没有艺术,更没有诗歌’。⑤ 从以上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来看,形象性绝对是艺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但艺术思维为何一定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呢? 首先,这主要和艺术思维反映的对象有关。对于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化和细化,促使人类建立了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学科或科学的门类。每一门科学或学科都会研究独特的对象和独特的领域。对于艺术思维而言,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涵盖面非常广阔,错综复杂。艺术思维一定会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生活的形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只有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才能准确、生动地描述、提炼、认识、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 其次,这是出于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需要。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才有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生活、认识生活。艺术思维必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才能表达出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 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包含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者在开始进行艺术思维活动时,形象还仅仅停留在创作者的头脑中,艺术构思并不完整。艺术思维要把构思好的形象变成客观的事实,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一片飘动的云 ——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 其成因 作者:陈影 指导教师:李华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追求与梦幻、真情与爱心感动着千千万万个读者。她的作品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这不仅是她独特经历的产物,更多的是她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吸收西方新教精神,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结果。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关键词:三毛、艺术风格、独特性、中西文化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