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PC电测原理、操作知识学习教材

FPC电测原理、操作知识学习教材

电测原理、操作知识

学习教材

陈辉艺

FPC简介

?FPC:柔性印制电路板。

?FPC特点:材料薄、挠曲性强、可弯曲,能实现立体组装;线宽线距可以做到非常精细和高密度。

?FPC的用途:目前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等尖端科技。

?我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于数码摄像、移动电话、液晶显示。

?FPC的制造缺点:对环境要求高(防尘、恒温、

恒湿),尺寸稳定性差,对操作的打皱压痕敏

感。

目录一、电测原理:

?1、测试方式的分类

?2、测试原理(各种方式的原理)

?3、概述

二、测试中常见故障及处理

?1、故障及处理

?三、机测,手测方案的实施

?1、机测

?2、手测方案制作

?3、软板设计注意事项

?4、手测原理

四、程序

?1、检查测试架

五、人身安全

一、电测原理

1、测试方式的分类:

目前,我司的测试方式主要有机测、手测两种。

机测:根据相应的FPC/PCB焊盘位置钻孔,装探针做成固定的测试夹具,与开短路测试仪连接测试的一种测试方式。

机测优点:测试速度比较快(可达1000点/秒),测试质量高,同时可对绝缘阻抗判断,自动测试计数,测试压痕轻微。缺点:治具制作成本高,治具不可泛用,测试时易受到外界因数造成良品误判为不良品。机测一般用于批量生产及500pcs以上的试样生产.

手测:根据FPC/PCB的电器连接特性,制作测试步骤图纸,通过人工利用类似万用表的音乐器对FPC/PCB的每个焊盘的电性能逐个检测的方式。手测优点:图纸制作简易,成本

低廉,泛用可测性强,可用于核对性的首件确认。手测缺点:测试效率低,不能对绝缘阻抗测试,测试压痕明显。用于所有试样的首件确认,不良品分析及少量的试样测试.

当5~6之间断开时,测试机显示为: O: 5-6

(表示第5点与第6点之间开路)

当4~6之间短路时,测试机显示为:

S: 1-5

独立点: 7

?3、概述:

?3.1回路﹑網路(Network):一組經由導線而連接在一起的測試點群,任一回路中之點數可由1至任何正整數N.

?3.2測試點(Test Point) :泛指測試治具上的每一點,

?3.3斷路:當同一回路中之兩點無法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應該通電的導體發生了斷電的情形.

?3.4短路:原設計上兩條不通的導體發生了不應該的通電情形.

?3.5漏電:不同之回路經由高阻抗之通路發生某種程度的通電情形.

?3.6連續性通路測試:決定兩點之通電情形是否

能順利相連接之測試

二、测试中常见故障及处理

三、机测,手测方案的实施

1、机测(测试架设计标准)

最小钻孔中心距0.5mm。

当满足:孔中心与包封边缘距离≥0.3mm

A, 0.65 mm≤中心距<0.8mm,采用00000#探针。

B, 0.8mm ≤中心距<0.9mm,采用0000#探针。

C, 0.9mm ≤以上,采用000#探针.

D, 0.5mm ≤以上,采用0.25mm钢针.

如遇到中心距小于0.5mm时,

1:必须根据相应的线路网络,分开做2个~3个普通测试架,以达到完整测试效果。

2:焊盘拉测点(PAD¢0.5mm ), 引线线宽为0.12mm, 测试点

(PAD)中心距0.5 mm 以上,做复合测试架.

2、手测方案制作:

为达到检查的目的,一般采用客户原始文件制作,制作前要注意外形线与板内线路不能连接。抄板文件,制作前要与实板核对,防止抄漏、连错线路;

制作开,短路测试的步骤,注意完整性,要保证每个线路网络之间导通与断开。

3、软板设计注意事项:

为更好的控制测试架的误判及测试工序生产顺畅,软板设计时,请注意以下:

1、焊盘宽度小于0.25mm的,都必须采用整板测试。

2、一般测试流程设在贴补强(非热压补强)前测试。(以保证板面的平整性)

3、在贴胶纸前测(以免胶纸边缘的胶转移到测试架上,造成接触不良误判)

4、连片板要在其冲切前测,以免测试时把微连处碰断跌落)

5、整板测试的板内线路不能与大铜皮有连接。

6、定位针数量是根据测试架数量定,一般双面板1次测用3个定位孔(包括2

件/次),多层板每次2个以上。

7、电测,或冲切孔,在耙标的反面都不能有PI补强(PI补强打靶后实际孔会

变小,电测或冲切时,取板很不方便。(如遇上,可在PI钻孔时钻孔让

开)

8、电镀引线必须保证单端性。

8、电镀引向由线宽小的一边引(等一些摄像头板除外),复式电镀层处

理的,一般在镀锡铅一边引。

9、双面有焊盘的,要两面都放置电测定位孔。

10、对位CCDW孔的放置:一般在4个角,两边线的中间,板面中间都

必须有,不用太多,但要均匀。

手测原理:

根据测试不良品编号,用EzCAR软件追点或用点位菲林对不良对应编号点测试, 利用音乐器测试FPC/PCB的开短路,通路测试时,OK产品音乐器发声,反之音乐器不发声(除独立点外)发声为OK; 短路测试时,OK产品追点机/音乐器不发声,反之追点机/音乐发声核对(除同一条网络外)其他不发声为OK。

四、程序

检查测试架:

5.1.1 按顺序把排线接好(测试仪的1,2,3,4号排插要与测试架标志序号对应),打开测试仪找点功能,对测试架上探针进行通路检查,排除测试架断线、排线的接触不良或断针故障。

5.1.2 观察测试架上是否存有异物、不清洁、接触片变色;变形、接触片下陷等不良现象。如有必须清洁。

5.1.3 检查是否良好,清除测试架的一切垃圾,注意测试架上周围的螺丝有没存在松动的,及时扭

紧松动的螺丝。

五、人身安全

?1、在机器上进行搜针、维修及装卸模具前请按以下安全键以确保压床不会下压,防止损伤模具及造成人身伤害。

?2、不能私自更改下压电路(双键改为单键)否则产生任何后果自负,安装模具后(上下模具)请垫上隔离板,以免误下压操作或意外停气导致模具损坏。

?3、安装及拆卸模具时,必须压下机台右侧的安全键,否则,误按下压键或意外会造成模具损坏或人身伤害;另切勿强行切断电源或气源,否则将可能导致模具损坏或人身安全,请切记!调节好安全感应器在有效保护范围,以免导致夹伤。

?4、安装部件时,一定要将所有紧固螺丝固定上紧,所有连接头可靠准确安装,保证所有接地点接地良好。

?5、以上工作,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为避免错误操作而导致机器损坏甚至人身

危险,应由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

?6、定期(一般为半年)检查和清洁机器内部。

?7、定期检查和重新整理排线。

?8、使用有请对气缸导杆与压板连接螺母进行检查和拧紧。

欢迎大家成为统赢软性电路的一员!

PCB板和FPC检验实用标准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 4.定义 5.检验种类 6.检验方式和抽样标准 7.检验与判定原则 8.检验内容 9.标志、包装、存储和运输 1.目的

统一本产品的出货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公司允收标准,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2.1产品上的 PCB 和 FPC 类产品(若与客户标准有差异应执行客户标准)。 2.2可供本公司相关单位参照使用。 3.引用标准 3.1 GB/T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3.2 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 3.3 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试验 3.4 GB/T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3.5 GB/T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b:碰撞试验方法 3.6 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试验方法 3.7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8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9 GB3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技术 4.定义 4.1缺点种类及定义 4.1.1 Critical defect (致命缺陷):直接或潜在影响到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缺陷;经过国家或行业标准 鉴定或认证不能通过的缺陷,不符合安全标准规定的缺陷; 4.1.2 Major defect(重缺陷):影响到使用者正常使用的缺陷,产品品牌会受到影响的缺陷; 4.1.3 Minor defect (轻缺陷):不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但影响外观或其它的瑕疵。 4.2外观不良定义 4.2.1划伤:受尖锐硬物划踫而在零件表面留下的细长线状划伤痕迹: 4.2.1.1轻划痕: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无凹入感﹐但又能目视明显的轻微划痕; 4.2.1.2浅划伤(无感划伤):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有轻微凹入感; 4.2.1.3深划伤(有感划伤):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有刮手或明显凹入感; 4.2.2凹痕:因撞击或压力造成的下陷; 4.2.3凸包:因撞击或应力力造成的突起; 4.2.4擦伤、刮伤:受尖锐硬物刮踫或摩擦而在零件表面留下的块状痕迹; 4.2.5指纹:裸手触摸产品留下的手指纹印; 4.2.6异色点: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4.2.7油污、脏污:明显粘附于零件表面能擦除的呈块状或膜状的油脂或变色异物; 4.2.8氧化、生锈:基体材料发生化学氧化现象; 4.2.9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4.4 检验(检测)条件定义: 4.4.1 目视条件:600-800LUX荧光灯光源,光源离头顶30~50cm,产品距测试人员眼睛20~40cm,

FPC技术测试规范

FPC技术测试规范

FPC技术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状态: 制定: 审核: 批准: 发行日期: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引用标准 (3) 4.定义 (3) 5.技术要求 (3) 6.测试方法 (7) 7.包装,运输,贮存 (10)

一、目的 为规范金立公司FPC设计、制造及检测。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立手机FPC的制造,试验规范,适用于为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以及品质料检验做参考依据。 三、引用标准 3.1本规范引用标准如下 JIS C 5016 挠性印制线路板试验方法 JIS C 5017 单双面挠性印制线路板 JIS C 5603 印制电路术语及定义 JIS C 6471 挠性印制板用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3.2本规范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 IEC 326-7 1981印制板,第7部分:无贯穿连接的单、双面挠性印制板规范。 IEC 326-8 1981印制板,第8部分:有贯穿连接的单、双面挠性印制板规范。 四、定义 本规范采用的主要术语定义按JIS C 5603规定,其次是: (1) 粘合剂流动指复盖膜在加热加压下,粘合 剂流出到连接盘等导体上。 (2) 增强板附着于挠性印制板上的一部分刚性基材。

(3) 丝状毛刺是机械加工时产生的细丝状毛刺。 五、技术要求 5.1使用环境 工作温度: -20℃~40℃ 相对湿度:≦93%RH 大气压力:70~106KPa 5.2外观要求 5.2.1导体的外观 断线:不允许有断线 缺损、针孔:加工后的导体宽度W,导体上缺损或针孔宽度WL,长度L,则WL应小于1/3W,L应小于W。 导体间的残余导体:残余或突出的导体宽度WL,应小于加工后的导体间距W的1/3。 导体表面的蚀痕:由腐蚀后引起的表面凹坑,不允许完全横穿过导体宽度方向。 导体的分层:导体分层的宽度a,以及长度b,相对于加工后的导体宽度w的要求如下。对反复弯曲部分,不可有损弯曲特性。(1) 有复盖层的部分b≤w,可弯曲部分a≤1/3w,一般部分 a≤1/2w.(2) 无复盖层的部分a≤1/4w,b≤1/4w。 导体的裂缝:不允许有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基础知识 “火”最早只被人们认为自然灾害的一种,但正是因为“火”的使用,才真正加速了我们的祖先的进化过程。然而,人们从怕火、用火至今“火”造成的灾害性事件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直接用火的机会愈来愈少,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火灾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逐年上升之势。有精品财会,给生活赋能 些悲观主义人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称“人类文明付出的代价”。 这种说法虽过于悲观,但有一定道理,那就是现在的生产生活条件太多的火灾的必然性。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火”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防火、灭火的技术产品也在不断完善,效率也越来越高。 一、燃烧与火灾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有几种类型? 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3、燃烧形成的要素和条件是什么? 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4、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5、什么是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一定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 6、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烟熏、火烧、跳楼等。 7、根据物质及燃烧特性划分,火灾可分为哪几类?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塑料制 品、化学纤维等火灾。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酒

精、植物油、变压器油、各种溶剂、沥青、石蜡等火灾。 C 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天然气、氢气、氨气等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及合金材料等火灾。 电气类火灾 二、燃烧知识在消防工作中的运用 1、怎样控制火灾?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消除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以及限制其影响等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2、初期火灾怎样扑救? 使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随着火势减小逐步靠近,直至火被扑灭。 3、灭火的方法有几种? 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 4、常用灭火器有哪几种? 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等类。 三、火场逃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1、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着火房间内到房间门,第二阶段是公共走道中的疏散,第三阶段是在楼梯间内的疏散,第四阶段为出楼梯间到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这四个阶段必须是步步走向平安,以保证不出现“逆流”。疏散路线的尽端必须是安全区域。疏散过程中不能乘坐电梯。 2、疏散通道的要求有哪些? 疏散通道应保证其耐火性能;走道中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踏步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疏散走道内不应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疏散的通畅;疏散走道内应有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3、疏散注意事项有哪些? 疏散的人员要听从引导沿最近的消防楼梯和消防通道撤离,严禁乘坐电梯;烟雾较大时,采取低位行走,用毛巾手帕等织物捂住口鼻,减少烟气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并避免因拥挤和人流堵塞造成人员伤害。

FPC检验规范

FPC检验规范

1. 目的 明确与规范昂星所有来料的FPC外观和功能检验标准,使FPC满足既定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FPC的检验。 注: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职责 技术: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向质量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测试方法、设备、夹具。 质量:与技术部确定质量标准,质量和生产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样品 样品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里随机挑选。 产品在研发阶段应该通过试验验证,对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量产阶段,工厂按照使用GB/T 2828-2003 一次抽样正常检查Ⅱ级水平: AQL: CR=0MA=0.65 MI=1.5,从大货里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试。 CR、MAJ、MIN的定义: CR:使用本产品时,影响的客户的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其它引起较大事故责任的。 MAJ: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投诉、退换货,例如本产品功能、性能失效,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功能无法使用,但不涉及重大责任事故。 MIN: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但功能仍能使用,并不会导致客户的投诉、退换货,例如轻微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5. 检验条件及环境 5.1、在60—100W日光灯的照明条件下,样品离检查者眼睛约30-40cm处进行检查。检验方向以垂 直线前后左右45°(以时钟3点、6点、9点、12点). 5.2、检验者需戴手指套防护(避免手汗残留在FPC金手指上,导致金手指氧化)。 5.3、检测条件 照度: 800-1200LUX fluorescent lamps. 日光灯照度为:800-1200 LUX环境:22 ±3℃ 5.4、外观检验者以目视检查,尺寸用卡尺测量。 5.5、电性测试使用夹具,检验功能标准请依样品。 5.6、若标准与规格书不符时,以产品发行之规格书特殊检验规格、工程变更为准。 6.包装要求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课程项目: 二、消防理论知识培训、消防、消防走火实战学习培训。 三、二、培训目的: 四、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司安全工作,让全体义务消防员掌握一定的消防常识及灭火、疏散和逃生等技能,提高全员安防意识确保公司人员生命及。 五、四、培训地点: 会议室 六、五、培训方式: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动作示范、个人操作。 七、六、授课人: 八、七、受训人员:全体义务消防员。 九、八、培训内容: 十、1、公司周围及内部环境的了解。

十一、2、消防理论知识培训。 十二、3、消防。 十三、4、灭火、走火演练培训。 十四、5、火险处理程序。 十五、课程详细内容: 十六、一、燃烧的基础知识: 十七、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下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火灾。 十八、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必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 十九、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二十、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3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称作着火源。 二十一、二、燃烧的类型与火灾形成的条件: 二十二、1、燃烧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等几种。 二十三、2、火灾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缺一不可。 二十四、3、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 一、火灾预防基本观念 1、火的形成需要下列三个条件:即可燃物、空气和火源,三者缺一火即无法形成。 2、对火灾扑救,通常采用窒息(隔绝空气),冷却(降低温度)和拆除(移去可燃物)等三种。 二、火灾的种类依我国国家标准(CB4968)的规定可分为四类

员工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员工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1、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每名员工应做到“四懂四会”,“四懂四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 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3、什么是第一、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和疏散引导员? 答:发生火灾时,在火灾现场的员工为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在1分钟内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应急力量为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在3分钟内开展火灾扑救;发生火灾时,单位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部位负责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的工作人员为疏散引导员。 4、第一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处置初起火灾? 答:1、靠近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2、靠近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3、现场员工迅速引导人员疏散。 5、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应如何组织开展火灾扑救? 答:1、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迅速展开指挥,召集各行动小组按程序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3、通讯联络组迅速通知员工赶赴火场,并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4、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火灾; 5、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疏散现场人员; 6、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7、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6、疏散引导员设置要求及如何引导人员疏散? 答:单位应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佩戴荧光袖标或马夹,手持灾光棒),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 7、怎样打火警电话? 答:1、火警电话119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3、要讲清起火的具体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8、各岗位员工如何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

PCB板和FPC检验标准

INSPECTION STANDARD REVISION: V1.0 SUBJECT PCB板和FPC RELEASE DATE: 2014-10-28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 4.定义 5.检验种类 6.检验方式和抽样标准 7.检验与判定原则 8.检验内容 9.标志、包装、存储和运输

INSPECTION STANDARD REVISION: V1.0 SUBJECT PCB板和FPC RELEASE DATE: 2014-10-28 1.目的 统一本产品的出货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公司允收标准,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2.1产品上的 PCB 和 FPC 类产品(若与客户标准有差异应执行客户标准)。 2.2可供本公司相关单位参照使用。 3.引用标准 3.1 GB/T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3.2 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 3.3 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试验 3.4 GB/T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3.5 GB/T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b:碰撞试验方法 3.6 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试验方法 3.7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8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9 GB3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技术 4.定义 4.1缺点种类及定义 4.1.1 Critical defect (致命缺陷):直接或潜在影响到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缺陷;经过国家或行业标准 鉴定或认证不能通过的缺陷,不符合安全标准规定的缺陷; 4.1.2 Major defect(重缺陷):影响到使用者正常使用的缺陷,产品品牌会受到影响的缺陷; 4.1.3 Minor defect (轻缺陷):不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但影响外观或其它的瑕疵。 4.2外观不良定义 4.2.1划伤:受尖锐硬物划踫而在零件表面留下的细长线状划伤痕迹: 4.2.1.1轻划痕: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无凹入感﹐但又能目视明显的轻微划痕; 4.2.1.2浅划伤(无感划伤):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有轻微凹入感; 4.2.1.3深划伤(有感划伤):用手指(指甲)横向轻划有刮手或明显凹入感; 4.2.2凹痕:因撞击或压力造成的下陷; 4.2.3凸包:因撞击或应力力造成的突起; 4.2.4擦伤、刮伤:受尖锐硬物刮踫或摩擦而在零件表面留下的块状痕迹; 4.2.5指纹:裸手触摸产品留下的手指纹印; 4.2.6异色点: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4.2.7油污、脏污:明显粘附于零件表面能擦除的呈块状或膜状的油脂或变色异物; 4.2.8氧化、生锈:基体材料发生化学氧化现象; 4.2.9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

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 一.消防安全培训的目的: 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预防火灾的发生,对初期火灾有扑灭的能力,加强火场的逃生本领,遇到火灾能够冷静对待,能够及时正确的疏散客人,最大限度减小火灾损失,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消防管理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我国消防工作的指导性纲领,就是以下三句话: “隐患险于明火,防患重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也就是说我们能做到居安思危,才可以高枕无忧。 三.基本内容: 1.火灾的基本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防火的基本观念: ①火灾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空气。 火源。 ②火灾扑救通常采用的方法: 窒息《隔绝空气》,冷却发《降低温度》,隔离发《移去可燃物》。 3.火灾大致可分为六类: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该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燃烧后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纸张等。 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 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不同种类的初起火灾应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不能用水灭火。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能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还要喷水冷却各种罐体,尽快关闭阀门,阻断可燃气源,即先阻止漏气后再灭火。 乙炔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扑救D类火灾应选用D类火灾灭火器,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器,亦可采用干砂覆盖灭火。 扑救E类火灾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器。 扑救精密仪器、珍贵资料、标本、图书等火灾,应用1211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宜用水、干粉、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等灭火。 4.日常的消防设施有哪些?灭火器;消防栓;安全出口指示牌;烟感;温感;自动喷淋;应急照明灯;防火卷帘;应急广播等。 5.灭火器的使用: ①: 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②: 抽掉铅封③: 拔掉保险销④: 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站在上风区。 ⑤: 在距离火焰 1.5米左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对着火焰根部进行扫射 6.消防自救常识及火场逃生方法:

FPC可靠度测试规范标准

FPC可靠度测试规 1. 目的 建立本公司产品可靠度验证标准。 2. 适用围: a. 新产品开发可靠度验证 b. 新材料评鉴时可靠度验证 c. 制程变更之可靠度验证 d. 其它必要之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之可靠度验证 当客户对我司所交付之产品可靠度验证另有要求且与本文所列不一致时,应依客户的规格或要求执行相关的测试及检验。 本规中部分测试因公司暂不具备测试资源,客户有要求时须委外测试或委托客户代为测试。 3. 参考文件: 3.1 JIS C 5016 3.2 JIS C 6471 3.3 IPC-6013 3.4 IPC –TM-650 4. 职责: 4.1 实验室可靠度测试人员: 负责进行可靠度测试的操作,结果判定,出具报告。 测试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掌握本文所列之各种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并经实验室主管考核评定合格后方可具备测试资格。 4.2 实验室主管 负责可靠度测试的监督管理,报告审核,以及人员培训,资格鉴定。可靠度测试不合格时的改善措施追踪等。 5. 作业流程

6. 可靠度测试容 6.1 镀层密着性测试(Adhesion of plating) 6.1.1 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镀层密着性。 6.1.2 测试设备 无

6.1.3 取样 镀金、化金、镀锡、化锡、化银等表面处理后的FPC成品或半成品,每次测试数量不少于5pcs。 6.1.4 测试方法及条件 参考JIS C 5016-8.4 将3M600 胶带粘着在试样表面,粘着长度不小于50 mm,用手指按压使其没有气泡, 然后, 约经过10s, 迅速垂直撕起胶带. 检查试样表面。 6.1.5 判定标准 镀层表面不可有脱落。 6.2 印刷防焊与文字密着性测试(Adhesion of solder resist and symbol mark) 6.2.1 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上印刷的防焊油墨,文字油墨以及银浆的密着性。 6.2.2 测试设备 无 6.2.3 取样 印刷防焊油墨、文字油墨、银浆后的FPC成品或半成品,每次测试数量不少于5pcs。 6.2.4 测试方法及条件 参考JIS C 5016-8.5 将3M600 胶带粘着在试样表面,粘着长度不小于50 mm,用手指按压使其没有气泡, 然后, 约经过10s, 迅速垂直撕起胶带. 检查试样表面。 6.2.5 判定标准 油墨或银浆不可有脱落。 6.3 耐折性测试(Bendability) 6.3.1 测试目的 验证FPC材料的耐折性能。 6.3.2 测试设备 MIT测试机 6.3.3 取样 如下图规格制作测试片,每次测试数量至少6pcs测试片,TD、MD方向各3个。

FPC检验规范

1. 目的 明确与规范昂星所有来料的FPC外观和功能检验标准,使FPC满足既定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FPC的检验。 注: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 职责 技术: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向质量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测试方法、设备、夹具。 质量:与技术部确定质量标准,质量和生产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样品 样品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里随机挑选。 产品在研发阶段应该通过试验验证,对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量产阶段,工厂按照使用GB/T 2828-2003 一次抽样正常检查Ⅱ级水平: AQL: CR=0 MA= MI=,从大货里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试。 CR、MAJ、MIN的定义: CR:使用本产品时,影响的客户的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其它引起较大事故责任的。 MAJ: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投诉、退换货,例如本产品功能、性能失效,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功能无法使用,但不涉及重大责任事故。 MIN: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但功能仍能使用,并不会导致客户的投诉、退换货,例如轻微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5 . 检验条件及环境 、在60—100W日光灯的照明条件下,样品离检查者眼睛约30-40cm处进行检查。检验方向以垂直线前后左右45°(以时钟3点、6点、9点、12点). 、检验者需戴手指套防护(避免手汗残留在FPC金手指上,导致金手指氧化)。 、检测条件 照度: 800-1200 LUX fluorescent lamps. 日光灯照度为:800-1200 LUX环境:22 ±3℃ 、外观检验者以目视检查,尺寸用卡尺测量。 、电性测试使用夹具,检验功能标准请依样品。 、若标准与规格书不符时,以产品发行之规格书特殊检验规格、工程变更为准。 6. 包装要求 包装检验

消防安全知识基础培训内容(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知识 一、救火的一般原则(36字方针): 1、报警早、损失小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灭火 4、先救人、后救物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 二、火场逃生十三决: 1、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2、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3、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4、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5、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6、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7、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8、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9、缓降逃生、滑绳自救10、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11、缓晃轻抛、寻求援助12、火已及身、切勿惊跑13、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三、发生火灾切莫奔跑呼喊: 火灾爆炸现场绝对不能奔跑呼叫,应用湿毛巾捂在嘴、鼻子上,避免呼吸道烧伤,因为火焰和有毒气体均往上走,所以这时候应该尽量伏低身子努力靠近空气流通的门窗处,如无法逃出,应使用大衣、棉被、毛巾等用水浇湿后披在身上保护自己,爬在门窗处等待救援。 四、烧伤急救谨记五字秘诀: 烧伤急救的时候,谨记“冲、脱、泡、包、送”的五字秘诀,冲,就是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脱,就是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扯可以用剪刀绞开,泡,就是用15—20度的冷水浸泡创面,包,就是用比较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送,就是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五、避免烧伤者“二次伤害”: 在烧伤早期救治中,千万不能用酱油、牙膏、红汞、紫药水作为止血或者疗伤“药物”,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医生对于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也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而感染正是烧伤者面临的大敌之一。 六、(天然气、煤气)漏气时如何处置 1、立即关闭燃具开关及管道上的开关。 2、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如开灯、打电话等。 3、通风换气应及时打开门窗,切忌开启排风扇。 4、到室外拨打抢修报警电话。 七、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1)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谈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 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 (2)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3)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消防基础知识 1、怎样正确使用火警电话?(具体号码见OA首页公司常用电话) (1)报警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材料文稿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1、目的 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2、适用范围 全员。 3、培训资料 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 第一部分:火灾与燃烧及灭火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1火灾的成因 3.1.1.1发生火灾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上的缺陷; 3.1.1.2火灾成因的分析 依据消防部门的统计: 吸烟引起的火灾占15%;电器火灾占31%;违章操作占8%;用火不慎占21%;其它因素如:自燃、雷击、不明等占25%。 3.1.1.3燃烧条件 燃烧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而且三个条件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也不会产生燃烧。

3.1.1.4燃烧的类型 闪燃:一闪即灭燃烧。 着火:持续不断燃烧。 自燃:受热或本身反应燃烧。 爆炸:物理性爆炸与化学性爆炸 3.1.1.5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E五类(GB4968-85)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电气火灾。 3.1.2火灾发展的基本规律 3.1.2.1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 (1)热传导:从高温部位传到低温部位。 (2)热对流:气体和液体热量传到另一处。 (3)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 3.1.2.2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门、窗、走道、井道、墙体、孔洞等。

FPC可靠度测试规范

FPC可靠度测试规范 1. 目的 建立本公司产品可靠度验证标准。 2. 适用范围: a. 新产品开发可靠度验证 b. 新材料评鉴时可靠度验证 c. 制程变更之可靠度验证 d. 其它必要之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之可靠度验证 当客户对我司所交付之产品可靠度验证另有要求且与本文所列不一致时,应依客户的规格或要求执行相关的测试及检验。 本规范中部分测试因公司暂不具备测试资源,客户有要求时须委外测试或委托客户代为测试。 3. 参考文件: 3.1 JIS C 5016 3.2 JIS C 6471 3.3 IPC-6013 3.4 IPC –TM-650 4. 职责: 4.1 实验室可靠度测试人员: 负责进行可靠度测试的操作,结果判定,出具报告。 测试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掌握本文所列之各种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并经实验室主管考核评定合格后方可具备测试资格。 4.2 实验室主管 负责可靠度测试的监督管理,报告审核,以及人员培训,资格鉴定。可靠度测试不合格时的改善措施追踪等。

6. 可靠度测试内容 6.1 镀层密着性测试(Adhesion of plating) 6.1.1 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镀层密着性。

6.1.2 测试设备 无 6.1.3 取样 镀金、化金、镀锡、化锡、化银等表面处理后的FPC成品或半成品,每次测试数量不少于5pcs。 6.1.4 测试方法及条件 参考JIS C 5016-8.4 将3M600 胶带粘着在试样表面,粘着长度不小于50 mm,用手指按压使其没有气泡, 然后, 约经过10s, 迅速垂直撕起胶带. 检查试样表面。 6.1.5 判定标准 镀层表面不可有脱落。 6.2 印刷防焊与文字密着性测试(Adhesion of solder resist and symbol mark) 6.2.1 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上印刷的防焊油墨,文字油墨以及银浆的密着性。 6.2.2 测试设备 无 6.2.3 取样 印刷防焊油墨、文字油墨、银浆后的FPC成品或半成品,每次测试数量不少于5pcs。 6.2.4 测试方法及条件 参考JIS C 5016-8.5 将3M600 胶带粘着在试样表面,粘着长度不小于50 mm,用手指按压使其没有气泡, 然后, 约经过10s, 迅速垂直撕起胶带. 检查试样表面。 6.2.5 判定标准 油墨或银浆不可有脱落。 6.3 耐折性测试(Bendability) 6.3.1 测试目的 验证FPC材料的耐折性能。 6.3.2 测试设备

FPC检验规范58300

一、检验项目:高压绝缘阻抗

1. 目的 明确与规范手机的FPC来料外观和功能检验标准,使FPC满足既定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手机FPC的检验。 注: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 职责 工程: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向质量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测试方法、设备、夹具。 质量:与工程部确定质量标准,质量和生产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样品 样品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里随机挑选。 产品在研发阶段应该通过试验验证,对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量产阶段,工厂按照GB/T 2828.1 正常检验二级水平一次抽样计划,AQL取:Cr=0,Maj=0.4,Min=1.0,从大货里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试。 Cr、Maj、Min的定义: Cr:使用本产品时,影响的客户的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其它引起较大事故责任的。 Maj: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投诉、退换货,例如本产品功能、性能失效,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功能无法使用,但不涉及重大责任事故。 Min: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但功能仍能使用,并不会导致客户的投诉、退换货,例如轻微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5 . 检验条件及环境 5.1、在60—100W日光灯的照明条件下,样品离检查者眼睛约30-40cm处进行检查。检验方向以垂 直线前后左右45°(以时钟3点、6点、9点、12点). 5.2、检验者需戴手指套防护。 5.3、检测条件 照度: 800-1200 LUX fluorescent lamps. 日光灯照度为:800-1200 LUX环境:22 ±3℃ 5.4、外观检验者以目视检查,尺寸用卡尺测量。 5.5、电性测试使用夹具,检验功能标准请依样品。 5.6、若标准与规格书不符时,以产品发行之规格书特殊检验规格、工程变更为准。 6. 包装要求 6.1 包装检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PCB检验标准

Q/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Q/DKBA3178.2-2004 代替Q/DKBA3178.2-2003 高密度PCB(HDI)检验标准 2004年11月16日发布 2004年12月0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目次 前言 (4) 1范围 (6) 1.1范围 (6) 1.2简介 (6) 1.3关键词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术语和定义 (6) 4文件优先顺序 (7) 5材料要求 (7) 5.1板材 (7) 5.2铜箔 (7) 5.3金属镀层 (8) 6尺寸要求 (8) 6.1板材厚度要求及公差 (8) 6.1.1芯层厚度要求及公差 (8) 6.1.2积层厚度要求及公差 (8) 6.2导线公差 (8) 6.3孔径公差 (8) 6.4微孔孔位 (9) 7结构完整性要求 (9) 7.1镀层完整性 (9)

7.2介质完整性 (9) 7.3微孔形貌 (9) 7.4积层被蚀厚度要求 (10) 7.5埋孔塞孔要求 (10) 8其他测试要求 (10) 8.1附着力测试 (10) 9电气性能 (11) 9.1电路 (11) 9.2介质耐电压 (11) 10环境要求 (11) 10.1湿热和绝缘电阻试验 (11) 10.2热冲击(Thermal shock)试验 (11) 11特殊要求 (11) 12重要说明 (11)

前言 本标准的其他系列规范:Q/DKBA3178.1 刚性PCB检验标准 Q/DKBA3178.3 柔性印制板(FPC)检验标准 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本标准对应于“IPC-6016 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HDI) Layers or Boards”。本标准和IPC-6016的关系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依照华为公司实际需求对部分内容做了补充、修改和删除。 标准代替或作废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Q/DKBA3178.2-2003 高密度PCB(HDI)检验标准 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 上游规范 Q/DKBA3061 《单面贴装整线工艺能力》 Q/DKBA3062 《单面混装整线工艺能力》 Q/DKBA3063 《双面贴装整线工艺能力》 Q/DKBA3065 《选择性波峰焊双面混装整线工艺能力》 DKBA3126 《元器件工艺技术规范》 Q/DKBA3121 《PCB基材性能标准》 下游规范 Q/DKBA3200.7 《PCBA板材表面外观检验标准》 Q/DKBA3128 《PCB工艺设计规范》 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升级更改的内容: 相对于前一版本的变化是修订了RCC材料厚度及公差要求、微孔及埋孔孔径公差要求、镀铜厚度、热冲击条件等,增加了微孔形貌、积层被蚀厚度要求等。 本标准由工艺委员会电子装联分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工艺基础研究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专家:工艺技术管理部:居远道(24755),手机业务部:成英华(19901)本标准主要评审专家:工艺技术管理部:周欣(1633)、王界平(7531)、曹曦(16524)、张寿开(19913)、李英姿(0181)、张源(16211)、黄明利(38651),手机业务部:丁海幸(14610),采购策略中心:蔡刚(12010)、张勇(14098),物料品质部:宋志锋(38105)、黄玉荣(8730),互连设计部:景丰华(24245)、贾荣华(14022),制造技术研究部总体技术部:郭朝阳(11756)

FPC检验规范

深圳市昂星科技有限公司

1. 目的 明确与规范昂星所有来料的FPC外观和功能检验标准,使FPC满足既定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FPC的检验。 注: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 职责 技术: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向质量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测试方法、设备、夹具。 质量:与技术部确定质量标准,质量和生产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样品 样品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里随机挑选。 产品在研发阶段应该通过试验验证,对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量产阶段,工厂按照使用GB/T 2828-2003 一次抽样正常检查Ⅱ级水平: AQL: CR=0 MA=0.65 MI=1.5,从大货里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试。 CR、MAJ、MIN的定义: CR:使用本产品时,影响的客户的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其它引起较大事故责任的。 MAJ: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投诉、退换货,例如本产品功能、性能失效,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功能无法使用,但不涉及重大责任事故。 MIN: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但功能仍能使用,并不会导致客户的投诉、退换货,例如轻微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5 . 检验条件及环境 5.1、在60—100W日光灯的照明条件下,样品离检查者眼睛约30-40cm处进行检查。检验方向以垂直线 前后左右45°(以时钟3点、6点、9点、12点). 5.2、检验者需戴手指套防护(避免手汗残留在FPC金手指上,导致金手指氧化)。 5.3、检测条件 照度: 800-1200 LUX fluorescent lamps. 日光灯照度为:800-1200 LUX环境:22 ±3℃

农村消防安全常识培训教材

农村消防安全培训教案 一、培训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农村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掌握灭火方法,预防火灾要领。 二、培训重点: 1、认识火灾危害性,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及消防法规。 三、培训内容 1、农村火灾概述 当前,造成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消防知识匮乏;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易燃可燃物多,动用明火多等。所以,只有增强了广大农民自防自救的能力,才能保证他们的切身利益免受损失。 2、农村火灾的特点 农村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土木和石木结构,其门窗、屋架多为木制材料制成,且有的内隔墙,楼梯、楼板也是使用木材等可燃材料,多数农民在室内和房前屋后堆放较多的柴火稻草,发生火灾后,火势迅猛,极易酿造大面积火灾,在建筑的可燃构件的梁、柱、楼板、门窗燃烧后,在一定时间内,会因失去承重能力造成建筑物倒塌,造成重大财产损

失和人员伤亡。此外,农民的消防观念和安全意识依然淡薄,致使农村火灾呈多发态势。 特点一:消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远离消防队,水资源少、道路复杂、纵横交错,到场时间长,有的甚至难以通行。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资堆放较多,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易垮塌。 特点二:建筑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和不便于消防人员的扑救。 农村建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大多以宗亲家族联片建造,没有留出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乏水源、消防设施和扑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损失极大。即使消防部队到场扑救,多数由于道路狭窄,水源匮乏而不能进行有效的扑救。近一年来,我省福州、宁德、厦门等地相继发生木屋毗邻火灾,扑救难度大,扑救时间长,火灾损失极大。 特点三:农村消防条件基础差,农民群众消防意识低,自防自救能力差。 3、火灾的预防 (1)正确堆放柴草 室内不宜堆放柴草,如果确有必要的,也要尽量少存,柴草切不可堆放在炉灶旁,要与炉灶、烟囱、灯烛等保持一定距离,也不要把柴草堆放在门旁,室外露天堆放柴草,堆

FPC检验规范

精选文档

1. 目的 明确与规范昂星所有来料的FPC外观和功能检验标准,使FPC满足既定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FPC的检验。 注:若新产品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的项目涉及不到,应根据公司要求在本标准中加入未涉及到的项目或修正本标准。 3. 职责 技术: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向质量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测试方法、设备、夹具。 质量:与技术部确定质量标准,质量和生产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4. 样品 样品应从正常生产的产品里随机挑选。 产品在研发阶段应该通过试验验证,对不符合项进行改进; 量产阶段,工厂按照使用GB/T 2828-2003 一次抽样正常检查Ⅱ级水平: AQL: CR=0 MA=0.65 MI=1.5,从大货里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试。 CR、MAJ、MIN的定义: CR:使用本产品时,影响的客户的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其它引起较大事故责任的。 MAJ: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甚至投诉、退换货,例如本产品功能、性能失效,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功能无法使用,但不涉及重大责任事故。 MIN:会引起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但功能仍能使用,并不会导致客户的投诉、退换货,例如轻微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5 . 检验条件及环境 5.1、在60—100W日光灯的照明条件下,样品离检查者眼睛约30-40cm处进行检查。检验方向以垂直线 前后左右45°(以时钟3点、6点、9点、12点). 5.2、检验者需戴手指套防护(避免手汗残留在FPC金手指上,导致金手指氧化)。 5.3、检测条件 照度: 800-1200 LUX fluorescent lamps. 日光灯照度为:800-1200 LUX环境:22 ±3℃ 5.4、外观检验者以目视检查,尺寸用卡尺测量。 5.5、电性测试使用夹具,检验功能标准请依样品。 5.6、若标准与规格书不符时,以产品发行之规格书特殊检验规格、工程变更为准。 6. 包装要求 6.1 包装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