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空间法

空气空间法

空气空间法
空气空间法

课时教学教案

[课程引入]

引入:

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概念是什么?

(1)了解两者区别相关知识;(2)培养法律法规学习兴趣。

2.互动:航空器都有哪些类型?你知道不同航空器的组成吗?

3.那么航空器到底是如何划分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空气空间法

问题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概念是什么?

(1)空气空间是航空器的运行场所。

(2)外层空间(太空、宇宙空间),是航天器的活动场所。

问题2:了解航空器

有关航空器的首次表述是在1919年《巴黎公约》的附件A中,称“航空器是指可以从空气的反作用力作支撑的任何器械”。它包括重于空气的飞机、飞船、滑翔机、直升机,也包含轻于空气的氢气球,其关键在于该器械有无升力。

●国家航空器是指用于军队、海关和警察部门的航空器。

●一国的国家航空器未经特别协定或其他方式的许可,不得在其他国家的领空飞行或领

土上降落。

●民用航空器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外的航空器。

视频:中国空军国际空域飞行、中国机长刘传健。

问题3:什么是空域管理?

空域管理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维护国家安全,兼顾民用、军用航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统一规划,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域的管理工作。空域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一、空域管理

1.空域管理的必要性

空域如同国家的领土、海洋一样,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航空器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空域。民用航空运输、科学试验飞行、军队训练飞行、国土防空作战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空域。空域是一种可以反复无限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国家的领空就是该国家的空域资源。我国管辖着1080 万km2 的天空面积,空域资源是很丰富的,民用航空飞行的航线和区域遍布全国。为了在广阔的空间对飞行的飞机提供及时、有效的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防止飞机空中相撞和与地面障碍物相撞,保证飞行安全,促使空中交通有秩序地运行,必须进行空域管理。

2.空域管理的原则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要求,空域管理的原则是主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1)主权性原则主要是指空域管理代表各国主权,不容侵犯,具有排他性。

2)安全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有效的空域管理体系下,确保航空器空中飞行安全,具有绝对性。

3)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在确保飞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空域实施科学管理,保证航空器沿着最佳路线飞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飞行活动,具有效益性。

为了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域,我国对空域实行统一管理。目前我国空域是兼顾民用航空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同时考虑公众的利益进行统一规划的。

3.空域管理的内容

空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空域的划分和空域的规划两个方面。

◆空域的划分空域的划分是指根据需要对飞行器的飞行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提高空

域的利用率。空域的划分包括飞行高度层规定和各种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的划分。规定不同的飞行高度层是为了防止飞机在飞行中相撞;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的划分是为了便于进行交通管理。无人机的空域划分在后面章节单独介绍。

空域的划分是按照统一管制和分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空域划分为若干飞行情报区和飞行管制区,并为在上述区域内的民用航空飞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务。为了对民用航空飞行实施有效的管制,要求飞机沿规划的路线在规定的区域内飞行。

空域的划分应当考虑国家安全、飞行需要、飞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导航、雷达设施建设以及机场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空域通常划分为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空中禁飞区、空中限制区和空中危险区等。根据空域管理和飞行任务需要,可以划设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区和临时飞行空域。

◆空域的规划空域的规划包括航路规划、进离场方法和飞行程序的制订三个方面的内容。

民用航空空域规划是指通过对未来空中交通量需求的预测,根据空中交通流的流向、大小与分布,对某一给定空域的区域范围、航路/ 航线的布局、位置点、高度、飞行方向、通信/ 导航/ 监视设施类型和布局等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

民用航空空域规划的目的是增大空中交通容量,理顺空中交通流量,有效地利用空域资源,减轻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提高飞行安全水平。

拓展:我国空域划分种类及使用情况

A、飞行情报区

飞行情报区是:为飞行提供飞行情报和报警服务而划定的空域。

飞行情报是指重要气行情报、助航设备的变动、机场和有关设备的情况,其中包括跑道表面上的冰、雪、积水的情况以及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根据实施空中交通业务的需要,多数国家将其所辖空域划成若干飞行情报区。全国共划分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香港和台北十个飞行情报区。

B、管制区

管制区是指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空域范围。

垂直方向可划分为高空、中低空管制区,水平水平方向可划分为多个管制区或多个扇区。

目前我国有21个管制区。

C、空中禁区

空中禁区是指在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上空划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则未经特别批准,任何航空器不得飞入的空间。

禁区内禁止一切飞行活动,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禁区。如今年两会期间以及9月3

日将有进行的抗战胜利日阅兵期间,北京上空都划分了禁飞区。

D、空中限制区

空中限制区是指位于航路、航线附近的军事要地、兵器试验场上空划设的空间和航空兵部队、飞行院校等航空单位的机场飞行空域。

限制区是限制、约束等级较危险区高,但比禁区低的一种空域,在该空域内飞行并非是绝对禁区,飞行员需要获得批准才能进入该区域。

E、空中危险区

空中危险区是指在机场、航路、航线附近划设的供对空射击或者发射使用的空间。

在规定时限内,此空域中可能存在对飞行的危险活动,飞行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进入该空域。

为了实施有效的空中管制,我国在飞行情报区和管制区内划设了对民航运输非常重要的航路、航线、空中走廊和机场区域。

1.航路:指根据地面导航设施建立的供飞机作航线飞行之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空域。该空域以连接各导航设施的直线为中心线,规定有上限和下限高度和宽度。依据航路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

2.航线: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航线,航线确定了飞机飞行的具体方向、起讫和经停地点。区别:

(1)航路:指根据地面导航设施建立的供飞机作航线飞行之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空域。该

空域以连接各导航设施的直线为中心线,规定有上限和下限高度和宽度。依据航路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

(2)航线: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航线,航线确定了飞机飞行的具体方向、起讫和经停地点。

3.空中走廊:在两点连线的两侧各有5公里宽度的空中飞行通道,供航空器在走廊内实施点与点之间的飞行,最小不得小于4公里。设置空中走廊的目的,是使航空器严格按照走廊进行飞行,避免航空器进入走廊之外的限制区域。

4.机场区域:机场和为该机场划定的一定范围的设置各种飞行空域的空间。相邻机场距离过近的,可以合划一个机场区域。机场区域的界线通常与机场飞行(塔台)管制区的界线相同。

4.特殊空域

特殊空域是指国家为了政治、军事或科学试验的需要,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划设的空域。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被限制甚至禁止在此空域内运行。特殊空域分为禁航区、限制区、危险区(也称为禁航空域、限制空域、危险空域)和航空识别区。通常在大的管制空域内都划设有一定的特殊空域。民用航空器在特殊空域内运行时应注意防止发生冲突。

a.禁航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领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

目前主要的禁飞区有伊拉克禁飞区、波黑禁飞区;2011年3月,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置了禁飞区。

拓展:9.11事件后的华盛顿禁航区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在华盛顿地区3个主要机场周围设立了空中禁区,规定任何人要驾驶飞机进入或经过这一禁区必须事先获得许可,并在进入或经过时向空中管制部门发送特殊的验证号码,否则将被视为非法闯入。

视频:美国划定禁航区。

b.限制区

限制区指在一国陆地或领水上空,根据某些规定的条件,限制航空器飞行的划定区域。

c.危险区

危险区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存在对飞行有危险活动的划定空域。

d.防空识别区

指的是一国基于空防需要,单方面所划定的空域。目的在于为军方及早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提供条件。

二战后,随着空中作战力量的发展,特别是以高空高速为基本特征的二代战斗机的发展,各国传统的防空体系面临较大威胁。如果还按照对方目标逼近本国领空才出动战机拦截,时间不充裕,根本无法保证成功拦截。于是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简称公空)划定防空识别区,就成了扩大预警空间、保证拦截时间的通行做法。

视频:什么是防空识别区。

拓展:东海防空识别区

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第一个防空识别区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公布一项命令,规定在接近其海岸的公海上空,行使若干管辖权。

依此命令,任何航空器,包括外国航空器,倘若欲飞入美国领空,须于飞至美国领空

外的一定距离的公海上空,向美国航空当局报告飞行位置及任务。

美国将该管辖权所及的一部分公海上空,称为“防空识别区”。

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

防止国籍不明的航空器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航空器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

5.空域管理的依据

空域管理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和《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

6.空中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是指依据相关法律与法规和空中飞行管理规定对航空器在空中的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内容包括空中交通管制业务、飞行情报和告警业务。空中交通管制常采用程序管制与雷达管制两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防止飞机与空中飞机和地面障碍物相撞,并有效地利用空域,安全地进行空中交通运输。

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是维护空中秩序,确保飞行安全,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保障空中交通畅通,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主体是指具备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资格并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单位和人员,服务的单位有机场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进近管制室、区域管制室、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和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总调度室,服务人员有空中交通管制员、空中航行调度员、飞行签派员和航行情报员。

视频:民航空管宣传片。

拓展:空中交通管制对航空器的要求

1)航空器必须标明明显的识别标志;

2)民用航空器未经允许不得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

3)非经特殊允许,民用航空器不得飞越城市上空;

4)为了防止相撞,规定航空器在相对飞行相遇时,各自向右转躲避对方;

5)必须遵守统一的飞行规则;

6)民用航空器机组人员的飞行时间、执勤时间不得超过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

时限。

[课堂小结]

(1)空域管理的依据是什么?

(2)空域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3)空域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课后体会]

空域的划分是按照统一管制和分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空域划分为若干飞行情报区和飞行管制区,并为在上述区域内的民用航空飞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务。为了对民用航空飞行实施有效的管制,要求飞机沿规划的路线在规定的区域内飞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