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材知识检索

考点知识清单

1.子集

(1)定义:如果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集合的子集。 (2)符号: ,读作: 。 2.真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并且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2>符号: ,读作: . 3. 集合的相等

(1)集合相等的定义:一般地,如果集合A 的 都是集合B 的元素,反过来,集合B 的 也都是集合强的元素,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____.

(2)推论:如果 ,又 ,则A=B 反之.如果A=B ,则____且____. 4.韦恩图

韦恩(Venn)图:通常用 表示一个集合,这个图形通常叫做韦恩图. 5.两个重要规定

(1)空集是 的子集.

(2)空集是 的真子集. 6.传递性

根据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以推知:

(1)对于集合4、B 、C ,如果A ? B ,B ?C ,则____.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则 .

要点核心解读

1.准确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 (A 是非空集合); (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 子集,即;A A ?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C B B A ??则;C A ??若A B B,≠?A ≠?则.C A ≠?

2.集合相等的概念

课本中是用

B A ?“且A B ?则B A =”来定义集合相等的.其实,A 与B 非空且元素完全相同或

?==B A 时,B A =都成立.课本中的定义实际上给出了一种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的方法,即欲证

,B A =只需证B A ?与A B ?都成立. 3.符号,,“?∈ ≠?” 的区分

要注意区分,与“?∈?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而“?”表示集合之间的包

含关系,“?”与≠?均表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但后者是前者“≠”情形时的包含关系。

4.“元素个数”与“子集个数”之间的关系 (1)列下表.

①若},{a A =则其子集可以是},{,a ?子集个数为2;

②若},,{b a A =则其子集可以是},,{},{},{,b a b a ?子集个数为4;

③若},,,{c b a A =则其子集可以是},{},{},{,c b a ?},,{},,{c a b a },,,{},,{c b a c b 子集个数为8;

④若},,,,{d c b a A =则其子集可以是},{},{},{,c b a ?},,{},{b a d },,{},,{d

a c a },,{},,{d

b

c b },,,{},,{c b a

d c },,,{d b a },,,{},,,{d c b d c a },,,,{d c b a 子集个数为16.

所以表格中依次填2、4、8、16. 综上所述,,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每增加1个,其子集的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 其对应关系为: 元素个数 子集的数目

1 221=

2 21222=?

3 32222=?

4 43222=?

(2)由(1)可以猜想:若集合中有n 个元素,其子集的个数应为n

2个,其真子集的个数应为)12(-n 个.

典例分类剖析

考点1 求集合的子集或真子集

[例1]已知集合M 满足},5,4,3,2,1{}3,2{??M 求集合M . [解析],(1)当M 中舍有两个元素时,M 为};3,2{

(2) 当M 中含有三个元紊时,M 为};5,3,2{},4,3,2{},1,3,2{

(3)当M 中合有四个元素时 M 为},5,1,3,2{},4,1,3,2{};5,4,3,2{ (4)当M 中含有五个元素时:M 为}.5,4,1,3,2{

所以满足条M 件集合M 为},1,3,2{},3,2{},4,3,2{},5,3,2{},4,1,3,2{},5,4,3,2{},5,1,3,2{},5,4,1,3,2{ 集合M 的个数为8.

[点拨】 对于求集合的子集问题,一定要注意有两个集合比较特殊,即?和集合本身.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

(1)要注意对符号h ?≠

?的辨析.

(2)合理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按集合元素的个数多少分类写出

母题迁移 1.满足条件-??=+22|{}01|{x x M x x }01=的M 为

考点2 集合关系的判定

[例2] 已知集合},,1|{2N a a x x M ∈+==集合==y y P |{},,222N b b b ∈++试问M 与P 相等吗?

[解析] 设,P y ∈则1)12222++=++=b b b y (

,,1,N a N b N b ∈∈+∴∈ 又 .,M p M y ?∈∴故 .1,1,0M x a ∈∴==时当

而,,1)1(222

2

N b b b b y ∈++=++=

,0≥∴b 即.2≥y

,1P ?∴故M 不是P 的子集.

综上所述,.P M =/

[点拨] 解答本题时,首先观察两个集合中函数式的结构特点.关键是要“变”(或“凑”)形式,

即由”“222

++b b 向+2

a ”1的形式变化,再由N

b N a ∈∈,进行判断.

母题迁移

2.(2010年武汉调考题)已知集合{},)12(9

1

A Z k k x x ∈+==},,9194|{z k k x x

B ∈±==则集

合A 、B 之间的关系为( ).

A A .

B ≠? B B .A ≠? B A

C =. B A

D =

/. 考点3 集合相等问题

[例3] 设集合,},,,{},,,1{2B A ab a a B b a A ===则a= =b , [解析] 由集合的相等关系,且均有元素a ,

故有???==ab b a ,12或?

??==,,

12

a b ab 且.1,1=/=/b a .0,1=-=∴b a

[答案]-10

[点拨] (l )两个集合的元素相 同.

(2)注意集合内元素的互异性,为避免出错,常代回检验.

母题迁移 3.已知三元素集合=-=B y x xy x A },,,{},|,|,0{y x 且,B A =求x 与y 的值,

考点4 利用集合关系,求字母参数或取值范围

[例4] 设},01|{},0158|{2=-==+-=ax x B x x x A 若,A B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 [解析] ,A B ?即B 是A 的子集,只需求出A ,即可分类讨论解决. 由于,},5,3{A B A ?=

(1)若;0,=?=a B 则 (2)若,?=/B 则,0=/a 这时有

31,5131===a a a 即或或?=5

1

a

综上所述,由实数a 组成的集合为?}3

1,51,0{

[点拨] 要解决本题,首先要搞清楚集合A 的元素是什么,然后根据,A B ?求a 的值.特别要注意讨论B 为??的情况,在A B ?中,含有?=B 这种情况,解题时需注意,防止遗漏.在集会这一单元中含有丰富的分类讨论的内容,要增强分类讨论的意识,掌握分类的方法.

母题迁移 4.(1)若集合 ==-+=B x x x A },06|{2},01|{=+mx x 且,A B ≠?求m 的值. (2)设集合+++==+=x a x x B x x x A )1(2|{},04|{22}.,012R a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值.

自主评价反馈

考点知识清单

1.(1)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B A ?)2( A 包含于B

2.(l)存在元素B x ∈且A x ?

B A ≠?)2(A 真包含于B

3.(1)任何一个元素任何一个元素B A =

B A ?)2( A B ? B A ? A B ?

4.封闭图形

5.(1)任何集合 (2)任何非空集合

C A ?)1.(6 C A ≠?)2(

母题迁移

}1{}1,1{}1{.1或或或--?

2.C

.0,,0.3A B A B ∈∴=∈

∴ 集合A 为三元素集,,xy x =/∴.0=/∴x 又,0,,0=/∴∈∈y B y B 从而?==-y x y x ,0 这时,},|,|,0{},0,,{2

x x B x x A ?==

|,|2x x =∴则0=x (舍去)或1=x (舍去)或.1-=x

经验证:1,1-=-=y x 是本题的解.

4.(1)},2,3{}06|{2-==-+=x x x A

自主评价反馈

,A B ≠?

当?=B 时,0=m 适合题意;

当?=/B 时,方程01=+mx 的解为,1

m

x -

= 则31-=-

m 或,21

=-m 31=∴m 或?-=2

1m

综上可知,所求m 的值为?-2

1

31,

0R A B ?)2(可分为A B A B B =≠??=,,三种情况,而=A }.4,0{-当B A =时,},4,0{-=B 即 40-==x x 与是方程01)1(222=-+++a x a x 的两根,求得.1=a 当?=B 时,方程

01)1(222=-+++ a x a x 无解,由判别式.10)1(4)1(422-

当,A B ≠?且?=

/B 时.}0{=B 或},4{-=B 即方程01)1(22

2=-+++a x a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此时.10)1(4)1(422-=?=--+=?a a a

}0{=∴B 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所求实数a 的取值为.11=-≤Ra a

优化分层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

1. 在下列所给的五个关系式:①};0{≠??,1,2{}2,1,2{=-②}2-};2,1{}1{;∈③};3{)}3,3{(=④}{?⑤

{}012=++=x x x 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若集合},1,{},,3,1{2

x B x A ==且,A B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若集合},21|{<<=x x A 集合},0|{2

>=x x B 则A B .

4.若集合},0|{},2,1{2=++==b ax x x B A 若,B A =则=a =b .

5.判定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 (1){}{

x x b z n n x z x =∈=∈=,,2A 是偶数}; (x x A |{)2=是平行四边形},x x B |{=是正方形}; (3){}{};,,,22R x x y R y B R y x y R x A ∈=∈=∈-=

(4){

x x A =是奇数},}.,14|{z n n x R x B ∈±=∈=

6. 设集合{x x A =是三角形},{x x B =是锐角三角形},{

x x c =是正三角形},指出A 、B 、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

高考能力测试

(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5分×8 =40分)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0{=?① };0{??② };0{∈?③ };0{0=④ };0{0∈⑤ };3,2,1{}1{∈?⑥ };3,2,1{}2,1{?⑦ }.,{},{b a b a ?⑧

1.A

2.B

3.C

4.D

2.设集合,)12(|{},,)12(1{ππ-==∈+==k x x N z k k x x M },z k ∈则M 、N 之间的关系为( ).

N M A ≠?. N M B ?. N M C ?. N M D =.

3.已知集合},2,1{=P 那么满足P Q ?的集合Q 的个数是( ).

4.A 3.B 2.C 1.D

4.(2010年江西南昌调研测试题)集合A S },5,4,3,2,1,0{=是S 的一个子集,当A x ∈时,若A x ?-1 且,1A x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 S 中无“孤立元素”的含有4个元素的子集个数是(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5.(2007年全国高考题)设,,R b a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a b ( ). 1.A 1.-B 2.C 2.-D

6.(2010年天津高考题)设=∈<-=B R x a x x A },,1|||{},,2|||{R x b x x ∈>-若,B A ?则实数a,b

必满足( ).

3||.≤+b a A 3||.≥+b a B 3||.≤-b a C 3||.≥-b a D

7.已知a 为不等于零的实数,那么集合=M },01)1(2|{2R x x a x x ∈=++-的子集的个数为( ).

A .1

B .2

C .4

D .1或2或 4

8.(2008年四川高考题)集合A A },1,0,1{-=的子集中含有元素O 的子集共有( ). A .2个 B.4个 C.6个 D.8个 二、填空题(5分x4=20分)

9.设},12

3

|

),{(},23|),{(,=--=-=-=∈x y y x B x y y x A R y x 、则A 、B 的关系是 10.已知集合=∈+==?C z k k x x B B A },,214|{,},,4

1

8|{z k k x x ∈+=那么集合A 与C 的关系为

11.设},0|{},21|{<-=<<=a x x B x x A 若B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2.已知集合},12,3,1{--=m A 集合},,3{2m B =若,A B ?则实数m= 三、解答题(10分×4 =40分)

13.设数集},,1{},,2,1{2a a B a A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

14.已知集合},112|{.},43.|{4+≤≤-=≤≤-=m x m x B x x 且,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5.已知集合++-==+-=x m x x B x x x A )1(|{},023|{22}.0=m (1)若,A B ≠?求m 的值组成的集合P ; (2)若,A B ?求m 的值组成的集合Q .

16.已知集合|{},03|{2R x Q b x x R x P ∈==+-∈=}.0)43()1(22=-++x x x (1)若,?=P 是否存在集合M ,使得?Q M P ?≠?求出这样的集合M;

(2)P 是否能成为Q 的一个子集?若能,求出b 的取值或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B,则需考虑A=?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集合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案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 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 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数a、b,应有a >b或a = b或a<b. 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 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 或A与B相等的关系. 类比生疑, 引入课题 概念形 成分析示例: 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 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 系 (1)A = {1,2,3} B = {1,2,3,4,5} (2)A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女生} B= {新华中学高(一)6 班 的全体学生} (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 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1.子集: 生:实例(1)、(2)的共同 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 都是B的元素. 师:具备(1)、(2)的两个 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 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 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 共性. 生:C是D的子集,同时D 是C的子集. 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 为相等集合. 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 通过 实例的共 性探究、感 知子集、相 等概念,通 过归纳共 性,形成子 集、相等的 概念. 初步 了解子集、 相等两个 概念.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例题及答案

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 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 2.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 3.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重点: 1.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2.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知识点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Λ,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 或N + {}Λ,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Λ,,,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知识点3、元素与集合关系(隶属)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注意:“∈”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知识点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图表示为: =2}. }.

备选训练题 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 B .6个 C .4个 D .3个 【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 b , c },A = {a ,b , d },A = {a ,b ,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 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 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 【解析】∵A = B ,0∈B ,∴0∈A .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 ∴22 220 xy x y x y x y x y =?? -=-??+=+? (I ) 或22 220xy x y x y x y x y =?? -=+??+=-? (II ) 由(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由(I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 =?或0 1x y =??=-? , ∴A = B = {0,1,–1}. 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 【解析】A = {3,5},∵B A ?,所以

2集合之间的关系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解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若集合A 中______元素都属于集合B ,那么集合A 叫做集 合B 的子集,记作_______(或B A ?),读作“___________”或“B 包含A ”。 如:每个整数都是有理数,就是说:整数集中Z 的每个元素都属于有理数集Q ,即Z Q ?,同理Q R ?,即N _____Z ______Q ______R ; 注意: 任何集合都是它自身集合的子集,如A_____A 。 (2)相等的集合:对于集合A 和B ,如果______且_______,那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因此,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注意: 当A=B 时,A 一定是B 的子集,B 一定是A 的子集,即A=B ,A B B A ???。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________,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 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___ B 或(B _____A ),读作“A 真包于B ”或是“B 真包含A ”。由真子集的定义可见,真子集是子集关系中的特殊关系。 如:对于数集N ,Z ,Q ,R 来说,有N _____ Z _______ Q _______ R ; 注意: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有关有限集的子集个数的结论: 若集合A 是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则集合A 的子集共有____________个, 集合A 的非空子集有__________个,集合A 的非空真子集有_____________个; 【例题讲解】 例1、 确定实数,x y ,使{}{}2,7,4x x y +=。 例2、确定下列每组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 (1){|A n n =为12的正约数 }与}{1,3,2,4,6,12B =; (2)}{ *|2,C m m k k N ==∈与{|D m m =为4的正整数倍数}。

第一章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A B(或 B A) 3.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2n个,非空子集个数为2n-1个,真子集有2n-1个. (2)A?B?A∩B=A?A∪B=B.

【思考辨析】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x|y=x2+1}={y|y=x2+1}={(x,y)|y=x2+1}.(×) (2)若{x2,1}={0,1},则x=0,1.(×) (3)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关系(A∩B)?(A∪B)恒成立.(√) (4)若A∩B=A∩C,则B=C.(×) (5)已知集合M={1,2,3,4},N={2,3},则M∩N=N.(√) (6)若全集U={-1,0,1,2},P={x∈Z|x2<4},则?U P={2}.(√) 1.(2014·课标全国Ⅰ)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等于() A.[-2,-1]B.[-1,2) C.[-1,1]D.[1,2) 答案 A 解析∵A={x|x≥3或x≤-1},B={x|-2≤x<2}, ∴A∩B={x|-2≤x≤-1}=[-2,-1],故选A. 2.(2014·四川)已知集合A={x|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等于() A.{-1,0,1,2} B.{-2,-1,0,1} C.{0,1} D.{-1,0} 答案 A 解析因为A={x|x2-x-2≤0}={x|-1≤x≤2},又因为集合B为整数集,所以集合A∩B ={-1,0,1,2},故选A. 3.(2013·山东)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 B.3 C.5 D.9 答案 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1 【考点透视】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5.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 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例题解析】 题型1.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 理解集合的概念,正确应用集合的性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 A.(0,1),(1,2) B.{(0,1),(1,2)}C.{y|y=1,或y=2} D.{y|y≥1} 思路启迪:集合M、N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解:M={y|y=x2+1,x∈R}={y|y≥1}, N={y|y=x+1,x∈R}={y|y∈R}. ∴M∩N={y|y≥1}∩{y|y∈R}={y|y≥1},∴应选D. 点评: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 21, 1. y x y x ?=+ ? =+ ? 0, 1, x y = ? ? = ? 得 1, 2. x y = ? ? = ? 或 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 ∈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 A.P B.Q C. D.不知道 思路启迪:类似上题知P集合是y=x2(x∈R)的值域集合,同样Q集合是y= x2+1(x∈R)的值域集合,这样P∩Q意义就明确了. 解: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 x2+1的值域,由P={y|y ≥0},Q={y|y≥1},知Q P,即P∩Q=Q.∴应选B. 例3. 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 A.P∩Q=? B.P Q C.P=Q D.P Q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从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入手,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观察、类比、概括和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感知、类比联想和抽象概括,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规定要讲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 难点:子集、空集、集合间的关系及应用。 互动探究: 一、课堂探究: 1、情境引入——类比引入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可否拓展到集合之间的关系?任给两个集合,你能否发现每组的前后两个集合的相同元素或不同元素吗?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关系? 注意:这里可关系两个数学思想,分别是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类比思想 探究一、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1){1,2,3},{1,2,3,4,5}A B ==; (2)设A 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可以发现,在(1)中,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这时,我们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集合A ,B 也有类似关系。 2、子集的概念: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记作B A ?或A B ?。图示如下符号语言:任意x A ∈,都有x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 注意:强调子集的记法和读法; 3、关于Venn 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这样,上述集合A 与B 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自然语言: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 ,B ,“A ?B ”不成立的含义是( ) A . B 是A 的子集 B .A 中的元素都不是B 的元素 C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答案] C [解析] “A ?B ”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故选C. 2.集合M ={(x ,y )|x +y <0,xy >0},P ={(x ,y )|x <0,y <0}那么( ) A .P M B .M P C .M =P D .M P [答案] C [解析] 由xy >0知x 与y 同号,又x +y <0 ∴x 与y 同为负数 ∴??? x +y <0 xy >0等价于??? x <0 y <0∴M =P . 3.设集合A ={x |x 2=1},B ={x |x 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 ?C ,B ?C ,则集合C 中元素最少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解析] A ={-1,1},B ={0,1,2,3}, ∵A ?C ,B ?C , ∴集合C 中必含有A 与B 的所有元素-1,0,1,2,3,故C 中至少有5个元素.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B ?A ,∴x 2∈A ,又x 2≠1 ∴x 2=3或x 2=x ,∴x =±3或x =0.故选C. 5.已知集合M ={x |y 2=2x ,y ∈R }和集合P ={(x ,y )|y 2=2x ,y ∈R },则两个集合间的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 ,B ,“A ?B ”不成立的含义是( ) A . B 是A 的子集 B .A 中的元素都不是B 的元素 C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答案] C [解析] “A ?B ”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故选C. 2.集合M ={(x ,y )|x +y <0,xy >0},P ={(x ,y )|x <0,y <0}那么( ) A .P M B .M P C .M =P D .M P [答案] C [解析] 由xy >0知x 与y 同号,又x +y <0 ∴x 与y 同为负数 ∴??? x +y <0xy >0等价于????? x <0y <0∴M =P . 3.设集合A ={x |x 2=1},B ={x |x 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 ?C ,B ?C ,则集合C 中元素最少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解析] A ={-1,1},B ={0,1,2,3}, ∵A ?C ,B ?C , ∴集合C 中必含有A 与B 的所有元素-1,0,1,2,3,故C 中至少有5个元素.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B ?A ,∴x 2∈A ,又x 2≠1 ∴x 2=3或x 2=x ,∴x =±3或x =0.故选C. 5.已知集合M ={x |y 2=2x ,y ∈R }和集合P ={(x ,y )|y 2=2x ,y ∈R },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 ) A .M P B .P M C .M =P D .M 、P 互不包含 [答案] D [解析] 由于两集合代表元素不同,因此M 与P 互不包含,故选D. 6.集合B ={a ,b ,c },C ={a ,b ,d };集合A 满足A ?B ,A ?C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A .8 B .2 C .4 D .1 [答案] C [解析] ∵A ?B ,A ?C ,∴集合A 中的元素只能由a 或b 构成.∴这样的集合共有22=4个. 即:A =?,或A ={a },或A ={b }或A ={a ,b }. 7.设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k ∈Z },则(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关系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解法1:用列举法,令k =-2,-1,0,1,2…可得 M ={…-34,-14,14,34,54…}, N ={…0,14,12,34,1…}, ∴M N ,故选B. 解法2:集合M 的元素为:x =k 2+14=2k +14(k ∈Z ),集合N 的元素为:x =k 4 +12=k +24(k ∈Z ),而2k +1为奇数,k +2为整数,∴M N ,故选B. [点评] 本题解法从分式的结构出发,运用整数的性质方便地获解.注意若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含答案)

【课堂例题】 例1.设,,A B C 是三个集合,若A B ?且B C ?,试证A C ?. 例2.试判定下列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并简述理由. (1)? {|23}x x -<<-; (2){|5}x x > {|6}x x >; (3){|n n 是12的正约数} {1,2,3,4,6,8,12}; (4){|n n 是4的正整数倍} {|2,}n n k k Z + =∈. 例3.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C (1){1,2,3}C ?; (2){,}C a b ü; (3){1,2,3}{1,2,3,4,5}C ?ü. (选用)例4.已知{|21,},{|A x x k k Z B x x ==+∈=是被4除余3的整数},判断,A B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之. .

【知识再现】 1.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 (1)如果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________或________,读作 或者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 ; (3)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空集?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子集;空集?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子集. 【基础训练】 1.(1)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 (A ){0}?ü (B )0?ü (C ){0}?∈ (D )0∈? (2)下列四个关于空集的命题中: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A ??≠,则.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2.用恰当的符号填空(,,=??) (1){1,3,5} {5,1,3}; (2){|(3)(2)0}x x x -+= 3{| 0}3 x x x -=+; (3){|2}x x > {|2}x x ≥; (4){|,}2n x x n Z =∈ 1{|,}2 x x n n Z =+∈. 3.(1)已知2{,}{2,2}x y x x =,则x = ,y = . (2)2{1,3,}{1,}x x ?,则实数x ∈ . 4.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 {|C x x =是矩形},{|D x x =是正方形} 5.类比“?”、“?≠”的定义,请给出符号“?”的定义: 如果 ,则称集合A 不是集合B 的子集,用符号“A B ?”表示,读作“A 不包含于B ”. 6.已知集合M 满足{0,1,2,3,4}M ?且{0,2,4,8}M ?, 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M . 7.已知2 {1},{|30}A B x x x a ==-+=, ①若A B ü,求实数a 的值;②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 B =?

专题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解析版)

第一篇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专题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考纲要求】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命题趋势】 1. 利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求集合的元素或元素的个数. 2.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集合子集的个数、参数的取值或范围. 3.考查数集的交集、并集、补集的基本运算. 4.常运用数轴或韦恩图及数形结合思想来求解含未知参数的集合问题. 5.以集合为载体结合其他数学知识考查新概念、新性质、新法则的创新问题的应用.1.元素与集合【核心素养】 本讲内容主要考查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素养清单?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 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 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或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 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ùA . A ? B ? ? ???? A ? B , A ≠ B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 (3) 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 A ? B ,A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 素的特性. (4)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 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素养清单?常用结论】 (1) 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 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 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 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 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真题体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姓名:__ 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1.集合}{Z x x x A ∈<≤=且30的真子集 的个数为 ( ) A.5 B.6 C.7 D.8 2.已知集合}{{x B x x A =<<-=,21 }1 0< B. B A ? C. A B D. B A 3.已知}13,2,1{2--=a a M ,}3,1{=N ,若a M N M 则且,3?∈的取值为 ( ) A.1 B.4 C.-1或-3 D.-4或1 4.已知集合???∈???==Z k k x x A ,3, = B ? ? ?∈???=Z k k x x ,6,则 ( ) A. A B B. B A C.B A = D. A 与B 关系不确定 5.满足M a ?} {的集合},,,{d c b a M 共 有 ( ) A.6个 B.7个 C.8个 D.15个 6. 已 知 集 {}} {a x x B x x A <=<<=,21,满足 A B ,则 ( ) A.2≥a B. 1≤a C.1≥a D. 2≤a 二、 填空题 1.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若在A 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增加的个数为____ 2.设} 1,1{},,3,1{2+-==a a B a A 若 B A ,则a 的取值为__ __________. 3.已知集合{ }1 2==x x P ,集合{x Q = }1=ax ,若P Q ?,则a 的取值______ . 4 设 {}= ==∈B x y y x A R y x ,),(,,? ??=???1),(x y y x , 则B A 间的关系为____ 5.已知集合 }{ {x B x x x A =>-<=,51或}4 +<≤a x a ,若 B A ,则实数a 的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 设 集合}{{ ax x x B x x A -==-=2 ,01} 02=-,若B A ?,求a 的值. 2.若集合{ }==-+=N x x x M ,062 }{0))(2(=--a x x x ,且N M ?,求实数 a 的值.

集合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 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2≤x x ? B.{}21且x x x >< C.{}{}41,21,x x k k x x k k =±∈≠=+∈Z Z D.{}{}31,32,x x k k x x k k =+∈==-∈Z Z 3.下列八个关系式①{}0=?;②0?=;③{}?=?; ④{}?∈?;⑤{}0??;⑥0??;⑦{}0?≠;⑧{}?≠?其中正确的个数( ) ( A.4 B.5 C.6 D.7 4.下列语句:(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集合{}45x x <<是有限集,正确的是( ) A.只有(1) B.只有(2)和(3) C.只有(2) D.以上语句都不对 5.给出下列关系:(1)12=R ;(2Q ;(3)3-?+N ;(4)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关系:(1){}0是空集;(2)若a ∈N ,则a -?N ;(3)集合{} 2210A x x x =∈-+=R ;(4)集合{} 6B x x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7.下列四个命题:(1)空集没有子集;(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3)空集的元素个数为零; : (4)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已知集合{}3,A x x k k ==∈Z ,{}6,B x x k k ==∈Z , 则A 与B 之间最适合的关系是( ) A.A B ? B.A B ? C.A B D.A B

201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篇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理.doc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 3.通过给的新材料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解题的能力. 【复习指导】 1.主要掌握集合的含义、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立足基础,抓好双基. 2.练习题的难度多数控制在低中档即可,适当增加一些情境新颖的实际应用问题或新定义题目,但数量不宜过多. 基础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 B(或B 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A∪B={x|x∈A,或x∈B}. (2)交集:A∩B={x|x∈A,且x∈B}. (3)补集:?U A={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①A∪B=A?B?A,A∩B=A?A?B; ②A∩A=A,A∩?=?; ③A∪A=A,A∪?=A; ④A∩?U A=?,A∪?U A=U,?U(?U A)=A.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基本 关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课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考点 1、集合、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做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元素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做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做a ?A 。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4、集合的分类:空集、有限集、无限集 5、常用数集 实数集:R 有理数集:Q 整数集:Z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6、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7、集合之间的运算 二、典型例题 1、已知集合A={x||x|≤2,x ∈R},B={x|x ≤4,x ∈Z},则A B=() A 、(0,2) B 、[0,2] C 、{0,2} D 、{0,1,2} 2、设P ={1,2,3,4},Q ={4,5,6,7,8},定义P*Q ={(a ,b)|a ∈P ,b ∈Q ,a ≠b},则P*Q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4 B .5 C .19 D .20 3、已知集合A={(x ,y )|x ,y 为实数,且1y x 22=+},B={(x ,y )|x ,y 为实数,且 y=x},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4、设集合{}R A ∈<=x 1a -x x ,,{} R B ∈>=x 2b -x x ,,若B A ?,则实数a ,b 必满足( ) A 、3b a ≤+ B 、3b a ≥+ C 、3b -a ≤ D 、3b -a ≥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时1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 一、高考考纲要求 1.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 2.理解补集的概念,了解全集的意义. 3.会用交集、并集、补集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高考考点回顾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概念: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简称为集). (2)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3)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4)元素的特征:①、②、③ .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2.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 3.集合之间的关系: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记作或 . (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记作或 .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 简单性质:①A?A;②??A;③若A?B,B?C,则A?C. 4.空集 空集是指的集合,它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记作?. 5.有限集的子集、真子集的个数 若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个子集(其中个真子集).

课时1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时) 三、课前检测 1.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2.集合8{|,}3M y Z y x Z x =∈= ∈+的元素的个数是(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3. 已知集合2{|320}M x x x =+->,{|}N x x a =>,若M N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3,)+∞ C .(,1]-∞- D .(,1)-∞- 4.已知集合2{|32,}M x x a a a R ==-+∈,2{|,}N x x b b b R ==-∈,则M 、N 的关系是(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不确定 5.已知集合{1,3,21}A m =--,集合2{3,}B m =,若B A ?,则实数m = 6.(2016·新课标全国Ⅰ,1)设集合A ={1,3,5,7},B ={x |2≤x ≤5},则A ∩B =( ) A.{1,3} B.{3,5} C.{5,7} D.{1,7} 7.(2016·新课标全国Ⅱ,1)已知集合A ={1,2,3},B ={x |x 2<9},则A ∩B =( ) A.{-2,-1,0,1,2,3} B.{-2,-1,0,1,2} C.{1,2,3} D.{1,2} 8.(2016·新课标全国Ⅲ,1)设集合A ={0,2,4,6,8,10},B ={4,8},则?A B =( ) A.{4,8} B.{0,2, 6} C.{0,2,6,10} D.{0,2,4,6,8,10}

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 [注意]N为自然数集(即非负整数集),包含0,而N*和N+的含义是一样的,表示正整数集,不包含0.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 若x∈A,则x∈B) 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 B(或 B 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元素相同A=B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B={x|x∈A或x∈B}A∩B={x|x∈A且x∈}B ?U A={x|x∈U且x?A}

常用结论|三种集合运用的性质 (1)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3)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U(A∩B)=(?U A)∪(?U B);?U(A∪B)=(?U A)∩(?U B). 二、教材衍化 1.若集合P={x∈N|x≤ 2 021},a=22,则() A.a∈P B.{a}∈P C.{a}?P D.a?P 解析:选D.因为a=22不是自然数,而集合P是不大于 2 02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所以a?P.故选D. 2.设集合A={x|-2≤x≤2},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A.3 B.4 C.5 D.6 解析:选C.A中包含的整数元素有-2,-1,0,1,2,共5个,所以A∩Z中的元素个数为5. 一、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表示同一个集合.() (2)若a在集合A中,则可用符号表示为a?A.() (3)若A B,则A?B且A≠B.() (4)N*N Z.() (5)若A∩B=A∩C,则B=C.() 答案:(1)×(2)×(3)√(4)√(5)× 二、易错纠偏 常见误区|(1)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2)集合运算中端点取值致错; (3)忘记空集的情况导致出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