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第24卷第1期2007年3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

V01.24NO.1

Mar.2007

文章编号:1673—2049(2007)01-0084—05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武联,王鑫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方法及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从保护与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保护方法,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机能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分类分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志码:A

MethodofProtectionandRenewalonHistoricalStreetDistrict

WULian.WANGXin

(SchoolofArchitecture,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61,Shaanxi,China)

Abstract:Aimedattheexistedproblemandmistakenrecognitiononthepresenthistoricaldistrictprotectiveideology,methodandexecutiveway,based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idea,usingorganicalrenewalprincipleandmethod,todeeplyanalysisonthepresentsituationofnationalhistoricalstreetdistrictprotection,combiningtheprotectionandrenewableplanninganddesigno{Xi’anDapiYard’Shistoricaldistrict,fromtheprotectingandextendingoftraditionalurbanspatialpatternandmodality,andprotectingandinheritinghumansocialnetworketc,authorsapproachedthehistoricalstreetdistrictprotectionandrenewablemethod;putforwardtheprotectivemethodofclassifiedzoningaccordingtolocalconditions,andhopedtOaimatthewholeprotectionandrenewalinhistoricalstreetdistrictandmaintainingthedevelopmentofhumanvitalityandfunction.

Keywords:historicalstreetdistrict;protectionandrenewal;sustainabledevelopment;organicalrenewal;classifiedzoning

引目

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造就了许多拥有丰

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城。在现代城市建设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对保护的内涵认识不全面,致使大量有重要价值,本应予以保留的古建筑、古住宅被当作危房、旧房拆除或重建。现今历史风貌完整的城市已为数不多,大多城市仅存有局部的历史地段[1≈]。为了挽救这些文化遗产,198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3。4],这标志着历史街区保

收稿日期:2006—1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08003)

作者简介:武联(1963一),男,山西潞城人,副教授,工学硕士,E-mail:cauwulian@163.corn。 

万方数据

第1期武联,等: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85

护政策得到政府的确认。

1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误区

历史街区历史悠久,空间尺度宜人,保持着中国千百年来一贯朴素、幽静、恬淡的传统风貌,但其多处于旧城中心区,人口密度大,是“贫民”阶层的领域。由于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反差较大,历史街区的环境落后状况和发展出路令人担忧,再加上对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和人文内涵价值认识不足,许多城市对历史街区总体环境的保护和控制很不到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随意安排建设项目,变更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现已给历史街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人口的增长和功能的需要致使居民在原有老宅中随意加建,对原有建筑风貌和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在诸多旧区改造项目中,未对现存老街、古宅仔细甄别鉴定就采取推倒重建的方式,使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5]。载体的消失使历史文化记忆无所依托,历史文化的破坏也成必然。历史街区多位于旧城中心,人口和建筑密度过大,导致基础设施配套的难度较大,成为城市建设的盲区和环境保护的死角。

由于对保护的内涵认识不全面,许多城市用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及实施模式对历史街区进行改建、新建,致使历史街区的保护步入误区。有的对现存建筑不加区分,全部拆旧建新,使原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应该保护的建筑沦为“假古董”,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相抵触;有的虽然没有大拆大建,但将历史街区中的居民迁出,由外来人员租用民居进行商业经营,致使传统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历史街区失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就失去了生命力;有的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规划等同于城市一般旧区改建或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采取商业运作模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6]。

2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及措施

确定保护与更新模式应本着两个基本目标:保护历史的街区风貌、建筑环境、文化遗存,实现城市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居民享受现代化科技的基本权利,实现生活环境的舒适、卫生、健康和优美‘71。这两个目标实现的程度可以衡量保护与更新措施的成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有机更新理论,对历史街区进行以保护为基础的更新,已成为发展历史街区

的首要问题。基于这种思想,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协调性原则,保护必须实现历史街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②延续性原则,保持和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传统,使历史街区的保护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立足发展;③公平性原则,历史街区的保护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以及人们现在和今后享受这些需求的公平性;④以人为本的原则,历史街区的保护要体现人文关怀,保护的各项措施应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8]。基于上述理论,在充分调查现状和对建筑的各项因素综合判定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每一幢建筑进行定性和定位,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笔者以近期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为例(图1),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与措施。

图1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设计总平面

Fig.1GeneralPlaneofXi’anDapiYard’s

HistoricalStreetDistrict

2.1重视现状调查

(1)历史街区所在城市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所在城市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状况、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历史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该街区的规划要求,周围地段的建设和规划情况。

(2)历史街区物质要素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现状调查;社会生活现状调查,即人口、户数、民族、公共设施分布情况与规模以及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市政设施分布等;建筑物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要求能够绘出现状建筑测绘图;街区环境调查;文物古迹现状分析,调查中还应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历史遗迹;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各项工程设施和管网现状的调查。

(3)历史街区非物质要素情况调查。主要包括:

街区的历史情况,包括该街区形成、发展和兴衰的过

 

万方数据

86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丘

群及原因等;名人轶事;民俗文化。

在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的现状调查中,笔者以实地勘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台的形式,针对以上内容作了全面调查。该街区为回民聚居区.历史悠久,现存一座建于明代的清真寺和几处古民居及一所已经废弃的小学,居民自建、加建现象比较严重,街区比较零乱,1日其传统的回民餐饮业十分兴旺。

2.2强化历史街区文化遗迹分类观念

根据历史街区历史遗存的具体性质及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方向,将其分为3类:一类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即比较完整或有特殊历史价值的重要遗迹,周边历史风貌比较完好的区域,如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中的清真寺和较完整的古民居;二类为旅游商业开发区,即以开发旅游资源和商业经营为目的,其中无完整的历史遗迹,需要重建或改建以恢复传统风貌的拯域,如西安大皮院历史街l蔓中已废弃的团结小学。需依照传统风貌改建为商业中心及传统展示区}三类为传统民宅居住区,即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具有历史文化遗迹.但需清理或改建才可恢复传统风貌的区域”],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中大部分民居均属此类(图2)。

图2西安太皮院历史街区现状分类

Fig.2ClassificationofActualitiesofXi’anDapi

Yard’sHistoriealStreetDistrict

2.3采取园地制宜的保护与更新方法

(1)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此类型的历史文化遗迹应采取保存的模式,即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该保护区的建筑要严格按照古建筑标准整修,要修旧如故,除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外,不要安装过多的现代化设施o…,并且不能用作民居,也最好不用于办公,如能辟为各类反映历史文化传统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则是最理想的,如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中的清真寺和挂牌保护的古宅就应采取这样的保护方法,以存其真。因建筑需原样保护,资

金投人较大,昂好由政府出资建设和管理。

(2)旅游商业开发区。该区域内的建筑大多已丧失传统风貌,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也残缺不全,因此,应采取整饬和更新的模式.即根据历史街区的姐貌特征和要求,对保存的建筑在立面和形体上不符合历史风貌的部分进行强制性整饬,通过整饬恢复建筑原有风貌或者减小它们与历史街区环境的冲突;那些影响传统风貌的建筑应采取拆除更新的方法,这一区域以商业经营为目的.可建一些仿占建筑,只要建筑胤格大体上遵循传统式样.结构方面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此区域的保护与更新可利用商业投资和政府资金一同运作。西安太皮院历史街区中已废弃的团结小学为20世纪80年代建筑,与街区传统风貌反差很大,且占地面积较大。将其拆除重建后,可辟为小型商业中心和传统风俗展示区。采用传统建筑语言,限制其高度。以现代结构形式构筑,激活街区商业活力。

(3)传统民宅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这一区域,不必对旧有建筑原封不动地保存,口』采取保护和整饬相结合的模式,即保护建筑原有风貌.并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条件,对那些历史风貌不完整的建筑进行整饬。运用有机更新理论,在这一区域用插入法以新替旧.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破烂不适宜者,改进尺度不能过大。町根据历史街区的特定环境和社会因素,从传统居住原型中发掘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利用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以象征性的抽象继承方式创造新的建筑形式“。具体到建筑单体.对于沿街外立面不可改变原有特征与基本材料的,可适当增加建筑层数.控制在3层以下为宜;对于建筑次要立面手口沿街视线尢法到达的部分,运用传统建筑的符号元素统一,但其内部’睦施和空间布局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动,如增加卫生设备、灵活划分室内空间、配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施等,以改善生活条件。这些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卒等指标应严格控制.以保护历史风貌;还可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当开发传统民俗旅游业和沿衡开设商铺。以激活街吒。由于这一区域的保护与更新和当地居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引进公众参与机制,采取政府指导,商业投资与居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西安太皮院历史街区的人量民居均需采用这种保护与更新方法,在对其建筑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以那些已无法居住的破旧房屋为更新点,运用现代建筑、瑷计原则,在保护原有窄

 

万方数据

第1期武联,等: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87

四合院居住模式的同时,改进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住宅中被沿街立面遮挡的空间里设计了联系前后的平屋顶,在其上进行了绿化,扩展了环境要素。为了激活街区,采取前店后宅和下店上宅的功能性设计,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图3、4)。

图3前店后宅建筑形式

Fig.3BuildingTypeofDwellingatBackofShop

图4下店上宅建筑形式

Fig.4BuildingTypeofShopUnderDwelling

2.4改善街区生活环境

根据城市的整体建设情况,适当增加市政配套设施,如适当拓宽主要道路,增设路灯和卫生设施等。在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中,严格保留原有街道结构体系和尺度,仅将市区于道拓宽,并为街区道路加设人行道,为人车分流提供条件,增设古色古香的垃圾桶和路灯,改善街道环境。在一些人口过于密集的地区,可迁出部分人口,以改善市政设施的使用情况,但应注意市政设施的安置不能破坏街区的历史风貌,设施的形式要与整个街区的风格一致,各种管线应埋设于地下。对历史街区中原有的各种绿化形式和景观元素应予以保留,以保持传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但在一些景观环境较差的区域,应根据该街区的历史风貌增加新的景观元素和绿化体系,如加设一些小型绿化节点,配备

民俗雕塑和文化娱乐设施。

2.5引入节能环保概念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不破坏街区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采用一些节能环保措施,如在部分坡屋顶上加铺太阳能集热板,在住宅内使用地辅热采暖系统,在西晒建筑外部种植藤蔓类植物以防晒,在街道两侧合理搭配树种以达到绿化减噪的作用等。

3结语

历史街区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城市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源泉。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理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历史街区的特质和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应重点从保护和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传统方面来恢复历史街区的活力。在对历史街区现有建筑的具体性质及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方向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保护与更新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最终达到恢复和发展历史街区机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王可尧,张颀.天津市海河右岸原租界区意象及形态研究r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2(4):83—

90.

WANGKe-yao,ZHANGQi.ResearchonImageand

FormofPre-concessionDistrictonHaiheRiverRight

BankinTianjin[J].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

Engineering,2005,22(4):83—90.

[2]王华,贺小宇,宝华.西部城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3(3):90—94.

WANGHua,HE

Xiao-yu,BAOHua.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istoricalDistrictin

WesternCity[J3.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2006,

23(3):90—94.

[3]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E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RUANYi—san,WANGJing-hui,WANGLin.Protec—

tionTheoryandPlanningoftheCulturalandHistoric

City[M].Shanghai:Ton萄iUniversityPress,2006.[4]陆宁,陆路,冯娟,等.现代城镇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3

(4):90—94. 

万方数据

88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血

[5][6][7][8]I。UNing,LULu,FENGJuan,eta1.ExistingProblem

andCountermeasureofModernCitiesandTowns

Landscape

Design[J].JournalofArchitectureand

CivilEngineering,2006,23(4):90—94.

刘艳.城市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索[J].山西建

筑,2002,28(12):18-19.

LIUYan.ConsiderationsontheProtectionandRe—

generationofUrbanOldStreetrJ].ShanxiArchitec—

ture,2002,28(12):18-19.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

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RUANYi-san,SUNMeng.TheStudyonSomeIs—

suesRelatedtotheConservationandPlanningforthe

HistoricStreetsandAreasinChina[J].CityPlanning

Review,200I,25(i0):25—32.

周岚,童本勤,苏则民,等.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

京老城保护与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ZHOULan,TONGBen—qin,SUZe—min,eta1.Quick

ModernizationProgressofProtectionandRenewalof

theNanjingOldCity[M].Nanjing:SoutheastUniver—

sityPress,2004.

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J3.规

划师,2003,19(4):75—78.

LIHui,DINGHong-wei.PreservationofSustainable

HistoricStreetBlocks[J].Planners,2003,19(4):75—

78.

[9]李颍伯,郭利娅,崇菊义.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及发

展规划的建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4,2(1):15—20.

I。IYing—bo,GU0Li—ya,CHONGJu-yi.TheInvesti—

gationofOldCity’sObliqueStreetsandAdviceson

ItsDevelopmentProgramming[J3.JournalofBeijing

Union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2004,2(1):15—20.

[10]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

划,2003,27(4):52—56.

LIHe-ping.Pre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ofOld

BuildingsinHistoricalDistrict[J].CityPlanningRe—

view,2003,27(4):52—56.

[11]吴良镛.“抽象继承”与“迁想妙彳导”[J].建筑学报,

1993,40(10):21—24.

WULiang—yong.“AbstractionandInherit”and“Move

toThinkWonderfulGet”[J].ArchitecturalJournal,

1993,40(10):21—24.

(上接第83页)

[3]辜小安,任京芳,刘扬,等.我国地铁环境振动现状及

控制措施[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3,30(5):

207—210.

GUXiao—an,RENJing—fang,LIUYang,eta1.TheSta—tusQuoofEnvironmentVibrationLevelandControlMeasuresofSubwayinChina[J].RailwayOccupation—alSafety,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03,

30(5):207-210.

[4]夏禾,吴萱,于大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1.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4):1—7.

XIAHe,WUXuan,YUDa-ming.EnvironmentalVi—

brationInducedbyUrbanRailTransitSystem[J]。

JournalofNorthernJiaotongUniversity,1999,23(4):

1-7.

[5]赵立瀛.陕西古建筑[MI.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ZHAOLi—ying.TheAncientArchitectureofShaanxi

Provinee[M-I.Xi’an:ShaanxiPeople’sPress,1992.

[63董霜,朱元清.地铁振动环境及对建筑影响的研究概况[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13(2):1—4.

DONGShuang.ZHUYuan—qing.AGeneralStudyon[7]

[83

[9]

VibrationCausedbySubwayandItsImpactforBuild—

ingsEJ].NoiseandVibrationControl,2003,13(2):1-4.

夏禾,曹艳梅.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铁

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1(1):44—51.

XIAHe,CAOYan-mei.ProblemofRailwayTraffic

InducedVibrationsofEnvironments[J].Journalof

RailwayScienceandEngineering,2004,1(1):44—51.

吴波,高波,索晓明,等.城市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

性态的力学模拟与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18

(3):84-89.

WUBo,GAOBo,SUOXiao—ming,eta1.Mechanical

SimulationandAnalysisofConstructionBehaviorof

UrbanMetroTunnellingwithSmallInterval[J].China

JournalofHighwayandTransport,2005,18(3):84—

89.

张宝才,徐祯祥.螺旋钢弹簧浮置板隔振技术在城市轨

道交通减振降噪上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02,23

(3):69-72.

ZHANGBao—cai,XUZhen—xiang.Applicationsofthe

SteelSpringFloatingTrackBedforVibrationand

NoiseControlinUrbanRailTraffic[J].ChinaRailway

Science,2002,23(3):69-72.

 

万方数据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作者:武联, 王鑫, WU Lian, WANG Xin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刊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24(1)

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1条)

1.王可尧.张颀天津市海河右岸原租界区意象及形态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4)

2.王华.贺小宇.宝华西部城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3)

3.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2006

4.陆宁.陆路.冯娟.王巍现代城镇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4)

5.刘艳城市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索[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2(12)

6.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1(10)

7.周岚.童本勤.苏则民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 2004

8.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3(4)

9.李颍伯.郭利娅.崇菊义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及发展规划的建议[期刊论文]-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

10.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3(4)

11.吴良镛抽象继承"与"迁想妙得 1993(10)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郭新立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以济南古城区、商埠区为例2007

城市的历史街区沉积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是城市宝贵的遗产和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然而,近二十年来受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大潮的冲击,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及文物古迹由于未予保护或保护不当遭到建设性破坏。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找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论文以济南古城区、商埠区为研究实例,阐述了济南历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济南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面的重要规划实践,分析了当前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而找出了问题与矛盾产生的根源,总结了保护与更新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研究了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成功实例,通过运用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面的前沿理论、原则及科学方法,力图探寻出一条适合济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面。

(1)导论。论述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及意义,提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2)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阐述了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念、含义与基本特征,以及街区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的关系。

(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阐释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分析了国内、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成功实践,以及国内、国外的相关保护制度。

(4)济南古城区、商埠区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济南市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情况,主要是古城区、商埠区的发展演变历程。

(5)济南的城市规划历程与空间布局演变。阐述了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济南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化情况。

(6)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践。阐述济南市近二十年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重要规划实践,总结济南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面的宝贵经验。

(7)济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论述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包括树立保护为本的基本理念、完善法规体系与组织管理机构、构建规划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和严格建设管理等内容。

(8)结语。

2.期刊论文孙丽.阳泽宇青岛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问题浅议-山东林业科技2008,38(1)

自青岛开埠一个多世纪以来,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再到保护与更新的历史过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始终是既矛盾又统一的问题,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作者以青岛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现状和特点,接着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问题及造成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青岛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提出建议.

3.学位论文孙丽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2007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历史街区的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小鱼山历史街区是青岛老城区内仅存的八片近代居住街区之一,在相关政策的控制下,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持了较好的近代居住性街区尺度,空间布局、建筑风格极具特色。但是近几年来,小鱼山历史街区基础设施落后,加、扩建使街区遭到破坏,历史街区的生存面临严重问题。

论文在对居住性历史街区相关理论、概念认识基础之上,对国内外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有机更新理论基础,提出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模式。

通过详尽的调研、研究和分析,在深入了解小鱼山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特征及公众意愿等方面基础上,论文总结出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为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现实依据。

论文在小鱼山历史街区现状基础上,尝试“和谐”理念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提出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类型、指导思想和内容,并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施中,具体的运作模式、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和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4.期刊论文赵万民.彭薇颖.黄勇.Zhao Wanmin.Peng Weiying.Huang Yong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

新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规划师2008,24(2)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牵涉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空间形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在强调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及城市肌理的保护与促使社区经济复苏与整合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街区和谐社会网络结构关系的保护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在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中,社会网络因子得到了初步运用,有力地指导了街区的规划布局,也有利于街区活力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

5.学位论文杨施悦苏州临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2007

临河历史街区是苏州古代城市设计和建设的精华所在。临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苏州,也是我国许多依傍河流发展的城市当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实中,苏州与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临河历史街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建筑老化,功能结构不合理;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薄弱,管网老化等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临河历史街区和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梳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论发展的脉络,明确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和工作的重点。然后研究苏州城市形态发展的历史,探寻苏州临河历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确苏州临河历史街区的特色和临河历史街区保护的现实意义。接下来,通过对苏州不同类型临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实例的分析,总结目前苏州临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对苏州临河历史街区现状的问卷调查的数据,结合实例分析、归纳临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临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对策。 本文对苏州临河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工作现状的分析建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整体意象塑造、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筑设计、街区空间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设计、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民众参与等多方面提出对苏州临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的建议。文章通过实际事例证实了文章所提观点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期刊论文赵志.邱灿红.谢燕萍.王蓓.ZHAO Zhi.QIU Canhong.XIE Yanping.WANG Bei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

更新规划研究-中外建筑2009(5)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街区空间的保护和更新的角度,探讨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7.学位论文朱文龙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大吉昌巷改造为例2006

古城西安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种类繁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皇城复兴”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西安老城内的街区要进行逐渐的修复和整治,使西安重新展现昔日的辉煌,实现城市的复兴。

西安书院门街区处在西安市历史文化核心区,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明城墙内保护较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随着对顺城巷整治计划的制定,南门——文昌门段的部分的保护与更新的要求逐渐凸现出来。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复兴街区的活力,整合南门至文昌门的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需要,更是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笔者以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深入分析了西安书院门历史街区南门——文昌门段顺城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吉昌巷的保护与更新的建议,对老城的保护与更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分为五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是对历史街区的认知,了解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和价值,以期使人们能认识到保护历史街区的重要意义。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经验,探索一种更为合适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西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总结了西安城市特色,并对西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和实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图借鉴并探索更为全面和先进的保护理念。文章第四部分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周边环境的分析(包括业态),并在对西安城市特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吉昌巷改造的理念和策略。在正确理念和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保护与更新,以图最大限度的保护居民的利益,恢复古城的传统风貌,重现历史街区的活力,并实现可持续性地发展。最后一部分,是根据对大吉昌巷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对旧城内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西安旧城的保护,实现西安“皇城复兴”计划。

8.期刊论文许五军.Xu Wujun赣州灶儿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科技广场2007(8)

以灶儿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为载体,提出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方法、内容的研究,探讨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的资金来源以及相应的措施.

9.学位论文聂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类型学方法应用研究2008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现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应用。类型学设计方法在本质上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它并非崭新的设计手段。国内以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尚处于起始阶段,且多停留在保护过程中对物质空间的类型选择和转换中,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剖析问题,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观念和操作方法。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初步提出了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反战的历程,分析了国内目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寻找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不当所带来的问题。 第三章基于对类型学及其方法的理论研究,结合上一章节所发现的问题,寻找类型学理论与历史街区的关联性,进而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引入类型学的方法。

第四、五章节,从类型学角度出发,分析历史街区物质和非物质空间的相关构成要素,得出“历史街区的原型库”。再运用类型学原理,探索历史街区物质和非物质空间中各层级类型选择和转换所运用的方法。

第六章节运用相关实例来阐述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10.期刊论文任洪亮.刘丽峰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以沈阳市工人村地区保护与更新为例-辽宁建材

2008(3)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以沈阳市工人村地区保护为例,阐述了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的方法,提出实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措施.

引证文献(3条)

1.陈波古镇民居保护与更新原则探讨[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2.高海潮历史文化积淀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实践[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36)

3.向发敏.杨永春.乔林凰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因素[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93854172.html,/Periodical_xbjzgcxyxb20070101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4日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 学号: 年级: 调查与分析 调研思路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分析的访谈等,分析评价建立在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100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访谈中共10名被访者.在表达形式上,每一部分分析都由调查访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结合存在,充分体现了社会调研应联系实际,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宽窄巷子是如何围绕休闲这一主题展开保护与改造,研究其规模、特色、空间处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历史环境结合,侧重点是接到的尺度比例,如何处理使其更适宜现代人生活,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空间,不使之冲突。 【摘要】 当代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对历史街区整体和区域的保护理念的强调,不仅强调对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性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而且主张对大量存在的一般性的历史建筑、街区以及存在期间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同时也要求保持地区活力,瞒住现代生活的要求;重视对历史见证遗产的再利用,对于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既反对大拆大改,也不再主张不做任何变动的保护方式,而是主张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保护应到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内容。较好的协调保护与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传统保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街道尺度; 比例; 公共空间; 改造 前言 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 调研流程图 深入研究阶段 验证阶段 结题阶段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 1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 (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 (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 (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 (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 2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2(三)占地面积不小于2.5hm;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厚的城市记忆要素,其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的重要空间场域。不过,伴随世界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持续缺失,街区建设发展与地方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所以,选择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典型个案,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探究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街区保护与开发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为促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记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城市靠记忆而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及自然的生长,能够彰显城市文化独有的地方特色,增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的地方感和文化认同感,因而,保存完整的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促动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化和城市化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表现新的时代发展特征。一方面,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大批量的外来商户持续涌入甚至侵占街区核心地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化氛围愈发高涨;另一方面,资本级差地租带来的空间置换与权益割让,原住民开始搬迁,市井民俗生活气息开始消亡,街区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功

能开始弱化。站在历史和现代、记忆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弥足珍贵的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城市大拆 大建、大修大补、大面积更新改造后,存留下哪些隐患?人们在探寻 街头巷尾的历史足迹时,是否还能找到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乡愁”? 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缘于此,从城市记忆角度切入,选择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 个案,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发现存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和建议,为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化、促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市记忆概念 国内外关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有集体记忆(collectivememory)、文化记忆(culturalmemory)、实践记忆(practicememory)等。比如法 国社会心理学家“集体记忆”的研究鼻祖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曾将集体 记忆的概念界定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认为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又是 一种象征符号,即附着于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德国著 名学者扬阿斯曼在阐释文化记忆的概念时,指出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其记忆传承媒介包括仪式和文化两种类型;此外,相关学者还指出实践记忆形成于人们的日常交往、生活实践、行 为仪式等活动中,是人们通过潜移默化方式习得的文化记忆,建立在 群体共同的文化基础之上,通过世代沿袭的方式传递。综合来看,本 研究将城市记忆的概念界定为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件或人物故事等的集体性记忆。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蚕食的危险。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的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三章保护措施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三章调查和评估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七章成果要求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保护规划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类型学方法研究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类型学方法研究 祝莹 提要本文从城市设计过程中类型学的应用特点出发,通过对杭州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保护区城市设计过程的分析研究,尝 试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探索关于历史街区保护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城市设计类型学 文章编号1000 - 3363 (2002) 06 - 0057 - 04 中图分类号TU984. 2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大环境,对历史街区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要体现“原汁原味”的历史传统风貌,并在传统建筑群落与环境中充分表达出来,仅对历史街区进行功能定位、地块划分、交通组织,以及对传统风貌的保护停留在容积率、密度、建筑高度、色彩、形式及绿地等指标控制上是不够的,还必需进一步深入到城市设计的层次上,建立整体城市设计思想,以高超的城市设计技巧,对重点地段的传统风貌、空间形态做深入具体的探讨,从而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来达到既能满足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的要求,又能将“原汁原味”的历史传统风貌具体化、可视化。 在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即使是在传统文化和宗法观念的历史条件约束下,每一代人仍有权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延续,即不断的推陈出新是中国文化传统得以继承的基本前提。反映在建筑上人们重视并延续的是建筑空间的功能及体验, 而不是建筑物物质形体本身。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的百余年寿命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连续的文化背景下,建筑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只要格局不变,风貌永存,就足够令人产生认同感和历史意识了。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冲突,在保存传统建筑形态的前提下转变内在功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呢? 在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类型学策略,探索城市、街道、建筑类型抽象化与具体化的互动关系,发掘历史街区中传统建筑与环境的个性以及其具备的地区性特征在居住人群中的心理积淀,对于达到上述平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类型学作为建筑及规划领域内一种分类组合的方法理论,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和丰富多彩的方法体系,它的符合地域性及历史文化的特征对建筑和城市的实践已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通过类型学概念,既可以研究传统建筑形式特征的历史变化与发展,又可以研究建筑与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关系及城市形态的延续。维特考尔(L. Wittkower) 把建筑类型作为特定时间内起作用的文化影响,通过建筑类型的比较重新发掘并运用曾经存在并起作用的文化影响。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 Rossi) 则在发展类型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罗西看来, “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是交织着历史的和个人的记录的所在”, “类型学是研究构成都市、城市, 或建筑的元素之中揭示永恒关注主题的原型”, “应建立起建筑的类型以确定城市的形态结构”①。 在类型学中,历史性传统建筑要素形成了人们在建筑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无论城市形态如何发展变化,一旦人们的记忆被某些类似性城市片段所触发,传统就能在个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来。通常居住在同一社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和对传统的记忆具有共同点和相似之处,至于如何去触发人们的这种思绪,就与类型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类型选择和类型处理息息相关了。建筑的深层结构———类型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社会文化积累,只有通过对建筑类型的研究,才能探询到建筑现象的根源,并进而将之反映到建筑的表层结构———形式上。同样,通过研究城市的深层结构———“集体记忆”,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在城市的表层结构———街区及建筑的组织或结构中将之表现出来,既能满足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

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 1933年《雅典宪章》 由CIAM编制 关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教育今人和后代的重要意义。 1964年《威尼斯宪章》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 更明确提出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必须把文物建筑所在的地段当作专门注意的对象,要保护它们的整体性。首次提出历史街区概念1976年《内罗毕建议》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进一步拓展了保护的内涵,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作用和价值。1987年《华盛顿宪章》 ICOMOS(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 再次对保护“历史地段”的概念做了修正和补充,文件指明了“历史地段”应该保护的五项内容,即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该地段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 1994年《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 ICOMOS 继《威尼斯宪章》后,再一次提出“原真性”一词。将保护的范围扩展到非物质的层面。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构成了某项遗产。 1999年《北京宪章》 国际建筑师大会 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大发展”和“大破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提倡“宜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国际社会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从纯粹的单体古建筑保护延伸到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原真性”保护。在国内,对历史街区保护也经历了从“修旧如新’,到“修旧如旧”,再到“修旧如故”,从最初对实物遗存真实性保护到近年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习俗等生活真实性的关注.如有认为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形态的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核心性问题(张曦,葛听);历史街区保护应“保护原有社区网络结构和生活的真实性”(阮仪三,孙萌);“生活真实性”是历史街区真实性保护的前提和基本内容之一(杨新海)。 《巴拉宪章》 前言 考虑到《国际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五届全体大会决议》(1978年在莫斯科通过)的内容,澳大利亚ICOMOS(ICOMOS澳大利亚委员会)于1979年8月19日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巴拉正式通过了巴拉宪章,并于1981年2月23日、1988年4月23日和1999年11月26日通过了修订案。 巴拉宪章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它建立在澳大利亚ICOMOS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 保护是对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进行整体管理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持续的责任。 宪章的适用者 本宪章旨在为那些需要就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提供建议、决策,或承担工作的人,如业主、管理者和监督者,制定一套实践标准。 宪章的使用方式 本宪章是一个整体,许多条款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保护原则中的条款通常会在保护方法和保护实践部分作进一步阐释。为使阅读流畅,宪章中已包含了标题,但这并不成为宪章的组成部分。 本宪章是独立的,但是它的使用和应用将在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的下列文件中作进一步解释: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文化意义》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保护措施》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从事研究和编写报告的程序》 《与保护有重要意义地点相关的道德规范》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过快的城市更新速度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它们的存在。本文对当下的一些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分析了其成功的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is instantly many people care about, and the rapid urban renewal rate h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om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mod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s its successful respectively way, the hop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update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尤为悠久,很多古老的建筑既见证着我们曾经的辉煌,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必须予以积极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不断高涨,原有的建筑逐步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建筑也惨遭不幸,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文损失,有志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呼吁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认识才是根本之道。 很多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古建筑非常多,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都是成片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的存在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理解,价值极大,但是只是单纯的进行保护效果又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与利用合为一体,使其重换青春,本文即基于这样的目的做了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国的历史街区归纳而言有以下四种,其一是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平遥等均通过政府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伤修缮,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其二是处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老商业街区和办公街区的“置换”,典型案例就是上海的外滩。其三是以艺术家自发改造为主的产业建筑历史街区,最初是在上海,一些艺术家在苏州河沿岸地区自发改造的中小型产业建筑遗产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室,随后在北京、杭州、成都出现了有类似的项目。其四是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新天地”,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规〔2008〕11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为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从2008年6月1日起试行,请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实施。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我厅城乡规划处。 联系人:方芳 联系电话:025-********(兼传真) 江苏省建设厅二○○八年四月八日 ─1─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的原则 5.规划的层次定位 二、保护规划编制管理

1.规划编制组织 2.编制单位的资质 3.规划审批 4.规划修编 5.公众参与 三、保护规划文本大纲内容 1.规划总则 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2─ 4.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5.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6.实施政策建议 四、保护规划成果内容与要求 1.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2.保护规划成果要求 五、保护规划技术指引 1.历史研究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3.规划编制的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规; 3.2《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1─3.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5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

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研究

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剖析,提出昆明文明街区历史街区的保护途径——“有机渗透型”模式,首先对文明街区内的遗产进行调研与评估,然后从街巷格局、交通、文脉等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今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模式;昆明文明街片区;历史风貌;文脉 1、引言 历史街区的概念源于1933年现代建筑协会国际雅典会议,会议上通过的《雅典宪章》中指出:由历史建筑群及历史文化遗址所组成的区域称之为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景观,显示一个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场景。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却随着现今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文脉的割裂,昔日历史老街的场景已经远离我们的记忆。 作为昆明唯一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明街片区虽保留着老昆明原有的市井生活与商业习俗,但随着城市化的暗涌:外来人口入住、房屋年久失修……导致现在的文明街街区与周围街巷的发展格格不入,甚至面临着被重建的命运。针对昆明文明街街区形势,结合当前国内外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研究,探寻适合于文明街街区发展的模式。 2、国内外保护模式的发展动态 2.1 国外动态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从保护深度、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上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变革,从建筑实体的保护衍生为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保护、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文化形态的保护等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具体的的保护形式可分为着眼于城市内部的经济复兴型、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的环境改造性及着眼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保护型。[1]从保护的运作模式来看,国外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民间商业组织得自主行为、政府推动并引导的社区参与、政府主导的市场运作模式来进行保护的。[2] 2.2 国内动态 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初期,一直发展到1986年国务院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对于历史街区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姜玉磊 (枣庄市规划局山东枣庄 277100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台儿庄古城,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文庙-慈云寺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4年10月15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实施保护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应当符合保护规划。 第四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下列内容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当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不得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杜扬 【摘要】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如何得到切实的保留,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如何可持续地进行,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浅议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内一些保护实践,以福建厦门同安地区历史街区的文物及风貌建筑的保护情况为例,探讨保护的若干要素控制原则,以及可持续性的保护发展策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对策;可持续 1.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潮流下,由于有着区位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等多方面的开发优势,位于旧城地段的传统历史街区也往往面临和遭遇着被商业开发甚至拆迁改造的命运。经济利益的驱动,风貌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使得很多历史街区即使作为驻留城市传统记忆和精华历史风貌的载体,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出现违背相关保护法规而遭到破坏的事件。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工作者、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对保护的理解和对保护力度的把握等,都关系着传统历史街区的历史原真性是否可以得到切实的保留,关系到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否可持续和有意义的进行。 2.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 2.1经济利益驱动导向,重开发,轻保护 近年来见诸于报端媒体的有多起破坏历史风貌建筑的新闻,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存都因为商业开发行为遭到破坏,但结果却仅仅是被处以罚款了事。专家表示,这种处罚力度根本不足以遏制产权人拆旧建新牟暴利的冲动,政府有关部门的失职和监管的缺位显而易见。[1]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行为带来了商业利润和税收,却容易出现开发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保护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忽视建筑风貌、文物等的保护,甚至产生破坏的情况,如随意拆建,更改历史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注意控制建设控制范围区内的开发强度等,商业行为本身与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持传统的生活面貌等也存在着矛盾。 2.2改造策划内容雷同,缺乏挖掘街区的个性和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