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长恨歌之长恨悲歌(八)盛世长歌

【画外音】我们知道,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盛世之中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唐玄宗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骄傲,唐玄宗不仅亲手缔造了这个典章涣然、文采风流的开元盛世,同时他也亲手把这个盛世葬送在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真是写尽了当年的风流,也写尽了当年的无奈,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以《长恨歌》为题,以唐玄宗为线索,串起了开元天宝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我们不禁有一些疑问,唐玄宗究竟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开创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蒙曼】唐玄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我想讲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我想说,唐玄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中国古代号称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那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在经济上,开元盛世曾经创造了粮食存储量达到一万万石的奇迹,男耕女织两不相失。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往远了比不逊于萧规曹随,往近了比,也绝不亚于房谋杜断。那再从军事上讲,王忠嗣、高仙芝等等这一代名将就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等等这些这些沿边藩镇纵横驰骋,保卫着唐朝广大的疆土。那再从文化上讲,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仅有李白、杜甫这样的杰出诗人,也有像高僧一行那样的科技奇才。那么开元天宝年间拥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拥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呢?唐玄宗本人的成就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像《旧唐书·玄宗本纪》里所讲的那样,“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这是很大的一段评价,是说开元盛世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黜落奸佞,焚烧珠翠,考核官员等等一系列政治措施,那么这些政治措施它的内在精神是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认为就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来达到一种道德的境界。那唐玄宗难道不爱奢侈品吗?他爱啊,可是开元初年正是唐玄宗把后宫的那些珠翠宝物给集中到庭院烧了。唐玄宗难道不爱美人吗?我们知道他也爱,可是开元初年正是他把宫里的用不着的宫女都打发回家,让她们嫁人,过自由的生活去了。再讲一个事情。开元十二年的时候,唐玄宗颁布敕令,“自今以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状进来,所由门司不得有停滞……如有除拜不称于职,诏令不便于时,法禁乖宜,邢赏未当,征求无节,并极论失,无所回避”什么意思呢?他说以后谁要是想给我提什么意见,有进谏的文书的话,不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任何门禁都不许拦。另外,如果说在施政的过程中任命了不恰当的人,发布了不恰当的诏令,或者说我的刑赏不合理,或者说我向老百姓索求无度,那么所有的人有义务向我直言极谏,绝对不要回避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政治风气。正是因为唐玄宗一心求治的胸怀和励精图治的诚意,才有了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难道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吗?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有为。第二点,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大大小小的皇帝是400多个,在400多个皇帝之中找出几个有作为的还是不困难的。但是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头所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什么意思?大多数有为的皇帝,他只有政治才干,谁能像玄宗那样多才多才多艺呢。玄宗他能写诗,能作曲,能谈琵琶,能打羯鼓,至于说骑马打猎,挥杆打球,那更是不在话下,他不还亲自创办梨园艺校吗,“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旧唐书·音乐志》。自己亲自教学生,所以后来被艺术界尊为梨园鼻祖,那么,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地文采焕然,到什么程度呢?《新唐书·艺文志》有这么一个记载,说“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开元时代以藏书著称,藏了多少书呢?“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

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以前学者留下来的是五万多卷,唐朝的学者又写的是两万多卷,加起来其实是超过八万卷了,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藏书自然是为了保存以前的学问,可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问家,那怎么培养呢?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办学校。在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唐玄宗曾经下令州县第乡都要设置学校驿所来培养学生,每一个乡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普及,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所以当时社会温文尔雅,也是蔚然成风,就像《旧唐书·玄宗本纪》所说的那样,“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还垂着头发的小孩子就知道讲礼貌了,有辞让之心了。这是第二条,我们说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第三点,我想说,唐玄宗还是一个有情的皇帝。那么一谈到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那这段爱情经过《长恨歌》的描摹和渲染,早已经是家弦户诵,尽人皆知了。可是,如果唐玄宗只是钟情妃子的话,那么陈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南唐的李后主李煜也能做到,而且也很多情,唐玄宗这个用情比他们高明在哪里?高明在他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人,他还用情于谁啊?唐玄宗还是可以用情于百姓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不是讲过玄宗在潼关失守之后从长安出逃,逃出宫去的时候他就路过了左藏库,左藏库是一个仓库,装钱帛的,钱和布帛在都那儿放着。一看到左藏库,提醒杨国忠了,杨国忠就说,“无为贼守”,这东西是我们收敛来的,我们不能给贼人留着,把它烧了吧。那么杨国忠提议烧,唐玄宗是怎么表态的呢?唐玄宗说了一句,“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贼人来了,安禄来了,也是要花钱的,如果左藏库烧了,他们在这儿得不到的话,那必定会到百姓那儿去征敛,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这个仓库给他们留下,让他们不要再威逼我们的老百姓。这是一个例子。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唐玄宗逃难,过了左藏库之后,他就逃出长安城,经过便桥,就可以进一步往西走了,等于说出了长安了。那这个便桥是当时的一个必经之道,他们这一行人通过便桥之后,杨国忠断后,他就在那儿命令人把便桥给烧了,为什么要烧?拦截一下贼兵,也是一个合理的考虑。这时候唐玄宗已经走了一段路了,忽然感觉后面有浓烟升起,回头一看便桥着了,那怎么办呢?唐玄宗这时候就讲了,“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说不仅我们要经过便桥逃命,那官员、百姓也是要由这条路来逃命的,我们逃了,干嘛不让别人逃呢。所以虽然是当时走得很急,而且也不知道后面追兵有多远,还是命令高力士回去带人把这火给扑灭了。我们讲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我想说,唐玄宗晚年固然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固然是要为安史之乱负责任的,但是,尽管如此,一个封建帝王,在后有追兵、前途未卜的逃难路上,还能够兼顾到老百姓的利益,这也就算是难能可贵了,我们就算他是一个有情之人了。

【画外音】唐玄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蒙曼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唐玄宗是一个有才、有为、有情于一身的风流天子。那么,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蒙曼】第一个我想说,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的,国家的富裕程度在很大意义上讲取决于人和土地之间的平衡关系。那么唐朝人地之间的平衡关系怎么样呢?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黄金的时代之一,唐朝有多少人口?根据《通典》记载,玄宗天宝十三载,就是公元754年的时候,全国共有户籍人口是5288万人,这是户籍人口,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推测,唐朝的实际人口数应该是超过7000万的,这7000万人占有多少可耕地呢?也是根据学者们的推算,应该是有850万可耕地,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今天的6.6亿亩。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差不多一个人能有9亩多的土地,这9亩多的土地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上就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之下。也正是因为人地关系和谐,才会能够达到大多数人都是耕者有其田的境界,这才是杜甫《忆昔》里所说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第二个,唐玄宗时代还是一个向上的时代。要知道所谓开元盛世绝对不只是一个物质指标,因为物质总是向前发展,它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指标。那唐玄宗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象是怎么样的呢?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有趣的一个故事。这是在笔

记小说《集异记》里讲的。说开元年间,大唐有三个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写诗都很有名,名气不相上下,平时私交甚笃,没事还经常一块儿玩儿。有一个冬天比较冷,三个人又凑到一块儿了,找了一家酒楼,想去喝点小酒,挡挡寒气。他们在这儿坐定之后不久,旁边那桌上就来了十几个梨园弟子,就是皇帝宫廷里的一些艺人,这些艺人来了之后,又招了四个歌伎,想陪他们一块儿,唱卡拉OK,自娱自乐。一看那边要唱起来,这三个诗人就突发奇想,说我们几个在诗坛上都比较有名气,可是我们从来没比一比谁更高明,不如我们今天就拿她们打个赌,看看她们都唱什么。那些艺人当时唱什么?我们要知道,今天大家唱流行歌曲,那时候,这个诗配上曲子就是可以唱的,所以当时的艺人唱流行诗。那这几个诗人就讲了,我们看看她们唱我们几个人谁写的诗多,谁就算是英雄,谁就算是老大,好不好呢?几个人这么一商量,都觉得挺有趣的,那就比一比,就静候人家那边开唱。一会儿,一个歌伎首先就唱了,她唱哪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谁的诗?我们都知道,这是王昌龄的诗,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看,自己旗开得胜,很开心,很得意,说我有一首了,说完就在墙上划了一道印。接着有一个梨园弟子又唱了,“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高适也很得意,也在那儿划了一道,我有一首了。接着,又有一个歌伎唱,“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谁的?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这时候更得意了,我这两道了。可是王之涣在一旁着了急了,你看人家王昌龄两道了,高适一道了,自己这一道没有,这跌不起这份啊,怎么办呢?他反悔了,他说,你看看今天唱歌这些人,她们什么人,一点水平都没有,下里巴人,我写的诗都是阳春白雪,她们连懂都没懂,不能这么赌。那不能这么赌怎么赌啊?王之涣说,诸位看见没有,一共四个歌伎,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她可还没唱呢,我就赌这小姑娘,我相信美人一定有眼力,如果说她还唱你们写的诗的话,那我二话不说,这辈子我也不再跟你们争什么高下了,但是,如果她唱我写的诗的话,那刚才一切都不作数,你们还得给我跪下磕头,还要拜我为师,咱们就赌这一票了,行不行呢?那两个人觉得好玩,那就赌吧。等着这个小姑娘唱。过了一会儿,小姑娘果然开始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的呢?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这一下子可得了意了,来了精神了,对这两个人讲,知道我的厉害了吧,这才叫水平,三个人就在一块儿哈哈大笑,那旁边那桌,那些歌伎们,还有那些梨园弟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派了一个代表过来问问,说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也挺正常的,没什么可笑的,怎么你们看着我们笑成这个样子。那王昌龄就出面解释,他说诸位有所不知,我们三个是什么人你知道吗,我们三个是诗人,你们刚才唱的那些都是我们写的诗啊,我们就拿你们打赌呢,看唱的谁的诗多,谁就厉害,现在我们已经赌出胜负了。这是什么时代,大家知道这是大唐,那是诗的国度,诗人在当时到处受到追捧,一听王昌龄说我们是诗人,那这些艺人就比今天粉丝看见周杰伦还激动,赶紧在那儿下拜,说我们肉眼凡胎,居然没认出几们诗人,既然现在我们有缘相识,赶紧给我们面子,跟我们一块儿坐下来喝酒。这三个诗人最后就大醉而归。这个故事就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个故事,叫做“旗亭画壁”。所谓旗亭就是酒楼,所谓画壁就是在墙上划印。那我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我想说,那个时代文人也罢,艺人也罢,精神是何等地开朗向上,社会是何等地风雅和谐。你看诗人在写诗,歌伎和艺人们在唱诗,这样真是令人神往。那再对比一下清朝范进中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愚昧和疯狂,我们能不感慨吗?

【画外音】我们可以看到,在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人的精神比较活泼开朗,人的个性能够做到自由奔放。那么,在开元天宝时代,人们在精神上为什么能够蓬勃向上呢?【蒙曼】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那个时代给人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也比较合理的空间,我们跟谁比说它广阔,说它合理?我们就跟另外两个盛世比好了。汉武时代,给人的发展空间大不大?没那么大。要知道汉武帝时代怎么选官,除了从军立功之外,剩下最主要的两个渠

道就是任子和赀选了,什么叫任子呢?就是接老爸的班,什么叫赀选呢?就是花钱买官。那你想,一个人要是不会打仗,也没个好爸爸,还没什么钱的话,那你不就没什么希望吗?这是不公平的。那再来看看下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怎么样。康乾盛世倒是有一个科举制,给最广大的人群提供了发展的前景。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到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科举制已经走向没落了,沦落到八股取士这条窄道上来了,那对人的精神是一个很大的压抑,对人的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羞辱,你只能是顺着别人的意思说,你没有自己的意思了。可是反观大唐玄宗时代就不一样了,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已经初步走向成熟了,但是还远没有腐朽,所以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给人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鼓舞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唐玄宗时代科举考试是考写诗的,而诗的本质就是自由,就是激情,在这样的时代培养起来的人,他能不自信能不向上能不风流吗?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特点,这是一个向上的时代。那我们再来看第三个特点。唐玄宗时代还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什么叫国际化?举一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唐六典》记载,开元年间,向唐朝朝贡的藩国有70多个,那么这形形色色的一帮人到唐朝来都干嘛?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好做,有的是政治使节,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学问僧,当然更多的是生意人。那么大家都知道,在唐朝,生意人是要到城市集中的,只要你看长安城的一个地方,你立刻就能体味出唐朝国际化的程度,啊个地方呢?大唐西市。我们知道唐朝有两个市场,一个叫东市,一个叫西市,所以我们现在说买东西。那么在西市及其周边地区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什么?是胡姬。胡姬就是胡人的美少女,当然也可以是美少妇,她们随着父亲,随着哥哥,随着丈夫,一路跋涉到唐朝的长安,她们来干什么来了?胡姬当时最经常干,也干得最好的一个职业就是酒店的服务生了。那么这些皮肤白皙、能歌善舞的女郎一到酒店,那迷倒了多少唐朝多情的小伙子,那么迷人的胡姬走进了唐朝人的生活,事实上同样迷人的还有胡马、胡香、胡药,乃至于老百姓饭桌上的胡食,都是在悄悄地吸引着唐朝人,也影响着唐朝人,甚至就成为大唐文化的一部分,这叫什么?这叫“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当然我们也知道,一个国家如果说只能接受外来文化而不能输出自身文化的话,那么它是不能称为大国的,那大唐玄宗时代不光是一个热情拥抱世界的时代,还是一个热情回馈世界的时代,怎么回馈世界呢?两个主要渠道。第一个,接纳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和学问僧,让他们来学习大唐文化。第二个,主动走出国门,传播文化。在这些传播文化的全都之中,最有名气的肯定是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本来是扬州人,他从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就立志到日本去弘扬佛法,可是路很不好走,经历了五次航海失败之后,直到第六次他渡海才最终成功,这一年已经是天宝十三载了,就是公元754年,前前后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而且等到渡海成功的时候鉴真和尚已经是双目失明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鉴真和尚在日本一共生活了十年,不仅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鼻祖,而且还给日本带去了建筑、艺术医药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最后就在日本圆寂。事实上,当时唐朝向各国特别是向东亚国家输出的可不只是佛教,它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本土产生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在唐朝,一个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东亚文化圈就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国际影响力,那不是盛世最重要的表征吗?

【画外音】听完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可能有人要有疑问了,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既然是如此地富裕开放,如此地风雅和谐,那为什么还会爆发安史之乱,让大唐从太平盛世转眼就跌入了天下大乱的深渊呢?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呢?

【蒙曼】我想这个理由当然是很多的,但是我今天只想讲其中的两个理由。第一个,我想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后果。它有制度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知道,唐玄宗时代是社会高速发展正在进行激烈变革的时代,好多旧制度不适用了,好多新制度正在草创形成之中,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制度要真的走向成熟,都需要经历比较长的磨合期,在成熟之前,它必然是会存在缺陷的,存在缺陷就有可能引发危机。就拿给唐朝造成大乱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它就是这样一个草创中的制度,它本来是为了解决

府兵制既骚扰老百姓,战斗力又差,还又无法建立边防常备军这样的一些问题而诞生的一个新制度,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制度,帮唐朝解决了,边防方面的好大的问题。可是,因为它是新制度,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内在缺陷,什么缺陷?就是我们知道的它把兵权都集中在边将手里,就形成了所谓内轻外重这样的一种不稳定结构,那么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发生问题,危机就会跟着应运而生了,换言之,这就是一种不成熟的制度,如果说制度不成熟的话,就需要由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来促使它成熟化。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出现问题。制度出问题了,人也出问题了,人出了什么问题?是大唐的领导人唐玄宗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中,再也不肯克己复礼,他变得骄奢淫逸了。我们刚才不是讲,开元初年的时候,唐玄宗把宫是里的奢侈品都烧了吗,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专为贵妃刺绣的刺绣女工就有700人,他扔掉的又都回来了。我们刚才还讲,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女都放回家去了吗,可是到了天宝时代他又到处去搜罗美女去了,跟白居易齐名的那个诗人元稹不是写过一个叫做《上阳白发人》的诗来讽刺这件事吗,他讽刺什么呢?当时唐玄宗为了选拔美女,特地创造了一个使职,叫花鸟使,花鸟使都是由宦官担任的,不干好事,元稹写诗这样讽刺,“天宝年间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什么意思呢?花鸟使是皇帝派出来的,非常地威风,他们从宫里出来之后,就怀揣皇帝手写的那个墨诏,干嘛去了呢?先到酒楼喝酒去了,在酒楼喝到半醉之后,这才闯入了老百姓的人家,不管你是谁,都不得自行回避,我要看一看,如果看中了哪个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就开始抓了。那有的人家是已婚妇女,跟丈夫生离死别,心都死了,有些还是闺阁里的姑娘,那哭爹别娘的时候更是血泪双垂。那么把这些漂亮的女孩子们选择到宫里之后,她们的前途命运如何呢?元稹说得好,十个人里头恐怕也只能有一个能见上皇帝一面,其余的都“永配深宫做宫婢”。那你当年出宫女让她们追求家庭幸福,现在却又活生生地拆散人家的家庭,这不是奢侈,不是腐化,不是堕落吗?那么既然精神上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政治上的问题也就会随之出现,唐玄宗时代政治出什么问题了呢?两大问题。第一,任相失误。第二,拒绝纳谏。那我们讲过,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相一向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比方说开元初年他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就起用姚崇,后来政治走上正轨了,需要稳定制度了,他又再起用宋璟,后来国家繁荣了,需要敷衍文治的时候,他又起用张说。这些宰相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也都是能够随时指正皇帝缺失的,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带领当时的老百姓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可是,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就越来越懈怠朝政了,他就不愿意再选择这样的宰相了,越来越喜欢那个叫李林甫的人了。我们都知道,李林甫他是一个干才,但是,他不是一个有远见、能够把握政治方向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平生最擅长干的事情就是妒贤嫉能,打击异己。自从他当了宰相之后,唐玄宗就再也听不到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了,社会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不就走上下坡路了吗?那本来如果宰相不行的话,还可以用纳谏制度来补充,集思广益。可是,也就是在开元天宝之际,纳谏制度也问题了,不光是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不愿意让皇帝听到不同意见,就是唐玄宗本人,他也不想听不同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天宝年间的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向唐玄宗提出过安禄山可能有反心啊?唐玄宗怎么样对待人家的这个逆耳忠言的?他直接把人家绑起来交给安禄山。你皇帝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劝谏,这能不犯错误吗?所以说,唐玄宗为什么最后会出那么大的问题,中国社会会出那么大的问题,有一句诗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唐玄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正是他自己这份骄奢淫逸之心。那玄宗前后当皇帝一共是当了46年,在这46年之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庸,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那么皇帝的悲哀最终就成为社会的悲剧了,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皇帝的统治黯然结束,大唐盛世也因此一去不返。公元762年,唐玄宗走完了自己毁誉交织的一生,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

帝,所以简称唐明皇。有一个叫郑丹的诗人在《明皇帝挽歌》里就写了这么一句,“山河万古壮,今夕尽成空”什么意思呢?山河永在,但是皇帝没有了,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诗写得很雄壮,但是也很悲情,不过我个人觉得,人嘛,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肉体终归是要归于寂灭,可是让我们每个人觉得安慰的是什么呢?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可以永在。(完)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多种解读

《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 说到白居易(772年—846年),大家都知道他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的讽喻诗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指斥时弊,诗风平易通俗,对比强烈鲜明。如果从艺术欣赏角度看,他的某些怡情悦性的闲适诗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记》,有更高的成就。这里重点欣赏《长恨歌》。 《长恨歌》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吸收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叙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情节回环曲折、婉转动人,有强烈的悲剧美学效果。 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有三种说法:一是讽喻说,认为其通过对唐玄宗、杨玉环故事的叙述,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歌颂说,认为表现的是唐、杨真挚专一的爱情;三是双重主题说,认为所展示的爱情悲剧有其特殊性,作者对唐、杨有谴责也有同情,怒其作孽,哀其可怜。其实第三种理解比较切合作品实际。还可以加上一点理解:杨玉环是作为美的象征来表现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美的存在、美的追求与美的毁灭。这可能是最牵动人的潜在主题。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有主题的多义性。 所以,对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要作为艺术品来读,而不只是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待。在《长恨歌》里,唐玄宗与杨玉环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的翻版,不要完全对号入座。 在唐代天宝年间,过于马嵬之变就有种种传说,白居易显然是被民间传说感动才引起创作的。虽然他抱有“惩尤物,窒乱阶”(陈鸿《长恨歌传》)的创作意图,但进入创作实践后,会情不自禁地按照爱情故事的规律来处理。显然,《长恨歌》里边不全是历史,其中很多是诗人的幻想创造,他歌颂赞美了唐玄宗、杨玉环的爱情,使这首长诗成为绝妙之词,可歌可泣,博得“古今长歌第一”的美誉。白居易本人把这首长诗列入感伤诗。他说写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内,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者”。 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长恨歌》描写唐玄宗、杨玉环从相见欢爱到死别招魂的爱情悲剧。其中以杨玉环之死为界限,前半部分写“长恨”的原因,后半部分写绵绵的“长恨”之情。诗中对唐玄宗、杨玉环两人因生活荒淫而招致祸乱是有所讽刺的,但对杨玉环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眷恋则赋予很大的同情。感人的正是后者。 全诗分为四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写爱情悲剧的起因;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中马嵬事变的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恋;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方士招魂见到杨玉环,表现杨玉环对爱情的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长恨歌翻译

《长恨歌》译文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其作品主题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古人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另一种则认为它旨在写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张基邦《墨庄漫录》)。今人又提出了双重主题说,一方面认为是对李杨生活荒淫的讽喻;另一方面是对其真挚爱情的同情。那么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从作品本身来找答案。 《长恨歌》主要是写李杨爱情的,之所以会有讽喻说是因为读者把他们置于了“安史之乱”这场历史事件中,我们不能不说“安史之乱”这场浩劫的发生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贻误政事有很大关系,但这并非是是诗人写作的目的,诗人既然要写李杨的爱情悲剧就不能不写其悲剧发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到《长恨歌》所写的不是一般人的爱情,而是封建帝王与获取专宠地位妃子之间的爱情,正是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所以他们的爱情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唐玄宗是一国之君,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都系君主之一人,因此就注定了他的历史责任是勤于政事、匡江山之社稷,可他也是一名正常的男子,他也渴望爱情、渴望佳人,当他得到了杨玉环,他作为男子柔情的一面得到了显露,他也像平常男子一样沉湎于爱情、迷恋于女色,于是他忘记了国家、忘记了朝廷,这正是他对爱情痴迷如醉的写照,在这儿唐玄宗的确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典例。可是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正在酝量,正是因为他对爱情、女色的过份迷恋,导致朝纲废弛、国事贻误,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面对安史之乱作者不能不有所微词,他认为个人行为引发了国家的不幸,这是一个君王所不应该的。但这并不是《长恨歌》的主旋律,《长恨歌》是以“情”为始终的。 从诗歌内容上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直到安史之乱打破了他们甜蜜的生活、爱情的梦境之前,诗人都在着重渲染他们忘情尘世、缠绵的情怀,。面对安史之乱,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有意将玄宗荒淫误国造成的浩劫,进行了淡化处理对,却对二人的生死离别着意形容,使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历史批判而是悲凉的情感氛围,马嵬坡前六军不发,李隆基无力保全心爱的妃子,在江山、美人面前,在政治道德与情感的激烈冲突中他选择了前者,忍痛含恨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妃子,面对此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他恨自己无能不能保全自己心爱的人、恨人生的无奈、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出生在帝王之家,或许他的心境正如李商隐所写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政乱的发生,心爱人的离去,使玄宗见月伤心、闻铃肠断,车驾回京,路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玄宗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回到朝廷的他选择了江山并未得到江山,做了太上皇的玄宗,牺牲了爱情又失了政治前途,可谓两手空空,于是他更加

长恨歌

《长恨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并知晓课文大意。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3、学习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1、知晓课文大意,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2、学习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恨歌》。相信大家学完了以后就会有所了解。 问题一:文章题目“长恨歌”究竟是什么意思? 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绵延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问题二:本文的创作背景? 明确:《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问题三: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曲折的,但是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此定为“长恨歌”,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 明确:不是。全篇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写杨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国”。 问题四:除了描写贵妃之美和李杨的“蜜月生活”,诗歌还写到了什么? 明确:还写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身死。还有李隆基返回长安后对杨贵妃思念的种种表现。还有李隆基让道士去寻找杨贵妃的亡魂,以及在仙界与杨贵妃见面的情景。 问题五: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汉皇重色思倾国……惊破《霓裳羽衣曲》,叙述李、杨会和经过以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九重城阙烟尘生……回看血泪相和流,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逃难途中,玉环被杀)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乱后回京,痛思玉环)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表明李、杨的爱情悲

长恨歌逐句翻译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注解:1、汉皇:指唐明皇。2、御宇:治理天下。 【韵译】: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韵译】: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韵译】: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韵译】: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韵译】: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韵译】: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韵译】: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韵译】: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韵译】: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韵译】: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韵译】: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注解: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韵译】: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2007-11-18 12:22 [内容提要]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我比较赞同爱情说的观点。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用一生浓郁深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爱情政治历史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闲时,曾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外出旅游至马嵬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揣摸、回味、感受。尤其是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那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而表现了爱情的长存,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从白居易的身世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看出,白居易以为一个封建君王要能够做到象前期励精图治的唐明皇那样,关键在于“不惑”。因为“不惑”是选贤任能的条件和前提。而唐明皇的后半生正成为反证。白居易正是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性的君王来警示今王引以为戒的。因此,诗中有些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如写杨贵妃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避开唐明皇抢儿媳妇的史实不谈,将他们的爱情描写得纯真坚贞,到后来,写唐明皇到了国破妃亡的时候仍然还不悔悟,还要上演“人鬼情未了”的标准爱情悲剧,把一个何等痴情的君王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正是因为他是君主,所以他的“痴情”和“重色”才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如此看来,当了解了白居易对唐明皇的看法以及他的写作目的之后,便不难看出,表面上的矛盾实非矛盾,而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白居易生处中晚唐时段,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 《长恨歌》所涉及的安史之乱历史题材,或许可以写成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但他却选择了另外的主题,这源于诗人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其道德主题并不体现在直接的政治批评中,而是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规范人们的伦理关系和社会行为,感情主题与历史主题交织在一起。应该说白居易在此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道德禁忌,或者说,他对道德问题的看法比较单纯。礼防所不容的事情不能做,人本有的情欲也应有适当宣泄。但即使在礼防较宽的唐代,白诗的这种公然将“重色”、“风情”当作诗歌主题,尽情讴歌女性美的描写也已经对某种道德规范和文学模式造成了冲击。他在道德与感情之间有时也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有些可能更为无形但却约束人心的道德锁链是他不愿接受而抛在一边的。白居易在道德与感情问题上也常常陷于困境,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必然发生过若干次精神危机,他的感情生活也许肯定会有不少难言的隐衷吧!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长恨歌》这首诗歌的前半部分作者采用了写实的手法,直露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整个诗歌的开头就用了“汉皇重色思倾国”这么一句蕴含着作者深深的讽刺色彩的句子,点开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更是为下文的叙事性的诗歌内容的书写作了铺垫,从杨玉环被选至“君王侧”,接着又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更为后来的安史之乱的发生埋

《长恨歌》翻译及赏析16页

长恨歌(白居易长篇叙事诗)创作背景

的姿容。 (7)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8)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诗经·卫风·硕人》语“肤如凝脂”。 (9)侍儿:宫女。 (10)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11)云鬓:《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之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 (12)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13)春宵:新婚之夜。 (14)佳丽三千:《后汉书·皇后纪》: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乃至掖庭三千。言后宫女子之多。据《旧唐书·宦官传》等记载,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15)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16)列土:分封土地。据《旧唐书·后妃传》等记载,杨贵妃有姊三人,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日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妃父玄琰,累赠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玄珪,为光禄卿。再从兄铦,为鸿胪卿。锜,为侍御史,尚武惠妃女太华公主。从祖兄国忠,为右丞相。

姊妹,姐妹。 (17)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18)不重生男重生女:陈鸿《长恨歌传》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 (19)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临潼。 (20)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21)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市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史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 (22)霓(ní)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 名。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23)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24)千乘万骑西南行: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出延秋门向西南方向逃走。当时随行护卫并不多,“千乘万骑”是夸大之词。乘:一人一骑为一乘。 (25)翠华两句:李隆基西奔至距长安百余里的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扈从禁卫军发难,不再前行,请诛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以平民怨。玄宗为保自身,只得照办。 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皇帝仪仗队用。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百余里:指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26)六军:指天子军队。《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据新旧《唐书·玄宗纪》、《资治通鉴》等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哥舒翰至潼关,为其帐下

最新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是什么呢?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 篇叙事诗,一经问世,便为读者所喜爱,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但对其主题,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长恨歌》的文本特点出发,联系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第一、从《长恨歌》的文本来看该诗的爱情主题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其时白居易任县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李、杨故事而作。 从诗题上看,《长恨歌》是歌咏“长恨”的。“恨”什么,为什么要“恨”,诗人是通过具体叙写李、杨爱情悲剧,层层展示出来的。 长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起到了引领全诗的作用。诗人以汉喻唐,简述了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诗句中,闪烁着诗人白居易对唐明皇声色误国的极大痛心。 如果真象一部分人所说本诗主题是讽刺唐明皇酒色误国的话,本人认为有点牵强。首先,全诗共120句,这部分内容不到四分之一,算作略写,我们写文章要讲究详略,详写的才是主题

所在,而本诗四分之三的章节在写李、杨爱情悲剧,所以《长恨歌》表达的是爱情主题。要说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理由不充分。 其次,如果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为何白居易剔除历史材料中荒淫的、爱而不纯的东西,把寿王妃写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般的纯情女子,而省去唐玄宗对梅妃的思念及与虢国夫人不清不白的关系,也没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而陈鸿的《长恨歌传》则写道:“玄宗在位岁久……以声色自娱。……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王邸”。杨贵妃也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使其兄弟姊妹封爵拜相,权倾一时。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连昌宫词》写道:“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陈鸿、元稹是在揭露、讽刺,而白居易在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并点明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预示着安史之乱的发生。 通览全诗,《长恨歌》以主要篇幅描写了李、杨爱情悲剧,情感之真挚,境况之悲凉,令读者为之唏嘘不已,这种感情不再只是帝王、贵妃间的悲欢离合,而是具有了普通男女爱情悲剧的性质,作者之所以这样刻画人物,就是要突出爱情主题。至于写玄宗重色轻国、专宠杨贵妃,可看成作者笔下帝王的爱情,而玄宗沉湎酒色正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第二、就《长恨歌》写作的背景来看长诗的爱情主题 长诗写于元和元年,离杨贵妃之死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当时

七言古诗:长恨歌

七言古诗:长恨歌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长恨歌原文带翻译

长恨歌原文带翻译 《长恨歌 》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是其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原文 带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长恨歌》原文: 作者:白居易【唐朝】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注释: 1.汉皇:指汉武帝。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 创作常以汉称唐。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 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 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2.御宇: 驾御宇内, 即统治天下。 汉贾谊《过秦论》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3.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 ,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17 岁(开元二十三年(735))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 王李瑁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22 岁时,玄宗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27 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 白居易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是作者有意为 帝王避讳的说法。 丽质:美丽的姿质。

长恨歌

长恨歌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长恨歌 (二)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长恨歌”指的是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其核心内容是明确长恨之人是谁,长恨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恨了些什么,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相关史实资料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经历进行解析。学生已经学过白居易的相关作品,如必修三当中的《琵琶行》这一课,因而对于白居易的创作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对于白居易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进而为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多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创作的背景,善于运用自己的意志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阐述的中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及重要的字词句子。 (二)目标解析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诗歌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长恨歌》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3、本首诗歌采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4、体悟这首诗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体味七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个性,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 5、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的内容把握不准,因为这首诗作为一首古诗,有很多的古今异义词,这些词会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一定的困惑,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主题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紧密地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及时代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作者的意图及其文章的主题,提升教学成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恨歌》。相信大家学完了以后就能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一、《长恨歌》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a href=https:///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 Π 銎鸾课蘖Γ С А θΥξ С 鞒龆济虐ν贰> Χ ΓΑ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通:栏;飘飘一作:飘飖)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长恨歌》原文翻译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看法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看法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其二,讽喻批判说。认为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我同意双重主题说。我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为此,我从两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些全部都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将玄宗重美色看作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但也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让我们被悲剧气氛所感染,同时也淡化了批判的语气。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寂寞悲伤和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后两部分深切地写出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 由此可见,全诗并不是在一味地叙述和赞美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爱,前半部分意在讽刺。后半部分将两人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意在与前半部分相呼应。在爱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最终酿成了长恨的悲剧。玄宗的长恨是失去了挚爱之人,贵妃的长恨是与玄宗的过往既是她的幸福也是她的遗憾,而诗人的长恨则是国家的灭亡…… 除此之外,每个人内心都有渴望一份爱情的心理。而且希望爱情的过程越波澜起伏、越惊天动地越好。人们这种对爱情期盼的心理会不自觉地扩大到他人身上。所以,当人们看到《长恨歌》中对李杨爱情的描写之感人之惊天动地时,便忘了对其主题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注重于后半部分对两人爱情的描写,而忽略了前半部分对玄宗的讽刺。 综上所述,我认为《长恨歌》的主题为双重主题。

长恨歌 赏析

卿人倾城,反思城市女性的特殊性 ——以《长恨歌》为讨论中心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105班丁雨秋1130010213 摘要:近三十年来,城乡巨变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悄然推衍。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思想精神,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影响。城市女性,在此次城市化历程中,不仅受到传统伦理观的影响,而且同样担任起新时代弄潮儿的角色。在农村与城市、保守与开放、落寞与繁华的层层矛盾中,城市女性异军突起,旗帜鲜明。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作家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分析,着重强调在这一特殊时代,城市对于女性的影响及城市女性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字:城市女性《长恨歌》王琦瑶式 王安忆凭借长篇小说《长恨歌》摘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书中王琦瑶式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新时代的特殊群体。她们在城市中成长、生活直至蜕变、老去,一生年华托付给一座城。是城市,给予她们外在的潮流时尚,内在的谨言慎思;也是她们,将灵动活力注入一座看似摩登时尚的空城。然而,另一方面,城市的浮华躁动也在暗中滋长。城市女性不得不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拜金主义苗头渐露。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女性投身其中左右周旋,其中既包括人伦(母女、夫妻),又包括同性、异性的友谊。 “从生活的巨流中截取一片波澜,一朵浪花,从风格细腻的描绘和挖掘,展现时代精神的风貌。”①这样的创作风格与其母茹志鹃的《百合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十年间,动荡混乱此起彼伏。“作者并没有历史场面的刻画,依旧着力构造上海弄堂小人物生活情感的细枝末节。她以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话语营造了一个客体世界,不是回避现实世界,也不是参与现实世界,而是一种重塑。”②诚然,在小说中,王安忆构造的上海弄堂世界是平行于整个时代大背景的,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却很少嗅到政治的气味,作者意图与现实的洪流撇清关系,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发展仍然依附历史,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作者在着力重新塑造一段往事的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越发真实丰盈。 一、城乡巨变中女性转身。 在以往很多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深深扎根于农村土地的,其中自然包括许多农村妇女形象。余华《活着》中的家珍,苦苦规劝误入歧途的丈夫福贵,生活贫苦却甘之如饴;又如五十年代《“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吃不饱”,在政治的氛围下,作者“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展开,自然地表现社会风习、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心里、家庭关系、公共关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③;在以七十年代中期为背景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许秀云温和恬静,可人生命运却颇为坎坷。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依托于农村生活的轨迹。 相较于农村,城市的环境无疑更为复杂。一方面,城市的现代繁荣与农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集体劳作的日晒雨淋,没有春种秋收的轮回反复。这有哼唱着“四季调”的留声机、颇受欢迎的照相馆、人来人往的淮海路、各种各样的“派推”舞会、放着《乱世佳人》的电影院以及铺满康乃馨的选美舞台。即便是多年后,在王琦瑶的旧樟木箱中,仍然存有缀了珠子的手提包、法兰绒的贝蕾帽,时代的繁华缩影集聚在这琐碎物品之中。另一方面,城市也暗藏着污秽阴暗的死角。上海弄堂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类似爱丽丝公寓、平安里的地方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李主任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人士,或追逐权势,或金屋藏娇。繁华的淮海路上,是金钱堆积起的时尚。人们对物质的渴望从未淡却,即使是民风淳朴的邬桥古镇,也难免有从上海来的龙虎牌万金油广告画,也有上海的双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烟。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译文.doc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译文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长恨歌》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的双重主题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的双重主题 讽喻之中见同情 ——浅析白居易 《长恨歌 》的双重主题 《长恨歌》是中唐诗 人白居易名垂千古的长篇叙事诗, 也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 关于这首诗的 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一方面是由于诗歌 本身的多义性和作者态度的暧昧,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的 关系,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这也丝毫不影响《长恨歌》极强的 艺术感染力和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经过仔细的研读和查阅资料之后, 我认为本首诗的主题是双重的, 不能简单 归类为讽喻诗或爱情诗 。 作者一方面站在封建统治的角度, 委婉地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 祸乱,希望当今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但全诗,尤其 是写到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之后, 作者明显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和悲惨 的结局抱着同情的态度。甚至到了诗歌后半段,同情远远压过了讽刺。“在天愿 作比翼鸟, 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誓言和深深的悲剧气氛, 千百年来感动了无 数男女读者。 《长恨歌》和白居易的另外一首感伤诗《井底引银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 《井底引银瓶》 一诗中, 作者描写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和一青年男子一见倾心, 未经父母许可,就与男子私奔结成伴侣。婚后却饱受男方家庭歧视,“不堪主祀 奉频繁”,终于陷于被遗弃又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 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 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 毕竟在封建社 会, “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另一方面,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作者又寄予了深 深的同情, 并劝勉女孩子要洁身自爱, 遵守习俗, 避免受到封建伦理宗法的迫害。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误將身轻许人”,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直至今日仍有 重大的反思意义。

长恨歌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熟读成诵《长恨歌》,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首先是全面的对诗歌的阅读,理清叙事的线索;其后让学生挑选段落朗读,谈自己读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点拨表现手法,赏析诗歌语言,以提高诵读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预习安排:课前全文阅读,注音生字,了解白居易生平创作,了解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面貌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琵琶行》时,介绍的唐宣宗挽白居易的对联吗? “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诗人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概述背景: 请学生介绍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状况

1、教师补充介绍李杨之间的关系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号太真,住于太真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远房堂兄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位居宰相,操纵朝政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2、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初读:读出诗歌大意,读出诗歌的线索层次 要求:同桌的三个同学互相朗读欣赏一个人读,两人听,分段轮流读交流看法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学生划分段落)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