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2016040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2016040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2016040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5级(含2015级)以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如下:

在学期间需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至少1篇论文。

备注:

1、所发表文章要求以大连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自己导师(不包括副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2、非正式出版的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学校网刊;科技在线不计算在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

2016年4月6日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00274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材料类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许并社,材料科学概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张钧林、严彪、王德平、袁华,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周达飞,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William D. Callister, David G. Rethwisch,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8 [6]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7] 李恒德、师昌绪,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是面向材料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形成与学科发展趋势。以材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使学生建立从材料设计、组织控制、制备加工到性能评价与工程应用的概念体系,在掌握材料共性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内涵,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典型金属及无机非金属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规律,强化学生对“四要素”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掺杂Tb3+的ZnO-Ga2O3-SiO2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摘要 本文简述了发光材料相关理论:简述发光材料的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介绍了稀土离子的光谱理论,概括了稀土发光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Tb3+的ZnO-Ga2O3-SiO2(ZGS)玻璃陶瓷和共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发光材料,利用热分析(DTA-TG)、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分析各组成含量对其中的纳米晶体组成和对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参数和组成对比,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和组成含量。 对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的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XRD结果表明:从700℃开始有纳米晶体形成,900℃烧结为最佳。当组成中n(Zn)/n(Ga)=0.58时样品获得只有ZnGa2O4晶体分布在无定型SiO2玻璃基体的玻璃陶瓷。Tb3+位于ZnGa2O4晶体与玻璃相的交界处。激发光谱分析表明,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为Tb3+特征激发,最强激发峰为255nm,是Tb3+的4f-5d跃迁,次强激发峰为377nm,是Tb3+的4f-4f跃迁。发射光谱分析表明Tb3+的ZGS玻璃陶瓷呈现Tb3+的特征绿光发射,为Tb3+的5D4→7F J (J=6,5,4,3)跃迁发射,最强发射峰位于545nm,属于Tb3+的5D4→7F5磁偶级跃迁。 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只表现出Eu3+的发光性能,为Eu3+的D0→7F J (J=0,1,2,3,4)特征跃迁,最强发射峰为615nm,是红光发射,为5D0→7F2电偶极跃迁。可能的原因是少量的Tb3+没有掺入晶体中。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Tb3+掺杂,镓酸锌,玻璃陶瓷,发光性能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题目POLISHING OF CERAMIC TILES 抛光瓷砖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 班级复材0802 学生 学号20080103114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17(3), 401–413 (2002) POLISHING OF CERAMIC TILES C. Y. Wang,* X. Wei, and H. Yuan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 P.R. China ABSTRACT Grinding and polishing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vitreous ceramic tile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inishing wheels and polishing wheels are tested to optimize their sel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glossines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surface quality before machining, but al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amic tiles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grinding and polishing wheel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ishing wheel is the key for a good final surface quality. The surface glossiness after finishing must be above 208 in order to get higher polishing quality because finishing will limit the maximum surface glossiness by polishing. 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grinding and polishing wheels for all the steps will achieve shorter machining times and better surface quality. No obvious relationships are found between the hardness of ceramic tiles and surface quality or the wear of grinding wheels; therefore, the hardness of the ceramic tile cannot be used for evaluating its machinability. Key Words: Ceramic tiles; Grinding wheel; Polishing wheel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的结课论文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的结 课论文 做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计算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本专业是21世纪的新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那么学好二者就更为重要,在大三我们学校给我们开一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课,让我们更加重视这门课,经过几个月对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的学习,和在老师的教导下对着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们的专业与主流接轨,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一越来越广泛,从而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邻域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他已经渗透到各门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邻域,计算机也正在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工具,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正是材料研究和开发飞速发展的找你要原因之一。目前,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新材料和新合金的设计 2.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模拟 3.用于材料工艺过程的优化及自动控制 4.用于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表征 5.用于数据和图像处理及其他

这门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并加以保存,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大量保存并方便快捷查找实验数据,而且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后续处理,在计算机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Origin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对科学数据进行一般处理和绘图。其主要功能和用途为:对实验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和一般的统计分析,用数据作图,用多种函数拟合曲线等。 下面我就介绍Origin8在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和一般的使用方法: 1: A,B两人分别在甲乙两地,二人之后像另一个地方走去,那二人在某人时间点距离甲地的距离如下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及《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教师资格 1、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2、首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必须进行试做并经过验收合格,才能具备指导教师资格。 3、指导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设计类1:8;自然科学论文题目1:6。超过限额,要说明理由并报教务处批准,未经批准的超过部分不计算工作量。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应少于10小时。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外出。如外出,必须向学院请假。 2、选择题目,进行必需的先期准备,详细填写任务书。 3、审定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方案,批改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图纸、外文资料译文。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注意抓好文献资料查阅、方案选择及论证、论文大纲等关键环节的指导。 5、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6、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7、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核,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给所指导的学生评出合理的审阅成绩,并在答辩前交答辩委员会。 8、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认真做好记录,评定学生成绩。 9、负责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成果,交研究所(教研室)统一保存。 三、外聘教师的选聘和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杨瑞城-蒋成禹

第一章 材料与人类 1.为什么说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材料是一切文明和科学的基础,材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使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而有机的联系。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2.什么是材料的单向循环?什么是材料的双向循环?两者的差别是什么? 物质单向运动模式:“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使用-废物丢弃” 双向循环模式: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模式,建立起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多产品共生的工业模式,即所谓的双向循环模式(或理论意义上的闭合循环模式)。 差别:单向循环必然带来地球有限资源的紧缺和破坏,同时带来能源浪费,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 无害循环:流程性材料生产中,如果一个过程的输出变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一个过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过程的原料,并且经过研究真正达到多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闭合的产业“网”、“链”,达到了清洁生产。 地球 原材料 工业原料 废料 产品 工程材料 资源开采 冶金等初加工 进一步加工 人类使用后失效 组合加工制造 地球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废料 工业用原料 原材料 产品 工程材料 经过人类处理重新利用后的无害废物

3.什么是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环境协调性能的一大类材料。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在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环境材料,实质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被视为环境材料。 4.为什么说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是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科学部分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即集中了解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而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应,材料工程部分是在上述结构-性能关系的基础上,设计材料的组织结构并在工程上得以实施与保证,产生预定的种种性能,即涉及到对基础科学和经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便发展、制备、改善和使用材料,满足具体要求。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在使用材料科学这一术语时,通常都包含了材料工程的许多方面;而材料工程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毫无疑问,都必须以材料科学作为基础与理论依据,所以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是一个整体。 5.现代材料观的六面体是什么?怎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材料观?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性能、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四个要素,构成四面体。 成分、合成与加工、结构、性能及使用效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六面体。 6.什么是材料的使用效能? 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如使用环境、受力状态对材料特征曲线以及寿命的影响。效能往往决定着材料能否得到发展和使用。 7.试讲一下材料设计与选用材料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材料设计是应用已知理论与信息,预报具有预期性能的材料,并提出其制备合成方案。材料设计可根据设计对象所涉及的空间尺度划分为显微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层次和电子层次设计,以及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多尺度材料设计。 从工程角度,材料设计是依据产品所需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建立相关模型,制定具有预想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及材料生产工艺方法,以满足特定产品对新材料的需求。 选材原则:1)胜任某一特定功能;2)综合性能比较好;3)材料性能差异定量化;4)成本、经济与社会效益;5)与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一致,即对环境尽可能友好。 选材思想:设计-工艺-材料-用户最佳组合的结果 第二章工程材料概述 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以及不宜归入上述四类的“其他材料”。 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南理工研〔2014〕447号 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 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已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届第二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4年夏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本规定执行。 2014年夏季之前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既可以按原规定执行,也可以按本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目录 2.部分被CSSCI收录的期刊目录 3.思想政治教育类重要期刊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 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4版)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投向指南(试行)》。 一、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在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并被会议论文集收录1篇; 3. 受理1项发明专利(排名前二); 4. 通过软件产品检测,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排名前二); 5. MBA、MPA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研究报告,MTI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翻译报告(作品); 6. 体育类学位点的研究生,在体育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7. 艺术学位点的研究生,参加两次国家级的设计竞赛或举办由设计与传播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同意的个人作品展1次。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中期论文

稀土材料 姓名:牛刚学号:S2******* 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在材料的结构与功能改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稀土元素的4f轨道电子数目是稀土元素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正是4f轨道电子数目的差异引发了稀土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具有与其他材料完全不同的许多优良性能。 我国稀土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但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稀土在磁性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增长迅速,其应用份额从1990年的13%增长到了2002年的30%。稀土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从70年代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的速度愈来愈快,一般以5年左右的周期出现一个震动世界的新成果,并迅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1稀土磁性材料 1.1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RECo5型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70年代出现了RE2Co17型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其磁能积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温度稳定性好,但由于主要原料是Sm和Co,成本高,一般用于军工等特殊领域;第三代稀土永磁REFeB发明于80年代,是当今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近年来全世界NdFeB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2003年我国NdFeB磁体的产量达到15000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稀土永磁制备技术和磁体性能方面与国外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多数厂家的产品因磁体性能较低、一致性难以满足高档用户的要求,因此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3~1/2,经济效益不尽人意。随着烧结NdFeB磁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发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热潮。西方国家大部分采用快冷厚带工艺制备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用该工艺生产的磁体磁能积高,性能稳定。国内许多单位都在加速开发此新工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冷厚带制备工艺,并与设备厂家合作设计制造了一台300kg甩带炉,试运行效果良好,产品已基本达到国外用户要求,近年内将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2)通过掺杂Co,Al和稀土Tb等提高矫顽力和改善温度稳定性;(3)通过纳米双相耦合技术提高永磁材料的性能;(4)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和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 据全国稀土永磁材料协作网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烧结NdFeB磁体总产量将达到50,000t,销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到2010年中国烧结NdFeB磁体产量将达到7万吨,占全球75%,销售额将达到260亿元。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中心。 1.2磁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是在偏磁场和交变磁场同时作用下,发生同频率的机械形变的一种材料。与压电陶瓷(PZT)和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Ni,Co相比,稀土超磁致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湖南师范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是指从入学之日起到毕业资格审查之日止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研究文章,文章字数必须在3000字以上。 三、所发表论文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有多名并列排名应在前两名,且以湖南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四、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 1.文科博士:要求在我校确定的A类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B 类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或在CSSCI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1 2.理、工科博士:要求在SCI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 EI源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或在我校确定的A、B类期刊上各发表1篇论文。2 3.博士研究生独立主持1项省部级课题,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独立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相当于在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3 4.独立撰写出版与博士论文相关的专著可免除论文发表要求;合著者本人撰写5万字(含5万字)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1参照最新版的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 2国内SCI、EI收录(Ei Compendex收录)的来源期刊请参照最新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中SCI、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目录,SCI收录的来源期刊请参照ISI最新版的JCR(期刊引用报告),EI收录来源期刊请参照最新公布的Ei来源刊目录中Cr: Y - Core; P - Partial两项。 3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以学校科研部门的审核为准。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重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生态环境材料的三要素为先进性、环境协调性、舒适性。 3.生态环境材料可分为原料无害化材料、绿色环境过程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高资源生产率材料。 4.按照断口颜色分,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白口铸铁和马口铸铁。 5.按照化学类型,贮氢合金可以分为AB5型、AB2型、AB型、A2B型。 6.减震合金的分类:孪晶型、铁磁性型、位错型、复相型、复合型。 7.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显微维氏硬度、肖氏硬度 法。 8.按研究的尺度,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宏观组织结构、显微组织结构、原子(分子)排列结构和原子中的电子结构。 9.塑性变形方式:位错运动、孪晶、蠕变、粘滞性流动。 10.选矿的主要方法有:手工选矿法、重力选矿法、磁选法、浮选法、联合选矿法。 11.从工艺角度看,冶炼可以分为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冶炼。 二、判断题:(所给的是正确表述)(每题1 分,共6 分) 1.用洛氏硬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HRC、HRB、HRA 表示出来的硬度无法比较。 2.σmax/гmax 越大,脆性越大。 3.刃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螺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 4.位错属于线缺陷。 5.防锈铝合金,不可以采用热处理强化,而是采用冷加工变形硬化。 6.冷变形温度比淬火温度高。 7.工业高纯铝,数字越大,纯度越高。 8.固溶体的晶质类型跟溶剂保持一致。 三、简答题:(每题4 分,共16 分,8 选4) 1.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答:是用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对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的资料、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吸收和消耗能力等环境负担性进行评价、定量该过程、产品或事件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负荷量的大小。 2.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区别? 答:

2008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模板[1]

色彩管理技术在艺术作品复制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艺术作品复制是图像复制中的一个传统难题。要充分复制出艺术作品的色彩特点和艺术氛围更难。目前很多的艺术作品由于不能精确复制出其本身的艺术氛围,而使艺术品的创作者无法准确表达其创作意图,而色彩管理技术的出现为色彩的正确传递和控制,为艺术作品的精确复制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分析和配置有关色彩管理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进行了典型的色彩管理。而现代色彩管理系统应用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础环境上的。只有前提条件具备,建立各设备的特性描述文件,通过色彩空间的转换,才能达到色彩的一致性。 本课题从印前系统中图像复制的一般过程进行分析,介绍了色彩管理及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过程,然后针对艺术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国画、油画、摄影类作品等的复制为代表进一步研究了艺术作品的复制要求,针对艺术作品复制的黑版生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本课题旨在对目前存在的艺术作品复制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介绍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众多的色彩管理研究者以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艺术作品,色彩管理,设备特性文件,黑版,艺术氛围

The Research on the Use of Color Management in Art Works Reproduction ABSTRACT Art works reproduction is a traditional problem of image reproduction.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reproduce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atmosphere. At present, many art works cannot be precisely reproduced their artistic atmosphere, so the creators of art works cannot accurately express their creative intentions. The emergence of color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vides important new way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rrect colors,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artistic works .We analyze the typical color management of related scanners, monitors, print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figuration color.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color management syste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Only if we establish the craft equipment identity documents, describe by the color space conversion, color consistency can be achieved. The Subject is to put forward the view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color management existing during art works reproduction, hope to give those color management researchers some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art works, color management, ICC Profile, black generation, color characteristics

武汉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暂行规定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为鼓励我校博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学校规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且与学位论文选题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规定如下: 一、发表文章要求 1.申请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申请者须在SCI 三区以上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其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申请者须在SCI三区以上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此外在指定的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刊源,不含扩展版,下同]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2. 申请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此外在指定的核心期刊[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下同]或在指定的 CSCD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3.申请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SCI 收录的刊物或在校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定的奖励期刊上发表;或在指定的CSSCI (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4.申请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基础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应在SCI三区以上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或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基础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应在SCI三区以上收录期刊发表1篇论文),此外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博士申请者应至少在SCI收录刊物或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 P合金晶化 及耐蚀性研究 作者姓名安宁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6-1 指导教师宏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1.1化学镀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1.1.1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3) 1.1.2 化学镀镀液组成及作用 (4) 1.1.3 化学镀技术研究概述 (6) 1.1.4 化学镀技术在国的发展 (8) 1.1.5 化学镀技术的应用 (9) 1.1.6 化学镀的发展趋势 (10) 1.2化学沉积层晶化转变机理 (11) 1.3企业设备腐蚀的现状及危害 (11) 1.4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容 (12)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4.2 研究容 (12) 第二章混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14) 2.2化学镀镀液的组成及配制工艺 (14) 2.2.1 化学镀镀液的组成 (14) 2.2.2 化学镀镀液的配制工艺 (14) 2.3实验方法 (14) 2.3.1 镀前处理 (15) 2.3.2 化学沉积过程 (15) 2.4沉积层检测及性能测试 (15) 2.4.1 沉积层的结构测试 (15) 2.4.2 沉积层的形貌观察及成分测试 (16) 2.4.3 沉积层耐蚀性能测试 (17) 2.4.4 热处理后沉积层的性能测试 (17)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P合金镀层的微观分析 (19) 3.1.1 镀层的X射线(XRD)衍射分析 (19) 3.1.2 镀层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3) 3.1.3 镀层的晶化过程及晶粒尺寸 (25) 3.2热处理前后镀层耐蚀性分析 (26) 第四章结论 (28)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样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1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 可是它涉及到诸如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同时也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深海和深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一、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 历史贡献) --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合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时代…… 陶器( china) 1.陶器出現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据当前已知的考古资料, 中国的陶器制作至少已80 以上的历史。 青铜: 第一种合金 1.青铜, 古称金或吉金, 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 锡、镍、铅、磷等) 的合金。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3.到春秋战国時期, 齐国工匠总结科技经验写成的《考工记》一书中, 提出了「金有六齐」, 这是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二、材料与人类现代文明 --材料是发展高科技的先导和基石 ( 一) 支撑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 1.材料科学与技术 2.生物科学与技术 3.能源科学与技术 4.信息科学与技术 * 其中材料是基础! 材料的应用: 计算机与材料; 飞机和材料;复合科学材料能源。 ( 二) 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 1.主要包括储氢电极合金材料为代表的镍氢电池材料;

2.嵌锂碳负极和LiCoO2正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 3.Si 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4.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等。 1.2 材料科学概论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但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 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也能够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可见, 除化学成分外, 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 ) 四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分与组织结构;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使用寿命。 * 性能: 工程材料的性能主要是指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一使用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在服役条件下, 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 其中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①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蠕变和疲劳性能。 ②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熔点、密度以及电、磁、光和热性能。 ③化学性能:是指工程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 ( 一) 、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加载荷( 外力或能量) 作用下或载荷环境因素( 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 联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主要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开裂的性能。 机械设计中应首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通俗地讲力学性能决定了在多大和怎样形式的载荷条件下而不致于改变零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指标: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和疲劳强度等。1、材料的强度(strength)—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物理意义: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等。公式: σ=P/F o 单 位: 单位: MPa(MN/mm 2 ) ( 1) 屈服强度σs( yield strength) 和条件屈服强度σ0.02

对《关于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对《关于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暂行)》进行修订的通知 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暂行) (年修订) 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水平,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质量保障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南京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修订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如下: 一、总体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级及以后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级以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照相应时期学校及各学位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一)博士研究生 .自然科学类学科 须发表、收录的学术论文篇。直博生、硕博连读生要求至少发表影响因子以上的或收录的学术论文篇,或、收录的学术论文篇。 .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 须发表一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或、、论文篇,或三类及以

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论文篇(其中二类及以上刊物篇),或三类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论文篇。国家重点学科的直博生、硕博连读生至少要求发表篇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论文(其中二类核心期刊论文至少篇),或一类核心期刊或、、收录的学术论文篇。 外国留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原则上与中国学生相同,如发表在非和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上,须提交能够证明该期刊学术地位的材料,由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相当于国内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级别。 (二)硕士研究生 .自然科学类学科 须发表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论文篇;或研究生署名前三位的、收录的学术论文篇;或研究生署名前三位的国家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省部审定认定的新品种或品种权或新药。 .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 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篇。 二、具体要求 .提交的论文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须是作者之一,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以及论文第一通讯单位必须为南京农业大学。文献综述(期刊特约文献综述除外)、中文期刊增刊和会议论文集(包括收录的会议论文集)不计。 .对源刊收录学术论文的文献类型的认可,由分委员会讨论确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参考文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参考文献 [1]曹立宏, 马颖. 多孔泡沫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J]. 甘肃科技, 2006, 22(6): 117-119. [2]Degischer H P, Kriszt B. Handbook of Cellular Metals: Production, Processing, Applications[M]. 2003. [3]何德坪. 超轻多孔金属[M]. 科学出版社, 2008. [4]刘培生, 陈祥. 泡沫金属[M].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 [5]于英华, 梁冰, 李智超. 多孔泡沫金属研究现状及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 24(1): 54-56. [6]刘培生. 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和孔隙形貌的测定方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35(A02): 25-29. [7]汪双凤, 李炅, 张伟保. 开孔泡沫金属用于紧凑型热交换器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08, 5. [8]刘培生. 多孔材料孔径及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J]. 钛工业进展, 2006, 23(2): 29-34. [9]刘培生, 黄林国. 多孔金属材料制备方法[J]. 功能材料, 2002, 33(1): 5-8. [10]Banhart J. Manufacture, characteris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ellular metals and metal foams[J].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01, 46(6): 559-632. [11]Ortona A, D'angelo C, Gianella S, et al. Cellular ceramics produced by rapid prototyping and replication[J]. Materials Letters, 2012, 80: 95-98. [12]Sosnick B. Process for making foamlike mass of metal. Google Patents, 1948. [13]Elliott J C. Method of producing metal foam. Google Patents, 1956. [14]何德坪, 何思渊, 尚金堂. 超轻多孔金属的进展与物理学[J]. 物理学进展, 2008, (4): 346-350. [15]Nakajima H.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porous metals with directional pores[J].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07, 52(7): 1091-1173. [16]Ashby M F, Lu T. Metal foams: a survey[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2003, 46(6): 521-532. [17]于英华, 梁冰. 多孔泡沫金属研究现状及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 24(1): 54-56. [18]王艳丽. 泡沫铝压缩性能的有限元模拟[D]. 太原科技大学, 2010. [19]甘秋兰. 泡沫金属的基本力学性质及本构关系[J]. 湘潭大学. 硕士, 2004, 24. [20]王录才, 陈玉勇, 曹国英, et al. 泡沫铝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研究现状与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08, 37(18): 86-89. [21]甘秋兰. 泡沫金属的基本力学性质及本构关系[D]. 湘潭大学, 2004. [22]Banhart J, Baumeister J, Weber M. Damping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foam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96, 205(1–2): 221-228. [23]Ramakrishnan N, Arunachalam V. Effective elastic moduli of porous ceramic material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1993, 76(11): 2745-2752. [24]Chawla N, Deng X.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porous sintered steel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 390(1): 98-112. [25]Beiss P, Dalgic M.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porous sintered steels[J].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1, 67(1): 37-42. [26]刘培生. 泡沫金属双向承载的力学模型[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6, 16(4): 567-574. [27]Klumpp S, Vohringer O, Macherauch E, et al. Cyclic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sintered pure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