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金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副标题CASS 处理工艺

系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黄俊俊学号080051 2012 年 3 月15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平均每 1 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5000 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7000~8000 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将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完善污水处理的有关政策,多功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更为流行。

我国的城市污水量正以每年%的速度增大,然而由于资金、能源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有国外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还不过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截止1987 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 座;至1990 年有污水处理的城市56 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 个;1999 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389 座,处理率为%。城建系统187 座,处理率%。全国大约还有600 个城市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仅达20%左右,这一状况与国家提出“至2000 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2010 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我国已颁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已达到30%。局部水环境已有所改善,有些水系统的污染反而有所加剧。

面对严峻的形式,国内各专家也不停的努力研究各种污水处理方法,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下面介绍下国内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科学成果,新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A2/O法等等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

沈桂芬(2005年)在《CASS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质,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对NH3-N的处理效率很低,出水中NH3-N严重超标,达不到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影响人体健康和阻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有效地脱氮是当前水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SBR工艺的一种改进。具有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方式灵活、易于程控、对水质

水量变化适应性强、能同时脱氮除磷等优点。随着电子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CASS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对于废水水质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CASS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花勇刚(2008年)在《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生产性试验研究》一文中写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元素氮、磷引起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随之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污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进行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对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新工艺的应用与研发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CASS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基建及运行费用低、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操作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姚曙光(2007年)在《CASS深度处理漂染废水试验研究》中写到综述了印染废水的现状及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本文选用CASS作为其深度处理漂染废水的试验工艺,并对CASS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探讨。

段云萍(2010年)在《CASS工艺技术经济评价》中概述了CASS工艺的运行特点,作为SBR的一种变形,CASS工艺具有SBR的优点,且克服了SBR不能单池运行的缺点。在主反应池前增加预反应区,对活性污泥进行选择性培养,克服污泥膨胀,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预反应区处于兼氧状态,主反应区好氧厌氧交替运行,通过污泥回流能有效去除氨氮。CASS 的工艺特点决定了CASS工艺的建设费用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段果(2012年)在《CASS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一文中写道在某些生活污水处理厂中采用CASS工艺,其主要特点是高效、稳定、工艺流程简单,并且在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CAS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大大降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

黄正文(2011年)在《CASS工艺处理城市小区污水的探讨》一文中写道概述了城市住宅小区污水特点及现状基础上,介绍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及常用工艺流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CASS工艺城市住宅小区污水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简单、占地少、产泥量低等特点,适合住宅小区污水的处理,最后详细介绍了CASS工艺的工作原

理、工艺流程及出水回用的技术要点,CASS工艺的出水经过膜过滤和消毒处理即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为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回用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刘雯、丘锦荣(2009年)在《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中提出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将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包含在极其简单的装置中,兼具氧化沟、生物膜法和植物修复三种处理过程。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对COD、TN、TP、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各植物在氧化沟中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量最大,水浮莲次之,茭白和通菜的较小。

胡锋平(2011年)在《倒置A2O一体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研究》一文中写到本试验研究针对氧化沟工艺普遍存在的能耗大及除磷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的必要性,通过运行方式的优化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试验采用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试验装置,控制外沟、中沟和内沟分别为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污水先后依次流入外沟、中沟和内沟。通过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运行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对COD 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确定本试验中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优运行工况。

蒋山泉(2007年)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探讨》中写到序批式生物膜法(SBR)是将生物膜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相结合而开发出的污水处理复合新工艺,既保留了SBR的优点又具有生物膜法的特点。其运行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操作,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试验采用SBR处理生活污水,选用特有的壁挂式软性填料。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微生物系统稳定,生物种群多样化,生物量丰富,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郑俊、程晓玲(2009年)在《厌氧好氧交替BAF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写到为克服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生物除磷效果差的缺点,开发了厌氧好氧交替BAF生物除磷工艺。在厌氧好氧交替曝气时间为12h,水力停留时间为~的条件下,考察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和%,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不理想,分别只有%和%。该工艺表现出良好的去除COD和除磷性能。

杜桂敏(2010年)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中写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人口增长和城市工业化发展,造成水体污染加剧、水质不断恶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减水体污染、节约用水刻不容缓。采用膜组件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

次沉淀池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流程短等优点。本论文采用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以污泥混合液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浓度为主要控制条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该反应器对浊度、色度、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总磷等的去除效果,膜污染速率,以及污泥混合液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浓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膜污染速率的影响,以期掌握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特性,并探讨出最优运行参数。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采用一体化试验装置,通过膜组件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并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放一定比例的悬浮填料,将悬浮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了优于单一生长体系全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结果:该反应器出水COD、浊度、色度平均浓度分别为L、、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膜污染速率为d;确定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MLSS为5000~7000mg/L、HRT为15h、DO为~L。

胡婷(2011年)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研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和减轻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开展中水回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体化A/O生物反应器兼具投资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灵活等优点,在各类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采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研究其运行的最优工艺参数,考察系统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及生物膜特性,最后介绍中水回用的工程应用实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运行17天后挂膜成功,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85%。回流比、曝气量、进水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氨氮负荷、pH、碱度对系统脱碳性能影响较小,对脱氮影响较大。

孙文杰(2011年)在《组合填料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写到在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中分别投加盾式填料和立体弹性纤维,构成组合填料SBR反应器,并以不投加填料的传统SBR为对照,研究了组合填料SBR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本研究分为四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和比较了三个反应器的挂膜启动过程;二是通过对厌氧、好氧时序的调节,确定最佳运行模式;三是反应器运行条件研究,研究了在不同好氧段DO、初始pH、C/N条件下,组合填料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四是将微生物菌剂引入SBR反应器,研究投加菌剂及菌剂投加量对高浓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二、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介绍(主要内容)

项目概况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快速推进以及金湖市经济开发区内龙头企业的增资扩容,开发区内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保护同里古镇水环境的需要,金湖市经济开发区决定在同里古镇西侧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采用CASS处理工艺。二期工程实施后,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开发区的污水处理率,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整个区域水系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金湖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纬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东经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总面积为平方公里。金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开发区东部,紧邻千年古镇――同里。

设计水质水量数据

本次设计水量为3万m3/d。

污水进水水质:

指标COD Cr BOD5NH3-N SS PH TP 单位(mg/L)300150452806~9

出水水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即:

指标COD Cr BOD5NH3-N SS PH TP 单位(mg /L)≤60≤20≤8(15)206~91

需要经过沉沙工艺去除总悬浮物SS,经过生物脱氮除磷降低NH3-N和TP的含量,利用生物滤池反应降低COD Cr和BOD5含量。针对所给的数据,以及国内治理生活污水工艺方法考虑,确定下以下几种处理工艺方法,传统活性污泥法、A2/O法、AB法、氧化沟法、SBR法、CASS法进行选择,经过比较后,最终确定处理工艺。

工艺方案选择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依据废水的自净作用原理发展而来的。普通活性污泥系统主要由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其工艺流程如图A所示。废水在经过沉砂、初沉等工序进行一级处理,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BOD后即进入曝气池,再经过二次沉淀池,最后出水。

空气

图1-4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图2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在曝气池中水流是纵向混合的推流式。在曝气池前端,活性污泥同刚进入的废水相接触,有机物浓度相对较高,即供给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食料较多,所以微生物生长一般处于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后期或稳定期。由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比较长,当活性污泥继续向前推进到曝气池末端时,废水中有机物已几乎被耗尽,污泥微生物进入内源代谢期,它的活动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在沉淀池中容易沉淀,出水中残剩的有机物数量少。处于饥饿状态的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后又能够强烈吸附和氧化有机物,所以普通活性污泥法的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都很高,达到90~95%左右。

A2/O法

A2/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得到去除。A2/O法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问短,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的污水与污泥分离,厌氧和缺氧段在运行中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域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种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很好。该工艺在国内外比较广泛,其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A2/O工艺流程图

AB法

AB法是一种生物吸附—生物降解两段活性污泥法,该法把活性污泥法分为两段串联,各段以不同的生物菌种形式各自的优势。A段污泥负荷高达2-6kgB0D5/kgMLSS·d。曝气时间短,泥龄短,其微生物绝大部分是细菌(大肠杆菌群),世代时间短,繁殖速度高(相当于每天72个世代),有出现生物吸附而过速降解有机物的效果;B段污泥负荷低,为。AB法对氮磷和有机物都有一定的去除率。AB法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AB法工艺流程图

氧化沟法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按照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

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

氧化沟具有以下特点:(1)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氧化沟工艺不需要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有些类型氧化沟还可以和二沉池合建,省去污泥回流系统。(2)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氧化沟的BOD平均处理水平可达到95%左右。(3)能承受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对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长、泥龄长和循环稀释水量大。(4)污泥量少、性质稳定。由于氧化沟泥龄长。一般为20~30d,污泥在沟内已好氧稳定,所以污泥产量少从而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5)可以除磷脱氮。可以通过氧化沟中曝气机的开关,创造好氧、缺氧环境达到除磷脱氮目的,脱氮效率一般>80%。但要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则需要采取另外措施。(6)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在去除BOD、去除BOD和NH3-N及去除BOD和脱氮三种情况下,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有较大降低,特别是在去除BOD和脱氮情况下更省。同时统计表明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氧化沟的基建投资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更多。

卡鲁塞尔氧化沟:Carrousel原指游艺场中的循环转椅,为一个多沟串联系统,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沿箭头方向在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每沟渠的一端各安装一个。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区段为好氧区,处于曝气器上游和外环的区段为缺氧区,混合液交替进行好氧和缺氧,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脱氮条件,而且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

Orbal氧化沟:Orbal氧化沟即“0、1、2”工艺,由内到外分别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域,采用转碟曝气。由于从内沟(好氧区)到中沟(缺氧区)之间没有回流设施,所以总的脱氮效率较差。在厌氧区采用表面搅拌设备,不可避免的带入相当数量的溶解氧,使得除磷效率较差。

T型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属于交替运行式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创建。由三条同容积的沟槽串联组成,两侧的池子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池子一直作为曝气池。原污水交替地进入两侧的池子,处理出水则相应地从作为沉淀池的池中流出,这样提高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达59%左右),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脱氮。三沟式氧化沟流程简洁,具有生

物脱氮功能,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而且由于交替运行,总的容积利用率低,约为55%,设备总数量多,利用率低。

SBR法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CASS法

CASS法是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CASS工艺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经过模拟试验研究,CASS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工艺的确定

工艺的选取

对于工程建设成本及处理效果各方面考虑,进行了筛选分别留下CASS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法,对三中方法做了以下优缺点比较。

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①建设费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工艺流程简单,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曝气池、污泥池,布局

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35%。(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总投资约亿,CASS法总投资约亿;传统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约为180亩,CASS法占地面积约120亩。)

②运行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着,运行费用可节省10%—25%。

③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碳源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对城市污水,进水COD为400mg/L时,出水小于30mg/L以下。)

④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⑤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便于进一步处理与处置。

CASS工艺与间隙进水的SBR或CAST的比较

①CASS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预反应区控制在缺氧状态,因此,提高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②CASS进水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电磁阀等控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而SBR或CAST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交替使用,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

③CASS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1/2—3/4;CASS 抗冲击能力较好。

④CASS比CAST系统简单,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如后者。

经过各工艺之间的优缺点比较,以及对本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分析得出,确定了将CASS 工艺作为本项目的处理工艺。

CASS工艺详细介绍

CASS工艺流程图:

CASS结构与原理

CASS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CASS原理: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CASS法工作原理图:

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操作周期的四个阶段

(1) 曝气阶段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充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NH3-N 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

(2). 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3) 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4)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

CASS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

(1) 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传统SBR工艺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实际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S 工艺可连续进水,克服了SBR工艺的不足,比较适合实际排水的特点,拓宽了SBR工艺的应用领域。虽然CASS工艺设计时均考虑为连续进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使有间断进水,也不影响处理系统的运行。

(2) 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S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3) 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SS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等有关。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 溶解氧周期性变化,浓度梯度高

CASS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氧浓度梯度大、转移效率高,这对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及节约能耗都是有利的。实践证实对同样的曝气设备而言,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CASS工艺的主要优点

(1) 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

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紧凑、占地省、投资低。

(2) 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CASS工艺从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来看,当污水以相对较低的水量连续进入CASS池时即被混合液稀释,因此,从空间上看CASS工艺属变体积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畴;而从CASS 工艺开始曝气到排水结束整个周期来看,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浓度梯度从高到低,基质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艺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

(3) 沉淀效果好

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沉淀阶段的表面负荷比普通二次沉淀池小得多,虽有进水的干扰,但其影响很小,沉淀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当冬季温度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或在处理一些特种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时,均不会影响CASS 工艺的正常运行。实验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达96%的情况,只要将沉淀阶段的时间稍作延长,系统运行不受影响。

(4) 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

CASS工艺在设计时已考虑流量变化的因素,能确保污水在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经沉淀排放,特别是CASS工艺可以通过调节运行周期来适应进水量和水质的变比。当进水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实现达标排放,达到抗冲击负荷的目的。在暴雨时,可经受平常平均流量6信的高峰流量冲击,而不需要独立的调节地。多年运行资料表明,在流量冲击和有机负荷冲击超过设计值2-3信时,处理效果仍然令人满意。而传统处理工艺虽然已设有辅助的流量平衡调节设施,但还很可能因水力负荷变化导致活性污泥流失,严重影响排水质量。当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时,CASS工艺可通过调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应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水质。

(5) 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与水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分离,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质变差,严重时使污水处理厂无法运行,而控制并消除污泥膨胀需要一定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选择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丝状菌的比表面积比菌胶团大,因此,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但一般丝状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菌小,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和丝状菌都以较大速率降解底物与增殖,但由于胶团细菌比增殖速率较大,其增殖量也较大,从而较丝状菌占优势。而CASS反应池中存在着较大的浓度梯度,而且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可选择性地培养出菌胶团细菌,使其成为曝气池中的优势菌属,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6) 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

CASS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连续进水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一方面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比SBR

工艺更简单。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而言,CASS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当处理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可以在反应地的低水位运行或投入部分反应池运行等多种灵活操作方式;由于CASS系统的主要核心构筑物是CASS反应池,如果处理水量增加,超过设计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可同样复制CASS反应池,因此CASS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阶段建造和扩建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得多。

(7) 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仅2-7天,而CASS法泥龄为25-30天,所以污泥稳定性好,脱水性能佳,产生的剩余污泥少。去除产生~剩余污泥,仅为传统法的60%左右。由于污泥在CASS反应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余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 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经稳定化处理,可直接脱水。而传统法剩余污泥不稳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于20mgO2/g MLSS·h ,必须经稳定化后才能处置。

CASS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水量平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匀的,如何充分发挥CASS反应池的作用,与选择的设计流量关系很大,如果设计流量不合适,进水高峰时水位会超过上限,进水量小时反应池不能充分利用。当水量波动较大时,应考虑设置调节池。

(2) 控制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的日益广泛应用,得益于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CASS 工艺的特点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据进水及出水水质变化来调整工作程序,保证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统可采用现场可编程控制(PLC)与微机集中控制相结合,同时为了保证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所有设备采用手动/自动两种操作方式,后者便于手动调试和自控系统故障时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3) 曝气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可选择多种曝气方式,但在选择曝气头时要尽量采用不堵塞的曝气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气机、伞式曝气器、螺旋曝气器等。采用微孔曝气时应采用强度高的橡胶曝气盘或管,当停止曝气时,微孔闭合,曝气时开启,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于CASS 工艺自身的特点,选用水下曝气机还可根据其运行周期和DO等情况适当开启不同的台数,达到在满足废水要求的前提下节约能耗的目的。

(4) 排水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的排水要求与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设备为旋转式撇水机,其优点是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节、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水排出。CASS工艺沉淀结束需及时将上清液排出,排水时应尽可能均匀排出,不能扰动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层,同时,还应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随水流排出,影响出水水质。目前,常见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装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设置出水管,从上到下依次开启,优点是排水设备简单、投资少,缺点是开启阀门多、排水管中会积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质差。浮动式排水装置和旋转式排水装置虽然价格高,但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出水排出,因此,这两种排水装置目前应用较多,尤其旋转式排水装置,又称滗水器,以操作灵活、运行稳定性高等优点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的青睐。

(5) 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①冬季或低温对CASS工艺的影响及控制;②排水比的确定;③雨季对池内水位的影响及控制;④排泥时机及泥龄控制;⑤预反应区的大小及反应池的长宽比;⑥间断排水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问题。

(6) CASS的经济性

实践证明,CASS工艺日处理水量小则几百立方米,大则几十万立方米,只要设计合理,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它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投资20%-30%,节省土地30%以上。当需采用多种工艺串联使用时,如在CASS工艺后有其它处理工艺时,通常要增加中间水池和提升设备,将影响整体的经济优势,此时,要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采用CASS工艺还是其它好氧处理工艺。由于CASS工艺的曝气是间断的,利于氧的转移,曝气时间还可根据水质、水量变化灵活调整,均为降低运行成本创造了条件。总体而言,CASS 工艺的运行费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稍低。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三、五、六、九、十、十一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给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二、四、五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国计划出版社.

[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科学出版社.

[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环境科学出版社.

[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高庭耀,顾国维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 张忠祥,钱易张非娟主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 张自杰主编. 排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2] 金兆丰,余志荣主编. 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应用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 曾科等. 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 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 王凯军贾立敏编着.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7] 高俊发主编.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8] 崔玉川等编.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9] McGraw-Hill.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Reuse:Metcalf,Eddy,Inc Book Company,2003

[20] J.W.Clark,W.Viessman,and M.J.Hammer.Waste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Harper–Pullishers,1997.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次毕业设计选 题旨在探讨某一特定环境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为解决该问题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内容及研究目的 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某城市PM2.5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该城市PM2.5污染的来源、分布规律以及治理技术,并结合 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该城市 PM2.5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该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减少PM2.5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方法,结 合现有的PM2.5污染治理技术,对该城市PM2.5污染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技术路线包括:1. 调查该城市PM2.5污染源头;2. 分析PM2.5 污染物的组成和分布规律;3. 探讨适用于该城市的PM2.5治理技术;4. 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预期可以深入了解该城市PM2.5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该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创新点在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治理建议,并可为其他城市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五、进度安排与存在问题 目前已完成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下一步将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获取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以上是本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得到指导老师和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在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金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副标题 CASS 处理工艺 系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黄俊俊学号 080051 2012 年 3 月 15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平均每 1 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 5000 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 7000~8000 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将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完善污水处理的有关政策,多功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更为流行。 我国的城市污水量正以每年 %的速度增大,然而由于资金、能源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有国外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还不过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截止1987 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 座;至 1990 年有污水处理的城市 56 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 21 个;1999 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 389 座,处理率为 %。城建系统 187 座,处理率 %。全国大约还有 600 个城市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仅达20%左右,这一状况与国家提出“至 2000 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 2010 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我国已颁发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已达到 30%。局部水环境已有所改善,有些水系统的污染反而有所加剧。 面对严峻的形式,国内各专家也不停的努力研究各种污水处理方法,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下面介绍下国内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科学成果,新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A2/O法等等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 沈桂芬(2005年)在《CASS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质,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对NH3-N的处理效率很低,出水中NH3-N严重超标,达不到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影响人体健康和阻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有效地脱氮是当前水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开题报告环境工程

开题报告环境工程 开题报告环境工程 一、引言 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随 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工程的重要性也 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环境工程的背景、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背景 环境工程的发展源于人类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工程的出现 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健康。 三、目标 环境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 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体而言,环境工程的目标包括但 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污染控制:通过设计和运营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废水的排放,提高水质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大气污染控制:通过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污染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固体废物管理: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 的影响。 4. 资源利用:通过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四、研究内容 环境工程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水、空气、土壤等多个环境媒介。主要的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监测与评估: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数据,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和开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3.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开展湿地保护、森林恢 复等生态修复工作。 4. 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开展环境管理和监督,促进可 持续发展。 五、未来发展方向 环境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环保技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2. 低碳经济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3.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环境工 程的国际化发展。 六、结论 环境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旨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通过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环境工程为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与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摘要(doc 22页)

化学与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摘要(doc 22页)

长沙理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本(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届) 题目: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年月日

摘要 随着市场对硫化锑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选矿之后和冶炼后产生的矿渣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矿渣随处堆放未作处理和治理,另外矿渣中含有一定的硫磺和贵重金属资源。传统的土法提取硫工艺以焙烧为基础,具有投资高、周期长、危险性高、操作不便等缺点。为了处理和解决硫化锑工业生产中日益增长的矿渣治理问题以及回收利用硫磺资源,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技术方法已成为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立足于国内外提取回收硫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改变传统的研究思路,采用浸取结晶的工艺方法。在对浸取结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实验中通过对液固比、冷却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条件进行调控,找出了硫磺回收率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提取回收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对硫磺进一步纯化和矿渣中贵重金属回收也作了一定的初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影响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的数据分析,可知液固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加热浸取温度150℃、加热时间15min、冷却温度0℃、液固比10:1(mL/g),在此实验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此时浸取精细硫磺的回收率可达96.60%,浸取剂I*回收率为92.36%;精细硫磺纯度为98.00%,平均粒径大小为5.01μm。同时还对多级浸取进行了试验研究,多级浸取对浸取剂回收效果基本上没有影响,可以循环利用;同时经过实验测定硫磺的纯度和粒度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实验中得到的精细硫磺成浅黄色,粉末状,有润滑感。 除了对普通硫磺的深度纯化进行理论研究外,论文中还对精细硫磺产品的深度纯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蒸馏的工艺方法。同时提取硫磺后浓缩的矿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铅和锑,为了将金属回收并资源化,本文中提出了采用浮选法,氯化浸出分离铅和锑研究方法。最后,根据浸取回收硫磺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生产精细硫磺的生产工艺;同时还介绍了生产高价值品位的不溶性硫磺的各种生产工艺以及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其工业化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浸取结晶;精细硫磺;不溶性硫磺;工业化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篇1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一种原本在我国南方不流行的词语近年来在全国悄然流行起来了,那就是PM2.5,而与之对应的就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一种天气——雾霾。雾霾的出现,使得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人们身体也越来越不健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改变……对于雾霾的现状及其防治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的雾霾天气也越来越严重,天数也越来越多,其结果就是武汉人民出行基本都戴上了口罩,外出锻炼的人数也在减少,很多老人都不敢出门,医院的呼吸科人满为患等等。本文从雾霾的产生机理、原因、现状、特征、危害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对武汉市雾霾天气做较为详细的阐述,重点分析武汉市雾霾天气的现状以及针对武汉市雾霾天气的防护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措施制定一些规划。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出治理武汉市雾霾天气的短期的和长期的有效可行的方法,降低雾霾天气对人民的生活、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最终彻底根治武汉市雾霾天气,还武汉人民一个个蓝天。

意义:武汉市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雾霾天气的天数持续在增加中,范围逐渐在扩大,程度也在加剧,严重影响了武汉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雾霆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霆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雾霆的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酸氢化物等主要组成二氧化硫、氮等非水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霾天气形成的条件为:大气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微分或静风。雾霾会影响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以康,会影响交通安全,还会影响区域气候。 对于雾霾天气的防治措施,目前着重于研究雾霾天气的应急措施和根治方案。短期内应对雾霾的措施有:解决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控制PM2.5;天然气优先用于代替分散的燃煤部门;燃煤电厂的清洁化等等。长期应对雾霾的治理措施:首先对中国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并制定完善的效果评定、奖励惩罚体系,严格、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确保规划能够高效的执行。其次对中国雾霾容易出现的城市范围内设置有效的监测点,以便详细了解雾霾的程度情况,同时也对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 1. 前言 本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开题报告,旨在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 究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旨在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 染和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研究环境工程成为当今社会的紧迫需求。 3. 研究意义 通过开展环境工程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 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意义如下: •环境保护:通过环境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资源回收:环境工程可以通过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健康与安全:环境工程研究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研究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4.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解决水污染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水处理方法,旨在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体目标包括: •技术研究:开发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工程设计:设计并建设一套完整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水源采集、水处理、污泥处理和水回用等环节。 •运行管理:探索一种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水处理系统的持续运行和高效管理。 •评价指标: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水处理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您好! 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计划进行一项关于“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毕业论文。在本报告中,我将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介绍,并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饮用水、农田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优缺点,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相关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分类和特点概述:对水污染治理相关的常见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并综述各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常见水污染治理技术的介绍与评估:详细介绍并评估各类常见水 污染治理技术,包括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技术处理方法以及 新型材料应用等。 3. 水污染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选取若干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分析其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并总 结经验和问题。 4. 对比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效果进行 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结合实验研究,评估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并 探索创新治理方法或改进措施。 5. 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评估:分析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 值和经济效益,并提出相应的推广与应用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整理、案例分析、比较评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的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研究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 1. 对不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优缺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2. 对常见水污染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估,提出优化改进的建议。

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各国政府纷纷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环境治理工作。但是,环境工程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比如技术难题、资金问题、人力资源短缺等。因此,探究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及对策,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效率,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选题意义 1. 了解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及其成因,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 探究解决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 弥补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的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思路和方向。

三、选题目标 1. 系统梳理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明确其成因和影响。 2. 分析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的根本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1. 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2. 环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 3. 环境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和应对策略。 4. 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预期成果 1. 完成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系统梳理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 2. 分析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3. 撰写开题报告,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六、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环境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2. 问卷调查法:对环境工程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收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案例分析。 七、研究计划

大学生毕业论文模板参考(环境工程开题报告)

大学生毕业论文模板参考(环境工程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2届 题目 200m?/d电镀厂废水工艺设计课题类型设计课题来源教师指定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环境工程年级班 08级环境工程指导教师职称填写日期: 年月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电镀是世界三大污染行业之一,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电镀企业趋向于布点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电镀行业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电镀废水不仅量大,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电镀废水不仅含有氰化物等剧毒成分,而且含有Cr、Zn、Cu、Ni等自然界不能降解的重金属离子。含铬废水(六价铬)对人体有巨大危害, 4而三价铬则是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实证表明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倍。因此对含铬废水的无害处理是环保领域的重要分支,现在已有许多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何种方法处理电镀废水,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加以考虑。本课题要求应用含铬废水的处理原理和方法,结合顺德市金鑫电镀厂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电镀含铬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使整个工程处理设备较少、造价低、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对主要构筑物进行高程设计,使整个厂区布局合理,运行流畅。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电解法 ?

电解除铬主要是利用铁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不断溶解产生的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2+ Fe-2e Fe 2++ 3+3+2-CrO+6Fe+4H 2Cr+6Fe+7HO 272 2++ 3+3+2- CrO+3Fe+8H Cr+3Fe+4HO 42 此外在阴极上也有直接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发生: +3+2- CrO+6e+14H 2Cr+7HO 272 + 3+2- CrO+3e+8H Cr+4HO 42 一般认为亚铁离子是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的主要因素,阴极上直接还原六价铬的作用是很弱的。 电镀含铬废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后自流至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然后由泵提升至电解槽电解,在电解过程中阳极铁板溶解成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将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同时由于阴极板上析出氢气,使废水pH值逐步上升,最后呈中 3+3+性。此时Cr、Fe都以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电解后的出水首先经过初沉池,然后连续通过(废水自上而下)两级沉淀过滤池。一级过滤池内有填料:木炭、焦炭、炉渣;二级过滤池内有填料:无烟煤、石英砂。污水中沉淀物由过滤池填料过滤、吸附,出水流入排水检查井。而后通过泵进入循环水池作为冷却用水。过滤用的木炭、焦炭、无烟煤、炉渣定期收集在锅炉房掺烧。 2离子交换法 ? 据相关研究表明: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地彻底地去除废水中成铬酸根状态的六价铬,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则可去除废水中的三价铬及金属离子。我国常采用阳柱及三阴柱串联的离子交换工艺流程来处理含铬废水。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 副本

江苏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某工厂厂房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路诗奎 院(系、部)能源与环境动力学院 专业班级建环08-1班 学号0840107134 姓名张帆 日期2012年4月11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我所选择的课题是一个工厂厂房,仓库的空调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企业在重视效益的同时也开始日渐重视企业内工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工厂厂房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微小的颗粒物,加上厂房中堆放的一些工业原材料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工厂厂房内的空气品质非常的差。在这个工人每天都要劳动将近七八个的地方,对空气品质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了,这关系到每个工人的身体健康。我选题的目的是为这家企业的厂房设计一套完整的空调系统,对厂房内空气的温湿度及空气粉尘的密度进行控制,使空气品质达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小的标准。 2、研究现状 国外炼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国外的石化企业很注重在源头上做文章,很早就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口号,所以国外的炼油厂排污量并不是很大,排出的污水污染物浓度也较低。70年代,世界石油大亨壳排每吨油废水排放量已降低到0.19t,日本爱和知每吨油废水排放量0.4t,石油和化学工业1996年的回用率分别为89.5%和83%。而伊朗的德黑兰南北500万吨炼油厂,取水200t/h,污水已经实现了零排放。目前国外的炼油厂在炼油废水深度处理之后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等化学用水。 和国外相比,国内炼油污水处理及回用的试验与应用只有近30年历史,且我国的炼油企业产生的废水量大,污染程度高,国内的石油化工企业大部分采用末端处理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而且从我国炼油厂废水回用的现状看,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污染物去除不彻底、除污染的种类单一、回用水的氯离子、氨氮、电导率都较新鲜水高,PH值较新鲜水低,且由于监测数据的滞后性,超标废水不能及时切出系统,用于补充循环水后,因而水的腐蚀性较强,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大等。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含油污水在正常情况下经过溢流井、格栅、悬浮物后,流入隔油池,大雨和事故时,多余含油污水至调节池储存,待高峰流量过后,再用泵逐步送往隔油池。经隔油池去除部分浮油后,含油污水自流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去除氨氮、COD cr和BOD5,然后再流入初沉池进行一级沉淀处理,再流入生化池曝气处理去除氨氮等有机物,为了达到更严格的标准需依次要进行二次沉淀和絮凝沉淀,最后将处理水经过沙滤回收利用。 调节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