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糖药物的分类

降糖药物的分类

降糖药物的分类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你知道降糖药物的分类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降糖药物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降糖药物的分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

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

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缺陷,对降低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瑞格列奈治疗组的胰岛素分泌可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双胍类

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

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二)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三)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胰岛素增敏剂

本类药物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一)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贫血、浮肿、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作为常用的降糖药,文迪雅由于存

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停止了该药在中国的推广工作,专家建议酌情慎用。

(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适用于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同时随着同类药罗格列酮(文迪亚)在全球的使用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吡格列酮的市场将有所扩大。

二肽基肽酶-4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自2006年10月以来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2010年在中国上市。它提高一种被称为“肠促胰岛激素”GLP-1的生理机制减少GLP-1在人体内的失活,通过影响胰腺中的β细胞和α细胞来调节葡萄糖水平。目前二肽基肽酶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GLP-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多肽,GLP-1受体激动剂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分泌、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具有减轻体重作用,并且可能在降低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前景。GLP-1的存在是β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2004年发现,使用GLP-1后,β细胞再生增强而凋亡受抑制,并促进了胰管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GLP-1类似物被称为β细胞的分化因子(使新生增加)、生长因子(使复制增强)和生存因子(使生存时间延长、凋亡减少)。2005年FDA批准皮下制剂使用,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适用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联合应用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人。

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唯一

治疗药物,此外,约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在加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

降糖药物的注意问题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其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其次,同类药物不要联合使用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要及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但不要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患者调整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要自作主张。目前主张当一种降糖药物用到中等剂量尚不能良好控制高血糖时,就要开始联合两种甚至三种口服降糖药。如果用了两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再者,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我们不应该说哪种药好,而应该看哪种降糖药更适合。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最后,糖友最好按体重年龄选降糖药。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糖尿病降糖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如有特殊情况,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降糖药物的选择方法

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①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②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③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④围、孕产期。

根据自然病程选药

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代偿性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此时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根据体型选药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

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或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加双胍类”或者“磺脲类加噻唑烷二酮类”。另外,对于初治时空腹血糖>13.9毫摩尔/升、随机血糖>16.7毫摩尔/升的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 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磺脲类药物 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四)双胍类药物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或预估eGFR<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苯乙双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五)噻唑烷二酮类(TZDs) 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TZDs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禁用于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六)ɑ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

降糖药分类说明

降糖药分类说明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化学降糖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降糖药分类及副作用

降糖药分类及副作用 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控制血糖的浓度是终生的任务,大多人用降糖药,那你会知道降糖药分类及副作用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降糖药分类及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降糖药的分类 1、磺脲类降糖药 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 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 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这四类口服降糖药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降糖药的副作用 1、某些病人已经由原来的2型糖尿病向1型糖尿病演变,胰岛β细胞功能很差,于是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去效果。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并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在我国的发病人群与日俱增。糖尿病有1、2型之分,磺脲类降糖药只适用于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功能

的2型糖尿病人,如果糖尿病类型已经转变,再吃大量磺脲类降糖药反而有反作用。约有1/4~1/3的2型糖尿病会向1型糖尿病演变,其中胰岛β细胞的状态是重要指标,因此糖尿病人定期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就很有必要。 2、要看什么药物。一般来说如果是二甲双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其他类的直接降糖的药物的话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正常人吃降糖药能使血糖降低,对身体危害很大,它会诱发糖尿病,低血压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使用降糖药要注意的问题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其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其次,同类药物不要联合使用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要及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但不要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患者调整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要自作主张。目前主张当一种降糖药物用到中等剂量尚不能良好控制高血糖时,就要开始联合两种甚至三种口服降糖药。如果用了两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再者,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我们不应该说哪种药好,而应该看哪种降糖药更适合。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最后,糖友最好按体重年龄选降糖药。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糖尿病降糖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如有特殊情况,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分类 1.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2.噻唑烷二酮类( TZDs ):改善胰岛素抵抗。 3.DPP-4抑制剂: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 4.磺脲类、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 5.@-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6.SGLT2抑制剂:抑制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 一.双胍类 代表药物: 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二甲双胍适应症: ●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 ●与磺脲类药物联合运用, 脆性糖尿病加用。 不良反应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乳酸酸中毒,多发生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尤要注意。 服用方法 ●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 二.磺脲类格列奈类 磺脲类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磺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 适应症: 非肥胖2型糖尿病饮食和运功无效者首选肥胖2型糖尿病配合双胍类 辅助胰岛素治疗 对胰岛素不敏感者 不良反应: 血小板减少、低血糖反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对磺脲类过敏者易出现药疹服用方法: 进餐前(半小时)服用 格列奈类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米格列奈(法迪) 那格列奈(唐力)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特点:起效最快的口服降糖药,1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1小时。瑞格列奈主要经肝脏代谢,故可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 服用方法: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TZDs代表药物: 1.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 2.吡格列酮(瑞彤) TZDs类适应症: 所有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病人 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部分病人体重增加 不良反应: 可加重水肿,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服用方法: 无论空腹与餐后服用,每日一次 四.a-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a-糖苷酶抑制剂适应症: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餐后高血糖,可与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服用方法: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倍欣需服药后即刻进食 五.DPP-4抑制剂 代表药物: 西格列汀 阿格列汀 沙格列汀 维格列汀 利格列汀 适应症: 适用于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血糖水平,但又尚未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 不良反应: 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头痛、低血糖、肝功能异常、胰腺炎 服用方法:

糖尿病药物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1.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3.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4. 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1. 1 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s SU是治疗T2DM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 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1.1.1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1.2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首选);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1.1.3禁忌症 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 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1.1.4副作用 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

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 目前在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的降糖药和注射用降糖药。 口服药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注射类的药物有: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 1.磺脲类:降糖作用强,能够增加体重,但可能导致低血糖。 常用的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及格列喹酮(糖适平)等,其中糖适平可以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2.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格华止),降糖作用较强,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肥,减少心血管事件,不易导致低血糖,是糖尿病初发者的首选。但是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或缺氧者等。 3.噻唑烷二酮类:降糖作用适中,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重,不易导致低血糖。常用的有吡格列酮(艾可拓)和罗格列酮(爱能)。 4.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比较温和,能够降低餐后血糖,不易引起低血糖,对于淀粉饮食为主的东方人尤其适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拜糖苹和倍欣,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5.格列奈类: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快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6.DDP-4抑制剂: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降低餐前和餐后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常见的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阿格列汀(尼欣那)、利格列汀(欧唐宁)等。 7.SGLT-2抑制剂:主要产品为达格列净(安达唐)。降糖作用适中,能够同时减肥,降脂,降压,不易产生低血糖。副作用主要为尿路感染。 8.GLP-1受体激动剂:能抑制食欲,降糖同时能降脂、降压,从

抗高血压、降血糖药分类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根据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2.袢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等) 3.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二)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等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 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等)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樟磺咪芬等)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五)中成药: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 一般单用,如果要合并使用,请不要选择同类药物。

化学降糖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 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缺陷,对降低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瑞格列奈治疗组的I相胰岛素分泌可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双胍类 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

(完整版)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完整版)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 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 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 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 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3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3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 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

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 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 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 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4.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者。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肠胀气、肠鸣音亢进 ,偶有腹泻、腹痛以及个别者出现瘙痒、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严重者出现多形性红斑。其他不良反应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低血糖、头晕等。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锻炼后仍血糖控制不佳的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耐量减低者;单独使用可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 5. 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常用降糖药分类及功效(四类五系) 1.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有两大类:磺脲类药物和非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格列系”。它们适用于那些不肥胖,且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储备功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本类药物起效慢,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药物作用时间长,降糖作用强,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一般不推荐给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 非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系”。这类药物属于超短效药物,适用于那些进食时间不规律伴餐后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功能完全破坏或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低血糖反应相对于磺脲类的少。 2.双胍类降糖药物。 双胍类降糖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品种有盐酸二甲双胍等“双胍系”,它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并增加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如肌肉)的敏感性。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可引起胃肠系统的不适感而减少食欲,从而可降低体重。这类药物适用于食欲较亢进,尤其适合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于餐前服用。胃肠反应较大的,可于餐中或餐后服用,但效果有所折扣。苯乙双胍因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已逐渐被淘汰。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主要品种有阿卡波糖(又名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又名拜糖平)等“波糖系”,尤其适于仅餐后血糖高者,可单独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合用。这类药物应于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同饭一起嚼服。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服药早期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胀、轻度腹泻和排气增多等反应,如先用小剂量,逐步加量,2~3周后,腹胀的症状即可好转或消失。 4.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 主要品种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列酮系”,主要增强组织细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血糖来维持健康。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介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2. 降糖药物的分类 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2.1 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是一类通过口服途径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如下:

•双胍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如磺脲脲类药物和非磺脲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2.2 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胰岛素 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注射胰岛素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 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短暂,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快速控制血糖。 •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持续降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通常在餐后注射,能够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3. 降糖药物的应用 降糖药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情况,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 素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7类药物 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最为常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出现糖尿病也不要害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今天我就来介绍下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双胍类药物 此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来降低血糖的。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适合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和基本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在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等缺氧的情况下偶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应慎用。二甲双胍是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药物的基石。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事实上该药对肝脏、肾脏均没有直接损害作用,但是已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服用后会导致药物蓄积。另外,二甲双胍只降低高血糖,对血糖正常者没有降糖作用,单药治疗不会引起低血糖。 2、磺脲类药物

此种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的。常用的药物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长期使用者可出现体重增加。在这类药物中格列苯脲(优降糖)老年人使用需谨慎,因其易发生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并会持续时间较长。 3、格列奈类药物 此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相降低餐后血糖,特点是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

口服降糖药分类与选择方案

服降糖药分类与选择方案 服降糖药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有7种类型,用于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 一、服降糖药的分类 第一类:双胍类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同时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作用特点: 1.增加糖酵解、糖外周利用、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岛素敏感性。 2.抑制肠道内葡萄糖吸收、糖原生成和肝糖输出。 不良反应: 1.常见腹泻、腹痛、苦、金属味、腹部不适。 2.酮尿或乳酸性血症。 3.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很少导致,与其他药合用增加风险)。 禁忌证:严重糖尿病患者、孕产妇、酗酒者(乙醇增加降糖作用)、贫血患者禁用。 用药监护: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用药后2〜3周才达疗效,手术和造 影剂增强影像学检前需暂停服。 第二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作用特点:刺激胰岛0细胞分泌胰岛素。

代表药物:按高血糖类型不同选择 1.空腹较高选择长效的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 2.餐后升高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既往发生心肌梗死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格列美脲、格 列吡嗪; 4.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一一格列喹酮。 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低血糖反应;腔金属味;食欲改变。 2.血液系统的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禁忌证:1型糖尿病禁用;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禁用;格列齐特禁用于应用咪康唑治疗者。 用药监护: 1.继发失效问题一一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降糖药之初的1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血糖控制满意,但后来疗效逐渐下降,最后不得不换用或加用其他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2.----------------------- 心、血管安全性格列本脲对缺血的心肌可能有害。 3.须在进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一一服药后不进餐会引起低血糖。 4.患者应激状态如发热、昏迷、感染和外科手术时,必须换胰岛素治疗。 第三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作用特点: 1.“餐时血糖调节剂”,餐前即刻服用(无需餐前0.5h服用)。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2019-降糖灵说明书word版本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降糖灵说明书 篇一: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每类药物说明书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胰腺外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美脲:万苏平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2).体重增加: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3).其他: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Metformin)。 1、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用药及饮食

口服降糖药分类 1.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 2.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3.双胍类药物 4.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5.DPP-4抑制剂 口服降糖药适应证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则应采用胰岛素治疗: □酮症酸中毒口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口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 □妊娠口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对口服降糖药的要求 (1)安全、有效(2)副作用小(3)依从性佳(4)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降低餐后血糖 (5)降低HbA1C(6)无严重低血糖 (1)个体化(2)随机性(3)选择病人的合理性(4)告之病人口服降糖药是非根治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 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口甲磺丁脲□氯磺丙脲口 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毗嗪(优哒灵美比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 □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正确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服药时间 磺脲类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腺8细胞分泌胰岛素,以餐前半小时服用较为适宜,使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可避免餐后3-4小时发生低血糖。 甲磺丁脲(D860) □为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2-3小时就可达到最大降糖效果,作用持续时间6-8小时,可达12小时,每日服药2-3次为宜。 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15-20分钟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钟达高峰,作用时间较长,可达24-36小时,为长效降糖药物,每日服药1-3次。 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2-6小时药效达高峰,可维持12小时,为中效降糖药物。每日服药1-3次。格列毗嗪(美毗达、优达灵) □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30分钟即起效果,1-3小时达高峰,作用持续时间2-4小时,为短效降糖药物, 每日服药3次。 格列喹酮(糖适平) □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口服后2-3小时达到高峰,8小时体内药物浓度降到很低水平,作用时间较短,为短 效降糖药物,每日口服2-3次。 达美康缓释片 □开始时每日30mg 一次,30mg疗效至少与80mg的达美康的疗效相同。早餐前服用,能保证格列齐特水平在白天进餐时最高,而在夜间空腹时相对较低。服药时不可嚼服,药片碎后会影响吸收和活性成分的释放。格列毗嗪控释片(瑞易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