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元胞自动机民勤绿洲湖区荒漠化演化预测_宋冬梅-张志诚17.3.22下载

基于元胞自动机民勤绿洲湖区荒漠化演化预测_宋冬梅-张志诚17.3.22下载

基于元胞自动机民勤绿洲湖区荒漠化演化预测_宋冬梅-张志诚17.3.22下载
基于元胞自动机民勤绿洲湖区荒漠化演化预测_宋冬梅-张志诚17.3.22下载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电大武威分校开放教育2012级秋行政管理本科石金梅 1062001257146 【摘要】民勤,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西北小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近20年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被锁定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绿洲面临消失,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千里河西走廊,古为“丝绸之路”要道,今为“亚欧大陆桥”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南面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北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民勤绿洲,像一把楔子镶嵌在两大沙漠之间,堪称我国北方千里风沙线上的“桥头堡”。“一方水土已不能养活一方人。”如果再不下定决心扼住沙漠化的疯狂势头,民勤绿洲很有可能就在缺水的呼唤声中最终消失! 【关键词】民勤沙漠化现状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且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指出,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走廊,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 一、民勤县沙漠化现状 (一)沙漠化的原因 曾经碧波荡漾的青土湖,来源于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石羊河,它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由黄羊河、古浪河等八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张掖、武威、金昌、白银等4市9区县,最后注入民勤大地,成为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石羊河流域上游调蓄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和用水量的增加,流入民勤境内的地表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中游耗水量由解放初的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约10亿立方米;而流入民勤的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版本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 治对策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作者:张永民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05期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是指旱区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目前,荒漠化在世界各地的旱区均有发生,具有局地和全球效应。而且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增长以及人类福祉的改善趋势发生逆转。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障碍,预防荒漠化对提高人类福祉水平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的现状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但是全球尺度上的荒漠化研究工作却十分欠缺,迄今为止仅开展过3次全球范围的土地退化评估。 荒漠化的区域与全球效应。荒漠化具有区域与全球尺度的环境效应,有时会对远离荒漠化区域数千公里的其它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荒漠化的有关过程,比如植被减少,会促进气溶胶和尘埃的形成。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对云的形成、降水格局、全球碳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例如,北京春季的大气能见度常常受到来自戈壁荒漠的沙尘暴的不利影响,而且起自中国境内的大规模的沙尘暴有时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甚至北美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荒漠化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效应也会扩展到旱区之外。如旱灾频发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已经成为人口由旱区向其它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将会削弱当地人口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能力。同时,这种移民方式还会加剧城市的扩张,而且由于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争夺,还会引发内部和跨界的社会、种族及政治冲突。因此,荒漠化引起的移民,会对局地、区域乃至全球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可能招致外来干预。 荒漠化的未来情景 未来的变化情景。荒漠化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土地利用模式、习惯行为和气候变化等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等间接驱动力,而且间接驱动力与直接驱动力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在间接驱动力的作用下,如果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进行不可持续地利用,就会造成荒漠化的发生,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过程可能进一步加剧。相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旱区居民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改善其农耕习惯和提高放牧的迁移率,则会避免土地退化的发生。总体来讲,气候因素与人为响应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结果,最终出现何种结果,关键在于土地使用者采取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世界各地将会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开展更好的合作和更加有效的资源转移。例如,在技术家园情景中,通过强化产权等政策改革以及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更好的通盘考虑,使得旱区的压力相对减小。相反,在区域化的世界里,由于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资源转移不断减少,全球协议的作用则会受到很大限制。

2020下半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A、货币供应量下降 B、物价上涨 C、人均货币存量下降 D、人均所得货币下降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故选B。 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 A、静态平衡系统 B、动态平衡系统 C、平衡态平衡系统 D、固态平衡系统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即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故选B。 3、“要”字句是公文常用的一种特定格式,用以表示“应该”“必须”之意。下列对“要”字句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商量 B、语气委婉 C、常用于上行文中 D、使行文具有坚定性、原则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知识。“要”字句,可以表达项受文者提出要求,表示应当怎样去做,语势坚定有力,论断性强,令人不容置疑,故本题选择D。 4、多种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其原因是()。 A、长期进化形成的保护色 B、背部比腹部接受光线多,导致色素沉淀 C、背部比腹部黏膜厚,吸收光线多

D、背部鱼鳞多,吸收光线多 【答案】A 【解析】多数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此为一种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保护色,因为有了这种保护色,无论从上面或下面观察,鱼类保护色使其易与自然环境混成一体,可以轻而易举地躲避水鸟或肉食性鱼类的捕食。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6、“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 【答案】B 【解析】“防微杜渐”比喻要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体现在,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故本题选B 7、公文的作者是指()。 A、撰稿人 B、审核人 C、签发人 D、发文机关 【答案】D 【解析】发文机关就是制发公文的机关,一般将公文的发文机关作为公文的作者。故选D。 8、以下诗句与描写的雨的种类对应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摘要】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又以民勤县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心声。通过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探讨土地荒漠化的解决办法,提升国民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为当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做点尝试。 【关键词】民勤;土地荒漠化;成因;防治 一、研究地概况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干旱荒漠区,位于甘肃河西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其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沙漠、戈壁和盐碱滩地占据全县总面积的94%,只有沿石羊河一条绿色通道与武威绿洲相连;民勤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植被稀少,水源匮乏,常年忍受干旱和沙尘暴的影响;石羊河可供民勤的用水量逐年下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了2640毫米;目前全县有机井12000眼,年开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而允许的地下水开采量仅为1.5亿立方米;民勤县人口达到32万,而可供居住的绿洲面积仅为878公顷。由此可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突出,荒漠化问题的解决非常迫切。 二、土地荒漠化现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类型有三种,分别是风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最严重的一类,除了大面积戈壁,流动沙丘外,固定、半固定沙地普遍存在;盐渍荒漠化的土地地表有白色或灰白色盐结皮,植被以耐盐的盐爪爪、碱蓬、芦苇为主,距地表0~30厘米的土壤盐分在0.5%~1%之间,部分土壤盐分在1%以上;水蚀荒漠化所占比例最小,主要分布在干河床、河滩漫地、山前沟谷冲击洪积扇等,其地表层分布有少量的破碎砾石及其他冲积物。在红崖山水库建成后,石羊河下游河床断水,植被覆盖率不高,仅有沙枣、怪柳、芦苇和其他禾本科植物。 三、原因分析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DOC)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摘要: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河西不保,必将危及中国” 关键词:沙漠化、水位下降、退耕还林、移民。 1.前言 在祖国的西北部甘肃省,有这么一个县,它因沙漠出名,它因贫困著称,这就是我的家乡——民勤。 它像一把楔子天然横亘在两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目前这两大沙漠正在以年均以10—20米的速度迁移,从东、西、北三面以流沙的形式进行迁移;一年365天有139天是风沙天气,全县荒漠化面积更是高达土地总面积的94.51%,而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已然在其南部会合。 在这种严峻的沙漠化形势下,雪上加霜的是,地下水位每年仍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13.5万亩为了治沙而种下、以耐寒著称的沙枣林因此而枯梢衰败,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死亡或半死亡,历来被视为农田保护屏障的柴湾植被萎缩,名存实亡…… 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民勤还究竟适不适合人类生存?眼见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斩断,眼见兰州乃至中原地区的天然生态平岛从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温家宝总理十多次指示要求,“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然而,解决民勤的生态问题和30万人民的生存问题,难道仅仅是中央财政拨款就能解决的? 民勤人民是去是留,是就地开展工业生产,还是生态移民一走了之? 哪条路线最符合民勤人民的利益,哪条道路最有利于民勤的生态保护? 2. 解决之道:农业向工业转化? 《尚书·禹贡》里记载,民勤曾有一个大泽,叫潴野泽,其时情状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在这片曾经水草肥美、今却成盐碱和沙荒的土地上,种植粮食是当地主要的经济生活。甚至就在90年代中期,民勤县每年还要向外面出售商品粮。对此,甘肃省科协副主席魏万进曾经算过一笔帐:“民勤县一年要出售商品粮7.3万吨,耗水102亿立方米。就水与粮食的转换讲,从民勤调出7.3万吨商品粮,就相当于从缺水的民勤调出102亿立方米的水。此外,每年从黄河向民勤调水6000万立方米,国家要补贴7200万元。而用这些钱,几乎可以把7.3万吨粮从河南粮食市场买来并运回甘肃。”魏万进对此得出的结论是,民勤应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和农田用水,把节省下来的水资源用于恢复林木植被,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电信0902班王晟玮 一、实践背景: 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成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面对着逐渐加重的沙漠化危机,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政府的防沙治沙实际上只是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初期目标是从总体上扼制住沙漠化的继续扩展,长期目标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对沙漠化土地逐步加以治理和开发利用。 二、实践目的: 在采访与调研过程中,以民勤为实践基础点,了解西部沙漠化状况,沙漠化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实践内容: 一、民勤县现状 沙产业示范生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原则,在勤锋滩建成以新品种引繁、沙生苗木繁育栽培、畜禽养殖、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园区26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4座,无公害鲜食葡萄200亩、红枣460亩、特色果品50亩、中宁枸杞示范区50亩,绿色植物引种繁育38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试验示范区150亩,沙漠植物多样保护园建设100亩;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节水农业示范园700亩;整修道路7.3公里,绿化8公里。园区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发挥,逐渐成为全县沙产业发展的窗口和样板。 沙漠化防治成效显著。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0万亩,封育成林面积76万亩,在绿洲边缘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4.3%提高到现在的10.68%。绿洲外围及沿线防风固沙绿色屏障逐步形成,绿洲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完善,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初具规模。 二、民勤县发展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北侧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地理坐标在东经103°2′—104°2′,北纬38°5′—39°6′之间,东、北、西三面环沙,国土面积的94.5%为荒漠区,是一块典型的沙漠绿洲,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发展沙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典型性。 2、光热资源丰富。 民勤县深居内陆沙漠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明显的沙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8小时,作物生长期(4—9月)每天光照达8.9小时。光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137.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7.8℃,盛夏大于或等于30℃的日最高气温天数平均为49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5.2℃,最大日较差32.3℃,大于或等于10℃有效积温3256℃,全年无霜期157天。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显著的日温差,十分有利于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叶绿素。 三、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节规划提要 1.1.1 规划名称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 1.1.2 项目建设单位 民勤县林业局 1.1.3 单位法人代表 彭智荣 1.1.4 项目主管单位 民勤县人民政府 1.1.5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6 项目规划宗旨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石羊河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文景观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鸟类资源为出发点,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构建多样化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持石羊河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和环境教育等工作,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石羊河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1.7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域: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由石羊河民勤段及红崖山水库周边区域构成。行政区划涉及武威市民勤县及凉州区。具体范围包括民勤县蔡旗乡金家庄村、蔡旗村、官沟村的部分区域,重兴乡双桥村、黑山村、红旗村、上案村、下案村、新地村、野马泉村、扎子沟村的部分区域,涉及11个村,红崖山水库管理处,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扎子沟分场、红崖山分场的部分区域;凉州区洪水河桥以西、白沙河与洪水河汇合处以东、平乐林场以北区域,涉及九墩乡平乐村、光明村等2个村。规划区南北长31km,东西宽0.6~3.5km,总面积6174.9hm2。其中民勤县范围总面积6140.0 hm2,包括民勤县属5082.5 hm2,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属1057.5 hm2;凉州区属面积34.9 hm2。

第2节主要指标 1.2.1建设期限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限为2012~2020年。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17年,远期为2018—2020年。 1.2.2湿地公园功能区划 依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中有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石羊河湿地类型、面积、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分布等因素,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 湿地保育区包括规划区内石羊河蔡旗桥至重兴乡红旗村延伸到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的河口滩涂以及相连部分适合水禽活动、人类活动密度相对较低的开阔水面,主要为石羊河两岸约0.8~1.9km范围内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红柳灌丛沼泽湿地及库尾湿地,规划面积2994.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48.5%;湿地恢复重建区包括规划区的红旗村柴湖以北至红崖山水库南坝以及重兴乡双桥村至民武路以北区域两部分,石羊河东岸约1.5km范围内的弃耕地、稀疏草地,规划面积1014.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6.4%;湿地宣教展示区包括南北两部分,总面积663.3 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0.8%。南部宣教展示区为洪水河桥和蔡旗桥之间、石羊河两岸约0.5km范围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红柳灌丛沼泽湿地区域,面积411.4hm2。北部宣教展示区为红崖山水库坝下以北、老外河部分区域中植被类型多样、适宜开展宣教的区域,面积251.9 hm2;湿地合理利用区以红崖山水库为中心,包括红崖山水库部分区域、水库管理区、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区、老外河以及现有开发利用区域,规划面积1503.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24.3%。 第3节主要规划内容 1.3.1 湿地保育 建设湿地公园外围围栏49.0km;河流缓冲湿地28.6hm2;人工净化湿地及设施1处,面积20.0hm2;建设石羊河生态护岸6.0hm2;建设湿地周界隔离带32.0hm2;生态河岸整治6.0km;建瞭望塔1座;标示牌1座,界碑、界桩200个,警示牌100个;建鸟类观测点3个、鸟类投食点20处,巢箱巢台50个,水禽避难所5处,鸟

民勤生态变化

甘肃民勤生态好转沙漠水库生机勃勃(图) 民勤红崖山水库南缘飞翔的野鸭 生机勃勃的红崖山水库湿地芦苇丛

水草丰美的红崖山水库鸭鸣湖湿地 市民在红崖山水库景区游览 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五年后,甘肃省武威市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民勤盆地地下水位趋于动态平衡,湖区等区域地下水位大面积回升,重点治理成果不断巩固,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本站通讯员姜爱平摄于5月19日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1日 作者: 姜爱平 责任编辑:郑秀云

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环境好转 2014年01月03日08:2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1月3日电(记者冯志军)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2013年云淡风轻,仅出现一次短时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去年民勤只出现了一次持续几分钟的沙尘暴天气,且未造成灾害。与过去30年年均沙尘暴日数达27天左右相比,这座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桥头堡”的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连续4年来偏少或未出现。 “生态治理、植被恢复较好,地下水位上升,人工影响天气致降水增多。”胡兴才在分析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的原因时表示,除了官方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和当地民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外,亦与周边“大环境”的优化有关。 地处石羊河流域尾闾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近几十年来,由于石羊河上游用水激增,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加之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荒漠不断向绿洲逼近。 长期以来,这里因“常年遮天蔽日的黄沙和人去村空的荒芜”而被外界所关注。在当地一些农民记忆里,几年前的民勤每年沙尘暴次数很多,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黑风”来临时四五米以内基本看不见人,“有时沙尘暴一来就是半个月,就像一堵‘黑墙’堵在心上”。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中央高层曾多次对民勤生态方面作出指示。2007年以来,中国官方斥巨资加大了对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位于民勤县境内的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在干涸半个世纪之后,如今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常年水域面积。 气象资料显示,自1953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民勤县年均发生沙尘暴26.7次。进入21世纪后,民勤沙尘暴出现日数虽然明显减少,但区域性沙尘暴次数依然“保持”在年均13次左右。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危害;引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上。由于人口增加和科技进步, 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为必须和可能, 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控力。在许多情况下, 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但也因不合理利用的方式, 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 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大河断流、火灾、库区地震、水土流失等, 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1 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1.1现状。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其中沙漠面积为48.3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为71.07万平方公里,风蚀残丘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12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西藏自治区。 1.2危害。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 。 2 土地沙漠化产生原因 2.1自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个方面。由 于一些省份气候干旱、大风频繁,这是沙化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作用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什么是生态系统呢?下面是整理的什么是生态系统,欢迎阅读。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系统理论早期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家认为生物与环境是不可侵害的整体,以至后来欧德姆(E.P.Odum)认为应把生物与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研究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和空间分布;环境因素对生

物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等,他的这一理论对大学生态学教学和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因此而荣获美国生态学的最高荣誉--泰勒生态学奖,也是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人。[1] 发展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受丹麦植物学家尤金纽斯瓦尔明(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明确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 (原文)But the fundmental conception is, as it seems to me, the whole system (in the sense of physics), including not only the organism-complex, but also the while complex of physical factors forming what we call the enviriment, with which they form one physical system. ... These ecosystems, as we may call them, are of the most various kinds and sizes. They form one category of the multitudinous physical systems of the universe, which range from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down to the atom. (Tansley A 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 Ecology, 1935,16(3):284-307.P 299) (但是对我来讲,基础概念是整个系统(从物理学中的意义来说),包括了有机体的复杂组成,以及我们称之为环境的物理要素的复杂组成,以这些复杂组成共同形成一个物理的系统。... 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具有最为多种的种类和大小。他们形成了宇宙中多种多样的物理系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理) 试题(解析版)

民勤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地理(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1. 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是( ) A. 慢-快-慢 B. 快-慢-快 C. 慢-快-更快 D. 快-慢-更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所以本题选C 。 2.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的自然增减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详解】一地的人口数量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引起。即①④正确,故选D 项。 3. 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 A. 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 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详解】传统型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死亡率都低,故选C 。

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 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 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 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目前我国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与图③相似;而图①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图②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高;图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C。 【5题详解】 图④的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所以老年人所占比重太大,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而少年儿童比重较小;图示不能反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和人口总数。故选A。 6.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干旱区绿洲系统生态_生产_生活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干旱区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Ξ 张传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构建绿洲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定量研究绿洲系统承载力的基础。本文在以全新的视角解释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参照绿洲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国际国内基础,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绿洲系统“三生” 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构成,生活承载力的指标构成。生态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标和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指标。生产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经济系统承载能力的指标构成济结构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生活承载力指标主要由反映社会系统承载力指标构成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科技教育指标。最后本文对指标体系的综合集成与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绿洲系统 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 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Q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1)03-0007-06 1 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的内涵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切具有特定功能,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整体都可以被看成一个系统。绿洲系统是干旱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经济基础与核心的,由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体系〔1〕。绿洲系统如同生命体一样,绿洲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校稳态机制使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和调节能力,但绿洲系统的这种稳态机制是有限的,当外力与人为干扰超过系统可调节能力或可承载能力范围时,系统平衡将被破坏,甚至瓦解。所以干旱区的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绿洲系统的弹性范围之内,不应超越绿洲系统的承载阈值。这种承载阈值就是绿洲系统承载力,绿洲系统承载力是指绿洲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 调节能力,绿洲系统资源与环境的供容能力(生态承载力)以及经济活动能力(生产承载力)和满足一定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的社会发展能力(生活承载力), 即绿洲系统承载力是由处于支持层的生态承载力和处于表现层的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三部分组成,简称为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如图1所示。 图1 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构成示意图 Fig.1The sketch map of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capacity of oasis systems 第18卷 第3期2001年9月 干旱区研究 ARID ZON E RESEARCH Vol.18 No.3Sep. 2001Ξ  收稿日期:2001-06-15,修订日期:2001-07-25 3本文承蒙恩师毛汉英研究员、方创琳研究员精心指导,特此致谢!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08,KZCX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1035)资助。

基于GIS和Matlab技术的民勤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

基于GIS和Matlab技术的民勤绿洲地下水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30T15:15:36.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范冬丽 [导读]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民勤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生态单元,是维系干旱地区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本场所。 范冬丽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5 摘要: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2005年到2014年民勤绿洲地下水的水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分析水位埋深及矿化度数值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得出分布规律。使用Matlab语言编程,通过对灰色预测和时间序列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三年地下水位及矿化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灰色预测模型;Matlab 前言 民勤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生态单元,是维系干旱地区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本场所。如何合理、协调、持续地利用和开发绿洲是当今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民勤绿洲作为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绿洲,其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因此研究民勤绿洲的地下水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1]。 1 民勤绿洲时空分布与变化研究 通过将原始的地下水埋深的点状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ArcGIS中的空间插值功能转换成面状数据,选择克里金方法得到插值结果。从插值图可以看出,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趋势,水位埋深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总体来看,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远小于绿洲区,而越往绿洲中心,下降幅度越大。从时间上看,地下水位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 对插值结果进行相减运算,得到水位埋深随时间变化差值图,由差值图可以看出,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的过程也存在着空间分异,绿洲中心地带地下水位降落的速率经历了前期变化快,后期变化慢的发展过程,而边缘地带地下水位降落的速率恰与之相反,经历了前期变化慢,后期快的发展过程。总体来讲,下降速率约为0.6m,变化最大的地区相邻两年水位下降约10m。 2 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由于地下水位动态模拟的模型多种多样,而对于不同特点的数据其模拟的效果也不同[2],因此,本文分别采用了灰色预测及时间序列两种方法对部分已知样本数据进行了简单模拟,其基本原理如下。 2.1 灰色预测基本原理 3 实验处理结果 根据2005-2014年的水位及矿化度数据分别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时间序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预测出2015-2017年的水位及矿化度值。 根据对模拟结果的比较可知,两种方法的模拟结果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预测值来说,灰色预测模型所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因此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狭义的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 一、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三、土地荒漠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3、自然灾害加剧

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

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1 朱永杰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民勤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统一化的政策与管理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生态功能特区的方式对于上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关键词:民勤,社会经济,农业用水,节水农业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影响中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为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勤人民荒漠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近年来,民勤地区大量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勤的沙漠化问题一致非常重视,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已先后6次就民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作过批示。 1. 研究的背景 民勤县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等面积占91%,绿洲面积仅占9%,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荒漠化民勤县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3mm,蒸发量为2646mm,是降雨量的24倍,是典型的荒漠区(安富博,丁峰,2000)。 水资源是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主要的地表水源供给是石羊河径流,由于降水减少和上游加大了用水消耗,入境流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m3下降到近年的0.8亿m3。地表水的缺乏导致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20世纪70年代的1-9m下降到现在的12-28m,昌宁区达到40m(孙雪涛,2003)。 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大量植被退化和死亡,20世纪50年代分布在低山丘间低地的大量湿中生系列的植物近年来已经几乎全部惨败消失;13.5万亩沙枣林枯梢死亡、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历来被视为农田防护林的柴湾植被萎缩。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民勤防沙治沙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梭梭林也因为地下水位埋深的下降而大量出现死亡和退化的迹象。民勤多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表植被死亡育退化而逐步消失。到2004年,全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88.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2%,近年来有10万亩耕地沙化,绿洲北部近10万亩耕地因盐渍化而被迫弃耕,350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县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造林绿化只能依赖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态用水大量减少,显然对于同样依靠水资源来维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民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民勤是河西走廊的通道,一旦民勤绿洲失守,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合围,还会危害到武威、金昌,并对兰州、甘肃和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甚 1本论文得到教育部200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成本效益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