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非公经济比重占到50%以上。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健康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循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加,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基础瓶颈制约明显改善。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骨干公路网全部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市州民航实现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内通外畅、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综合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根本扭转,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制度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安全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加强,责任制普遍落实。校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切实强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可追溯制度有效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平安甘肃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六大支撑

《建议》指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以战略平台和重大举措为抓手,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向西开放大门户、物流集散大枢纽、清洁能源大基地、文明传承大平台、生态安全大屏障,牵引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手段,以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为重点,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和“1+17”精准脱贫行动,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动力结构转型升级,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富民兴陇。

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门户。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依托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循环经济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洽会、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等平台,推进开放开发。争取建设中国(兰州)自贸园区,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黄金段,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着力打造物流集散大枢纽。发挥千里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优势、坐中联六的区位优势、与中亚西亚联系密切的人文优势,强化丝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功能的特殊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国际空港、陆港和保税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形成服务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

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大基地。凭借丰富的风光电和核能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开发进度,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要求,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基地,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和局域电网建设,推动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着力打造文明传承大平台。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统筹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和利用等工作,保护好文物“祖业”,推动好文化事业,发展好文化产业,加快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大屏障。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协调,推动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重大举措

●脱贫攻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

《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推动扶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融合联动,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加快实施“1+17”精准脱贫方案,持续发力打好脱贫攻坚大决战。

提高脱贫实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规范建档立卡,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强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

●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建议》指出,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立足我省产业发展基础,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新态势,抓住结构调整窗口期,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在创新驱动中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整合兰州、白银相关政策和资源,发挥现有各类园区作用,加强与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推进新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成我省创新驱动引擎和向西开放重要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加快张掖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加快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品牌附加值和企业软实力。重塑原材料工业竞争新优势,加快由基础原材料大省向材料加工大省转变。

●基础设施: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

完善交通路网。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统筹规划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管网、邮路等配套支撑的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国省高速公路、干线铁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加快

省际出口通道联接,推进省内一般干线公路联网加密,加强地级行政中心和县级节点、重要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城市和重要旅游景区道路联通。加快推进兰州城际快速路网和区域路网建设,提升中部地区通达能力;以构建东西千里大通道、南北横向高速通道和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强化与周边省区区际联通。

畅通信息高速公路。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增强网络容量和传输能力,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组织实施“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着力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加快以引洮二期、白龙江引水、引黄济临和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为重点的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水利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

●繁荣文化: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以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为支撑,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生态安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建议》指出,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平台,以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界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划定市州和县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推动重点开发区提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支持清洁生产,推进有色、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建议》明确,深化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制约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边界,依法高效履行职责,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政府效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多元化。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权能。

●向西开放:深入实施“13685”战略

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深入实施“13685”战略,构建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向西开放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以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为重点的经济贸易合作战略平台。建立面向六大国际经济走廊为重点的对外交流合作窗口。进一步提升兰白、平庆、天水、定西、金武、张掖、酒嘉、敦煌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交流和产业对接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生态安全屏障、金融创新支持等工程。

●民生保障:全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建议》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现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社保资金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0亿元,实现增加值7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增加值比上年净增22.5亿元,增长21%,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8.8亿元、21.2亿元,分别增长8.2%、30.1%。二是工业产业项目投资初见成效。全年共开工、续建建设工业产业项目507个,完成投资153.1亿元,其中金丰锰业、阳明电池等20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年度新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32家,达到368家。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 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 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 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学科基地命制)高三模拟(二)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 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大,有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 B .肾小管细胞膜上分布大量的水通道蛋白,是重吸收水、无机盐的通道 C .吞噬细胞膜流动性强,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 D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间期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2.研究发现,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分泌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这对高等脊椎动物在不同器官中和 受伤情形下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更为普遍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B .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 .“去分化”形成的干细胞在受伤情况下的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分泌细胞“去分化”时,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 3.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①中有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B .细胞②有四个染色体组。可来自于细胞① C .细胞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也有等位基因分离 D .细胞③、④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 4.小鼠有20对染色体,若用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小鼠精原细胞的染色体 D NA 分子,再在不含有 3 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在形成的第2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 B .在形成的第1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 3 3 H H C .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 D .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 3 H 的染色体有40条 3 H 的DNA 单链有80条

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附件1: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期间甘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实践问题,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研兴教、服务发展效能,特制定本课题指南。 指南对我省“十三五”期间课题研究领域、重点范围进行了框定和提示,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确立选题方向的重要参考。具体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由研究者确定。申请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兴趣和特长,分解、细化,自主确定具体研究题目进行申报。 我们在全省重点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实验(实证)研究的同时,也支持开展其他类型的研究。指南仅供参考,凡是符合现实或决策需要、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选题,都可以申报,不受此限。 一、发展与管理研究 1.农村学前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2.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3.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成效研究 5.教研部门学前教育教研职能与机制研究 6.区域教研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究

7.民办幼儿园财政扶持模式研究 8.城乡幼儿园互动协作研究 9.示范性幼儿园帮扶弱园行动研究 10.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11.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1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 13.义务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4.学校优质发展实验研究 15.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办学研究 16.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学校章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高中走班制教学有效路径研究 20.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改革研究 1.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2.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科学保教实践研究 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4.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5.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适宜性研究 6.现代媒体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政策理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部分

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 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 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 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 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 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第二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 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

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促 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第三节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 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 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第四节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 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 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 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发展老年教育。 第五节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 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说明书

贵州铜仁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计 一、工程概况: 河风丽景地处铜仁市北部曹家园地块,三面紧邻锦江,形成半岛形态,视线非常开阔,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与地委行署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城市沿锦江向北部发展的重要据点与来访者从北部进入市区的景观视觉节点,河风丽景正处在这个城市南北与东西的轴线交叉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促使其在完善内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同时,发挥更大的标识作用,为城市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总用地约4.06公顷。实际建筑红线内用地约2.983公顷。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属河沿一级地貌特征,地形较破碎,坡度较小。 ②水文地质:处于P=2%洪水位以上;场地有基岩出露,地质老且稳定。 ③环境容量:地段无“三废”污染,且观瞻环境优越;场地“风水”因子饱满,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2、城市供给 ①道路交通:有城市主干道和金滩大桥,交通十分方便。 ②市政设施:有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公用系统,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③公共设施:有“小十字”城市CBD,且紧临学校、医院、幼托和居委会,社区生活方便;有城市公厕、垃圾站和配电设施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二、设计依据 由业主提供之技术参考资料——1、1/500规划用地现状图; 2、项目设计范围(规划红线、蓝线、坐标); 3、规划条件通知书; 4、甲方的设计委托书; 国家及地区规范和规定—— 5、铜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法规文件、技术规定; 6、贵州省住宅、停车场(库)、绿地、市政设施等有关设计标准;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 三、项目开发理念 凭着符合房地产原创性的产业理论,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居住生活方式。 同时地委行署作为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基地形成跨江轴线,该轴线紧密联系起了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地委行署在该轴线的对景,基地内较为混乱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维盛花园以崭新的城市风景,以展示城市最新的居住理念与发展活力。 从整个铜仁地区房地产市场之发展状况研讨上,本项目应诠释为铜仁市房地产市场之延伸,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职能和空间形态,构筑锦江河生态景观——文化品牌“沙龙”。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要、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商业和生活方 word完美格式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 靖远县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5:29:3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靖远地处省委、 靖远县风光(20张) 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 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 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 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拉近了靖远与白银、兰州、银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距白银只有半个小时车程,距银川3小时,并逐渐融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京呼银兰光缆贯穿全境,已建成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现代化信息通信网络,交通通讯十分便捷。 靖远特色农业开发良好,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依靠黄河水资源,兴建了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等334处水利工程,形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 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府办发[2016]87号 【发布部门】82277 【发布日期】2016.07.14 【实施日期】2016.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发〔2016〕87号) 碧江区、万山区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4日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加快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推进停车产业化,提高停车供给水平的需要。为进一步明确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职能职责,协调推进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推动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规范主城区停车运营管理行为,改善城市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适应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需求,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工程建设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主城区城市停车设施健康发展,立足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围绕主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增强停车有效供给,推进城市停车产业发展,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市场经济运作的原则。坚持政府在主城区停车场建设中的规划引导作用,突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停车场建设、运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停车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立完善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打通融资瓶颈,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集约挖潜,鼓励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掘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既有停车场设施,实现停车资源开放共享,供需趋于平衡。 (四)坚持建管同步,规范高效的原则。在加快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同时,切实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停车设施规范、高效运营。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甘肃白银谢海平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甘肃 白银 谢海平 730900 电子邮箱: 电话: 例谈存在型问题的解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的竞赛、中考数学试题出现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能力型试题。其中存在型问题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常考常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是否存在型"探索性问题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或数学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是否存在型"探索性问题,由于存在与否是未知的,往往难以入手,解这类问题的一般的求解方法是:假设结论存在,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方程或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如果求出的结论符合已知条件则结论存在;如果求出结论不符合已知条件或与定理、公理等相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例1.已知数列{}n a 中,11=a ,且对于任意自然数n ,总有2 1-= +n n n a a a ,是否存在实数b a ,,使得n n b a a ??? ??--=32对于任意自然数n 恒成立?证明你的结 论. 解:n n b a a ??? ??--=32是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为了探求b a ,是否存在,我们可 从特殊的n 出发,求出b a ,的值,再检验是否满足一般的条件. 由11=a ,12112a a a ==--,代入n n b a a ??? ??--=32,可解得1595a b ?=-????= ?? . 代入检验,可知当4n =时,一方面由2 1-= +n n n a a a 得41 5a =-,另一方面,由 n n b a a ?? ? ??--=32得4116545a =--,矛盾. 所以,这样的实数b a ,不存在. 例2.如图所示,已知A(1,0)、B (31, 12 5 2)为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且OC=2OA ,以A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作⊙A 。直线CD 切⊙A 于D 点,连结OD 。 (1)求点D 的坐标; (2)求经过O 、B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贵州省铜仁市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XX省XX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HOW——我们如何去做1 一、认知客户需求2 1)认识项目基础2 2)确立研究目的2 二、研究项目课题3 1)确定研究重点3

2)知悉研究难点4 3)构建研究框架6 4)确立研究原则7 5)选定研究方法8 WHAT——我们做些什么9 一、深入挖掘项目9 1)完善研究内容9 2)把握重要关系11 二、科学构建项目11 1)明晰组织责任11 2)构组建专业团队11 3)径设定研究程序12 4)合理安排进度13 5)严格控制质量13 附件一:服务收费13 1.提交成果13 2.项目费用14 3.付款方式14 附件二:研究团队15 1.项目顾问团15 2.项目负责人15 3.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暂定)15附件三:公司简介15 附件四:主要案例15

HOW——我们如何去做 核心观点: XX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开发,如何进行合理搭配,如何进行有效利用,是XX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XX市作为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XX如何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成为摆在XX面前的主要问题。 产业园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振兴地方经济,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对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起到巨大推动力。XX应该借助产业园的促进作用、发挥其带动作用,根据本地情况,树立科学可行的产业园发展之路。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模扩X和城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但也成为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危害之源。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发挥特色优势,寻找基本立足点成为产业园规划初始的关键。 我们坚持认为:“规划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XX紫玉产业园产业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地农业基础、生态基础,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适合当地基础的产业园区,有效进行产业园内部的产业联合、产业园和城市建设的联合,力争达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甘肃 - 白银目前已开通的手机号段

甘肃 - 白银目前已开通的手机号段 130联通号段 (共9个) 计算得出白银联通130号段共有超过9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9*10000=90000) ? 1302872 ? 1302873 ? 1302874 ? 1303415 ? 1303416 ? 1304290 ? 1308590 ? 1309927 ? 1309928 131联通号段 (共2个) 计算得出白银联通131号段共有超过2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2*10000=20000) ? 1313943 ? 1319586 132联通号段 (共8个) 计算得出白银联通132号段共有超过8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8*10000=80000) ? 1320943 ? 1320949 ? 1322041 ? 1323943 ? 1327034 ? 1329104 ? 1329106 ? 1329933 133电信CDMA手机号码 (共5个) 计算得出白银电信133号段共有超过5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

? 1339943 ? 1339949 134移动号段 (共0个) 计算得出白银移动134号段共有超过0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0*10000=00000) 135移动电话号码号段 (共2个) 计算得出白银移动135号段共有超过2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2*10000=20000) ? 1351901 ? 1351943 136移动号段 (共7个) 计算得出白银移动136号段共有超过7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7*10000=70000) ? 1361930 ? 1363930 ? 1364930 ? 1365933 ? 1367930 ? 1368943 ? 1368944 137移动手机号码号段 (共0个) 计算得出白银移动137号段共有超过0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0*10000=00000) 138移动号段 (共31个) 计算得出白银移动138号段共有超过31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31*10000=310000) ? 1380930 ? 1383000 ? 1383001 ? 1383002 ? 1383003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历史简介

白银市平川区历史简介 白银市平川区境,自古以来是战略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从陇东、固原到打拉池,经旱平川,于黄湾古迭烈逊渡口过黄河直达河西诸州。据史书记载,今平川区内打拉池、毛河洛(《宋史》名“水泉堡”)、迭烈逊、陡城、水泉及旱平川新墩都先后筑有古城堡。 《靖远县志》载:旱平川在县北七十里,南北长四十里,东西长百里。自汉至清初,旱平川大部分时间属边路要塞,烽烟不息。明、清时,野麻滩、黄沙湾、迭烈逊、一碗泉、陡城沟、月河、红柳泉口等沙河仍泉水丰沛,且皆为边防要路;民族地方武装“自迭烈逊、老龙湾乘冰渡河,由旱平川、白崖子、打喇赤入犯安会地方”。水泉尖山上烽火台高耸入云,王家山、打拉池甚至种田复兴一带,目之所及处烽燧星罗棋布,明显地具有明代“墩堡相望”的军防特色。即使近现代,打拉池、旱平川也是大道通衢,打拉池是靖远、平川通往海原的枢纽,当年红军长征即会师于此。而国道109线(原兰宁公路)和丹拉高速公路皆自旱平川横贯而过。 一、鹯阴城与平凉城 旱平川新墩有东西两座土筑古城,民间称东城为“缠州”,西城为“柳州”。1976年定西地区曾对两城做过文物普查,1980年前后靖远县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元月,平川区政府又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靖远、平川皆立有文物保护碑。 《甘肃通志》载:鹯阴古城,在靖远县北。《中国历史大辞典》载:鹑阴县,西汉置。治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属安定郡。东汉作鹯阴

县,属武威郡。晋废。《甘肃通志》所载“鹯阴古城在靖远县北”,方位是准确的,旱平川“鹑州古城”就位于靖远县城北,是西汉的鹑阴县治,也是东汉的鹯阴县治。根据《魏书》记载,南北朝时又复名鹑阴县,而且平凉郡郡治也在此地,也就是说,这座古城在古代鹑阴、鹯阴两名交互使用过。后世民间将“鹑”音传为了“chán”。 因何名为鹑阴?古代地名“阴”者,则其地必在山之北水之南,《后汉书·顺帝纪》在“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殁”句下注鹯阴县“因水以为名”,鹯阴城北的沙河总长不过二十里,其水是否西汉时叫鹑水东汉时又叫鹯水,史书上并未见详述,但此说很符合古代地名特点(但也许西汉时将此处名为“鹑”是源于古人天文分野之说。古书云:秦之分野为鹑首,周之分野为鹑火,此地古为周秦边沿地,“鹑阴”可能由此而来)。“鹯”为猛禽,东汉改“鹑”为“鹯”,似与军防有关,那时的鹑阴,是西羌等少数民族犯内地的首冲。 新墩的东城,即汉鹑阴(鹯阴)县城,城座正北向南,其城于1970年后已被平整为农田,当时有挖出的文物,民间有收存。鹑阴古城东城墙今尚存两段,北城墙存一段,南城墙被削去大半截,其上已改为水渠。城墙遗址尚能分辨清楚,东西、南北各长325米,面积约158亩。 新墩的西城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两城相近而不同向。城北山下水头村有一提灌工程将水送上北城墙下,水渠在北、西两墙各开一洞,出西城墙绕城西南角,沿南城墙往东。连接两城的就是这条渠的渠坝,“农业学大寨”时所筑,高约6-7米,长382米,渠坝起自西城东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142.74元增加到2014年的22548.2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0年的10058.29元增加到2014年的15254.64元。城镇就业增长明显。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525.76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90.28万人。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68.3%下降至61.3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11.49%和20.21%分别上升至2014年的15.26%和23.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