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语言学习知识考题第一套

c语言学习知识考题第一套

c语言学习知识考题第一套
c语言学习知识考题第一套

1.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

A) 图元关系

B) 数据流

C) 控制流

D) 调用关系

参考答案:C

【解析】在数据流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流。在程序流程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控制流。所以选择C)。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多态性

B) 自顶向下

C) 模块化

D) 逐步求精

参考答案:A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包括: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所以选择A)。

3.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

A) 低内聚低耦合

B) 高内聚低耦合

C) 低内聚高耦合

D) 高内聚高耦合

参考答案:B

【解析】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高内聚低偶合、模块大小规模适当、模块的依赖关系适当等。模块的划分应遵循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模块划分合理,并进一步保证以此为依据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可靠性强,易于理解和维护。模块之间的耦合应尽可能的低,模块的内聚度应尽可能的高。

4.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文档是()。

A) 可行性分析报告

B)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C) 概要设计说明书

D) 集成测试计划

参考答案:B

【解析】A)错误,可行性分析阶段产生可行性分析报告。C)错误,概要设计说明书是总体设计阶段产生的文档。D)错误,集成测试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编写的文档。B)正确,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后续工作如设计、编码等需要的重要参考文档。

5.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A) 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B) 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

C) 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

D) 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

参考答案:A

【解析】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有穷性是

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6.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不是n(n-1)/2的排序方法是()。

A) 快速排序

B) 冒泡排序

C) 直接插入排序

D) 堆排序

参考答案:D

【解析】除了堆排序算法的比较次数是,其他的都是n(n-1)/2。

7.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栈按"先进先出"组织数据

B) 栈按"先进后出"组织数据

C) 只能在栈底插入数据

D) 不能删除数据

【解析】栈是按"先进后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数据的插入和删除都在栈顶进行操作。

8.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 需求分析阶段

B) 概念设计阶段

C) 逻辑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解析】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数据则是把图形分析出来的联系反映到数据库中,即设计出表,所以属于逻辑设计阶段。

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

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 并

B) 自然连接

C) 笛卡尔积

D) 交

【解析】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所以B)错误。笛卡尔积是用R集合中元素为第一元素,S集合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以C)错误。根据关系T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从关系R与关系S中取得相同的关系组所以取得是交运算,选择D)。

10.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

A) 课号,成绩

B) 学号,成绩

C) 学号,课号

D) 学号,姓名,成绩

【解析】学号是学生表S的主键,课号是课程表C的主键,所以选课表SC的关键字就应该是与前两个表能够直接联系且能唯一定义的学号和课号,所以选择C)。

11.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和非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B) C程序经过编译、连接步骤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可执行的二进制机器指令文件

C) 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以ASCII代码形式存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

D) C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后生成后缀为.obj的目标程序

【解析】C语言中的非执行语句不会被编译,不会生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所以A)错误。由C语言构成的指令序列称C源程序,C源程序经过C语言编译程序编译之后生成一个后缀为.OBJ的二进制文件(称为目标文件);最后要由"连接程序"把此.OBJ文件与C语言提供的各种库函数连接起来生成一个后缀为.EXE的可执行文件。

12.以下选项中,合法的一组C语言数值常量是()。

A) 12.0Xa23 4.5e0

B) 028.5e-3-0xf

C) .1774e1.50abc

D) 0x8A10,000 3.e5

【解析】C语言中八进制整型常量的开头是数字0,十六进制整型常量的开头数字是0x。C语言中的实型常量有两种表示形式:小数形式,小数形式表示的实型常量必须要有小数点;指数形式,以"e"或"E"后跟一个整数来表示以10为底数的幂数,且规定字母e或E之前必须要有数字,且e或E后面的指数必须为整数。B)选项中028错误,八进制中没有数字8。C)选项中4e1.5中e后面的指数不是整数。D)选项中3.e5小数点后面缺少数字。

13.以下选项中不合法的标识符是()。

A) &a

B) FOR

C) print

D) 00

【解析】C语言中标识符由字母、下划线、数字组成,且开头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另外,关键字不能作为标识符。因为C语言中区分大小写,所以B)选项中的"FOR"可以作为标识符来用。

A)选项中含有非法字符&,所以选择A)。

14.若有代数式(其中e仅代表自然对数的底数,不是变量),则以下能够正确表示该代数式的C语言表达式是()。

A) sqrt(fabs(pow(n,x)+exp(x)))

B) sqrt(fabs(pow(n,x)+pow(x,e)))

C) sqrt(abs(n^x+e^x))

D) sqrt(fabs(pow(x,n)+exp(x)))

【解析】B)选项中函数pow(x,e)错误应该直接使用exp(x)函数。C)选项中函数abs(n^x+e^x)错误,应该使用fabs()返回浮点数的绝对值。D)选项中pow(x,n)参数顺序错误。

15.若有定义:double a=22;int i=0,k=18;,则不符合C语言规定的赋值语句是()

A) i=(a+k)<=(i+k);

B) i=a%11;

C) a=a++,i++

D) i=!a;

【解析】取模运算符"%",二元运算符,具有左结合性,参与运算的量均为整型。选项 B中的a 变量是double实型,所以B)不符合规定。

16.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int s,t,A=10;double B=6;

s=sizeof(A);t=sizeof(B);

printf("%d,%d\n",s,t);

}

在VC6.0平台上编译运行,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10,6

B) 4,4

C) 2,4

D) 4,8

【解析】C语言中利用sizeof()函数判断数据类型长度,在VC6.0平台中,整型int占有4个字节,double型数据占有8个字节。

17.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char a,b,c,d;

scanf("%c%c",&a,&b);

c=getchar();d=getchar();

printf("%c%c%c%c\n",a,b,c,d);

}

当执行程序时,按下列方式输入数据(从第1列开始,代表回车,注意:回车也是一个字符)

12

34

则输出结果是()。

A) 12

34

B) 12

C) 1234

D) 12

3

【解析】按照从键盘输入的数据可以判断字符1给了变量a,字符2给了变量b,字符即回车给了变量c,字符3给了变量d。所以打印输出的结果为D)选项。

18.下关于逻辑运算符两侧运算对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以是任意合法的表达式

B) 只能是整数0或非0整数

C) 可以是结构体类型的数据

D) 只能是整数0或1

【解析】C语言的逻辑运算符比较特别,它的操作数没有明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任意合法的表达式,所以选择A)。

19.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int a=0,b=0,c=0,d=0;

if(a=1) b=1;c=2;

else d=3;

printf("%d,%d,%d,%d\n",a,b,c,d);

}

程序输出()。

A) 1,1,2,0

B) 0,0,0,3

C) 编译有错

D) 0,1,2,0

【解析】本题中if(a=1)b=1;与else d=3;之间多了语句c=2;所以会出现else语句的位置错误的编译失败提示。

20.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int x=1,y=0,a=0,b=0;

switch (x)

{case 1:

switch(y)

{case 0:a++;break;

case 1:b++;break;

}

case 2:a++;b++;break;

case 3:a++;b++;

}

printf("a=%d,b=%d\n",a,b);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A) a=2,b=2

B) a=2,b=1

C) a=1,b=1

D) a=1,b=0

【解析】case常量表达式只是起语句标号作用,并不是该处进行条件判断。在执行switch语句时,根据switch的表达式,找到与之匹配的case语句,就从此case子句执行下去,不在进行判断,直到碰到break或函数结束为止。所以执行内层switch(y)时只执行了a++,此时a的值为1。然后执行外层case 2语句的a++;b++;a为2,b为1。所以结果为B)。

21.以下程序段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

for( i=0;i<4;i++,i++)

for( k=1;k<3;k++);printf("*" );

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

A) **

B) ****

C) *

D) ********

【解析】由于内层循环for( k=1;k<3;k++)后面直接跟了空语句";"所以在循环内部什么操作也不做,跳出外层循环后执行打印语句,所以打印了一个"*",选择C)。

22.有以下程序段:

#include

int i,n;

for( i=0;i<8;i++)

{n =rand() % 5;

switch (n)

{case 1:

case 3:printf("%d \n",n);break;

case 2:

case 4:printf("%d \n",n);continue;

case 0:exit(0);

}

printf("%d \n",n);

}

以下关于程序段执行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or循环语句固定执行8次

B) 当产生的随机数n为4时结束循环操作

C) 当产生的随机数n为1和2时不做任何操作

D) 当产生的随机数n为0时结束程序运行

【解析】case常量表达式只是起语句标号作用,并不是该处进行条件判断。在执行switch语句时,根据switch的表达式,找到与之匹配的case语句,就从此case子句执行下去,不再进行判断,直到碰到break或函数结束为止。简单的说break是结束整个循环体,而continue是结束单次循环。

B)选项中当产生的随机数n为4时要执行打印操作。C)选项中当产生的随机数为1和2时分别执行case3与case4后面语句的内容。由于存在break语句所以for循环不是固定执行8次,执行次数与产生的随机数n有关系。

23.有以下程序:

#include

int f(int x);

main()

{ int n=1,m;

m=f(f(f(n)));printf("%d\n",m);

}

int f(int x)

{ return x*2;}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8

B) 2

C) 4

D) 1

【解析】第一次调用m=f(f(f(1))),第二次为m=f(f(2)),第三次为m=f(4),即返回值为8。

2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以给指针变量赋一个整数作为地址值

B) 函数可以返回地址值

C) 改变函数形参的值,不会改变对应实参的值

D) 当在程序的开头包含头文件stdio.h时,可以给指针变量赋NULL

【解析】不能将一个整数直接赋给指针变量作为地址,所以A)是错误的。函数的返回值可以是地址,即指针。函数调用中形参值的变化不会传递给实参。

25.设已有定义:float x;,则以下对指针变量p进行定义且赋初值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A) int *p=(float)x;

B) float *p=&x;

C) float p=&x;

D) float *p=1024;

【解析】指针是用来存放地址的变量,用(类型名*指针变量名)的形式定义。赋值时应将某个变量地址即&x 赋给指针变量,所以选择B)。

26.以下数组定义中错误的是()。

A) int x[2][3]={1,2,3,4,5,6};

B) int x[][3]={0};

C) int x[][3]={{1,2,3},{4,5,6}};

D) int x[2][3]={{1,2},{3,4},{5,6}};

【解析】D)选项中x[2][3]定义的是一个两行三列的二维数组,而在给数组元素赋值时却赋成了三行,所以错误。

27.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 fun( int a[],int n)

{int i,t;

for(i=0;i

main()

{int k[10]={ 1,2,3,4,5,6,7,8,9,10},i;

fun(k,5);

for(i=2;i<8;i++) printf("%d",k[i]);

printf("\n");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A) 321678

B) 876543

C) 1098765

D) 345678

【解析】本题中的函数fun()的功能是将数组k中前5个元素倒序,所以返回后数组k中的元素排列是5,4,3,2,1,6,7,8,9,10。所以打印输出k[2]到k[7]元素的值,即321678,所以选择A。

2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define N 4

void fun(int a[][N],int b[])

{int i;

for (i=0;i

}

main()

{int x[N][N]={{1,2,3,4},{5,6,7,8},{9,10,11,12},{13,14,15,16}},y[N],i;

fun (x,y);

for (i=0;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3,-1,1,3,

B) -12,-3,0,0,

C) 0,1,2,3,

D) -3,-3,-3,-3,

【解析】本题中由fun函数可知,b[0]=a[0][0]-a[0][3]=1-4=-3,b[1]=a[1][1]-[1][2]=6-7=-1,b[2]=a[2][2]-[2][1]=11-10=1,b[3]=a[3][3]-[3][1]=16-13=3。所以主函数中打印y数组元素的值为A)选项。

29.设有定义:char s[81];int i=0;,以下不能将一行(不超过80个字符)带有空格的字符串正确读入的语句或语句组是()。

A) gets(s);

B) while((s[i++]=getchar())!='\n');s[i]='\0';

C) scanf("%s",s);

D) do{ scanf("%c",&s[i]);}while(s[i++]!='\n');s[i]='\0';

【解析】字符串的输入不能使用scanf("%s",s);而应该使用gets(s)。

30.设有定义:char p[]={'1','2','3'},*q=p;,以下不能计算出一个char型数据所占字节数的表达式是()。

A) sizeof(p)

B) sizeof(char)

C) sizeof(*q)

D) sizeof(p[0])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定义可以知道sizeof(p),计算的是数组p中所有元素所占用的字节数,而不是char型数据所占字节数。

31.有以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main()

{char str[][20]={"One*World","One*Dream!"},*p=str[1];

printf("%d,",strlen(p));printf("%s\n",p);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10,One*Dream!

B) 9,One*Dream!

C) 9,One*World

D) 10,One*World

【解析】p是指向二维字符数组第二行One*Dream!的数组指针,所以长度是10,打印输出的也

是该字符串。

32.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char s[]="012xy\08s34f4w2";

int i,n=0;

for ( i=0;s[i]!=0;i++)

if(s[i] >='0' && s[i] <='9') n++;

printf("%d\n",n);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0

B) 3

C) 7

D) 8

【解析】本题中遇到"\"字符循环结束,所以只统计"\"之前的数字字符,所以为3。

33.有以下程序:

#include

fun(int x,int y)

{ static int m=0,i=2;

i+=m+1;m=i+x+y;return m;

}

main()

{ int j=1,m=1,k;

k=fun(j,m);printf("%d,",k);

k=fun(j,m);printf("%d\n",k);

}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5,11

B) 5,5

C) 11,11

D) 11,5

【解析】声明静态局部变量:函数调用结束后,其占用的存储单元不释放,在下次该函数调用时,该变量保留上一次函数调用结束时的值。本题子函数fun中的变量i和m均为静态局部变量。所以第一次调用fun函数,返回m的值为5,第二次再调用fun函数时,i的值为3,m的值已经是5了,所以执行i+=m+1,i的值变为9,m=i+x+y=9+1+1=11。

34.在C语言中,只有在使用时才占用内存单元的变量,其存储类型是()。

A) auto和static

B) extern和register

C) auto和register

D) static和register

【解析】auto: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动态地分配存储空间,数据存储在动态存储区中,在调用该函数时系统会给它们分配存储空间,在函数调用结束时就自动释放这些存储空间。register:

为了提高效率,C语言允许将局部变量的值放在CPU中的寄存器中,这种变量叫"寄存器变量",只有局部自动变量和形式参数可以作为寄存器变量。extern:外部变量(即全局变量)是在函数的外部定义的,它的作用域为从变量定义处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末尾。如果外部变量不在文件的开头定义,其有效的作用范围只限于定义处到文件终了。static:静态局部变量属于静态存储类别,在静态存储区内分配存储单元。在程序整个运行期间都不释放。

35.下面结构体的定义语句中,错误的是()。

A) struct ord {int x;int y;int z;} struct ord a;

B) struct ord {int x;int y;int z;};struct ord a;

C) struct ord {int x;int y;int z;} a;

D) struct {int x;int y;int z;} a;

【解析】A)选项struct ord {int x;int y;int z;} struct ord a;错误,不能在定义结构体的同时,又用结构体类型名定义变量。应该写成B)选项或者D)选项的格式。

36.有以下程序:

#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int b,p;} A;

void f(A c) /* 注意:c是结构变量名*/

{ int j;

c.b +=1; c.p+=2;

}

main()

{ int i;

A a={1,2};

f(a);

printf("%d,%d\n", a.b, a.p);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2,4

B) 1,2

C) 1,4

D) 2,3

【解析】结构体变量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作为函数的实参时,可以实现函数的传值调用。当使用结构体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参时,实参也应该是结构体变量名以实现传值调用,实参将拷贝副本给形参,在被调用函数中改变形参值对于调用函数中的实参没有影响。所以选择B)。

37.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C语言中,预处理命令行都以"#"开头

B) 预处理命令行必须位于C源程序的起始位置

C) #include 必须放在C程序的开头

D) C语言的预处理不能实现宏定义和条件编译的功能

【解析】预处理命令是以"#"号开头的命令,它们不是C语言的可执行命令,这些命令应该在函数之外书写,一般在源文件的最前面书写,但不是必须在起始位置书写,所以B),C)错误。C)语言的预处理能够实现宏定义和条件编译等功能,所以D)错误。

3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fun(int n)

{int *p;

p =(int*)malloc(sizeof(int));

*p=n;return *p;

}

main()

{int a;

a =fun(10);printf("%d\n",a+fun(10));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A) 0

B) 10

C) 20

D) 出错

【解析】malloc(sizeof(int))的作用是开辟一个长度为sizeof(int)存储空间,并通过强制类型转换(int*)将此存储空间的地址赋给了一个整型的指针变量p。然后执行语句*p=n,使得*p的值为10,并通过return返回此值,即a的值为10。然后在主函数中输出a+fun(10)=10+10=20。

39.有以下程序:

# include

main()

{unsigned char a=8,c;

c =a>>3;

printf("%d\n",c);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16

B) 1

C) 32

D) 0

【解析】无符号整型变量a的值为8,二进制表示为00001000,右移3位后为00000001,即十进制的1,所以输出1。

40.读取二进制文件的函数调用形式为:fread(buffer,size,count,fp);,其中buffer代表的是()。

A) 一个内存块的字节数

B) 一个整型变量,代表待读取的数据的字节数

C) 一个文件指针,指向待读取的文件

D) 一个内存块的首地址,代表读入数据存放的地址

【解析】fread(void *buffer,size t size,size t count,FILE *stream);功能是从一个文件流中读数据,读取count个元素,每个元素size字节,如果调用成功返回count。buffer :用于接收数据的内存地址,大小至少是size*count 字节;size :单个元素的大小,单位是字节;count :元素的个数,每个元素是size字节;stream :输入流。

英语语言学知识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语言学的定义: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问题: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tific study because it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What the linguist has to do “first, then, but”: ①to observe and collect language facts and generalizations are made about them. ②to formulate some hypotheses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 ③to check the hypotheses thus formed repeatedly against the observed facts to fully prove their validity.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 问题: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phonetics(语音学)→the study of sounds →phonology(音位学)→study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morphology(形态学)→study the way in which symbols or morpheme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syntax(句法学)→the study of rules of forming sentences

语言学知识点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meeting up to different kind of languages, the words which we used in our daily life are developing.Trough the changes of words, we can also find the movement of our life. Thus language is a way for us to handle the trajectory of our life. In this essay, we analyz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reasons of thes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KEY WORDS: Language; Development; Translation; English; New words. INTRODUCTION: In civilization, people use words to give others ideas.We can express our feelings through language. Indeed, linguistics is a kind of science. As our social system's change, it changes; As our our ages change, it changes. The most basic thing in linguistics is word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s world, many old words become useless, we can see them in less and less passages even in our oral talking, on the other hand, more and more words are invented.So these words enriched our language treasure house.And from here, we can get the rule: The only way that languages exist is being developing,the only way it can get developed is to be changeable. In today's world,English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814《语言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的目的为考查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及其它语言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语言学综合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导论、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等等。考试的具体要求为:考生应熟练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理论观点;了解语言学核心领域及其边缘领域的发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分析具体语言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1.语言的定义 2.语言的特征 3.语言的功能 4.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第二章语音 1.发音器官及其功能 2. 元音和辅音的特征及分类 3. 语音分类及变化 4. 音位和音位变体 5. 语音的识别特征 6. 超音段音位 第三章词汇 1.词的概念 2.词的分类 3.词的构成 4.词的变化 第四章语法 1. 语法的性质 2.语法研究的内容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4.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第五章语义 1.“意义”的意义 2. 指称论 3. 涵义关系 4. 成分分析 5. 句子的逻辑语义 第六章语用 1. 语境 2. 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3. 所指意义 4. 指示、回指、预设 5. 言语行为理论 6. 会话原则及会话含义 7. 礼貌原则 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语言变异 3.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 4.语言民俗学 5.标准语和方言 第八章语言和心理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 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3. 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 4. 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第九章语言和计算机 1. 语言和计算机 2.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3. 机器翻译 4. 语料库语言学 5. 信息检索 6. 网络语言 第十章外语教学 1. 外语教学法流派 2. 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三、音位学 1、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2、音位phoneme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日期: ?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语言学的重点,认知语言学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英语倒装句作为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各种不同的语法学派,语言学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这一复杂的句法特征,很多研究不能系统地解释倒装句。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及修辞性倒装进行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和顺序原则是形成倒装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象似性;倒装句;象似性原则

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理论对倒装的研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研究不够全面。 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分析研究,以象似性原理为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的不同倒装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对句首倒装成分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对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活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邻近象似性是英语倒装句中动词或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王寅著的《认知语言学》,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Lackoff. G& M. Johnson’s MetaphorsWe Liveby等等。所以,以期刊、论文方式讨论倒装句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传统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徐盛桓,以语料统计为依据,研究英语倒装句,认为倒装是为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使语句的成分有恰当的错位,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余笑,从Verschuern提出的语用综观说出发,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发现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景设定的功能。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倒装句日益增多。杨壮春,用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更多的是以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如王冰营,吕娜;刘先清;王海欧等。 用传统的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有其自身的缺陷,仅仅将倒装句认为是一种表示强调手段的句子。而用图形与背景理论分析可以解决为什么句子应该倒装即英语倒装句起始部分的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动词或者功能词应该放在主语前面这样的问题。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英语倒装句中的问题。 3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然后是宾语或表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如果将全部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或将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提到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一词多义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摘要】一词多义现象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是人类对社会不断认知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待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典型范畴理论,及其典型范畴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机制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义范畴也是由多个不同义项组成的,各个义项地位不同,具有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各个义项之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其中,隐喻和转喻在语义拓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 世界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这是一个一直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由于名称和词语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因此,同一词语,同一名称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意义。”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意义的聚合。传统的语言理论从索绪尔符号理论到现代的各种语义理论,都不能回答为什么会产生一词多义现象及各种词义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外部世界来解释一词多义形成的原因。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更使得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词的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对一词多义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就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义范畴也是由多个不同义项组成的,各个义项地位不同,具有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各个义项之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且语义范畴由典型义项为中心向边缘义项成放射状辐射,其中,隐喻和转喻在语义拓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通过语义学的语义变化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理论等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一词多义与原型理论 (一)一词多义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 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 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 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 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该模式认为,言者在说话时可同时执行三个动作:即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指言者发出言语,传达字面意义的行为动作。 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例如:某人说I promise to give you a surprise时,他是在许下诺言。 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言语表达的而实际实施的行为。 2)舍尔(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 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在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对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进行了分类: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表达性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性言语行为(declaratives)。 3)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通过话语来实施某一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句子的意思不能按照其字面意义去理解,需要推导其话语的施为用意。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