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2003.10.10 08:38:07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十年,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三五八十”四项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取得新的突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天津步入了全国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行列。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运行逐步跨入快车道,1979-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比1952-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增长7.3%的速度高出2.4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十年来,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1993-2002年平均增幅达到12.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9个百分点,天津步入了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行列。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2.65亿元,1992年达到411.24亿元,2002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8.1倍,比1992年增长2.2倍,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为1160元,1992年为4696元,2002年达到22380元,1979-2002年均增长8.5%,1993-2002年均增长11.7%。

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趋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到流通,从单项推进到综合配套,力度不断加大,步子越走越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市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拉开帷幕,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了人民公社的体制改革,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2002年均增长8.2%。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特别是近十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通过嫁接改造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脱困、股份制改造等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使天津的工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巩固。按照“用八年左右的时间将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嫁接改造一遍”的思路,我市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的创新之路。从1994年到2001年,全市工业累计嫁接改造国有老工业项目1167项,利用外资64.82亿美元。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

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全市形成了一批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截至2002年底,全市资产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180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其中半数以上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金融健康运行。财政体制突破了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于1994年确立“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全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9.25亿元递增到2002年的375.92亿元,年均增长9.9%。金融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调剂市场等金融市场机构和金融调控体系建立,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2002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2850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33.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18.26亿元,年均增长2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80.1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519.04亿元,年均增长15.4%。

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瓦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渐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大体确立。

要素市场渐成规模。工业品、小商品、农副产品、装饰材料、电器、家具等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不断涌现并形成规模,截止2002年末,全市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有47个。贸易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集散功能不断增强。2002

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9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8.7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941.36亿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自主择业,2002年全市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45.71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70.03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分别比1993年增长8.1倍和4.3倍。技术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2002年签定合同6889项,合同金额36.33亿元,比1978年增长17.3倍。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我市房地产开发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5.8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6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40.28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37倍、11倍和27倍。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全市股份有限公司已逾百家,其中有26家公司的29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累计融资额近140亿元。

三、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推进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买方市场的到来,扩大了结构调整的空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得到全面调整,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力。

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1:69.6:24.3调整为2002年的4.1:48.8:47.1,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殖业和优质高效种植业成为农业经济主体。

2002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6%,比1978年提高了32.6个百分点。种植业中粮食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2002年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上升为51%,蔬菜、棉花和油料产量分别达到584.31万吨、6.24万吨和3.4万吨。

全市工业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一批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优势主导行业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这三大重点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80.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为我市工业的第一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

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呈现了传统行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交通邮电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险、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等一些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对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起到重要作用,金融保险业抓住人民银行大区行、区域性保监办和证管办落户天津的机遇,形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协作分工的金融组织体系;开发区物流区、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基础工程进展迅速;信息服务业方兴未艾,综合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到2002年底,全市各类连锁经营店达1800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1978年我市公有经济一枝独秀,到1992年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2.7%,2002年完成增加值860亿元,已占到41.9%,近10年现价增幅高达32.4%,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外资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的20.7%,个体私营经济占20%,涌现了家世界、德利得、富士达、宝成、大维等一大批知名私营企业集团。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外经外贸增长强劲。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天津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外贸出口依存度由1978年的5.6%上升到2002年的47.5%,加快了我市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2002年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截止到2002年末,历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累计突破200亿美元。

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运行规则,扩大市场、降低关税壁垒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9.8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228.27亿美元,年均增长14%,其中外贸出口由1978年的8.65亿美元增加到115.95亿美元,年均增长11.4%。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机电产品占全市外贸

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2.7%提高到2002年的63.8%。“三资”企业成为推动全市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2002年出口额达到91.1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78.6%。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展,截至2002年底,我市已与近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积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使天津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1979-2002年全市直接利用外资累计签订合同15049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29.07亿美元。目前,已有欧、亚、美、澳等各大洲的110个国家和地区在津投资,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3家来津投资,投资项目达228个。

滨海新区作为天津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1994年建区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0.52亿元,是1993年的7.2倍,年均递增20.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21%提高到40%,平均每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的目标。

五、科教文卫体制创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科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位居全国第四。2002年全市取得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1020项,申请专利5357项,授权1827项。技术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完善了以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至2002年末,全市共有7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1978年的17.98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48.28万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已经确立,教育产业方兴未艾。199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年又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62.72万人、44.73万人和15.79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由1978年的2万多人发展到2002年的近20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由1992年的6.49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2.48万人。为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一批“南开”、“耀华”式的高中示范校建成,60%的初中生可升入重点学校,天津总体教育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快。恢复和重建一批文化设施,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截止2002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科技馆19个,博物馆15个,公共图书馆31个。随着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推进,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有了较大调整,居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医院、卫生院床位达到3.9万张,比1978年增加了2.1

万张。我市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以休闲和健身为主要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02年全市有各类体育场馆4001个,绝大部分对群众开放,成为假日和空闲时间广大群众进行游泳、打球、健身等锻炼和休闲的重要场地。

六、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8年的9.21‰下降到2002年的1.45‰,人口再生产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局面。在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平均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70.87岁增长到2000年的75.95岁。

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劳动力用工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逐渐发挥了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以市区劳动力市场为主体,行业民间介绍所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劳动力就业渠道拓宽,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2002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31.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8%。城市节水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2.9公斤,比上年减少12公斤。相继关闭五小企业,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蓝天、碧水、安静、生态等六大环保工程全面启动。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工业废水达标率由1981年的35%提高到2002年的99.7%,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0%以上,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天数为274天,比上年增加10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烟尘控制区59个,烟尘控制面积501.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477平方公里。

七、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国际大都市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住宅、道路、桥梁、公用事业等建设成就斐然,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邮电通信能力等大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由1981年的4.0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96.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城市载体功能。200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696公里,是1985年的2.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331公里,居直辖市之首;货运量已达31016万吨,是1978年的3.4倍;天津港由1978年的1000万吨级港口一跃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并跻身世界大港行列,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200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2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40.8万标准箱;邮电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0.27亿元(1980年不变价)增长到2002年的90.33亿元(2000年不变价),按可比口径计算,1979-2002年均增长25.2%。

投资总量保持快速增长。1978—2002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7.03亿元,年均增长17.2%。特别是自1992年的十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8.56亿元,十年全市累计新增的固定资产为3683.86亿元。投资重点集中在化工、制药、汽车、电子及通讯等产业部门,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危改工程作用巨大,影响深远。2000年,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区成片

危陋平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02年,市中心区累计拆除各类旧房1523万平方米,新建住宅4487万平方米,45万户、15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危陋平房改造产生了巨大效应,不仅使广大群众直接受益,而且对我市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危改所带来的市场和消费需求,已经渗透辐射到建筑、建材、装饰、家电、家具等几十个相关产业。

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改造了津河、卫津河、复兴河、北运河、墙子河、子牙河等水系,拓宽了城市道路。兴建了一大批绿地广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0113.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3%,比1978年提高了20.85个百分点。一个亮起来、绿起来,既有文化品味,又有现代气息的滨海开放城市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八、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迅速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到2002年末,全市共有204.6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共计25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96.3万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截止目前分流安置下岗人员50.7万人。

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基本打破,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外资、私营、合资等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无到有,个体劳动者也越来越多,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02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由1978年的640元增加到2002年的16223元,年均增长14.4%;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分别比1978年和1992年增长了24.8倍和3.5倍。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5元,1978年仅为153元,1979-2002年均增长15.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978年为56元,1992年为2306元,2002年为16173元,分别比1978年和1992年增长288倍和6倍。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生活提前步入小康。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7192元,比1978年和1992年分别增长了19.9倍和2.8倍。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8.1%下降到2002年的36.2%。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测算,1996年全市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水平提前四年进入小康。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78元,比1978年和1992年分别增长了20倍和2倍,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6%下降到2002年的38.2%,达到小康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精)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一、20*年经济工作简要回顾(一)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过去一年,街道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努力营造文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积极构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积极配合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阁工程已于5月初启动建设,环*山改造云西路区块工程正在推进之中。岩屿路拓宽工程顺利完成,塘岸、岩屿和泾边等村的综合楼建设基本完成。华府新天地商业区建设进展顺利,海正老厂区开始拆建。多城同创深入开展。以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着力开展了城中村、马路市场、背街小巷和五小行业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百日卫生大行动”,全面推进“多城同创”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在红旗、岩屿两个“城中村”开展了电网改造。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社区队伍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水平。云健社区迁入新办公大楼,*社区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广场社区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不断推进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和小井社区创建成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示范社区;花园和横河社区创建为市级和谐社区;云健和翠华社区通过省级卫生达标单位复审,小井社区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位,并通过省级卫生达标单位考核验收;翠华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区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顺利推进新世纪商城、三台门、星星、麻车、殿后陶等小区建设。泾边、高园、下马等村积极探索小区封闭式管理。加快村留地开发,泾边村28亩土地以600多万每亩的高价洽谈成功。界牌头村自建营业房和老厂房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下马村在市中心医院对面建成150多间营业房,年增集体经济230万元。高园村开发位于市府广场南路的18.6亩村留地,建成有效期长达十年的临时房,年租金达310万元。其他各村的村留地开发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二)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过去一年,我街道的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工业经济亮点凸显。按照“工业立区”的要求,认真落实区政府推进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促进发展,努力排解要素制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推进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虽然受宏观经济影响,出口型企业发展受阻,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工业经济有所回落,工业性投资明显减弱,但综观全年,工业经济呈现了不少的亮点:(1)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兴华真空、高登旅游、中海服装、华通水产、旺隆轨道等企业,都得到较快发展,增速都在20%以上。另外,街道新增规模上企业3家。(2)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名牌,提升竞争力。*市银河制衣的台绣丝绸服饰荣获省级名牌称号。(3)重视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转型,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了爱华新型材料、强鹰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多功能康复床、*休闲用品、新恒正家用灯具、万胜电子的缝纫机控制器等项目的研发。万隆橡胶密封件有限公司成立省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启明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通过一项省级新产品验收。(4)零地技改有效推进,*电器老厂区翻建和恒丰汽车厂房改造已完成。三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优先发展都市型服务业的要求,实施“两翼拓展、多业并举”战略,着力打造“都市商圈”。去年新增5家限额上三产企业。从产业情况看:(1)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按照县的安排,本人选派参加了第九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担任松鹤村主任助理并驻松鹤村委会。自2015年3月1日开始,驻村以来,通过会议、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了解松鹤村委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认为该村委会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但从现实及今后要求发展要更快更好,还需作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一、基本情况 近年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松鹤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发展小城镇、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及教育、文化等事业,因地制宜,大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低。该村委会属板桥河水库灌区,境内没有像样的水资源 可利用,历史以来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桥河水库开闸放水来栽种。 2、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能力不强。该村委会经济总量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存在收 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难的问题。表现得尤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极大,相当部分群群众还比较贫困。 3、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滞后。该村委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及部分蔬菜, 除烤烟外,大部分属传统生产方式经营,且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现代农业)严重滞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4、产业调整困难,群众意识不高。镇、村都积极想方设法,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但困难极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万寿菊生产,在当地特别是三家、乐业村小组,相当部分群众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学种管当回事。 5、第三产业发展慢,品味档次不高。该村委会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较 为绶慢,且档次不高,大多属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这与其地处交通要道,集贸中心区,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称,第三产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绥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区域概况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隶属遵义市管辖。全县南北长75多公里, 东西宽56多公里,国土总面积2566多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45%。[1]2010年末总人口53.5万人,面积2566平方公里,全县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6公里。下辖12个镇和3个乡,117个村居,是一个正在遵义中部率先崛起的新型城市。绥阳县平均海拔866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绥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28座中小型水库,65条河流,水能蕴藏量8万千瓦,森林覆盖率28.7%,荒山草坡300万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钾、铅锌、石膏矿、瓷土矿等几十种,。5.06亿吨煤炭等矿产 经济状况 2011年概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2亿元,年均增长15.0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1%和27.4%,连续五年保持“双二十”增速;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38.19%和4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年均增长49.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年均增长19.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年均增长19.94%;农民人均纯收5779元,年均增长13.48%。绥阳投资开发前景广阔,该县在进一步审视县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绥阳,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把绥阳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的科学定位,围绕此定位,该县将加大对以下产业的开放开发力度。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22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在销售总额中,批发98768万元,同比增长13.8%,零售108063万元,同比增长41%。国地税累计完成31750万元,比上年增收6127万元,同比增长23.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8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3.9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0.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9亿元,同比增长64.5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1个,签约资金218.5亿元,到位资金68.7亿元。 工业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煤电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青溪河电站投入运行,田湾煤矿、雨润生猪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入煤矿技改资金5.3亿元,设计产能135万吨。累计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入园企业38家,规模企业19家,2011年,绥阳招商签约活动如潮启动,招商引进项目66个在绥阳县落户,共完成签约资金191.66亿元,到位资金31.88亿元。截至2011年9月底,绥阳县已引进的项目中,有工业项目27个、农业项目14个、旅游开发项目10个、交通项目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服务业3个,签约资金完成任务的255.5%,到位资金完成任务的106.2%,工业项目完成任务的378%。其中与中电投公司签约循环经济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完成赴港招商签约任务由香港豪德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28亿美元“新生命”弱碱性水资源利用开发项目;与四川东盛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32亿元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并成功引进杭州陶都家园投资公司在绥阳县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城项目,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和征地的前期工作,现正着手规划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等。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对发展街道经济的思考

对发展街道经济的思考 纵观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街道经济在城市经济中有着繁荣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街道经济是五十年代兴起,由三五人的街道生产组织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以成为城市工业战线上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由于中国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资金紧张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而兴办街道生产,充分依靠群众,利用居民手中闲置资金,发展街道经济、服务事业,是为国分忧,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街道经济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群体,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社会劳动量大用人多,技术简单技能易学掌握,主要产品是小商品,大都生产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消费品,有的是与大企业配套的零配件包装物等辅助产品的生产。对生产技术不作过高要求,适合街居现有生产能力的特点。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决定了生产关系上的劳动者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人与人平等关系,劳动者报酬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那老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这种生产关系不仅能与城市最低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而且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的现实条件下,把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街居生产与其他经济单位相比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经济特征。 1、具有综合性的经济特征 街居生产是在国营、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小型企业,这种状况决定了街居生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厂房、机器、设备、生产管理、技术力量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与大企业争原料、争产品、争市场。另一方面,他又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同国营大企业相关、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项目,他具有拾遗补缺、工商并举、工业生产与生活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经济特征。 2、具有生产经营灵活性经济特征。 街道经济比较分散,点多面广,适应性强,经营灵活,他活跃在城市中大街小巷。具有国营集体大型企业未去设计的生存环境,因而使它形成了工业生产与修理服务相结合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能很好地经营成果与单位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挂起来,从而促进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职工勤俭创业精打细算办企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进而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具有自主性的经济特征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在这里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上的子午岭腹地上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遗址。 该县与一省四县八乡镇相毗邻。总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045户1206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52人。全镇有党支部23个,党员447名。现有学校1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所。 在人们印象中陕北应该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山坳坳。但其实不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艰苦实干、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不再像解放时那样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是干部人民一条心,为奔赴小康在努力奋斗着。。但其中也是存在这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老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规模,发展成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一等系列惠农政策,是群

拳铺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全县经济运行会材料

铺镇 200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中共拳铺镇委员会 拳铺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元月 拳铺镇200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拳铺镇是济宁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由原拳铺镇、徐集镇和梁山金三角工业园组建而成,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镇辖124个行政村,总人口10.78万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拳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工业立镇”、“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税收总额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5元。 一、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立足本镇优势,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大园区、建设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专用汽车这个支柱产业,大力度招商引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优化环境,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8年,

全镇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63亿元,上缴税金1.0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 和48%;全年共实施项目80个,其中续建项目22个,新上和技改项目58个,总投资22.62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8.51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0.34亿元;合同待建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13.08亿元;在谈项目12个。项目投资涉及挂车制造、医药化工、太阳能利用、再生资源、汽车贸易、配件铸造等多个领域。在今年实施的项目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有76个,其中1000-5000万元的项目有41个、5000- 10000万元的项目有9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有20个。目前,全镇民营企业达20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其中专用汽车制造及配件企业达108家。 一是大手笔规划建设。我们委托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镇域和梁山工业园,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委托济宁市规划设计院进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园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统一编修、一步到位。 二是大力度招商引资。我们借鉴苏北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副科级干部,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围绕专用汽车及配件、医药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实行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展会招商,中钢物流、柳汽中转库、富华车桥、华润再生资源、万事达专用车、金宇商贸、南通华伟等一批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我镇。特别是在第四届车博会期间,全镇共签订5个合同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 三是大力培植百亿产业。根据县委、县政府“百亿产业”工程建设要求,我们提出了争创“中国专用车第一镇”的发展目标,通过创建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园,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县督查调研组: 根据县委《关于对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移民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目标管理。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移民、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扶贫、俄垤水库管理局及涉及移民工作乡镇等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移民开发局。为我县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 20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扎实推进移民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甲寅乡人民政府、宝华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2、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一年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4、建立健全移民工作档案。

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一、总论 (一)规划目的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结构集中调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把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不仅关系到近几年加快发展良好态势的进一步延续,也关系到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编制并实施好棠香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依据 1、《行政许可法》、《土地法》、《交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法律法规; 2、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第 2 页共 26 页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5、《大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大足县农业发展规划》、《大足县教育发展规划》、《大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 二、发展现状与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棠香街道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棠香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4612万元,第二产业达到14364万元,第三产业达到1910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49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4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XX年的23.8:36.3:39.9调整为XX年的12.1:37.7:50.2。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海天石魂、鼎记农业、长龙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农产品优质率、综合商品率均有提高;工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大幅攀升,社会消费更加活跃;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华府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正式动工,香榭雅筑、五星华府、翠 第 3 页共 26 页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六型通山建设目标,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契机,坚持项目强镇、产业富民,突出抓投资、抓环境、抓作风,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跨越发展、进位赶超进程,取得了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截止目前,我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800万元,线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平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二)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力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达到7.1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8%,达到4.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3%,达到13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13.1%,达到7130元。 (三)经济发展突出亮点与经验: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镇域经济。加大楠竹垦复力度,在源头村、梅田村、下陈村扩建高效楠竹基地4000亩;调整水稻种植品种,在新民村、孟垅村建优质再生稻实验种植基地300亩,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扩建优质稻基地1000亩。二是探索农业新路,寻求发展契机。依托长茂油茶和万山红油茶基地,发展高效油茶基地1.2万亩;依托中雄苗木基地,发展苗木种植基地3210亩;依托新康牧业和拾金畜牧合作社,发展养猪、养牛、养羊专业户15家;依托涌泉中华鲟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依托柏树村玉米示范种

植基地,沿肖星线发展玉米种植1800亩,建起高效玉米种植长廊。在高槎坪村建起铁皮石斛实验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栽植成功,计划扩大规模200亩,并为周边群众提供种苗。在高槎坪村今年新种植蓝莓200亩,并开始筹划建起蓝莓种植研究所,实现产业化发展。在泉塘村建起吊瓜实验种植基地500亩,先已经上市销售。在新民村、毛杨村、晨光村和烽火村建立起小龙虾高效养殖基地,目前已经完成300亩养虾池的建设,带动了一批养殖大户。烽火村和中通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业,今年已完成种植基地40亩,计划每年扩大100亩。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黄沙铺镇农村人口占比重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发展不平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仍然处于低水平。三是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力、技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楠竹加工、种养殖业的支撑,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财政收入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一)有利条件:一是竹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1.8万亩,其中楠竹面积 6.5万亩,蓄积量800万支左右。二是矿产资源藏量丰富。主要有锑矿、钒矿、大理石矿等。锑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北的徐家山等地,储量(为纯金属量)2.2万吨,品位28%;钒矿分布于大幕山以南的万家,储量为500万吨,属中型矿床;大理石矿村村皆有,品种为墨玉、木纹红、大红、虎皮黄、荷花绿、墨底白等。三、旅游

乐业2017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乐业县2017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乐业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从总体来看,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幅都已向中上游迈进;但GDP总量、财政八项支出和“四上”企业在库数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全市低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六,完成全年任务的101.01%。其中,一产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全市低0.1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五;二产完成5.60亿元,增长13.4%,增速比全市高3.9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三;三产完成12.46亿元,增长7.57%,增速比全市低2.23个百分点,在全市排第九。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8.6:22.2:4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7%、34.56%、47.74%,分别拉动GDP1.38、2.69、3.73个百分点。 2、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18个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一产:农业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4.92%,林业完成0.87亿元,同比增长5.85%,牧业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0.25%,渔业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6.78%;二产:工业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8.5%,建筑业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15.8%;三产:批发业完成1884万元,同比增长5.7%,零售业完成25525万元,同比增长8.2%,住宿业完成1321万元,同比增长30.8%,餐饮业完成8520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某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黄贝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黄贝街道办事处统计站 黄贝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4年1月。辖区范围东起延芳路,西至文锦路,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新界毗邻,北至爱国路,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9.6%。现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辖区的经济总量、规模、结构、经济类型、行业分布等情况综述如下。 一、辖区经济现状及特点 2004年末,黄贝街道办事处辖区有基本单位1600个,其中法人单位1257家,占78.56%,产业活动单位343家,占21.44%。实现营业收入230.07亿元,年末从业人员46274人,资产达到493.1亿元。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有1121家,占总数的89.2%;事业法人(含社团法人)88家,占总数的7%;行政机关法人48家,占总数的3.8%。 2004年末,辖区内有个体工商户2730家,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占辖区年营业收入的2.08%;年末从业人员8299人,占辖区总数的一五.2%;资产为0.46亿元,占辖区总数0.09%。

辖区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业地位突出 辖区内基本单位按产业分,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0.56:5.12:94.32,其中第三产业基本单位为一五09个,占绝对优势。从经济指标看,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最高,达到201.4亿元,占辖区营业收入的87.54%;人均营业收入达到51.99万元/人,分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人均营业收入的17倍和1.36倍;年末资产和从业人员分别为467.一八亿元和38739人,占94.74%和83.72%(如表1)。 表1:基本单位分产业情况表 从第三产业构成看,在基本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人均营业收入等指标上,批发零售和餐饮业、服务业、行政事业的指标值均位列前3(见表2)。可见辖区经济结构以商贸业为主,同时新兴服务业也较快发展,所占份额及影响力不断扩大。 表2:基本单位中重点行业情况表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下面是给你带来的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概况 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

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