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中控设备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2m3 SS 加料体积50%~75%

PH6.5~7.5 2m3 SS

精密试纸或PH计

121℃~125℃2m3 SS 0.103MPa~0.168 MPa

0.5h~1.0h

25℃~35℃2m3 SS 常压

物料量的0.5%~5% 2m3 SS

25℃~35℃镜检:2m3 SS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PH6.5~7.5 10m3 SS

精密试纸或PH计

℃~125℃

10m3 SS

25℃~35℃

常压10m3 SS

25℃~35℃镜检:10m3 SS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常温常压液态菌剂固形物含量10~20% 20m3 CS/SS 1~3:1 吸附后水分25~50% 2m3 SS

SS

干燥热媒温度100~120℃干燥后产品水分<10% SS

常压粉剂中微生物菌的含量25~200亿/g

产品粉状菌剂

微生物标准操作流程

目录 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及维护 (3) 实验室高压蒸气灭菌器操作程序 (6) 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8) 医护人员手指细菌监测 (9) 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 (10)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控标准 (12)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物品保存液的质控程序 (13) 一次性医疗用品微生物监测 (14) 紫外线消毒质量控制程序 (15) 污水的细菌监测(总大肠菌群) (16) 正确洗手的手法 (18)

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及维护 1.目的: 为了满足生物安全操作的要求,并且达到在操作时保护操作人员的目的,使细菌操作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便于操作的标准化。 2.原理: 通过使用空气超高过滤器(ULPA)的过滤,使仪器内部的空气洁净度达到100级,使细菌的一般操作限制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不但保护操作人员,还可满足操作的标准化。 3.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18-30℃相对湿度:<80% 安装的环境必须达到一定的洁净度;远离人员通道及有潜在干扰气流的位置;柜后及两侧各留30cm的空隙,顶部30-35cm空隙。 环境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操作步骤: 生物安全柜的设置已经设置完全,如果需要重新设置请参看HFsafe生物安全柜使用说明。具体操作步骤为: 4.1将电源插头插入准备好的固定插座,连通电源。 4.2有系统管理员(即本室负责人)开启玻璃门门锁,并将总开关置于开位置“!”,此时系统开始上电。 4.3检查显示及按钮的各项功能,具体见后附注(注意:UV灯的测试除外,开启UV灯时必须将前玻璃门关闭)。 4.4当系统稳定后,对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工作室平均垂直风速;工作室内可操作区域洁净度达到100级;设备的密封有没有被破坏。所有的安全检查项目中的洁净度建议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来进行尘埃粒子数、沉降菌和菌落数的检测,看是否符合其工作室的洁净度要求)。 4.5如果安全性测试通过,系统已经可以使用,请在《使用记录》上写下相应的信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必须在工作台板无孔区域进行,物品也必须放置于无孔区域。 4.6操作者应先把手臂放进安全柜内大约1分钟,以使柜子适应并且让气流扫过手臂手臂移入移出柜内应保持前门气流的连续性,应缓缓移入移出,并且方向和前门垂直;为使跨越前门的动作量降低,在实验开始前应把所需的物品放入柜子;柜子在开始工作前以及完成后至少要运行5分钟是,使柜子净化,以便于污染空气从柜内排出。实验操作方向应从清洁区到污染区,一般要求为左→右。 4.7 当工作完成后需要关机前,将试验使用的所有材料和其他物品从设备中取出。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所有品种,本企业所有洁净生产区域,QC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洁净工作室等。 责任者:QC主任、化验员。 规程: 本规程引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 1. 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我公司QC设无菌操作室,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操作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见本文附录一。 2. 抽样:供试品应按批号随即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可疑的样品,应缺陷选用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构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凡已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长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无需要再抽样检验。 3. 供试品的保存: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以防供试品中的污染菌因保藏条件所引起致死、损伤或繁殖。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该保持原有包装状态,严禁开启,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 4. 检查: 4.1. 使用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波长)。 4.2. 检查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使用设备、仪器、人员及无菌操作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见本文附录二。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制备成供试液后,均在均匀状态取样。制成供试液后,应该在60分钟内注皿操作完毕。 标准操作规程

4.3. 培养: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5-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1℃,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 4.4. 复检 4.4.1. 菌数测定不合格者应复检,控制菌检查以一次检出为准,不再复试,但应保留检出菌株一个月备查。 4.4.2. 以复试项下不合格项目为准,作单项复试。复试需另取同批号样品,测定2次。 4.4.3. 复试报告,以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 4.5. 检验报告 4.5.1. 检验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 4.5.2. 测定菌数报告,以每次测定结果全部平均值报告。 4.5.3. 控制菌按检验结果报告,如未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抽样检验结果未检出XX菌”,如抽样中任意一样品要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抽样,检出XX菌,不符合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4.6. 培养基、试药及稀释剂的相关内容见本文件附录三。 4.7. 供试液的制备:按供试液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可采取适宜的方法制成供试液。 4.7.1. 供试品的取样及注意事项 供试品取样应有一定数量,以使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正常的供试品一般每批应随机抽取两瓶或两盒以上的包装单位,检验时每次应分取两瓶(盒)以上的样品共10g或10ml。 供试品在检验前,应严格保持包装的原有状态,不得启开,并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微生物再繁殖,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凡已将原包装启开,则无代表性应另取样。 供试品稀释后须在1-2小时内操作完毕,防止微生物繁殖或死亡。 供试品稀释成供试液后,应在均匀状态下取样,凡因抑菌或不溶于水的剂型,其供试品应作特殊处理后进行检验。 4.7.2.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入稀释剂90ml中,混匀,作为供试液。油剂可加适量 聚山梨酯80,混匀,吸取相当于10g或10ml供试品,标准操作规程 再稀释成100ml作为供试液;合剂(系指含王桨或蜂蜜者,下同)可用供试品作为供试液。 4.7.3. 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液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后作为供试液。在制备过程中,必要时可加适量聚山梨酯80,并适当加温,但不应超过45℃。 (1)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5ml)加入含溶化的无菌司盘80 5g、单硬脂酸甘油酯3g、聚山梨酯80 10g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左右的0.9%无菌氯化钠溶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汇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包装机械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钣金件工艺 机加工生产加工工艺 钣金车间工艺要求流程 (1)钣金车间可根据图纸剪板下料,在相应位置冲孔和剪角剪边。以前工序完成后进行折弯加工;第一步必须进行调整尺寸定位,经检查后进行下一步折弯工艺。折弯后经检查合格组焊;组焊要求必须在工装和模型具下进行组焊。根据图纸要求焊接深度和点处焊接。焊点高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焊机工艺要求;2mm以下必须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氩弧焊接。不锈钢板必须用氩弧焊。焊接件加工成形后进行校整,经检查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打磨拉丝。打磨必须以

量角样板进行打磨,不得有凸出和凹缺。拉丝面光吉度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 (2)外协碳钢件表面处理喷漆工艺要求:喷沙或氧化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95%,除去沙和氧化液进行表面防锈喷漆和电镀处理。经底部处理后再进行表漆加工,表漆加工必须三次进行完成。喷塑厚度不得小于0.35mm。钣金件经检验合格后进厂入半成品库待装。 (3)入库件摆放要求:小件要求码齐入架存放。大件必须有间隔层,可根据种类整齐存放。 机加件加工流程: (1)机加工件工艺要求;原材料进厂由质检部进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进行检测,进厂材料必须检测厚度、硬度、和其本几何尺寸。 (2)下料;根据图纸几何尺寸加其本加工量下料,不得误差太大。 (3)机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定位面进行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几何尺寸保留磨量。 (4)铣床加工;根据零件图纸选择基本刀具装入刀库,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更换刀库刀具,工件要保整公差。 (5)钳工;机加件加工完成后根要求进行画线钳工制做,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用中心尖定位。大孔首先打小孔定位再用加工大孔。螺纹加工要在攻丝机进加工,不得有角度偏差。螺纹孔加工后螺栓要保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接触平皿法) 1.目的 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本) 3.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4.责任 质量控制化验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执行 5.内容 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 房间的大小和布局 房间的用途 与产品的距离 人流物流方向 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 1.洁净区(室)的大小; 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 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4.易受污染的部位等。 应考虑包含以下部位:每扇门、每个门把手、地板(至少两点)、墙壁(不易被清洁/消毒的部位,至少两点)、公用介 质的管路(不易被清洁/消毒部位)、生产设备的关键性部位(如灌装针、易与人员接触的塑料帘膜、胶塞筒、传输带)等。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并且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生物限度要求。 表面微生物的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为避免干扰,宜在生产活动结束后取样。 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 日常监控一月一次 接触碟(55mm)50cfu/25cm2 ,警戒40cfu/25cm2 ,纠偏 45cfu/25cm2 。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球团工艺简介及生产流程图

烧结厂球团工艺简介及生产流程图 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烧结厂建设1座12m 2竖炉,利用系数 6.3t/m 2?h ,年产酸性球团矿60万t 。 车间组成及工艺流程 1.1 车间组成 车间组成:配料室、烘干机室、润磨室、造球室、生筛室、转运站、焙烧室、带冷机通廊、成品缓冲仓、风机房、煤气加压站、软水站、高低压配电室等。 1.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付图 1.2.1 精矿接受与贮存 竖炉生产主要原料为磁铁矿精粉,对铁精粉化学成分要求是 精矿进料采用汽车输送,汽车将精矿粉卸到下沉式精矿堆场,经抓斗吊运至配料仓。 进厂铁精粉化学成分 名称 TFe( %) Feo (%) SiO2(%) S(%) 粒度(-200mm ) 磁铁矿 份 ≥65 ≤23 ≤7 ≤0.2 ≥85

1.2.2膨润土接受与贮存 竖炉对膨润土化学成分要求是: 进厂膨润土化学指标 名称 吸水率(2h) ∕% 吸蓝量 (100g膨润土∕g) 膨胀容(2g 膨润土∕ml) 粒度 (-200mm) 水分 (%) 钠基膨 润土 ≥400 ≥30 15 ≥95 ≤10 袋装膨润土用汽车运入,储存在膨润土库,由库内设的电葫芦将袋装 膨润土运至膨润土配料仓平台,由人工抖袋将膨润土卸到膨润土配料仓。 1.2.3配料系统 配料矿槽采用单列配置,4个精矿配料仓,容积100m3,储量8.8h,三用一备;2个膨润土仓,膨润土仓为一用一备。配料室为地 下结构。采用自动重量配料,根据设定的给料量和铁精粉与膨润土的 配比,自动调节给料量。铁精粉通过仓下2m圆盘给料机和配料皮带 秤配料。膨润土通过螺旋给料机和螺旋秤配入皮带。圆盘给料机和螺 旋给料机采用变频控制。并且尽量做到铁精矿与膨润土两料流首尾重合。在配料室膨润土落料点处和膨润土设抽风除尘,采用布袋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采用反吹清灰方式。 设置铁精粉仓库和膨润土库。铁精粉仓库能容纳约9天的用量, 下沉式结构,铁精粉采用抓斗吊上料,设置2台10t抓斗吊。膨润土 库用来堆放袋装膨润土,膨润土设电葫芦环形轨道由电葫芦将袋装膨

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 前言 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3 术语和定义(略) 4 产品分类 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 5.1 菌种 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 5.3 产品技术指标

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

6 试验方法 6.1 仪器设备(略) 6.2 试剂(略) 6.3 产品参数的检测 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 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 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5.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45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 6.3.2.2 加样及培养

啤酒生产流程图及说明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 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

微生物菌肥报告

生物菌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生物菌肥简介 生物菌肥又称微生物肥料。它是一种含有活体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有的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体制品。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提高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增 强根系活力,刺激植株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减少呼吸作用,最终使作物获得增产;其次是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生成的植物激素,通过激素作用,使作物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使作物获得充分的营养成分,最终提高产量。促成作物增产的另一因素 是通过改善作物的营养环境和释放的激素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对植物病虫害也具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产量损失。 2.生物菌肥的特点 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生物产品,其与化学肥料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污染环境,且对人畜无害; (2)改善土壤肥力,肥效持久; (3)能促进某些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4)大多数生物菌肥原料多为废弃物、果渣、垃圾等。易于获取,变废为宝"而且配套生 产设备的要求不高,成本较低; (5)其使用效果要受到环境条件(如营养、水分、温度、pH等)的影响;当前由于生产技 术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等原因,我国在生物菌 肥领域仍仅处于一个尝试性阶段,真正投入到大田生产应用的生物菌肥并不多,但 其已受到了许多农业生物专家的关注。 3.国内目前生物菌肥的发展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根瘤菌接种剂,近十年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伴随着 菌种、剂型的不断开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和检测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类群的不断研究,微生物肥料所采用的菌种种类不断扩大。目 前所使用的菌种已达到11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及蓝藻等。菌种的开发直接促 进了新型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产生。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主要包括:根瘤菌 制剂、自生及联合固氮菌类制剂、溶磷细菌制剂、溶磷真菌制剂、硅酸盐细菌制剂、促生 细(真)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土壤(水体)生物修复剂、放线菌制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

遂昌县中医院 临床微生物室 标准操作程序 SOP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目录 1.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 2.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 3.呼吸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 4.尿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4 5.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5 6.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6 7.粪便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7 8.穿刺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8 9.脑脊液、胆汁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9 10.组织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0 11.静脉道管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1 12.眼、耳及乳突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 13.样本接收、核对、接种、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3 14.菌株的纯化、鉴定、药敏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4 15.普通MicroScan板接种培养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5 16.判读普通革兰阳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6 17.判读普通革兰阴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7 18.普通Microscan 板报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8 19.常见标本培养结果解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9 20.KB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0 2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1 22.β-内酰胺酶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2 23.革兰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 24.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4 25.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 O P-25 26.AccuStep衣原体抗原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6 27.ATB FUNGUS2真菌药敏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7 28.培养基的制备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8 29.触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9 30.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0 31.芽管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1 3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2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维护 微生物室常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冰箱、水浴箱等。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维护对于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性能维护方法及维护频率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如使用手册中未详细注明或实验室自身无法完成,由生产厂家协助解决,每年至少一次。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要求对培养基进行两方面的质量控制:无菌试验以及已知菌生长试验。无菌试验一般为随机抽样3-5%,在35℃条件下培养48h,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无菌试验;已知菌生长试验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有足够的已知菌储备,其中包括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及经过准确鉴定的临床分离菌。如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标准菌株。已知菌生长试验应明确预期结果。每批培养基至少进行一次已知菌生长试验。三、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最高。 1.革兰染色IQC要求:利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2.抗酸染色: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AFB)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 四、细菌鉴定或鉴别常用试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鉴定或鉴别试验的IQC就是利用已知菌或标准菌株(如ATCC或NCTC标准菌株)进行鉴定或鉴别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监控。应用频率较高的试验IQC每周至少一次,频率较低的试验IQC随标本一同进行。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测试、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即MICs测定法)。 1.一般β-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至少每周一次。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但最好使用标准菌株,如淋病奈瑟菌ATCC31426(β-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53)和淋病奈瑟菌ATCC43069(β-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ESBLs测试的质量控制: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原NCCLS)目前仅提供了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测试标准。其测试标准参照最新的CLSI文件。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 3.纸片扩散法及MIC测定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质控试验条件、质控菌株选择及质控允许范围参照最新的CLSI规定。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 4.某些耐药菌检测的质量控制:一些耐药菌株如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球菌、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的IQC具体方法、质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1 9 10 12 2 11 13 3 14 4 15 5 16 17 8 7 6 18 至提升机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 编号名称 1 永磁筒 2 圆筒初清筛 3 电动三通 4 锤片粉碎机 5 吸尘罩 6 栅筛 7 下料斗 8 斗式提升机 9 风帽 10 组合脉冲除尘器 11 叶轮式闭风机 12 双轴桨叶混合机 13 自动闸门 14 料位器 15 手动闸门 16 螺旋喂料器 17 电子秤 18 刮板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19 23 20 24 21 25 22 26 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编号名称 19 环模制粒机 20 空压机 21 双层冷却器 22 对辊破碎机 23 振动分级筛 24 离心通风机 25 离心集尘器 26 自动打包机 集尘袋

生产流程图工艺说明 一.原料粉碎 需粉碎原料经栅筛除去较大杂质后,投放到下料斗经吸尘罩吸,其目的是降低粉尘浓度。由提升机送到永磁筒除去磁性铁杂质,再经圆筒初清筛得到合格的原料经粉碎储备仓进入粉碎机粉碎至需要大小粒度的粉料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菌肥配方生产工艺技术

付款方式: 1、本套技术资料160元 2、资料都为电子版的,资料包括相关配方制备工艺等,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打印。资料来源真实可靠,为你的创业保驾护航,资料可以邮箱发送或qq传送。也可以邮寄光盘技术资料。现已全面支持全国代收货款!多余费用买家承担。 3、本资料全面价格优惠,资料随时更新,免费为你两年内提供国内能有的相关技术! 1、油茶专用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生物菌肥 2、一种活性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3、一种活性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4、一种复合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5、磁化多元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6、中药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7、一种解磷真菌及其在制备生物菌肥中的应用 8、一种高浓度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9、烟草用高效固氮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10、利用沼液制成的高效微生物液体菌肥及应用 11、一株用于发酵小桐子饼粕制作生物菌肥的杂色曲霉菌 12、一种功能性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13、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14、简易烟草专用AM真菌菌肥生产工艺 15、一种有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16、农副产品加工废料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菌肥方法 17、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 18、花生专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19、生物复合有机菌肥 20、一种长保质期的液态复合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1、鱼皮鱼鳞制备微生物发酵液的方法及含该发酵液的菌肥 22、人参生物复合菌肥 23、生产复合菌肥的固氮菌和钾细菌混合发酵培养基 24、一种含有海藻浸提液的海藻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25、一种桔梗专用生物复合菌肥

26、截短侧耳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的生物菌肥制造方法 27、一种微生物有机菌肥的制备方法 28、红树林专用菌肥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专用设备 29、秸秆菌肥的制备方法 30、一种烟草漂浮育苗用高效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31、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的生产方法 32、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 33、夏季施用提高红茶品质的多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34、一种丹参专用生物复合菌肥 35、一种多元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36、利用抗氨固氮菌生产富硒单细胞蛋白,维生素E和菌肥的方法 37、高效复合菌肥 38、固氮芽孢菌肥及其制造方法 39、一种固氮菌肥的生产方法 40、荒漠盐碱生境嗜盐碱微生物固体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41、一种生物解盐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42、一种兰花有机化成半熟菌肥的制备方法 43、利用秸秆原料食用菌的废料菌渣生产微生物有机菌肥的方法 44、一种棕色固氮菌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 45、一种用于颗粒型微生物菌肥生产的鼓风干燥包菌机 46、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在菌肥制备中的应用 47、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复合微生物液体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48、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49、利用生活垃圾制备微生物有益菌肥的方法 50、纳米碳生物菌肥在糖心苹果培育上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51、一种防治土壤病虫害的复合菌剂与有机菌肥的发酵与制备 52、一种鸡粪发酵增香菌肥的制备方法 53、生物菌肥的制造方法 54、高效生物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55、利用双菌联合固体发酵制备复合生物菌肥的方法 56、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生产液体菌肥及其方法 57、一种叶面菌肥、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58、用于制备生物菌肥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59、一种以生活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原料的生物菌肥生产工艺 60、一种烟草用高效抗病解磷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61、一种三株地衣芽孢杆菌制作的多效微生物菌肥 62、一种苹果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63、一种花生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生产方法 64、一种高浓度光合菌肥的制备方法 65、植物功能性菌肥营养液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66、生物菌肥及其制造方法 67、一种高肥力长效期抗黄萎病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68、高浓度海洋生物菌肥露天发酵器 69、生物菌肥及生产方法

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简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 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种类繁多,分布甚广。其生活习性各异,分为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种类型。在土壤、池沼、江河和湖海里,动、植物体上,贮藏食品和药品中,都可能有它们的存在。药品可因其原料、生产过程或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条件不良,受到螨的污染。螨可蛀蚀损坏药品,使药品变质失效,并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传播疾病。能引起皮炎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疾病。因此,药品特别是中成药,必须进行活螨检查。 4.2 器皿、仪器及用具。 4.2.1 玻璃器皿: 250ml锥形瓶、250ml具塞三角烧瓶、研钵(陶瓷制,直径10-12cm)、培养皿(90m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 分度0.1)、注射器(20或30ml)、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 玻璃消毒缸(带盖)。 4.2.2 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应定期用70%-75%乙 醇溶液浸泡),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灭菌,备用, 显微镜、放大镜(5-10倍)、实体显微镜、解剖针(尖端宜尖细且粗糙,否则不易挑取体表光滑的螨体)、发丝针(由一根长约10cm的小金属棒,将其一端磨成细尖,另取长约1.5cm的头发一根,以其长度的一半紧贴在金属棒的尖端上,用细线将其缠紧,然后粘上加拿大树胶或油漆,即得。适用于挑取行走缓慢且体表刚毛较多的螨体)、小毛笔(即绘图毛笔。适用于挑取活动快的螨类,笔锋宜尖细,以免螨体夹在笔毛之间)、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培养皿或小搪瓷盘(内衬黑色纸片)、扁形称量瓶(高3cm、宽6cm)。 4.2.3 仪器:匀浆仪、培养箱、鼓风干燥箱、台式灭菌器、恒温水浴锅、超净工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 计要求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 (附简图)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置于180 r/ min摇床中培养(37℃ 24h)。接种量为三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 (注;1ppm=1mg/l) 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 工艺流程 工艺条件 中控 ℃ 蒸汽 ~ MPa ~ 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 ~ 精密试纸或PH 计 121℃~125℃ ~ MPa ~ 25℃~35℃ 常压 摇瓶菌种 物料量的%.实际接种量为1% 25℃~35℃ 镜检: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