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分类号密级

U D C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姓名:赵楠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33000804

学号:3300080429

指导教师:何晖讲师

论文外文题目: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Wuhan

论文主题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结构

发展策略

外文主题词: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of wuhan city Innov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而核心标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和竞争力,也影响今后发展的模式和后劲。

现当今世界现存三大支柱产业:传统产业(主要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传统产业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使得发达国家在推进传统产业发展进程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武汉市位于中部发展中城市更是要抓住机遇缩小与发达城市的额差距,武汉高新技术应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能力。同时政府要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辅助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直接介入高新产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无形资产”特点,面对发展与竞争并存的形势,调整发展思路,使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ABSTRACT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s in the nam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the strategic and related industry, it is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mpetition strength and the core sign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status and competitive division, also influence of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and staying power.

Now existing in the world today three pillar industrie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mainly industri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es(including industrial and services) an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king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serious obstacles, compared with th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in the central city of wuhan city development is to catch the opportunity narrowing and developed city forehead gap, wuhan hi-tech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grasps the market initiative, enhances the enterprise the internal harmony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for the country's hi-tech industry to create a good financing platform, increase of high-tech industry support,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uxiliary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the government directly involved in high-tech industries for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 of \"high intangible assets\" characteristics,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coexist, adjust the development ideas, wuhan hi-tech industry keeps rapid goo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of Wuhan city Innov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目录

1 引言 (1)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概括 (2)

2.1 高新技术的概念 (2)

2.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2)

2.3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 (3)

3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分析 (6)

3.1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概括 (6)

3.2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6)

3.2.1 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水平尚不理想,产业抗风险能力差 (7)

3.2.2 技术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但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8 3.2.3 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尚显欠缺, 产业发展外环境急待优化 (8)

3.2.4 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尚较落后 (9)

3.3 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分析 (9)

3.3.1 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环境分析 (9)

3.3.2 武汉高新技术行业环境分析 (11)

4 提高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3)

4.1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支持建议 (13)

4.1.1 制定优惠政策 (13)

4.1.2 政府有作为行为 (14)

4.2 企业自身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5)

4.2.1 内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5)

4.2.2 培育出口主体 (16)

4.2.3 开拓国际市场 (16)

结束语 (2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21)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新技术产品研究领域,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取得卓越成就,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的重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通过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获胜。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主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入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及出口,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机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我国能否解决贸易摩擦加剧等突出矛盾,跨越国外的各种贸易壁垒;以及我国能否处理好外贸发展速度与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对外贸易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近几年来高新技术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光电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与东部省份比起来,还存在不少差距,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巨大潜力,使得研究武汉高新产业发展现状,认清发展形势,及时分析找出自身发展的差距与问题,更有利于武汉市高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拉动湖北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概括

2.1 高新技术的概念

高新技术一词,在英文中为“High-Technology”,简称为“High-Tech”,该词源于70年代起源于美国。高新技术的概念由高技术延伸而来。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各种问题包括政策问题的基础。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明确定义和界定标准,通常是按照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来作为衡量标准的。根据2002 年7 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2.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深广,不同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有一下几项特征。

1、成本高投入。高新技术两方面的高投入表现在:首先,高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商品化所需资金不断增加,一般认为实验室成果、中间放大试验、商品化三个阶段的资金需求比例为1:10:100,可见没有高的投入高新技术是很难形成产业的。其次,随着高技术不断向着、精、尖方向发展,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所需投入越来越大。

2、高风险。新技术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新领域的过程,其中风险性远远高于发展传统技术,根据瑞典的一项调查,从技术发明到变成商品的过程,平均需7年。在这段时间内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之表现出复杂和多元化的特点。此外,由于技术产品销售部出去或迅速被代替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和由于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预算和投资回收不确定而导致的财务风险,比其他行业要高好几倍。

3、技术优势相关性。技术优势相关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技术经验,即在一个特殊技术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之前,必须对此领域先前或教简单的技术有充分的掌握。二是相关产业的技术优势是相互联系的,发掘领先产业提供的技术机会的能力,需要在广泛的产业范围内具有强大的技术潜力。如果没有相关基础产业的强大支撑,高技术产业只是空中楼阁。

4、高成长性。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速度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加快,其增长率非常惊人。20世纪来,亚洲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出现奇迹,并在遭受金融危机后能迅速恢复经济增长,得益于IT行业的大发展,中国的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5、人力资本处于核心地位。高新技术的创新主体是人才,只有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才能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宗旨,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试产竞争环境下生存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吸引高端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2.3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总体向好,自从20世纪90 年代一直有良好的趋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如: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1993 至2008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以34%的速度发展,仅以2008 年为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就达到了4,156.1 亿美元,比2007 年增加了667 亿美元。2008年虽然遭遇了一轮金融危机,但尚能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这足以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近年来有总体走好的趋势,并且能在危机中生存。1997 至2007 年,几大类的高新技术出口额年均增幅都超过了10%,增幅最明显的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的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0%左右,电子技术仅占10%左右。2007 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3.5%左右。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占80%左右,电子、光电制造业出口占15%,生命科学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他6 个行业仅占整个高科技产品出口金额的 4.5%。从出口的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我国

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输出市场。

一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东盟以及中国香港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出口的市场,并且占到的市场份额很高。我国2009 年部分技术领域高技术产品进口按主要国别和地区的分布,出口中国香港的比重占到23.6%,出口欧盟的比重占到了21.3%,出口美国的比重占到了20.0%。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美国位居第一,占到了23.9%,欧盟和中国香港分别占到了21.9%和21.2%。第二种高新技术产品是电子技术,而此时中国香港成了主要出口市场,占到了37.4%的份额,欧盟和新加坡分别占到了20.0%和8.1%。生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主要出口欧盟。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市场相对集中。

3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分析

3.1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概括

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优化、组合、集聚,主要表现为三个集中:

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2011年,这3个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值2958.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85.8%,其中,电子信息1021.7亿元,占29.6%;先进制造1295.0亿元,占37.5%;新材料642.2亿元,占18.6%。另外,近几年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在凯迪电力带动下,也出现快速发展,2011年环保高新技术产值1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8.5%。

二是地域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和武钢集团3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中,仅东湖开发区就聚集30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50%。2011年,这3大基地高新技术产值2683.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77.8%,其中,东湖开发区1245.4亿元,占36.1%;武汉开发区998.9亿元,占29.0%;武钢集团439.6亿元,占12.7%。东湖开发区主要集中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武汉开发区主要集中了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武钢集团已成为全国硅钢片和汽车用钢生产基地。

三是生产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值超过10亿元的40家企业。2011年,这40家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609.8亿元,占全市的75.7%,其中,高新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8家,分别是武钢(439.6亿元)、神龙汽车(426.0亿元)、富士康(307.2亿元)、东风本田(221.9亿元)、邮科院(128.4亿元)、凯迪电力(110.8亿元)、冠捷显示科技(104.1亿元)和武船(100.1亿元),他们是我市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5家,分别是烽火通信(80.5亿元)、美的武汉制冷(60.5亿元)、海尔电器(51.9亿元)、华工科技(51.8亿元)、南车长江车辆(51.3亿元)。

3.2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004-2007年以来,武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迅速,呈逐年增长态势,出口超过进口。从表3-1可以看出,武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逐年增长,以2004年为起点,逐年增长率为87.2%、9.9%、和36.3%;武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逐年增

长,逐年增长率为33.23%、108.48%和44.84%。从2006年起,武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超过进口。2006、2007年武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超过进口1.06亿美元、2.18亿美元,武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顺差增大。

表3-1 2004-2007年武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商务部网站相关数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06年突破1000亿元,2009年突破2000亿元,2011年又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06年才突破500亿元,五年后的2011年就迈上了1000亿元大关,台阶越迈越高,步伐也越来越快。

2011年,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7家,比上年增加76家;民营科技企业7500家,增加7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48.9亿元,增长30.7%,高全市绩效目标挑战值0.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7%,占比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增加值1074.1亿元,增长2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7%,高全市绩效目标值0.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3.2.1 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水平尚不理想,产业抗风险能力差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尽管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虽然突破1000亿元,但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广州相比,差距大。2011年广州的产值15806.84亿元,增加值4147.71亿元,占GDP的比重是33.7%,比我市的15.9%高出17.8个百分点。与深圳相比,差距更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只有深圳的四分之一。对比实力接近的城市,青岛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我市的2倍多,大连在2011年突破5000亿元,南京在2011年达到4223.89亿元,而沈阳也比我市早一年突破3000亿元。产业规模小必然导致在国内与国际市场影响力小,抗风能力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不够宽厚,产

业规模与龙头企业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欠缺。

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化运营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入成熟阶段的标志,特点是出现产值在百亿甚至数百亿的规模庞大的企业,品牌化运营集中体现出了一定产业区域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方面的整体竞争优势。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产值远远大于武汉龙头企业,企业之间的惊人差距是由于产业规模偏小及缺乏品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武汉市高新科技企业整体抵御分先的能力差,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造成。

3.2.2 技术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但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中游偏下水平, 但支持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却相当雄厚, 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 武汉市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湖北省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量就已稳居全国第5 位, 武汉市拥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4 个、两院院士4 8 人, 构成了实力强大的知识创新体系。但武汉市在实用技术研究领域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在专利申请及实际授予数量与其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极不匹配, 武汉市尽管创新潜力巨大, 但基础研究领域与实用技术领域的创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 基础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并未成功转化为实用技术领域强大的创新能力, 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顺利释放出来, 这种明显的断层充分显示出企业在研发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 实力雄厚的研发资源的潜力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令人乐观,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R & D经费支出在全部R&D 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不理想, 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情况不理想, 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差, 获利能力较差, 利润与产值的增长出现脱节。

3.2.3 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尚显欠缺, 产业发展外环境急待优化

上海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成长,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个城市作为中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地位, 发达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与管理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资金来自于风险投资, 但由于武汉市在区域金融市场的地位远不能与上海和深圳相比, 所能提供的风险资金

不仅规模严重偏小, 结构也不合理, 金融短缺严重制约着武汉市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此外, 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 反应不及时, 也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3.2.4 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尚较落后

资本与企业家人才短缺构成产业发展瓶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多部门、多层次协调合作的结果, 具有复杂、多变、集成、综合的特点, 涉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集成与多项单项技术的集成、多学科集成以及国内国外多技术来源的集成, 因此其成功的运作特别强调区域内官、产、学、研、金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协调与充分合作, 特别是对武汉市这样科研力量相对分散、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尚未成为研发主体的城市而言, 构建高新技术的官、产、学、研、金的联盟体, 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许多技术创新往往只在内部循环, 各高校与研发机构纷纷自办企业,技术难于迅速转向产业界, 导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散、小, 要素彼此割裂, 发展的持续性差的局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创新, 核心是要解决各合作方参与的动力问题, 而起纽带作用的当推风险资本。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需要有风险资本来衔接研究与产业化过程, 特别需要风险资本家提供成熟的财务与管理支持来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品牌运营目前不尽如人意, 其核心是风险资本与企业家人才的供给相对短缺所造成的必然格局, 因而在“十一五”期间, 应下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推动技术交易市场的完善, 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保护知识产权, 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建设, 着力构建适宜于风险资本生存的多层次区域性金融市场, 力争将武汉市建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以加速集聚巨量风险资本, 尽快释放武汉市巨大的研发潜力, 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运营水平。

3.3 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分析

3.3.1 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二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分布特点;三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经济效应以及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四是研究我国或者

某些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战略。这些研究表明,目前学者就技术资源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特别是有关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绩效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

由于技术业务转型升级、全球产业资源整合、宏观政策环境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逐渐复杂。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低成本优势仍是我国高新区内企业出口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以成本领先为竞争战略的企业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比重较低的企业相对于比重较高的企业一般都会在劳动力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差距。在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出口绩效的最显著因素,在其他条件可比或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仍凭借低劳动力成本占有的价格优势来提高产品出口额。

我国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不利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三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000年为298.22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012亿美元,增长了10倍,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率由80.51%上升到86.6%。从贸易差额来看,外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体,2007年三类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均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更是高达564.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状况,不利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就要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和品牌发展为主线,加强中国企业内生优势的培养。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的加工装配缓解转移到中国,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营销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留在母国,不利于中国企业技术的进步和核心技术的掌握,从而不利于中国企业内生优势的培养,不利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产业收益率低,不利于产业升级。2007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出口额高达2968.7亿美元,占85.4%,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又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其出口额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4.9%。2007年我国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391.2亿美元,不到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1/7,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1.2%。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附加值很低。以电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了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

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了世界电子行业20%左右的利润,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只能获得利润的1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够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这些技术改造在大范围内进行时,产业结构随之改善。中国目前开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绝大部分技术含量低,两头在外,中间投入品、关键零件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而且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力度不大,因而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

总体上看,中国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I)一直较低为负数,直到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终于扭转了逆差局面,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负数转为正数,达到了0.013。但是直至2008年,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的TCI指数大部分仍旧为负,只有计算机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TCI指数为正,体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弱。从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看,2003年,在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内地RCA指标为1.168,位居第六位,具有中度比较优势;小类产业的产品中,光电子和信息通信RCA指数为1.972和1.959,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他小类产业的产品RCA指数均小于0.8,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仅为0.066和0.045,比较优势极弱。

3.3.2 武汉高新技术行业环境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展本身是一个累积过程,一切从我市的实际出发,从我市的产业基础出发,不求全但求大,不求新但求强,把现有的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以邮科院、长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物制品研究所、健民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凯迪电力为代表的环保产业。通过资金、税费等方面的扶持,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高科技产业集团。支持科技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密切协作,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武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与沿海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出口额占外贸额比重位列国内同类城市前三名。从表3-2可以看出,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武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差距较大。以2007年为例,厦门、杭州和广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均在50亿美元以上,我市为12.47亿美元,差距大。但是,在包括武汉在

内的7个内地城市中,我市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排在第一。成都排在第二,为12.2亿元。以下依次为沈阳、西安、济南、哈尔滨和长春,其出口均在10亿美元以下。

厦门、杭州和南京三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较大。2005-2007年三年里,在20%以上,有些年份达到30%以上。其中,厦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较高,几乎每年排在各城市之首。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增长较快,2007年达到28.6%,仅次于厦门、成都,排在第三。

表3-2 全国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2008年6月12日)

省、市共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主打“关谷”品牌,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整体的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极大地增强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吸引了大批世界级的光电企业投资,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诺基亚、康宁、阿尔卡特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光谷,使高新技术产业多条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4 提高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4.1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支持建议

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保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有效地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出口发展,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4.1.1 制定优惠政策

1、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投入

在外贸发展基金、科技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的使用中,向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倾斜,积极研究并推动财政、税收信贷、信用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扶持政策的出台,扩大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2、支持优势产业出口

出台鼓励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出口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务,促进软件出口。

3、鼓励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出口

为解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问题,应该立足我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医药、汽车、材料、服务、航空航天等产业出口。具体措施如下:出台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国家医药出口基地,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出口;采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导向的方式促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新材料、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出口增长点H1;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部际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对服务贸易统一的宏观管理;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旅游、国际会展、中文教育、医疗服务和国际电信服务、国际运输等服务贸易出口。

4.1.2 政府有作为行为

加强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吸收与转化能力,促进我国高新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拥有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转变。当前,主导全球技术流动的国际先进技术85%以上控制在境外跨国公司,国内高新区企业在与这些公司进行贸易中,应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经验的学习,从技术交流中吸收有益经验,逐步转化并发展自有技术,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1、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技术本身是非常容易搭便车的,而企业自身是很难负担保护自身技术的成本的,而政府字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比企业有优势。因此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首要的责任是保护知识产权。

2、政府辅助高新技术产业化

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不单是技术竞争,更是产业链的竞争。只有把握了产业链,才能把高新技术产业真正发展好。对于政府来说,可以不直接介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而是通过辅助性的政府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对高新企业来说,最主要的负担就是高额的研发成本。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政府财税部门作为调控社会资金运行和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配置具有重大的影响。政府通过正确的财税政策对企业资金的积累起间接作用,如通过税收的让渡、贴息政策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1.4、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后,激励理论日益兴起,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工作丰富化理论、佛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理论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同时,西方的管理学家、心里学家对激励的实践应用也一直处于不停的探索当中,在期望的理论基础上认为金钱只有具有以下三种条件下才可以激励员工:第一,金钱数目本身具有诱惑性;第二,员工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期望的金钱;第三,员工进经过努力提高了工作绩效。 经过整理,对激励的实践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特质与激励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员工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工作和任务,目标倾向是反应员工个体差异的稳定变量,与激励方式显著相关。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工作的丰富化,神经质的人对他人及工作环境比较敏感,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喜欢自由度比较大的工作。第二是关于工作本身特性与激励的研究。西方的学者认为,单调的工作使我们沮丧和萎靡不振,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相反,丰富化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心情舒畅,有利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1.4.2、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强化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肖耀国、赵飞对激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较为流行的几种激励理论,分析了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以及激励理论的最新发展。刘志博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企业经营者供暖工作内容、特性、规律惊醒剖析,在理论上对企业经营者怎样进行正确的激励进行探讨,并强调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体制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长期的有效激励的关键所在。 王云生通过不对称信息存在的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行销人员的工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张向前构建了中国知识型人才的激励模型:他认为,激励知识型人才,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法为教、自助激励和公平公正四大原则,并具体提出了激励知识型人才的具体十个措施。潘静在介绍了“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内涵及激励的几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阐明了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从激励形式、观念、和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在员工激励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激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和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等先进方式来优化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 通过上述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分析发现,理论界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方面研究较少,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精)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矗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核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因此,它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价值,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效益地运转,而且能够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为及时把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为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参考,我们于年初对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从XX年我市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全市共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由于复审不合格、企业转制等原因,现存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上看,先进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别为9家、7家和5家(见图1)。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共有28家,其余2家为国有企业。从地域分布看,市直企业15家、兴隆台区属企业11家、双台子区1家、盘山县2家、大洼县3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盘锦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原兴隆台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均视为市直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XX 年产值超千万元的21家,其中超5000万元的10家,超亿元的4家。 2、科技人员及技术研发情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科学技术局立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4月下旬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查找不足,剖析原因,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现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家(见附件),占枣庄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1.5%,其中,今年新发展1家(滕州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12家、过5亿元的有1家、过10亿元的有2家。目前,市科技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工作大调研活动,分别由局长、副局长带队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到经济开发区、各镇街近120家企业,开展调研,宣传科技政策,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申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扶持。今年以来,已组织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山东海吉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滕州沃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大明消毒剂有限公司、山东风轮轮胎有限公司、山东安丽恒温有限公司、滕州瑞元香料有限公司。 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情况 按原统计口径统计,滕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67家,其中机械制造产业42家、电子信息产业19家、精细化工产业47家、新材料产业27家、资源与环境产业17家、生物医药产业3家、其它12家。按照今年省下发的新的统计口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主要包括以“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我市属于新口径的企业大约120余家.因省科技厅修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口径,暂无今年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据。 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申请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115件。我市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均拥有3项以上专利技术,多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立足营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4月26日在龙泉文化广场举办了“山东省暨枣庄市‘4.26’第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广场活动和中国(枣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滕州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揭牌仪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材料发明审

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时间

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时间:2012-11-13 来源:中证网 今年4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的正式出台;2008年7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正式公布。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审批程序做了相当严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原先过程简便、标准相对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变得相当繁杂,整个操作困难程度和时间跨越度都大幅的提高。特别是包含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费用比例等的多项硬性指标,更使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困难重重。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和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有关执行规定的通知》(国科火字〔2000〕120号)精神,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从事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以及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构及其它相关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另行颁布)。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性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 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或达到国际上近十年内先进技术水平 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出口创汇的先进技术产品 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 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具有企业章程和生产、技术、财务等管理制度 具有相应的研制、生产条件及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此外,我们建议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应要求企业提供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授权部门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协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专利权人与他人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但这只是一项引导性规定,不具有强制性。考虑到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工作对切实保护专利权、规范交易行为、进而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均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推行。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思考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 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

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 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体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重点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完善和实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意见。抓紧编制和实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 20 世纪80 年代初,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率先在美国被提出,并在随后获得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尽相同,加上高新技术高实效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问题可以从2008 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来加以界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企业职工队伍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文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收入构成。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5)科研投入。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不同,规定企业在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最低不能少于3%,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根据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的界定,本论文研究选择的是研究开发密度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是运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性能及功能优异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赵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国家制定了多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863计划。也建成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几年依靠几个“五年计划”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国家政府和我国企业都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致力于解决他们,从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整体而言已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居世前列。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断建成,9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地。东部地区高兴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研发投入逐年提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5年以来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经费年均增长25%以上。在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企业。并且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明显提高,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由简单的加工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新产业相比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其科技投入占总产业的比重和自主开发能力,还是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国际竞争能力,以产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高新产业技术密度不高、掌握的核心技术严重不足、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高345经费投入是衡量产业技术和知识密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经合组织在其发表的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题的报告中甚至将其列为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情况及发展趋势

1.湖南汨罗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2011年总体发展情况和运行特 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我们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传统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推进致力产业升级。中南大学与平桂制塑实业有限公司两者联手共同承担了废塑料加工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申报了六项专利,其中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发明专利;2010年长江铜业与中南大学共同承担了废铜加工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获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攻克了“低温扒渣”工艺中铜损耗大的行业难题,为产品打开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废铜分拣流程的优化,铜的损耗降低了2个百分点。 加紧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将陆续在再生铝、再生不锈钢等领域建立产、学、研实验基地,创建再生资源研发中心,加大再生资源领域的科技推广和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工艺的科技水平。比如,湖南宏拓铝业公司与中南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联手攻克铝熔炼炉降低烟气排放难题。 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经省科技部门批准的有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平桂制塑实业有限公司、湘能金一电器有限公司、音品电子有限公司、长江铜业有限公司、鸿昱新材料有限公司、鑫祥炭素有限公司。近年,园区的科研能力得到加强,已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正在申请专利的6项,引进国外国际领先专利技术2项。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 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出口下降,资金回笼慢,招工难,人员流动大,污染大,货源少,融资难,周边闹事,税负重,退税慢,村民环境为由干扰,价格波动,

周边偷盗,税率无优势,百姓刁难找茬,高技术企业没配套企业,成本增加,市场疲软,贷款手续办完,贷款迟迟不下,房产土地过户收费太高,资金紧,利润低,电费高。 要求出台政策专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比如,长江铜业有限公司和其它铜企业因铜价格原因,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2.湖南汨罗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2012年-2015年发展趋势及建议: 十二五期间高技术企业将从以下方面突破:智能水表研发及产业化,铝箔带的开发挤压生产线,铝粉生产线,废铝预处理,干式变压器套管开发、高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开发、高性能智能电表开发、新型高压隔离开关开发,废旧家电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回收,插秧机、玉米收获机械开发。 高新技术应先由科研院所研发成功,然后由有市场的企业试制生产、销售,在生产、销售中完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国家应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一项高新技术的诞生首先在科研院所,企业的责任仅仅在实践中完善,把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到企业,企业无精力,做不到,也做不好,企业仅仅是高新技术的中试场所。

最新整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方案.doc

xxx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精神,着力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发展目标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体系,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按照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到底达到xx家,到底达到xx家,到xx年底达到xx家。 二、基本原则 (一)企业为主,政府引导。 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完善财务管理,建立创新体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育紧密结合,科技、财政、经信、商务、税务、知识产权多部门联动,针对性地开展对高企后备企业的培训帮扶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发展。 (三)依托平台,形成体系。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依托,整合财税、法律、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专业力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支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需求。 三、工作路径 (一)着力调研规划 全市各级科技部门要建立常态性的工作调研制度,对辖区企业开展系统的摸底调查,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科技需求。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范围、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企业管理及成长性)为核心内容,分类建立市和各县(市、区)细化到企业的年度高企存量、计划申报认定和复审企业工作台帐。同时,要着重构建各地培育后备高企工作台账,鼓励辖区内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入库,建立企业需求数据库,市和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目标制订好年度培育计划和工作方案,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