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铁_走出去_战略_主旨_方略_举措_徐飞

中国高铁_走出去_战略_主旨_方略_举措_徐飞

中国高铁_走出去_战略_主旨_方略_举措_徐飞
中国高铁_走出去_战略_主旨_方略_举措_徐飞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

主旨·方略·举措

徐飞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重视的三大战略主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布局重要性、时序紧迫性、路径可行性、区域难易结合、线路互联互通五个战略原则,并从政、产、学、研、金等方面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举措提出以下五个建议:统领战略实施、凝聚产业合力、构筑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国家智库、创新投融资方式。

[关键词]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新陆权时代;战略实施;国家智库

[中图分类号]U27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42(2015)04-0004-05

1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主旨

高铁乃大国之重器,是中国现代装备业成建制国产化、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典型代表。中国高铁成功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行者和领跑者的转变[1],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美国有苹果(iPhone),中国有高铁”,就是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高铁的极好佐证。中国高铁“走出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主旨就在于推动“交通成和”、助力重建“丝绸之路”、以“路权”支撑新“陆权”打造新“海权”。

1)推动“交通成和”。国家要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要先行。交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且自古以来,人类文明随道路的联通和延伸得以传播、理解、亲近和发展。当下,作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五大标志性成果之一的高铁,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纵横驰骋,而且还通过“走出去”方式,让这一安全舒适、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运输方式惠及世界各国,并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互信互助与人类社会繁荣,正所谓交通改变时空,交融消弭隔阂。600多年前,郑和曾七下西洋,以和平之旅、文化外交增进了睦邻友好,展示了中国和平文明的国家形象;今天,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中国高铁是造福各国普通民众的工具,是加强国际交流、传递文明的使者。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谈到,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国人民素来友善、爱好和平,《韩非子·说林上》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理念,已经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今日之中国,向世界再次展现了坚持和平发展的民族基因,也正在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编织和平的经纬。因此,高铁“走出去”被赋予了“交通成和”的国家使命,是推动“和平外交”、架设“世界和平之桥”的新基石和新载体。

[收稿日期]2015-01-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1490722)

[作者简介]徐飞,1964年出生,男,四川巴中市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E-mail:xufei@https://www.doczj.com/doc/303616415.html,

4

中国工程科学

2)助力重建“丝绸之路”。历史上,作为传统陆上贸易强国,中国通过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向东(太平洋)开放,加入全球经济循环,中国经济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发展。高铁这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取代古老的风力、马(畜)力和人力运输,重建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外,以“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高铁建设打通进入印度洋的经济要道,直指世界最大石油产地和供应地——波斯湾地区。这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突围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下行风险犹在的全球经济而言,更是一剂经济强心针。因此,高铁被赋予丝绸之路的重建使命,高铁“走出去”承载着架设陆地经济通道、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重任。

2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略

1)“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铁“走出去”适逢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而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外交形象显著提升、和平发展环境态势趋好,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铁路装备国际化,屡屡在国际舞台亲自推介中国高铁,这将有助于政府规划引导、高铁企业有序“走出去”局面的形成。就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北美高铁建设发展起步,欧亚大陆经济走廊作用凸显,非洲铁路现代化需求旺盛;就自身条件来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与相关国家产业发展互补性增强;中国高铁在世界高速铁路中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3];中国交通装备技术完善、运营经验成熟、质量和性价比高[4],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也面临资金筹措、技术标准、跨国营运等异常困难与严峻挑战,深受国际政治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错影响。突出表现在:一是面临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JR东日本和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等已具备高铁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据《日本共同社》2014年3月18日报道,日本四大铁路公司高调成立“国际高速铁道协会”,携手向海外输出新干线技术和设备,推进日本高速铁路标准成为国际化标准,并邀请计划建设高铁的美英等国铁路公司加入,以利于获取订单,抢占全球铁路市场份额;此外,日本首相安倍近期还力推“高铁基建外交”,拟向美国高铁计划无偿提供最先进的低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二是相关国家高度关切国家安全、资源保护、企业利益等自身因素,合作谈判困难重重;如近日《印度教徒报网站》发表文章称“印度对中国高铁说不”。三是技术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高铁标准已被国外垄断或使用、欧洲标准具有天然排他性等背景下,中国高铁核心技术只有取得国际专利和产权保护,才能畅行世界。四是投融资和营运模式仍不尽成熟,build transfer(BT)、build-operation-transfer(BOT)、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等模式各有利弊,存在盈利风险。五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宗教冲突、文化相斥,“走出去”存在不可控因素等。

2)“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战略引导。审时度势,我们应坚持并兼顾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布局的重要性原则。从进入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民族进步和国际关系实际出发,按照重要程度高低,研究、确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二是时序的紧迫性原则。从产业梯度转移、经济发展时机、地缘政治格局、国家安全保障等紧迫性出发,研究、确定“走出去”的时间序列。三是路径的可行性原则。从地理空间关系、发展基础条件、技术标准对接、合作交易成本等出发,研究、确定“走出去”的战略路径。四是区域的难易结合原则。考虑地缘政治、技术落差、贸易壁垒、建设周期等因素,从易到难、步步为营,研究、确定“走出去”的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快速抢占全球高铁关键市场,统领世界技术标准,先难后易、一步领先,优先掌握“走出去”的战略制高点。五是线路的互联互通原则。兼顾经济、产业、国防、政治等多种因素,可先在他国境内修建高铁进行局部布点,但最终应尽可能建立国家间互通互联的交通走廊进行跨国高铁线路联接。基于以上原则,下面本文就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布局和时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是战略布局,包括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两个方面。空间布局应涵盖三个维度。一是继续规划、磋商、加紧施工四条战略线路,即:欧亚高铁、

5

中亚高铁、泛亚高铁、中巴铁路。二是加快推进中非铁路建设。三是加紧研究中俄加美高铁。产业布局主要涉及七大技术制式和开发及有机组合。轨道交通包括重载、高速、城轨、城际、常导磁浮、低温超导磁浮、高温超导磁浮七种不同制式,不同制式形成不同产业区分与互补,考虑产业需求、技术需求、工程国际承包等因素,宜采用轨道交通装备输出、现代化铁路输出、城市轨道装备输出、高速铁路整合输出等方式,进行集成化、系统化的产业布局,如先从地铁、普铁、磁浮等进入他国,再逐步进入高铁市场,以对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需求。

其次,是战略时序,包括战略步骤与时间梯次两个方面。战略步骤可分四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是从货物贸易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也就是从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到铁路系统的出口。第二阶段是从基于成本优势的产品出口到基于技术优势的标准出口,从承建一个站场、一段铁路,最终到达整合输出,即在技术、资金、标准、人才等方面全方位“走出去”,全面参与境外铁路建设、融资和运营管理。第三阶段是建设国内基地到合作建设海外基地,强化国内高铁产学研基地建设,支撑海外产业合作发展,建立国际化海外基地。第四阶段是从高铁出口到带动国家通信、航空、电力等大型装备业国际化,实现中国装备享誉世界的战略构想。

“时间梯次”可在前述空间布局基础上分三个先后梯次进行规划。

第一“时间梯次”。快速打通南向通道,联接非洲大陆,优先选择“泛亚铁路”、“中巴铁路”和“非洲铁路”。泛亚铁路方面,中国紧邻东南亚各国,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南海安全问题等凸显了跨境高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中国接壤的南亚诸国,产业互补性强,无技术标准障碍,相关国家政府已达成合作谅解。泛亚铁路国内段已经开工,南向通道,呼之欲出。中巴铁路方面,中国进口石油的80%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路途遥远,受制于人。中巴铁路一旦建成,中国能源保障、地缘政治和西部安全形势将根本改观,意义重大且情势紧迫。中巴铁路是巴基斯坦的国家长远战略规划项目,中国政府也已向巴基斯坦提供资金用于该国升级改造铁路系统。目前,中巴铁路地质勘察设计已有基础,进入规划和实施的条件相对成

熟。非洲铁路方面,中国与非洲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在国际事务、经济援助和铁路建设方面均有传统和现实基础;非洲现代化铁路建设需求空间巨大,与中国铁路产业互补性强,在中非战略合作框架内实施中非铁路合作,前景远大。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铁路建设再次引领中非全面深化合作进程,中国政府与肯尼亚政府有关蒙内铁路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新的战略契机已经出现,应抢抓机遇、快速推进。

第二“时间梯次”。建设西向通道,贯通欧亚大陆;渐次选择“中亚铁路”和“欧亚铁路”进入欧洲。西向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发展,打通欧洲的铁路通道,对于维系国防安全、民族团结、建设“新丝绸之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美俄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推进铁路合作已具可能性;同时,中国成都直达波兰罗兹的“蓉欧国际快速铁路”2013年4月26日已经开通,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安伊高铁二期工程于2014年7月25日正式通车助力土耳其联通“新丝路”[5],合作气氛良好。

第三“时间梯次”。建设北向通道,遥指美洲大陆;规划建设中俄加美高铁、积极参与美国东海岸高铁建设等。此外,可空降美国本土,竞争参与美国东海岸高铁建设项目,抢占北美高铁市场;该项目刚刚起步,美国政府在未来30年内将投资117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南车集团等国内企业前期已有接洽。然而,铁路穿越西伯利亚和太平洋,线长点多,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且跨越多国、标准不一,存在相当的建设挑战,需未雨绸缪、超前布局,中国北车已在美国本土组建轨道交通车辆相关公司,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北车-密歇根大学焊接结构研发中心”。

3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举措

本文从政、产、学、研、金等方面,针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举措,再谈五点具体建议。

1)统领战略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项层次高、涉及面广、关键要素多,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的战略行动,应统筹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宗教事务局、国家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

6

中国工程科学

等政府资源,成立国家层面的“指挥部”——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委员会,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组团推进,从政治、经济、产业、装备、投融资、外交、国防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协调各方、超前规划、强势推进,为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时间表、路线图,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对话和协商,与进入国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2)凝聚产业合力。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集合、产业集群、市场竞合是成功实现高铁“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国内企业间过度竞争和不良竞争,协调内部、消解内耗、一致对外,集团化参与海外竞争,应加快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国际产业联盟,形成覆盖高铁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组织协同系统,实现产业联动、互动输出。尤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高铁国际化标准体系,全力参与“铁路合作组织”高速铁路规划和标准的制订工作,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研制和推介,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尽快成立“中国高铁‘走出去’论坛”常设成员单位联盟,常态化助力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

3)构筑培养培训体系。对“走出去”而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支撑是最强劲的支撑。但“走出去”仅是我们的意志,“走得进”才是硬道理。对走进去而言,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有利于海外市场培育和推广,有利于产品进入前的目标国认同。中国高铁“走出去”,应坚持人才培养培训先行,国内国际化高铁人才资源和进入国本土高铁人才资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培育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共享的教育氛围,构筑支撑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持续“走出去”搭建人才“蓄水池”。作为支撑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西南交通大学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门类最齐全的轨道交通学科集群、专业配套最完善的教育优势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核心实验平台。学校与国际铁路联盟开展战略合作,已连续4年输送博士研究生前往国际铁路联盟总部联合培养和实践培训,多次联合举办“国际轨道交通学术论坛”;在成功开展埃塞俄比亚、伊拉克、乌干达等铁路高端培训项目基础上,正致力于蓉欧铁路沿线国家所需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并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技术国际培训中心”,为高铁“走出去”提供一揽子人才保障。此外,学校坚持

科教融合、以研促教,依托牵头建设的国家首批“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西部地区唯一、也是轨道交通行业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六大国字号科研平台”,深入开展高铁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一体化试验验证等工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撑。

4)打造国家智库。一是积极筹建高铁“走出去”世界性发展研究基地,深入开展高铁国际工程管理与运营服务研究,形成系统化、科学化中国高铁品牌“走出去”营销策略,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全方位“智库”服务。二是建立高铁“走出去”区域性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三个一极”的非洲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前哨,可适时成立“非洲高速铁路研发中心”,将为中国高铁登陆非洲大地提供强有力的前瞻性智力支持。当前,西南交通大学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作用,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成立了中国在美国的第一个高铁研究中心——“高速铁路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系统安全研究中心”将正式成立;“中国高速铁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由著名学者高柏教授出任。三是打造海外推介品牌。高铁作为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公众关注度。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是装备的“走出去”、技术的“走出去”,也需要从技术的超越转向文明的对话、文化的交流;除国家领导人出访亲自推介中国高铁外,还应有如金融组织、大型企业、知名智库、新闻媒体、国际友好协会等民间形式的策划推介,可适时在国外举办高铁“走出去”战略海外论坛,由民间、社会及专业人士“代言”政府进行推广,提升公信力、降低敏感度,以营造友好、和谐的产业文化交流氛围,助推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

5)创新投融资方式。高铁走出国门,应探索稳妥和高效的全新投融资方式,以应对陌生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加强银企合作。继续发挥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导作用,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可通过优先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早期收获战略项目,引导并支持高铁“走出去”,2014年4月中国北车已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价值300亿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以支持中国北车的海外合作项

7

目。二是灵活采用投融资模式。对于财政能力较好的国家可选用BT模式;对于流量大、商务环境好的项目可以选用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通过土地和物业开发实现商业上的创新回报。三是提升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利用国外发达证券市场和银行业直接融资,或运用设备设施金融租赁、ABS(资产支持证券化)、“杠杆收购”、银团贷款、设立国际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先进的融资手段,促使高铁“走出去”项目向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拓展。四是研究并推广“资源换高铁”模式。对于经济落后的资源国,要加强创新合作模式研究,如通过石油换高铁、大米换高铁以及高铁换市场和政治互助等方式,为我国发展换取经济资源或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共赢。五是加快推进国际银行建设。目前应重点推进“金砖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建设,以国际银行金融支持为基础,驱动与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区域铁路网,并扩大以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点的经贸、投资、财经和金融合作。

参考文献

[1]何华武.中国高铁:“追赶者”何以变成“领跑者”[J].电气时代,

2011,2:35.

[2]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承载新丝路,托起中国梦[EB/OL].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2013-12-15].http://news.swjtu.

https://www.doczj.com/doc/303616415.html,/shownews-6827.html.

[3]何华武.中国高速铁路创新与发展[J].中国铁路,2010,12:5-8.

[4]周小苑.中国高铁全球性价比最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

11-12.

[5]刘睿.中国高铁助力土耳其联通“新丝路”[N].人民日报,

2014-9-22.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Guildlines,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Xu Fei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s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on China’s diplomacy,security,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and the three key strategic points must be emphasized.Furthermo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ens facing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Based on this,the paper put forwards to five strategic principles,including the layout im-portance,the timing urgency,the path feasibility,the regional difficulty and the railway intercon-nection.Furthermore,this paper mak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globalization strateg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integrat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s,rallying industry forces,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systems,building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 and innovat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Key words]high-speed train;service performance;train detection;tracking test;performance evolution

8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高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中国铁路长远规划,经过多年的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一、比较优势 1、建造成本较低。中国铁路呈网络规模化发展使得桥梁、隧道、车站等不同建设部分的设计可以实现标准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总体来讲,中国铁路建造成本是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二。原因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团体建设积极性较高;业务量庞大,可以采用摊销资金的方式去购买施工设备;较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了成本。 2、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是中国高铁独具的优势。中国的高铁建设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 二、竞争优势 中国高铁是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并不是它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具体的一些项目而言,中国的报价并不比国外低多少。中国高铁的优势是综合性的。 1、中国高铁拥有全球最丰厚的运营经验,每年有几千列动车组在运营,有9亿人乘坐,这是一种无比庞大的数据库。中国高铁在不同的运营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由此获得的运营

数据也是全球最丰富的,这些数据反过来对世界范围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庞大的实践数据支持。且中国高铁运营成本低,由此也产生了规模效益,有国外统计,中国高铁的运营成本是每公里7美分,而法国TGV(高速列车)该项数据是27美分,西班牙高铁该项数据是25美分。 2、中国高铁快速且安全。据《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杂志统计,在目前全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20条高铁排名中,中国囊括了前6名。2008年6月24日,中国制造的和谐号动车组,以时速394.3km 从北京驶至天津,创造了中国高铁最高时速。2011年12月,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动车试验时速达到了605km,打破了法国的最高纪录。中国高铁的行驶速度超过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开始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不仅速度跑在世界前列,在安全可靠方面也毫不逊色。就轨道技术来说,中国已经建成1000多km长轨道的无缝线路,而日本只有几百公里;中国的高铁轨道实现了100℃温差不变形,而德国、日本尚未掌握该项技术 3、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修筑时间短。在保证交货期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是世界上最强的。比如印尼的高铁项目是140公里,要完成它,日本动辄报个五年。而对中国人而言,五年时间大概能完成京沪高铁间长达1000多公里的项目。中国高铁已经是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制造方式了,快到了什么程度呢?正常的一列动车组由8辆构成,2014年前后,中国的工厂在生产制造巅峰时就可以达到1天产7辆,也就是差不多一天生产一列动车组。 4、中国高铁勘测设计与施工领先。 中国铁路在勘测设计中已广泛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IM技术等,实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为中国高铁勘测设计的高效精确提供了有效保证,铁路工程勘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高铁施工队伍在高铁路基、桥梁、隧道、线路、电化、电力、通讯、信号、车站的建设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曾建设总里程世界第一、最高设计时速350km的武广高铁;我国首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在国外已经有七万两千多家,总投资额达到了101亿,但是同时我们也有对外承包的工程,以及对外劳务的合作。整个投资与我们全球所谓的境外投资相比,还是一个非常小的份额。实际上到2002年年底,中国大陆境内,差不多直接销售了海外投资差不多是4500亿美元,全球差不多是71000亿美元。我们自己对外的投资,协议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差不多只占0.1%。而且谈起中国来,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出口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来分析这些数据的话,在2002年的总数的出口贸易当中,实际上我们的加工贸易,占到了1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5%。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如果我们来理解的话,加工贸易只是占整个商品价值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有些企业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状况。比如说我们在美国,或者是加拿大买一个牛仔裤,差不多是40块到50块美元的样子,但是我们中国企业挣多少钱呢,我们差不多是卖两美元给他们。实际上整个价值链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负责品牌,负责设计,负责管理的美国企业,以及负责分销的一些代理公司所挣到了。我们实际上所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用高附加值的方式走出去的话,那我们的出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出口贸易,对海外的投资会极大的加强。 另外一点,目前来说,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不是非常非常理想,这里不太方便举例子,但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很多中国,尤其是国际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有很多很惨痛的教训,我们公司最近和一些国内企业合作,很多人在饭桌上谈起来的,都是多少千万很容易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TCL在海外的投资,很多人反应也是有宣传的味道。我们听说TCL的投资在越南是成功的。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在往外走的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问题和困难。最明显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审批的程序非常的复杂,海外的融资,包括在境外投资都是非常的困难,这些都是政策上的原因。很多的方面,作为研究人员来讲,我们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失败的。总结起来一条是立项不够科学,很多在海外的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都缺乏比较细致的了解,以及对于产业环境,价值链都有认识上的不足,对于供应商,竞争对手,用户,新进入威胁和替代者威胁没有系统的分析。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交流当中,我们感觉到,很多的决策都是依靠领导人出国的考察,更大的程度上,依靠领导人个人直觉来做决定的。这样的一种决定,在中国开创企业的过程当中,各种原因吧,它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靠这种决策的话,会很容易头破血流的。 我们很多的家电企业在北美投资办厂,有的人到墨西哥,有的人到美国,他们认为北美的经济圈比较大。但是在北美的直接成功,人工成本非常贵,使我们中国的企业的优势在北美生产来说的话,都已经失掉了。还有任人唯应该去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很多人做过系统的了解,发现越南表面上有工资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珠江三角洲低。所以我们在海外扩张并不等于在海外生产。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当中,可以依赖某些方面的优势,跟着三板斧政策取得成功,模仿,跟随降价。依靠政策和历史的原因取得成功。还有就是走向海外,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营销的策略,这里面有很多的营销。无论你是想在海外建厂,想出口,贴牌生产,还是想创造自己的牌子,这些都是你在走出去之前,所需要解决的营销上的问题。这些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这种营销策略上,有一些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是属于内部管理不当。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系统,财务审计上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笑话都会有。 我曾经在一个国家机关工作过,当时我们有二、三十个人,我们是做信息咨询提供的,我们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些人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后来我们当时几年之后,四、五年前有一个香港的负责们,不知道怎么染上了赌博的习惯,就把一千多万人民币,还有差不多几套房子在香港都输给澳门的赌场,这样的例子我们会听到很多很多,这些都是跟内部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内部管理,有一些很好的模型,可以来解决一些问题,这里面一个简单的就是,在管理人的风格,不同的价值观,人员,战略,以及技能方面,我们想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国营的企业在很多的方面,都还是比较欠缺的。 我们也在这里,我也想引用几位我们业内的专家讲的几句话,林毅夫曾经说过缺乏经验,好大喜功,缺乏人才,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和资本外逃是海外投资失败的国有企业的六大通病。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中心的一句话就是说,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带着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同时缺乏人才,也是他们走向海外之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在前面讲了一大堆,就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所碰到的一些困难。我想,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海外的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由于他们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的成长,所带来的社会的繁荣。我们想看一下,他们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们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两个方面,“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从资本流向上看,“引进来”与“走出去”恰好相反;但是从相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现代服务业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讨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32班 姓名李家炜 指导教师吴卫芬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目录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相对稳定,规模也不大,2002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仅为2亿美元,2003年达到亿美元。但是自2004年起,海外收购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70亿美元,仅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一项交易的金额即达亿美元。2004-2010年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单项并购交易的金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单笔金额达上百亿美元的并购(参见表1)。同时,并购的目的也正逐步从初期的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资源逐步转向了获取技术、收购品牌、整合国内外资源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此外,在进行大额并购时中国企业还表现出比较喜欢收购多数股权的特点。2000年至2010年,境外并购交易额在五亿美金以上的,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占到63%;而在境内的大额并购交易中,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仅占到36%。 表1 中国十大海外并购交易(2003-2010 )

2010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境外并购继续快速增长,而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目标企业对中国收购方的态度也变得较为开放。2011年初,烟台万华、时代新材、柳工等数十家中国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海外收购计划,上半年许多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活动中也非常活跃,表明海外并购热潮仍将持续。2011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但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失败的案例也频繁出现,包括一些已经完成多起海外并购交易的公司也常出现于失败者的名单中(参见表2),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和能力仍然有较大的欠缺之处。 表2 中国企业主要海外并购未成功交易(2009-2011) 二、成功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完成沃尔沃轿车公司的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题: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赵承、张旭东、齐中熙、林红梅 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等式”: 5年=40年; 3小时=11小时; 1种=4种; ………… 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惊诧于中国速度,各国舆论疑惑: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感慨于中国高铁,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国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瞩目于中国模式,一些国家在探究中国创新之谜,以中国高铁为目标展开新一轮追赶。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 中国高铁的速度,升腾于中国人对“速度”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 中国高铁的道路,记录了中国人奋力创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历程; 中国高铁的模式,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 中国高铁的精神,演绎着铁路人报效祖国、忠诚无悔的信念追求。 追梦—— 中国梦想,中国速度,穿越时空,日夜兼程,书写奔向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寻梦——怀揣与风竞速的梦想,中国以豪迈气魄发展高速铁路,涌动着赶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8时54分,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车头明亮的驾驶室内,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总规划师郑健、安全总监耿志修、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副总工程师安国栋……这些中国高铁的领军人物和他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答案说课讲解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答案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88分答案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纵向并购是以扩大规模,降低边际成本为核心的行业内并购。 正确 错误 2、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设备的方式建立企业,实现对东道国的投资。 正确 错误 3、按人均计算,截止2009年,中国人均海外投资额不到全世界人均海外投资额的5%。 正确 错误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在1980年建立,之后持续改进。早期的监管严格、限制多,近期的变得更加自由化。 正确 错误 5、根据本讲,对外投资的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 正确 错误 6、根据本讲,铝是我国最为紧缺的大宗有色金属商品之一,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65%左右。 正确 错误 7、根据本讲,中国从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正确 错误 8、根据本讲,中国现在目前对外投资的额度仅仅相当于丹麦的水平,略微低于我们中国台湾省的水平。 正确 错误 9、根据本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真正的企业主体。 正确 错误 10、本讲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在起步晚基数小的情况下,对外的政策应该是逐渐考虑到从一个贸易地国开始转向对外投资的阶段。 正确

错误 11、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市场获取型的模式。 正确 错误 12、跨国并购是()的一种方式。 区域直接投资 区域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13、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定义,收购境内企业()以上的股权,就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10% 20% 30% 40% 14、(),中国第一次进入全球十大投资者之列。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5、从2004-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 50% 70% 100% 130% 16、(),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对外投资批准简单化、地方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7、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8、根据本讲,中国在投资的区域上布局最多的()。 非洲 欧洲 亚洲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在90年代,中国经历了历史变革的时期。外商投入中国的巨大资金和大量技术有如输血;于是,继60和70年代意大利、东亚四小龙相继成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展的“福地”之后,中国成了新的“成本洼地”和“世界工厂”。中国政府对外商的低税收优惠政策、近于零成本的污染宽容政策以及“血汗工资制”,使得中国在外资眼中成了一个巨大的“掘金场”。 在使用外来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多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实体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蜕变。进出口总额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如今的中国,坐拥近两万亿的外汇,充当着美国的债主,在金融危机扫荡了全球之际,也在重新计划着它走出国门的投资计划。然而,这场雄心壮志的旅程究竟面临怎样的困难呢?对于这些障碍,又将怎样扫除,值得探讨。 6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其中,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50年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2008年已达到8%以上。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如今的中国,走过了在产业链低端积累财富的岁月。在我们的劳动力优势被我们使用殆尽,面临着西方贸易伙伴的频频反倾销,贸易保护。也许,在贸易转型的时期,我们“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要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 从世界的加工厂到品牌发源地也许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可是在任何一个极端困难的时期,都会孕育着微弱但是清晰的机遇。对中国来说,也许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在世界的智囊库普遍停止转动时,中国有了“走出去”的最好机会。去海外并购,或者直接投资设厂。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无疑都是面向机遇去的。可是海外市场陌生的环境,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都让这场掘金之旅变得障碍重重。 近5年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增速达40%以上,2008年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决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3616415.html,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决策分析 作者:付英梅谷云龙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31期 [摘要]全球基建市场的巨大规模,为中国相关及配套产业“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中国高速铁路项目成为了基建领域对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建设发展有目共睹,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构想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作为高铁产业的新兴大国,在拓展海外铁路市场的过程中,不断面临各种竞争与挑战。作为高铁“走出去”的典型案例,中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引人注目,文章对此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高铁海外投资应注意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对其他投资行为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投资决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015 因此,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印尼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主要瓶颈。与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证印尼经济能够年均增长6%的重要因素。 2雅万高铁项目分析 21项目概况 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尼维卡建筑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尼雅加达至万隆省会西瓜哇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雅万高铁是印尼总统佐科威上任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价值550万元。项目预期在2017年开工,2018年完工,2019年正式运营。 (1)雅万高铁项目背景:中国赢得此项目主要是因为中国愿意接受无担保贷款,而日本则要求印尼政府担保。之前,由于成本高以及资金问题,此项目曾被中途取消。后来,该项目计划变为建成一条中速铁路,成本较之前降低40%。最终还是决定建设高速铁路,并与中方签订了合同。 项目全长150公里,时速在200千米/时至 250千米/时。客流量平均44000人次/日,有望来年继续增加。耗时将从之前的3~5小时,降至36分钟。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大连交通大学靳冬 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欧洲以外举办。当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走进美国市场。 就在大会召开前4天,中国高铁综合试验时速达到了486.1公里,再次刷新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世界纪录。“早晨从北京南下,中午可以在广州吃烧鹅;如果上午从北京西行,下午就能到新疆领略天池风光。”中国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所描绘的这一美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中国人身边的一件寻常事。 中国高速铁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较晚,但中国的高速铁路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随着当今世界运行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的顺利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 但是交通运输瓶颈制约仍然是目前值得考虑的问题,交通运输可以说是联系到各行各业,大到军事武器,小到柴米油盐,所以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全面促进钢铁大动脉的发展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能力十分紧张,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一直处于超负荷和限制型运输状态。既有能力远远不能适应通道客货运输增长需要,难以满足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和运

输质量提高的要求。所以,修建客运专线铁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的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 (2)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 (3)是我国铁路改变客货共线运输局面,高速度、大幅度扩充运输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运输支撑的战略需要。 以上只是对铁路内部的看法,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修 建高速铁路对国家经济建设等同样 带来了很多影响,以下举几个例子: 首先就可以减少金融危机对中 国的影响,拉动内需,确保经济持续 增长。在2008年部署的四万亿投资 政策的带动下,钢铁、水泥和工程机 械的需求增长都较为明显。 地方经济和老百姓从竞争中受 益,市场化的竞争,可以使运输结构 更趋于合理化,也会促使铁路、公路和航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性价比。价格下降了,服务变得更好了,支线运输充分了,城市间的经济才能活起来,老百姓也会得到真正的实惠。 高速铁路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社会效益大的项目,这已经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等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得到证实。目前,我国对修建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讨论,大多集中于项目的资金来源、修建的可行性、成本核算,以及可能的运营收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内部性经济问题,而对其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考虑较少。以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崛地而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对外开放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政策,提升自身的实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开展“走出去”,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国际空间,就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什么是“走出去” 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在“走出去”战略中所面临的现状、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我国中小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困难;对策;展望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79 年8 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首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1997 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中央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战略性资源需求加大的实际,在十五大上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21 世纪初,根据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资源和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功经验,江总书记强调:“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1]” 2001 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五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理事、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亚丽 摘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1、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中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2、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政策支持,仍是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3、要素禀赋优势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确立,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宁波企业的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也为宁波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宁波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而去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宁波的企业走出国门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宁波的对外投资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国内外理论界、产业界对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研究已有不少,对于对外投资的动机、竞争优势、投资主体、投资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也作了梳理,但是对于宁波“走出去”战略的研究相对来说少一些。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进行研究,以丰富并进一步发展“走出去”理论。 (2)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宁波市历年来对外投资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理论、现状,找出宁波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障碍,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个层次提出了促进宁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措施。对于营造一个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投资的环境,加快宁波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与内涵 1.1“走出去”战略提出与形成 1.2 “走出去”战略分内涵 2、宁波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1.1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法展是宁波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入世对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影响 1.3 宁波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走出去”战略的事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模式研究 3.1 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阶段 3.2 新形势下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新特点 3.3 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4、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问题或障碍 4.1与政府有关的问题 4.2与企业有关的为题 4.3与行业协会有关的问题 5、进一步推动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对策 5.1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5.2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5.3行业协会应采取的对策 6、结论 (二)拟解决的问题: 1、通过分析宁波市外经贸局提供的对外投资的数据资料,总结出宁波对外投资的现状,即宁波市“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现状; 2、分析出宁波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存在的问题; 3、根据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对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 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网上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客观的事实依据。 在论文构思阶段,采用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前人经验的相似之处,发现前人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并寻找论文写作不同的切入点。在论文写作阶段,在引用总结的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达到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15)中国高铁 Word版含解析

中国高铁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如今,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研究员赵红卫表示,未来中国高铁将全面更新替换。如果目前2586组“和谐号”全部替代为“复兴号”,记者粗略估算,替代空间将达到4000亿。而“十三五”规划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预期新增1.1万公里铁路建设,意味着将新增1320个组“复兴号”,增加2000亿空间。总体看来,“复兴号”将推进6000亿国产替代。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走出去’的战略。”赵红卫说。相比于日、法、德等国的高铁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关键优势有三点:一是轨道、隧道建造技术更高,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譬如中国高铁技术能够保证在很大温差情况下铁轨不变形;二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三是中国高铁的修建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4年“中国的高铁革命”报道中援引数据指出,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不超过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至2100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2500万至3800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5600万美元。 材料二 随着“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中国标准“国产替换”将开启经济增长新里程,值得期待。首先,中国标准直接惠顾动车组发展,车型更换带来巨大产业机遇。我国动车组是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引进技术,基本上是合资生产,使用外方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动车组,但有些技术还是打着外方的“胎记”,知识产权依然不在掌握中,包括车轮、轴承,还有制动刹车系统等都依旧采用外国标准,由国内零部件商进口组装。 其次,中国标准带动产品全面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是标准的提升,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是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倘若全国各行各业的产品都进行中国标准的全面升级,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克服眼前徘徊状态,提高增长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着力改变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的状况,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滨江学院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院系经贸系 专业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许於洁 学号20102347028 任课教师方琳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许於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南京21004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最后,分别从宏观层而和微观层而详细的研究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思路对策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一)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和投资优惠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资源短缺与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直接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以弥补我国许多资源产品的不足。 (二)走出去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和摩擦,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我国己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Barre 发现1991年间日本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渐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影响。1991年,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贸易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 7%目前我国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木和韩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走出去,在当地生产、销售,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皇,改变我们在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 (三}走出去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动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企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主动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走出去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从国内状况来看,走出去可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从国际形势来讲,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五}走出去可以打造我国优秀的跨国公司,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升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我国公司企业尚处在发展的幼年阶段,只有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才会在国际市场中锻炼竞争力,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同时,走出去可以锻炼各类人刁一,拉升整体人员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走出境外的各类人员,还可以而对而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