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鵩鸟赋》译文及思想内容分析

《鵩鸟赋》译文及思想内容分析

《鵩鸟赋》译文及思想内容分析
《鵩鸟赋》译文及思想内容分析

含哲理于对问,寄悲慨于旷达

——贾谊《鵩鸟赋》解读

原文: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一、总体感觉:

1、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穷,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

2、问答式骚体哲理赋。

3、繁琐重复。

二、串讲

原文: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鸮:猫头鹰,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止于坐隅(座旁。坐,通“座”。隅,边侧,角落。)。楚人命鸮曰“服”(命:命名。服:通“鵩”。)。贾生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自广:自我安慰。)。其辞曰:

译文: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天有只猫头鹰飞入贾谊的屋内,落在他的座位旁边。楚地的人把猫头鹰叫“服鸟”。贾谊是被贬谪居住在长沙的,长沙地洼潮湿,他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悲哀伤感,就作了一首赋,来宽慰自己。这首赋是这样写的:

阐释:《西京杂记》谓:“长沙俗以鵩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鵩鸟赋》,齐生死,等荣辱,以遣忧累焉。”本文是贾谊在文帝前元六年(前174)谪居长沙时所作。以上两则材料可知贾谊写作此赋的背景与动机。

原文(1。1):单阏之岁兮(单阏(chányān,蝉烟):十二地支中卯的别称,用以纪年。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说,这年是文帝前元辛六年,岁在丁卯。但清钱大昕认为应是文帝前元七年(前173)(见《十驾斋养新录》及《廿二史考异》)。),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日施(yí,夷)太阳西斜。施,通“迤”,斜行。朱东润本作“斜”。),鵩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发:打开。书:指占卜所用的策数之书。),策言其度(《汉书》作“谶”,此实指策书上的预言。度:数,吉凶定数。)。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数之度兮(《汉书》作“淹速”,指生死的迟速。),语予其期(语(yù,玉):告诉。)。”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译文一:丁卯之年啊,四月初夏。庚子日斜啊,服鸟来到我的住处。落于座旁啊,从容不迫。服鸟入宅啊,暗思其故。展书占卜啊,预言定数:“野鸟入室啊,主人将去。”请问服鸟啊:“我去何方?吉事告我,凶言其灾。寿命长短啊,告我期限。”服鸟叹息,昂首振翼。口不能言,唯有示意。

译文二:汉文帝六年,丁丑年,四曰孟夏时节。四月里的一天太阳西斜时,有一只鵩鸟停在我的屋子上。它停在座位的一角,形态非常的从容不惊。有怪物停栖于此,我心中暗中怀疑他飞来的缘故。打开书本占卜它,预示说到他吉凶的定数:“有野鸟进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将离去。”我请求向鵩鸟发问:“我将要到哪里去呢?如果有吉事,你就告诉我,即使有凶事,也请你把什么灾祸说明。死生迟速的吉凶定数啊,请告诉我它的期限吧。”鵩鸟就叹息着,昂起头张开翅膀,口却不能说话,而请用胸中所想的来对答:

阐释: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

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孤独无助。鵩鸟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是贾谊让它具备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让自己能够洞透这只鸟儿的想法,这是汉赋里对话体的开始。鵩鸟所具有的思想不过是贾谊自己的思想,贾谊之所以要用这么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诉说者与安慰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这篇赋序里所说的“为赋以自广”。诉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他要到哪儿去,是凶还是吉?而安慰者却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在这种答非所问中,贾谊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于死亡的预感。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诉说,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许死并不那么可怕。

存疑:

单阏(chányān),朱东润本读e4,《汉语大词典》读ye4,三种读音究以何者为是?。阏另读yan1, 阏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

【單2閼】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歲﹞在卯曰單閼。”《史记·天官书》:“單閼歲,歲陰在卯、星居子。”司马贞索隐引李巡曰:“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汉贾谊《鵩鸟赋》:“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鵬集予舍。”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單閼之舉,子罷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补充:谶纬

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它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1)释义: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大概起源于先秦时期,《左传》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纬则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出现在西汉。后来谶、纬逐渐合流。

(2)影响:东汉初年谶纬大盛。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説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爲輔。’”),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3)历史: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4)评价:谶纬充斥着浓重的神学迷信色彩,注定不能与儒家经典长期并行,很快就从经学中被剥离了出去。但谶纬中并非全是荒诞的东西,其中还含有许多天文、历数、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此外,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两千年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最高伦理规范,其最初的确切表达即是《白虎通义》从礼纬《含文嘉》中引来的。

原文(2。1万物变化):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斡流:犹言“运转”。迁:此与下文之“推”都指推移变化。),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形:指天地间有形体之物。气:指天地间无形体之物。),变化而蟺(而:如。蟺chan2:通“蝉”:演变,蜕tui4变。)。沕穆无穷兮(沕穆:精微深远。),胡可胜言!

译文:万物变化啊,本无休止。运转推移啊,循还往复。有形无形啊,变化交替。深远微妙啊,岂可尽言。

阐释:万物变化,固无休息;精微深远,不可尽言。

运动·变易·物化——天地万物周流不息。

原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摘自《新华词典》);忧喜聚门兮⑥,吉凶同域。

译文一:灾祸是幸福依靠的地方,幸福中也总有灾祸藏伏;忧愁与喜悦经常同聚共存,吉祥险凶也就簇往相处一地。

阐释:祸福相依,吉凶同域。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汉朝有一部叫《淮南子》的书,这部书的内容很多是根据老子的思想写成的。其中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塞翁失马”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一位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同村的人知道了,都来安慰他,劝他别发愁,保重自己的身体。这位老人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他说:“我没有发愁,丢马也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是好事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又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同村的人知道后,都来向老人表示祝贺,老人说:“我的马是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可这不一定是好事啊!”不久,他的儿子骑着这匹马,把腿摔坏了。乡亲们又来安慰他,他说:“没什么,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呢!”不久,边塞发生战争,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被征入伍,到前线去打仗,很多人都死在战场上。老人的儿子因为摔坏了腿不能当兵打仗,因而保全了性命。

《感兴》白居易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难不食(1),大都食足早宜休。

(1)匏瓜: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这是白居易读《老子》后写的一首七律。他说人生的遭遇,不管是吉凶还是祸福,都是有原因的,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这个道理,不需烦恼,也不需忧愁。项联引庄子“覆虚舟”的典故,说明虚空心境的重要。孟子“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同此。腹联更指出不可贪求名利以免招灾祸,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是也。(“人怕出名独怕壮”,又有所谓捧杀术。2008年9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为余秋雨挂牌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的做法近此。)古人云:“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这天下的财富与功名总共这么多,一部分人得的多了,就必然得有另一部分人作出让步。所以结尾说:名利像匏瓜一样,实在好吃,让人完全不吃做不到,但可以适可而止,不要过于贪婪。(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的《谈历史与人生》一书里引了很多这样的关于人生修养的例子,大家可以找来读读,现在市面上卖的南先生的书大都是讲义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以多看一点。)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一书中,许多地方都深刻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出现,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相互对立而有了顺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事物两方面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事物才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而,在吸取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的生存智慧的同时,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纯粹以“无为”而等待良好结果的发生。

《联合早报网》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四川大地震有感

[于时语] (2008-05-26)

原文: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句践霸世(居以春秋时吴、越相争之事来说明祸福相倚相伏之理。吴王夫差曾大败越国,将越王勾践围困于会稽山上。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反灭吴称霸。)。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斯:指李斯。游:指游宦于秦。遂成:犹言“达到成功”,指身居相位。下句言李斯在秦二世时被赵高所谗,身受五刑而死。);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胥靡:用绳索把罪人系在一起,相随而行,以服劳役。因此也代指刑徒。传说傅说曾在傅岩服劳役,殷高宗武丁用以为相,使殷大治。)。

译文一:吴国强大啊,夫差败亡。越避会稽啊,勾践称霸。李斯显赫啊,终受极刑。傅说卑贱啊,辅佐武丁。

译文二:吴国很强大,夫差却失败了,越国栖息于会稽山,但勾践却称霸于世。李斯游于秦国,身登相位,达到成功,最终却身受五刑而死。傅说在傅严操服劳役,殷高宗武丁以为他是贤人,用他为相。

阐释:以为古例,申言祸福相依之理。

原文(2。2命不可说):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纠:两股搓成之绳索;纆:三股绞在一起的绳索。)。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极:终极、止境。)?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旱:通“悍”,强劲,急猛。 回薄:反复不停地激荡。振:通“震”。两句说水流矢飞,为外物所激,则或悍或远,发生变化。)。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纠错:互相纠缠错杂。)。

大钧播物兮(大专(jūn,均):与“大钧”同,制造陶器的转轮,自然界造就万物,就如同钧制造陶器,故以大钧喻大自然。播物:运转造物。),坱扎无垠(坱扎(yǎngyà,?养讶):漫无边际的样子。垠(yín,银):边际,尽头。)。天不可与虑兮(思虑),道不可与谋(谋度。不可预为思虑谋度)。迟数有命兮,焉识其时?(死生迟速有命,哪能预知它的期限。)

译文:祸之与福啊,如绳纠缠。命运难言啊,谁知终极。

水激汹涌啊,箭激飞远。万物回旋啊,动荡转化。云蒸雨降啊,交错纷杂。

苍天造物啊,茫然无穷。天难思虑啊,道难设想。死生由命啊,何知其时?

(所以天意凡人不能推测,大道我们也无法参与商议。人寿命死期的迟早都由命定,鸟又怎么会知道它的时间呢?)

阐释:前后结构:异物来萃——私怪其故——请言其度——口对以臆:万物变化——祸福相依——命不可说——生死由天(迟速有命)——物化不忧(生命偶然)——达人大观(众人惑惑)——纵躯委命(知命不忧)——何怪之有(自我排遣)。

原文(2。3生命偶然,物化不忧):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此四句以治铸为喻,以申明下文合散变化之理。)。合散消息兮(消息:指万物生灭、盛衰。消:灭;息,生。),安有常则(常则:一定的规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忽然:偶然,言生而为人,不过偶然之事。),何足控抟(控抟(tuán,团):控,引持;抟:抚弄。控抟,有爱惜珍重之意。);化为异物兮(异物:指人死之后身体变质,成为另外一种东西。),又何足患!

译文一:宇宙为炉啊,上天为工。阴阳为炭啊,万物为铜。聚散消长啊,哪有定律。千变万化啊,未有终极。偶然为人啊,何足珍惜。死为异物啊,有何忧虑。

译文二:“把天地比做大熔炉,造化就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都在里头熔炼,(就象翻腾的铜水无法控制一样,)或聚首、或离散、或消亡、或休息,那里有一定的规则呢?千变万化,没有终结。有一天生而为人,也没什么可得意的,变成其它的东西,也没什么好哀叹的。”

阐释:

关于“物化”、“物役”

熔炉的比喻,则来自于庄子,庄子在《大宗师》中引述了一则寓言:“有个铜匠在冶炼铜汁,铜汁突然跳起来说‘我将要成为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铜匠一定认为是不祥的金属,将把它弃去不用。现在天地就象个大熔炉,万物都在里头熔炼,偶尔幻化人形,就跳起来大叫‘我是人!我是人!’天地也会认为是不祥的人,将弃去不用。”其中的思想可以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话来概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补充: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原文(2。4达人大观,众人惑惑):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达人:与下文之“大人”、至人”、“真人”、“德人”都是道家用语,指道德修养极其高深的人。大观:胸襟开阔,所见远大。),物无不可(可:适宜。)。贪夫殉财兮,烈士徇名(烈士:指重义轻生之人。);夸者死权兮(夸者:指好虚名、喜权势的人。),品庶每(贪恋)生(一般人则贪生而恶死)。怵迫之徒兮(怵迫:指被名利所诱惑、被贫贱所逼迫。),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曲:屈也,指为物欲所屈。),意变齐同(意同亿。齐同:等量齐观。)。愚士系俗兮(系俗:指被俗累所羁绊。),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至人:至德之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已”。遗物:忘却、遗弃外界物累。),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迷惑不解。),好恶积亿(所爱所憎,积聚很多。亦可理解为“臆”,言爱憎之情积满于胸臆。);真人恬淡兮,独与道息(息:生,犹言“存在”。与大道同处)。

译文一:小智自私啊,独贵自己,达人大观啊,听其自然。贪夫为财死啊,烈士为名亡。恋权死于权势啊,众庶贪生怕死。逐利之徒啊,东奔西走。达人不为物屈啊,万变等同。愚人系于世俗啊,窘迫有如拘囚。至人遗弃外物啊,独与道存。众人迷惑啊,利欲满怀。真人淡泊啊,与道同归。

译文二:智慧浅小的人,只顾自身,以他物为贱,以自己为贵。在达人看来,自己和万物可以相互适应,故没有一物不合适。贪婪的人为财而死,刚烈之士为名誉而死。贪求虚名的人,死于权势,一般人贪求生命。为权力所诱为贫贱所迫的人,东奔西走,趋利避害;与天地合其德的伟人不为物欲所趋,对亿万变化的事物都等量齐观,一视同仁。愚笨的人为俗界所牵连,困窘的如罪人之受拘束;有至德的人遗弃物累,独和大道同行。众人惑乱之甚,所爱所憎,积聚甚多;得天地之道的人安然宁静,独和大道相处。

阐释:

此十二句分言人之情识不同。当如达人,大人,至人,真人亿变齐同,独与道俱。

原文(2。3纵躯委命,知命不忧):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放弃智慧,遗弃形体。

《庄子〃大宗师》:“离形去智。”自丧,即《庄子〃齐物论》中所谓“吾丧我”的境界,谓忘记自身之存在);寥廓忽荒兮(寥廓:深远、空阔。忽荒:恍惚,元气未分之貌。),与道翱翔(浮游)。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谓人生如木之浮水,行止随流。);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把自己的身躯完全委托给命运,任凭自然。不私爱身躯把它当作私物。)。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人活着好比是在行舟,死去就好像安然休息);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人之内心当如深渊一般宁静沉寂,不受外物干扰;人生在世则应如不系之舟,任其漂浮,毫无执著。)。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涵养虚空之性,以浮游于人世。);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因而有道德的人没有牵挂,知性达命的人不知道忧愁。)。

译文一:弃智忘形啊,超然物外。寥廓恍惚啊,与道同翔。顺流而行啊,遇洲则止。委身于命啊,不私一已。生若浮萍啊,死若休息。静如深水啊,动如荡舟。不宝自身啊,心若船浮。德人无累啊,知命不忧。

译文一:放弃智虑,遗弃形体,超脱于万物之外自忘其身,深远空阔,与道浮游。人生如木浮水,行止随流;把自己的身躯完全托付给命运,任凭自然,不私爱身躯把它归于自己作为私物,活着仿佛随波逐流,死去好象休憩长眠。深邃得好象深渊潭水般幽然,漂浮得好象没有羁绊的小舟般自在,涵养空虚之性而浮游,德人不被万物牵累,知天命而不忧愁。

阐释:

无功无名无已则无累。

去欲无为、忘形丧智。

原文(2。4何怪之有):细故蒂芥(即芥蒂,细小之物,此指野鸟入室事。),何足以疑!

译文一:芥蒂琐事啊,何足忧疑!

译文一:因此像鵩鸟飞入舍内这种琐细小事,有什么值得疑虑呢?

阐释:回入问题框架。

在这里,贾谊依据道家关于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状态中反复变化的观点,对祸福、死生作了极其通达的评述,企图以此来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但人们通过这些豁达的辞语,还是可以感觉到在贾谊旷达的精神世界中,其实还隐忍着深沉的悲哀!

三、思想内容分析:

《汉书·贾谊传》载:“谊为长沙傅三年,有鵩入于谊舍,至于坐隅。服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贾谊在长沙做了三年太傅,有只鸟飞进他的住所,停在他坐的角落里。鵩鸟长得很象猫头鹰,是不祥的鸟。因为贾谊被贬到长沙,长沙远离中原文明,气候又很潮湿,(所以身心都受到

极大伤害),经常自我感伤,(现在看到猫头鹰)认为自己快死了,于是写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孤独无助。鵩鸟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是贾谊让它具备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让自己能够洞透这只鸟儿的想法,这是汉赋里对话体的开始。鵩鸟所具有的思想不过是贾谊自己的思想,贾谊之所以要用这么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诉说者与安慰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这篇赋序里所说的“为赋以自广”。诉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他要到哪儿去,是凶还是吉?而安慰者却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在这种答非所问中,贾谊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于死亡的预感。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诉说,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许死并不那么可怕。

第二大段是虚拟的服鸟的回答,实际上是贾谊在阐发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与世俗之人对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穷,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

这位安慰者提起了几部道家著作对于福祸、吉凶的看法,世间万物总是变动迁流,吉与凶、祸与福也总是互相转化,它举了历史上的三个例子:夫差国强而败勾践势弱而称霸、李斯游说成功而被五刑,傅说胥靡乃相武丁。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些正是贾谊关心的,第一个例子是帝王的兴衰史,后面两个,则是与贾谊身份相当的士大夫的悲喜剧。年未届而立的贾谊,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尝到了这种大喜大悲的滋味,现在,在困顿之中,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远精妙无从探究,则不如顺应万物的变化,或者走向另一种超越——相信人处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相对转化之中,在齐同万物、泯灭生死之中逍遥自得。接着贾谊从大人、至人、真人与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对比,可以看作是窥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种感叹,表现自己要遗世独立,顺应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搏。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经典里,这些道理早已说得很清楚。你将如何面对死亡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已。”在你活着的时候,你如果已将好恶之心去除,那么死亡到来的那一刻,不是寻常得跟你生命中的其他时刻一样吗?吉祥之兆与不祥之兆还有什么区别呢?这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说,这只不祥之鸟的面目没有狰狞,没有残忍,也许死亡就是这么安详。中国古人对死亡的看法不是在信仰里找到归宿,而是在智慧里找到归宿。

安慰者的话讲完了,那由倾诉变为倾听的人,心里是否已经平静?但我认为这样一种

自欺欺人式的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并不能使贾谊得到彻底的解脱,他在对人生变化无常中的看破中有一种淡漠的悲哀,在对生死的解析中有一种空旷的宁静,在对人生的追求中有一种郁不得志的失落。道家主张无为,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造化的变化,对生死有一种淡然超脱的态度。他们认为生与死的划分不过是一种虚妄的想象,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逝去的并未逝去,我们与世界邂逅又分离。这里没有天国的承诺,没有关于失去的痛苦的追问,死亡意味着另一种生的开始。贾谊在《鵩鸟赋》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对生死的看法,但又有所不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是一种出离的悲愤,正是这悲愤促使其在文章中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写得越欢娱,就越是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就越是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贾谊,人称冠绝洛阳的贾生,就这样在自怨自艾中驾鹤远去。

(以上系引用他人之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傲慢与偏见译文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之一)译文分析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An Excerpt from Chapter One) 第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wife."*在本文中"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在七个译文中,大多译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译文一二三六中,几乎无差;但在译文四中,则直接译为“一条真理”;而在译文五中则译为“这条真理无人知晓”;译文七则为“谁都知道;在其余部分"single man"通常被译为“单身男人”或者“单身男士”。七篇译文各有千秋,译文一和二译为“娶位太太”;三译得颇有文采“娶妻室”;而四中而贫乏无味又显得庸长;五用的是“娶妻”用的不是很妥当,且与“单身汉”不呼应;译文七也是如此。 第二句:"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这七则译文中,文字上各有不同的修辞,修饰。在译文二三六七中,译者把"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families"这句提放在句首,句式结构很具有逻辑性;而译文一则比较繁杂,啰嗦;在译文四中则把这句放在了句尾,没有起到强调作用;在译文五则译得比较贴切而又不失逻辑。 第三句:"'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在译文一中,译者把“My dear Mr Bennet"译成“我的好老爷”,个人觉得用的不是很恰当,“老爷”这一词太偏中式化了;而在二三四五六七中,则均译为“亲爱的本内特先生”,给人一种太正式化的印象,夫妻之间的谈话更应亲密些;译文五译得比较好些;而在叙述句中,"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译文一四五把此译文放在了第一句,其他的则放在原句位置,个人认为放在句首更加贴切。 第四句:"Mr 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这句简单的译文七句也各不相同。"replied"这词在译文一二三六七中均译成了“回答”,而that从句后后的"he had not"原句应为"he had not heard that",所以则译为“他还没听说”或是“他还没知道”,个人认为这句,在译文一至七都译得比较不错,贴近原文意思。 第五句:"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译文"But it is"一至七中,译文二三译为“的确租出去了”;译文三则“可确是租出去了”’译文四则为“但的确已经租出去了”;文五则为“当真租出去了”;译文六与七则译为“确实租出去了”。在此七句中,我认为译文五译得比较贴切。"returned she"大多数译文则译为“她接着说道”。"all about it"有些译文译得比较繁琐,尤其是译文一;译文二三四六七比较恰当;译文四用了“原委”二字,非常生动形象。

汉英翻译70句分析解析

1)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 It is an invisible force of life. So long as there is life, the force will show itself. 2)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 西,都隐在光云里;…… Standing at the window for a while, I felt a bit chilly. As I turned round, my eyes suddenly dazzled before the bright light and could not see things distinctly. Everything in the room was blurred by a haze of light. 3)这架收音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 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What a heavy load this aerorplane bore! It carried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of the liberated areas,the hopes of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and the destiny of our country. 4)看着信,林震不禁独自笑起来了,他拿起笔把“中于”改成“终于”,准备在回信 时告诉他们下次要避免别字。 Reading the letter, Lin couldn’t help smiling to himself. He changed “rite” to “right” thinking that he should tell them to be more careful with their spelling next time they wrote. 5)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Man cannot be always fortunate;flowers don’t last forever. 6)除了我这间房,大院里还有二十多间房呢。一共住着多少家子,谁说得清?住两间 房的就不多,又搭上今儿个搬来,明儿个又搬走。我没那么好的记性。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 Besides the room I occupy,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rooms in the same compound. How many families are living there?Only Gold knows. Few of them occupy two rooms. Besides, they are always on the go. Some move in today and others move out tomorrow. I haven’t got such a good memory as to remember all of them. When people meet, they pass the time of the day with each other, just to show their neighbor feelings.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2020年整理英汉对比翻译.pdf

Unit1 Some scientists speculate the reduction in mental function often attributed to getting old may really be a penalty of neglecting to stay physically active, in addition to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medicines and poor diet. If you venture just a little way into the woods, your menu can become even more varied. The roots of Jerusalem artichokes () are often dug in spring and fall at the edges of woods, where the grounds may once have been tilled or farmed. Under U.S. law all aliens seeking admission are presumed to require an immigrant visa unless they establish that they are entitled to receive a visa in one of the nonimmigrant categories. “I believe that the staging of ‘Turandot’ in Beijing will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arts, whether opera or film, are the best media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es to co 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and emotions”, said Zhang Yimou, the director of the production. “ I spent three or four hours on two short chapters –– savoring each paragraph, lingering over a sentence, a phrase or even a single word, building a detailed mental picture of the scene. Unit2 After lunch he walked to the Que Hua Bridge, where he hired a small boat and paddled along towards the north. Soon he reached the Li Xia Pavilion, so he stepped ashore and went in, and when he entered the gate he saw a house, the paint of which was practically all worn away. Of all the children, granny loved her second son, my uncle, best. The reason is that he not only resembles her very much, but also represents all her hopes. During those days, with grandpa losing his job first and then becoming bed-ridden with paralysis, our family was living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Granny pinned all the hopes of the family on my uncle, who was vivacious by nature and brilliant in his studies ever since his childhood,

杜陵叟 翻译、解析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创作背景 从808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上书请求朝廷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没想到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赏析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中国文人的诗歌中,少不了风花雪月,也有的是闲情雅致,但是有意识地不但以农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而且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他们鸣冤叫屈、打抱不平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在这一点上,白居易可以说是做得非常突出的一位了。他所以能够在诗歌中大声疾呼地为民请命,并不是想在题材上猎奇出新,而是源于他对朝廷政治前景和国计民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一再把视角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悲惨,而且向来是无人过问的。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杜陵叟处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死了。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天灾,却不向上方报告灾情,而是愈发加紧横征暴敛,强行收取租税。

《傲慢与偏见》译文对比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一)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An Except from Chapter One) 译文对比分析 节选文章背景:小乡绅贝内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贝内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Bingley)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贝内特太太追猎的目标。 1.It’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译文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译文二: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分析:从译文的准确性来看,译文一和译文二都表达的很准确,担从翻译的句子结构来讲,译文二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与译文一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要娶位太太”相比语言更简练,表达意思更清晰明朗。 2.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译文一: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是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译文二: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译文一中说“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译文二“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译文一的译法比较书面化,使用了“根深蒂固”,译文二“深入人心”,两种译法相比较,我更倾向第一种书面化的译法。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

英汉翻译讲解(1) I.英汉之间的差别: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吕叔湘 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形式上的融合),汉语重意合(意思或意境的融合)。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 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2.葡萄/竹竿-----即把英语句子比作“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展开,常称为“竹竿型”结构。 She was beautiful, with long dark hair and brilliant green eyes.她长得很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晶莹明亮的绿色眼睛。 She has smooth akin as pale and iridescent as the moon shining over a snow-covered landscape.她光滑的肌肤白里透红,宛如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血地上。 3.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一个动词,这就好比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我们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 4.也有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弥漫着“男子气”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和理性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支撑点,从而就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而汉语自有汉语之美。汉语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中国人的思维支撑点似乎更具有抽象,深邃和疏放的取向,由此繁衍生出的是显赫的暗示和幽远的意境从而形成汉语的“阴柔之美”。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流散和疏放,系于她超凡的暗示力和意境性。所以汉语的形式机制很弱,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间关系松散,宾语无定格,无定位,主语的超句承接功能很强。 如果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那么,英语则是一种“理性”语言。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英语则必须将逻辑外化,化作种种行合的标记,化作启转承合的纽带。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英语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5.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一种艺术语言。寥寥数词,就能出意境,出氛围,出画面。

高难汉英翻译解析

徐霞客 *徐霞客一生周游考察了十六个省,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他在考察的过程中,从来不盲目迷信书本上的结论。他发现前人研究的地理的记载有许多不很可靠的地方。为了进行真实细致的考察,他很少乘车坐船,几乎全靠双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为了弄清大自然的真相,他总是挑选道路艰险的山区,人迹稀少的森林进行考察,发现了许多奇山秀景;他常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 徐霞客一生周游考察了十六个省,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周游:到各处游历; 走遍travel across (around);tour;visit *考察: explore; make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spect *足迹:footprint;footmark; trace *遍及 spread all over *During his life time, Xu Xiake visited and explored 16 provinces, leaving his footprints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country. 他在考察的过程中,从来不盲目迷信书本上的结论。 *他在考察的过程中: in his exploration; in his tours;on his tours *盲目:blindly; in a blind way; without thinking

*迷信: superstition; blindly worship/ believe in。 *这里“迷信”指接受accept readily/without thinking *He never blindly accepted the conclusions given in books in his exploration. 他发现前人研究的地理的记载有许多不很可靠的地方。 *前人:predecessor; forefathers; others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One man sows and another reaps. *记载:record; put down in writing; document; notes *可靠:真实可信 true或准确accurate信得过reliable; trustworthy 译文:他发现前人研究的地理的记载有许多不很可靠的地方 *and found many inaccuracies in the travel notes on geography written by his predecessors. *He found that many of the geographical records by other people before him were inaccurate. 为了进行真实细致的考察,他很少乘车坐船,几乎全靠双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为了: in order to, for the sake of, for the purpose of, with the aim of, with a view to *细致的:careful, delicate, detailed *乘车坐船:“乘坐”应使用一个词 by carriage and boat; take the wagon and the boat

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

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 美丽的黄手帕 ——简析《回家》的艺术手法 每当听到萨克斯吹奏的《回家》,每当那深情激荡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我就想起美国作家皮特〃哈米尔的微型小说《回家》。 当我们阅读追寻的眼睛看到镇口一棵高大的橡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我们与“文戈”一起惊呆了,我们与几个年轻人一齐“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体验着,我们也享受着一股巨大的艺术冲击力。我们惊叹,尺幅之中,竟能闪现出如此耀眼的艺术光芒。 小说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 一、化实为虚 令读者激动不已的艺术形象不是文戈,更不是几个热情的年轻人,而是那个一直都没有出现,但在镇口的橡树上挂满了几百条黄手帕的文戈的妻子。文戈、几个年轻人只是引线,只是引爆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地雷。 文戈何以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文戈何以紧张不安地抽着烟?文戈的心忐忑不安,他的命运前程决定于已离开了很长时间的妻子。在文戈的表述中,大家知道文戈的妻子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文戈坐牢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叫她把自己忘掉,另外嫁人。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文戈回过一封信。上周,文戈假释出狱前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如果她没有改嫁,如果她还愿意文戈回家,那就在镇口的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如果她不想要他,就忘掉这件系手帕的事,那么文戈就坐在车上走过去,漂向远方。结果,我们在焦急紧张的等待中,看到了迎风招展的几百条黄手帕。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呀!她忠贞地等待着丈夫归来,深情地盼望丈夫回家。默默无语,理所当然,情不容改,忠贞不渝地年复一年地等待下去。而极具个性的极富诗意的数百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中展示了女人何其丰富深厚,何其热烈浪漫的情愫。 而这样一个“极好的女人”却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虽然人们不知道其高矮胖瘦、音容面貌,但是她却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心中,那么具体可感、生动丰满。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化实为虚间接表现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处处反衬 文戈的外在表情常常是冷漠的,一言不发的,有时是平静的。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他深爱妻子、孩子,几张照片不知被他抚摩多少次了。他渴望回家,渴望与妻子孩子团聚,可前景未卜,凶多吉少。他不知妻子是否改嫁,能否接纳他,他忐忑不安,近乡情怯。但他却努力克制着,努力不形于色,面对迎风招展的黄手帕,“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这种外表的平静,极大地表现了内心的激动。另外,一群年轻人的活跃、外向、激情、欢呼也起到了反衬文戈沉默寡言、内敛克制的作用。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文档资料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中的“译例”问题评析 21 世纪的到来,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和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院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教材一一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4版)》,以下简 称《教程》,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治奎等主编。本《教程》的编写旨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外向型翻译人才,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它既可用作本科生主修教材、硕士研究生辅助教材,又可作为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的工作手册。自1997 年初版,就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发行量一度达到十三万册,并为不少院校所采用,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系列翻译教材使用。 《教程》强调汉语和英语基本功训练,加大了汉语语法和文言文的含量,突出了英语驾驭能力的培养。《教程》介绍了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内容翔实,其中不乏出神入化的佳译、令人叹服的译技、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但是笔者在讲授《教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译例”中存在诸如译文语法欠佳、选词不当、词义搭配评析不当、译文词汇语体色彩与原著不符、“译例” 截取突兀以及个别译文评价缺失等问题。本文仅以《教程》为例,对书中所引用的“译例”进行分类评析,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对翻译教材质量的重视,提高翻译教材出版的严谨性。 一、“译例”问题分类评析 翻译教材中截取的“译例”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只有通过恰当的“译例”传递,才能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翻译理论,并自觉把所学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译例”及译文应该引起翻译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本部分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对《教程》的“译例”问题分类评析。 1.语法与选词层面评析 (1)助之长着,揠苗者也。(《孟子》)They who assist it to grow long pull out their corn shoots. (Tr. James Legge ) 此“译例”有两处错误,一是译文语法欠佳,另一个是译文用词不精当。语法层面,是由于单复数不一致引起的,译文后面用的 “ their corn shoots ”复数形式,而前半句用的“ it ”单数形式;从选词层面说,译者选用了词组“ pull out ”,给人一种简单粗暴的感觉。《揠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儿,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译例”中的“ pull out ”是“把禾苗从土地里拔出来”的意思,那禾苗肯定就死掉 了,违背了故事原意,也不合常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改译为“They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faster )by pulling them upwards - spoil things by undue haste destructive enthusiasm. ”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翻译练习与各种技巧以及汉英语言分析

●When I had satisfied the first sharpness of hunger, I could eat no more. ●[意译]在最初的强烈饥饿感满足以后,我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Thus, I imagine, must the pious feel cleansed on leaving the confessional after the solemnity of absolution. ●[意译]我想,虔诚的信徒在参加庄严的忏悔仪式之后离开忏悔室时,一定也是这样 感到自己圣洁了。 ●The great scientists are often men of supernormal vitality which enables them to retain a freshness of outlook and enterprise even into their old age. ●[意译]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具有超人的活力,因此,即令到了晚年,他们还保有新颖 的观点和朝气蓬勃的事业心。 ●Watch out f or Harlow, he’s full of mickey mouse ideas. ●[字面意义]要小心哈洛,他满脑子都是米老鼠的想法。 ●[意译]要提防着点哈洛,他满脑子歪门邪道。(下流、不高明的看法) ●Her father was very fond of Hughie, but would not hear of any engagement. ●[直译]她的父亲很喜欢休希,但不愿意听到任何订婚的事。 ●[意译]她的父亲很喜欢休希,但一提到订婚的事他就不干。 ●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字面意义]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意译]好老师有时应该富于幻想,但时时刻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直译vs意译 ●Don’t take the low-fat label as a license to eat. ●不能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用。 ●别把标有“低脂肪”的标签看成是可“敞开食用”的许可证。 第一节词类转换法 ●The abuse of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earned them the condemnation. 他们违反在赫尔辛基达成的协议,在国内侵犯基本人权,因此受到了各地热爱自由的人们的谴责。 ●(Cf. Freedom-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condemned them because they violated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and abused basic human rights

汉译英翻译技巧分析解析资料讲解

汉译英翻译技巧 一、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 汉语句中各分句关系比较松散,所以在动笔前应认真分析句子要旨所在。句中重点往往在后。英译时,要突出重点或主句,其他部分可分别用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形式或各种从句表示。 1、没有农业,人们就不能生存,社会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 Without agriculture, people cannot exist, neither can social production proceed. 2、他们一听到“反霸”就火冒三丈,这充分暴露了他们那霸权主义的蛮横嘴脸。 The fact that they fly into a rage at a mere mention of the expression“anti- hegemony”is enough to reveal their true colours as a domineering hegemonists. 3、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哪有这个事? Some believe that socialism is just perfect, without a single flaw. How can that be true? 4、但是,象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But as we have often said, while the road ahead is tortuous, the future is bright. 二、选词用字(Diction) 在汉译英时应特别注意选找与原文中在意义上和风味上尽可能都类似的词语。 1、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strong points. If not, how can it survive? How can it progress? 2、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Foster lofty ideals, set high goals and march forward for the revolu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一个国内安定团结, 天下大治的局面。 For it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hina needs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peace and a domestic situation of stability, unity and great order. 4、论技术,她那时还不如我,但思想却比我高得多。 Professionally she was then not yet my equal, but ideologically she was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me. 三、增益(Ampification) 汉译英时的“增益”技巧的运用,有时是为了使英美人理解原文的精确含义,有时是为了遵循英语的行文习惯。 1、交出翻译之前,必须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en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 (英语行文时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用得较多) 2、她挑水,生炉子,洗东西,忙个不停。 Fetching water, building the fire, washing --- she had her hands full every minute. (增益为了意译) 3、他们一听说有新任务,就坐不往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