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环画作者

连环画作者

杨青华(1915年-2001年)著名连环画家,三十年代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其

创作的连环画共百余部。这些连环画现都已成为连载界藏品中的佳品之一。

其中,《三顾茅庐》、《大战爱华山》、《黄飞虎攻五关》、《三个老老头》、

《西门豹治邺》、《刁梨贩》、《擒孟达》、,《刘黑塔》等尤为读者欢迎。

《斯大林的空军战士》作于1952年,共计138幅,人物栩栩如生、生动活

泼、一流创作。此原稿1952年出版,屏页上有杨青华生前签名钤章。附有

一幅三人设计的封面。

晁锡弟,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历任中国

青年报社美术编辑,美术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美术记

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北京日报》画院特邀画师、山东青年

画院顾问。主编有中国青年报《美术天地》、《漫画专刊》等。为中央及全国各地

报刊、出版社画过大量插图、连环画、速写等。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物画

创作。他在绘画上主张个性化,既要有传统内涵又要有时代精神,强调艺术家的

社会责任感,从而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作品有《我欲乘风归去》、《一双醉眼对

红尘》、《秋至》等;长篇连环画有《密林中的火光》、《神灯》等;插图有《少年

天子》、《郭沫若与孙炳文》、《成语故事》等。

王弘力,中国著名连环画家,重视典型人物塑造,作品构图严谨准确,人物生动传

神。1927年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文史馆馆员;自1949年历任《辽

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

史画《牧野之战》;其创作主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

等奖;自1981年,先后编著有《黑白画理》、《模特儿史话》;编译《人体速写

技巧》等,发表《聊斋短篇六十则》、《杨志卖刀》、《古代风俗百图》等新作;

在古代文字研究方面,曾发表《契丹小字墓志研究》、《契丹小字宫殿解》等论文;1997年编注之《古篆释源》为理顺汉字字源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黄全昌(1937.12—) 浙江镇海人。著名连环画家。擅长连环画、插

图。自学出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创作员、副编审。现为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百草画院

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海外美展,入选《中国新文艺大

系》(美术)、《中国美术全集》(当代)。

作品《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插图《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等。《海

瑞罢官》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二等奖、《打渔杀家》第三届

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三等奖等。

高适,生于1931年,笔名常人,江苏常州人。曾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社、兴业幻灯制片厂等单位,现任上海湾海上书画会常务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辞条辑入《中

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

界名人录》等。

1949年开始涉足连环画领域,1951年起先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

版社外创作小组、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1965年

-1980年任上海兴业幻灯制片厂

总编辑直至退休,擅长连环画、中国画等。连环画主要作品:

《不朽的人》《秋瑾》《鹰儿和红花花》《绿原红旗》《喧

啸的柴林》《飞刀华》《丫丫兵站》《家庭问题》《槐树

庄》《黄英姑》(上、下)《跟踪追击》《大禹治水》《李

白》等。嗜书画,好诗文,曾受学于颜文梁、张充仁诸大师。

圃弱冠,即赴上海办报作画,为《上海书坛》创办人。嗣后,先

生早年致力于连环画创作,硕果累累,有《离骚》、《唐诗宋

词》等一百五六十部画册问世,其中《离骚》画册更荣获国际金熊奖。后转轨潜攻中国画,积十数年之心力,先后完成《唐诗三百首全诗诗画》、《宋词三百诗画-长卷200公尺》、《中华山河图-长卷100公尺》、《唐诗图历》等力作,蜚声海内外;又曾于“朵云轩”、“金雁坊”等处举办画展,名噪一时。画如其人,先生作画,适性挥洒,天籁自成。不囿于师承而搏采众长,故能纵横自如、左右逢源。其作品多为古诗词画意,古代骚人墨客,寄兴赋比之间,底蕴深厚,意境邃远,故佳句既得,即成千古绝唱。是故先生在构思腹稿时,必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总要置身于时空观的角度去把诗意、诗境、诗情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然后豁然运笔,一气呵成,为古人言志立意。而在具体落笔时则又画风严谨、一丝不苟,稍不合意,即弃之重作,如《唐诗三百首诗画》,弃稿竞达九百余幅之多!先生兼擅人物,山水,窥其画作,既见线条之遒劲功力,又得写意之飞逸神采。揣摩其画,清丽脱俗,见画会意,画中见诗。先生讳适,可谓素无适俗韵,性本厌名利;其率性自然冲虚,恰好能表达其宁静致远、澹泊明志的秉性行状。他自号常人,不仅因是常州人士,更是自况为一介布衣,不为盛名所累,不为荣华动容。生性豁达,喜交画友,与华三川、颜梅华、汪观清、顾炳鑫、刘旦宅、郑家声、韩伍等画家过从甚密。

绘画与做文章一样,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画幅,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先生的古诗词画图已为我国艺术宝

库增添了一笔珍贵的“财富”,真如唐朝诗人高适吟唱的那样:“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施大畏,浙江吴兴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

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中

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韩硕194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

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

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

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韩硕是一位看似内秀的人,虽没有叱咤风云的豪气,雄强武

勇的霸气,却有着绵里藏针,柔中见刚的潜质,又是一个不显山

露水,甘于寂寞的艺术行者,云遮雾绕,令人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韩硕的举止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被人们体悟:韩硕是一位全身心

以自我方式投入艺术事业之人!韩硕外在的拖拉疲沓、丢三忘四的表象,掩盖不了对艺术孜孜以求“画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为了出精品力作常常毫不留情、义无反顾地淘汰自己不满意的作品。

1981年作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的》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室主任,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4年作品《好老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作品《亲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首届上海文学艺术二等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

系进修。

1986年作品《山鬼》等四幅入选首届海平线绘画联展。

1993年作品《风雨同舟》等十幅入选《海上十五家中国画

集》,《小花》等入选《上海中国画名家作品》。任少年儿童

出版社副总编。

1994年作品《饮中八仙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6年作品《知音》等六幅入选第六届海平线绘画联展。

1997年作品《佳音》参加迎回归沪港书画联展。调入上海

中国画院任画师。

1998年作品《晚风》等三幅入选上海百家精品展。

1999年参加时代风采—庆祝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一等奖;

2000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金奖;

200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并获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2年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上海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赴京展出。出版《韩硕画集》、《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作品丛书—韩硕》等。

自从在第九届中国美展荣获金奖以来,韩硕的历史人物画就被视为一种范式,它融合了传统中国画灵秀温润的笔墨,又凸现了富有时代感的人物造型,以及纪念碑式的群像组合。在看惯了庄严而又过于沉重的历史画之后,韩硕的作品以其清新而又不失稳健的艺术风格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仿佛是在一大堆青铜巨像中突然出现一座汉白玉浮雕,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增添了一道别样风景。他的画告诉人们原来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笔墨去表现。他的创作充满了智慧和机敏。

韩硕的人物形象并不刻意摹真,这是由他的写意性笔墨技法决定的。长锋羊毫的软绵使得画家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互相抵触中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产生出偶然于必然的痕迹,这时,经验对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同样重要。创作者需要对笔墨恰到好处的控制,而欣赏者则需要读解“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道理。中国传统绘画的奥妙,大多在这笔墨之间了。韩硕对笔墨的把握,虽然说不上是古典式的,却也继承了传统笔墨的精髓,应该说是“金蝉脱壳”式的复用,提按腾挪间线条袅袅,变化不多,但绵绵生韵,显示了画家灵活的手法和简约的风格。和线条简练的呼应,便是惜墨如金的处理了。韩硕总是能充分地挖掘出毛笔的含水量和生宣的晕化度,在水与墨之间周旋。他很少用浓墨重彩,而是尽量把水墨的表现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而这,又恰恰强化了他作品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韩硕作品的抒情性特征既是由笔墨个性所决定的,又是他

对画面苦心经营的结果。虽然他很少画繁复的内容,但越是少

的内容构图也就越困难,尤其是大幅画的作品,只有寥寥几个,

甚至只有一两个人,那位置的安排就大有推敲了。韩硕最善于

利用画面的空白部分营造气氛、烘托主题。他常常把古人“计

白当黑”的观念发挥到极致,大片的空间不仅给观者留下许多

想象的余地,也给画面增添了悦目的形式感。而这种极具现代

意味的形式感又与当代人的欣赏习惯相吻合,从而形成视觉上

的冲击力。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克莱因的观念:因为空无,所以充满了力量。

韩硕曾说自己喜欢画古典题材,并认为那是对现代都市喧嚣生活的厌倦,对简朴清雅闲适生活的向往。他内心的理想,在读解古典文学作品中会不期然觅到踪影,然而,他也画了不少现代题材,从《画家》、《热血》到《正气歌》,以及《邓小平》、《太行山上》,一直到这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南昌起义》,都反映出画家的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如果说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有着艺术以外的创作动因,那么在这个领域里要获得艺术以外的成功就更为不易了。从建国初期的政府大力推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开始,主旋律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中徘徊。尽管近年来百花齐放,主旋律作品也呈现出多样的风格,但其写实性、严肃性有余,抒情性不足的特点却始终未变。而用中国画形式创作的主旋律作品更是如此。因为追求写实而摒弃了许多国画自身的技法特点成为画家或自责或无奈的选择。韩硕以他过人的艺术感悟力使其作品脱颖而出。而这其中的佼佼者《热血》的出现,无疑增添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新范型。

画路技法:韩硕的人物画得益于他早期的连环画创作,而连环画和书籍插图给了他很多实践的机会来磨练技法。当然,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他有着扎实的造型基础,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笔墨又决定了人物画不能拘泥于真实的写照,于是,韩硕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在传统笔墨统摄下的人物造型处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制与传统教育方法在观念上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把西洋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美术学院强化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培训,其结果便是学生有很强的写实和写生的功力,但对于传统笔墨,则有所欠缺。

可以说,中国绘画语言在现代的转型是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一大胜利。而这场胜利的代价便是传统笔墨在现代绘画中的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传统绘画技法脉络的趋于断裂。然而,韩硕的人物画却用自己的实践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笔墨韵味,又具有现代绘画图式的

新颖语汇。他把传统笔墨的写意性特征抽绎出来,作为绘画技法的最基本语汇,再结合写实性的造型手段,并将后者纳入到前者的规则之中,通过旧瓶装新酒式的改头换面,来树立起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看似简单的创新之法却充分显示出韩硕性格中聪颖过人之处。面对难题,他总能想出捷径,用旁人不曾想到的便利手段去化解。这就是韩硕举重若轻的艺术手段。

韩硕作品

韩硕承担了《南昌起义》这一题材的创作任务,对他来说,不啻是一个新的挑战,或许将会是他艺术新追求的起点。和七君子截然不同的是,南昌起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更大,历史内涵更丰富,怎样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恰到好处地在展现历史场景和英雄人物的同时,也挖掘出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现代意义,成为创作的关键点。

油画家黎冰鸿创作的《南昌起义》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作为参照,韩硕把创作的突破口放在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上。韩硕的《南昌起义》以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为出发点来建构画面,在高3米、宽6.3米的巨幅作品里,他将人物和建筑平面铺开,营造了一个既恢宏大气又疏密有致的总体效果。

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南昌起义场景的再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过于拘泥于细节、刻意强调真实的再现既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不适用于中国画这样的艺术样式。在推翻了最初的单纯群像式构图之后,韩硕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发掘历史事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场景构建上。如果说把圆弧形的台阶横向拉伸成左右展开的直台阶为宏大场面的铺陈提供了一个空间基础的话,那么,真正体现韩硕匠心的,则是如何构建宏大场面本身。

依然是领袖群像加士兵欢呼的场面,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之间、人与建筑物之间、人与兵器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变得异常复杂。领袖人物被安排在台阶上,每个人的姿态都有着历史真实的依据,又有合理想象的处理,警卫员、勤务兵的穿插显示了韩硕人物群像处理上的老到经验,它避免了领袖单调站桩式的造型,丰富了人物间的节奏,而这种节奏与欢呼的士兵的节奏相呼应,形成统一贯通的整体气势。

左右两群士兵的表现费尽思量,不管是服饰、兵器,还是发型、动作,既要符合历史事实和人物身份,又要各有千秋、异中求同。韩硕巧妙地将步枪作为最重要的道具。一方面,枪的密集使拥挤的人群有了共通的媒介,同时更主要的,高举向上的枪支形成了一股股向上升腾的气势,将士兵们兴奋之情渲染得有声有色,富有寓意。当然,激动的士兵与稳健的领袖们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强化了各自的身份特征;而建筑物拱形门窗的处理又恰

到好处地成为了连接领袖和士兵的又一种媒介,或许,我们在这里可以隐隐联想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大卫的《贺拉斯兄弟的誓言》。

韩硕的《南昌起义》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它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电影大片”式的创作意识,具有更加突出创作者个人对历史画理解和认识的成分,同时在人物神态姿势的处理上更加不受拘束。

韩硕又一次以出色的创作,诠释了主题性创作的历史含量和艺术魅力,使我们对于他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

百花齐放现实主义抢得花魁

在美术史上,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始终作为一种专题而存在,比如说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反映市井生活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反映宫廷面貌的,这些历史画卷都属于重大题材。可惜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断层,明清之后,国画创作开始偏向‘玩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退步。

韩硕便首先指出重大历史题材拥有着悠长的发展轨迹。艺术创作必然要鼓励百花齐放,但韩硕始终觉得,主流的花丛必须是现实主义创作。国外有许多收藏家专门搜罗各个国家的主流题材创作,因为那些是反映历史的,潜在价值是巨大的。收藏家的目光不该盲目跟着市场,只集中在所谓古董画——已经产生巨大价值的画作上。日本曾经有一位收藏家,专门搜买中国“文革”时期的画作,而当时,那些作品根本没有受到国内市场的重视。想想看,如果反映自己国家的现实创作最后却都流入他国,那将是多么巨大的遗憾。

更待开垦戴着镣铐诞生创意

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很艰苦——这是所有艺术家一致的体会,韩硕也不例外。表现的东西是要反复核实的历史事件,准备工作就很复杂,很庞大。我们这一辈画家也不觉得多么苦,但换作年轻艺术家可能就害怕了。各种新兴的表现手法不断地涌进国门,譬如‘架上艺术’,当年轻一代发现不用花很大力气也能讨好观众,自然就不想尝试复杂的创作。

国画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很多年轻人被这种局限浇灭了创作兴趣,韩硕却觉得这既是国画的劣势,但也是优势。“一张已经被涂满了的纸,你很难找到空处添彩,国画却是一片更待开垦的天地。”

并不是没有人在国画创作上搞创意,利用国画的水墨氤氲来变换表现形式的尝试者,不无异想天开的思路,可是,“最终的评判还是要回归到原始标准上,不是说你的创意很新、很怪,就是佳作。对于好与坏的界定,基本功等要素的考察还是首位。”韩硕的这番话颇有先扬后抑的味道,似乎国画最终还是要人们为之花脑筋的美术创作。

既重且大永怀一颗超越之心

韩硕此次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是表现“南昌起义”的。打了很多次底稿,听了很多次建议,他还是带着如履薄冰的表情,略显犹豫地说: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也被画过很多次了,不论是艺术家还是老百姓都有了固定概念,实在很难突破。

单就五位领导人该如何站立、如何摆放,就让韩硕为难了好一阵子。当时留下来的照片,都是一些很严肃的正面肖像,全都是一个姿势,一种表情。怎样让领导们展现一个生活化的形象,成了韩硕要攻克的首要堡垒。“现在底稿已经定下来了,也不能说是很满意。

不过最大的收获就是思考、修改的过程,不仅发散了思维,也加深了我对这场历史事件的感情。”

韩硕把最终确定的底稿钉在工作室的墙上,他张开双手比划着:“等到作品出来,恐怕和这面墙一样长,还要更高些。”重大历史题材显然是“又重又大”的,“宏大,容易。可是气势上的‘重’就难表现了。”韩硕看着自己的底稿,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它完成了,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以后的每一件作品,我都会想要超越它。

每逢为出版或展览送交作品,我就像个没有把握的考生,总要拖到最后一刻,画友们笑我是临上轿才梳妆,其实那是丑媳怕见公婆,早已梳妆好了,只是临上轿,心里不踏实,又照了镜子补了妆。人有俊丑,艺有高低,不论怎样,总想把自己认为最好最美的东西拿出来。

也曾对自己的作品十分得意过,或发表或装裱展览,簇新发亮,心花怒放,待日后再见到时,竟不明白当初是哪儿来的得意,更不知眼光超前的同仁们是如何为我叹息的。几次以来,我便坚定了任何时候都得意不得的信念。于是一幅画完成,先挂上墙,直到看出毛病来,然后重画,再看,再画。

反复多次,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越画越糟的情况也有,那是判断有误,一旦找到问题所在,恍然大悟,这是最快乐不过的事了。当然,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从来没有得意过,那也未必是好事,只是在得意过后别忘了更上一层楼,千万不可得意忘形了。

任兆祥(1946.1—)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196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

中国画专业。1975年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为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作品

《唐文成公主入藏图》(合作)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插图《罕见话本小说精

选》、封面设计《名家经典散文选》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三等奖,《山月》入

选中国人物画作品展,《风过麦洼》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插图《中国古典幽默》,封

面设计《历代笔记小说精华》入选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

张鸿飞1950年生,吉林省伊通人,1974—1977年就读于鲁迅

美术学院,从师于许勇,王义胜教授。原吉林省美协副主席,

省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创作员。

1974年《草原新衣》入选全国美展,参加全国美展优秀作品

赴法国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0年《巡路途中》(合

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1982年《福临门》

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 1984年《福临门》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暖》人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 1985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987年《拉林河的传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8年《淘蛋》获中国美协主办“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小日子》获东北三省“关东画展”优秀

奖。 1989年“天骄图”(合作)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1991年《白山黑水》获“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和“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和“吉林省美展”一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为吉林省博物馆创作《狩猎图》。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受新加坡南洋艺术学校邀请,出访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展览。 1994年《春雪》入选“第八届全国美

展优秀作品展”;获吉林省展区一等奖。受聘第八届全国美

展评委。为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创作壁画《长白风情》。《文

姬归汉图》为北京京丰宾馆收藏。1995年《血铸英魂》(合

作)获“正义和平—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

展”金奖,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1996

年《草原牧歌》获“ 96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优秀奖。 1997

年《出塞图》入选“97中国画坛百杰展览”,被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王昭君》获“中华扇面艺术展览”金奖。1998年被吉林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专家。1999年《云飘塞北》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应邀分别在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汕头画院举办个展。2001年《竟骥图》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赵仁年

别名仁澹,1939年生于上海,自幼酷爱绘画,1957

年作品首次于北京连环画报发表。1958年为北京人民美术

出版社特约美术作者。1959年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任

职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日本东西方艺术振兴会常务理事。原上海侨友经济协会东

舟美术家连谊会副会长。世界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仁年长期潜心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青壮年时期在接受教

育深入生活之际,邀游祖国南北山河、熟悉东西南北民风之

淳朴,饱览名胜古迹,所录之写生数以千计,深切领悟中华

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如浩瀚宇宙那么朴实无华而又博大精深之真谛,至此书画艺术受之开启不断精进,所有作品多次参加内外展出,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

“浪淘沙”毛主席诗词八尺中国山水水墨画为毛泽东诗词意境书画精品展展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达摩一苇渡江图”载入由赵朴初主编巨型画册“中国佛教二千年”中国佛教协会收藏。“蔡文姬葫茄十八拍书画手卷”为陈香梅女士收藏。个人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海上画坛”中国美术家会员名人辞典。九十年代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荣誉奖及荣誉证书”。

代表作品有《轩黄龙凤图》、《南风歌》、《诸葛亮招亲》等。

连环画作品:

杀四虎范进中拳雷震子轰鹿台陆军海战队(合作)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的故事)(合作)石碣村(水浒之七) 陈州放粮蟋蟀绿十字号沉船之谜夜战牛脚岭(合作)野猪林(水浒之三) 孔雀胆胭脂(聊斋故事) 《丰收之后》(合作)夷吾争位摘缨会陆军海战队(合作) "硬骨头六连"之歌(一)-血染战旗红(合作)女儿国招亲(镜花缘故事6)(合作)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合作)甘罗十二为丞相绿梅养猪红旗手(合作)大闹五台山拳打镇关西流沙河金兜洞高高的苗岭误笔成蝇(中国古代画家故事一)(合作)争夺快乐的石匠寻太阳让马车丰收以后(合作)两匹布 <碧血剑>(3) 三英战柴王走上母瑞山(合作)猴拳王[上] 彭羡人的剥削史(合作)渭水之战于无声处(合作)学校门前的风波(合作)大寨英雄谱阴阳二大王海燕追朝阳水浒故事(下)(合作)会说话的瓷人(1962年)傲蕾.一兰[上下] 西沙儿女(上下)诸葛亮招亲牟二黑子发家史(1965年)牧场脱险(1958年)爱管闲事的热心人(1959年)大战峪口镇(1959年)

徐正平先生(1923—)江苏阜宁人;擅中国画人物、山水、连环画;1937年拜师江逸飞学

画连环画,1946年起从事连环画创作,历任华东人民出版社、

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编辑;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连环

画研究会理事。

作品有《战长沙》、《凤仪亭》、《桃园结义》、《安

史之乱》、《虎牢关》等近百种出版。并获国家三届作品奖、

四届上海作品奖、一届荣誉奖。作品《秋山问道图》在上海

等地展出等。《秋山访友》等曾赴日本展出。并收入《20世

纪国际精作博览》、《风雪夜归人》收入《20世纪现代美术

精品荟萃》、《古道图》入选《世界美术集》等。《三国演

义》人物图20余件由日本的“三国志”资料馆收藏。《高山

流水》等约百幅作品被国内外名人珍藏。《曹操造像》由湖

北省的“元极碑林”收藏。《血染钟山毋忘国耻》“金陵祭”,

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藏。并获“佳作金

质奖”,另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世界铜奖、及国际

美术家联合会16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颁发“国际银奖艺术家”、“20世纪国际艺术

家”“教授成就大奖”及“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等。传略编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美术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等多部典籍。

徐正平先生自己比较满意的五部连环画作品:《战长沙》、《空城计》、《赤壁之战》(合作)、《真假葫芦》《两破童贯》(合作),除此之外还有《桃园结义》、《捉放曹》等;连环画《马路天使》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并获第二届《连环画报》金杯奖,连环画《柯棣华》获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李铁生

一 195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清苑县。1980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本

科),作品两次在就个展、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曾赴新加坡、德国柏林、日本东京搞个展及讲学。中央电社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分别做过新

闻报道和专题报道。部分作品被中国画研院、中央美院、北京师范大学、日

本东洋美校、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文化发展中心等国内外文化团体所收获。

曾应邀为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庆阳师范

学院讲学授课。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

班。现任中央美院国画系教研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 林百石(1946.10—) 吉林临江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6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吉林艺术学院现代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吉林省画院特聘画家,高堂中国水墨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日报书画院副秘书长、美术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林百石作品分别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秋声》、《悟道 图》获韩国1992年、1993年国际艺术大赏展金牌奖,《观沧海》在中华扇面艺术展览中获金 牌奖。 作

品为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1984-2002年 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1年 长春举办“林百石水墨人物画展”

2004年 海口举办“林百石水墨人物艺术展”

2005年 长春举办“林百石中国画新作展”

1995年 赴韩国汉城、釜山、丹阳等地进行艺术交流

1992-1993年 作品获韩国第五届、第六届“国际艺术大展”金牌奖

1997年 在“中华扇面艺术展览”中获金牌奖

1997年 作品《踏秋》在“97天池国际书画邀请展”中获金牌奖

1985年 作品在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作品汇报展览”中获二等奖

1996年 担任“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评委

1999年 担任“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吉林展区评委

2001年 担任“吉林省首届中国画展览”评委

2002年 担任“吉林省首届美术作品展览”评委

2000年 作品参加“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特别奖

2001年 作品参加“吉林省首届中国画展”获特别奖

2004年 作品参加“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特别奖

1988年 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人体动势1700》

1995年 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百石画集》

2005年 出版《当代画家林百石》

(1937.11—)山东人。擅长年画、水彩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是中国一位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

刘云生先生人生之路比较坎坷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

校美术系,1963年至上个世纪末为国家国防事业服务效力,由于工

作特殊不允许自由创作,即便如此,刘云生先生工作中允许创作的

年画、雕塑、版画多次获国家大奖。退休后,刘云生先生决定投入

精力于水彩创作,尤其是水彩人物的创作中。因为水彩的流动性、

透明感,水彩人物是比较高难度的创作。在经历人生风雨和尝试多种艺术形式后,刘云生先生逐步走到艺术丰收的时候。

画西藏、画新疆、画青海,他的画面色彩非常丰富,水分运用恰如其分,浓、淡、干、湿以及冷暖关系处理得娴熟巧妙,善于运用水分来塑造形象。造型扎实、稳健、端庄,扎实的功底,气势浑厚的场面,充分细腻的细节,使其水彩画具有油画的凝重感。

刘云生先生对于光的表现充分而巧妙,这也是对于水彩来说难度较高。高原强烈的阳光、雪光、水光、清晨的薄光、黄昏的暖光,均能从画作的细节中体会。对眼神刻画细腻,小孩天真清澈懵懂、少女迷茫纯洁的思索、老人历经沧桑的平静,甚至有俏皮的、讥讽的、了彻的、揶揄的,吸引你揣摩:画中人在想什么?对于质感的表现,使得真实和虚幻相结合。对于人物感情的刻画,不追求浓烈,却如一杯红酒,回味深长。

早期作品《敬爱的元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四化建设英雄谱》(合作)第三届全国年画展三等奖,《原上藏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打麦场上》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金奖。

卢德平

广东顺德人,1944年生。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专业课程班结业,广州市文艺

创作研究所专业画家兼《广州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广东省美协会员,广

东省连环画研究会会员,广州市美协常务理事,广州市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

事。广州市中国画学会会员。

1989年在广州美术馆《广州画家五人展》;作品《黄继光》入选广东

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1990年在南韩汉城举办《中日现代水墨画20人展》;5月在澳门举办

《广州青年画家五人展》;6月在珠海举办《1990年当代中国画珠海邀请展》;

10月在广州市集雅斋画廊举办《卢德平山水画展》

1991年11月在美属塞班北马里亚纳高等学院举办个展

1992年11月在香港收藏家画廊举办个展;6月在香港举办《广东画家五人展》

1993年2月在美国三藩市时代画廊举办个展;4月《山乡锁雾时》入选《太行岭南百人书画展》;12月出版《卢德平山水画集》

1994年 10月《曦微》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及广州市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11月《春雨云埋一半山》入选《银川美术馆第三届中国书画展》并被该馆收藏

1995年9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中国八人画家展》

1996年9月《水乡》入选《中华颂·全国书画大赛展》获最高荣誉奖

1997年4月《老镇》入选新西兰首届中国书画展;6月《子规声里雨如烟》在广东画报发表;8月《山高水长》入选武汉《香港回归书画精英展》

1998年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广州美术研究画家四人展》

1999年8月《庭院深深》入选广东省美展及广州市美展

2001年7月《大音希声》入选广州市美术作品展获铜奖;9月在甘肃天水市举办《广东画家七人展》

2002年8月在粤雅堂举办个展;12月在广东画院展厅举办《广东画家八人展》;出版大型画集《笔情墨韵》入编作品12幅;担任91米长卷《锦绣珠江图》艺术指导并参与创作。长卷于广东画院展厅及北京今日美术画廊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并出版画集。

赵国经1950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入天津艺术学院绘画系习国画专业,1976年毕业,分配至天津美术出版社,现任该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美协天津分会理事、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一级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连环画。中国画《朦山腊月》(与王美芳合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彩色连环画《王贵与李香香》(与王美芳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藏于中国美术馆;年画《烽火连三月》(与王美芳合作)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二等奖。

朱光玉(1928-)江苏盐城人,1928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画家家庭,朱光玉的父亲是当时名震上海滩的连坛泰斗朱润斋。童年时代的朱光玉经常看见父亲伏案作画,淘气的他也会随手在父亲的画作上涂鸦,此时,父亲就会放下手中的画笔,手把手的教他画些小动物、小景物。父亲的印象给童年的朱光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可惜好景不长,1936年,就在朱光玉8岁的时候,朱润斋却因贫病交加不幸亡故,陡然失去父亲的朱光玉此时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儿。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很快也燃烧到上海,时局不稳,生活动荡不安、生活更加艰难。当时朱家的孩子又多,朱光玉的母亲眼见靠给别人帮佣已很难抚养几个孩子,迫不得已,母亲就将朱光玉送回苏北老家盐城,交由朱光玉的伯父处寄养。少年时代的朱光玉回到老家仅仅读了二年私塾,由于生活的艰难,朱光玉被迫辍学在家。他就在家帮伯父看牛放羊,平时农忙时也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就这样一直苦苦煎熬到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底,朱光玉经熟人介绍来到江苏苏州的一家食品工厂里当学徒。满师后不久,他在苏州的闹市区摆了个水果摊,勉强的维持着日常生活的需要。空闲时间里,朱光玉就将父亲朱润斋生前所画的连环画拿出来翻看,进行对照临摹绘画,时间一长他将父亲绘画过的《三国志演义》、《天宝图》、《地宝图》、《英烈传》、《包公案》、《狄公案》等连环画全部临摹绘画一编。凭着自己对父亲绘画技艺的理解和自身的聪慧勤快。几年的光景下来,通过勤学苦练,朱光玉已逐步上掌握了连环画的绘画技法。这些都为日后朱光玉进行绘画连环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49年4月27日,随着人民解放军进驻苏州,朱光玉在苏州迎来了解放。不久,朱光玉来到上海谋生。1950年初,他为私营出版机构绘画了第一部连环画《抗清英雄李定国》,

出版后不久,获得读者的好评。从此,朱光玉就正式开始以绘画连环画为正式的职业。成为上海滩的一名自由职业者。随后不久,他又为上海其他几家私营出版机构绘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真假猴王》、《孙悟空重回花果山》等多部连环画,绘画技法也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家庭生活也逐渐改善和安定下来。1953年开始,他为新美术出版社画了多部连环画,第一部是《震天鼓》(合作)。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大型历史系列连环画《三国演义》,其中的《小霸王孙策》一册,组织社外老连环画作者来进行绘制,考虑到朱光玉是朱润斋的儿子,解放后已画了不少连环画,绘画技法处于成熟上升阶段,很有发展前途,所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很愿意邀请朱光玉来参加这册的绘画,朱光玉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参加合作了《小霸王孙策》连环画的绘制工作,《小霸王孙策》完成后,出版社领导看了,认为质量很不错。接着安排朱光玉单独绘画《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定军山》一册。朱光玉知道一人画整部的质量要求,更要超过自己以前所画的。所以朱光玉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要求很严。以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的态度,在很多画面设计构图方面,不满意就推翻重画,力求保证质量。连环画《定军山》出版后,获得读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在绘画生涯中的一次提高的表现。1959年秋,朱光玉被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吸收为正式的连环画创作人员。来到北京工作。朱光玉在1957年至1964年这段时间里,除了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了多部连环画外,也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绘画了不少连环画,如:《岳飞传》、《苏姣姣》、《一代名优》、《宋景诗》、《林则徐》、《绿林青天》等,同时期,他还先后为辽宁、江苏、浙江、福建等出版社绘画过多部连环画,影响力与日俱增。可以说他是继承朱润斋衣钵的一个多产作者。由于家属没能前往北京,在北京的朱光玉单身独自一人在京,处于两地分居的生活,根本无法照顾上海的家属。他于1963年从人民美术出版社退职回到上海,又变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继续为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绘画连环画。不久,文革运动爆发,全国性政治运动开始,出版社也停止了连环画出版,朱光玉一时间成为了失业者。没有了生活来源,生活也随之陷入困难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由驻地的地区街道介绍,他来到西安第二军医大学,靠绘制医学手术图谱为生,一干就是二年的光景。1972年,朱光玉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做美术教师,他教学态度严肃认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和好老师。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全国开始进入连环画兴盛发展时期,此时的朱光玉也迎来了艺术的第二个春天,他曾为上海、北京、辽宁、福建、湖南、河北等全国出版社又画了数十部连环画,成为名副其实的多产画家。1988年他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退休。九十年代,朱光玉宝刀不老,画作不断,继续奋战在连环画坛。目前,他虽然年岁已高,但精力旺盛,精神矍铄,他积多年绘画的经验,不论是连环画还是中国画,均能很轻松画出来。现安度自己幸福的晚年。

作为一位出生于绘画世家,但生活和绘画经历却是十分崎岖和坎坷的老画家,虽然。朱光玉并没有受到父亲很多的教诲和教导。但朱光玉聪颖过人,再加上他对父亲生前绘画的连环画长时间的临摹,已做到烂熟于心中,逐渐掌握和继承了其父的绘画风格,他除了继承了乃父的绘画风格后,更是在其画风的基础上,给予弘扬和发挥,开创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绘画,始终画作不断,朱光玉的绘画作品给人沉重稳健,细腻工整,粗犷飘逸的感觉。他笔下刻画的不论是人物,场景、景物等均栩栩如生,至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统计朱光玉的作品,他创作连环画约百十余部。在绘画题材反面,

他还是一位多面手,既能绘画古典题材,也能绘画现代题材和其他题材的连环画,显现出一个老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老画家。朱光玉的连环画作品是众多连环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品,也是连环画爱好者喜爱和珍藏的藏品。他的连环画看后使人有百看不厌,常读尤新的感觉。他的连环画作品在连环画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许全群:1943年生于河南省鲁山县。1961年就读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1979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198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9年吉隆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自1985年起,其作品参加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交流中心、北京大运河编委会、新加坡豪珍画廊举办的联展,并出版画集。并在台北联合艺术中心、泰国曼谷长江企业集团、马来西亚城泰星公司、吉隆坡连城画廊、马来西亚怡保客属公会、台北南侨画廊、新加坡龙兴国际集团等地成功举办画展。

2003年,联合创办马六甲中国画艺术中心。东南亚归来画家,原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著名画家。

刘永凯(1927.3—) 字阿刘。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

1 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组

副组长。中国画《石林湖畔》、《西双版纳》,彩色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收藏。编绘《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获全国优

秀图书评奖,连环画《清宫演义》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套书三等奖。

孙慕龄(1929.1~ ) 女,河北固城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47

年从事小学美术教育。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曾在中国美术家协

会、中国美术馆工作,历任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

社编辑、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石版画《通向森林》,连环画

《彩霞放鸭》、《一层楼》《爸爸的眼镜》、《生死缘》,中国画《云南风情》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1985年创作的中国画《西双版纳情趣》曾参加中央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展,后编入画册;1987年中国画《西双版纳风光》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徐悲鸿女弟子画展”并在报刊上发表;《雨后青山》在“奥运希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二等奖;《风雨欲来》、《孔雀之乡》、《澜沧江畔》等作品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很多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妇女名人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张荣章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一直从事动画创作与教学工作,曾先后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等设计制作了《断尾巴的老鼠》、《大战千年虫》、《三个小狐狸》等动画片,并为美国、西班牙及中国香港加工制作了《机械战警》、《魔发少女》、《神兵小英雄》等动画作品,曾获得美术片系列金鹰奖、华表奖等七项大奖。

张静,1962年生,河南济源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国学院花鸟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化学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深圳长乐书画院特

聘画家、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梅花文学社艺术顾问。现任中国书

画评估图录年

鉴社美编、清源阁画院执行院长、王屋山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古往今来,画梅者众,画梅画得好者也多;古今中外,画梅的构

图亦大同小异,多是表现梅花的枝条与花朵,没有表现整株梅树的。

然而,有一个美女画家,在国画梅花构图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首

创把梅树主杆和根部入画。她更参透禅意,挥毫泼墨,以画释武,将

少林武术的各种招式巧妙地揉和进梅花构图中,以梅花卓然身姿展现

少林武功,以梅花铮铮铁骨寓喻少林精神,她把禅武精神和梅花神韵

完美融合,自成一体,创作出了一种独特的画梅风格,被称为“少林铁骨红梅”。她就是济源市自学成才的女画家——张静。

阳春三月,张静应邀来北京作画。记者初见张静时,便觉得她身上有股侠女风范,而不像一位埋头创作的画家。得知我们的“第一印象”后,张静爽朗一笑:“这应该与我多年开大卡车跑运输、走南闯北的进山写生的经历有关吧!”美女,而且是画家,开车跑运输,这两者似乎很难联系到一起。看到我们一脸惊愕的表情后,张静开始给我们讲述她充满传奇色彩的绘画之路。

(1939.8—)河北怀来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历任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编辑,画册编辑室主任、编审。版画有《支援

农业第一线》、《春晨》、《延安新春》等。连环画《小闯》、《老二黑结婚》等。论

著《汉画石、画像砖浅析》、《中国篆刻大辞典》(合作)。创办《迎春花》、《中国油

画》等刊物。曾荣获国家图书大奖。

郭占魁(1938—)山西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编辑。1956年入天津河北

师范学院美术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历任

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蕾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副总编、社长,编审。策划主编

大型画册类图书《漫游科学世界》、《地球保卫战》、《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绘画本》

分获国家图书三大奖。作品有插图《琼琳仙洞》、版画《旭日》、中国画《东临

碣石》、《苍山秋色》、《远望雪山》等。

姓名:傅伯星

性别:男

出生:1939/9/18

生肖:兔

籍贯:浙江湖州

毕业院校:浙江美术学院附中

学历:中专

职称:主任编辑(副高)

原浙江日报社主任、美术编辑,退休后任

杭州岳飞研究会理事。

从事连环画创作活动年限:50年

作品数量:约60册

第一部连环画作品:1959年夏创作出版《菊花》

连环画封笔之作:唐伯虎故事

连环画作品创作周期最长的年限:两至三年

最满意的作品:1、《兴唐传》10册2、《南宋风云录》10册

对自己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人或事:1、王弘力的认真严谨有生活气息。2、王企玫的精于考证。

个人擅长:传统线描造型

业余爱好:南宋史与杭州地方史的研究、写作。

现从事何种艺术创作:中国历史人物画、界画

最想和广大读者说的一句话:我认为,连环画是普及历史人文知识的最佳形式。

贺宣华,1939年生,湖南衡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美

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原衡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衡阳市群众艺术

馆副研究员。

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受教于国画大师石鲁、刘文西。

其国画艺术集南北诸家于一体,汇古典现代为一宗。

迄今创作出1600余幅国画、年画、连环画作品,其作品先后

在国际水墨画大赛和国内外美展中获奖,许多作品被选送到美国、

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后出版发行、展览和收藏。

2005年12月28日-2006年1月3日,在衡阳市博物馆

举办首次个展。

张令涛,1903年-1988年,宁波人,连环画大师,与胡若佛齐名。张令涛与胡若佛长期合作,人

称“黄金搭档”,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风靡一时。常常是张令涛打稿,胡若佛勾描。

张令涛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生平

1921年上海美专毕业。长期做美术编辑,

为教科书插图,为儿童良友社编绘画报、画册,建国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解放前就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曾先后创作了《班超》(与胡若佛合作)、《梁红玉》、《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红玉击鼓讨金》(与胡若

佛合作)以及《卖油郎与花魁女》、《武松与潘金莲》、《西厢记》、《孟姜女万里寻夫》、《鲁滨逊漂流记》、《鸿鸾禧》、《夏完淳》(与胡若佛合作)、《女娲补天》、《杨家将》、《红楼二尤》等多部连环画。

解放后,他与胡若佛先生成为自由职业者,长期进行连环画合作,绘制了大量古典连环画。他俩是多产、全能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市井百姓,无所不能。虽然他俩的作品也存在人物造型雷同,但他们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受连环画读者的喜爱。

张令涛1988年病逝,享年85岁;然而,他和胡若佛创作的一系列古典连环画作品使人难以忘怀。

代表作品

《东周列国志》之《勾践》、《宋襄公》、《楚汉相争》、《韩信拜师》、《自称齐王》《西汉演义》之《暗渡陈仓》、《追韩信》

《三国演义》之《三国归晋》

《杨家将》之《杨业归宋》、《杨七郎打擂》、《双龙会》、《李陵碑》、《智审潘仁美》

《红楼梦》之《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鸳鸯抗婚》、《刘姥姥救巧姐》

《西游记》之《怒打假国丈》。

《聊斋》之《辛十四娘》、《小谢》、《娇娜》

《女娲补天》

《朱痕记》

《双生赶船》

《文天祥》

《班超》

《夏完淳》

《梁红玉击鼓讨金》

《女娲补天》

《昆仑奴》

《吕布与貂蝉》。

《盘丝洞》

《蔡文姬》

《血染长平》(与张子凡)

《老桑树下的故事》(与张子凡)

《拉郎配》(与黄子希)

《杨金花夺帅印》(与黄子希)

等...

合作伙伴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美社连创室人才济济、流派纷呈,集中了在沪所有的连环画大家,号称“一百零八将”,张令涛、胡若佛就是其中的二位,由于他们多次合作,人称“黄金搭挡”。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连环画爱好者们,并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

张令涛、胡若佛是多产全能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画,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神灵,市井平民,他们无所不能。综观这一时期的古典系列套书,几乎都有他俩的作品:《西游记》中的《怒打假国丈》、《西汉演义》中的《暗渡陈仓》、《追韩信》、《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归晋》、《红楼梦》中的《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救巧姐》、《刘姥姥进大观园》,“老东周”中的《宋襄公》、《楚汉相争》、《韩信拜师》、《自称齐王》。在津美版几十册的《聊斋》系列中,张令涛、胡若佛合作的《辛十四娘》、《小谢》、《娇娜》是公认画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他俩的代表作还有朝花版的《红楼二尤》、《女娲补天》、冀美版《朱痕记》、津美版《双生赶船》、人美版的《杨家将》等,特别是他们画的《杨家将》,虽然只有五册,但比起现在十几册,二十几册的其他版本要精彩的多,主要就是他们抓住了《杨家将演义》中最精彩的情节加以描绘。该套书现已成为连环画爱好者们收藏的上品。

至于他俩各自单独或与别人合作的作品也毫不逊色。胡若佛绘冀美版的《盘丝洞》、《蔡文姬》,张令涛与张子凡的“老东周”《血染长平》、《老桑树下的故事》,张令涛与黄子希合作的沪美版《拉郎配》、辽美版《杨金花夺帅印》等等。胡若佛还画过大量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封面,值得一提的是张令涛与张子凡合作的新美术版现代题材套书《新儿女英雄传》是连藏界精品中的精品,大有上下求索还难觅其踪影之感。

当然,张令涛、胡若佛的作品也有一些给人“似曾相识”的地方,但他们的风格珠联璧合,自有独到之处,雅俗共赏、丰富精致吸引了众多的连环画爱好者。他俩在连坛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大家。

胡若佛(1908—1980年):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氏。中国当代著名连环画家、国画家。其雅擅丹青,无所师从,气灵造化,力振古法,笔意恣肆,超然物外。其仕女画蜚声海内,使人得以神采生动、娟秀独绝、自得天趣、无俗痕之感,时人誉为十洲第二。其山水远追北宋,宗法马夏;晚年合冶南宋,另辟蹊径。其绘画特色可概之为设色尤见妍丽古雅,尽染

祖国河山如此多娇。他平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夺目,为世人所称道,成为经典之作。代表作有《红楼梦》、《杨家将》、《三国演义》等。

史惠芳1950年生,河北丰润人。现为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

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70年代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曾在北

京画院高研班深造,师从石齐、王明明先生。为王明明工作室专职画家。

其早年创作大量连环画、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2001

年——2005年作为主创人员参加了长卷《京门九衢图》的创作,作品

全长200米;参加了姊妹篇《古运回望图》的创作,作品全长225米。

被有关专家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贾庆林等国家

领导人接见,两部长卷被文化部定为重点文化工程。

刘汉宗1912年——2001年),河北丰南人。曾任《唐山劳动日报》

河南刘汉宗、《秦皇岛日报》美术编辑。刘汉宗少年时,曾拜董信芳(董

辰生之父)学画。父母去世后,只身来到唐山,向启新瓷厂画工孙海峰求艺。

1931年,刘汉宗与孙海峰、张贺峰、贾云焕、常怀三等创办了唐山首家画社

“同德画社”,开始以画谋生。青年时代,他即是冀东地区有名的民间艺人。

其仕女画在唐山、秦皇岛、天津等地很有市场。唐山解放后,悬挂在市内天

桥上的巨幅毛泽东画像,就出自刘汉宗之手。1952年,刘汉宗调入《唐山劳

动日报》社任美术编辑。作为采编一体的党报编辑,除在报刊、杂志、小说

中发表大量插图外。

刘振源,号紫云斋主人。1953年6月出生于河北昌黎。1977年由部队转业后,安排在昌黎县文化馆工作,后又调昌黎县文联,先后任文联秘书长、副主席、

美协主席等职,擅长连环画、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

自1980年以来,创作的连环画、中国画作品一百多件先后在

国家级、省级出版或展出,多有获奖。

1991年创作的剪纸作品《八卦脸谱》选送出国赴瑞典展出;

1993年参加创作的《中国古代经营谋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

评为“五个一工程奖”;

1994年,编文并绘画的漫画连环画《三国演义》(全部)由

中国外文出版社用越南文字出版,在越南全国发行;

1994年,创作的剪纸作品《动物藏书票》参加全国剪纸展览,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

1995年,中国画插图《七步成诗》、《王羲之脱险》同时入选国际图书插图展览,先后在德国、法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巡回展出;

1996年,中国画《烽火岁月》获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展二等奖;

1996年,应邀为中央纪委监制的《纪律处分条例挂图》绘制全部画面,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发行;

1999年,中国画《空谷有声》参加第三届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览”;

2001年,中国画《寒山晨雪》参加第四届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览”,并荣获“新世纪中国山水画二百家”称号;

2005年,中国画《野山曙光》入选“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览”,荣获铜奖,同时被中国文联、文化部等单位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2000———2002年,应北京星联星文化发展中心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公司邀请,主笔(主持)创作国画一百四十二米长卷《京门九衢图》。2002年10月26日,《京门九衢图》创作完成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被与会专家赞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2003———2005年,应邀为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公司主创完成表现京杭大运河题材的国画182米长卷《古运回望图》;

现正在创作以展现家乡昌黎古代历史风貌为内容的130米国画长卷《昌黎古韵图》。

2007年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画家之一”。这是河北省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画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