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参考]从中铁建沙特项目看央企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实用参考]从中铁建沙特项目看央企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实用参考]从中铁建沙特项目看央企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实用参考]从中铁建沙特项目看央企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从中铁建沙特项目看央企海外项目投资风险问题

摘要

近年来,央企海外投资渐成风潮,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或者是责任心的缺位,大多数项目产生了亏损。海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本文通过对中铁建沙特轻轨项目的投资分析,找出央企海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正文

20GG年2月10日,中铁建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约定采用EPC+O/M 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施工完成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根据合同,中国铁建从20GG年11月13日起负责该项目三年的运营和维护,20GG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的运能,20GG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的运能。

项目净亏损人民币41.48亿元,尽管该公司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但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合同没有涉及到细节问题,设计用料被人控制,在大规模施工后,沙特方不断的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并要求工程量增加,在工程分包过程中,设计是由国外公司负责的。标准、订货由(设计公司)自己指定。很多控制系统是由西方公司提供的,价格比国内的设备高很多,加之工期缩短,需要额外支出大量成本,国外的工作习惯也严重制约了工期的进展,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的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发生大额亏损。

尽管事后分析了各种各样的因素,如被投资方的政治、文化等,无论是合作方执行力差还是当地政府没有给予支持,归根结底是央企在进行海外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第一、央企的海外投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很多国企在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全面的前期调查,盲目进入新的市场。在国内投资,对于重大项目由于政府协助,无需进行较科学的风险防范程序就可顺利进行,导致了央企一直以来忽视风险的预测与防范,进入海外市场,由于对于市场不熟悉,且没有经过慎重的市场分析,在投标时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导致投标时估计的成本过低。陌生环境存在着太多隐形的风险,又存在及特殊的自然条件,央企仍然带着这种在国内投资的优越感去面对海外市场,势必遭受失败。

中铁建在与沙特方面当时签署《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的时候,非常草率,并没有进行全面调查,没有详细商谈合同细节与要求。双方此前在合同中并没有针对这个项目列出详细的工程量。并且,在此之前,沙特的建筑公司也参与投标,因价格高,没有得到政府的同意,当地的建筑公司是最了解当地环境的,只要值得去做,他们肯定会先一步去做。中铁建并没有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央企对外投资扩张过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应该具备所有权优势,包括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我国多年来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失败的。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管理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成本无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备实施的能力,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的案例也经常出现。中国铁建的沙特轻轨项目由于承包了项目的设计和设备采购,但是国内技术和设计没能达到国际标准,导致了沙特方修改合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沙特方面不断提出增加工程量的要求,甚至提出新的功能需求,控制了设备采购和项目设计等关键环节。另外,由于成本预测失误、环境恶劣,整个项目管理出现了混乱,成本一发不可控制,这说明我国央企的管理水平较差,尤其是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央企做到了大,但是未做到强。无论是技术研发和应急管理上都有待改进。

第三、央企在进行海外投资前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的全面评估,没有将其量化并落实到合同中。对方突然变更工期,增加了成本;另外在工程设备采购方面也比较混乱;拆迁难,导致工期进展缓慢,加之环境恶劣,人员调配混乱,引发了管理上的混乱。这些看似对方存在信誉问题不予配合,实质上是央企调查的失职和风险的评估不到位,以及签合同的谨慎程度不够。即便是政治工程意义重大,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一个企业,在投资时也应做到谨慎、周密。这是对公众的负责同时也会使被投资方对企业的管理和做事方式产生敬佩。

第四、央企以国内投资的方式和思维来进行海外投资。此举更是投资风险存在的隐患,在国内,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会支持和配合国家级项目的施工,但是国外则不同。沙特的各方面环境跟中国铁建原来预想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项目的工程效率很低。在财务方面,中铁建用广州的轻轨项目预测沙特轻轨项目所需资金,实质上远超出这个预测数目;在政治方面,中铁建以为国外和国内一样,政府是协助拆迁的主力;在人力资源方面,中铁建以为国外也是采取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施工,而实质上沙特工人都是8小时工作制;在材料和设计方面,中铁建以为按国内标准选取即可,实质上沙特要求按照美国和欧洲的标准。中铁建是以国内的经验来进行海外投资,并没有对沙特的项目和环境进行透彻的研究。

第五、重视面子工程,忽视商业规则。央企(尤其是上市公司)对于公之于众的业绩过于重视,而忽视了作为一个企业进行投资应有的详细周密的程序。在国内外工程承包行业,承建方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有权要求停工,并向业主进行索赔。但在麦加轻轨项目上,中国铁建没有启动止损措施,而是从全系统15家单位调集大量人员驰援现场,进行“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会战。从外交、宗教、形象、声誉以及未来拓展中东市场等各个角度考虑,都不能停工,也不能拖延工期,即便问题出在对方身上。中铁建获得“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后,在20GG年年报中大肆宣传沙特麦加地铁项目是中沙两国的

标志性项目,以提高公司知名度。

面对海外大单,中国企业往往会贸然出手,最后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六、央企的海外投资问责制度不明确。我国央企管理中的漏洞最突出的是缺少责任制。中铁建实际工程量大大超过预计工程量,这就说明预计存在较大失误。这既需要追究具体工程人员的责任,也需要追究工程领导、公司领导、拍板签约领导的责任。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管理混乱,要就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等等。整个项目要有一个全权负责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认识到风险的破坏性和风险预测控制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问提出了央企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意识。项目投资作为集合经济、技术、管理、组织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海外项目投资,各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境外投资一是受地域国法律、法规制约;二是受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影响;三是气候影响;四是地方保护,对外的排斥和对立态度。

工程项目又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复杂以及参与方多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比一般产品具有更大的风险。而且风险的破坏性极大,所以,除了要从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上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还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寻求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获取理想的收益。如不加以风险防范,很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给项目参与各方带来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海外项目投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突破国内投资思维的局限。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有着承接国家大型重要的项目的任务,也因此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控股、政府补贴等众多优势集央企于一身,央企在国内的优越性造成了一切重大项目投资都会顺利进行,

政府和相关部门会为其把关。不但风险意识差,投资的思维也已经僵化。另外,央企的一些项目投资目的是创造业绩,提升知名度,从而弱化了商业规则。因此在中铁建沙特轻轨项目中,沙特方要求增加功能和工作量时,中方本应要求追加资金或者反抗的情况下,没有反抗,使得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央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建立合理的商业规则,注重商业规则为其维护合法的地位和应得的利益。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提高央企在海外市场的威望,一味的谦让而不懂运用商业规则只能降低央企在海外市场的国际地位。

第三、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在纠正了海外投资的思维和意识之后,在投资前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于投资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投资的风险表现多种多样,同一个风险因素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形式和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同的,如果不重视每个环节风险的防范,最终导致风险因素相互叠加,引发更大的风险后果。因此对于海外投资的风险要逐一分析,尽量避免或控制住。

海外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自然条件风险、经济风险、合同条件风险、人员素质风险。这要求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前对可行性研究、方案选择、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价格上涨、汇率变动、合同范围界定、计价方式、人员素质、生活工作习惯等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出可能的风险,双方充分沟通,合理分担、尽量避免,并制定出一系列防备措施。

第四、建立切合实际的海外投资模式。央企在进行海外项目投资出于风险的考虑应建立与本企业实力相适应的投资或合作模式,过于夸大自己的实力而采取总承包的模式不适合大而不强的央企,央企规模大,但是技术实力、管理能力、研发设计水平等关键环节也是央企的薄弱环节,对外投资首先要认清自己,再次要认清对方,在自己存在关键薄弱环节的时候不可大包大揽,中铁建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承担了

极大的风险。在关键环节实力不够足的情况下,央企海外投资最好与项目所在地的企业寻求一种最佳的合作模式,或者进行部分承包。也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中介机构转移风险,或引入专业的咨询机构降低风险。

第五、科学的成本预测,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海外项目投资之前,要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在此基础上,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是在项目的规划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是在工程发包或实施阶段、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一般情况下,资金预测总会与实际资金需求有所差别,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越细致周密,差别越小。前期调研周密、可行性研究分析到位,是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的基础和第一步,分析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是进行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的切入点。成本控制按“项目经济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研究———施工图设计———材料设备选型———施工方案措施”形成系统管理原则,针对具体项目形成方案规划,控制成本。做好成本控制方案规划,是项目投资控制的要素。研究营运成本,提炼营运管理和制度,为项目运营做好前期准备。

在设计和技术方面充分的与对方沟通,避免返工,是节省成本最重要的。高度认识“设计创造价值,设计优化成本”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实施后,工程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总造价的5%左右,但它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程度却高达75%以上。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点。

为了控制好成本,所有合约产生前必须进行测算,然后再决定如何实施。在实施工程中可以导入造价咨询机构,采用二级成本管理模式(一级为项目部,二级为监督小组),同时在实施工程中加强投资监控。

第六、培育和选拔优秀的项目团队。优秀的项目团队是项目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保证。团队领导要处变而不惊,管理有序,管理有方,较高的技术水平,时刻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如果团队管理混乱,好的项目也不会成

功,相反,若是项目出先某些问题,一个好的团队可以扭亏为盈。

第七、建立健全项目问责制度。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特别是建立问责机制。海外大单对于希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充满了诱惑,由此贸然出手,最后折戟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特别是建立问责机制,成为当务之急。相比国外企业,我们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致命缺陷。国企的监管、经营体制仍然存在问题,对一些海外大单项目要落实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谁拍板谁负责,哪怕是集体决定最终出现问题,则由作出决定的公司成员集体负责。做到这些,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会降低很多。结语

在央企的海外投资实践过程中,投资风险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项目的风险因素给与足够重视,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才有可能减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才有可能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基于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经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加快,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目前处于起步状况的国企来说,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最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运用措施,就如何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也在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纷纷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整个的境外投资领域中,国企的境外投资,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境外投资规模上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项目上,国企的境外投资更是占绝对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形式更加多元丰富,企业也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中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的地位,以国际化的标准评价企业的实力.有了这样放眼世界的眼光,企业的投资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是投资区域的多元,同时也是投资领域的多元。 虽然境外投资在我国风起云涌,但是,成功及失败并存. 因为境外投资对我国国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经验,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企业的

境外投资需要面临重大风险。 境外投资风险指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完成预期收益。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境外投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宏大工程,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要想在境外投资成功,就必须对这些风险充分认识,合理计划,审慎应对。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境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失败风险.我国国企境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应对措施,下面我们就对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借鉴其境外投资的经验,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实施。

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文本

《项目投资风险评定报告》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为减少投资人的投资失误和风险,每一次投资活动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自己的投资活动特征的理论和方法。《项目投资风险评审报告》正是吸收了国际上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减少、化解、规避风险的途径。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投领域奉行的一贯准则,最关键的是如何识别和预测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可以接受的风险标准就是:是否是与预期收益相匹配,必要承受的风险。同时也只有精确的、可靠的、科学的风险预测分析结果,才能针对未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防范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避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项目投资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投资者不希望的结果出现的潜在可能性,或者说投资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投资的对象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项目,从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并来自于多个方面,所以风险投资的失败率极高。因此,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由于风险投资过程是一种投资期限长、投资结果高度不确定的创新过程,投资主体很难获取关于整个投资过程的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即信息是不完全的。投资主体虽然对未来情况(如

对某些定性评价指标)有所了解,但对如概率、可能的风险损失、投资收益变动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项目的风险具有广泛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如何准确识别所有风险,如何衡量各个风险影响程度,如何将各个风险指标系统的整合起来得出项目风险整体评价?这只能借助专家的意见和知识,并用定量指标和科学的计算模型进行评价。《项目投资风险评定报告》正是这种方法体系的集中体现,并且已经为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广为接受和推崇。 《项目投资风险评定报告》在全面系统分析目标企业和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法,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公正地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投资风险评定报告包含了投资决策所关心的全部内容,例如企业详细介绍、项目详细介绍、产品和服务模式、市场分析、融资需求、运作计划、竞争分析、财务分析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第三方角度,客观公正地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 附:项目投资风险评定(评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绪言 1项目单位概况 2项目投资风险评审及建议 此部分包括项目单位公司及项目的合法性评审、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合法性评审、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的评审、项目生产经营合法性的评审、项目方财务状况的评审、项目方信用等级及其他评审。 3项目概况

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国债;信用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国债最优规模 国债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向法定的债权持有者支付利息和分期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义务(布坎南,1958)。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国债风险和税收等政府其他筹集资金方式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国债风险就是宏观经济风险。凯恩斯主义诞生后,国债规模逐年扩大,人们认识到国债兼有融资和金融的双重特性,财政无力还本付息的国债信用风险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大幅下降,赤字高悬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甚至由A+降为C,债务信用风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国债风险既包括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又包括国债的信用风险。 一、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综述 早期人们对于国债的认识并不全面,要么只承认有风险,要么只承认有宏观经济效益,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发行国债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争论的焦点转向是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 1、古典经济学对国债的批判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表达出对国债的系统批判:第一,国家举债是因为当权者奢侈不会积攒积蓄以备不测造成的,偿还时会使人民蒙受损失。第二,政府举债是把国家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用于非生产性的开支,这样会削弱生产性资本的积累。第三,国家债务不断增加,使未来还本付息负担加重,损害人民储蓄能力,影响生产。 2、凯恩斯主义的国债思想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诞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通过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而赤字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和货币,但发行货币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凯恩斯主义的综合观点认为:第一,实现充分就业则必须依靠政府支出扩大有效需求来实现。第二,国债支出用途是增加投资和消费,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可以更大幅度的创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人数。

浅谈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文章

浅议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海外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不仅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虽然始终坚持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面临着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必须坚持“引进来”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它既遵循经济国际化规律又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际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政治、军事的影响,国际社会动荡海外投资的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再加上世界经济受美元贬值与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摩擦日益加剧,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增多,也加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以及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这就使得海外投资比境内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中国企业要在政府的配合下努力加强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尽可能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本文主要论述了海外投资风险的特点和种类,并建议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了解运用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等方面来规避防范风险。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增强,都加快了我国企业近年海外投资的步伐,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例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使得联想走出国门、吉利并购沃尔沃使得中国汽车进入国外市场等案例,但是,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风险的种类和投资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海外投资风险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海外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 1、客观存在性 海外投资风险的存在是因为有各种造成风险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海外投资各种项目工程中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存在海外投资行为,风险就不可消除。 2、不确定性 风险本质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存在是确定和可观的,但是风险的发生却是不确定。海外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投资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发生的状态不确定以及海外投资风险的结果不确定。 3、海外项目投资风险的可变性 海外投资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会随着项目的进行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风险可能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可能会发生并且得到很好的处理,

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公司

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的结果范围和危害程度、预期发生的时间、一个风险因素所产生的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这几项内容进行评估。 通常的风险评估过程都由以下六个基本步骤构成: (1)评估所有的方法。所有不同的方法都应该考虑到,所有影响风险的因素都必须考虑。头脑风暴法或其他的风险识别方法应该使用得透彻,所有可能影响风险发生的因素都应该考虑到。 (2)考虑风险态度。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态度估计风险,并且使用同样的数据做出不同的决定。一些决策者,与其他的决策者相比较,或多或少是厌恶风险的,并且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对风险的发生和影响做出不同的主观评估。 (3)考虑风险的特征。风险是否已经识别、它们是否可控和它们的影响将会怎样,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控制已经识别(例如内部

可控的)的风险而不是其他的(例如外部不可控的)风险,这是可能的。所有可能的风险特征都需要识别。 (4)建立测量系统。风险需要用定量或定性(或综合的)方法测量和评估。一些方法是使用已经建立的模型,这些模型输入了风险的特征和风险面临的情况,这样,根据历史经验就可以做出预测。 (5)解释结果。测量中生产的数据需要解释。这种解释同样也有定性的或定量的。测量过程的结果给预测和可能的结果提供了一种暗示,但是这些仍需要解释。两个不同的解释人员可能用的是同样的数据和结果,但他们所做的评价却不相同。解释可能会根据观察到的数据用外推法对未来的结果做出预测。 (6)做决策。整个过程的最后阶段需要决定哪些风险会保留,哪些风险要转移出去。风险是否保留取决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决策者的态度。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11-22 17:04:46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大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得风险管理再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都曾经是风险管理的先行者,但还是在危机面前走向了破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历史的脉络中来寻找企业风险管理的精要所在。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此风险管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保险则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安培华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院系: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高风险的高科技项目,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主体;投资资本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1绪论 (2) 2风险投资概述 (3)

3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 3.1?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不足,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主体 (5) 3.2?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 (5) 3.3?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滞后不健全 (5) 3.4?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滞后 (6) 3.5?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6) 4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7) 4.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7) 4.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8) 4.3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加快制定相关法令法规 (8) 4.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8) 4.5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8) 5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实质上是一种高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从而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风险投资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我国风险投资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的运作,使高新技术产业大规模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许多方面还需完善。 2风险投资概述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又被译为创业投资。根据美国全面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具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问题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著名学者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初步实践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1921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 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3.概念产生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4.独立学科 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5.风险划分 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999年T 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2000年Zdoganmeal为了有效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6.领域渗透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筑部门,广泛普及到了医药、化工、矿山等部门。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7.管理准则 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走向全球 国外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均采用了风险管理,如美国的英国伦敦地铁项目、华盛顿地

如何更好规避海外投资风险

利比亚政局动荡、日本强烈地震和海啸……随着连日来一系列国际政治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出现,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发展迅猛,在“走出去”政策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一方面为国内经济借助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以及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增多,海外投资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52%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增长35%,增速是“十五”时期的4倍。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更加重视“走出去”,统筹推进企业对外开展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使其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 海外并购困难风险并存 金融危机既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中国受危机冲击较小,更兼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活跃的资本冲动,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引发了中国企业2009—2010年的海外投资热。今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那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与困难?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例,半数以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无法达到增值的底线。这充分表明海外并购交易非常复杂,具有一定难度。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始终存在。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非常警惕,尤其对于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的收购,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 在近期大量的海外并购案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受到了来自外国监管机构的限制。部分专家用“雷声大、雨点小、并购率低”来概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雷声大”说明中国企业对境外收购有着强烈需求,“雨点小”是因为并购行为遭遇重重困难,“成功率低”说明很多并购不理想。境外收购有政治的因素,也有国家文化的差异,而公司管理体系也是海外并购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在四方面作出努力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胡援东建议“走出去”的企业应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知己知彼,把握投资风险。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行业壁垒这三大壁垒。企业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待风险心里有数,提前做好预警准备。其次,做好功课,识别市场风险。中国企业投资应该在准确判断并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寻找到降低风险的方法。第三,科学管理,规避市场风险。最后,整合资源,化解管理风险。能够获取和组合别人的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机会是以能力和知识为前提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效化解管理风险。 专家还建议,中国企业要优先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优先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管理信息化,并且按照跨国企业运作模式进行公司运营。从简单粗放模式转向市场运作模式,从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过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日后的海外投资及运营。 随机读管理故事:《勇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为欢乐了。罗曼罗兰你认为我很有勇气?她问道。没错,你很有勇气。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为经过几位良师的启蒙,我可以举一位给你听听。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医院担任义工,那时认识了一个叫丽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病情十分罕见,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会,便是接受五岁幼弟的输血,因为她弟弟也曾罹患此病,后来奇迹般地被救活,现在体内产生出了能对抗病毒的抗体。医生向这个小男生解释了情况,问他是否愿意输血给姐姐。我见他只迟疑了半秒钟,便深深地吸口气说:如果能救活丽莎,我愿意。进行输血时,他静静躺在姐姐身旁,见到姐姐双颊恢复红润,他不禁面露微笑。但接着

浅谈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

编号:AQ-Lw-03097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安全 风险识别与控制 Safety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overseas projec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浅谈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 识别与控制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别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单纯提供劳务、设计施工发展到带资承包,市场多元化得到加强,在海外设立的项目也逐年增多,但当前我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基地大多分布在政治不稳定、经济较落后的敏感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战乱、教派、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高风险区域,所以有必要对这些企业的海外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恐怖袭击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 海外项目的安全风险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下的政治风险,政

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第三国政治关系变化给跨国投资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特点,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甚至爆发内战造成国家分裂,这些都会给海外项目带来风险;而发达国家一般政局稳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风险。我国企业大部分海外项目存在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地区冲突与恐怖活动 恐怖主义者为了扩大事端,制造声势,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惜袭击在其境内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如2004年5月,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工地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人死亡,多人受伤。6月,中铁十四局在阿富汗昆都士的施工人员在驻地遇袭,死亡11人,重伤5人。 (二)地方民族分裂势力排外行为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存在民族分裂势力,比如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都存在处于割据状态的地方民族分裂势力,

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

第五章投资项目风险评估 投资项目评估中,始终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给项目建设和经营带来风险。为了分析其对项目经济效益造成的危害,以便有效采取防范措施,有必要进行风险评估。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方法。

历史与未来的差别经济评价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变动 生产能力利用率变化 工艺技术方案改革 建设工期与资金的变化 国内外政策和规定的变化 其他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

例子:我国某联合体承建非洲公路项目的失败

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 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 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 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该国政府,项目监理是英国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2005年8月,项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 开具的约1145万美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2006年3月,业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大,对外投资金额逐年增高,“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不过,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仍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投资环境、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主体等方面,与世界跨境投资的一般特点有明显背离,值得注意并深入研究。 一、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状况变化 (一)投资规模。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大多数还是以中小型项目为主。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1年4月发表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2008—2010)》显示,2010年度被调查的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现有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仅占8%,这说明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规模总体来说比较小,只有为数很少的企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投资。 从近三年的调查数据来看,受访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2008年、2009年、2010年度的调查中,对外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占的比重分别为6%、1%、8%。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次贷危机的影响,所以海外投资规模有所下降,而2010年为历年来最高。2010年对外投资额低于100万美元

的企业占的比重为32%,同时低于2008年的41%和2009年的61%。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依旧较小,因此对外投资空间很大,所以对外投资的总体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 (二)投资方式。中国企业采用最多的海外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建厂,有51%左右的企业采取了这种投资方式。其次采取的方式是拓展或升级现有设施,超过34%的企业采取了这一方式进行投资。兼并与收购作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时使用得较少,通过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只有15%,并购还没有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流选择。但是相较于2008年只有8%的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已经有了较快的增长。根据商务部披露的数据,2010年中国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40.3%。这说明,采取并购方式的海外投资项目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的投资金额较大。 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跨国并购项目中,不时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闪现,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中石化收购Repsol公司巴西子公司、中海油与Bridas Energy Holdings合资公司收购Pan American Energy公司股权等,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受关注程度,都足以成为年度最重要的并购交易。《华尔街日报》评选出的2010年全球十大跨国并购案中,中国企业的并购占据四席,兼并和收购将在中国海外投资方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投资目的地。在中国海外投资刚起步的阶段,因为地缘优势、人缘优势以及与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购规划相匹配。足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韩国的大宇公司的海外并购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的扩张成主要是关注企业海外市场规模,但终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未能续写神话。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其中,3/4收购企业的股价下降20%以上,36%的企业能维持其收入增长,67%的中国企业无法获得交易时承诺的效益。 经营风险。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有环保风险、知识产权、劳务、合同管理、公司治理以及母公司责任等等。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危机。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德茨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因为违反被收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被控要求4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江苏中江公司在“走出去”之初,曾经因为承建一条1800万美元的公路,而亏损2900万美元。 东道国法律、财税制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当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国外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美国一些州已根据《萨班斯法》出台了州法律,中国公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履行《萨班斯》法中的有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条款,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而在美的中国企业了解这些州法律非常重要。 跨国产权风险。

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投资学期中课程作业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姓名丁金超 学号 21501080 指导教师戴志敏 学院经济学院

国外文献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性研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2006)就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对中国政府的启示等问题做了探讨。邓宁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正在更加完善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地涌现为对外投资活动的新主体。 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管理与发展中心(CIMDA)主任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以东道国为欧洲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基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占全球总数的百分比、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重要性。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总数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的研究 Poncet(2007)认为经济全球下市场竞争的压力、生产的高成本、研发能力的低下等都是促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Deng(2004)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获得重要性资产和生产的多元化。Morcketal.(2008)认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因为国有企业能更加容易的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这种优势是促使更多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Cai(1999)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为了寻求市场、资源、管理经验以及技术四方面的动因。 比利时学者丹尼尔·封·登·布尔克教授(2006)通过比较中国公司对于国际拓展动机,比如规避风险、寻求生产材料资源、促进生产、环境保护、扩展市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及对策(1).doc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及对策 课程名称:《财务案例》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渐成风潮,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或是责任心的缺位等原因,很多投资项目产生了亏损。海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我国海外投资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企业的海外投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很多国企在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全面的前期调查,盲目进入新的市场。在国内投资,对于重大项目由于政府协助,无需进行较科学的风险防范程序就可顺利进行,导致了央企一直以来忽视风险的预测与防范,进入海外市场,由于对于市场不熟悉,且没有经过慎重的市场分析,在投标时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导致投标时估计的成本过低。陌生环境存在着太多隐形的风险,又存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企业仍然带着这种在国内投资的优越感去面对海外市场,势必遭受失败。 2、中国缺乏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人才。 中国企业在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当中, 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寻找到具有海外背景、适合海外经营的人才。企业在选拔驻外人员的过程中,仅仅考虑语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量选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业经验, 同时还必须要求驻外人员具有对异文化的较强适应力, 具体表现在对异适应性、当地文化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则是, 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评估能力和培训机构, 而这种盲目的外派, 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外派失败。 3、企业对外投资扩张过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无法跟上。 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应该具备所有权优势,包括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我国多年来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失败的。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管理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成本无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备实施的能力,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的案例也经常出现。 4、政治障碍: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 主要是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日益提高, 不仅同发达国家、客观上也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形成了竞争。 5、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下滑,经营成本上升。

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是企业经营中的重大决策,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对外投资必然面对着投资风险,那么,企业如何有效地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控制对外投资的风险呢? 一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企业,获得另外一项资产。对外投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按投资持有的期限和目的,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2 按对外投资的性质,可以分为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3 按对外投资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确保对外投资活动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 2 确保对外投资活动的合法性 3 保护投资资产的安全、完整 4 保证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通常而言,企业应当根据对外投资的规模设置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部门,或者由财务会计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对外投资一般有以下业务环节: 1 编制对外投资预算 2 评估和选择投资对象 3 对外投资计划的审批 4对外投资的执行 5 对外投资的管理 6 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 对外投资业务主要有以下控制点:投资项目的立项,投资项目的评估,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投资项目的检查 二岗位分工与授权制度 (一)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企业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企业不得由一个人同时负责投资业务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工作,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主要包括以上几个方面: 1 对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岗位与评估岗位必须分离 2 对外投资计划的编制岗位与该计划的审批岗位应当分离 3 对外投资决策岗位与对外投资执行岗位应当分离 4 负责证券购入或出售的岗位与有关证券的会计记录岗位应当分离 5 证券的保管岗位与投资交易的会计记录岗位应当分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