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

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

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

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

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

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

优势与不足:

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

特点

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

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

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别称:改革法、自然法

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

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

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

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

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

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

开始

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

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系列法“对后来的情景法和全身反应法产生影响

优势与不足:

1、过分强调幼儿学习母语规律,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

课堂现实考虑不够

2、强调口语,对读写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3、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

法规则的掌握

4、早期直接法过分排斥母语

5、对教师言语技能要求高

情景法: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结构的操练的教学法

别称:口语法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帕默霍恩比

语言学基础:英国结构主义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帕默认为学习语言有两种能力,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能力,如认字、学拼读,为成人所有,;另外一种是天赋的自然学习能力,只注重语言内容不注重语言形式

的学习能力,儿童尤为明显。帕默被认为是“英国应用语言学之父“,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二语教育家

主要特点:

1、强调在自然情景中教授语言是口语法的主要特点

2、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

3、教学语言先从口语开始,教材先于口头训练再教书面形式

4、课堂用目的语

5、新的语言点在情景中操练

6、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7、具备一定词汇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法: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韦斯特创立,又称“韦斯特新法”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课斯特编写《新法读本》一套阅读教学课本,强调生词的高重现率

阅读法首次提出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法

阅读法严格控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强调直接阅读目的语材料,语法教学采用归纳法

总的来看过于侧重阅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其他言语技能

自觉对比法: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20世纪30年代称为前苏联的正统外语教学法

主要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教学过程全部用母语讲目的语,来充分运用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实践

3、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再学习整句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础材料,不重视口语教学

优势与不足:

能够发挥学习者的自觉性,又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操练和交际性练习

听说法: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

别称: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法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教材:《英语900句》

主要特点:

1、听说领先,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

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3、教学内容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4、排斥和限制使用母语,用直观手段,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者表达

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6、严格及时的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7、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教学过程:(特瓦德尔)

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

优势与不足:

听说法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过分强调机械训练枯燥无味,忽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使学生产生阅读、写作能力差等方面的缺陷

视听法: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二语教学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方法。

别称:圣克卢法、整体结构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点:

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通过

实物、图片、影像等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直接运用目的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2、语言与情景紧密结合,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接近

于真实情景,有利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整体结构感知,先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

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

化教学

优势与不足:

重视口语忽略书面语阅读;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自觉实践法: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的教学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

代表人物:别利亚耶夫

基础:外语教学心理学,言语活动论

主要特点:

1、自觉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

4、口语领先原则

5、以句法为基础原则

6、综合性原则

7、考虑母语原则

认知法:20世纪60年代产生与美国,主张在二语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别称:认知符号法、现代语法翻译法

代表人物:美国卡鲁尔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学科认识论”和“发现学习论”

主要特点:

1、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强调学习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

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

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

的教学原则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5、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反对滥用母语

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团体语言学习法: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法。

别称:咨询法

代表人物:柯伦

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六个基本要素

安全感、注意力和进取心、记忆力和思考、辨别

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

默教法:20世纪60年代出美国创立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少的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代表人物:加特诺

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育思想

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重要,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最大的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指示棒以及实物。动作。手势等手段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

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作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优点与不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但是过于强调教师少说话,不纠正错误也对学生学习不利

全身反应法:简称TPR,20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教

代表人物:阿舍尔

理论基础: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

教学原则:

1、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先进行充分的听力理解后才转入说的训练

2、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于学习中掌握目的语

3、在学习者已经准备好并且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再开始学习说话

4、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处于少焦虑状态下学习语言并且有成就感

暗示法: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保加利亚,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代表人物:罗扎诺夫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主要特点:

1、布置舒适幽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2、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

心情,充分发挥无意识活动的作用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

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4、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自然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与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条件红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者的语言输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①时间:18世纪末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 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埃比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主讲:姚向礼 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 主编:王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Teaching approaches & Methods Approaches &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众说纷纭,现以学习理论作为分类标准,将学派分为认知性的,连接性的和综合性的三大类。并简介翻译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在这之前首先概述一下拉丁语教学法、。 ①拉丁语教学法,指(15-16世纪)为欧洲语言的极盛时期,学校里教授作为外语之拉丁语的直觉模仿法。它在(15——16世纪)为语法模仿法:16世纪末到17世

纪,由于民族语渗入学校,拉丁语教学法主要为词汇模仿法。先后提出了自觉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这一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①惜提哈(ratch1571-163500))②夸美纽斯教学法Conienius(1592_1670) ①德国论点是通过经验与分析去学习一切。认为只从理论途径得到的记忆才是可 靠的。词汇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真教学法。 二、联结性的教学法学派 特点: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重视外语话语与实物,观念,概念等外部世界与思维的直接联系;侧重口头操练。 自然教学法(绝对排斥本族语的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习惯) 听说教学法 视听教学法 功能教学法(又名意念法,交际法或意念——功能—交际法 三、综合性的教学法学派,来源于直接法与翻译的综合 自觉实践法 折衷法(又是极端) 分阶段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Reading Method ,classical Method ).In China, it is called old method and is probably the most widely known and has been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al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still used today in various forms .And the main drill in translation. The mains feature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Classes are taught in the mother tongue,with little active use of the target lauguage. 2.Much vocabulary is taught in the form of lists of isofated words. 3.Long elaborate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4.Little attention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5.Often the only drills are exercises in translation disconnecfecl sentence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the mother tongue. 6.little or no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nunciation. 希腊文、拉丁文、通过翻译来学习外语。 认为背诵文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使用的课本,开始是孤立的单词和孤立的语法例句,都是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名著里摘引出来的。 Advontedges: 1.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2.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3.着重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Disadvanfudges: 1.忽视口语教学。在教学里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 2.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 3.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易使学生在使用外语时对翻译有依赖性;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英语教学法的8大流派归纳图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19世 纪末40年代) 情景法(50年 代) 听说法(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 间) 认知法 交际法(功能 法20实际70 年代初期) 全身反应法 (詹姆斯.阿 谢尔70年代) 任务型语言教 学模式(7、80 年代) 目标语(外语)看成 是一个规则系统语言学习被视为智力活动(规则学习、规则记忆和以大量翻译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口语第一性,学生 应学习日常使用的 目标语。语言学习 过程可用联想心理 学解释 口语是基础,结构 是说话的核心。学 习语言的过程:接 受语言输入,重复 操练记住和在实际 练习中使之变为个 人技能 语言是一个系统。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 作其理论基础,以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 论作其依据。语言 技能获得过程:刺 激-反应-强化 语言不是一套习惯 的结构,而是一套 受规则支配的体 系。四个原则:1、 活的语言是受规则 支配的创造性活 动;2、语法规则有 其心理的现实性; 3、人类所特有的学 习语言机制;4、活 的语言是思维工具 在语言教学中,学 习者不但要学会 结构,更重要的是 要学会使用结构, 掌握语言功能。特 点强调交际中意 义的传递、语言的 使用 阿谢尔把刺激-反 应看做语言教学方 法的学习理论。我 们认为全身反应法 体现了以语法为基 础的语言观和行为 主义语言学习观 以多种语言模式作 其语言理论,语言学 习观与交际法一样。 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实际全面运用外语 培养学生外语的 交际能力 掌握初步听说能力 使用外语交际和做 事能 把课文逐句把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活动。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教师会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逐句翻译和语法讲解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活动除了课文朗诵和学生用英语来进行翻译外,绝大部分是在用母语教学。阅读理解练习多半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外语词语应该同它 所代表的事物和意 义直接联系起来。 特点:1、全外语教 学。并广泛使用实 物、图画、手势、 表情等直观手段对 外语的词义和句子 作解释;2、模仿、 朗读和问答是主要 的教学活动形式; 3、教师要求学生在 提问或对教师的问 题作答时,均以完 整的句子说出问句 或答句。句子被视 为口头交际的基本 单位。 新概念英语的教学 活动可以概括为: 提出情景,学习语 言:听说领先,反 复操练:书面联系, 巩固结构。 教授活动可以归纳 为:教授对话,听 说领先:跟读模仿, 句句复述;强化训 练,掌握句型;巩 固口头,读写跟上。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 的方式进行表演。 句型操练可以说是 听说法很有特色的 一个训练项目。特 可以是替换句型, 也可以是句型转换 型。听说训练完成 后,教师才让学生 拿到或看到所学对 话的书面形式。 教学过程被分为三 个阶段:及语言理 解、语言能力和语 言运用。语言规则 的教授可采用发现 法,引导学生发现 和总结出语法规 则。语言能力,必 须在理解语法规律 的基础上,通过有 意识、有组织、有 意义的操练来获 得。 科特尔伍德在 1981年出版的《交 际法》一书中描述 了交集法教学活 动的类型。准交际 活动是为真是交 际做准备而设计 的教学活动,可以 是句型操练、对话 等项目。真正的交 际活动应有的三 大特点:信息沟、 选择性和消息的 反馈。交际法另一 特点是教师会尽 量使用真实的材 料近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活动是教 师发命令和学生对 命令作出反应。口 头操练结束,学生 们可以学习阅读和 书写。当然,阅读 和书写都是口头练 习过的祈使句。 教学中都包含两种 活动类型:任务型语 言学习活动活动。强 任务派的任务型活 动是真实交际活动 和结构性交际活动, 其他语言学习活动 或称使能性任务都 不能算任务型活动; 而弱任务派任务则 包括所有的交际活 动。 重视词汇和语法的 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强调口语第一性 口语第一性,文字 第二性。强调听说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听说读写从头就 练 侧重听说,强调对 语法结构和词汇的 掌握 培养交际能力

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unit1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ims of the unit In this unit we will discuss some general matter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five questions on particular: 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 2.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3.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4.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5.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1.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Ma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fore we discuss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let us first reflect on our own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Task 1 Below is a list of interview questions on how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irst column, write down your own responses. Then interview three other students in your class and enter their responses in the other columns. Discuss your findings in group of 4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课程介绍: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的就是语言教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从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吸取营养。国外的外语教学研究较早,成果丰富,我们一定要去借鉴,才可能根据汉语特点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 这门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分析的方法,提高理论和学术素养。 要求: 1、熟悉每章的key words 2、Make presentation in English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4、认真预习和完成课后作业 5、期末考查方式:passage translation(英译汉) 教材介绍: 20世纪外语教学蓬勃发展,教学法的研究也发展很快。一方面,19世纪一些传统的教学法传承下来;另一方面,20世纪有许多创新的教学法。Jack C. Richard 和Theodore S. Rodgers 所著的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对20世纪出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承前启后。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1、Approach and method 2、Language teaching ---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book is a book on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but it’s more than that. Accordin g to the authors, the aim of this book is to present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a particular approach or method. The authors have avoided personal evaluation, preferring to let the method or approach speak for itself and allows readers to make their own appraisals. So this book is not intended to popularize or promote particular approaches or methods described. It is designed to give the teacher or teacher trainee a straightforward introduction to commonly used an less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d a set of criteria by which to critically read, question, and observe methods. The goal is to enable teachers to become better informed about the natu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methods and so they can better arrive at their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简史 本章主要介绍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简史 通过此章的学习,我们将会发现20世纪出现的教学法都是历史的延续和发 展。 在这章中,我们将了解两种传统的教学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和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

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主编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 Task principle: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meaningful taskspromote learning Meaningful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need to be refined in terms of the real communicative use,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chance to listen to and produce what is meaningful, authentic, unpredictable, and creative if possible. Reading is extract meaning or information and the learn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Writing:In CLT,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write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or describe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us making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Language content (to incorporate functions); CLT just has only expanded the areas Learning process (cognitive sty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duct (language skill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in fact,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t shares the same beliefs, as language should be learned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how it is used in real life. It ha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to combine for m-focused teaching with communication-focused teaching Four components of a task A purpose: making sure the students have a reason for undertaking the task. If the students don't understand why they undertake the task, they will lost interest and the task will face failure. A context: the task can be real, simulated or imaginary, and involves sociolinguistic issues, such as the location,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time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A process: getting the students to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reasoning, inquiring, conceptualizing and communicating. A product: there will be some form of outcome, either visible (a written plan, a play, a letter. etc.) or invisible (enjoying a story, learning about another country, etc.) The PPP Model & The 5-step teaching method 3p:Step 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actice Step III. Production 5-step Model:Step I. Revis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V. Practice Step V. Consolid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PPP and TBL:1.The way students use and experience language in TBL is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PPP 2.TBL can provide acontent for grammar teaching and form-focused activities.PPP is different in this aspect. Steps of designing a tasks: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1、Approach and method 2、Language teaching ---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book is a book on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but it’s more than that. According t o the authors, the aim of this book is to present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a particular approach or method. The authors have avoided personal evaluation, preferring to let the method or approach speak for itself and allows readers to make their own appraisals. So this book is not intended to popularize or promote particular approaches or methods described. It is designed to give the teacher or teacher trainee a straightforward introduction to commonly used an less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d a set of criteria by which to critically read, question, and observe methods. The goal is to enable teachers to become better informed about the natu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methods and so they can better arrive at their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简史 在这章中,我们将了解两种传统的教学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 和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 第二章The nature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方法的性质本章为以后的分析立下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framework)。在这个框架中,教学法包括 三个部分: 1、Approach(理论):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 2、Design(设计):教学目的、大纲、教学活动形式、学生角色、教师角色、教材的作用 3、Procedure(教学步骤) This chapter will present 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 This model will be used as a framework for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of particular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philosophies. 第三章至第十章是根据第二章中所立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对八派语言教学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三章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口语法和情景法 第四章The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 第五章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法 第六章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 第七章The Silent Way 沉默法 第八章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社团学习法 第九章The Natural Approach 自然法 第十章Suggestopedia 暗示法 Where a method or approach has extensive and acknowledged links to a particular tradition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is treated 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hapter. Where a method or approach has no acknowledged ties to established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not relevant. In these cases the method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its links to more general linguistic, psychological, or educational traditions. 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简史 This chapter provides a background for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methods and suggests the issues we will refer to in analyzing these methods. Changes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out history have reflected a.Recognition of changes in the kind of proficiency learners need (oral proficiency 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b.Changes in theories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of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日期:200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03-28]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无论在我国或国外,早期的外语教学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欧洲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语法翻译法。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更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翻译的手段和比较母语与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异同达到掌握外语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 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 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 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 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