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芝市巴宜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彭裕殿(最终稿)222

林芝市巴宜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彭裕殿(最终稿)222

中共林芝市巴宜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材料之一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奋力推动巴宜区新一轮振兴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林芝市巴宜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5年6月1日)

彭裕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林芝县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林芝市巴宜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林芝县成立56年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科学谋划撤县设巴宜区后一段时间内全区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措施,选举中国共产党林芝市巴宜区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为推进巴宜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一、总结好成绩,积累好经验,回顾林芝经济社会发展光辉历程

自1959年9月,则拉宗、德林宗和觉木宗合并成立林芝

县以来,林芝县经历了先后归属林芝专署、拉萨市和林芝行署等几次大的变迁。56年来,特别是1994年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林芝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处贫困而不屈服,临艰难而不退缩,使林芝县这片土地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文明,从贫困走向富裕,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壮丽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发展,工业经济在深化改革中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在扶持引导中不断壮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快、效益好、发展稳的良好局面。从2005年到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765亿元增长到45.55亿元,增长15.47倍,年递增36.5%;财政收入由1260万元增长到1.395亿元,增长10倍,年递增30.5 %,在全地区率先突破亿元大关;农牧民人均收入由3777元增长到1.19万元,增长2.15倍,年递增13.6%。

产业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林芝县针对产业基础薄弱,经营粗放,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的现状,狠抓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藏医藏药业和水电能源业培育,主体产业已经由传统农牧业、林业向旅游业、服务业转变。特色农牧业助民增收,依托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大棚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和藏香猪养殖三大基地,以布久、米

瑞水果产业乡为主的7000余亩水果产业带,初见规模,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使我县荣获了“全国科普示范县(2011-2015)”和“国家农村标准化示范区”荣誉称号。生态旅游业亮点纷呈,编撰完成了《西藏林芝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和《鲁朗大景区综合规划》,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两大主线,重点打造了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龙头的318旅游经济带,全面启动了卡斯木至康扎和比日神山至大柏树两个旅游小环线建设,升级打造了大柏树和嘎拉桃花村两个景点,家庭旅馆、农家乐有序蓬勃发展。连续几届桃花文化旅游招商节的成功举办,使西藏旅游“从林开始”变成了现实,桃花文化旅游招商节被人民日报评为“最负盛名主题文化旅游节”。随着林芝县旅游品味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林芝的一张绿色名片,越来越受到区内外的关注和喜爱。藏医藏药业彰显特色,依托资源和气候优势,成功引进东阳光集团、湖南尔康制药集团两个大型上市公司发展藏药业,加大了对虫草、天麻、玛卡等藏药产品的研发和加工力度,部分产品已经成功投放市场。水电能源业稳步推进,投资29亿元的多布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6月并网发电,西藏亿业水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八及曲流域冰湖五级水电站已开工建设,县域内其它江河流域的水电开发正在加紧规划。

社会事业得到新改善。公共财政持续向民生倾斜,各项社

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教育方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县幼儿园预计今年9月完工,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100%,我县成为了全地区首个通过国家和自治区评估验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在文化创新方面。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 %和98.2 %,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尼西等7个行政村被授予地区级“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荣誉称号,布久乡仲果村和鲁朗镇扎西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新建的新旧西藏对比展览室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大了大病统筹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县级医院软硬件设施,提高了乡村医务人员的待遇,推进了村级医疗卫生站建设,落实了林芝县农牧民县乡两级医疗费用全免政策,解决了农牧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实现了“病有所医”。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 %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了动态清零。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征缴率100 %。为全县农牧民购买了意外伤亡保险,完成了1007名低收入农牧民群众的建档立卡脱贫任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 %以上。总投资771.16万元的林芝县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项目已顺利完工,对全县227名五保户实施了集中供养,实现了五保户“老有所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提前一年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1397户农牧民乔迁新居,率先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行政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的目标。19个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和百巴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在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高度重视门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投资600万元的更章门巴民族乡门仲村特色村寨项目和830万元的17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有力的推动了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保障信教群众基本权益相结合,加强对寺庙僧尼的服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寺庙“六建”工作、“六个一”活动、“九有”工程和僧尼“两险一保”、免费体检等,建立完善了僧尼个人健康档案,得到广大僧尼的一致拥护和普遍称赞,让他们从心坎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生态建设再迈新步伐。坚持创新生态建设模式,持续扩大生态效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垃圾清运和扬尘污染治理行动,开展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品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全县48个村(社区)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社区)命名,6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又为林芝添加了一张“绿色”新名片。

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有效整治了慵懒散等不良风气,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将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年工资提高到11577元,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设的年工资提高到11077元。创新设立集体经营性收入奖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村干部分别按集体收入的8%、5%和3%予以奖励。研究制定《林芝县村干部离任补贴办法》,对担任一定年限的离任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层次按月发放400元、500元、600元的离任补贴。开展和推广的“双星”创建活动,提高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群众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公开录用6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乡镇公务员。安排援藏资金2000万元作为全县基层可持续发展基金,将每年收益全部用于解决各乡镇、各行政村基层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每年各乡镇有20万元发展经费,各行政村有2万元发展经费。下派的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有效增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政为民水平不断提高。述责述廉活动全面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

援藏工作再创新辉煌。从1994年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以建设林芝、发展林芝、稳定林芝为己任,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以主人翁的工作姿态投身于林芝县的建设事业,极大地促进了林芝县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七批援藏工作组进藏后,在妥善安排2.05亿元援藏资金建设县级幼儿园、25个乡村医疗卫生站、8个小康示范村、1个小康示范镇、大坝村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同时,主动加强与韶关、东莞、惠州等地和社会各界的协调沟通,额外争取资金1680万元,用于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建设、农牧民太阳能热水器工程、喇嘛岭寺僧舍改造等民生项目;争取到东莞市虎门、长安、清溪、塘厦等4个一类镇帮扶资金820万元用于增加建设4个小康示范村。在资金援藏的同时,林芝县第七批援藏工作组努力推进人才援藏、技术援藏,建立了干部对口学习交流机制,卫生、教育人才选派对接机制。

回顾过去,我们深受鼓舞。从1959年推翻封建农奴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到1976年文革后拨乱反正、实现政治稳定,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政策,到1994年对口援藏、促进跨越式发展,林芝县的奋斗历程,是一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创业史,是一部勇于探索、快速发展的改革史,是一部顽强拼搏、追赶跨越的奋斗史。在56年的发展历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的治藏方略,坚持科学发展,一切从

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破除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走群众路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焕发创造热情;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维稳举措,深入持久、旗臶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全力确保林芝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志们,回顾56年发展历程,业绩铸就辉煌,成就令人振奋。这都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英明决策,得益于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的真诚关心、无私援助,更加凝聚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林芝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科学谋划巴宜区新一轮振兴发展

以撤县设区为起点,巴宜区进入了一个抢抓新机遇、发展大提速、经济快转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撤县设区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深化对区情的再认识,清醒的看到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一是干部作风有待加强。当前

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亲民务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有所作为的队伍,但也有少部分干部作风漂浮、办事拖拉、华而不实,工作上涛声依旧,创新上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区发展的不利因素。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目前,一、二、三产业之比为 2.6:37.6:59.8,符合自治区所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基本方针,但产业方面基础薄弱,特色农牧业深度开发不够、附加值不高,特色资源优势还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产业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制约着巴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小康建设任务艰巨。目前全区建设完成了13个小康示范村,在建的6个小康示范村和百巴小康示范镇也在快速推进,小康建设工作走在了林芝的前列。但是全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依然偏低、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需要降低、出生时预期寿命仍未达到标准、基尼系数有待改善,这与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差距,小康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和繁重。四是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大量基建项目的推进,改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征地拆迁、移民安臵、砂石运输等也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标准、市场规则,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撤县设区后,我区今后的工作重心将会从农村建设转向城市建设,而全区仍面临着城镇化率依然偏低,城市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金各方面

制约因素明显等困难和问题,如何建设城市特色明显的巴宜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看到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和优势。一是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撤县设区为契机,我区将与林芝市城市建设无缝对接,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东风,巴宜区的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将获得更多的资源,使我区主城区和周边乡镇在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城市功能得到新的提升,发展空间得到新的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国家项目不断增多。拉林高等级公路、机场高速通道、拉林铁路、多布电站等项目为林芝发展注入了活力。几十亿的投入势必拉动当地的GDP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就业率、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三是援藏资金持续增加。随着对口援藏省份——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援藏省份安排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支援西藏发展的安排部署,广东援藏资金将会不断增加,必将会为全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旅游发展顺应潮流。拉林高速将于今年年底基本贯通,成都到林芝的铁路项目也已进入施工倒计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将会缩短林芝与外界的距离,加之我区旅游形象品牌的持续升级,区内外游客不断增加,区委、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

等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巴宜区旅游产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五是招商引资取得实效。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林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高原特色产品、浓郁的民族风情,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青睐,招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保利、恒大、珠江投资、广东中旅、东阳光、尔康制药纷纷进驻我区,这些企业的进驻将会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因此,设区后,我们要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开创巴宜区发展新局面。

撤县设区后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撤县设区为新起点,牢牢把握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以“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巴宜”为总目标,围绕“经济发展主力军、小康建设排头兵、宜居城乡首选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四项中心任务,以“强基础、惠民生、抓产业、促发展、保稳定”十五字工作方针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巴宜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撤县设区后全区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位于自治区第一梯队,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深度开发,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藏医藏药和水电能源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农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发展协调性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交通、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实现全覆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稳步推进,水土保持取得新的进展,生态条件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农牧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农牧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显著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全区各级党组织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大力发扬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精神,用实招、创新招、出奇招、使绝招,创造性地把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推动巴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辉煌成就已载入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我们要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奋力拼搏,努力把巴宜打造成“经济发展主力军、小康建设排头兵、宜居城乡首选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巴宜区经济大发展

要认真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招商引资,突出园区建设,抓好项目工作,脚踏实地,开

拓进取,把巴宜区建成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推进产业升级,释放发展活力。一是培育特色农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认真抓好大棚蔬菜种植、藏香猪养殖和水果种植,大力推进以布久、米瑞为主的306水果产业带建设;认真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农牧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壮大生态旅游业。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藏东南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加快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充分利用巴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注重发展旅游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完善旅游整体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把旅游培育成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大跨越。以318国道为中心线,构建八一镇——鲁朗镇——米瑞乡——布久乡旅游环线,串联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嘎拉桃花村、世界柏树王景区、喇嘛岭寺(布久拉康、珠曲登寺)、尼洋河风光带、卡定沟等知名景点,把鲁朗镇、八一镇建成特色旅游城镇。积极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旅游为重点、专项旅游为特色的巴宜旅游体系。围绕国家A级景区申报标准,加大A级景区申报力度,形成以鲁朗国家5A级景区为主体的国家A级景区群。加大市场开拓和巴宜旅游推广力度,不断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提高巴宜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发展藏医藏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湖

南尔康生物制药产业园”“东阳光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种植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引导各类要素、各种资源、各项政策向重点园区集中,建立和完善藏药生产体系、研发体系、原材料供应体系,扩大藏药材人工种植规模,提高藏药深加工能力,延伸藏药产业链,把巴宜区打造成高原特色藏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拉林高等级公路、机场高速通道、拉林铁路和林芝机场,发挥区位优势,强化藏东南物流集散中心地位,加快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建设步伐,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巴宜区的融合,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狠抓招商引资,提升发展实力。坚持扩容升级与提质增效并举,创新招商机制,推进资源整合,突出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竞相发展。一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尽可能多地纳入国家和自治区计划的“总盘子”,积极组织招商活动,培植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财源项目,争取在旅游业、城市新区建设、天然饮用水产业和藏医藏药业的招商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大力实施本土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依托自身资源、产业优势,注重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优势企业,争取在未来几年,打造二到三家上

市公司。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凡是文件有规定的,符合政策法规的,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帮助和引导投资者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不能让企业推着我们走,更不能因服务跟不上,让企业寒心、伤心,真正做到招得进、留得住、建得成、见成效。四是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土地、贷款融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更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

推进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区级领导牵头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坚定不移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立完善横向到分管、到分块,纵向到基层、到项目的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占用草场、征地、拆迁等问题,为项目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从而使重大项目能够快速推进。

(二)攻坚突破、统筹协调,实现巴宜区社会事业新突破

撤县设区,让巴宜区站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把握新机遇,迅速释放撤县设区体制活力、迸发政策能量,坚持强基础、惠民生、抓产业、促发展、保稳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巴宜区社会事业的新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四个方面有16项衡量标准。目前,我区已有12项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指标,但在恩格尔系数、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在总结汲取小康示范村和小康示范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全区区域面积进行整体布局、统筹考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明确“一个中心城区,三个重点城镇”的总体布局,打造“多点支撑、城乡一体、全域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鲁朗镇、百巴镇和布久乡三个重点城镇建设。鲁朗镇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小镇为目标,成为林芝市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百巴镇要与八一镇、林芝镇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依托小康示范镇建设,建设成为巴宜区特色鲜明的西大门;布久乡要充分发挥火车、机场沿线和火车站站址的区位优势,把自身建设成为林芝市的物流、人流集散中心。大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要围绕林芝市关于巴宜区的行政区划划分和巴宜区发展定位,编制相关专项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区扩容提质。依托林芝火车站、觉木片区和林芝镇、布久乡的小集镇建设,扎实推进八一镇至布久乡沿线开发,建设一批配套功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商住新区,带动城区布局优化和品位提升。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大力推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鲁朗至米瑞旅游环线、鲁霞大桥、鲁朗河中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要加强环卫同治。以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

成果为抓手,结合网格化管理,突出交通干道沿线、集贸市场、小城镇等重点区域,全方位整治脏、乱、差。切实发挥街道社区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实现城市管理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治理,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优美靓丽的城市环境。要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各类资金,大力推进城乡绿化提质,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村庄、绿色乡镇”创建活动,让居民充分享受天蓝、地绿、水清、城净、居安宁的美好生活环境,打造高原人居环境最优区。要充分利用雪域江南优美的自然风光,申请上级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在306省道沿线打造工布文化4A级旅游景区,建设集养老、疗养、医疗康复、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时尚小区,着力把巴宜打造成养老、疗养和退休生活的首选地。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推进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加快廉租房和周转房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全覆盖工程,强化区乡两级农牧民医疗费用全免政策,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完善67个村级卫生医疗站,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对4镇3乡138个村庄(含行政村和自然村)进行饮用水源改造工程,新建和维修沉沙过滤池、蓄水池、引水管道、水源保护及其他附

属配套设施。三是实施太阳能全覆盖工程,为全区所有农牧户免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四是实施有线电视工程项目,在全区实现有线电视的全面覆盖,让鲁朗、更章等有条件的城镇居民看上数字电视。五是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下大力气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成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围绕生态旅游业、特色农牧业、计算机等专业培育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完善离任村党支书、村主任生活补助制度,落实五保户集中供养政策,对僧舍进行全面改造,扩大“爱心超市”覆盖面,让这些惠民措施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三是大力实施“创业助推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就业稳定性,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 %以内。

(三)借鉴创新、绿色发展,探索巴宜区生态建设新模式

生态是巴宜最大的亮点和特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全区上下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

面面,以生态文明为先导、环境保护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核心、社会和谐为追求,把巴宜区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在发展中探索巴宜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一是把生态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发展理念,走生态、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以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为契机,依托河南雏鹰集团藏猪养殖和宇高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托多布水电站和八及曲流域冰湖五级水电站,大力推进全区水电开发工作,加紧规划区内其它江河流域的水电开发。二是把生态建设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着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推进可持续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区域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藏东南防沙治沙和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家园。三是把生态建设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推进文化繁荣。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和谐的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为全区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