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

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

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

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经营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策略、管理也要随之调整,战略策略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调整要在ERP工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处理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要有快速反应,有预案可供选择,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使问题尽早发现,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尽量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依据客户的需求来指导、规范企业的所有行为,也是企业进行内部改革的过程,改革那些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不适应对市场快速反应的旧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旧的管理方式,建立起新的机制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施ERP的过程也是理顺供货渠道与供应商关系的过程。同时,信息化建设能建立对市场快速反应满足客户需求的机制,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协调客户,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服务好重点客户,使供货渠道变粗、变短、变快、变畅。同客户、同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架构的伙伴关系,重组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形成有效的管理手段,并能够适应变化,而信息化实施中要能对阶段性实现的成果来论证企业战略目标,形成良性的信息平台。

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企业搞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但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和多年形成的习惯,虽然把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但仍按过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去操作,没有使信息化达到真正的效果。这样,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就没有真正实现,只是企业实现近期的效益,满足眼前的愿望而已,这就是实施信息化中最大的忌讳。

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网络”远未“就绪”

2004年3月3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月19日,首届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调查结果公布,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正加速实施基于互联网和IT的解决方案,以增强企业生产效率和赢利能力。尽管许多企业在利用互联网运营方面有很大进展,但与全球领先的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该调查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CEC)主持,博思智联顾问公司(Bothwitz)作为执行机构开展,自2003年5月开始至2003年9月完成,主要针对中国500强企业、500强民营企业及1000家上市公司。共计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8份,受调查的有效企业数为435家,涉及16个行业。受访者中36%是企业的决策层。

该调查是首次从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评估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和差距的专项研究。这次研究关注的是影响企业信息化成

功的四大要素,即领导力、管理机制、执行能力和IT平台。分析的重点在于中国企业在上述四大影响因素上的状况,实施信息化的进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差距,透视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关键点和成功路径,而不是统计企业PC的台数、服务器等IT技术、设备的投入状况。

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国企业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工作在提高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正在形成巨大的潜力。

●调查中近50% 的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信息化

手段提升其管理和业务水平,还有30%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一年内将启动自己的信息化项目;信息化投资的焦点从大型ERP项目及财务应用转向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及客服应用。

●在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仍与全球领先水平有较明显的差距;从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四大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差距;从管理角度看,还面临许多事关信息化成败的关键性挑战。

●企业高层领导人对信息化的意识有明显提高,但在战略落实、机制保障、执行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和信息化程度有明显差别,相当多的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实施信息化/互联网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回报率。研究表明:50% 的受调查企业当前在实施信息化项目;90% 的受调查企业计划在两年内实施信息化项目。

●信息化项目主要包括:目前66%集中在ERP和财务应用上;有74%~86% 准备投入ERP、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客户服务和生产制造等信息化应用。

●政府对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作用明显。

● IT相关行业或具有跨国业务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互联网服务、银行和金融、系统集成商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在中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而服务娱乐业、公共事业、房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的总体水平则偏低。

●中国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之间在信息化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全球最佳实践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网络就绪水平)比国内企业高出38%。

面临的关键性挑战

●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业务战略衔接融合不够紧密,高层业务领导对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思考和投入度需要尽快提高。

●缺乏系统有效的信息化投资回报分析体系和投资管理机制,信息化投入对核心业务的促进程度及运营收益的量化分析关注不足。

●业务人员对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运作思路,IT人员对业务知识的把握不够充分。

●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企业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明显弱点,系统整合面临难题。

实现“网络就绪”的关键

本次调查参照了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诊断与规划方法。该诊断方法,使用网络就绪记分卡(NRS)。这个记分卡已被全球部分成功的企业使用,用以评估它们的“网络就绪”水平。“网络就绪”是指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业战略和计划所需要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网络就绪”调查提供了一个基准,对中国企业该如何规划与执行其互联网与IT战略提供了指导。此项调查针对的是组织应用互联网手段提高组织竞争力的能力和水平,即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其互联网与IT基础设施。在此,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业务成功

取决于多项因素的组合,其中包括:领导力、管理机制、执行能力与技术平台。

基于对全球500强企业最佳实践的分析,以下要素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有一个积极参与并有远见的领导团队来设定电子商务的愿景、预期、业务目标。

●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定义业务部门与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所扮演的角色、职责、权限,并制定规划、投资与实施机制,以确保项目的快速实施。

●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执行能力,确保企业可实现交易的自动化、完成业务流程的改造,并能够对供应商、集成商、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有效管理,他们对于这些新的功能的建立与使用至关重要。

●建立企业范围内的IT标准与集中式系统,这可使企业更快速、可靠地部署新型且安全的基于网络的功能。

对策与思路

今天,各个行业的全球竞争对手都在使用信息作为提高收入与生产力的战略工具,但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对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

使用却未达到同样高度。为获得更大、更快的业务收益,中国企业必须从以下方面缩短这一差距,快速推进其信息化进程和解决网络就绪中的关键问题:

●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互联网与IT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

●企业领导者应寻找机会将互联网和IT战略与业务战略集成在一起。

●为获得更大的管理支持并将投资用到可带来更大业务效益的地方,企业应制定绩效指标,以衡量投资结果。

●在基础技术(信息与管理集中化的支持技术)实施的同时,首席信息官(CIO)需建立企业IT标准并确定网络基础技术,从而能够快速部署基于网络的应用和业务流程,并轻松进行管理。

●企业管理者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来改造业务流程的最佳实践。

● IT人员需要掌握供应商、集成商与咨询公司的管理技能,并培养应用开发工具使用技能,以满足企业需要。

●企业领导者需要根据客户需要与业务需求来制定IT投资,并划分优先级别。

●企业领导者应寻找机会通过让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更有效地展开互动,来改善企业效率与生产力。

一个项目的失败决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失败,它是双方的失败。任何一个失败的项目,它从一开始就已经显现出失败的征兆,我们可以看到双方从探讨合作、直到走向宣告失败的每一步,它都在预示着失败的来临。这是一个风险积蓄的过程,没有人愿意看到风险、甚至忽略风险,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都将使项目走向黑暗。

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2年8月19日曾经登载的文章《ERP变局,哈药1000万计划的悔与梦》,通过它能够让读者联想许多,也能给我们的官员、经理人和信息化主管启示许多。

项目的引出

“……哈药ERP项目是一个大单,首期工程计划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而哈药与利玛的正式合作始于去年底。作为负责哈药ERP

实施服务的总包商,北京利玛与利玛哈尔滨分公司于2001年10月份与哈药正式签订一份总金额达700万元人民币的协议,除去Oracle 的软件之外,项目实施服务费用为370万元左右。利玛哈尔滨分公司不但参与哈药ERP实施服务之外,还将负责后续支持服务工作。”

“项目正处于敏感时期。……哈药ERP的实施从今年3月开始就已经陷入停顿状态,因为实施方利玛的哗变事件的直接影响,项目被迫中止。”

双方试图规避风险

“据一位曾经参与哈药ERP项目的原利玛技术人员说,由于利玛此前没有实施OracleERP系统的经验,利玛实际上是边学边干,利玛派出近20名技术实力最强的实施团队首先接受了Oracle的培训。与此同时,利玛还从Oracle公司‘回购’了近40个工作日的咨询服务,换言之,在一些重点环节的实施上,将有Oracle的工程师和利玛方面的团队一起工作。”

“签约两个月之后,利玛实施团队结束了对哈药的初步调研,并提出了一份长达100多页的现场管理描述报告。然而,这份报告刚一出炉,哈药就开始陆续请来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利玛的调研报告进行评估。”

“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对于项目实施的权责、实施成果及阶段并没有清楚的定义。利玛做出的现场管理描述报告仅仅是管理问题与状况的罗列和描述,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哈药和利玛签订的服务合同也基本上是一份商业合同,重点约定人员、付款、等有关的商务条款,对ERP项目实施的阶段、成效及成效与付款之间的关系都没清楚地界定。”

“其次,哈药对ERP到底是什么还根本不了解,这位参与其事的资深顾问认为:这种状况意味着对于包括后续的业务流程改造和优

化、组织结构调整及权利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变革--哈药方面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风险的来源

“一开始就犯了错误。选择利玛作为实施合伙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决定。……这位顾问认为,Oracle产品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对于哈药这样的大型企业而言,软件选型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不是Oracle,就是SAP。关键的问题是实施服务上--利玛此前没有Oracle 产品的实施经验,再加上哈药本身对ERP认识不足,因此,由一个“新手”对哈药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企业进行管理改造,风险是相当大的。”

“事实上,与大多数ERP项目一样,哈药ERP选型及选择实施合伙人,也经历了相当复杂的过程。2000年,哈药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在ERP 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一年之后,Oracle击败利玛。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ERP项目的实施服务,……利玛与哈尔滨本地的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华旭正面交锋。”

“2001年10月,利玛击败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商。尽管利玛最终如愿以偿,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哈药选择实施伙伴的招标有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首当其冲的是,作为一个公开招标项目,既然哈药选定了Oracle的软件,但是包括汉普、汉得、

以及西方咨询公司在内的一些熟悉Oracle产品的咨询服务公司却未能入局,选择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华旭和利玛两家身上,而无论是当时的华旭还是利玛,都还没有Oracle产品的实施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一定要在华旭和利玛中进行选择,那么哈药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华旭只是一家系统集成公司,而利玛毕竟是国内老资格的ERP软件商,有20多年基于MRPII的经验,尽管在此之前他们都未做过Oracle 的产品实施。”

“此外,另外一个细节也耐人寻味。据一位原利玛高层经理透露,在哈药ERP项目选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利玛第一大股东的黑龙江光明集团的关系,利玛曾经拿到过黑龙江省某政府高层领导的条子,但是,这位高层经理同时强调,华旭方面也有类似的背景支持。”

读者可以看到,作者以新闻记者的敏锐、洞察了事件变迁的过程脉络,又透过众多的信息化资深人士的分析道出了项目何以失败的原因,这些构成了哈药ERP项目失败的基本根源。

每一个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哈药集团何以上信息系统?它上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是试图基于现有的手工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还是在管理变革后实现信息化?信息系统是推动管理变革的工具?还是管理变革的发起者或是中坚者?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变革服务、还是企业变革必须围绕ERP展开?如果企业需要变革、那么企业的组织和人员都准备好了吗?而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企业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回答清楚。

就这样在这种目标不明确下通过竞争选择了ORACLE而放弃了利玛或者其他,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在不明确下选择ORACLE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走向成功抑或是失败?显然,当一个企业的大多核心需求处于极其不明朗的状况下,很难对管理软件做出正确的评价。从信息化实践的常规上讲,选择任何一家软件商都会面临巨大的失败压力。同样不难看到政治因素的角力所造成的西方咨询公司的出局和国内几家实施公司的出局,而这说明什么?如果说信息系统是为政治服务的,相信没有人能够认同,但是政治因素却无时无刻不环绕四周,总是要发挥一些作用。那么在这种影响力的干扰之下,所产生的各种评估都已经失去了科学性和理性的本质,而演变成一场并不真实的过场。

文中的评判者认为,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利玛作为实施服务商是正确的,这种正确是来源于他们近20年的MRPII实践与经验。遗憾的是,这种评判是感性的,如果我们只看到了过去的经验,而忽略经验后面所需要的不断提升,那么这种经验是不会被升华的,一年如此、两年如此、……它将始终保持在一个原有的经验上。

文中对甲乙双方商务合同内容的描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利玛还是哈药对于如何保证项目成功实施,都缺乏必要的法律、责任、义务方面的支撑。而现在的经济社会,任何一点商业合同上的疏忽和遗漏都会给双方带来预想不到的后果。它所隐含的内涵是在表达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商业合同必须遵循必要的规则和方法,如果不重视这一合同

的构造方法,那么法律将无助于任何一方,双方都会成为失败者,任何一方都无法转嫁风险而成为受害者。

1000万对于双方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数字背后的是市场、是政绩,对于这一项目成败所会带来的影响,双方人员都十分清楚。为此,都在采取一些措施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而项目的失败却还是按时到达。这启示人们,在信息化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任何忽视客观规律和事务运作方法的行为,都会不可避免地给项目带来伤害。

哈药ERP是一个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的项目,这样的案例在国内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何止这一件。几乎大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都走过同样的路,有的摔倒了,又爬起来在摸索中继续前行,有的从此不在站立,他们已经害怕了这样的磨难,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成了这无数的陷阱和深坑,让信息化之路如此崎岖呢?

中国的哲学是令人难以琢磨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道”,而“万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千世界展现出来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始终在支配我们的行为,他让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生”的过程,这就是“道”生万物的过程,必然存在其内在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恰恰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进程。

这个规律在制造汽车的流水线上,就是工序与工序所伴生的管理制度和设备设施的准时到位。那么在信息化的运作过程中,对于实施服务提供商而言、就是“实施方法论和咨询方法论”。而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主管的CIO而言,就是CIO的信息系统项目运作的方法论,没有这种方法的指引是很难保证项目的成功,因此了解和掌握方法是保证系统成功的基础。

今天的实施服务商有许多已经建立起自身的方法论,这比起几年前在无方法情况下的随意工作已经有了许多的改观,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成功的比率,尤其是在中小型并且需求简单的信息化项目上突显成效。遗憾的是,实施方法所含盖的只是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全部。当企业的信息化主管遇到像哈药那样目标不明确的项目时,无论是否采取世界上最优秀的实施方法论,这样的项目还是一定惨遭败绩。因此,要保证项目的成功,必须为企业的信息化主管建立一整套面向企业的整体运作方法,没有这样的方法,还会使国内的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吃尽苦头!(完)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时间:2003-12-15推荐: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制定信息战略、机制和体制保证、诊断咨询、慎选合作伙伴、基础数据整理与挖掘、项目治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治理。 制定信息战略 IT不是万能的,没有IT是万万不能的。哪些IT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治理水平是有用的,哪些作用是有限的,这既是企业高层决策者在战略上需要思索的咨询题,也是在制定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战略时需要考虑的。 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曾对40家最成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觉:只有11%的公司没有企业战略打算,而70%的公司既有企业战略打算、又有企业信息系统打算,其余的公司至少有其中之一。关于成功的企业来讲,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几乎是同等重要的。美国Kmart公司在业绩不佳时,决定关闭其下属的几十家店铺,而列入裁员名单的第1个人确实是公司的CIO。尽管他为公司做出过专门大奉献,然而,因为企业信息战略的失误导致了企业业绩大幅度下滑,他便不得不为此承担责任。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第一应当明确企业的任务、使命以及长远的进展目标。其次,要定义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关系,明确差不多的对待外部竞争势力的方法。例如:企业的资金从哪里获得,企业的客户是谁?合作伙伴是谁?另外,企业还应当明确实现以上目标的指导性原则、政策,能够起到统一各种意见的作用,成为企业内部众人作决策的指针。这也包括了企业专门的治理政策,资金政策,聘请职员的政策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普及,新世纪企业战略的实现差不多离不开信息技术。美国治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经指出: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差不多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而信息技术正能够在企业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竞争活动中能够发挥作用。正因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阻碍关系重大,因此企业应当有明确的信息战略。 企业信息战略能够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来制定,也能够和企业战略的某些重要部分整合起来,或者完全与企业战略合为一体。这要按照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来确定。 和企业战略类似,企业信息战略也应当有其进展目标和远景,同时有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近期的工作目标、信息部门的职责、企业的信息政策等。 为了做好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企业应当由CIO负责,组织相应的人力,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讨论。也能够先制定几个不同的方案,按照企业的进展目标和资源投入的打算,最终选出合适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能够从方案所需要的成本、实现时刻、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参考行业内基准信息,考虑企业战略进展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确定并实施。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挑选。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差不多或即将启动。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不管在规划依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不少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问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别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含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怎么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别决贻误良机。所以,对一批差不多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策略、战术上,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问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咨询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流程、需求动身,从怎么为用户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第三方的问服务的角度提出企业信息化四个时期的八个策略咨询题与大伙儿讨论,供企业参考。 一是企业定位策略 虽然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进展时期、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能够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别存在彻底相同的企业,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问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境和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时期、力度和深度,才干既别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以后经营进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时机挑选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说固然是时别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今”就上马信息化项目。时机的挑选关系到项目的成败。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快进展、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在体制、治理、观念、人员it素养、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预备或预备别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刻。企业应当在第三方问顾咨询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打算地预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三是全员培训策略 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问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般职员就信息化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别同于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商对系统和终端用户进行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别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职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职员参与度和积极性、制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擦亮用户的双眼”,培养和提高企业治理层特别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推断力,以便正确地挑选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实施商,落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是招标选型策略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作者:孔继利2005-11-16 09:55:16 阅读:1553 次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指的是制造企业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它企业相比)向市场推出有利可图的、用户认可的、高质量的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将本地的、异地的,甚至异国的制造企业或制造资源(设备、产品设计或工艺规程)联成一个整体,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协调的努力。如果说,CIMS侧重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那么,敏捷制造则发展到企业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的企业,被称为“Virtual Enterprise”有的中文文献上译为“虚拟企业”。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线 它利用变通的电话线路,理论上可提供高达34Mbs的传输速率,而且ADSL对现有电话线路不需进行改造,因此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里的不对称,指不同方向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ASP(Appliance Service Provider)简称应用服务提供者 一般指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租赁式应用软件的服务商。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就可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并获得ASP专业人士的外部支援。一句话,ASP就是给企业提供"网上外脑"的服务。理论上的ASP商业模式是:在Internet上或者其它网络上出租企业核心应用程序的访问。目前国内外的ASP们大多都采用与客户面对面的推销方式,主要提供IT应用软件和网络解决方案,或租或卖,形式很灵活。 BIS(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商务智能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 时间:2003-12-15 推荐:海浪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经营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策略、管理也要随之调整,战略策略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调整要在ERP工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处理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要有快速反应,有预案可供选择,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使问题尽早发现,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尽量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Microsoft Office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权限管理工作,明确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职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相关名词解释 信息化系统:公司ERP系统,炼钢生产管控系统、报表系统、在线质量判定系统、物资计量网、调度日报系统、能力计划系统、物资计量系统、热轧自动仓储、冷轧自动仓储、一卡通、OA、内网、文档管理、IT运行管理等系统。 权限:在信息化系统中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及访问的数据。 第三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公司各单位,其中派驻站、ERP权限变更按照其归属部门流程提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运营改善部作为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的归口 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系统内用户权限的命名、审批、上报、配置、监控、删除、通知和培训等管理工作。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实施、检查。 第五条各相关部室和作业部负责指定本单位权限管理员和权限审批者参与权限管理工作,权限管理员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权限的收集、申请、下发、测试、反馈;权限审

批者负责本单位申请的系统权限进行审批把关,并对权限申请后形成的业务结果负责。 第六条系统用户负责本人权限测试、保管工作;负责权限密码泄密后的上报和密码更换工作;负责依据本人权限进行相应系统操作。 第三章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第七条用户权限的申请 业务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新建(变更)信息化系统用户的权限,由本部门权限管理员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填报权限新增(变更)申请。 第八条用户权限的审批 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变更)申请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由申请单位权限审批者进行审批。 第九条用户权限的系统实现 经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申请的系统权限,由运营改善部权限管理员于收到权限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权限审批、配置、变更工作,对于审批通过的ERP权限申请,由运营改善部按照《R/3系统用户申请表》、《用户权限变更申请表》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第十条用户权限的系统测试 申请单位权限管理员在接到权限配置完成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相关用户,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系统权限测试,存在问题的由权限管理员反馈运营改善部。申请单位权限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系统维护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B) A.硬件设备维护 B.应用软件维护 C.代码维护 D.系统软件维护 2.属于系统安全保护技术的是(C) A.负荷分布技术 B.设备冗余技术 C.数据加密技术 D.系统重组技术 3.改正开发期间错误的过程是(C) A.完善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纠错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4.最难检测的程序错误是(C) A.语法错误 B.系统错误 C.逻辑错误 D.数据错误 5.使用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数据进行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B) A.正确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维护性 6.系统测试的步骤是(A) A.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B.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验收测试 C.验收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 D.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7.系统设计报告应当作为新系统的(A) A.物理模型 B.逻辑模型 C.概念模型 D.参考模型 8.以下描述中符合“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是(A) A.系统模块分解要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B.系统模块分解要自底向上逐步抽象 C.对功能复杂的模块要尽量保持完整性 D.对功能简单的模块要尽量合并 9.对客户记录进行标记,符合条件的标为“T”,不符合条件的标为“F”,最适于采用的模块结构是(B) A.循环结构 B.选择结构 C.顺序结构 D.调用结构 10.模块的控制耦合是指(A) A.上下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B.下级模块对上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C.同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D.上级模块对下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11.“教师”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具有“讲授”关系;每位教师可以讲授1至4门课程,每门课程可由1至3位教师讲授;“教师”和“课程”之间的联系类型是(D) A.多对一 B.一对多 C.一对一 D.多对多 12.同时具有无逻辑含义和无法插入特点的代码类型是(C) A.表意码 B.成组码 C.顺序码 D.专用码 13.学生选课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可以是(D) A.学校、学生、教室 B.学生、课程、成绩 C.教师、职称、学生 D.学生、教师、教务处 14.数据流程图的两个显著特点是(D) A.逻辑性和继承性 B.可行性和抽象性 C.概括性和可行性 D.概括性和抽象性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

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1-1-8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 1-1-8

问题: [判断题]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 A.正确 B.错误 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动用

问题: [单选]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原则不适当的是() A.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B.应该自上而下地规划和实现 C.应该支持企业各个管理层的需求 D.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支持整个企业需求的信息系统规模都比较大,这样大的系统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规划,和自下而上地分步实现。这样,信息系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设,并照顾到企业的重点部门和资金投入的能力。

问题: [单选]关于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比较,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办公手段不同 B.与公众沟通方式存在差异 C.业务流程一致 D.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办公,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由于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难度大大降低,使得政府在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优化重组成为现实。所以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创新,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导致政府结构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传统的政务办公以纸质文件或传统媒体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而电子政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协同办公系统、Internet网站等交换、发布信息,办公手段和其与公众沟通的手段有了重大的变化,变得交互性更强、效率更高。 (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28919312.html,)

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 二、我们通常对信息化的理解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追求对信息化建设计算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各行业的特征各异,电子商务不一定是所有行业的福音。它能显著地降低信息收集、谈判等交易成本,但它不能显著改变生产、人力资源咨询、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监理制度和建立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等等。信息系统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扁平化管理;对外而言,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利用外部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商机。关键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程度的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误区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步到位。只有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基础、人员素质等相适应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采取分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一个更有效、实用的方案,它将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做出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然后根据预定的计划进行逐步的实施或做相应的调整。 误区三: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最先进的系统和模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有效、实用的的系统才是适合自己企业的系统。 误区四:系统会自动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目的目前主要还是需要在管理上动脑筋,而信息系统只是帮助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已。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管理例行程序等软件。

四、EDI技术: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形成结构化的 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五、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相关技术? 1、条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 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2、传真技术:有扫描技术,记录技术,同步同相技术,传输技术。传真的通信过 程包含扫描,光电变换,图象信号的传输,记录变换,收信扫描和同步同相。 3、CRM(客户关系管理):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 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 4、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 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 5、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6、BI(商业智能):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 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 六、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1、系统规划。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初步的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制定分阶段实施进度,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以及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等,

企业信息化系列——技术篇

一、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集成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 2、CAD/CAM/CAE集成技术,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设计; 3、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集成技术,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集成; 4、CAD/CAPP/CAM/PDM技术和MIS/ERP的结合,实现企业设计、管理、经营的数字化实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企业; 5、SCM、CRM及EC平台的搭建,并实现同MIS/ERP的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信息化整体构——企业动态联盟。 注:制造业企业的先进技术的引用,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中一条是技术主线,另一条是信息主线,技术主线主要是关注于企业设计的深度,如二维CAD技术、三维CAD技术、CAE技术、CAM技术、数控技术等均是其考虑的空间;而信息主线,主要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中的准确、快捷的流动,为决策提供依据,其关键就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限于篇幅有限,主要针对信息主线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探讨。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技术 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关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包括不同部门间、企业内部与外部间及企业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解决企业“信息孤岛”。 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而言难点和关键点就是要实现设计部门的数据信息同管理部门的数据信息的集成,也即是通常所说的BOM(bill of materiel),其中包括EBOM和PBOM。 制造业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准备时间往往占了整个产品生产周期的70%以上,费用也远远超出原材料和具体加工的费用,因此如何很好的实现企业设计部门的信息管理,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解决企业信息化的瓶颈问题,标准化技术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如何实现数据访问/传递控制的标准、如何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如何规定同一的数据格式等标准都是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因为信息平台与文件格式的互异性成为企业信息孤岛的最大障碍。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单元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硬件环境技术 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建设时,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确实考虑计算机网络的: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 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 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 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 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 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 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 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 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 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 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 一) 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 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 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 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 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 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 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 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 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 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 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 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 日常 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 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 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脚步的临近,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上市速度(T-Time to Market),最好的质量(Q-Quality),最低的成本(C-Cost),最优的服务(S-Service)及最清洁的环境(E-Environment)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进展的要求是制造业所面临的新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确实是采纳将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治理技术与系统技术有机融合而形成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计算机技术的进展给传统信息的处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给传统治理带来了专门大的冲击,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企业知识共享的基架,并按照计算机治理的特点重组企业的业务流

程,这一切将对企业的治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治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治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手段: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治理等职能部门。

4)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治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6)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3.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治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进展的,它随着治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进展而进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职员理念的信息

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1: 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一、企业基本情况 1、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__ ,传真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2、、经济类型(按工商登记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其它 4、所属行业____________ □机械、□轻工、□冶金、□电子信息、□建材、□化工□食品 □新能源、□医药、□纺织、□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 5、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 营业收入万元, 年末员工人; 2011年预计营业收入万元;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机构 1、有无信息化机构□有□无 (1)信息化机构名称 (2)信息化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 1、截止2010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投入万元,其中,硬件类投资 万元,软件类投资万元; 2、是否有项目被列为国家、省、市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 □国家□省□市□区□没有 3、若有请写明示范或试点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1、现有硬件装备 服务器台,PC机台,平均每人拥有 _台计算机. 2、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 (1)企业网络建设 (A)企业内部网的建设状况? □已建立□正在建设□正在计划□未计划(B)联网应用范围 □企业管理部门□开发、设计、产、供、销等各部门(单位) □同一地区集团下属企业□跨地区集团下属企业 (c)企业是否已经接入互联网□是□否,网址是:

五、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办公自动化系统(OA) (1)现状:□有□无 (2)OA系统现在应用业务? □内部信息交流□网上办公□收发文件□档案管理□考勤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其它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现状:□有□无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财务部门全部录入□部分与销售信息系统共享 □部分与供应信息系统共享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 (1)现状:□有□无 (2)现在应用业务? □人力资源规划□劳动合同□人事变动管理□绩效管理 □培训管理□招聘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 □薪资管理□福利管理□其它 4、研究开发系统(R&D) (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2)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3)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流程)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4)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5)CPC(产品协同商务)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6)PLM(产品生产周期管理)系统 □全部实现□部分实现□未着手□不适合 5、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2) (1)现状:□已建立□阶段建立□正在建设□尚未建设 (2)已经应用的功能: □工程基础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现场作业控制计划□生产定单管理□重复生产排程□其它 6、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