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蔡元庆

(深圳大学,山东510275)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蒂件下,任何一十企业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有时必须冒一定的风险。而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董事、经理等经营者就必须随时去面对这些风险。为了分散经营者在经营中的风陆.使有才能的经营音放心、大胆地施展其经营管理才能.就必须有一系列救济其经营责任的措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就被认为是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本文通过对董事责任保险最为普厦的美国的该项制度的研究,探讨如何完善我圆的董事责任保陆制度。

关键词:心司治理结构;董事责任保险;舟司补偿制度;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F438.4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所在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及董事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公司中,董事会被定位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但现实中公司的具体业务是由执行董事或经理来实施的。由于企业经营是一种随时都伴随着风险的活动,当董事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判断失误或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原因而给公司带来损失时,公司或者股东都可以提起追究董事对公司责任的诉讼。正是由于经营决策风险和随时可能会被追究责任的风险是任何一名董事在执行职务时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强化董事责任的同时,如何确保有才能的董事安心为公司服务,也是各国公司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美国而言,为了降低董事履行职责时可能引致的风险,避免那些基于不正当目的的代表诉讼的威胁,在保护董事方面,主要有经营判断的原则(Busi-hessJudgment

Rule)、公司补偿制度(Corporationlndem—nifieation)、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董事责任限制及免除制度(DirectorsⅫdOfficersLiabilityLimitation)等几项措施。其中,被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是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lnsur-alice简称D&0LiabilityInsurance或D&0lnsur—ance),是指以董事或高级职员对公司及债权人应负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一种保险。0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7条中提到了,“为了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使职权,上市公司应当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该条第六项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2002年1月7日,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治理准则》),其中第39条:“经股东大会批准,收稿日期:2003—04—14

作者简介:蔡元庆(1969一),男,山东青岛人,辣圳大学法学院日本广岛大学洼学博士,主要从事民商法、公司法的教学和研究。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但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除外”。紧接着今年1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个董事长责任保险。这预示着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随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等一些列强化董事会职能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如何保护董事,如何救济董事在经营中的责任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在国外实施、推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来自各方面非议的制度,我国缺少应有的理论上的探讨。首先从董事责任保险的内容来看,虽然已经有保险公司推出了董事责任保险,但是保险合同应该包括哪些条款?免责事项有哪些内容?被保险者自已负担额的比例如何确定?都需要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另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董事责任保险也同样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董事责任保险是否会破坏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违法的功能?第二,公司替董事负担责任保险的保险费,是否与公司棱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第三,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出现,民商法、特别是公司法是否应该增加相应的规定等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和疑问,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董事责任保险最为普及的美国的责任保险制度进行重新认识。特别是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中寻找对我国的启示。

二、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世界上最初开发、销售董事责任保险的据说是英国的劳埃德(I如yd’s)保险公司,L1]到20世纪40年代传人美国,开始对美国公司的董事以及高级职员发

①我国《公司法)实施后,与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相差的文献主要有,(刘倥海.股袭投法律保护概论^民法院出版社,1995194—199;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挂律出版杜,1998;刘志强.日本董事保险的构造及问题点商事珐论集,第4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56—258/

43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一—————————一

售。在当时的美围,伴随着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934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设置,证券市场开始趋于完善,董事的责任也逐渐强化起来。之后紧接着1939年出现了在当时对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来说,有着重大影响的NewYorkDockCo,诉Mac—

C0110m事件。n1在该案中,纽约州最高法院(SuperiorCollrl)的法官驳同了纽约Dock公司的职员MacCollom提出的要求公司补偿其在已经取得胜诉的股东代表诉讼中,因争诉而支付的诉讼费用的请求,理由是由于该职员的胜诉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这个判决,一举否定了以往在同类案件中法院业已形

成的立场,象?枚重磅炸弹,龙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都产生了剧烈的反n向,特别是对于当刚的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来说,该判决使他们不得不去重新认识经营中所存在的巨大的风险。

但是,对于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并不是反映在董事责任保险的普及方面,而是各个州的公司法的变化。1941年,纽约州首先修改了其

事业公司法(BCL/BusinessCorporationLaw),增设了公

司补偿制度,规定公司有权力对本公司职员给予一定的补偿,并以此来对抗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批判的上述纽约州最高法院的判决。由于公司经营时常伴随着风险,因此公司朴偿制度对董事及高级职员米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由于董事责任制度的严格化,带来了追究董事经营责任的代表诉讼案件不断增长的趋势,董事用以防御的诉讼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也就更显示出公司补偿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此后的几年里,效仿纽约州事业公司法中公司补偿制度的规定,美国大多数州都在其公司法中明文规定了公司有对董事提供补偿的权力。回

公司补偿制度虽然给公司董事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追究萤事责任案件增长的趋势。到了60年代,不仅来自股东的代表诉讼在增加,证券交易委员会依照证券交易法的规定直接追究董事责任的案件,政府机关依照反垄断法的规定、消费者根据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追究公司及其经营者责任的案件也不断增加;另外,各个州基于各自的证券交易规则追究董事责任的事件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公司补偿制度的一些缺陷慢慢被暴露出来。首先,支付因诉讼而产生的赔偿金以及防御费用,要求公司必须有足够的资力作保障,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补偿制度对公司董事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企业以及资产较少的企业,补偿制度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1其次,除了某些规定董事有享受被补偿权利的州之外,大多数州的制定法只是规定了公司有补偿董事的权力。因此,最终是否对董事提供补偿,完全由公司来决定,如果公司支配权发生变更或转移,就可能产生公司届时不提供补偿的情形;第三,补偿制度是由公司来补偿董事及高级职员因被

追究责仟而产生的赔偿金及诉讼费I【}j,因此,从其本质来说,实际上由投资者全体共同承担了因董事行为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40

由于上述原因,60年代以后,因为公司不能提供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补救他们将来成为公司董事后所要承受的巨大风险,出现了许多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的候选人拒绝就任董事职务的现象。于足,许多公司以及公司的董事便开始将目光由补偿制度转向董

事责任保险。1967年,为了使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成为台法行为,特拉华州首先修改丁州公司法,规定公司有权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董事责任保险。这个规定一经颁布,立即在美国各地产生连锁反应。先是1969年的纽约州,然后其他州都纷纷效仿,至今为止美国所有的州的制定法中都对此作出了明文规定。这些规定的颁布为董事责任保险在全美广泛地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董事责任保险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虽然在80年代后期由于保险费过高等问题,曾经一度出现过责任保险的危机,加人数额呈现过下降的现象,但危机过后重新恢复了上升趋势。在美国怀亚特公司颁布的《1992年版怀亚特董事及高级职员的责任调查》中,被调查的公司(1342家)中大约有81%的企业为其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而这个比例在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达到了90%以上。¨’现在,在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已成为确保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更好地执行公司业务,保证有能力的人才在最终同意出任公司董事职务时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甚至有人指出,不为董事加入董事责任保险的公司,就没有人愿意去出任该公司的董事。

三、与董事责任保险相关的法律规定如上所述,现在美国所有的州,都在其制定法中规定公司可以为其公司的董事购买并维持董事责任保险。其中以特拉华州和纽约州公司法中的规定最为典型。另外根据《示范事业公司法》修订本(RevisedModelBusinessCorporationAct)以及美国法学所(ALI/AmericanLawInstitute)在1994年提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诸原则——分析与劝告》(ALl,PrineiplesofCor.porateGovernance:AnalysisandRecommendation)的最终案,美国关于董事责任保险规定可归纳如下:

1.特拉华州公司法特拉华州公司法第145条(g)项规定:“公司有权为下列任何人购买和维持董事责任保险,该人是或过去是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或者应公司要求现在正在或过去为其他公司、合伙组织、联合企业、信托组织或其他企业工作并成为它们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的人。该公司针对该

。现在.在美国所有的州,都有关于公司补偿制度的明文规定。而且,虽然补偿方式不尽午H同、但在大害数公司的公司章程或章程的附加条款中.都可以看到公司可以向董事挺供补偿的规定。

蔡元庆:美国的董事囊任保险制度

人因其身份而被追究并且需要负担的责任,或者是该人因其在公司的地位而产生的责任,不论公司根据本条规定是否有权补偿该人的责任,都有为该人购买并维持保险的权力”。…

2.纽约什l事业公司法

在美同,大多数的州在其公司法中,只是规定公司有权为其公司董事及职员购买董事责任保险,而同多数州不同的是,纽约州事业公司法还将允许公司为其公司董事及职员购买保险的内容也作了详细规定,这种对保险内容的限制性规定,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法726条的规定如下:

(a)在满足本条(t,)项规定的条件下,公司有权缔结并维持下列的保险:①依照本节的规定,作为为董事或高级职员提供补偿的结粜,公司承担了债务时,补偿公司的保险;②依照本节的规定,允许公司对董事或高级职员提供补偿时,补偿董事或高级职员的保险;以及③依照本节的规定,对于不允许公司对董事及高级职员提供补偿的责任,在保险合同中,依照保险厅长官认可的方法,并确定了保有额(aretentionanlount)以及被保险者自己负担额(CO—insurance)的前提下,补偿董事及高级职员的保险。

(b)在(a)项规定的任何保险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形:①当董事及高级职员被提起诉讼,而该人败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人积极的而且是故意的不诚实行为(actsofactiveanddeliberativedishonesty)日寸,或者可以确定该人获得了通过合法的手段无法取得的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时;②依照纽约州保险法的规定,该保险是与禁止付保的危险相关的保险时,除去肪御费用,不得对该董事或高级职员支付保险赔偿金。[71

3示范事业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美国律师协会(ABA/AmericanBarAssociation)在其编纂的《示范事业公司法》修订本(RMBCA/RevisedModelBusinessCorporationAct)中,关于董事责任保险的规定几乎同特拉华州公司法的规定相同,即该法8,57条规定:“公司有权为下列人购买和维持董事责任保险,该人是或过去是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或者该人是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时又应公司要求现在正在或过去为其他公司、合伙组织、联合企业、信托组织、雇员福利计划或其他企业工作成为它们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这是他们因其职位资格而被追究的责任或是对其囡其职位资格招徕的责任的保险,又或是由其董事、高级职员、雇员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而引起的。无论该公司是否有权对上述责任向该人作出补偿,都有为该人购买并维持保险的权力,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在第8.5】条或第8.52条中指的责任”。【8]4.ALl的提案

美国法学所(ALl)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诸原则——分析与劝告》第7.20条(a)项之(4)中规定:“公司有权为现在或过去是该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的人购买并维持保险,针对凌人被追究并且需要负担的责任,无论对于浚责任或费用,公司是否有权力给予补偿”。另外,该条(b)项之(2)同时还规定:“当保险将提供保护的范围是与故意(knowing)或有责(culpable)的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或者与被保险者取得法律所不允许的重大的金钱利益(significantpecuniarybene—fit)相关的行为所引起的责任时,公司不得依照(a)项之(4)的规定为其购买董事责任保险”。”’

四、董事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的抑制功能

有关董事责任保险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是否违背了公共政策,即是否有悖于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违法行为的立法目的。从董事责任保险的特征来看,当董事在经营中给公司造成损失时,通过加入了责任保险,将本应由董事本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但是在转移了公司经营中风险的同时,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也同时破坏了民事责任中的抑制、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这样使人不禁要问,在加入董事责任保险之后,董事还会在执行业务时尽到其应尽的注意义务吗?另外,从美国责任保险发展、普及的背景来看,董事责任保险是为了填补那些不适用公司补偿制度的损失,对于这些依照补偿规定公司不允许补偿的损失,却可以允许保险公司代为补偿,这是否违反了社会理念及公共政策(publicpolicy)。L1…这个问题在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出现的初期,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争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各个州纷纷通过修改公司法的方式,并通过技术上的手段加以克服。主要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第一,设定各种免责条款。从现行的美国保险公司的董事责任保险的保险条款中可以看出,免责事项不仅包括由于故意的不法行为、犯罪行为而产生的责任,违反忠实义务的责任,基于不诚实行为、核事故等原因而产生的责任,违反联邦证券交易所法第16条(b)项关于返还短期买卖所产生的差额的义务等也是免责事项之一。除此之外,因公开收购敌对企业而引起的诉讼,公司自己对本公司的董事提起的诉讼等都不是董事责任保险补偿的范围。这样,通过设定各种各样的免责条款,使董事处在一种有可能得不到任何保险金的压力之下,以确保民事赔偿责任的对不法行为所具有的预防作用。

第二,设定可扣除额(deductibleamount),被保险者自己负担额(CO—insurance)、缩小填补条款(coinsUF-且rIceclause)、填补限度额(1imitofliabilitv)。所谓可扣除额是指公司补偿的金额以及董事赔偿的金额中不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被保险人的公司或董事自己必须负担的那部分金额;被保险者自己负担额是指被保险人的赔偿额中由被保险人即董事个人必须承担的金额限度或公司全体董事个人连带所应承担的总金额限度,是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后决定的;缩小填补条款是指在保险合同中规定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保险金

45

西南政浩大学学报

比率的条款,同样是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后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个比率是90%~95%,即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金、诉讼费用的90%一95%,董事自己负担的数额为5%一10%。填补限度额是指在保险期间由保险公司支付的最太限度金额,它不仅包括损害赔偿金,还包括争诉费用。这些条款的设定,一方面防止了因小额保险金的频繁请求可能会引发的保险费增长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被保险者的赔偿责任不能完全转嫁给保险公司,本人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可以对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

第三,通过修改州的保险法及公司法,限制董事责任保险的补偿范围。比如,上述纽约卅I事业公司法的第726条(b)项规定,在董事责任保险条款中,不得出现该州保险法中明文禁止付保的事项;另外,依照第726条(e)项的规定,不管纽约州、联邦政府或者其他州的一般法还是特别法是如何规定的,依照本条的规定来分散公司经营的风险是符台纽约州公共政策的。[113

在考虑董事责任保险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认识到两种制度各有其存在的价值。民事法律关系中设置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立法目的之一是为了抑制违法行为,而从可以有效地救济被害者这个特征来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也同样具有其社会价值。因此,董事责任保险与公共政策的问题从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只有将两种制度的目的合理地整合、协调起来,才可以在既能有效地发挥董事责任制度的补偿功能的同时,叉不破坏民事责任的抑制功能。而达到这种协调的关键是被保险者即董事的行为的性质以及其主观要素。首先,故意的违法行为,是必须通过严格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来加以抑制的行为,如果保险公司对因此而产生的责任也予以补偿,无疑和社会的公共政策是背道而驰的。其次,对于那些由于一般过失而产生的责任,通过加入责任保险来予以填补是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目的所在。【12】但是如果被保险者的行为是因为其在实施行为时有重过失(grossnegligence)或者无谋(reckless—ness),利用责任保险予以补偿是否有悖于公共政策?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之间曾存在一些争论。但是由于重过失或者无谋的违法行为,从性质上与故意韵违法行为比较接近,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允许保险公司对因此而产生的责任给予补偿,无异于放弃了对董事应该追究的责任o[t33

另外,如果被保险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被提起刑事诉讼时,不仅可能要文付行政或刑事的罚金,还要支付相应的诉讼费用,对于这部分争诉费用是否届于董事责任保险补偿的范围,同样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此种情形下,从鼓励董事积极地采取诉讼防御措施的角度出发,也有人认为可以考虑将其列入可由保险补偿的范围o(143但是,一般的观点认为刑事犯罪中的诉讼费用不仅具有惩罚的作用,同时还具备抑制违法的功能,因此不能通过加入保险给予赔偿。

五、关于董事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负担问题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但是.本来是用于补偿董事民事赔偿责任的董事责任保险,受益者是董事个人,为什么要由公司来交纳保险费,公司为董事购买保险的行为是否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在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发展的初期阶段,围绕着公司为董事支付保险费是否与公司法理相抵触的问题.也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当董事的责任适用公司补偿制度时,由于加入了董事责任保险,保险公司可以代公司对董事提供补偿,此时,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股东来说都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支付保险费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公司不能向董事提供补偿的那一部分责任,公司用公司的资金为董事购买保险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利益,其结果会导致公司资产的非法流出。¨纠对此,支持可以由公司为董事付保的学者则从公司的利益出发,认为利用少额的保险使有才能的人愿意出任公司董事,对公司而言是更有利的。【】61而且,从董事责任保险的意义考虑,如果公司不为董事购买保险,一旦董事对公司负有巨额的赔偿责任时,由于董事的赔偿能力有限.可能会使公司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公司为预防此种风险的发生也应该为董事购买保险。【171由于各种批判意见的存在,为使公司支付保险费的行为正当化,当时美国的公司采取了这样一种方法:即在保险费支付上由公司支付其中的90%,其余的10%由董事个人负担。但实际上,即使对于由董事支付的10%的保险费,公司为了留住那些有能力的董事,也会采取按照保险费的相当额增加董事报酬的方法来填补,最终公司还是全额支付了保险费。u”

在这种背景下,实务界迫切希望能通过立法的手段改变上述不安定的状态。于是,从1967年特拉华卅l开始,美国各州分别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了公司可以用公司的资金来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保险的做法。此后,反对公司为董事支付保险费的意见逐渐减少,批判也逐渐变得不是根有力丁。

这里顺便需要提一下的是,借鉴美国的制度,1990年日本在推出董事责任保险后,关于公司支付保险费的问题也同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由于日本商法中没有类似于美国各州制定法中允许公司为董事支付保险费的规定,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比起美国而言更加激烈,涉及到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和具体。除了在美国也同样引起争论的公司负担保险费是否损害了公司利益及是否违反了公共政策等问题外,是否违反了日本商法中关于利益相反交易规则,是否违反了有关董事报酬的规定,以及是否违反了董事责任免除的规定也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首先,公司支付保险费的行为是否违反日本商法第265条董事与公司问交易的规定,进而是否违反了

蔡元庆:美国的董事责任保I;璺制度

董事的忠实义务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这场争论的核心内容所在。依照口本商法第265条第1款的规定:“董事受让公司的制品或其他财产,向公司转让自己的制品或其他财产,从公司借款,以及为自己或第三八与公司进行交易时,必须取得董事会的认可,公司为董事的债务作担保、与董事以外的第三人进行公司与董事利益相反的交易时,亦同”。从公司为董事支付保险费的行为来看,董事责任保险的真正受益人是公司的董事,为签订这一保险,首先需要董事与公司问达成一个协议,这个协议本身是公司与董事间的交易行为,必须经过董事会的认可。但是,由于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为其全部董事加入责任保险,这样董事会的全体成员作为特别利害关系人参加董事会所作出的承认的决议,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被撤销的决议。 ̄190更进一步理解,既然不能完全否认公司支付保险费会损害公司利益,就应该承认这种行为具有利益相反交易的性质。-2“对此,认为公司支付保险费不违反利益相反交易规则的学者的理由是:董事责任保险是公司将全体董事作为一个抽象的团体来对待,就董事个人而言,是否一定能够得到利益是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因而因公司为董事支付保险费而给董事带来的利益是极其抽象和微小的,不能就此而认为属于利益相反交易的范畴。

其次,对于公司支付保险费与利益相反交易规则相冲突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将保险费作为董事报酬来处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这种方法也同样受到了质疑,第一,公司支付的这部分保险费是否可以与董事的职务行为形成对价,即除去与执行职务应得的酬金或奖金外,董事得到这部分报酬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决定董事报酬的权利归属于股东大会,如果需要召开股东会作出决议,如何对股东解释增加董事报酬的原因?第三,作为报酬,董事有自由处分的权利,如果董事自己不愿意购买责任保险,是否可以领取这部分报酬?第四,对于这部分增加的报酬,在税务方面应如何处理?而另一方面,支持公司可以为董事支付保险费的观点则认为,由于不存在利益相反的问题,所以采用报酬处理的手段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22】

再次,有学者指出,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并负担保险费,从本质上来看,与公司事前放弃了对董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结果是相同的,而依照日本商法第266条第5款的规定,公司对董事责任的免除必须经过全体股东的同意,即使是对董事因发生与公司交易而产生的责任也至少要公司2/3以上的股东通过,才能免除其赔偿责任。因此,董事责任保险实际上有逃避法律责任的嫌疑0123j对此,大多数观点则认为,责任免除是以董事的责任已经发生,业已存在为前提的,而公司即使支付保险费,也是在董事是否有责任一事还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实施的.与责任免除制度是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不能任意对责任免除规定作扩大解释。”41

六、结论——对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

随着《治理准则》的公布,第一份董事责任保险合同在我国的出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董事加入到董事责任保险被保险人的行列之中,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增加此保险项目。但是,作为一种制度,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从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及普及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完善董事责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董事能够依照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忠实地履行其职责,董事责任保险并没有其存在的必要,也就不会出现保险费应由谁来负担的问题。但是,这种想法只不过是一个理想。如上所述,由于公司经营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行为,董事在经营中所作出的判断可能因为判断失误、市场形势的变化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原因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董事认真地履行其作为董事的职责,承担责任的可能性虽然比较小,但也不能完全保证其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一定可以取得胜诉。由于董事随时可能会被追究经营中的过失,随时可能会面临巨额赔偿责任,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董事在经营中谨小慎微,坐失良机。对于这样一些责任,通过董事责任保险予以填补,可以使董事放心、大胆地发挥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对公司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另外,由于董事个人财产毕竟有限,当董事需要承担巨额的财产赔偿时,通过董事责任保险,可阻更好地填补公司以及受害人的损失。

第二,明确董事责任保险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考虑加入董事责任保险的董事而言,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董事责任保险绝不是一剂万能药。因为从设置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目的中不难看出,通过保险这种制度来补偿的董事的责任,是董事在公司经营中与违反注意义务相关的责任。而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行为,则属于免责事项,《治理准则》的第39条也明确规定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除外。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了董事的同时,又不会破坏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违法的功能。

第三,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在公司支付董事责任保险的保险费是否与公司法以及公共政策相抵触的问题,都出现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美国各个州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其得以正当化。而在日本,这种争论仍然在继续。与日本商法中禁止利益相反交易的规则相似,《公司法》第6l条第2款同样规定了“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因此,国外特别是日本因保险费支付问题而产生的争论,同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治理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公可可以

47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为董事购买董事责任保险,而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通过的规定也合理地避免了与上述公司法规定相冲突的问题.但毕竟《治理准则》的规定还缺乏同公司法一样的法律效力,其对象也只是上市公司。董事责任保险作为完善董事责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董事而言同样也具有必要性,而保险公司从盈利的角度出发也不会只对上市公司的董事发售责任保险。那么,随着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的普及,当非上市公司需要为其董事购买责任保险时,就会产生由谁来支付保险费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修改公司法,在完善董事责任制度的同时,赋予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的权力,同时借鉴纽约州事业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法中对哪些责任不可以由责任保险予以补偿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第四,进一步完善董事责任保险条款,特别是对保险中免责事项的范围,自己负担的数额、缩小填补比例及填补限度额等应规定统~、明确的标准,以减少因对赔偿范围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不必要的争端,避免保险公司之间因赔偿范围的不同而产生不正当竞争。另外,规范董事责任保险条款,还可以防止因少额保险金请求事件的多发而引起保险费用高腾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对董事违反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行为,以及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起到必要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如haeftler.TheLiabilitiesofOffiee?I,demnificatio,andInsura,ceofCorporateOftl嘲andDire州ots,1976103.

[2】NewYorkDockCovMaeCollorn,173Miss106,16NYS.2d844(SupCt.1939.

[3]Sehaeftler.supranole[1]at144;Conard,ABehavioralAnalysisofDireetoH’LiabilityhNegllge=ce.DukeL

J.L972%

[4)Conald,supran。te(3]at919.

[5)neWyattCompany.1992WyattDirectors&OffleersLiabilitySttr-vey

[6]DeJGenCorph¨§145(g)

f73N.YBusCorpLaw§726,

(8]R删1s柑ModeIBuslnessCmiDmtionm.§857(}耀武当代外同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63

[9]ALI,PrinciplesofCorporateC.ovemance:AnalysisandR∽ommen—datlon(11),§720atl994262—263.

[10]Note.FuhlicPolicyandDi砰etors’LiabilityInsurance.67Colum

L.Rev716(19671;Bishop.NewCureforOldAilment:IasumnecAgailmtDi唧to∞’and()flic啊’Liability.22BusLaw1966112

【1I]NYRusCorpI皿w§726

f12]Note.LiabilityhmuraneeforCoqlorationExecutives.80H岍1

Bev,】967654—657.

n3)H(1∽umnote【lo)m722但是,也有^认为.同故意的违挂行为相比.基于重过失的违法行为,同基于一般过失的违法行为一样.不能通挝事前的琐测米达到抑制的目的,印不会有悖于民事赔偿责{t的抑制功能,应谈也属于保陆赔偿的范围(Johnston.CarporationIodemnifieationalldliabilityInsurnnceforDi"etorsand

Of6…、33BusLaw197820271

[j4]Note.s叩mnole[12]at663另外,纽约州摄高法院神:

nmtkolecov

Lloyd’9

unde州dtm案作叶1也支持f这种观点(SupCt.NYCoJulyl97627)

f151Bishop,supm肿Ie[jo]at112

【16]tohaston,supraii01e【13]at312,12.

[17】Keepper,OfllcersandDirectors:lndemnificalionandLiabilityIn-stlranee--AaUpdate.30Busbw961(1975)

【I8]“c^,CentmlofCorl—teIndemnification:AProposedStalute,22VandLRoy273(1969)

[19][日]元木伸从商弦看董事责任保险的同胚点[J]税务弘报,第42卷第1号.199407,

[20][日]神作裕乏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毡带来的影响[】]学

习院大学法学院研究年报,1994114

[21][日]元术伸.上述注[19)69

【丑]【日】道家淳夫.与董事责任保险相关的商法中的诸问题

【J]法律广场,i99437

[23][日]田中诚二对平成5年商法改正法之管见[J]旬刊,商

事i击务,l神§9.另外.竹内明夫教授也曾提出过相似的观点.(竹内

昭夫董事的责任与保险公司法的理论Ⅱ,1984-,

(24][日]松尾真.胜股利臣.股东代表诉讼与董事赔偿责任保险IM].东京:中央经济杜,1994196.

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InsuranceSysteminAmerica

CA]Yvan—qing

(Shenz,henUnive嘶tv510275,China)

Abstract:Undertheconditionofmodemmarketeconomy,anycorporationthatwantstosucceedindrasticcompeti-tionmusttakesomerisksatseinetimes.Asdecision—makingbodiesin8corporation.seniormanagementincludingdi—rectorsartdmanagersmustfacetheserisksatanymoment.Inordertodispersetheserlsks,itisthereforenecessarytostrikeupaseriesofmeasurestorelievethebusinessresponsibilitiesofdirectorsandmanagers,sothatthesetalented

mmlagersCallboldlyexentheirmanagementcapabilitieswithoutmuchworry.Amongallofthemeasures.DirectorsandOffieersLiabilityInsuranceisconsideredtobetheTnosteffectiveone.ThisanielediscusseshowtoimproveChina’sDi,

recIorsandOfficersLiability[nsu[ancesystembystudyingthes8unesystemintheUnitedStateswhereDirectorsandOffi-eelsLiabilityInsuranceismostwidelyacceptedintheworld.

Keywords:corporationgovenlanee;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insurance;corporationInderm*ifieation;public

policy

48

关于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证监发[2001]102号 各上市公司: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我会制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八月十六日 附件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现就上市公司建立独立的外部董事(以下简称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本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三)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在二00二年六月三十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二00三年六月三十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 (四)独立董事出现不符合独立性条件或其他不适宜履行独立董事职责的情形,由此造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达不到本《指导意见》要求的人数时,上市公司应按规定补足独立董事人数。 (五)独立董事及拟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士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参加中国证监会及其授权机构所组织的培训。 二、独立董事应当具备与其行使职权相适应的任职条件 担任独立董事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备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 (二)具有本《指导意见》所要求的独立性; (三)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 (四)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 (五)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独立董事必须具有独立性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我 国 的 独 立 董 事 制 度 姓名:吴志芳班级:09财务管理3班学号:00911163 时间:2011年10月16号

目录 引言 (2) 1 独立董事制度 (2) 1.1 独立董事的含义 (2) 1.2 独立董事的法律特征 (2) 1.3独立董事制度的含义 (2) 1.4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3) 2独立董事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3) 2.1 独立董事的起源及“水门事件” (3) 2.2 独立董事的发展和相关介绍 (3) 3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4) 3.1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 (4) 3.2 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分析 (4) 4 中国独立董事的缺陷 (5) 4.1独立董事缺乏相关法律作支撑 (5) 4.2独立董事“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5) 4.3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与我国监事会制度不相融 (5) 4.4具备担当独立董事素质的人才匮乏 (5) 4.5独立董事市场选择机制和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6) 4.6独立董事的行为缺乏制约性 (6) 5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6) 5.1建立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法规 (6) 5.2确保独立董事的真正独立性 (6) 5.3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素质的独立董事人才 (6) 6 浅谈其他公司治理及相关介绍 (7) 6.1公司治理的定义 (7) 6.2公司治理结构图 (7) 6.3浅谈德国公司监控机制 (8)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后,逐渐成为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热点。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一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方案 1 独立董事制度 董事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属于外部,非执行董事。 1.1独立董事的含义 中国将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具备独立性要求的董事。其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于大股东,独立于经营者,独立于公司利益相关者。 1.2独立董事的法律特征 独立董事具有不同于一般董事的法律特征。 1.2.1独立性 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经济地位的独立。独立董事必须与公司没有重要经济联系或业务往来,自身与公司不会发生利益冲突。 (2)法律地位的独立。独立董事必须由股东大会通过一定程序选举产生,不是由股东大会推荐或委派,也不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全体股东合法权益的代表,享有对董事会决议的表决权和监督权。 (3)意见表示的独立。基于其经济、法律地位的独立,使其能以公司整体利益为主,对董事会的决策做出独立的意愿表示。 1.2.2专业性 独立董事通常拥有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资深人士或是其他在政府或民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 1.2.3客观公正性 独立董事因独立性和专家性而衍生的客观公正性使其意见颇具价值。独立董事凭其专家型的知识层面,在对董事会决议发表意见和建议时能抱着比较客观的态度。并能排除公司其他人员的权益干扰,公正地履行董事职责。 1.2.4公益性 独立董事具有某种社会公益目的的董事。其职责主要为了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1.3独立董事制度的含义 独立董事制度是为解决管理层控制问题而设计的。指在公司董事会中,有关独立董事的资格、选聘方式、报酬、职权、权利、义务与责任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1.4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1.4.1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 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外部的、客观的观点引入董事会,挑战公司内部的一致性思维。(2)驾驭公司渡过困难或敏感的时期。(3)规范董事会的工作程序,控制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的不当行为。(4)为公司建立更广泛的外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一) 摘要:典型的董事责任险通常包括个人保障部分与公司保障部分。个人的保险需求可以用风险厌恶来解释,而公司的保险需求则一直是经济学和公司金融理论的一大难题。最早,Mayers 与Smith(1982)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经过后人的补充与引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研究者对这些理论及其蕴涵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保险经济学;保险需求;公司治理 董事责任险(全称应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本文简称“董事责任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险,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被上市公司普遍地采用,美国某些行业的投保率甚至达到100%,因此,对这一广泛应用的险种进行研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董事责任险承保的是董事责任诉讼风险,而超过半数的董事责任诉讼是由股东发起的,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事责任险承保的实际上就是公司治理风险;另一方面,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许多假说,如薪酬说、监督说等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董事责任险需求的研究必然大大推进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此外,董事责任险的买卖双方都是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机构,企业要决定买不买以及买多少,而保险公司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收取相应的保费。企业的决策是建立在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战略基础上,从而符合理性人的解释,还是纯粹出于惯性,从而更符合行为金融的解释?董事责任险为我们检验这些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基本理论及相关命题 传统上,人们将公司购买保险的动机归为风险厌恶。风险厌恶用于解释董事责任险的个人需求部分是有足够说服力的——董事和高管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股东诉讼的风险,而股东诉讼往往可能使董事面临巨额的赔偿,使其个人财富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这样,风险厌恶的人要么不愿出任董事和高管,要么就采取过于保守的管理策略,以减少出错的机会,而这对于企业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吸引管理人才,并激励其开拓创新,企业就会为任职的董事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购买董事责任险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风险厌恶却无法很好地解释董事责任险的公司需求部分。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在公司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下,风险是由股东依据其股份多少来分摊的,而股东又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来规避这部分非系统风险。另外,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由于保费加成的存在,董事责任险的保费往往超过预期理赔成本,因而,作为一项投资,董事责任险的净现值为负。这就使得董事责任险公司需求部分的存在显得让人难以理解。 对公司保险需求的经典解释来自Mayers与Smith(1982),他们从MM定理出发,提出了公司购买保险的七大动机: 第一,保险公司是最佳的风险承担者。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公司的风险具体由哪一方来承担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司管理者和员工要求的风险补偿往往较高,而股东和债权人尽管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来规避风险,但受资本存量制约,其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保险公司是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在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能够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 第二,保险可以降低期望破产成本。公司破产时要发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将主要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企业破产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因而,只要预期破产成本减少的现值超过保费加成的现值,企业就有动力购买保险。 第三,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有效的理赔服务。由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结果,保险公司在处理索赔方面享有比较优势。对于因财产损失和责任诉讼引起的索赔,保险公司将利用其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进行处理,公司的理赔部门还会对相关处理决定进行复核。尤其是在责任诉讼的情形下,保险公司将聘请经验丰富的当地律师,代表企业进行抗辩。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环境责任保险是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现状美国 2004年,川化集团排放的工业废水导致沱江流域严重污染,各种经济损失达3 亿元。而此时的川化集团只有2000万元的赔偿能力,这对于3亿元的损失可谓是杯水车薪。 近年来,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事件不断增加,假如一些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有“绿色保险”之称,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以大连为试点,之后在沈阳、长春等城市推广开来,但总体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公众环保和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险责任范围过于狭窄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称的问题尤为严重。参保企业不多的局面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难以弥补巨额的保险金支出。其次,从投保企业的角度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和其他险种相比,保险费率较高,赔付率却过低。 一、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环境责任保险来应对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问题,美国走在了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前沿。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考察和剖析美国的环境责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一)保险模式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以强制保险模式为主,现已有45个州出台了关于有害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规定。 1976年,美国出台了《资源保全与恢复法》,要求企业主针对日后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和关闭估算费用等进行投保;同时,美国《清洁水法》规定船舶所有人和营运人必须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应对之后可能造成的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工程保险,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污染的企业若未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就不能取得工程合同。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和民商法的冲突与协调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和民商法的冲突与协调 蔡元庆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民商法/民事责任/公司治理结构 内容提要:为董事加入董事责任保险是现代公司分散经营者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才能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救济董事责任的制度,董事责任保险和民商法的冲突,有必要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制、规范保险合同等手段加以协调。 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Insurance简称D&OLiabilityInsurance或D&OInsurance),是指以董事或高级职员对公司及债权人应负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一种保险。是一项发源于英国,在美国被广泛推广使用的保险品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董事履行职责时可能引致的风险,减少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给正常的经营活动所造成的压力,进而确保董事及高级职员的人才供给。2001年8月,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了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使职权,上市公司应当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这些必要条件之中,就包括“可以建

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2002年1月7日,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治理准则》),进一步明确了“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但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除外”。同年1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个董事长责任保险。这预示着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随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等一系列强化董事会职能之措施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如何保护董事,如何救济董事的经营责任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在国外实施、推广过程中曾饱受非议的制度,我国在理论上还缺少应有的探讨。由于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中的责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到董事责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因此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董事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一)董事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抑制违法功能的冲突 公司经营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行为,董事在经营中所作出的判断可能因为判断失误、市场形势的变化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原因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董事认真地履行其作为董事的

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二O一九年七月修订 (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工作制度 (2005年12月5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 2007年11月26日 第一次修订;2019年2月第二次修订;2019年7月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规范运作,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独立董事是指不在本公司担任除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外的其他职务,并与本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第三条独立董事对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本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四条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第五条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和本制度的规定,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不少于全部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至少有一名会计专业人士。 以会计专业人士身份被提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的,应具备较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 (二)具有会计、审计或者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级职称、副教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 (三)具有经济管理方面高级职称,且在会计、审计或者财务管理等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全职工作经验。 第六条独立董事出现不符合独立性条件或其他不适宜履行独立职责的情形,由此造成本公司独立董事达不到本制度要求的人数时,公司应按规定补足独立董事人数。 第七条除本公司外,独立董事在其他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最多不超过4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独立董事应将其在公司以外任职、兼职情况(包括兼任其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情况)报告公司;上述情况发生变动时,应在发生变动后一个月之内报告公司。 第八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参加中国证监会及其授权机构组织的培训以及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组织的培训。 第九条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审计、提名、战略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

美国产权保险制度之研究

美国产权保险制度之研究 美国一般市民一生中大约要换7-8次住房,一手房、二手房的交易量比例是2∶8。为了保障房地产交易特别是二手房交易安全,产权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并一直盛行于美国。我国目前二手房市场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国房屋产权性质的多样化使得产权交易的安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产权保险制度的研究,为我国产权保险制度的建立与运行起到借鉴作用。 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是在保险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建立的具有担保性质的赔偿合同关系,简单地说,是由投保人一次性支付给保险人一定金额的保费,保险人承诺如果产权存在产权报告(title report)中应记载而没有记载的瑕疵和纠纷(clouds或encumbrances)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保险人负责消除产权瑕疵,解决产权纠纷,或者由其在保险金额范围内给予赔偿。实际上,产权保险担保的是产权报告的准确性。 一、美国产权保险制度的成因 美国的产权保险肇始于1868年宾西法尼亚州出现的“产权摘要(abstract of title)”和“律师意见书(attorneys opinion)”,经过一百多年发展成今天的产权保险形式。其产生与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时美国的土地开发利用比较随意,产权备案制度也不完善,私人抵押贷款大量使用,而相应的抵押并不登记备案。 第二、美国财产法是英国封建时期地产法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些财产原则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所有权、抵押权、典质权、留置权1等相互交错,形成比较复杂的法律规定。在美国,房地产购置的登记程序比较复杂,产权的取得往往需要经过许多法律手续;各州对执业律师与房地产经纪人的注册与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第三、美国土地所有权分为联邦政府所有、州政府所有和私人所有,在进行房地产买卖时,实际上是土地连同地上的房屋一同买卖的,进行房地产登记时,实行房地合一的契约登记制度。土地的出让、转让、继承、处分等每一次的产权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保险单持有者、被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第一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投保本保险,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在保险单上载明,成为保险单持有人及被保险公司,其在职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二条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而造成损失的,对于该损失未经被保险公司补偿的部分,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人赔偿。 第三条公司补偿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而造成损失的,对于该损失经被保险公司补偿的部分,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公司赔偿。 第四条诉讼或仲裁费用补偿

自保险单载明的追溯日期起至保险期间终止日期止,被保险人因履行被保险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雇员职务存在过错行为,在保险期间内或者在发现期内首次遭受索赔,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因此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而参加诉讼或仲裁的,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向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赔偿抗辩费用。但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公司一旦无权在本保险单项下获得对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或公司补偿的赔偿,除本保险合同另有不同的约定外,必须返还保险人所支付的抗辩费用。 责任免除 第五条因被保险人的下列任何行为导致索赔所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违反被保险公司的章程或其他规章制度; (二)不诚实、欺诈或犯罪; (三)贪污、侵占、贿赂或以其他手段非法谋取个人利益或个人优势; (四)提供担保、承诺代为履行债务或表示赠与; (五)从事非法经营或为自家买卖被保险公司的有价证券; (六)抄袭、窃取、泄漏、未经合法授权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doc

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2002年5月29日,日本完成战后50余年来规模最大的商法、公司法修改,其一大特色就是引进美国式的独立董事制度,改善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大型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还是强化独立监事,在上仅作任意性规定,交由公司自己选择适用;实行独立董事的公司,原来的监事制度随即废除,另设执行经理,而独立董事的责任也有别于其他董事,制度设置颇具公道性。反观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则,有很多不足。我们应及早吸收他人的经验教训,将我国的制度性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公道性提供的法律基础。 独立董事,独立监事,日本式任意规范,经验及启示 2002年,日本完成战后50余年来规模最大的商法、公司法修改,其中引人注目、也曾激起各界广泛争论的,就是如何通过引进美国式的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逐渐失往国际竞争力的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3月18日,日本法务省法制审议委员会公布最后修改草案及修改理由,众议院于4月23日正式通过,又经参议院审议通过后,于5月29日对外公布。按照日本商法特例法的规定,大型公司可以设置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等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的半数以上成员,应为外

部独立董事,他们须未曾担任过其任职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业务执行董事、执行经理、经理及其他高级治理职员,也非现任子公司的业务执行董事、执行经理或其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理及其他高级治理职员。组成审计委员会的董事即审计委员,还不得兼任设置委员会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执行经理、经理及其他高级治理职员,或者其子公司执行业务的董事。与此同时,上述设置委员会公司不得设置监事。董事会的职能主要是业务决策与监视,而业务执行的职能转由新设的执行经理实施,其业务执行与业务监视分离的修法思路非常清楚。另外,根据外部独立董事的特点,在商法及商法特例法上适当减轻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制度设置颇具公道性。 我国不仅是日本的近邻,而且公司治理结构也与日本颇为相似,在近年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尝试中,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工作已经付诸实践。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了独立董事的基本条件、兼任上限,同时要求上市公司赋予独立董事一系列特别职权。为了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又规定,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对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按照中国证监会的部署,境内1200多家上市公司纷纷修改公司章程,赶在2002年6月30日前聘任2名以上独立董事,并预备在2003年6月30日前聘任1/3以上的独立董事。但是,现行独立董事的制度安排,没有很好地考虑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尤其是与监事会的关系。实践中,有的公司居然同时聘请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由于时间关系,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成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

独立董事相关规定总结

独立董事相关规定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证券相关法规的规定,另外借鉴了沈春晖总结的部分内容,合并一起,做学习之用。 独立董事制度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一条硬性要求,虽然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最终沦为证明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花瓶”,很多学者也对“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并存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提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要求建立独董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本文关注的不是独董制度是否合理,而是从投行实务的角度总结和讨论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一、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应符合《公司法》、《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备案办法(2008 年修订)》等相关规定。 1、《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二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证券公司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解除职务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负责人或者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被解除职务之日起未逾五年; (二)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撤销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者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撤销资格之日起未逾五年。 第一百三十二条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开除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和被开除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招聘为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 第一百三十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禁止在公司中兼职的其他人员,不得在证券公司中兼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2、《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证监机构字[2003]259号 第三十九条1、独立董事应掌握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诚实信用,具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课程(DOCX 43页)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课程(DOCX 43页)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第一节董事民事责任理论?“股份公司的经营,例由董事会处理。董事会在执行业务上固不免受股东大会的支配,但股东们对公司的业务多无所知,如果他们没有派别,他们大抵心满意足地接受董事会每年或半年分配给他们的红利,不找董事会的麻烦。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3页。在一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里,在崇尚自由之理念的同时,也应强化社会个体责任之观念。“一个自由社会很可能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更要求做到下述两点:一是人的行动应当为责任感所引导,而这种责任在范围上远远大于法律所强设的义务范围;二是一般性舆论应当赞赏并弘扬责任观念,亦即个人应当被视为对其努力的成败负有责任的观念。”[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责任概念之所以日渐演化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其原因就在于就一个人的行动是否造成了一项法律义务或是否使他接受惩罚而言,法律要求有明确无误的标准以资判定”。[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民法理论认为,责任为义务不履行的结果或义务不履行的担保。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和法典化的欠缺,未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严格区分,obligation,duty,liability,responsibility等很多都包含了责任或义务的术语。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予以区分,认为民事责任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组合成民事法律关系,责任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但不论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区分与否,欲研究民事责任,必考察民事义务。欲考察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理论基础之一的董事的民事责任,亦需考察其民事义务。?一、董事之义务?(一)董事义务产生之法理基础?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仅决定了其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决定了其所应承担的民事义务。现代公司多由董事会享有公司事务的经营管理权和具体业务执行权,作为董事会成员的董事通过权力委托而享有对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权。对于董事在公司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因观察问题的角度

独立董事制度

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把这一制度作为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保障。独立董事是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经营管理者等内部人不存在重要的业务关联,并且没有在公司内部任其它职位,可以独立客观地判断公司具体事务的董事。不同于公司其他董事,其独立定特点要求其在选聘程序、人格、经济利益、权利行使等方面不受公司内部人限制影响。独立董事对公司负有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避免中小股东等弱势力量的权益受到侵害。然而,在很多投资者眼里,独立董事这一角色不过是供人们欣赏的摆设,并不可靠。 就我国目前实际状况来看,中小股东力量较分散,独立董事较多地受大股东控制,“内部人”现象频发,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没有对各方利益相关者起到力量制衡作用,没有发挥出独立董事应有的决策、监督职能。持不同意见者认为独立董事并不能使公司决策效率有实质性的提高。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不合理,获取决策信息不够及时和充分,有些兼任独立董事专业技能和时间精力缺乏,不能保证职能履行。有的独立董事自身存在潜在的关联与利益冲突,可能存在妨碍独立客观判断,甚至无法独立行使相关议案表决权,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运作和投资者的利益。现阶段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土壤并不成熟,选聘机制、追责机制及薪酬发放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仍需不断发展完善。 二、制约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因素 1.选聘机制方面; 关于独立董事是否具备其应有的独立性这一争议,和选聘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提名、聘任不合理,独立董事候选人如何提名非常关键。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在合法的程序下,小股东的力量分散,达不到应有的民主。大多数独立董事候选人是由管理层或公司的大股东提名的。大股东或者管理层推荐自己熟悉的人可以方便沟通,这种关联关系不利于独立董事独立发表意见,不免令中小股东对其独立性存在疑问。 如果“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表面上看符合程序的董事会决议就可能存在不合理性。所以,基本情况是“人情董事”,这种由关系人推荐的独立董事,或处于人情原因,或处于客观状况,在实际中履行监督职能是相对困难的。这是独立董事“不独立”的首要因素。 2.追责机制方面; 主要表现在权责定位不明确、不协调,责任与保障不对称。 一方面,我国独立董事的权利本质上属于建议的性质,提出的建议董事会很大程度上并不会采纳;再加上独立董事虽然表面看也是董事之一,但身份上是是受聘来的外来人员,这就使其一定程度上受到排斥;独立董事在行使其权利时往往会受到阻挠,权利过虚,长此以往,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同时法律上也没有对独立董事行使权利进行强制性的规定,独立董事态度消极,仅仅只是“跟风”,没有合理履行其应尽的职责。笔者认为应该有专门的协会制定一个详尽的手册,规定一个独立董事应有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欠缺独立董事的具体责任追究规定。关于独立董事没有尽职的追责规定不够严格,惩罚力度不够。如此,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会受到侵害,甚至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现在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关于独董失职问责的缺陷,极易导致独董不独立。应当建立健全独立董事问责评价机制,从而增强独立董事的责任心,促使其工作更加勤勉。 3.薪酬来源方面; 主要表现在薪酬来源不独立。目前,我国挂牌的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的薪酬都是从上市公司中直接获得的,并且薪酬津贴的多少由股东大会决定,在薪酬的多少标准上具有有较大的随意性,薪酬不一,标准不一,并且多数独立董事薪酬是固定的。独立董事与公司、内部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从经济来源上切断。在这种直接薪酬制度下,独立董事则可能在履职过程中由于“内部人”的关系,顾虑重重,手脚受到束缚。独立董事为了自身利益,一般不会提出与大股东相背离的决策建议。多数独立董事并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只能为大股东代言,出发点更多地是人情关系和其自身利益,实质上没有实现独立。 三、独立董事内部运行机制上的改进思路 1.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 独立董事运行机制上,首先从选聘机制这个源头上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之后的行权、追责机制的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可以借鉴一些西方的做法,强制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专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蔡元庆 (深圳大学,山东510275)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蒂件下,任何一十企业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有时必须冒一定的风险。而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董事、经理等经营者就必须随时去面对这些风险。为了分散经营者在经营中的风陆.使有才能的经营音放心、大胆地施展其经营管理才能.就必须有一系列救济其经营责任的措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就被认为是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本文通过对董事责任保险最为普厦的美国的该项制度的研究,探讨如何完善我圆的董事责任保陆制度。 关键词:心司治理结构;董事责任保险;舟司补偿制度;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F438.4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所在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及董事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公司中,董事会被定位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但现实中公司的具体业务是由执行董事或经理来实施的。由于企业经营是一种随时都伴随着风险的活动,当董事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判断失误或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原因而给公司带来损失时,公司或者股东都可以提起追究董事对公司责任的诉讼。正是由于经营决策风险和随时可能会被追究责任的风险是任何一名董事在执行职务时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强化董事责任的同时,如何确保有才能的董事安心为公司服务,也是各国公司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美国而言,为了降低董事履行职责时可能引致的风险,避免那些基于不正当目的的代表诉讼的威胁,在保护董事方面,主要有经营判断的原则(Busi-hessJudgment Rule)、公司补偿制度(Corporationlndem—nifieation)、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董事责任限制及免除制度(DirectorsⅫdOfficersLiabilityLimitation)等几项措施。其中,被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是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lnsur-alice简称D&0LiabilityInsurance或D&0lnsur—ance),是指以董事或高级职员对公司及债权人应负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一种保险。0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7条中提到了,“为了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使职权,上市公司应当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该条第六项规定:“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2002年1月7日,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治理准则》),其中第39条:“经股东大会批准,收稿日期:2003—04—14 作者简介:蔡元庆(1969一),男,山东青岛人,辣圳大学法学院日本广岛大学洼学博士,主要从事民商法、公司法的教学和研究。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但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除外”。紧接着今年1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个董事长责任保险。这预示着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随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等一些列强化董事会职能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如何保护董事,如何救济董事在经营中的责任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在国外实施、推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来自各方面非议的制度,我国缺少应有的理论上的探讨。首先从董事责任保险的内容来看,虽然已经有保险公司推出了董事责任保险,但是保险合同应该包括哪些条款?免责事项有哪些内容?被保险者自已负担额的比例如何确定?都需要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另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董事责任保险也同样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董事责任保险是否会破坏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违法的功能?第二,公司替董事负担责任保险的保险费,是否与公司棱的有关规定相抵触?第三,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出现,民商法、特别是公司法是否应该增加相应的规定等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和疑问,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董事责任保险最为普及的美国的责任保险制度进行重新认识。特别是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中寻找对我国的启示。 二、美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世界上最初开发、销售董事责任保险的据说是英国的劳埃德(I如yd’s)保险公司,L1]到20世纪40年代传人美国,开始对美国公司的董事以及高级职员发 ①我国《公司法)实施后,与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相差的文献主要有,(刘倥海.股袭投法律保护概论^民法院出版社,1995194—199;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挂律出版杜,1998;刘志强.日本董事保险的构造及问题点商事珐论集,第4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56—258/ 43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第一节董事民事责任理论?“股份公司的经营,例由董事会处理。董事会在执行业务上固不免受股东大会的支配,但股东们对公司的业务多无所知,如果他们没有派别,他们大抵心满意足地接受董事会每年或半年分配给他们的红利,不找董事会的麻烦。所以,要想股份公司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3页。在一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里,在崇尚自由之理念的同时,也应强化社会个体责任之观念。“一个自由社会很可能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都更要求做到下述两点:一是人的行动应当为责任感所引导,而这种责任在范围上远远大于法律所强设的义务范围;二是一般性舆论应当赞赏并弘扬责任观念,亦即个人应当被视为对其努力的成败负有责任的观念。”[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责任概念之所以日渐演化成了一个法律概念,“其原因就在于就一个人的行动是否造成了一项法律义务或是否使他接受惩罚而言,法律要求有明确无误的标准以资判定”。[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9页。民法理论认为,责任为义务不履行的结果或义务不履行的担保。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和法典化的欠缺,未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严格区分,obligation,duty,liability,responsibility等很多都包含了责任或义务的术语。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予以区分,认为民事责任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组合成民事法律关系,责任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但不论对于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区分与否,欲研究民事责任,必考察民事义务。欲考察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理论基础之一的董事的民事责任,亦需考察其民事义务。?一、董事之义务?(一)董事义务产生之法理基础?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仅决定了其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决定了其所应承担的民事义务。现代公司多由董事会享有公司事务的经营管理权和具体业务执行权,作为董事会成员的董事通过权力委托而享有对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权。对于董事在公司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因观察问题的角度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独董制度的启示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独董制度的启示独立董事制度是单层董事会模式下的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它起源于美国。公司在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分离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问题将危害股东的利益,而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董事会中的监督与制衡作用恰恰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美国盛行发展开来。而我国在21世纪初面对上市公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这些问题包括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监事会形同虚设、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等等。而在经济政治背景不同,资本市场发展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情况下,这一制度的运行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它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本文首先通过案例来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目前的运行状况,接着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进一步对我国上证A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接着将视角转移至美国,对比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中美两国的运行状况,分析出在制度的差异性背后体现的是制度运行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差异。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独董制度改革意见。 在案例分析时,本文选取了近年来上市公司中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例,从中发现在重大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经常保持一种“静默”的状态。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接着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原因应包括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选任机制不合理,独立董事薪酬机制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高,同时还包括其定位与我国监事会重叠的问题。接着本文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选取了680家上证A股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的相关指标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得出了独董薪酬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参会次数与盈利能力正相关,独董比例与盈利能力不相关的结论,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结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在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后,本文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美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制度的发展、规定到制度的运行环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发现该制度在中美两国运行的区别不只在制度本身,也在制度运行的上市公司内外,上市公司内部结构与上市公司外部的资本市场都与独立董事制度息息相关。

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2017-03-06 什么是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 [编辑] 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独立董事制度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制度。一般而言,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强化董事会的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有利于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编辑] 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志。该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该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其制度设计目的也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70年代“水门事件”以后,许多著名公司的董事卷入行贿丑闻,公众对公司管理层的不信任感加剧,纷纷要求改革公司治理结构。1976年美国证监会批准了一条新的法例,要求国内每家上市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日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专门的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由此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发展成为英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科恩―费瑞国际公司2000年5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的年均规模为11人,其中内部董事2人,占18.2%,独立董事9人,占81.1%。另外,据经合组织(OECO)的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各国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为:英国34%,法国29%,美国62%。独立董事制度的迅速发展,被誉为独立董事制度革命。 [编辑] 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