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SPF协议路由器及链路状态数据包分类

OSPF协议路由器及链路状态数据包分类

OSPF路由器分类

——当一个AS划分成几个OSPF区域时,根据一个路由器在相应的区域之内的作用,可以将OSPF路由器作如下分类:

——内部路由器:当一个OSPF路由器上所有直联的链路都处于同一个区域时,我们称这种路由器为内部路由器。内部路由器上仅仅运行其所属区域的OSPF运算法则。

——区域边界路由器:当一个路由器与多个区域相连时,我们称之为区域边界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运行与其相连的所有区域定义的OSPF运算法则,具有相连的每一个区域的网络结构数据,并且了解如何将该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至骨干区域,再由骨干区域转发至其余区域。

——AS边界路由器:AS边界路由器是与AS外部的路由器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OSPF 路由器,该路由器在AS内部广播其所得到的AS外部路由信息;这样AS内部的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至AS边界路由器的路由信息。AS边界路由器的定义是与前面几种路由器的定义相独立的,一个AS边界路由器可以是一个区域内部路由器或是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

——指定路由器—DR:在一个广播性的、多接入的网络(例如Ethernet、TokenRing及FDDI环境)中,存在一个指定路由器(Designated Router),指定路由器主要在OSPF协议中完成如下工作:

——指定路由器产生用于描述所处的网段的链路数据包—network link,该数据包里包含在该网段上所有的路由器,包括指定路由器本身的状态信息。

——指定路由器与所有与其处于同一网段上的OSPF路由器建立相邻关系。由于OSPF 路由器之间通过建立相邻关系及以后的flooding来进行链路状态数据库是同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指定路由器处于一个网段的中心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路由器DR的定义与前面所定义的几种路由器是不同的。DR 的选择是通过OSPF的Hello数据包来完成的,在OSPF路由协议初始化的过程中,会通过Hello数据包在一个广播性网段上选出一个ID最大的路由器作为指定路由器DR,并且选出ID次大的路由器作为备份指定路由器BDR,BDR在DR发生故障后能自动替代DR的所有工作。当一个网段上的DR和BDR选择产生后,该网段上的其余所有路由器都只与DR及BDR建立相邻关系。在这里,一个路由器的ID是指向该路由器的标识,一般是指该路由器的环回端口或是该路由器上的最小的IP地址。DR和BDR在一个广播性网络中的作用可用下图来说明。

OSPF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种类

——随着OSPF路由器种类概念的引入,OSPF路由协议又对其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作出了分类。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共分成5类,分别为:类型1:又被称为路由器链路信息数据包(Router Link),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会产生这种数据包,用于描述路由器上联接到某一个区域的链路或是某一端口的状态信息。路由器链路信息数据包只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广播,而不会广播至其它的区域。

——在类型1的链路数据包中,OSPF路由器通过对数据包中某些特定数据位的设定,告诉其余的路由器自身是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或是一个AS边界路由器。并且,类型1的链路状态数据包在描述其所联接的链路时,会根据各链路所联接的网络类型对各链路打上链路标识,Link ID。表一列出了常见的链路类型及链路标识。

链路类型具体描述链路标识

1 用于描述点对点的网络相邻路由器的路由器标识

2 用于描述至一个广播性网络的链路DR的端口地址

3 用于描述至非穿透网络,即stub网络的链路stub网络的网络号码

4 用于描述虚拟链路相邻路由器的路由器标识

——类型2:又被称为网络链路信息数据包(Network Link)。网络链路信息数据包是由指定路由器产生的,在一个广播性的、多点接入的网络,例如以太网、令牌环网及FDDI网络环境中,这种链路状态数据包用来描述该网段上所联接的所有路由器的状态信息。

——指定路由器DR只有在与至少一个路由器建立相邻关系后才会产生网络链路信息数据包,在该数据包中含有对所有已经与DR建立相邻关系的路由器的描述,包括DR路由器本身。类型2的链路信息只会在包含DR所处的广播性网络的区域中广播,不会广播至其余的OSPF路由区域。

——类型3和类型4:类型3和类型4的链路状态广播在OSPF路由协议中又称为总结链路信息数据包(Summary Link),该链路状态广播是由区域边界路由器或AS边界路由器产生的。Summary Link描述的是到某一个区域外部的路由信息,这一个目的地地址必须是同一个AS中。Summary Link也只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广播。类型3与类型4两种总结性链路信息的区别在于,类型3是由区域边界路由器产生的,用于描述到同一个AS中不同区域之间的链路状态;而类型4是由AS边界路由器产生的,用于描述不同AS的链路状态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类型3的Summary Link才能广播进一个残域,因为在一个残域中不允许存在AS边界路由器。残域的区域边界路由器产生一条默认的Summary Link对域内广播,从而在其余路由器上产生一条默认路由信息。采用Summary Link可以减小残域中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大小,进而减少对路由器资源的利用,提高路由器的运算速度。

——类型5:类型5的链路状态广播称为AS外部链路状态信息数据包。类型5的链路数据包是由AS边界路由器产生的,用于描述到AS外的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该数据包会在AS中除残域以外的所有区域中广播。一般来说,这种链路状态信息描述的是到AS外部某一特定网络的路由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类型5的链路状枋数据包的链路标识采用的是目的地网络的IP地址;在某些情况下,AS边界路由器可以对AS内部广播默认路由信息,在这时,类型5的链路广播数据包的链路标识采用的是默认网络号码0.0.0.0。

OSPF路由协议各种类型详解

OSPF各种类型详解 一、OSPF数据包类型 1.Hello包:用于建立和维护相邻的两个OSPF路由器的邻接关系,该数据包是周期性地发送的。 2.Data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包DBD):用于描述整个数据库,该数据包仅在OSPF初始化时发送。 3.Link state request(链路状态请求包LSQ):用于向相邻的OSPF路由器请求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这种数据包是在当路由器发现其数据已经过期时才发送的。 4.Link state update(链路状态更新包LSU):这是对link state请求数据包的响应,即通常所说的LSA数据包。 5.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链路状态确认包LSAck):是对LSA数据包的确认,以确保可靠地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OSPF网络类型 OSPF链路类型有3种:点到点,广播型,NBMA。在3种链路类型上扩展出5种网络类型:点到点,广播,NBMA,点到多点,虚链路。其中虚链路较为特殊,不针对具体链路,而NBMA链路对应NBMA和点到多点两种网络类型。 以上是RFC的定义,在Cisco路由器的实现上,我们应记为3种链路类型扩展出8种网络类型,其中NBMA链路就对应5种,即在RFC的定义基础上又增加了3种类型。首先分析一下3种链路类型的特点: 1. 点到点:一个网络里仅有2个接口,使用HDLC或PPP封装,不需寻址,地址字段固定为FF; 2. 广播型:广播型多路访问,目前而言指的就是以太网链路,涉及IP 和Mac,用ARP 实现二层和三层映射; 3. NBMA:网络中允许存在多台Router,物理上链路共享,通过二层虚链路(VC)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详细分析动态路由协议原理和特点

随着路由的发展,路由协议的种类也有很多,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动态路由协议的实际应用和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顾名思义,动态路由协议是一些动态生成(或学习到)路由信息的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领域,我们可以把路由定义如下,路由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一些路径信息。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Router)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这些动态路由协议使路由器能动态地随着网络拓扑中产生(如某些路径的失效或新路由的产生等)的变化,更新其保存的路由表,使网络中的路由器在较短的时间内,无需网络管理员介入自动地维持一致的路由信息,使整个网络达到路由收敛状态,从而保持网络的快速收敛和高可用性。 路由器学习路由信息、生成并维护路由表的方法包括直连路由(Direct)、静态路由(Static)和动态路由(Dynamic)。直连路由是由链路层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一般指去往路由器的接口地址所在网段的路径,该路径信息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维护,也不需要路由器通过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获得,只要该接口处于活动状态(Active),路由器就会把通向该网段的路由信息填写到路由表中去,直连路由无法使路由器获取与其不直接相连的路由信息。静态路由是由网络规划者根据网络拓扑,使用命令在路由器上配置的路由信息,这些静态路由信息指导报文发送,静态路由方式也不需要路由器进行计算,但是它完全依赖于网络规划者,当网络规模较大或网络拓扑经常发生改变时,网络管理员需要做的工作将会非常复杂并且容易产生错误。而动态路由的方式使路由器能够按照特定的算法自动计算新的路由信息,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按照区域(指自治系统),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Gateway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GatewayProtocol),按照所执行的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链路状态动态路由协议(LinkState),以及思科公司开发的混合型动态路由协议。 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特点 OSPF全称为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开放”表明它是一个公开的协议,由标准协议组织制定,各厂商都可以得到动态路由协议的细节。“最短路径优先”是该动态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计算时执行的算法。OSPF是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最为广泛、性能最优的一个动态路由。 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自治系统,经过合理的规划可支持超过1000台路由器,这一性能是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如RIP等无法比拟的。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地发送整张路由表来使网络中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保持一致,这个机制浪费了网络带宽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对此将作简单的介绍。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是衡量一个动态路由协议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通告所产生的变化并进行路由的重新计算,是网络可用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

CCNA-OSPF协议总结

O S P F协议总结 第一部分 O S P F的一些基本概念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是链路状态。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是路由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能够识别更多的网络信息,所以选出的路由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选出的路由更优。在O S P F中,一共维护着三个数据库:所有的邻居,区域内所有的路由器(链路状态),到达目的地最佳路径。O S P F是通过链路状态表中整个区域的链路状态来计算出路由表的。 O S P F中的三张表:邻居表(a d j a c e n c y d a t a b a s e),拓扑表,路由表。 O S P F的网络在设计时应该设计为层次性的网络,这是一个强制要求。有两个级别的层次一个为主干区T r a n s i t a r e a(b a c k b o n e o r a r e a0),另一个为非主干区域R e g u l a r a r e a s(n o n b a c k b o n e a r e a s)。可以认为,在区域内部交换的是链路状态,而在区域和区域之间交换的则是路由信息。 O S P F区域的特点: 1.减小路由表的条目; 2.本地化拓扑结构,只在本区域传播,将拓扑变化影响减到最小; 3.详细的L S A的洪泛将终结在区域的边界上; 4.需要层次化的网络设计; 5.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非主干区域都应该与主干区域相连,非主干区域之间是不会交换信息的; A B R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作用就是将非主干区域和主干区域连接起来。 链路状态数据结构(邻居表): 1.O S P F通过交换H e l l o包来发现邻居; 2.通过检查H e l l o包中的一些选项或者变量后建立邻居关系的; 3.在点到点的广域网环境中,邻居之间是全互联的; 4.在局域网环境中,所有路由器只与D R和B D R形成邻接关系(a d j a c e n c y),而其他的路由器(D R O T H E R s)之间则只是t w o-w a y的关系; 5.路由更新和拓扑信息之在邻接关系的路由器之间进行传播; 所有的路由更新,以及链路状态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中的D R和B D R传输的。也就是说,所有的D R O T H E R都会与D R还有B D R建立邻接关系(a d j a c e n c y)。 S P F算法:在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表中都应用D i j k s t r a’s S P F算法。 1.每个路由器上都会有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2.每个路由器都会先将自己作为一个根,然后建立起一个S P F树; 3.最优路径的计算是到达目的地的所有路径开销的总和; 4.最优路径将被放到路由表中; L S A的操作: 1.首先,与自己的链路状态表对比一下,看看是否在其中; 2.如果没有的话,把它加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同时发出一个确认包; 3.如果有的话,比较顺序号,如果顺序号相同,则忽略。如果小于自己的,则给源发送一个L S U; 4.然后洪泛传输自己的L S A给其他路由器; 5.运行S P F算法,重新计算路由表; P S:L S A传输的时候,每次只能传输一跳。 第二部分 O S P F包的类型 O P S F中几种包的类型: 1.H e l l o包,建立邻居关系; 2.数据库的描述包; 3.链路状态请求;

底层路由协议

底层路由协议 1底层路由协议介绍 1.1为何要设置底层路由 OSPF、EIGRP是三层协议,就是我们常说的IGP,而BGP是架设在3层上的,BGP的邻居是靠TCP连接建立起来的,这个TCP连接就是靠OSPF/EIGRP 来通的。 1.2 EIGRP的介绍 EIGRP(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cisco私有的路由协议,采用DUAL(扩散更新算法),是在IGRP基础,增强开发出来的,IGRP目前已被淘汰 优点: 支持等价/不等价的负载均衡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手工汇总 支持apple talk IPX IP等多种网络协议,但是目前商业网络使用的IP 协议,因此,研究仅限于IP网络协议下 管理距离:90 快速收敛:促发增量更新的方式,在选择最优路由的同时,就选好次优路径提供备份 缺点: EIGRP没有区域的概念,所以适用于网络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这也是矢量距离路由算法的局限所在? 运行EIGRP的路由器之间必须通过定时发送HELLO报文来维持邻居关系,这种邻居关系即使在拨号网络上,也需要定时发送HELLO报文,这样在按需拨号的网络上,无法定位这是有用的业务报文还是EIGRP发送的定时探询报文,从而可能误触发按需拨号网络发起连接。EIGRP的无环路计算和收敛速度是基于分布式的DUAL算法的,这种算法实际上是将不确定的路由信息散播,得到所有邻居的确认后再收敛的过程,邻居在不确定该路由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又会重复这种散播,因此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该路由信息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快速收敛: 收敛--拓扑中结构发生变化,从变化开始直至拓扑中所有佘恩波均知道,并且稳定的工作的过程。 1、触发式增量更新:当拓扑发生变化,立即向外发出通告,仅将变化的部分发生出去 2、选择一个最佳路径同时,会备份好次优路径 Eigrp四个组件: 网络层协议无关模块IP \ IPX \ APPLE TALK,只研究IP下的eigrp

OSPF路由协议

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基本概念和术语 1. 链路状态 OSPF路由器收集其所在网络区域上各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信息,即链路状态信息(Link-State),生成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路由器掌握了该区域上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也就等于了解了整个网络的拓扑状况。OSPF路由器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hortest Path First, SPF)”,独立地计算出到达任意目的地的路由。 2. 区域 OSPF协议引入“分层路由”的概念,将网络分割成一个“主干”连接的一组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些相互独立的部分被称为“区域”(Area),“主干”的部分称为“主干区域”。每个区域就如同一个独立的网络,该区域的OSPF 路由器只保存该区域的链路状态。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可以保持合理的大小,路由计算的时间、报文数量都不会过大。 3. OSPF网络类型 根据路由器所连接的物理网络不同,OSPF将网络划分为四种类型:广播多路访问型(Broadcast multiAccess)、非广播多路访问型(None Broadcast MultiAccess,NBMA)、点到点型(Point-to-Point)、点到多点型(Point-to-MultiPoint)。 广播多路访问型网络如:Ethernet、Token Ring、FDDI。NBMA型网络如:Frame Relay、X.25、SMDS。Point-to-Point型网络如:PPP、HDLC。 4. 指派路由器(DR)和备份指派路由器(BDR) 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为了避免路由器之间建立完全相邻关系而引起的大量开销,OSPF 要求在区域中选举一个DR。每个路由器都与之建立完全相邻关系。DR负责收集所有的链路状态信息,并发布给其他路由器。选举DR的同时也选举出一个BDR,在DR失效的时候,BDR担负起DR的职责。 点对点型网络不需要DR,因为只存在两个节点,彼此间完全相邻。协议组成OSPF协议由Hello协议、交换协议、扩散协议组成。本文仅介绍Hello协议,其他两个协议可参考RFC2328中的具体描述。 当路由器开启一个端口的OSPF路由时,将会从这个端口发出一个Hello报文,以后它也将以一定的间隔周期性地发送Hello报文。OSPF路由器用Hello报文来初始化新的相邻关系以及确认相邻的路由器邻居之间的通信状态。 对广播型网络和非广播型多路访问网络,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选举出一个DR。在广播型网络里,Hello 报文使用多播地址224.0.0.5周期性广播,并通过这个过程自动发现路由器邻居。在NBMA网络中,DR负

OSPF 协议工作原理

OSPF 协议工作原理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 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一 OSPF的数据包 OSPF的包类型: 1 HELLO 1 2 Database Description 数据库的描述 DBD 可靠 3 Link-state Request 链路状态请求包 LSR 可靠 4 Link-state Update 链路状态更新包 LSU 可靠 5 Link-state Acknowledment 链路状态确认包 LSACK 1.Hello协议的目的: 1.用于发现邻居

HCDP实验:BFD检测动态路由协议(OSPF BGP)

一、实验拓扑 和上个实验《使用BFD备份静态路由》的拓扑一样,编址一样。 二、基础配置 R1的基础配置 # sysname AR1 # interface Vlanif1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2.1.1.1 255.255.255.0 ospf cost 5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02.1.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 # bgp 100

network 12.1.1.2 0.0.0.0 network 102.1.1.2 0.0.0.0 # 三、观查现况(未使能BFD) 在PC上发50个ping包,并同时中断HUB2 和HUB3之间的链路,观察OSPF和BGP的收敛,及PC的丢包 PC>ping 192.168.20.20 -c 50 Ping 192.168.20.20: 32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1 ttl=126 time=16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2 ttl=126 time=16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3 ttl=126 time=16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4 ttl=126 time=31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5 ttl=126 time=16 ms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Request timeout!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25 ttl=126 time=15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26 ttl=126 time=15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27 ttl=126 time=31 ms From 192.168.20.20: bytes=32 seq=28 ttl=126 time=16 ms --- 192.168.20.20 ping statistics --- 28 packet(s) transmitted 9 packet(s) received 67.86% 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 = 15/19/31 ms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区别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的区别 根据路由协议工作的范围可以将动态路由协议划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实际上,前面介绍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均属于内部路由协议,它们工作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指一个网络管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个网络受到一个机构的管理,比如某个大学的校园网可以被称作一个自治区域内部,而外部路由协议则是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相互交换,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 普遍使用的外部路由协议有外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1.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EGP)是长期以来较为著名的外部路由协议,它在RFC 904中描述。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外部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这些外部网关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之内。EGP假定在两个任意AS之间只有单一的主干,因此也只存在单一的路径,因此EG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在真正的网络运用中,EGP己经逐渐被边界网关协议所替代。 EGP以周期性地轮询为基础,在轮询时进行Hello/I Hear You消息交换以监测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并发出轮询请求以征求更新应答。EGP对外网关进行限制,它要求它们只能通告在该网关自治系统内的可达网络。因此,一个使用EGP的网关传送信息给它的EGP邻居,但是并不向它的EGP邻居(如果网关交换路由信息,它们就是邻居)通告自治系统这外的可达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由EGP网关负责收集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 2.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是一个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RFC 1771文档中对目前使用的第4版BGP协议(简称为BGP-4)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每个BGP路由器向其邻居BGP路由器通告自己掌握的网络可达信息,这些网络可达信息将被BGP路由器用于构建无回路的AS连通图,同时还会运用一些路由策略。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思想: 路由器之间互相交换路由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链路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包括RIPv1、RIPv2 、IGRP 、BGP,其中IGRP是思科专有协议。 2.RIPv1 、RIPv2 、IGRP是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BGP是外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3.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定期广播路由器自身的完整或部分路由表。 4.每个路由器把自己直连网络的路由的度量值设置为0,把它收到的来自其它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度量值增加一定的数值。 RIPv1的特征: 1.它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15,超过15跳,就不再添加进路由表

2.采用广播(255.255.255.255)进行路由更新 3.更新周期为30秒 4.管理距离:120 5.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只允许使用标准的A、B 、C类网络地址,是有类别(Classful)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v2配置: 1.指定路由选择协议:# router rip 2.除了要加入一条“version 2”以外,其他配置都与RIPv1配置相同。 https://www.doczj.com/doc/327712976.html,work命令指定要发布的直连网络地址,不需要指定子网值,只指定标准A、B 、C类网络地址即可 4.RIPv2靠识别配置在各个接口上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来支持变长子网掩码。 RIPv2的特征: 1.也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支持认证 2.同样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15,超过15跳,就不再添加进路由表 3.采用组播地址(22 4.0.0.9)进行路由更新 4.更新周期也是30秒,同时支持触发更新 5.管理距离也是120 6.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适合多数小型网络,是无类别(Classless)的路由选择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RIP与OSPF

动态路由协议:RIP 与OSPF 1. 动态路由特点:减少管理任务、增加网络带宽。 2.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信息的语言。 3. 度量值:带宽、跳数、负载、时延、可靠性、成本。 4. 收敛:使所有路由表都达到一致状态的过程 动态路由分类: 自治系统(AS ) 内部网关协议(EIGRP 、RIP 、OSPF 、IGP ) 外部网关协议(EGP ) 按照路由执行的算法分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 ) 两种结合(EIFRP ) RIP : RIP 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RIP 基本概念:定期更新(30秒)、邻居、广播更新、全路由表更新 RIP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RIP 使用水平分割,防止路由环路:从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出去 RIPv1:有类路由、RIPv2:无类路由 OSPF : OSPF 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outer ID 是OSPF 区域内唯一标识路由器的IP 地址。 Router ID 选取规则:先选取路由器lookback 接口上最高的IP 地址,如果没有lookback 接口,就选取物理接口上的最高IP 地址。也可以使用Router-id 命令手动指定。 OSPF 有三张表:邻接关系表、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表》》首先建立邻接关系,然后建立链路数据库,最后通过SPF 算法算出最短路径树,最终形成路由表 OSPF 的度量值为COST (代价):COST=10^8/BW 接口类型 代价(108/BW ) Fast Ethernet 1 Ethernet 10 56K 1785 OSPF 和RIP 的比较: OSPF RIP v1 RIP v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没有跳数的限制 RIP 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 达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 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收敛速度快 收敛速度慢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OSPF协议详情详情震荡处理地地总结

【强烈推荐】OSPF协议震荡处理总结 1.1 协议简要介绍 Ospf: 协议号:89,组播地址发包:224.0.0.5,TTL=1,只有一跳,不会被转发。Router ID,路由器的唯一标志(自治系统内唯一)。 Router ID选取规则: 如果通过命令行router id进行了配置,则按照配置结果设置; 如果没有通过命令行router id进行配置,并且已经存在配置有IP地址的loopback接口,则选择loopback接口地址中最大的作为router id;如果没有通过命令行router id进行配置,并且不存在配置有IP地址的loopback 接口,则从其他接口的IP地址中选择最大的一个作为router id(不考虑接口的UP/DOWN状态); 邻居建立后,还需要通过HELLO报文进行邻居关系的维持,有两个定时器来进行这项工作:HELLO TIME:缺省为10秒) DEAD TIME:缺省为4倍的HELLO TIME 通过Hello报文来进行邻居发现。 Hello报文中描述所有该接口上的邻居。 Hello以HelloInterval(10s)为间隔向外发送。 若间隔DeadInterval(40s)还没有收到邻居的Hello报文,则邻居Down。 1.2 协议状态机及交互 1.3 协议抓包 论坛中前边发过 1.4 常用调试手段 如何方便的了解OSPF出了什么问题,调试开关是需要打开的,其中最有效,最常用的就是debugging ospf event(IOS对应命令为debug ip ospf event)!它能让你对OSPF的大部分问题看的一目了然。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它是在正确接收OSPF报文的基础上才能有相应的错误事件。如果没有看到任何动静,建议打开OSPF的所有报文调试开关debugging ospf packet,看看报文的收发是否正常。 打开OSPF event调试开关举例: debugging ospf event 打开OSPF packet调试开关举例: debugging ospf packet 命令 描述 display ospf peer 显示OSPF邻居信息 display ospf error 显示OSPF错误信息。 display ospf interface 显示使能OSPF的接口信息 display ospf brief

H3C三层交换机OSPF路由协议(H3C网络设备)

OSPF路由协议 【需求】 两台PC所在网段,通过两台使用OSPF协议的路由器实现互连互通。 【组网图】 【配置脚本(一)】 RouterA配置脚本 # sysname RouterA # router id 1.1.1.1 /配置router id 和loopbackO 地址一致/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 interface EthernetO/O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0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20.1.1.1 255.255.255.252 # interface NULL0 #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 # ospf 1 /启动ospf路由协议/ area 0.0.0.0 /创建区域0/ network 1.1.1.1 0.0.0.0 /接口loop 0 使能OSPF/ network 10.1.1.0 0.0.0.255 /接口e0/0 使能OSPF/ network 20.1.1.0 0.0.0.3 /接口s0/0 使能OSPF/ 631 OSPF的基本配置

# user-interface con 0 user-interface vty 0 4 # return RouterB配置脚本 # sysname RouterB # router id 1.1.1.2 /配置router id 和loopbackO 地址一致/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 interface EthernetO/O ip address 30.1.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0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20.1.1.2 255.255.255.252 # interface NULL0 #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2 255.255.255.255 # ospf 1 /启动ospf路由协议/ area 0.0.0.0 /创建区域0/ network 1.1.1.2 0.0.0.0 /接口loop 0 使能OSPF/ network 20.1.1.0 0.0.0.3 /接口s0/0 使能OSPF/ network 30.1.1.0 0.0.0.255 /接口e0/0 使能OSPF/ # user-interface con 0 user-interface vty 0 4 # return 【验证】 RouterA和RouterB可以通过OSPF学习到对方路由信息,并可以ping通对方网段。RouterA路由表: [RouterA]disp ip routi ng-table

OSPF路由协议简介

OSPF路由协议简介 据北岸了解,CCNA课程中主要介绍的只有RIP、OSPF和EIGRP三种路由协议,对于这三种协议,目前市场上还常用的一般是OSPF协议。RIP协议由于其本身具有跳数(16跳)和更新周期等因素,限制了网络的规模,使得以跳数为计的路由并非最优路由;同时频繁更新整张周期表,浪费网络带宽,逐跳的更新网络收敛速度慢。因此,渐渐的已被淘汰出局,不再使用了。上期北岸简单介绍了RIP路由协议,今天我们来看看OSPF路由协议的内容。 1.OSPF概述: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触发式更新(当新增链路或链路故障)和更新给网络中权威路由器,直接基于IP协议,协议号为89 (不可靠),管理距离110。 2.特点有:度量值与带宽有直接关系;组播更新(224.0.0.5&224.0.0.6);支持等价路由(负载均衡);支持明文和密文两种方式验证;支持携带掩码,支持VLSM,支持CIDR;采用SPF 算法,保证域内百分百无环;支持区域划分(分级组网),可适应大规模网络;支持多种链路层网络类型。 3.OSPF中涉及到的英文缩写含义: LSA:链路状态通告,该信息表示了路由器周边链路接口等信息;用于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网络中会选举出一台路由器去收集网络中的所有LSA,形成一个数据库;分发给所有路由器; 区域:具有相同区域标识的路由器处于一个区域; OSPF报文 Hello:用于建立、维持邻居关系 DD:用于描述本地的链路数据库 LSR:链路请求信息,用于向对方请求路由 LSU:链路更新信息,用于回复LSR LSack:对报文进行确认 OSPF状态机 DOWN:未启用OSPF时 INIT:初始化状态,当路由器发送了一个hello包后 2-W AY:邻居回复hello给我后置为 FULL:邻居之间链路状态交互完毕,达到每台路由都包括了该网络所有拓扑情况后OSPF 处于该状态;收敛状态; 4.(1)OSPF配置命令 (config)#router ospf *,其中*:代表进程ID,(OSPF在本地可启用多个进程),本地有效;(config-router)#network x.x.x.x y.y.y.y area *,其中x.x.x.x:需要通告到OSPF网络中的网段;y.y.y.y:反掩码,反掩码中为0的对应网络地址,为1的对应主机地址;其中01必须连续,不能间隔;*表示区域标识。

OSPF路由协议概念及工作原理

OSPF路由协议概念及工作原理 1.概述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2.数据包格式 在OSPF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中,其数据包头长为24个字节,包含如下8个字段: * Version number-定义所采用的OSPF路由协议的版本。 * Type-定义OSPF数据包类型。OSPF数据包共有五种: * Hello-用于建立和维护相邻的两个OSPF路由器的关系,该数据包是周期性地发送的。* Database Description-用于描述整个数据库,该数据包仅在OSPF初始化时发送。 * Link state request-用于向相邻的OSPF路由器请求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这种数据包是在当路由器发现其数据已经过期时才发送的。 * Link state update-这是对link state请求数据包的响应,即通常所说的LSA数据包。* 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是对LSA数据包的响应。 * Packet length-定义整个数据包的长度。 * Router ID-用于描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以IP地址来表示。 * Area ID-用于区分OSPF数据包属于的区域号,所有的OSPF数据包都属于一个特定的OSPF区域。 * Checksum-校验位,用于标记数据包在传递时有无误码。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作者:唐敏赵贵 摘要:移动自组网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用来为远程操作、战场和地震或者洪水救援等紧急通信和易变的移动通信提供服务。由于移动自组网与有线网的区别,使得为移动自组网设计一个合适的分布式路由协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本文主要是介绍了DSR和ADOV协议以及与有线网络中DV路由协议的区别。 关键词:无线自组网、DSR、ADOV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传统的无线蜂窝通信网络,需要固定的网络设备如基地站的支持,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用户服务控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这种网络形式突破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地理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如战场的单兵通信系统。但无线自组织网络也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安全性不高的弊端。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目研究。 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具有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信息流。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能量供给。 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onDemandDistmceVectorRouting)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TemporallyOrderedRoutingAlgorithm)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TopologyBroadcastBasedonReversePathForwarding)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DestinationSequencedDistanceVector)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下面我将重点就DSR和AODV两种协议进行介绍。 (一).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IPv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精编

I P v路由协议的详细介 绍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I P 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IPv6是对IPv4的革新,尽管大多数IPv6的路由协议都需要重新设计或者开发,但IPv6路由协议相对IPv4只有很小的变化。目前各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IGP、EGP)和组播协议都已经支持IPv6。 1IPv6单播路由协议 IPv6单播路由协议实现和IPv4中类似,有些是在原有协议上做了简单扩展(如,ISISv6、BGP4+),有些则完全是新的版本(如,RIPng、OSPFv3)。 1.1RIPng 下一代RIP协议(简称RIPng)是对原来的IPv4网络中RIP-2协议的扩展。大多数RIP的概念都可以用于RIPng。 为了在IPv6网络中应用,RIPng对原有的RIP协议进行了修改: 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 路由器组播地址 路由前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作为路由前缀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1.2OSPFv3 OSPFv3是OSPF版本3的简称,主要提供对IPv6的支持,遵循的标准为RFC2740(OSPFforIPv6)。与OSPFv2相

比,OSPFv3除了提供对IPv6的支持外,还充分考虑了协议的网络无关性以及可扩展性,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使得OSPF的协议逻辑更加简单清晰,大大提高了OSPF的可扩展性。 OSPFv3和OSPFv2的不同主要有: 修改了LSA的种类和格式,使其支持发布IPv6路由信息 修改部分协议流程,使其独立于网络协议,大大提高了可扩展性 主要的修改包括用Router-ID来标识邻居,使用链路本地(Link-local)地址来发现邻居等,使得拓扑本身独立于网络协议,与便于未来扩展。 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 OSPFv3在LSA中将拓扑与路由信息相分离,一、二类LSA中不再携带路由信息,而只是单纯的描述拓扑信息,另外用新增的八、九类LSA结合原有的三、五、七类LSA来发布路由前缀信息。 提高了协议适应性 通过引入LSA扩散范围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对未知LSA的处理,使得协议可以在不识别LSA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做出恰当处理,大大提高了协议对未来扩展的适应性。 1.3IS-ISv6

第6章 OSPF路由协议

第6章 OSPF路由协议 ?OSPF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过程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FP)是基于开放标准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完成各路由选择协议算法的两大主要功能:路径选择和路径交换。Internet 工程任务协会(IETF)于1988年开发了OSPF,其最近版本是OSPF版本2,在RFC 2328中进行了描述。 ?OSPF路由协议概述 1.OSPF是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在共同管理域下的一组运行相同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的集合为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在互联网中,一个自制系统是一个有权决定本系统使用哪种路由协议的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一座城市或一个电信运营商。随着网络的发展,上述对AS的定义已经不是十分准确了,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之间经常出现网络合并情况,导致同一个自治系统中使用的路由协议也越来越多,所以自治系统的定义应该是在共同管理下的互联网络。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等。 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相对应的叫做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用于在多个自治系统之间执行路由。BGP协议就是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IGP是用来解决AS内部通信的,而EGP是解决AS间通信的。 2.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与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互相传递链路状态信息,来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在链路状态信息中,包括有哪些链路,这些链路与哪个路由器相连,连接的路径成本是多少等信息,因此,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收敛后,一台路由器可以了解本区域完整的链路信息。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就好像各自“绘制”自己所了解的网段信息,然后通过与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互相“交流”链路信息,学习整个区域内链路信息,来“绘制”出整个区域内的链路图。在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保存着完全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名词解释: 邻居路由器:位于同一条物理链路或物理网段上的路由器。 链路状态数据库:也称为拓扑数据库,它包含所有路由器、路由器的链路以及这些链路的状态,还包含所有网路以及到这些网络的所有路径。 邻接关系:当两台运行OSPF协议的邻居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达到一致(同步)时,它们就是完全邻接的。 ?OSPF的工作过程 运行RIP的路由器只需要保存一张路由器,而使用OSPF路由协议的路由器 需要保存三张表。 邻居表:列出每台路由器已经建立邻接关系的全部邻居路由器。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列出网络中其他路由器的信息,由此显示了全网的网络拓扑。 路由表:列出通过SPF算法计算出的到达每个相连网络的最佳路径。 运行OSPF的路由器试图与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在邻居之间互相同步 链路状态数据库。使用最短路径算法(OSPF依据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从 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得到一个以自己为树根的“最短路径树”。到最后,每一台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