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花中四君子

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

二、分析题目,深入题意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

三、朗读欣赏

1.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怕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

2.学生自由朗读

3.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4.文本研读

(1)意象感受愁情

(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孤芳高洁的品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愁”字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独自”是上句“无主”的演变和强化“更著风和雨”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凄惨阴沉的画面。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5.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词又是如何这种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答: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

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反衬(衬托)。“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五、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六、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七、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

(完整版)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看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2、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 的野梅。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 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第二课时 一、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 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 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 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二、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 读。 三、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驿外断 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 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

力,竭力 ⑦一任:任凭 ⑧零落:凋谢 ⑨碾:轧碎。 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译文】 驿亭之 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背景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 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

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 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 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 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

四年级语文:卜算子 咏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 第2页共7页

《卜算子.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卜算子.咏梅》陆游 【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习题】 1、对《卜算子.咏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卜算子.咏梅》一词是托物言志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 B、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C、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D、这首词,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分析:D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2.重点词语 (1)生字:驿(yì) (2)理解词义。

驿: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 三、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3.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5.小组交流 6.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

陆游《卜算子 咏梅》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一、原文: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三、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四、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

陆游 卜算子 咏梅比较阅读

陆游《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 一《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7、诗歌赏析:(7分)《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4分)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3分) 答: 一答案: 7、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二《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 反其意而用之。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二参考答案: 7.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8.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9.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三《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理解(32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2分) 10.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题】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参考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高洁坚贞的品质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阅读练习二: 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7、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8、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阅读练习三 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寂寞、苦闷、凄清 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解析】 第小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第小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猜一猜这些名句写的是哪一种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词牌、题目)3、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

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4、出示范读 5、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下阕【赏析】_古诗大全_格言网

《卜算子?咏梅》(陆游)下阕【赏析】_古诗大全_格 言网 托梅寄志。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另附整首诗词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作者是以梅花自喻。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

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 读《卜算子·咏梅》,表面上看,词人就是在写梅花,写一株孤独寂寞的梅花。孤梅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寒冷的初春里临霜开放,尽管只是一株,也不能掩盖其坚韧峭拔的光芒。它或许只是静静地,以它特有的姿态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却万万没想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光芒遭到了其他花草的嫉妒,它感到无奈,也无力回驳,或者说它试图反抗,却怎奈只是孤身一株,抵不过群花排挤。于是,在晦暗阴郁的黄昏,多愁的孤梅受到冷风的锤打,片片梅花簌簌飘落,在寒雨的击打下,融入泥中,碾做尘土。孤梅痛苦无奈,内心有千万的不甘,它知道,尽管外在的花朵飘落,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那沁人心脾的芬芳不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消散减弱。尘土中的残花仍能同未掉落的花瓣一样散发出久久的清香。这芬芳清香,就是孤梅高洁精神的象征,是它收到排挤后不甘的呐喊。 初读《卜算子·咏梅》,以为词人是在写梅花。再读此诗,便能感到孤梅拥有人的感情,拥有词人的感情,那么这首的深层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其次,了解诗人选择梅花的原因。第三,简析诗歌意象,将诗人的经历同诗歌意象融合赏析此诗,解读诗人表达的深层含义。 一、《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要赏析一首诗词,就要对作者的生平有大致地了解。陆游(1125-1210)是南宋的著名爱国将领,他的爱国情怀终身不渝。他出生在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动荡时代,从小就听其父辈“相与言及国事……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自小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45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 二、从46岁(1170)入蜀从军到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在1189年后在做官和闲居中徘徊。可以说,66岁前的陆游怀着高涨的激情希望步入仕途,抗敌复国,收复中原。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宏伟抱负不会一帆风顺。在他29岁时,因为进士考试成绩列于秦桧孙子之前,而在复试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进士。后来在仕途中又因为两度力主抗金而被罢职。晚年,又为国考虑不顾高龄出任史官,但却遭到了一些道学名流的嫉恨,多方攻击。 《卜算子·咏梅》可谓是陆游的失意之作。关于这首是的具体写作年份已无从确考。具体

《卜算子咏梅》陆游选择题及解析

《卜算子.咏梅》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原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主题思想】 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选择题: 1、对《卜算子。咏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卜算子。咏梅》一词是托物言志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 B、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C、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D、这首词,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解析】D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解析】C "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3、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词人咏梅,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词人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也表现了词人自己高洁傲岸的坚定信念。 C.“十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的虚怀若谷。 D.这首词作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解析】C表现的是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高洁品质。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古今两首咏赞梅花的词。 1.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2.卜算子〃咏梅——陆游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2.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3.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 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4.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下面我们一睹梅花的风采。(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完后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对梅花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赞美梅花的词,作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毛泽东和陆游。 (一)、内容理解: 听朗诵,思考“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中“反其意”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对比的方式学习两首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课件交代时代背景) 学习词的上半部分:(课件朗读) 1.首先,体会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生活环境。 朗读第一首词的上阕,体会一下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留给你什么印象? 板书:(勇敢、豪迈……) 2.朗读第二首次的上阕,思考:梅花所处的生活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凄苦、忧愁……)

结合你所了解的资料,梅花的生活环境与陆游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 3.面对冰天雪地,一个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不同。 4.推选两位两名同学对比读 思考:一种环境造就一种性格,它们各自又具有什么性格? 学习词的下半部分。 1.朗读两首词的下半部分,画出能够表明他们对春天态度? 无意苦争春俏也不争春 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它们都是怎样的命运?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往往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从描写的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梅花怎样的性格,作者怎样的情怀? 香如故——高傲 从中笑——豪迈、谦虚…… 思考:为什么会香如故、从中笑的区别? (二)、情感比较 通过学习你是否领会了“反其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毛泽东的眼中另一番情景: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满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仍有缀满梅花的美丽枝条。虽美好却不与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来预报,等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同时是描写梅花,但在陆游的眼中是这样的: 在郊外的驿站旁,破损的断桥,有一株梅花孤独寂寞的开放着,既无人去欣赏,也没人来顾怜。已是傍晚黄昏时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又在独自伤感和愁苦,何况还要遭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凌寒独放,只为报春无意争春,本是天生丽质却遭受群芳妒忌。梅花即使片片飘落被碾成灰尘,它的高雅香气在世间依然存在。 所以说: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 七、作业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为及鉴赏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为及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词作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 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 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 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 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 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 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 暮色、 黄昏, 本已寂寞愁苦不堪, 但更添凄风冷雨, 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 这两个字力重千钧, 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 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 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 南枝独有花” (道源) ; 它,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杨维桢) 。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 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修订稿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 梅垛中心小学黄蓉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看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2、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 的野梅。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 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第二课时 一、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 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 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

《卜算子.咏梅》陆游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主题思想】 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

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卜算子咏梅赏析

推陈出新意境崇高 一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读 湖北松滋新镇二张世英434200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满江红. 读毛主席诗词》)堪称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诗词,以博大胸襟,崇高风范,反映着中国革命光辉历程,体现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它是诗中的诗,诗中的太阳。闪耀着辉耀古今的奇光异彩。是借鉴感人,推陈出新的典范。毛泽东:“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而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古典和谐与现代崇高这根和谐弦上发出的黄钏大吕之声。为我们树立了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先驱者的崇高意境。文词俏丽,意旨蕴藉,在下之见地健,拢崇高于一身。 梅花,它冰鲜玉润,如从天而降的莹莹白雪。它高节丽姿,是“清帝宫中第一妃”,“空谷佳人洛清浦仙”;它暗香疏影,傲霜凌雪,“花中气节最坚劲”。历代文人墨客,他们从梅花的形、色、香中寻觅到了优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品味到了凿雅高洁的人生妙谛。他们或抒幽愤,或鸣清高,哐寄牢骚。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谓道尽了梅花之神韵了。但他所寄寓的却是一个传统文士在远离现实社会的闲逸情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算是咏梅诗词中的超逸之品,但流露的只是感伤,

表现的是脆弱,是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一树梅花一放翁”。只有毛泽东写的咏叹调梅词,才一下子把这个极熟的题目引到了崭新的境界当中。“才华信美娇,千古词人共折腰”(柳亚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象征光明,象征生机,象征革命带来的希望。春到人间,是飞雪迎来的。这是北国的新春,虽然“大地微微暖气吹”,仍有“高天滚滚寒流急。”“梅花欢喜漫天雪”,不是在寂寞的断桥边,不是在风雨黄昏里。瞧吧,“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梅花仍挺俏于悬崖百丈冰前,这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吗?百丈冰是寒威,花枝俏则对寒威蔑视,反抗、示威、挑战。更有胜境:不是“无意苦争春”,而是“俏也不争春”;不是“一任群劳妒”,而是“只把春来报”。报被那“悬崖百丈冰”所遮断的春消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劳妒”,孤独郁闷,显现的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我”的自慰解嘲。“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呈现的是一个革命家高瞻远瞩的高大形象。特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民先锋,与民同乐,等到大地春回,百花齐放,梅子便掩映在花丛中和众芳共笑。多么伟大崇高的革命家和时代先驱者的艺术形象啊! 陆游在梅中所见到的寻些“寂寞”、“愁”、“苦”、“零落”,正是一个封建士子,抗金爱国的壮志未酬,功名荣禄的雄心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写有大量歌咏梅的,歌颂梅花傲霜,凌寒,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试用本第3版第3单元集粹;下;),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