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自由

布尔费墨

一、一句很别扭的话:“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件事情,既然是义务,就是某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就不可能是权利。权利意味着,这件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说到这里,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了,义务教育,是义务还是权利?我们都知道柏拉图和孔子从来没有强迫过谁上学。所以是谁把教育变成一项义务,或者叫任务的?其目的在于哪里?

二、义务教育的预设条件

为什么教育从一项权利被变成了一项义务?这改变必须有如下的预设条件:

甲、教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必须被国家经营。而且它是公共物品。

乙、人民是愚蠢的。如果放任不管,他们不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学校去。

丙、父母们不关心孩子。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选择对孩子比较好的学校。

丁、公立学提供的教育不会对孩子进行精神奴役。

戊、教育太贵了,人民负担不起。

三、教育是公共产品吗?

定义:在经济学里,公共产品是非竞争的,以及非排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的可能性。而且没有人可以被有效地被阻止使用该物品。(维基百科)

谁和我们说的教育是公共物品?教育是非竞争的?人们不会为了更好的教育付更多的钱?教育是非排他的?好学校的座位永远足够?

非竞争和非排他的性质只能引向一个结论:公共物品不能被据为私人所有。而教育的过程和成果,谁他妈的能不据为己有?你能把你的教育经历传送给其他人吗?

四、官老爷们比我们更关心我们的孩子?

官老爷们告诉我们:我们在乎你们的孩子,你们没有选择,必须给我你们的教育基金和你们的孩子。我们把孩子送进我们不能选择的学校里,把我们的钱送进税务局,以为学校提供资金。我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问问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了点啥?孩子告诉我们:他们被教育爱政府,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杀人是正确的以及毛主席万岁!

为什么孩子们不能从政府那里接受任何强制的食品或者强制的医疗,却要接受强制的教育?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会没有食品,孩子会挨饿,这不是违法的。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没有钱去给孩子治病,这也不是违法的。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就是违法的?教育比食品或者医疗重要吗?是的。他们所说的教育,或者叫洗脑,可以控制孩子的思想。控制孩子思想的,就能控制这个国家的未来。怪不得他们在乎我们的孩子。

五、公立学校不公平!

公立学校除了公立以外,没有其他什么是公的。

教育官员不是选举出来的,他们是被他们的恩公们指派的。公立学校的所有雇员,包括所有的老师,向官员汇报,不向你汇报。

学校也是不公平的。在中国,大城市的公立学校在教师的专业性和设施上远远超过农村

的。有些公立学校装修得像酒店,甚至拥有天文台,可以用来看星星。但是一些农村的公立学校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老师都没有。这不公平,卑鄙,这不公平。你如何能心安理得地知道你的孩子正在享受着公共财产中不应得的部分?你又如何不仇恨他人,当你得知你的纳税被用在这些少爷,而不是你的孩子身上?另外,你知道有些最好的学校只招收官老爷的子女吗?

六、私立教育负担不起?

私立教育给人负担不起的印象,是因为它目前的状况:只有富人才能负担私立学校。但是事情并不总是这样。如果更少的税收和更多的经济自由支持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穷人也能负担私立学校。

人们支付税收给政府,政府花了一部分在行政上(当然还要贪一点)然后把钱拨给公立学校。当然人们能负担这些学校!因为公立学校的钱就是从人们手里收上来的!

有些人说,如果没有公立学校,穷人的孩子就没机会上学。正确,可是他们也会有机会去提供资助或奖学金的学校。他们也可以在家学习,或者去以某位家长、慈善机构或者志愿者为老师的另外形式的学校。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志愿者项目,给农民工的孩子们教英语。有资格当老师的申请人(比如大学生和外国人)甚至在竞争一个教师岗位。请不要低估人们帮助他人的愿望。

我的母校,南开大学,在解放前将近30年的时间里都是一个私立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不仅招收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他通过各种社会活动为学校筹款,那还是一个政局不稳的军阀年代。

七、为什么教育一定要平均?

不同经济阶层的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食物,拥有不同类型的性伙伴。生活标准的差异化是赚钱的必然结果和目的。如果每样东西都平均地给每个人,为什么人们还需要冒着生命和财产的风险去博取更多的收入?所以如果每个人的孩子都去同样的学校,具有良好经济表现的人们就会被惩罚,而失败者就会被鼓励。

为什么教育要平均?有人说,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在一个起跑线上?请记住:平均和公平,是两个意思。平均的,不必公平。公平的,阿拉斯,可以不平均。

The Freedom of Education

1) A twisted expression: The right of receiv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f one thing is compulsory, it a duty, it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DO. This thing is not a right because a right means, you may do this or you may not.

Now everyone can tell, if compulsory education a duty or a right?

We all know that Plato and Confucius never compelled someone to school. So who turned education into a duty, what’s the purpose?

2) The presumption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hy education was turned from a right to a duty? There must be these presumptions to this change:

a) Educat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it should be run by the state. And it is a public good.

b) The people are stupid, if left alone, they don’t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s.

c) The parents don’t care about their children. They have no right or ability to choose which schools are better for their children.

d) The education public schools offer does not spiritually enslave the children.

e) Education is so expensive that it cannot be afforded by the people.

3) Is education a public good?

The definition: In economics, a public good is a good that is non-rivalrous and

non-excludable. This means that consumption of the good by one individual does not reduce availability of the good for consumption by others; and that no one can be effectively excluded from using the good. (https://www.doczj.com/doc/372851002.html,/wiki/public_good)

Who tells us that education is a public good? Is it non-rivalrous? Would not people pay more for better education? Or is it non-exclusible? Are there always enough seats in good schools?

The nature of non-rivalrous and non-exclusible can only lead to one conclusion: the public good cannot be kept as private property.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education, who the hell cannot keep it as private eroperty? Can you transfer your education experience to someone else?

4) Do bureaucrats care about our children more than we do?

Bureaucrats told us: we care about your children, and you have no choice but gimme your education fund and your children. We send our children to schools we cannot choose, send our money to the tax bureau to fund the schools. We go to work at days, when at night we go home and asked our children what they learned in schools, they told us they are taught to love the government, killing people for a noble aim is correct, and long live Chairman Mao!

Why children cannot receive any compulsory food or medical care from the government but compulsory education? A poor family may have no food, and the child may starve, it is not illegal.

A poor family may have no money to cure a child’s disease, and it is also not illegal.Why is it illegal NOT to send a child to public school? Is education more important than food or medical care? Yes, education they call, brain washing it is, can control children’s mind. Who control children’s mind controls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Of course they care about our children.

5) It’s unfair, too!

The word public ONLY tells ONE truth about those public schools: it is funded by public money.

Education bureaucrats are not elected. They are appointed by their patrons. And the employees of public education, including all the teachers, report to the bureaucrats, not you.

And the schools are not equal. In China, public schools located in big cities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countryside on aspec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and facilities. Some public schools are decorated like hotels and even have observatory to watch the stars while some public schools in countryside don’t even have a qualified teacher. It’s unfair, babe, it’s unfair.How could you comfortably being aware of that your children are enjoying an inappropriate portion of public money? And how could you NOT to hate other people when you

know that YOUR TAX MONEY is spent on these dudes instead of YOUR CHILDREN? Besides, do you know that some of the best public schools admit only bureaucrats’children?

6) Is private education unaffordable?

The impression of unaffordable private education is based on current condition of

it–only rich people can afford private schools. But it’s not always the case. Poor people can also afford private schools if less tax and more economic freedom support them for better choices.

People pay tax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pend some of them on administration (and corruption also, of course) and send the money to public schools. Of course people can afford those schools, the public money if from the public!

Some may say, if there’s no public school, poor people’s children may have no opportunity to go to school. Right, but they may have opportunities to go to private schools that offer financial aids or scholarships. They can also study at home or other type of schools taught by one of the parents, charity or volunteers.

I once participated a volunteer project as an English teacher to the children of immigrated workers. Qualified candidates lik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foreigners were actually competing for a teacher’s position. Please do not underestimate the people’s will of helping others.

My alma mater, Nankai University, was a private school for nearly 30 years before the Liberation. The schoolmaster Mr. Zhang Boling not only recruited students from rich families, he also recruited those from poor families. He funded the school with his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even during a time of unstable government and warlords.

7) Why should education be equal?

People of different economic statuses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They wear different clothes, eat different foods and have different styles of sex partner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ving standards is the consequence and purpose of making money. If everything is equally given to people, why do people risk their lives or fortune for more income? So if everyone’s child goes to the same school, the people with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s are punished and the losers are encouraged.

Why should education be equal? Someone says, because everyone should have an equal start. Why should everyone have an equal start? Remember: equal and fair, have 2 different meanings. What is equal is not necessarily fair. What is fair, alas, may not be equal.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新探究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7期) Total No .277 收稿日期:2011—09—28 作者简介:刘文婷(1987—),女,山西平遥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思想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新探究 刘文婷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目的、内涵和实施。认真分析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无疑可为我国当代儿童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自我教育中图分类号:G40-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63—03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 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突 出贡献,被称为 “儿童世纪的代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自建立以来, 便掀起了一股蒙氏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蒙台梭利吸收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精华,融合了当时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的发展成就,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的实践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自由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它散见于蒙台梭利的几乎全部著作当中。在此,笔者将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整理如下。 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 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 务。”[1] 可见,在她看来,教育的任务就是刺激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自然地发展。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出来的,必须自 己教自己。在童年早期, 教育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儿童一些经过选择的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儿童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让每个儿童成长为他自己。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内涵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形式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她强调 说:“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儿童自由的原则———这个原则允许儿童个性的发展,允许儿童天 性的自然表现。”[2] “自由”无疑是蒙台梭利教育体 系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总之,蒙台梭利强调教育必须服从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和自由发展。 然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由并非让其放任自流、恣意妄为,而是有范围和限度的。也就是说,儿童的自由实际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她进而指出,自由与纪律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一方面,纪律通过自由而获得。也就是说,给儿童自主思考、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理解纪律并主动遵守纪律。蒙台梭利指出,“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拥有充分的自由时,他就 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守纪律的人。 ”[3 ]可见, 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并在自由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纪律是自由的保障,良好 的纪律会带来更多的自由。蒙台梭利指出 ,“孩子们的自由,就其限度而言,应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 好教养。”[3]可见,儿童的自由只有在纪律范围内, 才能保障其自由活动顺利进行。实际上在这里,蒙台梭利所说的纪律不同于以往外在的强制的纪律,而是一种内在的纪律。这种内在纪律不是那种绝对 的不容质疑的“不许动”,真正的纪律是积极主动 的。可见, 当幼儿建立了良好的纪律感,尤其是形成内在纪律感时,才会加快自身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 3 6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一是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二是作为教学建议改革范畴的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前期和幼儿期三个阶段。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 5、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儿童的身体、情感、人之、道德和社会的整合型发展。 6、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7、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科学活动。 8、区域活动:指教师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融合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要求,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如阅读区、表演区、自然角、科学活动区或专门的活动室等,在其中投放各种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

在不同的区域内儿童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9、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廊沿、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手机来的非生物,有秩序的布置在上面的场所。 10、科学游戏活动: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11、教育评价:评判和价值。评判是指对评价对象作出判断,具体说是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及教师、儿童等评价对象作出判断;所谓价值,则是做出评判的基础和标准,也是说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的各种判断。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家与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相互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 1、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是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是导入、进行、结束、延伸。 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的分类为演示探究类、引导探究类和验证探究类。

自由与教育

自由的定义被曲解或误用 石中英: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的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涉及私人和公共领域;不仅是社会权利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或情感状态;核心是自主,包括免于强迫也包括按自己的意愿和计划去做事;不是少数人政治特权,是每个人广泛的社会权利和存在需要)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缺少自由,人类就会被异化为“奴隶”。 哈耶克: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的状态(他凭借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以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适成对照。此种自由状态即是“独立于他人的专断意志”(independence of the arbitrary will of another) 自由与教育关系密切 (一)自由需要启蒙:(1)对自由的认识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作为人类的本性之一(类本性),自由是最后被认识到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类认识到这个本性。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会认识到自身自由的有限,呼唤与追求自由。然而这种自由仅是对某些特殊权利的追求,例如恋爱自由,言论自由等。要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人类本性”的自由,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理性才能达到。人需要自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对某些方面的满足,那么人只会沦为“自然欲望”的奴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人只有具备了理性,控制的了自己的自然欲望和激情,才是自主、自由的人。 (2)“无知”会威胁人类的自由本性。无知会使得人们意识不到自由的本性,或者使得人们将自由仅仅理解为“为所欲为”。而要克服这些自由的“天敌”,则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改变人类的普遍无知状态,培养人类健全的理性。教育教人理智的怀疑,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和实现自由。 (二)自由需要启蒙需要教育,反过来,教育也同样需要自由。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自由。 石中英:教育中的自由 1.学术自由:科学事业、教育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基本自由。第一它既是一种社会自由,也是一种个体自由。第二,就其作为一种社会自由而言,是指整个学术研究领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的权利;作为一种个体自由而言,是指教师个人在研究活动中所拥有的不受外在力量所影响的高度自主或自治。第三,无论作为社会自由还是个体自由,都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责任以及必要的社会监督分不开。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的解读孟祥玲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8期) Total No .278 收稿日期:2011—10—25 作者简介:孟祥玲(1986—),女,黑龙江绥化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 谷忠玉(196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辽宁省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妇 女研究会理事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的解读 孟祥玲,谷忠玉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蒙台梭利把原应用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修改后,运用到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自由教育思想在她的整个教育观念中更是贯穿始终,并且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当前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研究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等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解读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05—02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名教育家, 20世纪初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招收3 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 命名为“儿童之家”,在这里她把应用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后,运用到正常儿童的教育中, 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1] 蒙台梭利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有规则的’,自由是平等地给予团体的每一个成员的,在 ‘团体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对违反共同规则、妨碍或干扰别人活动的儿童,则应限制他的自由”。[2] 而这一过程会发生在儿童活动的每一处,因此,自由教育这一思想原则是贯穿蒙台梭利教育法始终的。 一、自由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 “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而儿童的内在潜能则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中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她认为:“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彼此都应发生作用,而这个环境是个‘有准备的环境’,即通过成人的帮助,提 供给儿童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3]这个环境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 具,且能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 自己力量的存在价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之家”应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些房间和花园,有儿童喜爱、适合从事的材料,儿童是这里的主人。因此在儿童之家设计了活动室和休息室等区域。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活动室和花园相连,儿童可以自由地在花园玩耍。活动室是儿童之家最重要的场所,活动室内设置了矮柜,里面放了不同类别、层次的教具,在活动室内还有一些地毯,幼儿可以自由地使用。蒙台梭利尤其强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并认为通过自由的选择,可以观察到儿童心理的趋向和心理需要。 另一方面,蒙台梭利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也非常强调自然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她认为儿童在从事园艺和农业工作时可以培养其热爱动植物的感情和动手能力,通过播种植物、饲养动物的过程培养其责任感、 成就感。二、自由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儿 童自上而下地自我发展,从这种教师观出发,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 (一)教师的观念 在“儿童之家”的教师不同于其他的教师,在这 5

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丁学勇 (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提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应当是当代大学的生命力所在,是大学的灵魂。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不是两项孤立的权利。学者在二者的关联性上所做的论述随处可见,二者的紧密的关联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主要阐述的却是二者的不一致性甚至是对抗性。以期能在二者一致性中发掘非一致性,保持辩证的,清醒的认识。并且基于此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一致性非一致性

引言 由于学术自由权的发生与大学密切相关,而中世纪的大学自治又是塑造学术自由观念的重要传统资源之一,因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往往被当作一对相互促进的概念,一同视为现代大学的普遍精神和价值追求。因此理论家们不厌其烦地论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繁荣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大学需要自治、学术需要自由的观念,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尽管在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 但是,不知学者是否思考过,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含义相同的概念吗?或者二者的关系是完全一直的吗?仔细想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确实不是相似或相同的事物。一般来说, 两者关系密切,具有一致性,经常相互促进。但两者也有不一致性,有时甚至会相互矛盾。就像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所论述的学术自治的各方面中,学术自由应该加以专门论述,不仅因为它不同于学术自治,而且还因为两个概念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相互冲突。”从实践来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在西方大学发展史上也并非总是一致的。本文试图通过从对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历史考察中来解读两者的关系。进而对当前及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初浅的思考。这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班队会说课稿《规则之上的自由》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此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主题班会——《规则之上的自由》面 ,下我将从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活动设计背景(理念)现在的小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孩子们把“自由”发挥得淋漓尽致,思想自由,说话自由,行为自由,然而,无限制的自由只是无意义的放任,只有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为了孩子们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我设计了此次班会《规则之上的自由》。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与交流,让学生明白到底为何自由要有规则来局限。 2、通过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3、逐步养成即懂规则又懂自由的好习惯(性格、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使本课的活动目标顺利完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大量的和自由有关的资料,视频、图片、案例等。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自由的故事;2、排演情景剧、诗朗诵、小品等。 四、说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感受)到规则之上的自由的重要性。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自由观念深入人 心。 五、说活动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小学生具有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表演节目、举例子等方法。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方法,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六、说活动过程根据本次班会的活动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 、“互动平台” 、“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由视频引入,播放视频《无处不在的规矩》,视频虽然简单,却富含教育意义,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说出“自由”二字,但什么是自由,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由呢,以此导入班会主题。 (二)互动平台 1、学生表演情景剧《德国的男女电话亭》 2、学生表演相声《自由与规则》 3、学生诗朗诵《关于自由》为了更好进行自由思想教育,我设计了以上三个表演,让学生在表演娱乐中明白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的可贵。 (三)拓展延伸 1、设计小品《回家后的限制》,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不自由,同时安排孩子们对小品“议一议”。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以此过渡讨论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自由的行为,这些不自由的行为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到底是好还是坏?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看到规则中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2、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演一演常见的学习生活中不自由的故事,如不能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等。通过典型事 例充分感受自由体现在平时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懂得在规则中寻找自由的人。 3、在《自由》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班会。 七、说活动反思本次以自由为主题的班会,不仅给同学们增添了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给有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在规则中寻找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更加了解如何能更好的做到成为一个即懂规则又懂自由的人,这也是我们开展自由教育主题班会的最大初衷。

蒙台梭利教育的自由与规则

自由与规则 蒙特梭利教育里的“自由与规则”,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对其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很清楚。自由指的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这样孩子会不会很散漫?蒙台梭利教室里的规则又有哪些?这些规定背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一、必要的自由 1、选择工作的自由 对工作的选择需要孩子建立在自己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做明智的和有意义的选择,而不是完全出于好奇。同时,选择一项工作了,孩子就需要对他的选择负责,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在做选择的同时,孩子们也在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 2、选择在哪儿工作的自由 作为成人不会告诉孩子,你应该在哪里工作,或者你的毯子应该放在哪儿。他们有选择的自由。但是限制是,他们不可以在已经被使用的桌子前工作,或选择一个会打扰到他人的地方工作。 3、选择工作时长的自由 孩子们可以决定自己想工作多长时间,他们重复做同样的工作多少次都可以。同样,他们也可以以自己舒服的频率做工作。 4、拒绝邀请的自由

孩子可以拒绝一个教学演示的邀请,或者一项集体活动的邀请。他们拥有选择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权利。家长及老师们需要相信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有能力遵从自己内心的引导。同时,他们也需要为自己“拒绝”的决定承担结果,一旦已经拒绝了,他们就不可以再改变主意重新接受之前的邀请。5、行动的自由 孩子可以在教室自由的行走。他们不可以打扰其他孩子的工作,或者破坏教室里的教具和设施。通常在两个工作之间,孩子需要一些转换的时间来自我调整。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空间来调整和移动。 6、交流的自由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希望被孤立。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会更希望表达自己。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但是自由交流其中的限制是,他们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交流,并且不要打扰到教室里的其他人和秩序,我们会向孩子展示如何恰当的交流。 7、思考和回顾的自由 孩子们不需要无时无刻地在工作。他们可以安静的坐着,在教室无目的地走动,或者休息。我们会给他们时间来思考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其中的限制是:不要打扰教室里的环境。 二、必要的规则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应是国家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从其政治学说出发,极为重视教育。他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个人只有在国家之中,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发展他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过好社会生活。因此,国家的统治者必须重视教育,把每个个人都培养成为善良的公民,才能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说:“没有人会怀疑立法者应首先注意少年人的教育,因为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制”。 基于教育对国家政治重要意义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强调国家要负起教育全体公民的责任,把教育作为国家的事业。他说:“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二、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1、是表现在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植物灵魂,如营养、繁殖,这是灵魂的低级部分,为一切生物所共有; 2、是非理性灵魂,即动物灵魂,也称意志灵魂,表现为感觉与欲望,是灵魂的中级部分,为动物和人所共有; 3、是理性灵魂,表现为理智与沉思,为灵魂的高级部分,是人类所特有。 要使人的灵魂的三个部分都能得到满意的充分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和训练。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要"效法自然"的理论,指出合理的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行程,即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来进行,他提出与三部分灵魂相适应的三种教育,即发展植物灵魂的体育,发展动物灵魂的德育和发展理性灵魂的智育。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为后代资产阶级的"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开了先河。 三、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为其和谐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他看来,体育是为了使身体和生理得到发展,德育是为了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则是为了发展理性灵魂,促进其和谐发展。 根据对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特点的观察研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及在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0-7岁):这一时期里,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5岁之前要让儿童多听一些神话故事,而不要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此外,还要组织儿童观察和模仿日后从事的活动,但要防止环境中的不良习气影响儿童的道德。 第二阶段(7-14岁):这一时期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办的学校中接受和谐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由于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对儿童情感道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他主张要让儿童多接触音乐,以去除人的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 第三阶段(14-21岁):这一时期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

科学教育的价值

科学教育的价值 科学教育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这种人文价值主要表现为理性精神和规范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公平精神与平等意识、开放精神与独立意识。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应重视这种人文取向。为此,科学教育应有开放意识,注意指向科学发展的历史世界、科学源头的生活世界和科学研究的原生世界。 对于科学教育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念,即认为科学教育只有工具性价值而没有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似乎只能在人文学科的教育中培养,科学教育与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无关。但也有人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的思想和个性品质发展相关联,提出将德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之中。无论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整合模式,还是德育工作的“渗透”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即有一个先在的预设,认为“价值与事实”分离,科学与价值无关。但是,当我们走进科学研究世界内部再来审视科学教育的问题时,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观,给人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视界的变换给人带来的是新的教育观念,科学教育不仅具有功利性价值,而且蕴含人文价值。与人文学科教育相比较,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人文学科不能替代的。科学教育中的人文资源是构建新时代的新人文精神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人们最初认识到的或最看重的是科学的工具性价值,希拉里·普特南说:“科学在一般文化中的崇高声望要极大地归功于科学的工具性的巨大成功。”科学及技术所取得的惊人的

物质成就,遮蔽了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的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恩·卡西尔则将科学的精神价值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他说:“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的主题。”恩·卡西尔之见固然有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内在的精神资源是丰富而具有特质性的。 科学教育是否具有人文价值,具有什么样的人文价值,能否实现它的人文价值,其前提性的条件是能否认清科学中的精神价值。科学中的精神资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理性精神与规范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公平精神与平等意识;开放精神与独立意识。 理性是科学的灵魂,理性根植于人性之中,古希腊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面对自然界,人的理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巴伯指出:“在人类社会中,科学的幼芽扎根于人类那根深蒂固的、永不停息的尝试之中,试图靠运用理性的思考和活动来理解和支配他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在巴伯看来,科学必须既是理性的又是经验的,即只有当理性运用于经验的目的时,科学才存在。科学的理性使人类开始从对

学术自由的理解

学术自由的理解 陈庆章 2012年7月笔记 学术自由的相对概念是学术自由的限制。我们可藉由学术自由的内涵分析,来彰显其限制之所在。对学术自由的阐述较有体系和公认的观点是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Paul Kirchhof,他在汉堡大学建校六百周年发表的纪念文中指出,学术自由具有以下内涵: 1.学术是有计划的、方法的、不受驾驭、严谨的对知识的探究与传播。因此学术自由是经过大脑深思的自由,而非愚蠢的自由。 2.学术自由是共同联络而非孤独的自由,学者可以对思想、行为、环境产生影响,但只有在强调对其他人同样尊重时,学术自由才会受到尊重。因此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并非学术自由。在研究使用的方法上,应着重于教学、研究成果对大众的影响,学者须传播知识与分享知识才享有学术自由。此外学者虽可追求知识的自由但无权危害环境、或造成他人的负荷。学者不能以学术自由作为获取知识、增加别人负荷的合理化借口。 3.学术自由是自主的,非闭关自守式的自由,学者的行为可以自我决定并对其行为负责,但基本上仍受到其所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地缘的环境发展条件之影响。 4.学术自由是防御性(abwehrende 注德语)及可请求给付的基本权力,应保证个人不受国家影响下的活动自如。国家应对学术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协助。且学术自由应防止国家之侵害。 从上述学术自由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术自由并非漫无标准和尺度的自由,而有其条件的限制,学者更进一步提出学术自由的限制有: 1.不能侵犯人权; 2.不能违背事实与真理; 3.以及不能违反专业或学术规范。 尤其是是第三项限制可谓教师资格审查的指导性原则,因每个专业领域均有其共同信守的规约,学术自由权的行使当受规范的约制。例如在教师晋论文撰写应严守学术规范,避免发生如抄袭、剽窃、窜改数据等研究失当(research misconduct)的行为。 在大学自主方面,综合学者的分析,大学自主涵盖的内涵包括:学术与研究的自主、人事与行政的自主、课程与教学的自主、教育或教学目标的自主、财政或经费的自主、大学评鉴与革新的自主、学生学习和参与的自主等。在教师资格审查方面,研究者认为,基于人事与行政、学术与研究、教育与教学目标以及评鉴与革新等四项自主性精神,教师的晋升等与聘用应是大学全体成员,尤其是教师的学术权利与义务,因此应由学校的成员共同来参与决定。政府对大学依法落实监督,但非直接规范或控制。

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解读

收稿日期:2012-02-15 基金项目:2011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教育园区实施通识教育的研究”(K2011328)作者简介:王晓慧,女,河南信阳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2012年8月第24卷第4期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Aug.2012Vol.24No.4 摘要: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神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名著《大学的理想》一书,是世界高 等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书中,纽曼通过对大学的性质、目的、功能的经典阐述,展示了其自由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虽然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纽曼;《大学的理想》;自由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2)04-0114-03 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解读 王晓慧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大学的理想》(TheIdeaofaUniversity)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作者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1801—1890)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序。《 大学的理想》是由纽曼在都柏林为宣传自己新创办的天主教大学以及他在其他场合所作的有关大学教育的演讲修订而成的。在此书中,作者从大学教育与大学科目两个方面来论述:从大学教育方面来说,作者主要论证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建立一所独特的罗马天主教大学有着特殊的需要,这所大学将讲授罗马天主教教义,这和同时期新教的、不分教派的或是世俗的大学是不同的。在这里他有一个精彩的观点:任何一所不把神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教授的教育机构,从定义上即不能被称作完整的大学,正是因为这个根本性的疏漏,它们教授的知识就不全面;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大学应该提供博雅教育而非职业或专业指导;第三个问题,纽曼区分了大学的教育使命和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使命,认为大学给个人提供了广泛的知识、批判的思维、高尚的道德,这种人是一种“绅士”,有教养,但是依然是一种自然人。这些人只有通过罗马天主教的教导、信仰和对教义的践行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超越世俗功利性的人。从大学科目来说,主要论证了宗教与文学、自然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关系,认为神学是各门科学之一,神学和科 学之间并无矛盾,如果有那也只是神学使用的是演绎方法而科学用的是归纳方法。 纽曼写作《大学的理想》之时,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的变化,在牛津和剑桥这些传统的老大学之外,出现了许多效仿苏格兰大学模式的新大学和学院,这些新式大学具有以市场为驱动、收费低、入学水平低、不要求学生住校、排斥宗教教育等特征;同时,以斯宾塞和赫胥黎以及爱丁堡评论派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倡导者,不断抨击牛津和剑桥这些传统老大学的保守和封闭[1]序。凡此种种,使英国传统的大学理想已岌岌可危,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纽曼对大学教育的性质、功能、目的、原则、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一、纽曼对自由教育思想的阐释 (一)自由教育的概念 纽曼对自由教育的论述是以他对大学性质的认识为逻辑起点的,在书中他明确地指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这意味着: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文学和科学的殿堂[1]序。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通过自由教育。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自由教育呢?纽曼首先指出,是不是自由教育要根据某种教育的目标或结果来判断。旨在用途的教育,是非自由教育;旨在享受的教育,是自由 114

科学探究_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2008年第12期(总第257期) 全球教育展望 GLOBAL EDUCATION Vol.37 No12,2008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李雁冰 =摘要>/科学探究0、/科学素养0、/科学教育0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0: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0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0。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 =作者简介>李雁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062) 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科学探究0、/科学素养0与/科学教育0成为倍受瞩目的语汇。这些语汇昭示了我国科学教育领域的/范式转型0。厘清这些语汇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前提。 一、科学探究是什么 回答/科学探究是什么0,先须回答/科学是什么0。 美国最重要的科学研究组织之一/美国研究理事会0(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在总结/美国科学院0、/美国工程院0及其他组织的众多研究成果后,对当代科学、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新趋势做了如下概括:[1] 1.由强调/科学即探索与实验0,到更强调/科学即辩护(argument)与解释0。 2.由强调获得答案,到更强调运用证据和策略发展或修正解释。 3.由强调为科学问题提供答案,到更强调交流科学解释。 4.由强调运用实验结果来终结探究,到更强调将实验结果运用于科学辩护与解释。 5.由强调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只是分析和综合资料,不为科学结论辩护,到更强调学生小组经常为辩护科学结论而分析和综合资料。 6.由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到更强调研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活动。 7.由强调脱离情境的探究技能(process skills),到更强调将探究技能置于情境之中。 8.由强调观察或推理等单个的探究技能,到更强调控制、认知、程序等多元探究技能。 9.由强调极少从事研究以省出时间学习大量科学内容,到更强调从事更多研究以发展关于科学探究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价值观。 10.由强调在一节课内的研究,到更强调将研究延伸到几节课的时间中。 11.由强调学生向老师私下交流思想与结论,到更强调学生与其同学公开交流思想与工作。 12.由强调管理材料和设备,到更强调管理思想和信息。 上述这些浓缩的概括所反映的是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形象0的变化。 首先,当今时代对科学的新的理解是:科学即基于证据的思想、解释与辩护。这一/科学观0既继承了/启蒙运动0以后近三百年以来科学与技术思想发展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了当今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思想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启蒙运动0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启蒙运动0时期,科学既以/理性自由0为基础,又是/理性自由0之体现。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卡西尔所言:/-理性.成了18世纪的汇聚点和中心,它表达了该世纪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一切,表达了该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

浅议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浅议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摘要】现代大学的理念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二者也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传统。大学自治以学术自由为追求的最终目的,同时也以学术自由为根本出发点。 本文从概念出发对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进行了阐述,并且回顾了大学自由与自治 的发展与兴衰史,由此得出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这要求我国高校正确处理大学 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也要正确处理中国大学自治权僭越合法边界对学术自由 产生阻碍这一问题,强调学术自治需要坚持学术本位,为学术自由提供制度保证,从而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历史;启示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dern universities is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academic freedom, both of which are historical tradi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autonomy is the ultimate goal pursued by academic freedom, and it also takes academic freedom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expounds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academic freedom from the concept,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ise and fall of university freedom and autonomy. It draws lessons and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which requires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rrectly handle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academic freedom. The relationship must als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problem that Chinese legal autonomy and the legal borders hinder academic freedom. Emphasizing academic autonomy requires adhering to the academic standard and provid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academic freedom,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autonomy;academic freedom;history;enlightenment 作为现代大学的普遍理念和价值追求,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二者关系密切却 又极易被混淆。虽然二者都是在传播和创造高深学问这一大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呈现出不协调发展。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然而一些人用粗暴的一元化领导 模式来对其进行理解,认为我国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发展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误解,也是对大学理念的误解。涂尔干 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中讲道:“新的观念是脱胎于旧的观念的,后者是前者的先 驱和盟友……即便我们远离了现在,也是为了更好地看清他,理解他。”[1]因此,从概 念上与其发展历史上去重新审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更好 的为我国大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大学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内涵与关系 “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历史之一”[2]大学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不受政府、教会或其他势力干预,实行独立办学,自行决定在教学、研究、 学术等方面的事情。这意味着大学不能被政府或者是任何社会集团做出毫无理由 的干涉,且大学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与逻辑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实现平衡。大 学对自身负责,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从 而实现自己的办学目的。 学术自由是学者追求的理想,也是现代大学的灵魂和核心使命。学术自由这 一词是指学术界自由的进行学术活动的权力,学术自由是保证学术与科研创新的

教育自由散漫学生的方案

教育自由散漫学生的方案 我们班有一个11岁的男孩子,平时学习不用功,老喜欢玩鸟儿,鱼儿,小动物之类的,作业拖拖拉拉,有时爱跑到女生楼下偷看,给女孩子写不纸条,更可气的是据我暗中调查,这几天学生丢的玩具,零食,以及几元零用钱都是被他偷偷的藏起来了.我现在想想一个好的办法来处置他,但是又怕伤害他的自尊,请问你们有遇到这样的学生吗?有什么好的招术吗?急求! 我的建议如下: 学生的散漫行为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原因。 “散漫”是什么?是一切行为都追求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说话,是为了满足倾诉的需要,玩东西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吃喝是为了满足饥渴的需要。不合理之处是忽视了集体生生活中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不能干扰影响别人学习知识的正常需要。 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行为习惯是幼儿期和儿童初期他律阶段尚未形成,造成原因是①宠爱家庭无度放纵;②父母失和无心顾及;③随老人生活无人监护。 引导他们追求的升华是解决散漫的科学途径。更多的注意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淡泊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追求获得同学老师的爱,追求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就是自尊自爱。就能够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产生一系列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行为。所谓“没皮没脸”就是缺乏对这两个层次需要的追求。 有了对爱与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就是学生处于徘徊于两者之间的心理冲突。 既希望自己的需要充分满足,又需要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孤立。在心理学理论称之为“心理冲突”。两种需要,两种动机,两种行为表现,都在新的集体生活中进

行尝试,哪方面的行为可以保留,哪方面的行为不能继续,则都要通过周围人的评价进行选择淘汰。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认可,被默许,便可以保留,反复体验赏识和激励,不但逐步形成对这些行为的喜爱之情,还产生坚持道继续做的坚强意志;某方面行为被社会周围的人拒绝,反覆体验厌恶和鄙弃,不但逐步形成拒绝回避的情感,还能产生终止这些行为的决心。 对待这类学生不仅简单的说教不起作用,简单的惩罚也不起作用。教育对策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建议如下,请尝试。 一、通过说服教育树立顾及他人的道德认识。 向他讲解集体生活的最简单道理。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人群当中,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不是都可以做。像上课想说笑话,同学都在听老师讲课,周围的同学听你讲笑话,就听不见老师讲课,这事就不能做。想讲得等下课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想讲怎么办?自己忍着。就是自我约束。如果总随随便便,总影响大家学习。大家就认为你这个人不喜欢你,看不起你,(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被剥夺)就不会把你当朋友,有了困难,如有人欺负你,别人就不会帮助你。(安全需要被剥夺) 要想让大家都做你的朋友,就管住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影响别人?(树立道德的做人原则) 二、动员同学形成舆论的压力。 老师说服只是一个教育环节,即使学生听老师的话,也只能动摇他的原先已经形成习惯的处事原则,老师的讲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周围同学的态度确认。如果同学对他的行为默许,甚至还喜欢支持,就否定了老师的教育。所以,教育散

幼儿教育中“自由”的意义和实施

幼儿教育中“自由”的意义和实施 摘要:什么是教育中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应该是不拘于旧论,以探索创新精神落实教育理念的教育。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在实施教育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应该尊重儿童,还儿童真正的自由。因此,本文把自由界定为“在自主的状态下,人的特定的意愿、要求、目的和想法,并由此形成意志,然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在此所说的学前教育中的自由,就是指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够使儿童拥有这种“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的状态。 关键词:自由;尊重;幼儿园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状态。自由是“生命自由的体现”,是人们对于内在的要求。 一、教育中自由的意义 (一)教育中需要自由 中国是个“古国”,很古老很古老的一个国家,我们的思想虽然经过了一次次的洗礼,废科举、弃说教,但是一成不变的考试制度还是让无数的莘莘学子以分定命运,可见,中国的教育需要自由的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自由,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天赋,所以一成不变的教育,以一教百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了。面对竞争

愈益激烈的信息社会,许多成人早早地就把“适者生存”的观念强行地灌输给儿童,经常可以听到成人对孩子说;“你 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不会吃苦。”“学好语数外,就有好的未来。”这些话,显然都出自成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心,但冷 静思考,这些要求却显得盲目和不成熟。因为,成人的种种要求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孩子并没有在你的关心和爱心中,真正感受到他的需要和希望。我们需要还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 (二)学前教育中的自由符合儿童的文化特征 孩子是天真快乐的,是自由自在的,大人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做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就是顺从,就是你说什么他做什么,他就没有思想,不去动脑子,你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你还喜欢吗?所以,不要强制孩子做一个“乖小孩”,要让孩子是一个自由的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儿童文化是一种的逻辑,卢梭发出了他的呼声,在他看来,人类是上帝赐予,生来就有着自由、良心、理性,他指出:“在万物 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儿童文化的 核心是游戏精神,这是学前教育中的自由符合儿童文化特征的最好证明。 (三)学前教育的各类活动需要自由 记得曾经在院子里种植的一株水仙,长势很好,冬天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