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初期病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病瓜

【病害名称】: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特征】: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本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靠风雨、田间操作传播蔓延和重复侵染。经观察此病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及叶面结露影响,我国北方春夏两季大棚相对湿度高,尤其每到夜里随气温下降,湿度不断上升至70%以上或饱和,且长达7-8小时,这时笼罩在棚里的水蒸气,遇露点温度,就会凝降到黄瓜叶片或茎上,形成叶面结露,这种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缘枯细菌病的水浸状病斑出现越多,有的在病部可见菌脓。与此同时黄瓜叶缘吐水为该菌活动及侵入和蔓延了引起该病流行的重要水湿条件。

【防治方法】:

1.选无病瓜留种。选无病瓜留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100毫克/升硫酸链霉素500倍浸种2小时,冲净催芽;也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50%温水浸种20分钟等方法处理。

2.清洁土壤,减少菌源。用无菌土育苗,并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

3.控制大棚内温、湿度。定植后适当控制浇水,做到保温、通风,以降低棚内温度。不能大水漫灌.要小水勤灌。

4.施药防治。发病期间,可选用下列药剂施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75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40%细菌灵0.5公斤加水2.5升,70%百菌通500~600倍液,200单位农用链霉素,150~200单位新植霉素,800~1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年8月第26卷第8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Aug. 2018, 26(8): 1180-1189 DOI: 10.13930/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ki.cjea.180097 秦立金, 徐峰, 刘永胜, 王学敏, 李全, 云兴福.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8): 1180-1189 QIN L J, XU F, LIU Y S, WANG X M, LI Q, YUN X F. Analysis of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under cucumber-celery intercropp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ucumber Fusarium wilt[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8, 26(8): 1180-1189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 对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秦立金1,2, 徐峰3, 刘永胜4, 王学敏5, 李全1, 云兴福1**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2. 赤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赤峰 024000; 3. 赤峰市敖汉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赤峰 024000; 4.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农业局园艺站渭南 714300; 5.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巴彦 淖尔 015000) 摘要: 本试验以黄瓜与西芹间作种植模式为处理, 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种植模式为对照, 利用Illumina公司Miseq平台对上述不同处理土壤进行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和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 探讨黄瓜与西芹间作模式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细菌物种总数最多, 群落多样性水平最高, 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P<0.05); Beta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环境群落物种与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有一定差异性。在门分类水平上, 共检测到45个菌门, 其中变形菌门占明显优势, 其次为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种类所占比例最高, 达98.63%。在属水平上, 共检测到428类菌属, GP6、GP16、GP4、芽单胞菌属、节细菌属5属的丰度值较大;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节细菌属分布比例最高, 红游动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球菌属丰度值较大, 为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明显优势菌属。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3种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种植黄瓜, 在黄瓜苗期接种黄瓜枯萎病菌, 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的黄瓜枯萎病的田间发病率较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分别降低 57.03%~63.54%和66.95%~72.15%。因此, 黄瓜与西芹间作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 发病率, 对后茬黄瓜土传病害防控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黄瓜与西芹间作; 16S rDNA测序; 土壤细菌多样性; 田间发病率; 菌群丰度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8)08-1180-10 Analysis of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under cucumber-celery intercropp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ucumber Fusarium wilt* QIN Lijin1,2, XU Feng3, LIU Yongsheng4, WANG Xuemin5, LI Quan1, YUN Xingfu1**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3.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Aohan Banner, Chifeng 024000, China; 4. Horticultural Station of Tongguan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 in Wei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Weinan 714300, China; 5.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Bayannur 015000, Chin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100)和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1602050)资助 **通信作者: 云兴福, 研究方向为高寒地区蔬菜栽培与生理。E-mail: yxf5807@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 秦立金, 研究方向为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生物防治与土壤修复。E-mail: 1597355169@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 收稿日期: 2018-01-19 接受日期: 2018-03-22 * This study was fo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160100) and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201602050).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yxf5807@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 Received Jan. 19, 2018; accepted Mar. 22, 2018

常见黄瓜病害全套整合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 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田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八大病害;虫害形成危害的主要有瓜蚜和美洲斑潜蝇,就上述黄瓜病虫害的识别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各地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保护地黄瓜危害为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40%。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叶上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病斑连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黑龙江省为北方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没有黄瓜生产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是发病的有利条件,从中心病株形成到扩展全田,只需10-15天,形成暴发流行,故有“跑马干”之名,形容其叶片发病和枯死速度之快。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 2.生态防治:对保护地黄瓜,利用黄瓜霜霉病发病要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3.高温闷棚: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注意在闷棚前一天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黄瓜“龙头”即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厘米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应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的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 4.药剂防治:保护地应采用烟剂,在发病初期,每公顷45%百菌清烟剂千克熏烟,隔9~10天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上述农药宜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天丰素150毫升或%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二)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是黑龙江省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黄瓜受害严重。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左右。此病多在开花结瓜期陆续发病。初时瓜株在中午是中、下部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叶片尚可恢复正常,翌日中午再次萎蔫,并且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叶片。叶片萎蔫、恢复如此反复,少则2~3天、多则5-7天萎蔫叶片不再恢复。病株茎基部变褐色,水浸状,病部表面生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

细菌性病害大全

xx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xx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 *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xx茎腐病; 5、小麦xx;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xx瘟病(xx腐败病、xx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xx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xx青枯病、xx细菌性黑枯病、xx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

黄瓜病害防治图精简版

黄瓜病害 目录 黄瓜白粉病 (3) 黄瓜霜霉病 (4)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 黄瓜灰色疫病 (6) 黄瓜软腐病 (7) 黄瓜焦边叶 (8) 黄瓜(德里腐霉)猝倒病 (9) 黄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10) 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11) 黄瓜叶斑病 (12) 黄瓜红粉病 (13) 生理性萎蔫和急性凋萎 (14) 黄瓜高温障碍 (15) 黄瓜(长蠕孢)圆叶枯病 (16) 黄瓜花腐病 (17) 黄瓜低温生理病 (18) 黄瓜泡泡病 (19)

嫁接黄瓜根腐病 (20) 黄瓜起霜果和裂果 (21) 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22)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23) 黄瓜缺素症 (24) 黄瓜黄化叶 (26) 黄瓜绿斑花叶病 (27) 黄瓜真滑刃线虫病 (28) 黄瓜花斑叶 (29) 黄瓜叶烧病 (30) 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 (31) 黄瓜硼过剩 (32) 黄瓜褐脉叶 (33) 黄瓜花打顶 (34) 黄瓜瓜佬 (35) 黄瓜苗“载帽” (36) 黄瓜蔓枯病 (37) 黄瓜炭疽病 (38) 黄瓜菌核病 (39)

症状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 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卷须、蔓和花梗也可受害。初在叶片背面形成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水渍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紫黑色霉层。叶正面病斑初黄色,边缘不明显,后变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卷缩、干村,仅留心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黄瓜病虫害防治图谱大全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但多见于叶片。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

形,无色,单胞。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好力克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晴菌唑乳油 5000~6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62%仙生

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枯萎病|香蕉枯萎病|棉花枯萎病|黄瓜枯萎病 一、枯萎病是香蕉、棉花、黄瓜最主要的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较重,露地和保护地都发生。多在温室和大棚内比较容易发作。 二、枯萎病的症状为: 幼株感病后生长不良,病苗叶子变浅,并无明显症状,严重后叶柄在靠近叶鞘处下折,垂死干枯,随后茎部枯萎致死。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成株老叶黄化,并伴随外部叶鞘维管束失绿。黄化从叶缘开始,然后逐渐向中脉方向扩展,有的叶片整张黄化。病部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三、枯萎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病菌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进行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此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为5—35℃,土温24—30℃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该病为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连茬种植,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或土壤黏重、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 四、枯萎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目前可选用的品种较多,可因地制宜选用, 2.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连茬种植。 3.无病土育苗,营养土尽量选用塘土、园田土,不用菜田土和瓜田土。堆、沤肥要充分腐熟,禁止使用带菌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施用氮肥。 4.种子处理。恶霉灵600-8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800-1000倍液

6.药剂土壤处理。恶霉灵1200-15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500-2000倍液,与土壤相拌。 7.定植缓苗前或发病初用①喷洒恶霉灵1200-1500倍液,不仅能够土壤消毒,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②甲霜恶霉灵叶面喷施稀释1500-2000倍液,药效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且药效持久。促进作物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恶霉灵功能特点: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内吸性农药杀菌剂特效药、土壤消毒剂,同时又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对土壤真菌、镰刀菌、根壳菌、丝核菌、腐霉菌、苗腐菌、伏革菌等病原菌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立枯病、烂秧病、猝倒病、枯萎病、黄萎病、菌核病、炭疽病、疫病、干腐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苗枯病、茎枯病、叶枯病、沤根、连作重茬障碍有特效。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甲霜恶霉灵功能特点: 1 、甲霜恶霉灵具有内吸性,药效持久:本品进入土壤后,与土壤的铁离子、铝离子结合增强杀菌能力,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且药效持久。 2 、甲霜恶霉灵杀菌谱广,可以作为果树杀菌剂,蔬菜杀菌剂应用广泛: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如立枯病、枯萎病、腐霉病、黄萎病、猝倒病、菌核病、沤根和根腐苗腐茎腐病,防治作物广,如水稻、瓜果、蔬菜、果树、花卉、草坪和苗木。3、甲霜恶霉灵促进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促进植物根部和根毛的生长,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枯萎病中常见的有:香蕉枯萎病、棉花枯萎病、黄瓜枯萎病 恶霉灵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Products/110429110324.html 甲霜恶霉灵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Products/110429110038.html 文章详细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25983018.html,/News/120412032644.html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细菌性角斑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那角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本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嘧菌酯百菌清、氟硅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10-15天喷洒一次,共三次,交替使用,进行防治,一起来了解一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吧?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

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浩瀚高科农业专家提醒: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介绍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的内容,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治理,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角斑病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哟!

黄瓜病害

黄瓜病害 黄瓜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 黄瓜成株期病害: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 黄瓜猝倒病 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 症状:苗期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侵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病原:瓜果腐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 黄瓜立枯病 发病时期: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威海严重。病菌生长适温17—28度。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逞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安和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加强苗床管理: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 2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 3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 4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 床土消毒:1福尔马林:播种前2-3周。床土耙松,1.5毫米/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 药剂防治: 若苗床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Cucumber Angular Leaf Spot 黄瓜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病叶率有时高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黄瓜受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商品价值。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病原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菌体短杆状相互连接呈链状,端生1~5根鞭毛,大小0.7~0.9μm×1.4~2μm,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金氏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或略呈不规则形,扁平,中央凸起,污白色,不透明,具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且透明,菌落直径5~7mm,外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具黄绿色荧光。该菌属好气性,不耐酸性环境。生长适温24~28℃,范围4~39℃,48~50℃经10min 致死。 发病规律 病菌附在种子内部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气孔、水孔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部带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 编辑日期:2004-3-15 作者:来源:中国兴农网有效性:发病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我国早有发生,以前主要在春露地发生,遇阴雨并有大风时发生严重。随保护地栽培的发展,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日益严重,成为威胁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 黄瓜从幼苗到成株均可染病,病菌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子叶染病,初期叶背面呈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乳白色菌脓,空气干燥时病部留下一层白色的膜。后期病部褪绿色,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可愈合成大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真叶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菌脓,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病部呈透明状。发病后期病部变成黄白色,周围黄褐色,病部腐烂,脱落形成穿孔。病斑在抗性不同品种叶片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抗病品种病斑小,菌脓少,感病品种病斑大,菌脓多。叶柄、茎受害,沿茎沟形成条形病斑,并凹陷,有时开裂,湿度大时病部有菌脓产生,菌脓沿茎沟向下流,形成一条白色痕迹。卷须受害,病部严重时腐烂折断。果实受害,初期病部呈水浸状斑并略凹陷,后期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菌脓,呈水珠状。果实多处受害时,其表面布满水珠状菌脓;果实软腐并有异味,病菌可以侵入种子使种子带菌。 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地品种津春1号对角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合温室及大棚栽培。 ②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是,种子晾干后于70℃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等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 ③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 ④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2年以上轮作。 ⑤栽培及生态防治:覆盖地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放风,避免造成伤口等。 ⑥药剂防治:较为有效的药剂有,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50--200mg/kg新植霉素,77%丰护安可湿性粉剂2.25--3.0kg/公顷等。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初期病叶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病瓜 【病害名称】: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特征】: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本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靠风雨、田间操作传播蔓延和重复侵染。经观察此病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及叶面结露影响,我国北方春夏两季大棚相对湿度高,尤其每到夜里随气温下降,湿度不断上升至70%以上或饱和,且长达7-8小时,这时笼罩在棚里的水蒸气,遇露点温度,就会凝降到黄瓜叶片或茎上,形成叶面结露,这种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缘枯细菌病的水浸状病斑出现越多,有的在病部可见菌脓。与此同时黄瓜叶缘吐水为该菌活动及侵入和蔓延了引起该病流行的重要水湿条件。 【防治方法】: 1.选无病瓜留种。选无病瓜留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100毫克/升硫酸链霉素500倍浸种2小时,冲净催芽;也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50%温水浸种20分钟等方法处理。 2.清洁土壤,减少菌源。用无菌土育苗,并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

3.控制大棚内温、湿度。定植后适当控制浇水,做到保温、通风,以降低棚内温度。不能大水漫灌.要小水勤灌。 4.施药防治。发病期间,可选用下列药剂施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75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40%细菌灵0.5公斤加水2.5升,70%百菌通500~600倍液,200单位农用链霉素,150~200单位新植霉素,800~1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细菌性病害大全

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黄瓜黄点病(靶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黄点病,又称靶斑病是由山扁豆生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速度快,危害严重,一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其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炭疽病较类似,不易区分,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典型的靶斑病症状,眼状斑,注意和霜霉病区分。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也危害叶柄、茎蔓及瓜条。期初叶片被染病会出现黄色水浸状米粒大小近圆形或不规则斑点,病斑中央颜色一般较浅,呈灰白色、半透明似靶心状,易穿孔,边缘通常有黄绿色晕圈,病斑多时可达数百个,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为白色至黄褐色凹斑。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干裂坏死,导致叶片枯死,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可见稀疏的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靶斑病的致密的灰白色霉层。

发病条件 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 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各地该病的发生多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 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 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 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黄瓜靶斑病一般发生较重,普通药剂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靶斑病由真菌和细菌混 合侵染发生,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 了很强抗药性;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 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因此,要争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具体方 法如下: 1. 种子消毒,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可采用品萃植物疫苗浸种30分钟或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至60℃热水中浸种10至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至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至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品萃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保护伞生物科技 细菌性病害防治对象包括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柑桔溃疡病、柚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角斑病、大蒜叶枯病、甜瓜角斑病、白菜软腐病、花生青枯病、烟草野火病、烟草青枯病、魔芋软腐病、生姜姜瘟病、辣椒青枯病、花卉苗木细菌性病害、桃 树细菌性穿孔病等。 细菌性病害是由于细菌侵染植物引起的一种病害。最近在几年细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经常发生的有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叶枯病,原枯病。茄子上有青枯病,软腐病。辣椒、西红柿的青枯病、软腐病、髓部坏死症、溃疡病、疮痂病等。 这些病害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数必须有伤口侵入,如果植物本身没有伤口,病菌很难侵入。而且病菌会侵入弱植株。植物本身生长比较健壮的情况下,病菌很难侵入。目前由于连作问题,不管是土壤还是空气当中,细菌种类都比较多。特别是土壤传菌比较多,比如说青枯病这几年大量发生就是由土壤传染引起的。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当纳如下: 1、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1.1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1.2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1.3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1.4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 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1.5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 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2、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