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制品学论文

生物制品学论文

生物制品学论文
生物制品学论文

现代联合疫苗研究进展

学院:农学院

班级:B1102

姓名:赵婷

学号:051311022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疫苗的新制剂、新剂型也不断地开发与应用,通过对传统疫苗与新型疫苗最新成果的阐述,让我们对传统疫苗有新的认识,同时也能看到新技术改造的疫苗治疗功能的多样性。联合疫苗开发的目的是在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本文就当前国内外联合疫苗的使用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联合疫苗;免疫

联合疫苗开发的目的是在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其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疫苗覆盖率和接种率、减少多次注射给婴儿和父母所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减少疫苗管理上的困难、降低接种和管理费用;还可减少疫苗生产中必含的防腐剂及佐剂等剂量,减低疫苗的不良反应等。

联合疫苗不是将现有疫苗在工厂内组合而成,而是在考虑联合疫苗中各抗原组分间的可溶性、物理兼容性和抗原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抗原间竞争、表达抑制、不良反应加重等多种情况。我国专门制订了《联合疫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联合疫苗上市前必须经过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研究。疫苗的使用使很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大大降低了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被研制出来并得到推广,而接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联合疫苗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联合疫苗是指有两个或多个灭活的生物体或提纯的抗原,有生产者联合配制而成,用于预防多种疾病或有一种生物体的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因其可减少注射针次,提高接种率,而且操作方便、成本效益更高,在国内国际上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联合疫苗成了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

赛诺菲巴斯德的五联疫苗潘太欣TM即将在中国上市,这将成为中国上市的第一个五联疫苗,此前葛兰素史克公司向中国市场引进了四联疫苗。业内人士分析,引进高技术的联合疫苗不仅减少了孩子的疫苗接种次数,而且将带动中国疫苗产业的发展。我国婴幼儿能接种预防15种疾病的疫苗。但是国内的疫苗一般只能预防1种疾病,类似“百白破”、“麻风腮”的三联疫苗并不多见。2010年8月,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中国新上市了“英芬四联”疫苗,可预防4种疾病,这是

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的“四联苗”。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五联疫苗“潘太欣”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将于5月在中国上市。

中国国内自己研制的联合疫苗包括: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DTaP);麻疹、风疹联合二联疫苗(MR);流行性脑膜炎A+C型二价疫苗等。国外研制的疫苗包括: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MMR);百白破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四联疫苗(DTaP+HIB);七价肺炎球菌疫苗(Prevnar-7);23价肺炎球菌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四联疫苗(MMR+VAR);甲型、乙型肝炎二联疫苗(HA-HB);百白破、乙型肝炎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五联疫苗(DTaP-HB-HIB);百白破、B型嗜血流感杆菌和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六联疫苗(DTaP-HIB-IPV-HB);和13价肺炎球菌疫苗(Prevnar-13)等。 1、以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

联合疫苗的发展开始于百白破联合疫苗,疫苗中含有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性质稳定,与其他抗原成分联合,相互间不易产生干扰现象。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wP)的使用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其对病原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但是接种后的副作用较大,可能发生红肿、局部硬结、化脓、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局部反应。最初,日本的DTaP抗原成分的生产工艺为共纯化,其主要成分是PT和FHA。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一级日本有相机开发了百日咳组分疫苗,可更好的控制百日咳疫苗抗原组分的组成、含量和质量。随着DTaP代替DTwP,以DTwP为基础的联合疫苗最终也将被以DTaP 为基础的联合疫苗所取代。

我国北京、上号、兰春、成都和武汉生物制品所都已经研制成功DTaP,2001年开始大规模使用,2008年DTaP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取代DTwP,但目前仍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

2、以乙肝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

目前运用最多的以乙肝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包括以下几种:

2.1Hib-Hep B联合疫苗

Hib-充足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疫苗于1996年在美国获得批准使用。此疫苗用于HBsAg阴性母亲的婴儿接种,可同时预防流感病菌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使用的结果是抗风疹病毒抗体和DTP初次免疫后对百日咳感觉

丝状血凝素的抗体较弱。

2.2HepA-HepB联合疫苗

HepA-HepB联合疫苗于1996年在欧洲被批准使用,以同时预防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HepB联合疫苗在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三次免疫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2001年5月美国FDA批准HepA-HepB联合疫苗可以用到18岁以上的成年人,采用0、1、6月3次免疫程序,推荐去往甲乙肝流行地区的志愿者使用。研究结果发现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抗体滴度高于单价疫苗。国内HepA-HepB联合疫苗已于2003年被批准上市,国内北京科兴生物制品和万综举等公司都有生产此联合疫苗。

2.3DTP-HepB联合疫苗

DTP-HepB联合疫苗对婴儿安全有效,欧洲已经准许使用,DTaP-Hib-HepB 联合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阶段。

3、IPV联合疫苗

一些研究指出当IPV和其他疫苗联合使用时机体对脊髓灰质病毒的抗体应答减弱。但也有一些研究没有证明这个影响。自1997年起,加拿大和欧洲开始使用五价联合疫苗DTaP-IPV-Hib(PRP-T)。最近在欧洲六价联合疫苗DTaP-IPV-Hib(PRP-T)-HepB也被批准使用。六价疫苗免疫获得的抗PRP的抗体滴度低于五价疫苗,而脊髓灰质炎抗体滴度却增高;六价疫苗免疫比单独用HepB疫苗免疫的儿童抗-HBS滴度低。

4、其他种类的联合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在1971年在美国被批准使用,伺候又研制了麻腮风-水痘联合疫苗。实验证明麻腮风-水痘联合疫苗的所有抗原血清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达到单个疫苗注射组的水平。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并且已经批准上市。

脑膜炎球菌可一寝细菌性脑膜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现在批准使用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是从4种主要血清群提取的荚膜多糖,免疫原性适当,但是免疫应答持续时间不长。

轮状病毒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胃肠炎,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儿童死亡。美国1998年批准使用获得口服四价轮状病毒疫苗PRV-TV。此联合疫苗分别在

几个国家做了四组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其预防效率为48%-68%,预防严重感染的有效率为70%-100%。但是由于其副作用会引起儿童肠套叠发生率明显增高,,美国撤回了对其的使用,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虽然联合疫苗在制备和使用上还收到一些限制,但随着联合疫苗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疫苗可用于作联合疫苗。联合疫苗是疫苗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疾病致病机理和疫苗生产保护效力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制备灭火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技术方法不断发展,联合疫苗的发展必将会更有前途,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桂凡,郑海发,尹珊珊。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的研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

【2】王丽婵.国内外联合疫苗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制品学杂志2012,25(4)

【3】万综举,张华远,等.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在成人中的应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中国计划免疫,2004,10(3)

【4】任军,李建明,陈薇.联合疫苗应用现状及评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11)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

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

资源植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资源植物学 题目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11级生物科学B班

龙眼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龙眼,又称桂圆,果实营养价值高,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是著名的食药兼用的热带特色果树。原产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龙眼。中国龙眼种植历史悠久, 是世界龙眼的主要生产国。龙眼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优美,是制作高级家具的原料,又可雕刻成各种精巧工艺品。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龙眼蜜是蜂蜜中的上等蜜。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圆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龙眼全身是宝,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龙眼;开发利用;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保护 一、前言 龙眼属于无患子科( Sapindaceae)龙眼属(D imocarpus Lour. )。该属中的栽培种龙眼(D imocarpus longanaLour. )具有约2000年的栽培历史。据不完全统计,龙眼有400多个品种,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印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方。我国是龙眼的原产地之一,中国龙眼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龙眼栽培业的首位。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一直声誉卓著。中国拥有丰富的龙眼遗传资源,种类多,分布广, 野生、半野生变种多。在我国的云南和海南分布有野生龙眼。云南是野生龙眼的自然分布区,西南部南起孟连县南垒河流域及其分支水系, 北到施甸县波多河流域。已发现野生龙眼大树7万多株, 其中孟连县约2万多株,临沧县澜沧江流域约3万多株,耿马县、镇康县各约1万多株, 施甸县、永德县共约5000株。海南野生龙眼分布在岛中部、南部、西南部的五指山区、尖峰岭、万盖岭、坝王岭等的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 1 ]。 二、龙眼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概述

兽医生物制品名词解释重点

兽医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物制备的一类物质。作为诊断、治疗、预防特定传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剂。 普通制品:利用一般生产方法制备的,未经浓缩、纯化处理所制成的。 精制品:将原材料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无效成分,并进行适当浓缩所制成的。 单价制剂:只利用一种微生物的单一血清型 多价制剂:利用一种微生物的若干血清型 多联苗:一次注射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 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从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传统疫苗:利用微生物或寄生虫或代谢产物等完整个体制成的疫苗。 死疫苗又称灭活苗:是将病原体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丧失感染性保持其免疫原性制成的疫苗。弱毒苗: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学方法,使其对原宿主动物致病力丧失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存良好抗原性;以此人工致弱的毒株制备的疫苗。 类毒素:是用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去除毒性作用,保留抗原性后精制而成。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微生物有效抗原部分,利用一种或几种亚单位结构成分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它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原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转入适当的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以获得的表达产物作为免疫原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活疫苗: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删除其致病基因或部分片段从而获得毒力丧失或降低的毒株而制成的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致病的病原体基因组中某个或某些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或非必要糖蛋白缺失构建而成。 重组载体疫苗:将目的病原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序列插入到另一种微生物的无毒株或弱毒株基因组中,并让插入的外源性基因正常表达,构建成重组载体疫苗株。 核酸疫苗:是将一种或多种抗原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上,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入到体内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合成肽疫苗:用人工方法按天然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合成保护性短肽,然后与载体蛋白连接后加佐剂所制成的疫苗。 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基因导入植物,并在植物中表达出活性蛋白。 抗独特型疫苗:以抗病原体的中和抗体为免疫原,制备针对该中和抗体独特型表位的抗体。 标准菌株或参考菌株:在研究或特殊问题检定方面必要、必须的参考菌种和毒种,并不直接用于生产。 杂交减毒:将两种遗传性状不同的毒株,在传代培育中进行杂交,从而育成有使用价值的弱毒株。 表面培养:将细菌种子液均匀地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平放静置培养,然后收集菌苔。 深层培养:将细菌种子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透析培养:根据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扩散,而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原理设计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进行细菌培养。 原代细胞:由新鲜组织经过剪碎、胰酶消化制备的细胞。原代细胞传代1次后的细胞称为次代细胞 细胞株:自继代培养的细胞中选育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性质和标记的细胞。 细胞系:能在体外无限传代,多数来源于癌细胞。 静置培养:将细胞悬液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置于恒温箱内静置培养,细胞生长繁殖成单层。转瓶培养:将细胞悬液接入转瓶后放在恒温箱的转鼓上,转速多为10~20转/h,使贴壁细胞不总是浸于培养液中,有利于细胞呼吸和物质交流 悬浮培养: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主要用于一些在振荡或搅拌下能生长繁殖的细胞。 微载体培养:用细小的颗粒作为细胞载体,通过搅拌悬浮在培养液内,使细胞在载体表面繁殖

植物学论文

植物学论文 植物为什么会犯困 摘要: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数十来积极探索却于今仍不清楚的科学之谜。本文将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植物为什么会犯困。 关键词:植物为什么犯困 比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而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就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花生也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以上所举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比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那美丽的花瓣就会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当夕阳西下时,它便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获得了“睡莲”的芳名。另外,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垂下来,恰似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的睡眠运动会对它本身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难以数计的研究与实验。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一百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观察,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运动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运动的叶片容易受伤。后来他又用人为的方法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达尔文虽然无法

生态学理论论文

关注全球变暖

摘要:本文主要谈到了全球变暖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针对减缓全球变暖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局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进行展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而这正是我们整个地球上的人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变暖的部分现状如下: 一、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二、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 三、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 四、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五、最近12年中有11年被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 六、近50年平均线性增暖速率(每10年0.13℃)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相对于1850-1899年,2001-2005年总的温度增加为0.76℃。 七、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和积雪总体上都已退缩,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退缩已对1993~2003年间的海平面上升贡献了0.41(0.06至0.76)毫米/年。 八、在1961~2003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1.8 毫米/年。 还有一些现状是我们平时就能接触到的,比如: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等。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析锌对常见产蛋家禽的作用 0 引言 在动物体内,锌的含量在微量元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铁,在六大酶系中约300 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息息相关,如碱性磷酸酶、羧基肽酶、醛缩酶、蛋白水解酶、乳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其可以调节含锌酶的活性和激素的分泌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创面愈合,参与生物体内多个过程。另外,锌还是许多功能蛋白如金属硫蛋白、核蛋白、受体等组成成分,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前列腺素、促性腺激素等的活性有关。因此,动物机体一旦缺锌,或多或少都会对其各方面的生理功能有影响。 1 锌的生理功能 锌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核酸和蛋白合成,维持膜系统的稳定性[1]. 正常锌含量可维持动物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组织结构,其作为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所必需的营养因子,是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生命相关元素;并且,锌与自由基代谢有关,它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抗氧化酶 Zn-SOD 的构成和诱导金属硫蛋白的合成,Zn- SOD 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因而防止了自由基链式反应[2],所以,锌在动物的抗氧化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锌是构成含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的金属代谢、运输和贮存。金属硫蛋白本身富含锌,可以与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等配位结合成无毒或低毒的络合物,减弱和消除重金属危害作用[3];锌对骨的代谢和支持起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骨的发育; 锌对生殖生理有重要影响,锌能强化动物垂体前叶激素的活性,调节雄激素的代谢水平;就现在对锌在动物上的营养作用进行的研究,发现锌参与体内许多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包括基因表达催化作用、细胞凋亡和抗氧化等。 2 锌对常见产蛋家禽影响 2.1 锌对蛋鸡的影响

植物学论文

植物学论文

目录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二章植物组织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第四章根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六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七章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八章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摘要 万事万物皆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植物也是如此。一颗植物由种子长成幼苗,然后形成根茎叶各种器官,接着开花结果,这是植物生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植物的一切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就是植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卵细胞和精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接着发育成种子,然后才能成长成植物,而细胞经过分裂会形成组织,组织则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单位。

植物皆由细胞组成,,那么细胞的形态与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植物细胞虽然大小不一、形状多样,但是其结构基本相同。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原生质体由细胞原生质分化而成,原生质是一个细胞内全部生活物质的总称。真核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膜中间层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维持胞内环境,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细胞核分核被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而细胞核以外,细胞膜以内部分统称细胞质。细胞质分胞基质和细胞器。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膜、液泡、溶酶体、微体,其中叶绿体和液泡为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分泌的多种物质复合而成的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支撑和保护植物细胞,细胞壁分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此外植物细胞还有后含物,植物细胞生活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和分化供应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产生贮藏物质、代谢废物或植物的次生物质等,这些非原生质的物质称后含物。后含物有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储能物质和晶体。

校园植物资源与利用论文

高 级 植 物 分 类 学 作 业 西华师大新区一期 种子植物资源与利用调查论文年级:2014级

小组成员: 西华师范大学新区一期种子植物资源及利用调查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西华师范大学新区一期共有140种种子植物,隶属于61科126种;优势科(种类数大于等于5的科)为菊科、禾本科、木兰科、蔷薇科、桑科、棕榈科、豆科、百合科;各生活型种子植物的比例为: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25:40:4:71,草本类种子植物最多,木质藤本类植物最少;对于各类种子植物在园林中的利用情况,彩叶树和绿篱植物较欠缺。通过以上研究,为西华师范大学种子植物的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种子植物;资源利用;调查;西华师范大学 Abstract: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re are 140 kinds of seed plants belonging to 61 families and 126 genera . The dominant families (the number of special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5 ) are Compositae, Gramineae, Magnoliaceae, Rosaceae , Moraceae, Palmaceae, Leguminosae, Liliaceae; The ratio of arbor: shrub: woody climber: herb =25:40:4:71 .The herb is the most and the woody climber at least .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seed plant in the garden , there is short of colorful tree and hedge plant . The above research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seed plant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植物学期末课程论文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幼苗SOD活力影响 学院: 专业: 年级: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急性Zncl2染毒对小麦 幼苗SOD活力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级专业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本实验以小麦幼苗为实验对象,从Zn2+毒性的氧化损伤出发,测定染不同浓度的Zncl2(浓度依次为100mg/L、200mg/L、400mg/L、800mg/L和1600mg/L)后小麦幼苗茎叶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变化,来讨论ZnCl2对小麦幼苗茎叶组织SOD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细胞分子水平毒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Zncl2浓度为100mg/L与Zncl2浓度400mg/L、800mg/L及1600mg/L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极显著,说明Zncl2浓度为100mg/L与其他三个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差异极大。当Zncl2浓度分别为100mg/L、200mg/L时,与对照组相比,SOD酶活的差异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明显。当Zncl2浓度分别为400mg/L,800mg/L时,SOD酶活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浓度对小麦幼苗SOD酶活的影响不明显。本实验说明不同浓度的Zncl2对小麦幼苗SOD酶的活性的影响不同。且对Zncl2影响SOD酶的活性的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外来化合物细胞生理代谢影响急性Zncl2染毒小麦幼苗 SOD活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中,能清除自由基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O2具有细胞毒性,可使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引起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能促使机体衰老。 在生态系统中,Zn是生物的多种生命代谢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生物对Zn的需求大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Zn的浓度超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容量或“弹性限度”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并直接或问接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Zn的不足和过量均会使动植物出现生理代谢紊乱。植物Zn含量超过50 mg/kg时往往会发生Zn中毒,大量Zn在根部积累,使根系吸收K受到抑制,从而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畜牧兽医专业硕士论文

畜牧兽医专业硕士论文 浅论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 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 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 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 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 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 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1.1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 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 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1.2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 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1.3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 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 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 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 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1.4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 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一、实习时间: 20xx年2月21日至20xx年3月21日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园林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观赏园艺、园林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本次植物学综合实习的重点在于园林苗木的播种繁殖、栽培养育以及销售经营等方面。通过在苗圃场见习一个月,跟随苗圃场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常见园林苗木的繁殖养育以及销售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苗圃的兴趣,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园林毕业生。 四、实习主要任务: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

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 3.桂花以及细叶榕的移栽 4.九里香的盆栽春季修剪 五、实习执行方式: 以五或六人为以单位,个人为小组进行实习任务。 六、实习主要内容: 实习时间:2月25日——3月8日 实习地点:xxx 实习内容: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上盆等 (1)栽培基质

我国传统盆栽兰花多用其原产地林下腐殖土当地人称兰花泥种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而无粘着性常呈微酸性栽培兰花优良盆栽用土,在仙湖苗圃,培植墨兰的基质是花生壳和细 砾石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置的,淋水腐化之后,是比较优良的培养基质。 (2)分株与消毒 分盆时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兰苗基部盆倒置过来并轻轻叩击盆周围使盆与盆土分离再细心土坨轻轻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兰根剪去腐烂根、断根、枯叶及干枯假鳞茎用清水冲洗干净兰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进行消毒杀灭伤口附近病菌,最后就可以进行分株了,分好后妥善保管。 (3)上盆 盆选用10#的聚乙烯塑料育苗袋,种植前先盆底排水孔上面盖大片碎瓦片并铺窗纱接着铺上山泥粗粒即放入兰株(兰株根系分布要均匀、舒展勿碰盆壁)往盆内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鳞茎叶基处并泥表面再盖上层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观又保持表土湿润接着用盆底渗水法使土透湿取出用喷壶冲净叶面泥土放置蔽荫处缓苗周转入正常管理。

2020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886]《兽医生物制品学》平时作业辅导标准指导资料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886 学年学季:2020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的是:() .弱毒苗 .亚单位疫苗 .多肽疫苗 .灭活苗 2、大肠杆菌菌毛亚单位苗是利用大肠杆菌的哪种抗原结构制造的疫苗。( ) .菌体抗原 .鞭毛抗原 .表面抗原 .黏附素 3、 下列关于强菌(毒)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可直接用于诊断制品、抗病血清、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的制造。 .用作人工弱毒株的原始毒种 .用于微生物、免疫学及动物传染学等研究 .常从疾病流行地区的典型患病动物体内分离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制品有效性的范畴() .用于预防疾病应有效 .用于治疗疾病应有效 .用于诊断和监测应准确 .用于畜禽副反应低 5、 在进行疫苗安全检验时,安检剂量通常高于免疫剂量的( ),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1~5倍 .5~10倍 .10~15倍 .5~20倍 6、用下列哪种成份制成的疫苗不属于亚单位疫苗。()

.荚膜 .鞭毛 .DNA或RNA .衣壳蛋白 .囊膜 7、下列不能用于增殖病毒的是( ) .动物 .禽胚 .细胞 .培养基 8、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免疫制品() .弱毒苗 .灭活苗 .基因工程苗 .高免血清 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检验的内容。() .检验外源性污染 .检查杀菌、灭菌和脱毒情况 .检查残余毒力或毒性物质 .检查抗原的热稳定性 .检查对胚胎的毒性 10、我国规定,生物制品按灭活疫苗及血清批量在500L以下者每批抽样( ) .1瓶 .5瓶 .10瓶 11、 根据新城疫病毒对鸡胚的平均致死时间,对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和对6周龄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和速发型,不经传代选育即可用来制备弱毒疫苗的是() .缓发型和速发型 .缓发型和中发型 .中发型和速发型 .缓发型、中发型、速发型均可 12、 下列关于类毒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生态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李海梅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大专畜牧兽医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大专畜牧兽医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 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 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 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 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 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 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1.1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 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 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1.2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 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1.3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 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 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 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 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1.4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 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

植物学论文

植物与人类关系 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与植物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人对植物的依赖是人人皆知的,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吸收大地的养份、太阳的光辉、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经雨露滋润,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生产出各种食物、营养物质、药品和木材。植物是人类呼吸中的需要的氧气来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净化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一.食品作物 有人把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豆类、甜菜、甘蔗、花生、马铃薯、薯芋、木薯、椰子、香蕉列为世界15种重要食用植物,也有人把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玉米作为谷类粮食作物的5大台柱。 (一)禾谷类粮食作物 禾谷类粮食作物出自禾本科植物,这个科包括约660多个属,近10000种,我国有225个属,约1200个种 1.稻:在禾谷类和所有粮食作物中,稻谷的栽培面积和消耗量首屈一指。全世界人口的60%用水稻当粮食,摄取的能源中有30%直接来自水稻。由于长期栽培和选育的结果,稻的品种已发展到7000多个。稻分为陆稻、水稻两大类。普通的稻米含有水分12%,纤维素0.2%,蛋白质7.5%,脂肪0.5%,无机盐0.4%,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含79%,其他的还含有微量的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2.麦类:特别是小麦是水稻以外被人来食用最多的禾谷类植物。麦类植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等三个不同属的植物。小麦属植物约有15个种,最主要的是普通小麦;大麦属植物约有16-20种,最主要的是普通大麦;燕麦属植物约有50种,最常见的是普通燕麦。 (二)非禾本科植物 属于非禾本科植物的粮食作物,可以列出一张长的名单,其中主要有豆科植物中的大豆、蚕豆、豌豆、扁豆、豇豆、菜豆、花生,茄科中的马铃薯,大戟科中的木薯,旋花科中的甘薯,薯芋科中的山药,芭蕉科中的香蕉等等,也已成为世界人民不可少的粮食作物。 浓缩油植物 在整个植物界中,从菌藻植物、苔藓植物一直到种子植物,都含有植物油。从现在世界上的产量来看,占重要地位的食用油植物为大豆、花生、棉、椰子、向日葵、油棕、油菜、芝麻、玉米、油橄榄。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2.蔬菜植物 研究发现,蔬菜中有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都是有效抗氧化剂,所以蔬菜不仅是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时还能有效的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同时蔬菜还对各种疾病起预防作用。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如青花菜、花菜、甘蓝、叶甘蓝、芥兰等含有吲哚类萝卜硫素、异硫氰酸盐、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对防治肿瘤、心血管病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青花菜。豆类中,如大豆、毛豆、黑豆等所含的类黄酮、异黄酮、蛋白酶抑制剂、肌醇、大豆皂苷、维生素B,对降低血胆固醇调节血糖,减低癌症发病及防治心血管、糖尿病有良好作用。芦笋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叶酸,对防止新生儿脑神经管缺损,防肿瘤有良好作用。

2019秋季西南大学网教-[0886]《兽医生物制品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886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的是:() .弱毒苗 .亚单位疫苗 .多肽疫苗 .灭活苗 2、 下列关于强菌(毒)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可直接用于诊断制品、抗病血清、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的制造。 .用作人工弱毒株的原始毒种 .用于微生物、免疫学及动物传染学等研究 .常从疾病流行地区的典型患病动物体内分离 3、用下列哪种成份制成的疫苗不属于亚单位疫苗。() .荚膜 .鞭毛 . DNA或RNA .衣壳蛋白 .囊膜 4、下列不能用于增殖病毒的是( ) .动物 .禽胚 .细胞 .培养基 5、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免疫制品() .弱毒苗 .灭活苗

.基因工程苗 .高免血清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检验的内容。() .检验外源性污染 .检查杀菌、灭菌和脱毒情况 .检查残余毒力或毒性物质 .检查抗原的热稳定性 .检查对胚胎的毒性 7、 根据新城疫病毒对鸡胚的平均致死时间,对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和对6周龄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缓发型和速发型 .缓发型和中发型 .中发型和速发型 .缓发型、中发型、速发型均可 8、 下列关于类毒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 .可用于制备抗毒素血清 .是细菌的内毒素灭活后的产物 .具有免疫原性 9、 下列不属于异源疫苗的是() .猪瘟兔化弱毒兔体组织活疫苗(预防猪瘟) .麻疹疫苗(预防犬瘟热) .猪型布鲁氏菌弱毒苗(预防牛型布鲁氏菌病) .牛痘疫苗(预防天花) 10、 下列不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的物质是( ) .抗猪瘟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doc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课题: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任务规定进行日期: 自XX年 9月 20 日起,至 XX 年月 8日 毕业设计的要求和内容: ① 背景: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捉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传 染病。该病以高热嵇留和小血管壁变性为主要特征且能够引起各器官的广泛性出血、梗死和坏死。近年来我国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瘟的诊断与防治一直是临床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我们在实习期间,积极参加临床实践,主要就猪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②研究的问题: (1)猪瘟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2)猪瘟感染的保健防控措施。 ③任务和要求: (1)9月和指导老师见面,确定该论文的题目,了解论文写作的大致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工作需要,制定了论文进度日程表; (2)10月制定论文提纲,收集材料,完成论文初稿; (3)11月将初稿通过qq邮箱交于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评阅,再完成第二稿;

(4)月完成论文,交由指导老师进行最后的定稿,进行论文答辩与评估。④主要参考资料: [1] 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李富达.猪病防治手册.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朱维正.宣华,宋有信等.新编兽医手册. [4] 杨小燕.现代养猪诊断与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第三期. [5] 曹澎辉.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技术(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6] 宣长和.猪病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第二版,北京. [7] 赵德明,张中秋,沈建忠主译.狄伯雄,甘孟侯主校,猪病学(j).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9月20 日和指导老师见面,了解论文写作的大致要求: 10月15 日至11 月15 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论文进度日程表; 11月16日至11 月18 日制定论文提纲; 11月20日至11 月31 日收集材料,完成论文初稿; 月1日至月5 日修改初稿,完成第二稿。 月8 日完成论文。 毕业设计课题: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任务规定进行日期: 自XX年 9月 20 日起,至 XX 年月 8日

植物学方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拟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 基本情况调查表 名称: 申请一级学科???????????? 代码: 名称: 学科门类???????????? 代码: 依托系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年月日填

填表说明 一、封面: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学科专业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年更新版)填写。 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基本数据》的统计范围应确属申请的一级学科点(以下简称申请点)。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各项经费应是申请点实际获得并计入财务帐目的经费。上级有资项目按上级实际拨款数填写,不含学校配套经费。 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发表论文篇数=近五年平均发表论文篇数/近五年平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科研经费=近三年平均科研经费/近三年平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 四、Ⅰ-1栏目,按照申请点的实体及其现有在编人数,以研究方向为基本单位依次填写,兼职人员不计入。“研究方向”应相当于本学科领域内的三级学科,不宜划分过细。 五、由申请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本人填写。“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 六、Ⅱ-1~Ⅱ-4栏目,应选择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通过省部级以上获奖或鉴定的项目和有较重大效益的项目填写,不必全部罗列。“作者”和“项目完成人”栏只填属本学科梯队成员的作者或项目完成人。 七、“承担项目”限填由申请点梯队成员作负责人的项目或子项目,“科研经费”栏应填与该项目对应部分的科研经费。上级有资项目按上级实际拨款数填写,不含学校配套经费。 八、Ⅳ-1栏目,只需填写与申请培养研究生有关的实验室情况。 九、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止至2013年8月31日。 十、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字迹要端正、清楚。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 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按规定需与本表合订一 起的材料,订在本表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