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灵武市农场学校赵学玲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

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

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

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2、学习任务间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3、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奔腾的长江,形状奇特的岩洞、倾泻而下的黄果树瀑布、云遮雾掩的黄山等自然景观。)

师:看了这些奇异景观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美丽奇特的大自然像什么?

是呀,神奇的大自然就像一卷卷美丽无比的画卷,吸引我们去欣赏,又像一本知识浩瀚的百科全书,引领我们去发现奥秘。400多年前,我国古代明朝末年就有一位奇人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大江南北,考察过这些名山大川,并写下了不朽的旅游地理学著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出示课件,认识,初步了解徐霞客。

3、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品读课文,探究体会。

1、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这一句放在课文的开头,它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徐霞客的什么书被称为千古奇书?(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导语: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从22岁出游,到56岁病返故里,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考察,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九万里,横跨了十六个省份。文中哪个自然段对他的一生和千古奇书做了总结性的描述。

2、读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赞扬了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千古奇书?

导语:课文的开头、结尾都称赞徐霞客是位奇人,

出示课件: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3、刚才你读下来,说说你感觉这一段在写法上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记叙了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引用对比数字描写)

你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吗?(板书: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4、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呢?

导语: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6、出示课件,思考讨论:徐霞客做了哪些奇特的事,他具有什么

科学研究精神深受后人的赞扬?请你品读3---5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同桌讨论说一说。

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师:你从3—5自然段圈画了哪些词句,体会的了徐霞客是位奇人,具有不畏艰险、毅力超凡、求真求实、锲而不舍,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

出示课件: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⑤引读3--5自然段。

师: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走进文本,去感悟、体会奇人徐霞客,用我们优美的声音歌颂他、赞美他,为祖国旅行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奇人”徐霞客说什么?

三、总结全文:

1、在长达30多年里,徐霞客每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他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不畏艰险,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对自己的考察探险,本着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品质,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徐霞客热爱祖

国、热爱科学、在科学考察探险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正是因为有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举,才著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部奇书蕴含了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

出示课件:《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到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

2、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拓展延伸

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一本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有关引用、对比、排比、列数字描写的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3、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与同学们阅读交流。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钢琴 教学内容: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美丽中国》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 一、说教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1、2岁,在三四年级已奠定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言上的归纳概括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非常的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因此在课堂上我注意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千辛万苦”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快速默读、批注和概括的能力。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时为2课时。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这是篇记人的文章,知道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理解他所做的奇事,并感受他的精神、品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讲授法、点拨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奇”字为切入点,采用以疑起问、以问促思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品词析句,创设情境等方法,构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开放式课堂进行教学。 2、以读为主,通过自读、汇报读、老师的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受人物形象,升华人物情感。 3、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教学内容,渲染学习氛围,加深人物理解,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这是整个上课环节的重心部分和主要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一)、赏图激情,导入课题:展示ppt,美图一张一张播放,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砸门一起来欣赏徐霞客曾经行走过的地方,自然导入新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由图入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徐霞客阅读大地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读得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法,充分利用了教育学理论中的“头脑风暴法”(三)、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这一环节中通过重点段落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长途旅行究竟有多艰苦、多危险呢?徐霞客一生中游历的这30多年是怎样度过的呢?当学生了解了这一切,再来分析徐霞客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卓尔不群)你怎么理解“卓尔不群”?(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赞颂了徐霞客卓尔不群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问题源自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 ,抓住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两个重点词,挖掘了词语在文中的多层意义展开教学。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写批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写作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掌握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概括文章的主

2017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练习题及答案 为了丰富您的学习生活,查字典语文课后练习频道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份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巩固这篇课文的基础知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lù lù sù qiǎng jié zhuàng suì ( ) ( ) ( ) ( ) kān tàn xī shēn dòng xué

( ) ( ) 二、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情况( ) ( )繁华( )强烈 渐渐地( ) ( )的火焰旗杆( ) ( )平静( )缓慢整齐地( ) ( )的话语 三、改错别字。

奇人意事( ) 桌尔不群( ) 不词而别( ) 千幸万苦( ) 再接再励( ) 精精有神( ) 漫不径心( ) 专心至志( ) 喜出往外( ) 完壁归赵( ) 四、选词填空。 1. 埋怨抱怨 事后,他( )自己考虑不周到。 他老是( )别人对他不尊重。

2. 必须必需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蜜,( )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他买了一些学习上( )的用品。 3. 毕竟究竟 兴国塔( )有多高,谁也没有测量过。 光靠瓜菜过日子,( )是填不饱肚子的。 4. 沉重繁重

( )的工作,累得他更加消瘦了。 他怀着( )的心情告别了妈妈。 五、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响应觉悟明确问题 克服号召表示方向 改正困难接受批评 提高缺点解决态度

刻苦地奔驰巨大的景色 热烈地学习无穷的变化 飞快地歌唱壮丽的前程 愉快地讨论灿烂的力量 六、加标点。 小屋里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焦灼不安地想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出差我怎么偏在这时候生病呀这时门吱嘎一声开了老师进来了她走到我的床前轻声地对我说快起来老师带你去看病我诧异地问您您怎么知道的老师没回答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抱起我往医院走去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材分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赞颂了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展开探究性学习。抓住“阅读大地”这一文眼,层层质疑,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阅读大地”这一文眼,层层质疑,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写心得批注。顺学而导,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理解词语、读懂难读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逆向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3、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重点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doc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本节课,一开课,从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老师出示了5张图片,伴以激情的解说,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鉴证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也为学生理解徐霞客坚强的意志做铺垫。 3、创造想象,发散思维。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回答: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4、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

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老师又出示地图课件,补充资料,介绍了徐霞客走过的路线,横跨了16个省份......学生看到中国的政区图后,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举。体会到了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本节课中,老师用了大量生动的语言作为过渡语、小结语,但觉得整节课老师讲述的有些多,可不可以多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准确、深入的领会课文内容。书上说,"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但老师课件出示的地图徐霞客走过的足迹却是小半个中国,其实这是因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人,书中提到的是明朝的地图。在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这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讲解。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后反思回顾这两天以来的磨课历程,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记得刚抽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一课题时,我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我在比赛前,就已经把这几册的语文书,认真翻阅了好几遍,还搜寻了不少资料看了。其中关于这篇课文,我也稍微留心了些。因为这是一篇新课文,我还从没有听到同仁们上过这一课。当然,我在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多思考,于是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一遍遍地读着课文。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

2018秋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部编本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

逆向教学设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 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竞赛法、训练法 【教学过程】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案例一: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案例二: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案例三: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 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智力思维训练题: 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 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篇二: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附: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1.学会逆向思维方法 2.掌握逆向思维技巧 教学设想:分五步:第一步明理示向,第二步示例明样,第三步现演树样,第四步示范促壮, 教学过程:

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北师大版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一、师板书: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再读课题——生:齐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二、引出课文学习,总结问题 1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请浏览课文,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生自学,指名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再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呢?生: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师板书:奇人奇书师:请同学们反复读2 遍。生:读“奇人奇书” 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为什么是奇人?人奇在何处?生:为什么是奇书?书奇在哪里?生:奇人如何写出了奇书?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梳理了三个问题:1、人奇在何处? 2、书奇在何处?3、奇人怎样写出了奇书?请同学们带着这3 个问题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1)勾画文中重点词句。(2)反复读相关句子。(3)用三言两句批注自己的理解。(4)同桌交流讨论。 自学方法:(1)紧扣问题本身,查找答案。(2)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考察,总结答案。(3)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丰富答案内容。 学生自学,解决3 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学习收获(一)奇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先来交流一下徐霞客人奇在何处?谁来?生:读文“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师:从这句话怎么体会到的人奇?生:“卓尔不群”这个词。 师板书:卓尔不群请大家读一读。卓尔不群——指什么。师:在明朝那个年代,读书人追求的是什么?生齐读: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师:为什么写下这段?生:对比。然后突出徐霞客的卓尔不群。师:别人的雄心壮志是什么?生:追求功名。师: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呢?生: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师:正如他自己所说,请大家齐读 课件出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生:齐读。师:别人追求功名,可是徐霞客却卓尔不群,引读——“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醉心”的含义?生:沉迷、陶醉。生:专心致志,专注。 师:于是他发现——引读“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二)奇书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他的书《徐霞客游记》奇在哪里?生:指名读“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师:我们都来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齐读第四句。师生共读。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生:他的考察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生:他的游记详实生动,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野外考察的科学家。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二)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新课学习 一、基本国情 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值1/33/51/31/41/6 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10116522 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的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 教学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 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公开课经典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读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3、学会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人物内心。 4、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了解追求科举功名的时代意义。 2、明代末年时代背景。 3、游记、考察记录与山水文学的区别。 4、预习自学后对课后思考题的解答。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诵读《次北固山下》、《早发白帝城》 一、复习导入 师板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再读课题—— 生:齐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二、引出课文学习,总结问题 1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请浏览课文,找到这段话,读一读。 生自学,指名读: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再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呢? 生: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板书:奇人奇书 师:请同学们反复读2遍。 生:读“奇人奇书” 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为什么是奇人?人奇在何处?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徐霞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情,质疑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几个地方:(课件出示风景图片)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要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并出示: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一)感受徐霞客的“奇志”。 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你们带着疑问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下面加上着重号,有体会的地方简单批注。 1、学生潜心会文,相互间交流。 2、交流: 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1)个人自由读。通过朗读,你读懂什么了?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 (2)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3)品读: ①徐霞客是位“奇”人,他卓尔不群,鄙视权贵,放弃仕途,走出书斋,将自己生命的全部献给了旅行考查事业,真不简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②老师非常想和你们一起读这段话,用心去感受徐霞客,你们愿意吗? 我读当时其他读书人的表现的语句,你们接着读描写徐霞客表现的语句。 (4)小结:徐霞客卓尔不群首先表现在他又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二)感受徐霞客的“奇行”。

英语逆向教学设计探索

英语逆向教学设计探索 ——以Module one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为例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姚培骊 摘要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引导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不以教材为依据,而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学习结果表现为对知识进行意义理解,并能有效地将知识和技能迁移于新情境中。 关键词逆向设计学习结果理解 目前通常的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者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最后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初看起来这种设计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疑问不少: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 Desired Results)是什么?学生取得预期学习结果的评量证据 (指标)是什么?学习活动是否能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我以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 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的《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3 月出版中文版) 为学习范本,开始了对重视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逆向设计 美国教育评量( Assessmen)t 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强调教学的逆向设计( Backward Design),强调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中导出。〔1〕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 John Hatte)在《可见的学习》中也强调:学习起始于“逆向设计”——而不是起始于教科书、备受喜欢的课或久负盛名的活动。学习从教师(最好还有学生)了解期望的结果(对应于学习目的的成功标准)开始,然后逆向运行到学生开始上课的状态。〔2〕这种逆向设计是适合于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设计,它属于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论指引下的教学设计。成果导向教育自1981年由斯派迪(William G Spady)创设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学界的追捧。OBE理念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学习者均成功(Success for All) 〔3〕 英语教学设计如果采用成果导向理论下的逆向设计,就不能像通常那样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学习目标,而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考虑什么学习结果可以表示达成目标,需要制定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评量标准,学习过程和教学方

逆向式教学设计 促进概念的整合案例

高中生物案例 逆向式教学设计促进概念的整合 ——高三《细胞增殖》复习课案例研究 浙江温岭中学生物组冯素媛 2005年,笔者在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复习研讨会上开了一节《细胞增殖》复习课,课后,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对生物学的能力要求。笔者根据教学设计、课堂实况以及课后反思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思考和整理,写成了这篇案例研究,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设计说明 《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这节课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主要在于它是后续课程中“细胞分化”、“减数分裂”、“生长发育“、“遗传定律”等内容的基础。在新授课中,可能它的地位并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这主要受教材的顺序设定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但是,在复习课中,由于没有了上述限制,师生有必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俯瞰这个概念,进行融会贯通的复习。 对于细胞增殖,刚进入高三的学生还停留在概念组成和整合的最初阶段,初步知道了细胞增殖是什么,怎么发生,也就是说认识了概念的内涵,但是如果改变问题的情境,学生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所以,本课的设计目标就是在通过系统的复习之后,学生能够完成关于细胞增殖概念的整合,能够进行迁移,解决复杂领域的特定问题,也就是说认识概念的外延。 在设计过程中,对“细胞增殖”这个概念,我们一共提出了五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全面思考、整合概念。这五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what)、是谁(who)、为什么(why)、怎么进行(how)和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在新授课中,“细胞增殖怎么进行”这个问题是重点详细讲解和学习的内容,而在复习课中,分裂过程当然也要复习,但是这种纯粹重复劳动式的复习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时就要体现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