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张威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张威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张威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张威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威,赵晓娟*,陈海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简述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综述2004年以来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常用检测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免疫速测、传感器等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关键词:食品安全;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

Research Progress in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in Food

ZHANG Wei ,ZHAO Xiao-juan *,

CHEN Hai-gua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Food safety issues caused by the chloramphenicol (CAPs )residues have brought about increasing concern.In this paper ,the conditions of CAPs residues of animal derived food are introduced.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APs residues was summarized since 2004.In particular ,the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such as immunity analysis methods and sensors ,are focused.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APs residues is discussed.Key words :food safety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fast detectio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5091);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2012KJCX0068);广州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233-44)

作者简介:张威(1986—),男(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通信作者:赵晓娟(1980—),女,副教授,博士。

食品研究与开发

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年2月

第35卷第4期

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4.04.030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loramphenicols ,CAPs ),是一类包括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 )以及一系列氯霉素衍生物的广谱高效抗菌性药物。1947年,Ehrlich 等[1]首次从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 )中分离得到CAP 。1948年,CAP 的结构被确定并成为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生素[2]。目前,我国常见的药用氯霉素类抗生素有氯霉素、甲砜霉素(Thiampheni -col )和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 )等。该类抗生素主要通过转换抗生素自身和改变微生物代谢机制[3]对多种病原菌起到较强抑制作用,因而广泛用于动物各种细菌性传染疾病的治疗,对各类家禽、家畜、水产品及蜂蜜制品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重要作用[4]。

医学研究表明,肉、蛋和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CAPs 残留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长期微量摄入会使一些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并且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使人们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此外,CAPs 对人的骨髓细胞、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尤其是会引起与计量和疗程无关的不可逆再生障碍性贫血[5]。因此,许多国家已出台了关于氯霉素类药物禁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欧美仅允许氯霉素用于非食用动物;我国农业部2002年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规定禁止在所有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氯霉素。但由于CAPs 价格低廉、抑菌效果好,目前仍被少数厂家违规使用,既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也大大挫伤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和保障食品安全涉及到很多层面,但是无疑分析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监督层面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免疫速测法等快速检测技术。

专题论述

113

1微生物检测技术

微生物法的测定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6];另一种是由于发光微生物对氯霉素敏感而引起生化特性的变化,如氯霉素对鳆发光杆菌具有抑光作用,通过检测鳆发光杆菌发光强度的变化可以检测氯霉素的含量[7-8]。微生物法经济简便、容易操作,可用于多种抗生素类药物的测定。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而且由于其结果会出现假阳性,容易引起误判。

2色谱检测技术

近年来,各种仪器联用等分析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赋予色谱检测技术更加优良的分离分析能力。色谱检测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类食品中CAPs残留的测定。我国现行标准GB/T22338-2008规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9]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10]测定方法,适用于水产品、畜禽产品和畜禽副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霉素残留的定性确证和定量测定[11]。此外,其他色谱检测技术,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用于禽畜肉[12]、蜂蜜[13]、牛奶[14]、奶粉[15]和多种动物源性食品[16]中氯霉素的分析检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TRAP-MS)用于乳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17];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检测肌肉组织中的氯霉素残留[18]等。色谱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特点,但是样品前处理操作复杂、专业性强、成本较高,不适合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选检测。

3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的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技术。研究者分别使用可见光谱[19]、紫外光谱[20]及近红外光谱[21]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点。但该法的选择性较低,而且近红外光谱法需要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进行数据解析,专业性强。

4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经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筛选检测的特点,可以及时、快速地监控食品的安全状况,在食品和药物分析、临床诊断、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2-23]。

4.1免疫速测分析技术

免疫速测分析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建立起来的快速检测技术[24]。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分析方法之一。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免疫等新免疫分析技术的加入为免疫快速检测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1.1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以酶作为标记物的免疫分析方法。ELISA主要有夹心法、间接法和竞争法等测定方法。其中,夹心法和间接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原,适用于临床诊断;竞争法主要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尤其适用于食品安全分析。程冰[25]选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家禽可食组织器官中氯霉素的残留分布情况。郝俊虎等[26]用ELISA方法测定鸡组织中氯霉素的检出限为0.02ng/mL,样品中不同浓度的氯霉素标准品回收率均达84.8%以上。Tajik等[27]采用ELISA和HPLC等方法测定鸡肝、鸡肾和肌肉组织内的氯霉素残留,结果表明ELISA法的检测结果与HPLC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杨艳艳等[28]在建立氯霉素单克隆抗体(CAP mAb)杂交瘤细胞株和阻断ELISA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CAP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CAP-kit),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此外,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一些商品化的试剂盒产品[29-30],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适用于大规模氯霉素的残留筛选检测。4.1.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是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和胶体金标记技术建立起来的免疫分析方法。以胶体金作为着色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胶体金试纸法将特异的抗体交联到试纸条上,试纸条上有控制线和显示结果的测试线,样品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胶体金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通过与控制线颜色的对比实现快速检测。杨挺等[31]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并根据竞争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原理,研制了氯霉素检测免疫试纸条。研究结果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对氯霉素的亲合性好、特异性高;该金标试纸条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对虾肉、蜂蜜样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5μg/kg;对鲜奶的最低检出限为3μg/kg,检测时间只需5min~8min。王玮[32]利用胶体金标记快速检测技术对氯霉素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优化各项实验指标,建立了渗滤式(Flow-through)和层析式(Lateralflow)两种金标记免疫竞争快速筛选方法。以氯霉素与固相膜上的氯霉素-卵清蛋白(CAP-OVA)偶联物(即包被抗原)竞争结合

专题论述

张威,等: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14

金标记抗氯霉素多克隆抗体的方法,通过胶体金显色达到快速检测样品中氯霉素残留的目的。4.1.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SA )是一种有效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法,检测时间较ELISA 短、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高彬文等[33]采用CLISA 法检测鱼和虾肌肉中的氯霉素残留,检出限为5.8×10-4μg/kg ,比传统的ELISA 方法更加灵敏快速、方便经济、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马玲等[34]采用一步式CLISA 检测氯霉素残留,与常规两步式CLISA 的检测效果相近,且耗时短,更符合快速检测的要求。4.1.4荧光免疫检测法

免疫荧光检测法(TRFIA )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ZHANG 等[35]首次使用TRFIA 法测定猪组织中CAP 残留的含量水平。此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相比ELISA 和气相色谱分析法明显缩短了测定时间。郭艳宏等[36]利用反相微乳技术合成了稀土铕-SiO 2纳米颗粒,用其与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备氯霉素类残留物免疫检测探针,并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牛奶中氯霉素和氯霉素琥珀酸盐的同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4.1.5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免疫分析上的逐步应用,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即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CEIA )。张灿等[37]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8μg/L~5μg/L 和0.0016μg/L ,与相应的固相ELISA 相比,对氯霉素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约20倍,且缩短了分析时间。用该法对动物源性食物(牛奶、鸡肉和鱼肉)进行分析,得到氯霉素在实际样品中的检出限为0.035μg/kg 。4.1.6微珠芯片免疫法

张东等[38]采用微珠芯片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的氯霉素残留。玻璃微珠经过表面化学修饰后形成氨基化表面,在碳二亚胺(EDC )催化作用下固定琥珀酸氯霉素,随后加入氯霉素单克隆抗体和氯霉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的混合物,待抗体抗原完全反应后加入荧光标记二抗示踪。绘制氯霉素浓度与荧光信号强度的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中氯霉素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快速、高通量检测氯霉素残留的要求,并为实现介观流控免疫分析提供了基础。

4.2传感器检测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测量电路组成。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在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领域应用较多的是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4.2.1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选择性识别作用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39-42]。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其中,免疫传感器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宋巍巍等[43-45]在间接竞争ELISA 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碱性磷酸酶(ALP )-对硝基苯磷酸(pNPP )为反应体系的检测CAP 残留的伏安免疫方法,并对此法的电化学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用电化学免疫传感法测试CAP 的灵敏度高于传统的间接竞争ELISA 法,传感器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可实现牛乳样品中CAP 残留的现场检测。武会娟等[46]将pH 敏感的荧光物质F1300标记到色素体的内表面,然后将β亚基抗体-生物素-链亲和素-生物素-氯霉素抗体系统连接到色素体上F0F1-ATPase 的β亚基上,该检测体系能与氯霉素相连接。采用微弱发光检测仪检测荧光值,根据荧光值确定氯霉素浓度,检出限为0.01ng/L ,检测操作仅需35min ,能快速、灵敏地检测氯霉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将适配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近期已被用于氯霉素的快速检测。Pilehvar 等[47]基于非标记适配体的折叠/去折叠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适配体传感器。将人工核酸配体寡核苷酸适配体(ssDNA 或RNA )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这种寡核苷酸适配体能够准确识别CAP 。在CAP 存在下,去折叠的ssDNA 在电极表面折叠成为一种发夹结构,使目标分子接近电极表面而发生电子转移。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氯霉素结构类似物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不影响CAP 的测定,检出限达1.6nmol/L 。4.2.2化学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传感器。Pilehvar 等[48]在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以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通过选择检测电位,实现了氯霉素的高选择性检测,检出限为1.0μmol/L 。康金国等[49]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检测牛乳

张威,等: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

115

样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电化学方法,检测氯霉素的回收率达96.8%,准确率达99%以上,平均每份样品的检测时间为4min。

享有“塑料抗体”美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作为识别元件研制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张挪威等[50]采用光聚合法在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上制备琥珀酸氯霉素分子印迹膜,然后将电极通过电极插口与电化学分析装置相连接,组装成检测琥珀酸氯霉素残留的电化学传感仪,并测试了实际牛奶样品中的氯霉素含量。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出限为2nmol/L,基于牛奶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介于93.5%~95.5%之间。

4.3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是根据生物分子间特异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细胞、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根据固定在载体上的物质成分,生物芯片可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左鹏等[51]使用蛋白芯片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的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残留。将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人工抗原固定在芯片上,在芯片反应区内加入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和其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混合物,待抗原抗体完全反应后加入荧光标记二抗示踪。通过检测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适用于大规模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残留筛选检测。

悬浮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技术,利用悬浮在液相中的荧光微球作为检测载体,具有高通量、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刘楠等[52]建立一种检测氯霉素和克伦特罗兽药残留的新型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2种兽药悬浮芯片的检测特异性好,与其他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检出限分别为40ng/L和50ng/L,为多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检测水平不断获得提高,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其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复杂仪器体系。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TRAP-MS)等;2)开发灵敏快速、自动智能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生物芯片、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其中,快速检测技术因具有成本低、简便经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筛选检测等优点而备受研究关注,在氯霉素类药物残留分析、环境保护、临床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Ehrlich J,Bartz Q R,Smith R M,et al.Chloromycetin,a New An-

tibiotic From a Soil Actinomycete[J].Science,1947,106(2757):417 [2]Wang J,MacNeil J D,Kay J F.Chemical Analysis of Antibiotic

Residues in Food[M].Wiley-Blackwell,Hoboken,2011:30-31 [3]Mc Dermott P F,Walker R D,White D G.Antimicrobials:Modes of

Action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2003,22(2):135-143

[4]徐理奇,卢春香.动物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状况及检测

方法比较[J].饲料工业,2008,29(15):41-42

[5]陈福生.食品安全实验:检测技术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158-159

[6]王志强,胡国媛.微生物抑制法快速检测鲜奶中多种抗生素残

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2):139-141

[7]朱兰兰.利用发光细菌进行褐牙鲆中氮霉素残留快速检测的研

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0):155-159

[8]王亚群.利用海洋发光细菌进行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方

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10-12

[9]LI P,QIU Y,CAI H,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am-

phenicol,Thiamphenicol,and Florfenicol Residues in Animal Tis-sue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2006,24(1):14-18

[10]Bononi M,Tateo F.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

try analysis of chloramphenicol in propolis extracts available on the Italian market[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8,21

(1):84-8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GB/T22338-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

[12]尹丽珠,张学忠,冯雷,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禽

畜肉中的氯霉素残留[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 336-339

[13]冯雷,张学忠,牛之瑞,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蜂

蜜中氯霉素残留[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181-184 [14]崔涛,常建军,张雪峰,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

奶中氯霉素残留[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970-973 [15]李丹妮,严凤,张文刚,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奶粉

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z1):161-163 [16]Alechaga E,Moyano E,Galceran M T.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

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analysis of phenicol drugs and florfenicol-amine in foods[J].Analyst,2012,137

(10):2486-2494

[17]刘艳琴,王浩,殷晓燕,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测

定乳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4):344-346

[18]Vesna CF.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in muscle tissue by gas chro-

专题论述

张威,等: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16

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J].Biomedical chromatogra -phy,2006,20(10):985-992

[19]卜洪忠,于文涛,任真.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虾中氯霉素残留

量[J].理化检测:化学分册,2009,45(7):865-866

[20]张聪敏.紫外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J].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55-57

[21]王彩云,相秉仁,张伟,等.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氯霉

素残留[J].食品科学,2009,30(6):184-187

[22]万宇平.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4):1-5

[23]周思,肖小华,李攻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色谱,2011,29(7):580-586

[24]Samsonova J V,Fedorova M D,Andreeva I P,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nti-chloramphenicol antibodie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 -bent assay[J].Analytical letters,2010,43(1):133-141

[25]程冰.家禽组织中氯霉素残留ELISA 检测与蓄积毒性的研究

[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

[26]郝俊虎,王仙琴,闫永利,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鸡肝肾中氯

霉素残留的分析[J].中国家禽,2004,8(1):62-64

[27]Tajik H,Malekinejad H,Razavi-Rouhani SM,et al.Chlorampheni -

col residues in chicken liver,kidney and muscle:A comparison a -mong the antibacterial residues monitoring methods of Four Plate Test,ELISA and HPLC[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0,48(8/9):2464-2468

[28]杨艳艳,张改平,邓瑞广,等.氯霉素残留检测阻断ELISA 试剂

盒的研制及性能测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2):130-134

[29]高茂根,杨瑞章,王太全,等.3种ELISA 试剂盒检测动物产品中

氯霉素残留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9,45(9):57-58[30]周焕英,高志贤,孙思明,等.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进展及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7):788-794

[31]杨挺,王姝婷,郭逸蓉,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速测金

标试纸条的研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156-161[32]王玮.胶体金免疫法快速检测氯霉素残留[D].天津:天津科技大

学,2008:1-7

[33]高彬文,张素霞,沈建忠,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检测鱼虾中

氯霉素残留[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5):68-69

[34]马玲,关忠谊,吴健敏,等.氯霉素残留一步式化学发光酶免疫

法的建立[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2):205-208

[35]ZHANG Z,LIU J F,YAO Y,et al.A competitive dual-label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and ractopamine in swine tissue [J].Chinese sci -ence bulletin,2011,56(15):1543-1547

[36]郭艳宏,李飞,邹明强,等.用于检测氯霉素类残留物的荧光免

疫检测试纸条的研制[J].化学试剂,2010,32(6):496-498

[37]张灿,马海乐,王辉,等.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J].食品科学,2010,31(8):146-149

[38]张东,左鹏,叶邦策.微珠芯片免疫法测定食品中氯霉素残留[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9):68-71

[39]Chen H J,Dong S J,Direct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catalysis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ed in sol -gel -derived ceramic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 film [J].Biosensors and Bioelec -tronics,2007,22(8):1811-1815

[40]Zhao X J,Mai Z B,Kang X H,et al.Direct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catalysis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based on clay-chitosan-gold nanoparticle nanocomposite [J].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08,23(7):1032-1038

[41]Rowe AA,Chuh KN,Lubin AA,et al.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Employing an Internal Electrode Attachment Site and Achieving Reversible,High Gain Detection of Specific Nucleic Acid Se -quences[J].Analytical chemistry,2011,83(24):9462-9466[42]Kimmel D W,Leblanc G,Meschievitz M E,et al.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J].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2):685-707

[43]宋巍巍,丁明星,张挪威,等.伏安免疫法检测牛奶中氯霉素残

留[J].分析化学,2007,35(12):1731-1735

[44]宋巍巍,丁明星,刘国艳,等.氯霉素残留伏安免疫测试法的电

化学条件[J].中国兽医科学,2007,37(12):1090-1093

[45]宋巍巍.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残留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1-7

[46]武会娟,魏玲,刘清珺,等.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氯霉素检测中的

应用[J].食品科学,2010,31(8):167-170

[47]Pilehvar S,Mehta J,Dardenne F,et al.Aptasensing of chloram -

phenicol in the presence of its analogues:reaching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J].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15):6753-6758[48]Pilehvar S,Freddy D,Ronny B,et al.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Phenicol Antibiotics at Gol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 -cal science,2012,7(6):5000-5011

[49]康金国,刘国艳,柴春彦.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的聚乙烯亚胺-纳

米金修饰电极测定[J].中国兽医科学,2008,38(5):431-437[50]张挪威,丁明星,刘国艳,等.基于分子印迹膜的检测牛奶中琥

珀酸氯霉素残留传感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8,36(10):1380-1384

[51]左鹏,叶邦策.蛋白芯片法快速测定食品中氯霉素和磺胺二甲

嘧啶残留[J].食品科学,2007,28(2):254-258

[52]刘楠,高志贤,苏璞,等.用于氯霉素和克伦特罗兽药残留检测

的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1):41-44

收稿日期:2012-11-30

张威,等: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

117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MMFSCNJ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5 MM_FS_CNJ_01出口肉 肉制品 氯霉素 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 外标法定量 MM_FS_CNJ_0110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出口猪肉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验。 2. 原理概要 用乙酸乙酯提取试样中的氯霉素, 然后将乙酸乙酯蒸发至干, 用正已烷净化, 氯霉素经硅烷化衍生后, 溶解于正已烷中, 用带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 行测定,外标法定量。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主要试剂 乙酸乙酯:重蒸馏; 甲醇:重蒸馏; 正已烷:重蒸馏; 丙酮:重蒸馏; 硅烷化试剂:3mL 六甲基二硅烷(HMDS 片1mL 三甲基氯硅烷(TMS )+ 9mL 比啶; 氯化钠水溶液: 1mol/L ; 氯霉素标准品:含量》% 氯霉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氯霉素标准品,用丙酮配成mL 的贮备液, 根据需要稀释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 仪器 气相色谱仪: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 (ECD ); 快速混匀器; 离心机: 3000r/min ; 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或其他相当的仪器; 具塞离心管: 5mL ; 离心管: 15mL ; 尖嘴吸管; 微量可调移液管:50卩L 、200卩L 、1000卩L ; 微量注射器:10卩L 。 4. 试样的抽取与制备 . 检验批 以不超过 2500 件商品为一检验批。 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应具有相同特征, 如: 包装、标记、产地、规格和等级等。 . 抽样数量 最低抽样数,件 26? 100 101 ? 250 251?500 501?1000 1001?2500 批量,件 1?25 10 15 17 20

.抽样方法 按规定的抽样件数,随机抽取,逐件开启。从每件内取一袋作为原始样品,其总量不少于2kg,放入清洁容器内,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交实验室。 如每件中无小包装或有小包装但每袋重量超过2kg者,则可用锋利刀(用酒精灭菌后)在抽出的包件中,每件割取不少于100g,混合后置于清洁容器内,作为混合原始样。混合原始样的重量不少于2kg。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交实验室。 .试样的制备 从原始样品中分取出约1kg,充分绞碎混匀,装入清洁的容器内,作为试样,加圭寸并标明标记。 .试样保存 将试样于—18C以下冷冻保存。 注:在抽样和制样过程中,必须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 5. 过程简述 .提取与净化 称取均匀试样(精确至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在混匀器中快速混匀1min,离心3min,用尖嘴吸管将乙酸乙酯提取液转入另一具塞离心管中,再用2mL 乙酸乙酯提取一次残渣。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于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60 C )或其他相当的仪器上通氮气吹干。加入200卩L甲醇溶解残渣,再加入 2mL1mol/LNaCI水溶液和1mL正已烷,快速混匀1min,离心3min,弃去正已烷层。再用2X 1mL正已烷洗涤,弃去正已烷。加入2mL乙酸乙酯,混匀1min, 离心3min。吸取乙酸乙酯溶液于5mL具塞离心管中,在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上(60 °C )或其他相当的仪器通氮气吹干。 .硅烷化 向盛有残余物的具塞离心管中,力卩200卩L硅烷化试剂,混匀30s,于60C 反应15mi n,用氮气吹干,加正已烷,供气相色谱分析。取氯霉素标准工作液于5mL具塞离心管中,于60C通氮气吹干,按上述步骤硅烷化后,作为标准溶液,供气相色谱测定。.测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农残U #柱,25n X (内径); 进样口温度:280C; 柱温:240C; 检测器温度:300 C; 氮气:纯度》% 载气流量15mL/min,尾吹气30mL/min。 色谱测定 根据样液中氯霉素含量情况,选定峰高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中硅烷化氯霉素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线性范围内。对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硅烷化氯霉素保留时间约为。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 6. 结果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中氯霉素残留量: X= h? c ? V h s ? m 式中:X ----- 试样中硅烷化氯霉素含量,mg/kg ;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1目的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3评价指标 3.1灵敏度 3.2特异性 3.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3.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4评价方法 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4.1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4.2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4.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4.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他(苯氧羧酸类、脲类化合物)等。 A、有机磷类 敌敌畏、甲拌磷、乐果、对氧磷、对硫磷、喹硫磷、优杀硫磷、敌百虫、氧化乐果、磷胺、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辛硫磷、亚胺硫磷、甲胺磷、地亚农、甲基毒死蜱、毒死蜱、倍硫酸、杀扑磷、乙酰甲胺磷、巴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异柳磷、异柳磷等。 B、有机氯类 α -666、β -666、γ-666、δ-666、op -DDE、pp’-DDE、op’-DDD、pp’-DDT、op’-DDT、异菌脲、五氯硝基苯、林丹、乙烯菌核利、三氯杀螨醇、功夫、氯硝胺、百菌清、粉锈宁、甲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C、氨基甲酸酯类 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多威、3-羟基呋喃丹、涕灭威、呋喃丹、甲萘威、叶蝉散、仲丁威、速灭威等。 d、拟除虫菌酯类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张威

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威,赵晓娟*,陈海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简述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综述2004年以来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常用检测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免疫速测、传感器等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关键词:食品安全;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 Research Progress in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in Food ZHANG Wei ,ZHAO Xiao-juan *, CHEN Hai-gua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Food safety issues caused by the chloramphenicol (CAPs )residues have brought about increasing concern.In this paper ,the conditions of CAPs residues of animal derived food are introduced.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APs residues was summarized since 2004.In particular ,the fast detection techniques ,such as immunity analysis methods and sensors ,are focused.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CAPs residues is discussed.Key words :food safety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fast detectio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5091);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2012KJCX0068);广州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233-44) 作者简介:张威(1986—),男(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通信作者:赵晓娟(1980—),女,副教授,博士。 食品研究与开发 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年2月 第35卷第4期 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4.04.030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loramphenicols ,CAPs ),是一类包括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 )以及一系列氯霉素衍生物的广谱高效抗菌性药物。1947年,Ehrlich 等[1]首次从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 )中分离得到CAP 。1948年,CAP 的结构被确定并成为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生素[2]。目前,我国常见的药用氯霉素类抗生素有氯霉素、甲砜霉素(Thiampheni -col )和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 )等。该类抗生素主要通过转换抗生素自身和改变微生物代谢机制[3]对多种病原菌起到较强抑制作用,因而广泛用于动物各种细菌性传染疾病的治疗,对各类家禽、家畜、水产品及蜂蜜制品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重要作用[4]。 医学研究表明,肉、蛋和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CAPs 残留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长期微量摄入会使一些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并且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使人们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此外,CAPs 对人的骨髓细胞、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尤其是会引起与计量和疗程无关的不可逆再生障碍性贫血[5]。因此,许多国家已出台了关于氯霉素类药物禁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欧美仅允许氯霉素用于非食用动物;我国农业部2002年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规定禁止在所有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氯霉素。但由于CAPs 价格低廉、抑菌效果好,目前仍被少数厂家违规使用,既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也大大挫伤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和保障食品安全涉及到很多层面,但是无疑分析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从监督层面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免疫速测法等快速检测技术。 专题论述 113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ELISA & CharmⅡ 一、前言: 1、现状 目前兽医用药几乎占据了所有抗微生物药物的50%,因此食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和共生菌不可避免的成了耐药菌。在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100万吨的抗生素被释放到生物圈中。欧洲动物卫生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Animal Health ,FEDESA)对欧盟和瑞士抗生素使用统计数据表明,仅1997年用于人类健康的抗生素达5460吨,用于动物健康的抗生素达3465吨,用于动物生长促进剂的抗生素达1575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我国,由于兽医用药制度的不完善及一些养殖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相应的检测监督体系不健全,药物的滥用现象更为严重,动物产品中兽药的污染时有发生。其潜在的致癌、致畸作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水产品中氯霉素含量过高,欧盟委员会于今年1月作出禁止中国动物源食品进口的协议,使得我国水产品对欧盟出口严重受挫,虽然现在部分产品开始解禁,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高度关注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我国出口动物性产品进行限制。在现代文明的世界,健康第一的贸易法则将是关税、价格、质量所不可比拟的,政治上的友好往来无法替代经济贸易中的游戏规则。 2、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的危害 2.1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永远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细菌耐药非正常增加,往往是抗生素的非正常使用的结果。早在1920-30年青霉素问世时,Dr Fleming就提出了青霉素的耐药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的出现,耐药性菌株也接踵而至(即包括药物选择压力的结果也包括细菌自身的进化)。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耐药菌株的存在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临床亚治疗水平的抗生素更容易促使抗性基因的转移,比如对动物进行低水平四环素治疗,其粪肠菌群由对四环素敏感逐渐变成抗四环素最后发展成对其它药物也产生抗性。在长期的生活中,恰恰是人类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了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并不断的将耐药基因转移给致病菌,并在人和动物中交叉传播,尤其是释放到环境中耐药菌的危害更为严重,可造成耐药基因的迅速转移。 2.2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被人们食用后,除了加速人体内耐药菌株的进化之外,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往往威胁人类尤其是孕妇和婴儿的健康,这一点在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MMFSCNJ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MM_FS_CNJ_0110出口肉肉制品氯霉素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 MM_FS_CNJ_0110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出口猪肉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验。 2.原理概要 用乙酸乙酯提取试样中的氯霉素,然后将乙酸乙酯蒸发至干,用正已烷净化,氯霉素经硅烷化衍生后,溶解于正已烷中,用带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 3.主要试剂和仪器 3.1.主要试剂 乙酸乙酯:重蒸馏; 甲醇:重蒸馏; 正已烷:重蒸馏; 丙酮:重蒸馏; 硅烷化试剂:3mL六甲基二硅烷(HMDS)+1mL三甲基氯硅烷(TMS)+9mL吡啶; 氯化钠水溶液:1mol/L; 氯霉素标准品:含量≥99.5%; 氯霉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氯霉素标准品,用丙酮配成0.10mg/mL 的贮备液,根据需要稀释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3.2.仪器 气相色谱仪: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ECD); 快速混匀器; 离心机:3000r/min; 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或其他相当的仪器; 具塞离心管:5mL; 离心管:15mL; 尖嘴吸管; 微量可调移液管:50μL、200μL、1000μL; 微量注射器:10μL。 4.试样的抽取与制备 4.1.检验批 以不超过2500件商品为一检验批。 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应具有相同特征,如:包装、标记、产地、规格和等级等。 4.2.抽样数量 批量,件最低抽样数,件 1~25 1 26~100 5 101~250 10 251~500 15 501~1000 17 1001~2500 20

4.3.抽样方法 按规定的抽样件数,随机抽取,逐件开启。从每件内取一袋作为原始样品,其总量不少于2kg,放入清洁容器内,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交实验室。 如每件中无小包装或有小包装但每袋重量超过2kg者,则可用锋利刀(用酒精灭菌后)在抽出的包件中,每件割取不少于100g,混合后置于清洁容器内,作为混合原始样。混合原始样的重量不少于2kg。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交实验室。 4.4.试样的制备 从原始样品中分取出约1kg,充分绞碎混匀,装入清洁的容器内,作为试样,加封并标明标记。 4.5.试样保存 将试样于-18℃以下冷冻保存。 注:在抽样和制样过程中,必须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 5.过程简述 5.1.提取与净化 称取2.00g均匀试样(精确至0.01g)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在混匀器中快速混匀1min,离心3min,用尖嘴吸管将乙酸乙酯提取液转入另一具塞离心管中,再用2mL乙酸乙酯提取一次残渣。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于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60℃)或其他相当的仪器上通氮气吹干。加入200μL甲醇溶解残渣,再加入2mL1mol/LNaCl水溶液和1mL正已烷,快速混匀1min,离心3min,弃去正已烷层。再用2×1mL正已烷洗涤,弃去正已烷。加入2mL乙酸乙酯,混匀1min,离心3min。吸取乙酸乙酯溶液于5mL具塞离心管中,在多功能微量化学样品处理仪上(60℃)或其他相当的仪器通氮气吹干。 5.2.硅烷化 向盛有残余物(5.1)的具塞离心管中,加200μL硅烷化试剂,混匀30s,于60℃反应15min,用氮气吹干,加1.00mL正已烷,供气相色谱分析。取1.00mL 氯霉素标准工作液于5mL具塞离心管中,于60℃通氮气吹干,按上述步骤硅烷化后,作为标准溶液,供气相色谱测定。 5.3.测定 5.3.1.色谱条件 色谱柱:农残Ⅱ#柱,25m×0.53mm(内径); 进样口温度:280℃; 柱温:240℃; 检测器温度:300℃; 氮气:纯度≥99.99%,载气流量15mL/min,尾吹气30mL/min。 5.3.2.色谱测定 根据样液中氯霉素含量情况,选定峰高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中硅烷化氯霉素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线性范围内。对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硅烷化氯霉素保留时间约为8.7min。 5.4.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 6.结果计算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中氯霉素残留量: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

实验一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tuf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1. 方法原理 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用有乙酸乙酯提取、过滤、浓缩、定容,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 方法适用范围 本法规定了粮食(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mevinphos、甲拌磷(phorate、二嗪磷(diazinon、异稻瘟净(iproben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溴硫磷(bromophos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稻丰散(phenthoate、杀扑磷(methidathion等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 3.1 试剂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50℃灼烧4h ,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有。丙酮:分析纯,重蒸馏。 乙酸乙酯:分析纯,重蒸馏。 所需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纯度≥98.0%。 3.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FPD 或NPD 高速组织捣碎机

微量注射器:5μL ,10μL 。 梨形瓶:200mL 具塞刻度试管:10mL 。 鸡心瓶:100mL 。 4. 样品处理步骤 4.1 提取和净化 称取试样25.0g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入25.0g 无水硫酸钠和50.0mL 乙酸乙酯,高速匀浆3min ,提取液经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残渣用10mL 乙酸乙酯洗涤2次,合并滤液于梨形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在45℃水浴减压浓缩后定容至5.0mL ,采用GC 测定。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玻璃衬管中填入0.5cm 高的石英棉,进样70次后,更换石英棉。 4.2 测定 4.2.1 色谱条件 (1 色谱柱:BP-10石英毛细管柱(25m×0.22mm×0.35μm (2 色谱柱温度:60(2min→10/min→200(0.2min →2/min→250℃℃℃℃℃ (3 进样口温度:270℃ (4 检测器温度:270℃ (5 载气和尾吹气:N2≥99.99%,0.5mL/min,尾吹气:35mL/min (6 氢气(FPD:40mL/min;空气(FPD:120mL/min (7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的检测_气相色谱法

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的检测:气相色谱法 氯霉素属广谱抑菌抗生素,是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特效药物之一,其次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因其抗菌效果好、成本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期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尽管农业部出台公告禁止使用,但仍有一些不法的水产品养殖户,特别是散户依然在偷偷使用。 水产养殖户会在饲料、养殖(包括环境、器械等的消毒)、加工、保鲜、包装和运输等生产环节使用氯霉素,用于延长水产品的寿命、方便运输。我国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水产品安全问题,而且由于氯霉素在水产品中的残留超标,我国水产品出口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并且开始波及到其他动物制品的出口。现在我国政府也明文禁止在渔牧养殖中使用含有氯霉素的兽药和渔药,并加强

了对食物性产品中氯霉素的监督力度。仅凭肉眼无法分辨水产品是否含有氯霉素,只有经过专业部门才能检测出来。 仪器准备 GC5890N气相色谱仪(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全兼容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可直接接驳Agilent 6890N检测器及相关检测器控制板,可连接安捷伦色谱工作站和自动进样器,仪器技术指标、性能、检测器灵敏度可与Agilent 6890N相媲美。独特的进样口设计解决进样歧视,双柱补偿功能不仅能解决升温带来的程序漂移,可以得到更低的最小检测限;可选填充柱、毛细管分流/不分流(具有隔膜清扫功能)两种进样系统。适用于食品卫生、医疗器械、电子高纯气体行业、精细化工、石油开采及炼制、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工程以及职卫检测、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分析检测机构。 检测过程 样品处理: 提取准确称取5.00g样品,置于50mL玻璃离心管中,加入乙酸乙酯20mL,均质机均质1min,分散均匀,4000r/min离心3min,将乙酸乙酯层转移到100mL细口鸡心瓶中。再向离心管中加乙酸乙酯10mL,均质1min,4000r/min离心3min,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于原鸡心瓶中,于40℃水浴中旋转蒸发至干。 脱脂净化向鸡心瓶中加1mL盐酸溶液(0.01moL/L),漩涡混合溶解残留物,再加入2mL正己烷,漩涡混合1min,充分混匀提取脂肪,转移到5mL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2min,弃去正己烷层,再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已越来越短,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放药后才能成熟上市。农药污染较重的有叶类蔬菜,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污染比例最大。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进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朝着更加快速方便、灵敏可靠的方向发展,逐渐以农药残留专业检测机构的少量检测为中心,向现场检测及实验室的大量检测辐射翻。 1 仪器分析法 由于农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故多使用气相色(GC,)~41、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嘲和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同等技术。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色质联用技术。因为色质联用特别适合于多种标样残留分析,所以国外把它也划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之列。大部分农药(如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残留可使用GC—MS检测昀,检出限一般为1~10 b~g/kg,但对分子量较大、极性或热不稳定性太强的农药及其化合物,GC-MS不适用,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和其他的方法来检测。 1.1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法是1种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机制的样品制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它根据液相分离、解析、浓缩等原理,使样品溶液混合物通过柱子后,样品中某一组分保留在柱中,选择合适的溶剂把保留在柱中的组分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SPE克服了液一液萃取技术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具有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便于前处理自动化等特点。根据柱中填料大体可分为吸附型(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等)、分配型(c。,c 、苯基柱等)和离子交换型。1L.R_odriguez等人采用固相萃取法通过改变移动相中缓冲液的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对蔬菜中的木精、笨基苯酚、锑比灵和有机磷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9.2,缓冲液中含有4mmoUL硼酸和75mmol/L胆酸钠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1.2 固相微萃取 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 1990年首创的一种无需溶剂的萃取技术,它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预处理技术。SPME技术由固相萃取技术(SPE)发展而来,对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并且有较高的灵敏度,

新版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O P E R A T I N G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编号:XZJY084-00-2019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 编制:审核:批准: 实施日期:2019.01.01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验方法,编制本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三、编制依据 GB/T 22338-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四、实验原理 针对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分别采用乙腈、乙酸乙酯-乙醚或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氯霉素采用内标法定量,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采用外标法定量。 五、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二次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5.1 试剂 5.1.1 甲醇:液相色谱级。 5.1.2 乙腈:液相色谱级。 5.1.3 丙酮:液相色谱级。 5.1.4 正丙酮:液相色谱级。 5.1.5 正乙烷:液相色谱级。 5.1.6 乙酸乙酯:液相色谱纯。 5.1.7 乙醚。 5.1.8 乙酸钠。

5.1.9 乙酸铵。 5.1.10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约40000活性单位。 5.1.11 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标准物质:纯度≥99.0%。 5.1.12 氯霉素氘代内标(氯霉素-D5)物质:纯度≥99.0%。 5.1.13 LC-Si固相萃取柱或相当者:200mg,3mL。 5.1.14 EN固相萃取柱或相当者:200mg,3mL。 5.1.15 一次性注射式滤器:配有0.45μm微孔滤膜。 5.2 试剂配制 5.2.1 乙腈饱和正乙烷:取200mL正乙烷于2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乙腈,剧烈摇晃,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乙腈层即得。 5.2.2 丙酮-正乙烷(1+9):丙酮、正乙烷按体积比1:9混匀。 5.2.3 丙酮-正己烷(6+4):丙酮、正己烷按体积比6:4混匀 5.2.4 乙酸乙酯-乙醚(75+25):75mL乙酸乙酯与25mL乙醚溶液混匀。5.2.5 乙酸钠缓冲液(0.1mol/L);称取乙酸钠13.6g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980mL水溶解并混匀,用乙酸调pH到5.0,定容至刻度混匀。 5.2.6 乙酸铵溶液(10mmol/L):称取乙酸铵0.77g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 5.3 标准品 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标准物质:纯度≥99.0%; 氯霉素氘代内标(氯霉素-D5)物质:纯度≥99.0%。 5.4 标准溶液配制 5.4.1 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移取适量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标准物质(精确到0.1mg),用乙腈配成500μg/mL的标准储备溶液(4℃避光保存可使用3个月)。

氯霉素及分析方法

1 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部分不法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同程度的在饲料中添喂人用抗生素,使畜禽肉品中抗生素残留严重,成为的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政府严格限制食品中各种有害成分,特别是抗生素、农药残留等。 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准确地分析测定。目前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然而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分析测定前,必须把样品制成溶液。 由于食品样品具有被测物浓度低、组分复杂、干扰物质多、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因此要获得数据准确、重现性好的分析结果,样品预处理是重要环节。样品预处理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索氏提取、层析、蒸馏、吸附、离心、过滤等几十种。这些方法一般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且处理时间长、操作步骤复杂,容易导致样品损失和玷污,产生较大误差。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高准确度、快速、简单、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发展较快的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 固相萃取技术以其高效性、高选择性、高自动化程度以及低耗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医学、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等领域[1],其关键是优良的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因此制备选择性高的固相萃取材料已为研究的热点。 1.2 氯霉素样品预处理及检测方法 1.2.1 氯霉素类抗生素来源及危害 我国是一个养殖大国,近年来养殖业飞速发展。由于集约化的高密度养殖、珍贵品种引进、使用催生长激素、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畜禽疾病增加,又由于畜禽疾病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和欠缺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在养

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4408861.html, 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作者:石丹丹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2期 摘要介绍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原理,详细概述了具体操作流程,分析了在快速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快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06-01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是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的手段之一,2012年全国各地《基层农技推 广体系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农药残留速测仪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因此,采用快速检测农药残毒技术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全程跟踪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1-4]。 1 基本原理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的机制,用于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被酶水解或少部分被水解,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变化很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抑制率,就可以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类酯农药的残留情况[5-6]。 2 操作流程 现以上海瑞鑫农药残毒速测仪为例,详细讲解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2.1 试剂配制 提取液:将1袋提取液粉倒入500 mL的玻璃瓶内,加入510 mL的蒸馏水,摇匀后溶解备用。酶:加入3.1 mL的提取液。底物:每瓶底物粉加入3.1 mL的蒸馏水。 2.2 空白处理

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眵㈣=暑晨瞥盖盏篇篇慧W W W.cm r c.cor n.cn2008.6 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 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郝贵增t,龙淼z (1.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 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50062) 摘要:介绍了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兽药对肉品质量的影响、目前对 肉品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肉品 R api d D et ect i on of V et er i nar y D r ug R e si due s i n M eat s H ao G u i--zen91,L on g M i a02 (1.School of B i ot e chnol og y and Food;A nya ng I n s t i tut e of T e chnol ogy,A nyang455000; 2.C ol l ege of A ni m al Sci ence and V et er i nar y M edic ine,Ji li n U ni ver s i t y,C hangc hun130062) A bs t r act:t he har m of t he vet er i nar y dr ug r es i d ues i n m e at t o t he m anki n d heal t h and t he i n f l uence o n t he m ea t qual i t y a re di s cus s ed.The r api d det ect i on m et hods of vet er i nar y dr ug r esi du es ar e i nt roduc ed. K e y W or ds:V et er i nar y dr ug r esi dues;Det ect i on m et hods;M ea t s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8125(2008)06—0064--03 在很多国家,动物性食品中禁止使用诸如D一兴奋剂类药物。然而,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一些禁用药物被非法添加在饲养动物中来提高肌肉生长速度或者保持肉中的水分。这种欺诈的方式虽然增加肉的重量,但是药物可能残留在肉中,严重威胁到消费者健康。因此各个国家都很重视肉食品兽药残留的检测。近年来,高灵敏性,操作简便迅速的检测方法正在研究并且很多已经应用起来。本文概述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肉品质量的影响,并介绍近年来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肉制品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兽药可以添加到饲料和饮水中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其中很多药品可以起到加速生长作用。如可以加速蛋白质沉积,降低脂肪在屠体沉积来增加瘦肉率。但是,在肉制品和其它动物源性食品 作者简介:郝责增(1964一),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向: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和善医临床工作中兽药及兽药的代谢产物残留对消费者健康起到严重的危害作用。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最近评价了肉制品中残留激素类药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l,强调了加强肉制品兽药检测的重要性。 兽药残留主要有以下的危害:有些残留会引起食物中毒。如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9.17新华社电)。“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属于D一兴奋剂类药物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如果被人食用后,发生急性中毒会表现出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等症状。还有些药物的危害表现为过敏反应及变态反应。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和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Q隰甄雯笪2008年弟6期总弟I2期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内容摘要: 摘要着重讨论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问题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了不同检测环节在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着重讨论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问题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了不同检测环节在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原理;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目前,常用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生化检测法。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根据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的程度(抑制率)来检测蔬菜上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用于蔬菜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酯类等物质的检测不会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造成干扰,具有快速方便、前处理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定性和半定量测定,特别适合在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农产品检测部门开展快速检测工作。该方法可对有农药残留的蔬菜进行粗筛,将一部分农药残留含量较高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之外,避免因农药残留发生中毒事件。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叶菜类、果菜类、豆菜类、根菜类(除胡萝卜、茭白、韭菜、蘑菇等)中的有机磷类(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等)和氨基甲酸酯类(如克百威、抗蚜威等)等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1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原理 该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导致昆虫中毒致死的原理而设计[1]。如果蔬菜中不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后,水解产物可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如果蔬菜中含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种酶就不能被水解,从而无显色反应。在溶液中加入乙酰胆碱酯酶和显色剂,用此判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是否存在。在溶液中反应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出抑制率,当抑制率小于70%时为合格,以此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情况。 2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该技术对生化反应条件要求严格,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影响因素,致使检测同一批次的蔬菜样品重现性不好,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1)检测室室内的温度影响。检测室温度在20~30 ℃之间时,使用改进后的酶,可以直接在室温下培养,22 ℃左右培养20 min,25 ℃以上培养15 min;如果室温低于20 ℃,必须放进37~38 ℃培养箱中培养[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