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 :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 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 急湍:急流的水(8)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 负势竞上:凭依( 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个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 轩邈:轩,高; 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 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5) 经伦:筹划、治理。(16) 忘反:流连忘返;" 反"同"返" (17)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 犹:好像,如同。(19) 交映:互相掩映。(20) 见:同"现",显现,显露。(21) 缥碧:青白色。

3、中心:. 《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使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 分)

(1)从"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 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表

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 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一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一一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

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