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一、掌握常用的速算与巧算技巧,熟记常用的数学公式

计算类的题目在考试中是必考的,每年都会有2-3道,这类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方法都非常的巧妙,有些考题往往还是数学公式的直接运用,掌握常用的速算与巧算技巧、熟记常用的数学公式可以使我们在考试时省去很多思考时间,这要比临场摸索方法、推导公式节约更多宝贵的考试时间。

二、加强口算能力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家长可以让孩子坚持每天练习口算题,可以练习本年级的口算题和以往的口算内容,让孩子反复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多做练习,通过做题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计算基础,多做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计算模块的题目不用做太难太深的,还是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每天都要定时定量的进行训练,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认真演算,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

3、及时检验,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加强估算,能提高孩子的数感,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小学数学计算技巧

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这种简便、迅速的运算叫做简算。 这就需要在进行简便计算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性质、定律、规律等有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能使计算过程简化,同时使用凑整、拆项、转化、拆数等技巧以达到速算的目的。根据我的归纳,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8.3×67÷8.3÷6.7等。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 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 (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 (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 (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 (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②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③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①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①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12.06+5.07+2.94 = 30.34+9.76-10.34 =

83×3÷8 3 ×3= 25×7×4 = 34÷4÷1.7 = 1.25÷3 2 ×0.8 = 102×7.3÷5.1 = 1773+174-77 3 = 195 - 13 7 -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 874+295-9 5= 113 2+75 2+35 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加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 11=143 三、一目三行加法 1、口诀 提前虚进一,中间弃9,末位弃10 2、例题 365427158 644785963 +742334452

——————— 1752547573 方法:从左到右,提前虚进1;第1列:中间弃9(3和6)直接写7;第2列:6+4-9+4=5 以此类推...最后1列:末位弃10(8和2)直接写3。 注意:中间不够9的用分段法,直接相加,并要提前虚进1;中间数字和大于19的,弃19,前边多进1,末位数字和大于19的,弃20,前边多进1。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321-100+2(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8135-1000+122(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91321-10000+1013(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班别姓名成绩 比赛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挑战计算极限,争当计算明星!加油! 3×10= 80×40= 18×5= 40×60=30÷10= 13×4= 25×20= 160×4=300÷5= 720÷9= 16×6= 720÷0=180÷20= 0÷90= 10×40= 12×50=85÷5= 57÷3= 0+8= 32×30=70÷5= 25×4= 15×6= 630÷9=450÷5= 12×40= 240÷6= 16×60=84÷42= 600-50= 500×3= 0×930=27×30= 84÷12= 420÷3= 910÷3=91-59= 11×70= 1000÷5= 75÷15=320-180= 30×40= 40+580= 560÷4= 95÷1= 480+90= 510÷7= 200÷4=72÷4=8000÷2= 102+20= 4000÷50=125-25×2= 50×0×8= 75+25÷5= 32÷47×12=45+55÷5= 70×(40-32)= 90÷5×3= 10÷10×30=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班别姓名成绩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36×19= 774÷8=508÷2= 370÷5= 19×47= 900÷5=23×34= 392÷4= 360×5= 32×68=203÷9= 63×36= 26×38= 770÷5=696÷2= 882÷4= 809÷8= 56×79=64×28= 820÷3= 630÷6= 458÷4= 4+0.6= 7.3-2.9= 10-0.7= 8.2-5=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小升初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 (1)计算:1+2+3+4+5+6+7+8+9 =5×9 中间数是5 =45 共9个数 (2)计算:1+3+5+7+9 =5×5 中间数是5 =25 共有5个数 (3)计算:2+4+6+8+10 =6×5 中间数是6 =30 共有5个数 (4)计算:3+6+9+12+15

小学数学计算题集锦

一、列竖式计算 0.35×8.4= 2.05×0.23= 4.6×9.88= 9.05×0.38= 27.6×0.45 17.04×0.26 8.35× 3.5 5.08×0.25 4.3×28 0.08×125 24×0.5 25×0.125 4.87×100 28×1.5 3.105×18 63.08×25 3.8×5 11.4×19 0.396÷1.2= 0.756÷0.36= 16.9÷0.13 1.55÷3.9 18÷24=43.68÷26= 25.3÷0.88= 0.1575÷3.15=0.612÷1.8=24÷96=8.64÷8 = 二、脱式计算 28-(3.4+1.25×2.4) (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194-64.8÷1.8×0.9 36.72÷4.25×9.9 (4121+2389)÷7 671×15-974 3.416÷(0.016×35)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 0.4×0.7×0.25 4.07×0.86+12.5 25×125×40×8 147×8+8×53 0.9+1.08+0.92+0.1 125×(33-1) 37.4-(8.6+7.24-6.6) 5.4÷1.8+240×1.5 61-(1.25+2.5×0.7) 2.73 +0.89 +1.27 4.37 +0.28 +1.63 + 5.72 13.4-(3.4+5.2) 7.3 ÷4 +2.7 × 0.25 3.75 × 0.5 -2.75 ÷ 2 5.26 × 0.125 +2.74 ÷ 8 9.5 ÷(1.9 × 8) 12.8 ÷(0.4 × 1.6)(7.7 +1.54)÷ 0.7 (11.7 +9.9)÷ 0.9 47.8-7.45+2.55 13.7×0.25-3.7÷4 (7.7+1.4)÷0.7 18 ÷(2+9)172.1×4.3+5.7×2.1 23÷(50-12.5) ÷2.5 25.6÷110×47+639 3.5×2.7-52.2/18 42×(25+4)×4 6.8×0.75÷0.5 403÷13×27 3.75÷0.125–2.754 1.5×4.2-0.75÷0.25 40.5 ÷0.81 ×0.18 4.8 ×(15 ÷2.4) 0.25×80-0.45÷0.9 4.85 + 0.35 ÷ 1.4 0.87×3.16+4.64 81.2-11÷7-×3= 2.8×0.5+1.58 3.6×9.85-5.46 8.05×3.4+7.6 2.7×5.4×3.9 6.58×4.5×0.9 64-2.64×0.5 (2.275 +0. 625)×0.28 3.94+34.3×0.2 1.2×(9.6÷2.4)÷4.8 8.9×1.1×4.7 三、简便计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7.28×99+7.28 4.3×50×0.2 26×1 5.7+15.7×24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 6.5×99+56.5 7.09×10.8-0.8×7.09 8.7 ×17.4 - 8.7 ×7.4 12.5×0.4×2.5×8 9.5×101 6.81+6.81×99 0.25×185×40 4.4×0.8-3.4×0.8 2.37×6.3+2.37×3.7 2.5×1.25×0.32 3.8×10.1 7.69×101 3.8×10.1 0. 25×39+0.25 0.125×72 46×0.33+54×0.33 6.81+6.81×99 0.25×185×40 9.5×99 12.5×8.8 15.75+3.59-0.59+14.25 66.86-8.66-1.34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15.6×13.1-15.6×2.1-15.6 4.8×7.8+78×0.52 32+4.9-0.9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3.9-4.1+6.1-5.9 4.2×99+4.2 1.25×2.5×32 3.65×10.1 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3.83× 4.56+3.83× 5.44 4.36×12.5×8 9.7×99+9.7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学生第一次接触简便方法,很多同学还不习惯使用简便方法,主要是没有掌握怎样使用这些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是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归类,希望对初学简便方法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附表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单位: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 作者: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就是屡见不鲜的,而且

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教学才能收到效果。 1、加强练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利用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顺序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多种形式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其计算兴趣的最有效方法。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一)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8×(12.5+125) =8×12.5+8×125 =100+1000 =110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 =9×(8+2) =9×10 =90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 =8×(100-1) =8×100-8×1 =800-8 =792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一、掌握常用的速算与巧算技巧,熟记常用的数学公式 计算类的题目在考试中是必考的,每年都会有2-3道,这类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方法都非常的巧妙,有些考题往往还是数学公式的直接运用,掌握常用的速算与巧算技巧、熟记常用的数学公式可以使我们在考试时省去很多思考时间,这要比临场摸索方法、推导公式节约更多宝贵的考试时间。 二、加强口算能力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家长可以让孩子坚持每天练习口算题,可以练习本年级的口算题和以往的口算内容,让孩子反复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多做练习,通过做题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计算基础,多做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计算模块的题目不用做太难太深的,还是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每天都要定时定量的进行训练,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认真演算,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 3、及时检验,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加强估算,能提高孩子的数感,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 算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89-37=37-25=51-39=52-27=63-27=52-27=50+22=62-48=33-17+15= 48+23=86-45=57-48=54+29=62+19=54+29=70-42=72-54=62-18+24= 86-54=40-12=54+28=27+36=65-36=27+36=83-56=76-37=86-12-15= 84-48=64+36=40-29=48+48=60+25=48+48=71-55=56-36=88-34+18= 56-28=55+38=78-69=72-37=53+28=72-37=15+57=39+38=51-42+53= 54+37=78-29=59+19=55-47=73+29=55-47=37+18=47+19=75+24-23= 98-56=36+27=35+17=60-38=36-25=60-38=46-38=65-26=63+12-42= 42-19=45-16=75-59=24+38=42-23=24+38=42-19=74-18=75-36+10= 44+39=34+58=70+19=16+23=57-16=16+23=53-29=63+28=54+21+18= 62+12=43-25=22+55=46-28=48-26=46-28=73+14=36-27=57-33+31= 72-54=52+16=16+27=43-27=63+25=43-27=62-59=52-34=85-36+27= 76-37=67-28=54-29=79-64=98-48=79-64=84+9=29+35=77-65-6= 56-36=58-29=67-60=85-50=42-32=85-50=47+18=47+29=32+45-38=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 =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小学1-6年级数学速算技巧归纳

小学1-6年级数学速算技巧归纳 ?1.加数“凑整” 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例:14+5+6 =14+6+5 =25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例:50-13-7 =50-(13+7) =50-20 =30 ?3.近十、近百、近千的数 计算时可以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解答。 例: 1)497+136 497可以近似的看成500, 原式=(500-3)+136 =500+136-3 =633 2)760+102 将102看成100+2 原式=760+100+2 =860+2 =862 ?4.补数法 利用“补数法”,将每个加数加1后凑成20000、2000、200、20进行计算。例:19999+1999+199+19

可以看成: (20000-1)+(2000-1)+(200-1)+(20-1) =20000+2000+200+20-4 =22220-4 =22216 ?5.利用加减法交换律: 先加再减的题目也可以做成先减再加。 例:562+316-62 =562-62+316 =500+316 =816 ?6.整百数和“零头数” 在计算时可以先把题中的数看成两部分:整百数和“零头数”,然后把整百数与整百数相加减,“零头数”与“零头数”相加减。 例:598+31-296-103 =500+98+31-200-96-100-3 =500-200-100+98-96+31-3 =200+2+28 =230 【中年级组】 ?1. 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如: 23-11+7=23+7-11 4×14×5=4×5×14 10÷8×4=10×4÷8 ?2. 结合律法 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现举例如下: 13-9= (1)用“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2)用“连续减法” 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把9分成3和6,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3)用“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而且在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个别孩子由于训练不到位,口算速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以前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没过关,因此还停留在” 扳手指“算的阶段,这将对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影响。(4)用“多减加补法” 把13减9想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 9=13-10+1=4。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大全300道

五年级小学数学计算题300题 班级:姓名: 脱式计算(110题) 175-75÷25 68+35×13725-(125+237)(114+166)÷35 432÷(9×8)189-60+40 216+305/5 47+236+64 5+25×44 102×99 8+2×125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0.175÷0.25×4 0.175÷0.25÷0.4 200÷[(172-72)÷25]

630×[840÷(240-212)]800÷25 2000÷125 25×63×4 9000÷125 99×11 794-198 68×25 428×(3080-1980)-7426756-193-207 72×125 97×360+3×360 124×25-25×24 2800÷ 100+789 75÷〔138÷(100-54)〕85×(95-1440÷24) 240×78÷(154-115)80400-(4300+870÷15) 1437×27+27×563

[75-(12+18)]÷15 (6.8-6.8×0.55)÷8.5 7.2÷0.8-1.2×5 864÷[(27-23)×12 (45+38-16)×24 500-(240+38×6)[64-(87-42)] ×15 (845-15×3)÷1612×[(49-28)÷7] 450÷[(84-48] )÷12 (58+37)÷(64-9×5)0.12× 4.8÷0.12×4.8 95÷(64-45) 6.5×(4.8-1.2×4)(284+16)×(512-8208÷18)178-145÷5×6+42 812-700÷(9+31×11)

五年级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明确三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 号时,先算,再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 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 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一、变换位置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二、加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 号里要变号。) 根据: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 括号里要变号。) 根据:乘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1.06× 2.5×4 17×0.6÷0.3 18.6÷2.5÷0.4 700÷1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