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

【解析】

(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

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

【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 (2). < (3). 液体蒸发时吸热 (4). 小 (5). 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

【点睛】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

(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

(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答案】A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又能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不能持续吸热沸点【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液体沸腾的条件。

【详解】

(1)[1]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因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2]适量指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这样才能让试管中的晶体受热均匀,但水不能太多,否则试管放入后水会溢出,会影响实验的探究效果。

(3)[3][4]试管中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试管中的食用油温度达到100℃后,也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再升高,而食用油沸点的温度比100℃要高,故食用油也不能沸腾。

【点睛】

液体沸腾的条件有: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2)水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_______(“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学习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华又利用图甲装置进行了“探究酒精的沸腾”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水和酒精的比热容(c水>c 酒精),分析乙、丙两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水的质量_______酒精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98小于吸热小于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分析可知:水在第4分钟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为98℃,水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此可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乙、丙可以看出,水和酒精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有

c m t c m t

=

水水酒精酒精,因为c c

>

水酒精

,可得m m

<

水酒精

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

(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为V A)上升至B位置(体积为V B),则V A_____V B,(选填“>”“<”或“=”下同)。气泡在A、B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则p A_____p B。

(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

【解析】

【详解】

(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

(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

(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

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A B p p ;

(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

答案:89;吸热;A ;乙;<;>;98;变小。

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同学所选用的器材和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进行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若甲乙两同学所选水的质量分别是m 1和m 2,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当时的大气压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m 1__m 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答案】偏大 98℃ 低于 小于 逆时针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即俯视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偏大。

(2)[2]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其他条件相同,水量大的沸腾所用时间要大于水量少的沸腾所用时间,由图像可知t 2>t 1,所用m 1<m 2;。

(3)[5]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7.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

【答案】A 98 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

【解析】

(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

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

(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

(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3)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答案】(1)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铁圈” ;缩短试验时间或节省时间.

【解析】试题分析:(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空气完全没有时,声音也听不到,可得真空不能传声。(2)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前或向后折时,如果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出现在纸板上。所以,用能折叠的纸板判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若先固定铁夹,温度计的位置相对固定,铁圈上下调整的空间有限,难以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当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因为热水温度较高,可以减少实验时间。

考点: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实验装置的合理安装

9.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右图(填“a”或“b”)所示。同时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3).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

①;②。

(4).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①;②。

【答案】⑴ B ⑵ a 质量

(3)①适当提高水的初温;②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都对)。

(4)① 继续吸热;② 温度不变

【解析】:(1)观察图A和B可以看出,B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

因此,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

故选B.

(2)读图可以看出,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中小气泡越往上越大,如a图,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故答案为:a;质量.

(3)要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用热水,或适量减少水量或盖上硬纸片来减少热量的损失.

故答案为:①适当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都对).

(4)读图C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

故答案为:①继续吸热;②温度不变.

10.小云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请回答: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

(3)小云实验时若去掉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b”或“c”)

(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甲 b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2]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下面部分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导致气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下部分的水温升高,上部分的水温度仍然较低,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冷水,就会有一部分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气泡的质量变小了,因此气泡的体积也相应地变小了;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

(3)[3]小云实验时若去掉烧杯上方的盖子热量散失,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水升温

的速率降低,需要加热时间变长,但沸腾时的温度不变,故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b。

(4)[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这是因为酒精灯撤走后,烧杯底部的温度还是接近火焰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相对水而言烧杯继续在给水加热,所以水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属于热量传递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 化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 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 的上表面相平。 四.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1---3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15分) ()1. — Kelly, who's the girl__________glasses in the photo? -一It’s me. I used to wear glasses and have long hair. A. by B. of C. on D. with ()2 .How do you like Li Yundi? - A cool guy! His music______ really beautiful. A. tastes B. sounds C. smells D. looks ()3.M um,I’m not feeling well. —Oh, dear! ________ A. What’s wrong? B. Not at all. C. All right. ()4. Young people today _____posting wonderful articles and beautiful photos onto the micromes- sage(微信)to share with friends. A. are afraid of B. are used to C. are worried about ()5.Andrea Bocelli never_______ ,whichmakes him a successful singer. A. takes away B. gives away C. gets up D. gives up ()6. To our__________, the little girl is the first to go to bed. A. surprises B. surprise C. surprised D. surprising ()7. - -What did your sister do? —-She_________the bus at the bus stop and went home. A. got to B. got up C. got down D. got off ()8.— What did you see? — I saw many boys________ games near the river. A. played B. playing C. plays D. to play ()9.Our parents often tell us not alone in the river in summer. A.swim B.to swim C.swimming D.swam ()10.It takes me two hours my homework every day. A.doing B.to do C.did D.does ()11..The glass of water is too hot.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cold water ? A.drink B.drinking C.to drink D.drunk ()12.It’s easy the problem. A.for him solve B.for him to solve C.of him solving D.of him to solve ()13.You should smoking. It’s bad for your health. A.get up B.put up C.give up D.look up ()14..I hope you next Sunday. A.see B.to see C.sees D.seeing ()15.—Could yo u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A.Yes, I could. B.No, I couldn’t. C.Sure, here you are. D.No, that’s no problem. ()16. Here’s so much rubbish.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___? A. give ou it B. give it out C. take out it D. take it out ()17.---Could you please fold the clothes, Mary? ---__________. A. Yes, I could B. No, I couldn’t C. Yes, sure D. No, I won’t ()18. ---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 ---___________. I’m washing the shirt. A. Yes, sure B. No problem C. Sorry, I couldn’t D. No, I can’t ()19.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your bike here? A. don’t stop B. not to stop C. not stop D. not stopping ()20. ---Could I _________your bicycle? ---Sure, and you can _________for a week. A. borrow, borrow B. borrow, keep C. lend, lend D. lend, borrow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物态变化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放在室外也会“风干”,冬天气温低于零度时,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雪和冰也会慢慢消失,这是( ) 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液化现象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 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 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 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0.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水起化学作用 11.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 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 干得快 12.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A.熔点B.凝固点C.多少D.沸点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11..The glass of water is too hot.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cold 1---3单元测试八年级下册英语第water ? A.drink B.drinking 一单项选择。(15分) C.to drink —Kelly, who's the girl__________glasses in D.drunk ()1. ()the photo? 12.It's easy the problem. A.for him solve It's me. I used to wear glasses and have long hair.一 B.for him to solve - C.of him solving D. with A. by B. of C. on D.of him to solve ()13.You should ()2 .How do you like Li Yundi? smoking. It's bad for your health. A.get up His music______ really beautiful. B.put up - A cool guy! C.give up C. smells A. tastes B. sounds D. looks D.look up ()14..I hope 3.M um (),I'm not feeling well. you next Sunday. A.see B.to see ________ —Oh, dear! B. Not at all. C. All right.A. What's wrong? C.sees D.seeing ()15.—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4. Young people today _____posting wonderful articles ()and beautiful A.Yes, I could. B.No, I couldn't. to share with friends. the onto photos micromes- sage(微信) C.Sure, here you are. B. are used to C. are worried about D.No, that's no problem. A. are afraid of (whichmakes him a successful singer. ()5.Andrea Bocelli never_______ ,)16. Here's so much rubbish.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___? A. give ou it A. takes away B. gives away B. give it out C. take out it C. gets up D. gives up D. take it out ()17.---Could you please fold the clothes, Mary? )( 6. To our__________, the little girl is the first to go to bed. ---__________. C. surprised D. surprising B. surprise A. surprises A. Yes, I could B. No, I couldn't 7. --What did your sister do? () C. Yes, sure D. No, I won't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 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物态变化,欢迎大家阅读!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含有答案的)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测量器材中不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钢卷尺 B.米尺 C.天平 D.软尺 2.测量某一物件长度时,记录了以下四个数据,其中肯定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 ) A.25.82cm B.25.81cm C.25.18cm D.25.83cm 3.下图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c m 0 1 2 1角 c m 3 4 5 1角c m 0 1 2 1角 c m 0 1 2 1角 A B C D 4.常用的长度单位按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的是( ) A.dm 、cm 、mm 、μm、m B.cm 、dm 、mm 、μm、m C.μm、mm 、cm 、dm 、m D.m 、dm 、cm 、mm 、μm 5.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3m 的是( )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黑板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6.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个数据是可能的( ) A.24cm B.24.1cm C.24.12cm D.24.122cm 7.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是由错误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 8.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边哪一项要求不是必须的 ( ) A.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B.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左边缘

C.将刻度尺放正 D.使刻度贴近被测物体 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m=1.8×1000=1800mm B.1.8m=1.8m×1000=1800mm C.1.8m=1.8m×1000mm=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10.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分度值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 D.分度值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1.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某原子的半径 B.一枚硬币的厚度 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 D.地球的半径 12.要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多次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张1元纸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100张1元纸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0,求出一个1张1元纸币的厚度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___________; 一本物理课本长3_________; 一场足球赛约90________赛完; 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所用时间是约9.72________. 14.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合作、评估。 15.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 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 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点的低 D.a比b的熔点高 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 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Units 1~2综合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听力部分(共25分) Ⅰ.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听两遍。(5分) ()1.A.It was wonderful. B.I went to the beach. C.By train. ()2.A.Yes,they did. B.On Monday. C.His father. ()3.A.It's an umbrella. B.I was very hungry. C.It was very delicious. ()4.A.She went shopping. B.She was bored. C.It was beautiful. ()5.A.Take photos. B.Last month. C.Very tired. Ⅱ.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5分) ()6.Where did the girl go during her vacation? A. B. C. ()7.What kind of junk food does Peter love to eat? A. B. C. ()8.What does Ann often do on weekends? A. B. C. ()9.How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 A. B. C. ()10.What did Alice buy for himself in Beijing? A. B. C. Ⅲ.听两段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5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12小题。 ()11.How long did Susan stay in Australia? A.For half a month. B.For a month.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 第十一章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个小题,共42分.1~10小题各3分;11~16小题各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6,10 B.5,6,11 C.3,4,8 D.4a,4a,8a(a>0)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D.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等于() A.60°B.70°C.80°D.90° 4.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三角形的稳定性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5.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且△ABD的周长为11,则△BCD的周长是( ) A.9 B.14 C.16 D.不能确定 6.在△ABC中,已知∠A=4∠B=104°,则∠C的度数是( ) A.50° B.45° C.40° D.30° 7.如图,∠AOB=40°,OC平分∠AOB,直尺与OC垂直,则∠1等于( ) A.60° B.70° C.50° D.40°

8.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2∠C;③∠A=∠B=1 2∠C; ④∠A∶∠B∶∠C=1∶2∶3.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一个正多边形的边长为2,每个外角为45°,则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是() A.8 B.12 C.16 D.18 10.长度为1cm、2cm、3cm、4cm、5cm的五条线段,若以其中的三条线段为边构成三角形,可以构成不同的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11.墨墨发现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4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A.1260°B.1080° C.900°D.720° 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内角之比是() A.5∶4∶3 B.4∶3∶2 C.3∶2∶1 D.5∶3∶1 13.平面上,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并叠在一起,如图,则∠3+∠1-∠2=() A.12°B.18°C.24°D.30° 14.若a,b,c是△ABC三边的长,则化简|a-b-c|-|b-c-a|+|a+b-c|的结果是() A.a+b+c B.-a+3b-c C.a+b-c D.2b-2c 15.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的度数是() A.60°B.65°C.55°D.50° 16.如图①,M是铁丝AD的中点,将该铁丝首尾相接折成△ABC,且∠B=30°,∠C =100°,如图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