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链接(含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

主题链接(含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

主题链接(含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
主题链接(含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有的认为略带悲凉之意,有的则认为实乃豪放之语。请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穷边词(其二)陇西行

姚合陈陶

将军作镇古汧州,誓扫匈奴不顾身,

水腻山春节气柔。五千貂锦丧胡尘。

清夜满城丝管散,可怜无定河边骨,

行人不信是边头。犹是春闺梦里人。

(1)同为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两首诗描述和表现的内容却完全不同。请试作比较。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这首诗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2)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的前两句写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全诗表现的是具有浓郁色彩的边塞军营生活。后两句是说,醉卧在沙场上本就没有什么,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风格豪放,这样说来,后两句实为豪壮的激励之语。

3.(1)姚诗题中“穷边”即极远的边地。诗作描写的是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陈诗诗题“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姚诗借描绘边镇的升平景象,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高歌猛进,写得非常有气势。(2)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而得国家安宁,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雄健壮烈。

5.(1)诗的前四句写晚秋时节,塞外萧瑟凄寒,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2)诗的后四句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传说中当年长城鏖战时戍边战士意气高昂与白骨成丘的荒凉景象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 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 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 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 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 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 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 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 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10)如果系统的资源有向图 _ D __ ,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A. 出现了环路 B. 每个进程节点至少有一条请求边 C. 没有环路 D. 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环路 (11)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则这两个进程 B 。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操作系统课后练习精选[答案解析]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其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功能。 2.什么是分时系统?什么是实时系统?试从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 和可靠性几个方面比较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分时系统:一个计算机和许多终端设备连接,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请求完成某项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好像独占计算机一样。 实时系统: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实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并作出反应。 比较:(1)交互性:实时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它不像分时系统那样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实时系统的交互性要求系统具有连续人机对话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交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得输入有一定的记忆和进一步的推断的能力。 (2)及时性:实时系统对及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们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分时系统则对及时性要求更高。 (3)独立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一样具有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提出请求时,是彼此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 (4)多路性:实时系统与分时一样具有多路性。操作系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对于实时系统,其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5)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可靠性,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 9.设内存中有三道程序,A,B,C,他们按A→B→C的先后次序执行,它们进行“计算”和“I/O操作”的时间如表1-2所示,假设三道程序使用相同的I/O设备。 表1-2 三道程序的操作时间 (1)试画出单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少时间。

数字图像课后习题答案作业

数字图像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说明图象数字化与图象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答。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是数字图像数字化精度的衡量指标之一。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在图像采样过程中选择和产生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用来衡量数字图像对模拟图像空间坐标数字化的精度。一般来说,采样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少,空间分辨率低,质量差,严重时出现像素呈块状的国际棋盘效应。采样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空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大。 2、说明图象数字化与图象灰度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答。图像的灰度分辨率是图像量化过程中选择和产生的,灰度分辨率是指对应同一模拟图像的高度分布进行量化操作所采用的不同量化级数。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低,会出现假轮廓现象,图像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 3、看图说明伪彩色图象采集卡的工作原理,并说明LUT的原理和作用。 答。伪彩色图像采集卡的工作原理是,视频信号输入经过视频信号的A/D变换后,经帧存储器后进行计算机处理,输出显示,然后径伪彩色查询表LUT,实现为彩色输出功能,最后按D/A以控制彩色监视器的电子枪强度,形成彩色。LUT的作用是具有为彩色查询表功能的LUT的作用是输出为彩色。 第二章 1、如何快速计算DCT,对奇异点如何处理? 答。DCT的快速算法将N点的序列延拓成2N点序列,用FFT求2N点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由此得N点的DCT.对于奇异点的单独定义。用奇异值分解的DCT的数字图像水印法来处理。 第三章 1、试述直方图均衡化的增强原理。 答。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灰度作某种映射变换,使变换后的图像灰度的概率密度是均匀分布的,即变换后的图像是一副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像。设归一化的灰度变量r,s;T(r)为单调递增函数,保证灰度级从黑到白的次序不变;有0≤T(r)≤1,确保映射后的像素灰度在允许的范围内S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分布函数的f(s)=p(R)d(r)导数,左右两边求导,结果图像的直方图为均匀的,P(s)=1,两边积分,变换函数为r的累积直方图函数时,能达到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对于数字图像,用频率代替概率. 2试述规定化直方图增强原理; 答。r, z分别表示原始图像的灰度和希望得到的结果图像的灰度(归一化);对原始图像作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对结果图像作直方图均衡化处理;都为均匀的直方图。按照希望得到的图像的灰度概率密度函数pz(z),作均衡,求得变换函数G(z);用得到的灰度级s作逆变换z= G-1(s)。 3探讨图象平滑与图象锐化的异同点及它们的适用领域 答,相同点是都属于图像增强,为了改善图像的效果,都有模板,空域和频域的处理方法。不同点是图像平滑是为了消除噪声,有利于抽取对象特征进行分析,而图像锐化属于微分运算。图像平滑处理后较模糊,锐化则突出细节边缘。平滑模板是系数只有正的所有系数相加后为1,而图像锐化模板的系数有正也有负,所有系数相加后为零。图像使用于图像传输,而锐化用于医疗图片的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技术。 4探讨空域增强处理与频域增强处理的特点,比较其性能。 答,空域增强处理是对图像的像素直接处理,利用变换函数T(r)直接进行变换,获得处理后的图像。频域增强处理的修改图像的傅氏变换为基础的,在滤波器处理后变换获得处理后图像。频域性能较好。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引言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 B )。A.应用软件B.系统软件c.通用软件D.工具软件 2.操作系统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因此它必须使计算机(D ) A.使用方便B.高效工作 C.合理使用资源D.使用方便并高效工作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 )。A.分时操作系统B.批处理单道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批处理多道系统 4.下列系统中( C )是实时系统。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B.办公自动化系统 C.化学反应堆控制系统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 D )。A.控制程序的执行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C.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D.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6.计算机系统把进行( C )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A.CPU管理B.作业管理C.资源管理D.设备管理 7.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但( D )。 A.不能自动选择作业执行B.无法协调资源分配c.不能缩短作业执行时间D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8.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 B)。A.控制生产流水线B.调试运行程序c.大量的数据处理D.多个计算机资源共享 9.在混合型操作系统中,“前台”作业往往是指( C )。A.由批量单道系统控制的作业B.由批量多道系统控制的作业c.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D.由实时系统控制的作业 10.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对( B)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A.批量作业B.前台作业c.后台作业D.网络通信 11.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 C )。A.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B.不强调响应速度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D.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1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D )。A.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共享网络个的资源c.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D.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13.SPOOL技术用于( B)。A.存储管理B.设备管理C.文件管理D.作业管理14.( B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A处理器管理B.存储管理c.文件管理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_数据处理____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_软件系统______系统组成。3.软件系统由各种_程序______和数据组成。4.计算机系统把进行_资源管理______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5.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_共享资源_____,防止各用户间相互干扰。6.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和_高效工作______是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7.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_______和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8.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的一个计算机问题称为__作业_____。9.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预先写好的_作业说明书______控制作业的执行。10.在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_内存______,使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11.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_工作效率______,但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12.在分时系统中,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_时间片______规定的cPu时间。13分时系统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__交互性_____等特点。14.在批处理兼分时系统中,往往把由分时系统控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操作系统习题答案

内存1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Ⅰ.段式;Ⅱ.页式;Ⅲ.段页式;Ⅳ.固定分区;Ⅴ.可变分区 正确答案:Ⅳ;Ⅰ 2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正确答案:该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Locality) 3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内存分配功能实现的,内存分配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Ⅰ.分配内存;Ⅱ.内存保护;Ⅲ.地址映射;Ⅳ.对换;Ⅴ.内存扩充;Ⅵ.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Ⅶ.内存到外存间交换;Ⅷ.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 正确答案:Ⅰ;Ⅱ 4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的存储管理中,存储保护是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各道作业相互干扰 5下面哪种内存管理方法有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 正确答案:分段存储管理 6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状态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程序访问 7从下面关于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正确答案: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8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是基于()。 正确答案:局部性原理 9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 正确答案:请求调页(段) 10“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引起的。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11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修改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换出页面 12 虚拟存储器是正确答案:程序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13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97.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减少运行的进程数 14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超过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越界中断 15 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97.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加内存条,增加物理空间容量 16 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

操作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 .OS 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7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 1 )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 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OS 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混凝土课后习题作业答案解析

【5-9】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为b=500mm,h=650mm,=。截面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 N=2310KN,柱顶截面弯矩设计值,柱底截面 弯矩设计值。柱挠曲变形为单曲率。弯矩作 用平面内柱上下两端的支撑长度为4.8m,弯矩作用平面外柱的计算长度=6.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纵筋采用 HRB500级钢筋。采用对称配筋,求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 。 【解】查附表3,=435N/,=410N/;查附表 10,,弯矩作用平面内柱计算长度 。 (1)判断构件是否考虑附加弯矩 杆端弯矩比==0.964>0.9 (2)计算构件弯矩设计值 =h-=650mm-50mm=600mm

==22mm>20mm,取 ( =1+( M= (3)判别偏压类型 =+ =263+22=285mm e= 且2=250=100mm,判定为大偏心受压。 (4)计算钢筋面积 将代入式(5-51),得

= =1003 选4D18(==1018),截面总配筋率为 ρ==,满足要求。(5)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 查表5-1,?=0.95。有式(5-1)得 ?() = =5354.23 =5354.23KN>N=2310KN 满足要求。 【5-10】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住,截面尺寸b=500mm,h=500mm,=。截面承受轴向压力 设计值N=200KN,柱顶截面弯矩设计值,柱

底截面弯矩设计值。柱挠曲变形为单曲率。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上下两端的支撑长度为4.2m,弯矩作用平面外柱的计算长度=5.2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纵筋采用HRB500级钢筋。采用对称配筋,求受拉和受压钢筋。 【解】查附表3,=435N/,=410N/;查附表 10,,弯矩作用平面内柱计算长度 。 (1)判断构件是否考虑附加弯矩 杆端弯矩比==0.93>0.9 (2)计算构件弯矩设计值 =h-=500mm-50mm=450mm ==16.7mm<20mm,取

操作系统练习题_及答案

操作系统练习题 第一章引言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c.通用软件D.工具软件 2.操作系统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因此它必须使计算机( ) A.使用方便 B.高效工作 C.合理使用资源 D.使用方便并高效工作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分时操作系统 B.批处理单道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批处理多道系统 4.下列系统中( )是实时系统。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B.办公自动化系统 C.化学反应堆控制系统 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 )。A.控制程序的执行 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C.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D.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6.计算机系统把进行( )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A.CPU管理B.作业管理 C.资源管理D.设备管理 7.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但( )。 A.不能自动选择作业执行 B.无法协调资源分配 c.不能缩短作业执行时间 D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 8.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 )。A.控制生产流水线B.调试运行程序c.大量的数据处理D.多个计算机资源共享 9.在混合型操作系统中,“前台”作业往往是指( )。A.由批量单道系统控制的作业B.由批量多道系统控制的作业 c.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D.由实时系统控制的作业 10.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对( )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A.批量作业B.前台作业c.后台作业D.网络通信 11.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 )。A.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B.不强调响应速度 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D.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1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共享网络个的资源 c.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13.SPOOL技术用于( )。A.存储管理B.设备管理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14.(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_______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_______系统组成。3.软件系统由各种_______和数据组成。4.计算机系统把进行_______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5.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_______,防止各用户间相互干扰。6.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和_______是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7.批处理操作系统、_______和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8.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的一个计算机问题称为_______。9.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预先写好的_______控制作业的执行。10.在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_______,使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11.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_______,但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12.在分时系统中,每个终端用户每次可以使用一个由_______规定的cPu时间。13分时系统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_______等特点。14.在批处理兼分时系统中,往往把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_______作业,把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_______作业。l5.实时系统要求有_______,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16.网络操作系统能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网络中各种_______的共享。17.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各台计算机_______主次之分。18.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有:处理器管理、_______、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19._______为用户合理地分配处理器时间.尽可能地使处理器处于忙状态,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20.文件管理面向用户实现_______存取文件,管理用户信息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21.设备管理负责管理各种外围设备,包括设备的分配、启动以及_______的实现技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哪些? 3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4.为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设计时应考虑哪些目标? 5.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6.何谓批处理操作系统? 7.为什么说批处理多道系统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8分时系统如何使各终端用户感到好像自己独占一台计算机? 9.网络操作系统有何主要功能? 10.简述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 A 4 C 5.D 6.C 7.D 8.B 9.C 10.B 11.C 12.D 13.B 14.B (二)填空题

辐射剂量学作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给出N 、R 、φ、ψ和r 的微分谱分布和积分普分布的定义,并写出用βE 表示这些辐射量的表达式。 解:N 、R 、φ、ψ和r 均存在着按粒子能量分布,如果用Q 代表这些辐射量,用 E 代表 粒子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则Q(E)是Q 的积分分布,它是能量为0—E 的粒子对Q 的贡献,QE 是Q 的微分分布,它是能量在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内粒子对Q 的贡献,用P E 表示以上辐射量。 dE d P E E Ω=??Ω ? ψ=dE d EP E E Ω??Ω R=ααdEd dtd EP E t E Ω????Ω r=dE EP E E ? N=ααdEd dtd p E t E Ω??? ?Ω 2.判断下表所列各辐射量与时间t 、空间位置γ、辐射粒子能量E 和粒子运动方向Ω之间是否存在着函数关系,存在函数关系者在表中相应位置处划“”,不存在则划“”号。 解:如下表所示 3.一个60C 0点源的活度为×107Bq ,能量为和的γ射线产额均为100%。求在离点源1m 和10m 处γ光子的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以及在这些位置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解:先求在离点源1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 262 721.10892.51 14.34%100107.34%100--?=????=?=s m r A π? 2 13 1372 211114.34%)10010602.133.1%10010602.117.1(107.34% 100)(?????+?????= ?+= r E E A πψ 220.10108.1m w ?= 在离点源10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242 722.10892.510 4%100103074%100--?=???=?=s m r A ππ?

操作系统练习题

四十一、在UNIX系统中运行下面程序,最多可产生多少个进程?画出进 程家族树。P249 main() { fork(); fork(); fork(); } [分析及相关知识]系统调用fork的功能是创建一个新进程,新进程运行与其创建者一样的程序,新创建的进程称为子进程,调用fork的进程称为父进程,父子进程都从fork调用后的那条语句开始执行。 当程序执行时,若所有进程都能成功地执行系统调用fork,则会产生最多数目的进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将开始执行时的进程称为A进程,此时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一个fork调用。 main() { fork(); /* ←PC,进程A*/ fork(): fork(); } 当进程A成功地执行完第一个fork调用时,它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将此子进程称 为进程B。此时,进程A、B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二个fork调用,进程A派生 了1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 ←PC,进程A*/ fork(); } main() { fork(); fork(); /* ←PC,进程B*/ fork(); } 当进程A、B成功地执行完第二个fork调用时,它们分别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将 这些子进程分别称为进程C、D.此时,进程A、B、C、D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 三个fork调用,进程A派生了3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A*/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B*/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C*/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D*/ ) 当进程A、B、C、D成功地执行完第三个fork调用时,它们分别创建了一个子进 程,将这些子进程分别称为进程E、F、C、H.此时,进程A、B、C、D、E、F、G、 H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程序结束处,进程A派生了7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fork(); } /* ←PC,进程A*/ main() { fork(); fork(); fork(); ) /* ←PC,进程B*/ main()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操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和计算机直接的程序接口. 2.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中,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程序A、B 同时运行,A略早于B。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试说明:(1)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是否空闲等待?若是,在那段时间段等待? (2)程序A、B是否有等待CPU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50 100 50 100 50 100 20 100 (1) cpu有空闲等待,在100ms~150ms的时候. (2) 程序A没有等待cpu,程序B发生等待的时间是180ms~200ms. 1.设公共汽车上,司机和售票员的活动如下: 司机的活动: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 售票员的活动:关车门;售票;开车门。 在汽车不断的到站、停车、行驶过程中,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这两个活动的同步关系。 semaphore s1,s2; s1=0;s2=0; cobegin 司机();售票员(); coend process 司机() { while(true) { P(s1) ; 启动车辆; 正常行车; 到站停车; V(s2); } } process 售票员() { while(true) { 关车门; V(s1);

售票; P(s2); 开车门; 上下乘客; } } 2.设有三个进程P、Q、R共享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一次只能存放一个数据,P进程负责循环地从磁带机读入数据并放入缓冲区,Q进程负责循环地从缓冲区取出P进程放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把结果放入缓冲区,R进程负责循环地从缓冲区读出Q进程放入的数据并在打印机上打印。请用信号量和P、V操作,写出能够正确执行的程序。 semaphore sp,sq,sr; int buf;sp=1;sq=0;sr=0; cobegin process P() { while(true) { 从磁带读入数据; P(sp); Buf=data; V(sq); } } process Q() { while(true) { P(sq); data=buf; 加工data; buf=data; V(sr); } } process R() { while(true) { P(sr); data=buf; V(sp); 打印数据; } }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操作系统随堂练习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参考答案:C 2.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参考答案:C 3. 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一台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 并行 B. 真实 C. 虚拟 D. 共享 参考答案:C 4.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 利用率 B. 可靠性 C. 稳定性 D. 兼容性 参考答案:A 5.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____发生( ) A. 在同一时刻 B. 在不同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参考答案:C 6.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操作系统 B. 批处理操作系统 C. 实时操作系统 D. 分时操作系统 参考答案:D 7.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交作业控制信息 B. 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 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 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参考答案:A 8. 当前三大操作系统类型是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参考答案:√ 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者() 参考答案:√

10. 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方式有两种:命令接口和图形窗口接口() 参考答案:× 11. 批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的优点() 参考答案:× 12. 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是操作系统的四个主要特点,共中异步性是OS最主要的特性() 参考答案:× 13.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参考答案:× 第2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1. 如果有三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信号量的初值应设置为( ) A. 3 B. 2 C. 1 D. 0 参考答案:B 2. 若信号量S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____个等待进程( ) A. 0 B. 1 C. 2 D. 3 参考答案:B 3. 临界区是( ) A. 一个缓冲区 B.一段共享数据区 C.一段程序 D. 一个互斥资源 参考答案:C 4. 如果有三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信号量的初值应设置为( ) A. 3 B. 2 C. 1 D. 0 参考答案:B 5. 操作系统通过()管理进程。 A. JCB B. PCB C. DCT D. CHCT 参考答案:B 6.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 A. 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 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C. 其PCB移至等待队列队首 D. 进程变为就绪状态 参考答案:D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1 一类操作系统服务提供对用户很有用的函数,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程序执行、I/O操作、文件系统操作、通信、错误检测等。 另一类操作系统函数不是帮助用户而是确保系统本身高效运行,包括资源分配、统计、保护和安全等。 这两类服务的区别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一类是针对用户,另一类是针对系统本身。 2.6 优点:采用同样的系统调用界面,可以使用户的程序代码用相同的方式被写入设备和文件,利于用户程序的开发。还利于设备驱动程序代码,可以支持规范定义的API。 缺点:系统调用为所需要的服务提供最小的系统接口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由于设备和文件读写速度不同,若是同一接口的话可能会处理不过来。 2.9 策略决定做什么,机制决定如何做。他们两个的区分对于灵活性来说很重要。策略可能会随时间或位置而有所改变。在最坏的情况下,每次策略改变都可能需要底层机制的改变。系统更需要通用机制,这样策略的改变只需要重定义一些系统参数,而不需要改变机制,提高了系统灵活性。 3.1、短期调度:从准备执行的进程中选择进程,并为之分配CPU; 中期调度:在分时系统中使用,进程能从内存中移出,之后,进程能被重新调入内存,并从中断处继续执行,采用了交换的方案。 长期调度:从缓冲池中选择进程,并装入内存以准备执行。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执行的频率。短期调度必须频繁地为CPU选择新进程,而长期调度程序执行地并不频繁,只有当进程离开系统后,才可能需要调度长期调度程序。 3.4、当控制返回到父进程时,value值不变,A行将输出:PARENT:value=5。 4.1、对于顺序结构的程序来说,单线程要比多线程的功能好,比如(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2)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将它改为小写字母输出。

操作系统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1.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其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功能。 2. 什么是分时系统?什么是实时系统?试从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和可靠性几个方面比较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分时系统:一个计算机和许多终端设备连接,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请求完成某项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好像独占计算机一样。 实时系统: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实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并作出反应。 比较:(1)交互性:实时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它不像分时系统那样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实时系统的交互性要求系统具有连续人机对话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交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得输入有一定的记忆和进一步的推断的能力。 (2)及时性:实时系统对及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们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分时系统则对及时性要求更高。 (3)独立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一样具有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提出请求时,是彼此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 (4)多路性:实时系统与分时一样具有多路性。操作系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对于实时系统,其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5)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可靠性,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 9.设内存中有三道程序,A ,B ,C ,他们按A →B →C 的先后次序执行,它们进行“计算”和“I/O 操作”的时间如表1-2所示,假设三道程序使用相同的I/O 设备。 表1-2 三道程序的操作时间 (1) 试画出单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少时间。 I/O 操作 计算 90 60 50 14020160170190 200 A A B B B C C C 总时间=20+30+10+30+50+20+10+20+10=200 (2) 试画出多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长时间。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返种情冴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与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乀。 Answer:a.窃叏戒者复制某用户癿程序戒数据;没有合理癿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闱,外围设备)b.应该丌行,因为人类设计癿仸何保护机制都会丌可避兊癿被另外癿人所破译,而丏径自信癿认为程序本身癿实现是正确癿是一件困难癿亊。 1.2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丼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栺的管理。(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b)不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呾CPU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不服务器相联癿工作站:内存呾CPU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内存资源 1.3在什举情冴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戒单用户 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癿用户较少时,仸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径快,分时系统有意丿。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癿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癿解决。迓有一种可能収生癿情冴是在同一时闱有许多另外癿用户在同一时闱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丏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癿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癿性能能够充分癿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癿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癿,。 1.4在下面丼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

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Answer:对二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癿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呾分时系统。对二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丌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癿。 1.5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乀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丏I/O可以在仸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不剩下癿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丏I/O也叧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返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呾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癿运行程序呾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觃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集群系统不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举?两台机器属二一个集群来协作提 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举?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幵分布二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仸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组成癿单一癿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癿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癿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迕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癿存储空闱。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癿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癿状态必项被复制,幵丏要持续癿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敀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敀障处理癿功能。 1.7试区分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 system)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不对等系统(peer-to-peer)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