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规律性问题归纳

中考数学规律性问题归纳

中考数学规律性问题归纳
中考数学规律性问题归纳

初中数学规律性问题归纳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规律探究性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规律探究性问题的方法

●【基础知识】

专题诠释

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例题讲解】

(一) 与数与式有关的规律探究性问题

例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b 2a ,b 5a 2,-b 8a 3,b 11

a 4,…(a

b ≠0),其中第7个式子是

________,第n 个式子是

___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解析] 第7个式子是-b 20a 7,第n 个式子是(-1)n b 3n -

1

a

n .观察给出的一列数,发现这一列数的分母a 的指数分别是1、2、3、4、…,与这列数的项数相同,故第7个式子的分母是a 7,第n 个式子的分母是a n ;这一列数的分子b 的指数分别是2、5、8、11、…,这一组数首项为2,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3,第n 项应为2+3(n -1)=3n -1.故第7个式子的分子是b 3

×7-1

=b 20,第n 个式子的分子是b 3n -

1;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列数字每一项的符号,它们的规律是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第7个式子的符号为

负,第n 个式子的符号为()-1n

.

例2 小东玩一种“挪珠子”游戏,根据挪动珠子的难度不同而得分不同,规定每次挪

动珠子的颗数与所得分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按表中规律,当所得分数为71分时,则挪动的珠子数为________颗; 当挪动n 颗珠子时(n 为大于1的整数), 所得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从表格中能看出所得分数为5、11、19、29、41….

从上图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组数的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2的幅度在增加,∴所得分数是挪动珠子数的二次函数.

设挪动n 颗珠子时(n 为大于1的整数), 所得分数为y n =an 2+bn +c , 由题意得????

?4a +2b +c =5,9a +3b +c =11,16a +4b +c =19,

解得????

?a =1,b =1,c =-1,

∴y n =n 2+n -1. 令y n =71,解得n =8.

例3 如图Z2-1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A ,B ,C ,D .请你按图中箭

头所指方向(即A →B →C →D →C →B →A →B →C →…的方式),从A 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1,2,3,4,…,当

数到12时,对应的字母是_____; 当字母C 第201次出现时,恰好 数到的数是______;当字母C 第 2n +1次出现时(n 为正整数), 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通过对字母观察可知:前六个字母为一组,后边就是这组字母反复出现.12除以6刚好余数为零,则表示这组字母刚好出现两次,∴最后一个字母应该是B .当字母C 第201

次出现时,由于每组字母中C 出现两次,则这组字母应该出现100次后还要加一次C 字母出现,而第一个C 字母在第三个出现,∴100×6+3=603.当字母C 第2n +1次出现时,则这组字母应该出现2n 次后还要加一次C 字母出现,∴应该是n ×6+3=6n +3.

例4 如图Z2-2所示,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6,BC =8,过直角顶点C 作CA 1⊥AB ,垂足为A 1,再过A 1作A 1C 1⊥BC ,垂足为C 1,过C 1作C 1A 2⊥AB ,垂足为A 2,再过A 2作A 2C 2⊥BC ,垂足为C 2,…,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 1,A 1C 1,C 1A 2,A 2C 2,…,A n C n ,则A 1C 1=_

_____,A n C n =__6·????452n ______.

[解析] 在Rt △ABC 中,AC =6,BC =8,利用勾股定理得AB =10,可由△A 1CA ∽△CBA 计

算得CA 1=245(也可由Rt △ABC 斜边上的高h =ab c 求得),同理可求A 1C 1=9625,A n C n

=6·????452n . 例5

例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我们把横

A (0,4),点

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 内部(时,点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__;当点B 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找出点B 之间的关系.

当点B 在(3,0)点或(4,0)点时,△AOB 内部(共三个点,

∴当m =3时,点B 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3或

学生通过在试卷上精确作图,能够发现当n =1时,点B 的横坐标为4,此时m =3;当n =2时,点B 的横坐标为8,此时m =9;当n =3时,点B 的横坐标为12,此时m =15.我们能够发现3、9、15为首项为3,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很容易能够得到6n -3.

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先练后想,通过精确作图,列出关于两个变量变化情况的表格,再通过寻找数式规律得到解答.

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Z2-4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正方形A 2B 2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3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正方形都相似,△A 1B 1A 2∽△A 2B 2A 3, 这些三角形的三边比等于1∶2∶5,可求出A 1B 1∶AB =2∶3. 同理可知每一个正方形与后一个正方形的相似比等于3∶2,∵第1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5,∴2个正方形的面积为5(3

2)2,第3个正方

形的面积为5(32

)4,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5????322n -2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的规律探究性问题,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在坐标系中研究几何图形,实现线段长度和点的坐标的正确转换是关键,要注重横、纵坐标两者各自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前两种类型一致.

例7 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 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 i ,j =1;当i

[解析] 因为1<3,根据规定,当i

定义新运算是指用一种新的运算符号或表达式表示一种新的运算规则,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顺序,将数值代入算式中,再把它转化为一般的四则运算,然后进行计

[达标检测]

A 组

1..对于任意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当且仅当a =c 且b =d 时, (a ,b )=(c ,d ).定义运算“?”:(a ,b )?(c ,d )=(ac -bd ,ad +bc ).若(1,2)?(p ,q )

=(5,0),则p = ,q = .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正方形A 1B 1C 1O 、A 2B 2C 2B 1、A 3B 3C 3B 2,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点A 1、A 2、A 3, …和 B 1、B 2、B 3, … 分别在直线y=kx+b 和x 轴上. 已知C 1(1, -1), C 2(

23

,27-), 则点A 3的坐标是 .

第2题 第3题

3、将边长分别为1、2、3、4……19、20的正方形置于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如 图中方式叠放,则按图示规律排列的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

4、若x 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

11x -称为x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

=--,1-的差倒数为

111(1)2=--,现已知11

x 3

=-,2x 是1x 的差倒数,3x 是2x 的差倒数,4x 是3x 的差倒数,……,依次类推,则2012x = ▲ .

5、观察图给出的四个点阵,s 表示每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按照图形中的点的个数变化规

律,猜想第n 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s 为( )

A.3n ﹣2

B.3n ﹣1

C.4n +1

D.4n ﹣3

B 组

6、如图所示,直线y =x +1与y 轴相交于点A 1,以OA 1为边作正方形OA 1B 1C 1,记作第一

个正方形;然后延长C 1B 1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2,再以C 1A 2为边作正方形C 1A 2B 2C 2,记作第二个正方形;同样延长C 2B 2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3,再以C 2A 3为边作正方形C 2A 3B 3C 3,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

6题

7、设12211=112S +

+,22211=123S ++,32211=134S ++,…, 22

11

=1(1)

n S n n +++,

设S …S=_______________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

8、如图,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

点A 2012的坐标为______.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9.如图,等腰Rt△ABC的直角边长为4,以A为圆心,直角边AB为半径作弧BC1,交斜边AC于点C1,C1B1⊥AB于点B1,设弧BC1,C1B1,B1B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然后以A为圆心,AB1为半径作弧B1C2,交斜边AC于点C2,C2B2⊥AB于点B2,设弧B1C2,C2B2,B2B1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得到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3=.

10、(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m,分别连接AB,BC,CA的中点A1,B1,C1得△A1B1C1,

再连接A1B1,B1C1,C1A1的中点A2,B2,C2得△A2B2C2,再连接A2B2,B2C2,C2A2的中点A3,B3,C3得△A3B3C3,…,这样延续下去,最后得△A n B n C n.设△A1B1C1的周长为l1,△A2B2C2的周长为l2,△A3B3C3的周长为l3,…,△A n B n C n的周长为l n,则l n=.

C组

11、如图,n个边长为1的相邻正方形的一边均在同一直线上,点M1,M2,M3,……M n分别为边B1B2,B2B3,B3B4,……,B n B n+1的中点,△B1C1M1的面积为S1,△B2C2M2的面积为S2,…△B n C n M n的面积为S n,则S n= 。(用含n的式子表示)

1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矩形;②四边形A 4B 4C 4D 4是菱形; 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4

a b

+④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

1

2

n a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已知n 是正整数,111222(,),(,),,(,),

n n n P x y P x y P x y 是反比例函数k

y x

=

图象上的一列点,其中121,2,

,,n x x x n ===.记112A xy =,223A x y =,1n n n A x y +=,,

若1A a =(a 是非零常数),则12n A A A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 和n

的代数式表示).(2)1

n

a n +

14.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 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 如此下去,…,已知正方形ABCD 的

面积1S 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23S S ,,…, S n (n 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8S =_______。

15.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A B

C D E

F G

H

I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_____,它是自然数_____________的平方,第8行共有____________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第n行共有_______________个数;

(3)求第n行各数之和.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2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2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A E D C B 图2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C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2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 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A B C O 图8 H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63736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222223362 1 419x x x MH PH MP +=-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十大题型

1、如图,已知AB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 AB AC △中,10 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 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全等? △与CQP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 运动,364y x =-+A B 、P Q 、O A Q OA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P O B A A B 、Q t OPQ △S S t 485S P O P Q 、、M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中考数学题型及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中的固定题型及惯性思维 一、角平分线的考点 1.定义 2.性质(垂直于角的两边) 3.对称性(垂直于角 平分线,构造全等,得到中点) 二、中点的三个考点 1.斜边中线(直角与中点) 2.三线合一(等腰与中点) 3.中位线(两个中点) 附注:中点常见作辅助线方法:过其中一个端点作另一个端点所在直线的平行线交延长线与一点。如果其中一个端点所在直线有多条,要结合题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一般以已知线段长度的为主。 三、等腰三角形的考点 1.等角对等边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四、全等三角形 1.五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五、轴对称图形 1.角的对称性(性质) 2.线段的对称性(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三线合一) 附注:对称轴是直线,轴对称图形既可以是一个图形本身,比如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说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呈轴对称图形。 六、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公式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用来证明直角或者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附注:利用图形证明勾股定理一般都是利用部分面积之和等于整体面积,另外记住几组常见的勾股数,3,4,5;6,8,10; 5,12,13; 7,24,25 七、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来确定点及图像的位置的 2.坐标轴及象限的划分

附注:如果题目说不经过第二象限,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一三四象限,二是经过一三象限,做此类题目不要思维定势。 八、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2.同类二次根式 3.最简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比较大小 5.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 附注:如果题目的计算结果包含根式,一定要习惯性地判断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切记因为细节问题失分;另外代数式有意义也要注意开方数大于等于0,千万不要漏掉等号。 九、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二次项系数不为0) 2.四种解法(优先考虑因式分解法,主要是十字相乘)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 附注:只要一个题目是求解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代数式的值的题目,只有两种方法,代入法与韦达定理,如果满足韦达定理的形式就用韦达定理,除此之外,一律使用代入法。 十、二次函数 1.定义(最高次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 2.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与X轴的交点、对称轴、顶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位置) 3.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4.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附注:初中阶段所有函数的知识点都比较少,更多的是知识点的迁移变化与综合应用。 十一、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有可能考选择题) 2.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 3.已知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求未知实数的取值范围 附注:1.增根是分式方程无解的特殊情况 2.如果告诉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解出X之后,一方面x<0,另外千万不要忘记x不能等于增根,这个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点。 十二、圆 1.相关定义,比如直径、圆心、弦、切线、弧、圆周角、圆心角等等 2.切线长定理 3.垂径定理 直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度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面积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类型,包括单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双(多)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线动形成的面积问题,面动形成的面积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单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单动点形成的面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某数学兴趣小组对线段上的动点问题进行探究,已知AB=8. 问题思考: 如图1,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BP为边在同侧作正方形APDC与正方形PBFE. (1)在点P运动时,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是定值吗?如果时求出;若不是,求出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 (2)分别连接AD、DF、AF, AF交DP于点A,当点P运动时,在△APK、△ADK、△DFK中,是否存在两个面积始终相等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问题拓展: (3)如图2,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动点P、Q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运动,且PQ=8.若点P从点A出发,沿A→B→C→D的线路,向D点运动,求点P从A到D的运动过程中, PQ 的中点O所经过的路径的长。

专题25 规律性问题-决胜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省内江市,第12题,3分)如图,过点A (2,0)作直线l :3 3 y x 的垂线,垂足为点A 1,过点A 1作A 1A 2⊥x 轴,垂足为点A 2,过点A 2作A 2A 3⊥l ,垂足为点A 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AA 1,A 1A 2,A 2A 3,…,则线段A 2016A 2107的长为( ) A .20153( ) B .20163()2 C .20173 ()2 D .20183() 【答案】B . 【分析】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即可得到规律“OA n =3()2n OA =2×3 ()2 n ”,依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图形找出变化规律OA n =3)2n OA =2×3 2 n 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规律型;综合题. 2.(2017四川省绵阳市,第12题,3分)如图所示,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和线段按照一定规律

摆成下列图形,第1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1,第2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2,第3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3 ,…,以此类推,则 19 3211111a a a a ++++ 的值为( ) A . 2120 B .84 61 C .840589 D .760421 【答案】C . 【分析】首先根据图形中“●”的个数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求出即可. 【解析】a 1=3=1×3,a 2=8=2×4,a 3=15=3×5,a 4=24=4×6,…,a n =n (n +2); ∴ 193211111a a a a ++++ =11111 (132435461921) +++++????? = 1111111111(1...)232435461921-+-+-+-++-=1111(1)222021+--= 840 589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综合题. 3.(2017四川省达州市,第9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 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①位置,继续绕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7次.若AB =4,AD =3,则顶点A 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 ) A .2017π B .2034π C .3024π D .3026π 【答案】D . 【分析】首先求得每一次转动的路线的长,发现每4次循环,找到规律然后计算即可. 【解析】∵AB =4,BC =3,∴AC =BD =5,转动一次A 的路线长是: 904 180 π? =2π,转动第二次的路线长是:905180π? =52π,转动第三次的路线长是:903180π? =3 2 π,转动第四次的路线长是:0,以此类推,每四

历年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x A O Q P B y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图(3) A B C O E F A B C O D 图(1) A B O E F C 图(2) y M C D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最新中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总结

压轴题答题技巧 1、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 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2、解数学压轴题做一问是一问 第一问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是问题;如果第一小问不会解,切忌不可轻易放弃第二小问。 过程会多少写多少,因为数学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 尽量多用几何知识,少用代数计算,尽量用三角函数,少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压轴题题型技巧 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2题和23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1、函数型综合题 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初中已知函数有: 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 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2、几何型综合题 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 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 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 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 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 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 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

中考数学热点专题训练-规律探究问题

中考数学热点练习2规律探究问题 数学中的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探索规律性问题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的要求,近年中考数学经常出现的考题. 归纳规律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八方面探讨归纳规律性问题的解法:(1)根据数的排列或运算规律归纳;(2)根据式的排列或运算规律归纳;(3)根据图的变化规律归纳;(4)根据寻找的循环规律归纳;(5)根据代数式拆分规律归纳;(6)根据一阶递推规律归纳;(7)根据二阶递推规律归纳;(8)根据乘方规律归纳. 考向1 数字类规律探究型问题 1. (2019·海南)有2019个数排成一行,对于任意相邻的三个数,都有中间的数等于前后两个数的和,如果第一个数是0,第二个数是1,那么前6个数的和是______,这2019个数的和是______. 【答案】0,2 【解析】根据题目的规则,0,1,1,0,-1,-1,0,1,1,0,-1,-1,……,每6个数是一个循环单位,∴前6个数的和是0,2019÷6=336…3,∴这2019个数的和=0+1+1=2. 2.(2019·黄石)将被3整除余数为1的正整数,按照下列规律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 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cm/s 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 上以2.5cm/s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 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2<t<4时,如图(3)a所示。 DP=t-2,PQ=2,∴CQ=PE=DE-DP=4-(t-2)=6-t,AQ=AC-CQ=2+t,AM=AQ-MQ=t。 ∵MN∥BC,∴△AFM∽△ABC。∴FM:BC = AM:AC=1:2,即FM:AM=BC:AC=1:2。 ∴FM=AM=t.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目前,初三学生正在紧张备考,对于数学这一科来说,最难的就是压轴题,想要在压轴题上拿高分,就要下功夫了。下面给大家带来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九种题型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

中考数学题型汇总

中考数学题型汇总 1.中点 ①中线:D 为BC 中点,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 ) 有全等 平行线中有中点,容易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可得使得到延长.6.5BD AD 2c b .4CDE ABD DE AD E AD .3S S .2CD BD .12 22 2 ACD ABD +=+???===?? 1.例.如图,在菱形ABCD 中,tan ∠ABC=,P 为AB 上 一点,以PB 为边向外作菱形PMNB ,连结DM ,取DM 中点E ,连结AE ,PE ,则的值为( ) A . B . C . D . 2. 角平分线 ②角平分线:AE 平分∠BAC 有等腰三角形 平行线间有角平分线易作全等三角形有相同角有公共边极易.5.4 .3.2BAE .1CE BE AC AB DF DE CAE ==∠=∠

3.高线 ③垂线:AF ⊥BC 角形 多个直角,易有相似三充分利用求高线可用等面积法即.4Rt .3.290AFC BC AF .1? ?=∠⊥ ②直角三角形:AD 为中线AE 为垂线 ? ????=?==+?=?== ==?=∠+∠?Rt AE BC AB AC S BC CD ABC ,构造充分利用特殊角;勾股定理:等面积法:: 斜边中线为斜边的一半两角互余:,60,45305.BC CE AC BC BE AB BC AB AC .42 1 21.321 BD AD .290C B .122222

4.函数坐标公式公式1:两点求斜率k

2 12 1x x y y k AB --= 1 13531203 3 30360145-=?-=?= ?=?=?k x k x k x k x k x 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⑤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④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③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②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①与 公式2:两点之间距离 221221)()(AB y y x x -+-= 应用:弦长公式 公式3:中点公式 ) 2,3(ABC )2 ,2( AB 3 213212 121y y y x x x y y x x ++++=?++=重心中点 应用:求中点坐标 公式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21212 121-=??⊥=?k k l l k k l l ②① 应用:①平行与垂直②直角三角形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运动型问题 第17课时 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58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8分) 1.[·安徽]如图6-1-1,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S △ PAB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 D )13A. B. C.5 D. 2934241 图6-1-1 第1题答图 【解析】 令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由S △PAB =S 矩形ABCD ,得×5h =×5131213 ×3,解得h =2,动点P 在EF 上运动,如答图,作点B 关于EF 的对称点B ′,BB ′=4,连结AB ′交EF 于点P ,此时PA +P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最小值为=,选D. 52+42412.如图6-1-2,在矩形ABCD 中,AB =2a ,AD =a ,矩 形边上一动点P 沿A →B →C →D 的路径移动.设点P 经 过的路径长为x ,PD 2=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D )【解析】 ①当0≤x ≤2a 时,∵PD 2=AD 2+AP 2,AP = x ,∴y =x 2+a 2;② 图6-1-2

当2a <x ≤3a 时,CP =2a +a -x =3a -x ,∵PD 2=CD 2+CP 2,∴y =(3a -x )2+(2a )2=x 2-6ax +13a 2;③当3a <x ≤5a 时,PD =2a +a +2a -x =5a -x , ∴PD 2=y =(5a -x )2,y =∴能大致反映y {x 2+a 2(0≤x ≤2a ),x 2-6ax +13a 2(2a

2019年福州市中考数学规律性试题汇总与解析(一)

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规律试题(一) 1. (2019?安徽)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32﹣4×12=5 ① 52﹣4×22=9 ② 72﹣4×32=13 ③ …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2= ( ); (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 【解析】解:(1)32﹣4×12=5 ① 52﹣4×22=9 ② 72﹣4×32=13 ③ … 所以第四个等式:92﹣4×42=17; (2)第n个等式为:(2n+1)2﹣4n2=2(2n+1)﹣1, 左边=(2n+1)2﹣4n2=4n2+4n+1﹣4n2=4n+1, 右边=2(2n+1)﹣1=4n+2﹣1=4n+1. 左边=右边 ∴(2n+1)2﹣4n2=2(2n+1)﹣1. 2. (2019?漳州)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解;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3n﹣1,故答案为:3n﹣1. 3. (2019?白银)观察下列各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 333

4. (2019?兰州)为了求1+2+22+23+…+2100的值,可令S=1+2+22+23+…+2100,则2S=2+22+23+24+…+2101,因此2S﹣S=2101﹣1,所以S=2101﹣1,即1+2+22+23+…+2100=210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1+3+32+33+…+32019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设M=1+3+32+33+…+32019 ①, ①式两边都乘以3,得 3M=3+32+33+…+32019 ②. ②﹣①得 2M=32019﹣1, 两边都除以2,得 M= , 故答案为: . 5. (2019?天水)如图,一段抛物线y=﹣x(x﹣1)(0≤x≤1)记为m1,它与x轴交点为O、A1,顶点为P1;将m1绕点A1旋转180°得m2,交x轴于点A2,顶点为P2;将m2绕点A2旋转180°得m3,交x轴于点A3,顶点为P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m10,顶点为P10,则P10的坐标为(). 【解析】解:y=﹣x(x﹣1)(0≤x≤1), OA1=A1A2=1,P2P4=P1P3=2, P2(2.5,﹣0.25) P10的横坐标是2.5+2×[(10﹣2)÷2]=10.5, p10的纵坐标是﹣0.25, 故答案为(10.5,﹣0.25).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x A O Q P B y 图(3) A B C O E F A B C O D 图(1) A B O E F C 图(2)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 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解:1、A (8,0) B (0,6) 2、当0<t <3时,S=t 2 当3<t <8时,S=3/8(8-t)t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 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究型问题

第5题 第6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型问题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问题中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来发现或揭示所给信息中蕴含的本质规律特征的一类探究性问题,常见的规律探索型问题有数字类探究型问题,几何图形探究型问题,点的坐标变化探究型问题等。 类型一、数式递变规律: 1.(2019安徽)观察以下等式: 2.(2019云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3x ,5x -,7x ,9x -,11x ,…,第n 个单项式为( ) A. 121)1(---n n x B. 12)1(--n n x C. 121)1(+--n n x D. 12)1(+-n n x 3.(2018天水)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1,61,121,201,…,a 1,901,b 1,(其中a ,b 为整数),则a+b 的值为--------------------------------------------------------------------------------------------------------------( ) A.182 B.172 C.242 D.200 4.(2019达州)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a -11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为1211-=-,1-的差倒数为2 1)1(11=--,已知51=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a 的差倒数,…,以此类推,则2019a 的值为--------------------------------------------------------------------------------------------------( ) A.5 B. 4 1- C. 34 D. 54 5.(2018淄博)将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例如位于第3行第4列的数是12,则位于第45行第8列的数是 。 类型二、图形递变规律: 按照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第6个等式: ; (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

中考数学规律题(附答案)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 ,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 +0×21 +1×20 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 +0×23 +1×22 +1×21 +1×20 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s t =?(s t ,是正整数,且s t ≤),如果p q ?在 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 ()p F n q = .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31 (18)62 F ==.给出下列关于()F n 的说法:(1)1(2)2F =;(2)3 (24)8 F =;(3)(27)3F =;(4)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1F n =.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B ) A.1 B.2 C.3 D.4 3.若(x 2 -x -1)x +2=1,则x =___________.2、-1、0、-2 4.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 ,22x -,34x ,4 8x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7个单项式为 ; 第n 个单项式为 .7 64x ;1 (2)n n x -- 5.已知2 1 (123...)(1)n a n n = =+,,,,记112(1)b a =-,2122(1)(1)b a a =--,…, 122(1)(1)...(1)n n b a a a =---,则通过计算推测出n b 的表达式n b =_______.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6.已知n 是正整数,111222(,),(,),,(,),n n n P x y P x y P x y L L 是反比例函数k y x = 图象上的一列点,其中121,2,,,n x x x n ===L L .记112A x y =,223A x y =,1n n n A x y +=L L ,, 若1A a =(a 是非零常数),则12n A A A ???L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 和n 的代数式表示).(2)1 n a n + 7.已知22223322333388 + =?+=?,,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

中考二次函数综合压轴题型归类 一、常考点汇总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B A B A x x y y AB -+-= 2、中点坐标: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 ? ??++22B A B A y y x x , 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 3、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 ① 用?和参数的其他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②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两种形式:分式、二次根式) ③ 分析求解:若是分式,分母是分子的因数;若是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完全平方式。 例: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 2 =-m x m x ++有两个整数根,5<m 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4、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方法同上) 例:若抛物线()3132 +++=x m m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 为正整数,试确定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举例如下: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3(1)230mx m x m --+-=(m 为实数),求证: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 解:当0=m 时,1=x ; 当0≠m 时,()032 ≥-=?m ,()m m x 213?±-= ,m x 3 21-=、12=x ; 综上所述: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是1。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 已知抛物线22 -+-=m mx x y (m 是常数),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并求出固定点的坐标。 解:把原解析式变形为关于m 的方程()x m x y -=+-12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