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市售酸碱的浓度

常见的市售酸碱的浓度

常见的市售酸碱的浓度

常见的市售酸碱的浓度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 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 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 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 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 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 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 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 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 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若不发生反 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若恰好完全反应的 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 水解。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若 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平衡移动 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该类试题中,图象中 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习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 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 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 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b2的数量级为10-8 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 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 K 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 3.25℃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浓度与比重对照表

硫酸浓度与比重对照表

硝酸的百分比浓度、当量浓度及比重对照表 1.0036 1.1609 1.0152 1.1733 1.0543 1.2213 1.0661 1.2335 盐酸浓度与比重对照表 HCL含量( 克 ) 比重20/4℃HCL含量( 克 ) 比重 20/4℃ 100g中含 量 1升中含量100g中含量1升中含量

1 10.03 1.003 2 2 243.8 1.108 2 20.16 1.008 24 268.5 1.119 4 40.72 1.018 26 293. 5 1.129 6 61.6 7 1. 02 8 28 319.0 1.139 8 83.01 1.038 30 344.8 1.149 10 104.7 1.047 32 371.0 1.159 12 126.9 1.057 34 397.5 1.169 14 149.5 1.068 36 424.4 1.179 16 172.4 1.078 38 451.6 1.189 18 195.8 1.088 40 479.2 1.198 20 219.6 1.098 磷酸浓度与比重对照表 H3PO含量( 克 ) 比重 20/4 ℃H3PO含量( 克 ) 比重 20/4 ℃ 100g中含量1升中含量100g中含量1升中含量 1 10.04 1.004 55 758.5 1.379 3 30.49 1.01 4 60 855.6 1.426 5 51.37 1.025 65 958.8 1.475 8 83.36 1.042 70 1068 1.526 10 105.3 1.053 75 1184 1.579 15 162.4 1.082 80 1306 1.633 20 222.7 1.113 85 1436 1.689 25 286.6 1.146 90 1571 1.746 30 354.2 1.180 96 1746 1.819 35 425.6 1.216 98 1807 1.844

专题09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 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Word版含解析

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 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 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 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 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 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 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 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液碱密度和浓度对照表

液碱密度和浓度对照表密度浓度% 1 0.159 1.005 0.602 1.01 1.04 1.02 1.94 1.03 2.84 1.04 3.74 1.05 4.65 1.06 5.56 1.07 6.47 1.08 7.38 1.09 8.28 1.1 9.19 1.11 10.1 1.12 11.01 1.13 11.92 1.14 1 2.83 1.15 13.73 1.16 14.64 1.17 15.54 1.18 16.44 1.19 17.34 1.2 18.25 1.21 19.16 1.22 20.07 1.23 20.98 1.24 21.9 1.25 2 2.82 1.26 23.73 1.27 24.64 1.28 25.56 1.29 26.48 1.3 27.41 1.31 28.33 1.32 29.26

1.33 30.2 1.34 31.14 1.35 3 2.1 1.36 3 3.06 1.37 3 4.03 1.38 3 5.01 1.39 36 1.4 3 6.99 1.41 3 7.99 1.42 3 8.99 1.43 40 1.44 41.03 1.45 42.07 1.46 43.12 1.47 44.17 1.48 45.22 1.49 46.27 1.5 47.33 1.51 48.38 1.52 4 9.44 1.53 50.5

液碱温度密度对照表 温度分别是0℃10℃15℃18℃20℃30℃40℃50℃60℃70℃80℃90℃100℃时在不同比例下的密度分别如下 1% 1.01240 1.01150 1.01065 1.01003 1.00950 1.00690 1.00330 0.99900 0.99410 0.98840 0.98240 0.97600 0.96930 5% 1.05980 1.05710 1.05554 1.05454 1.05380 1.05010 1.04580 1.04120 1.03590 1.03020 1.02430 1.01790 1.01150 10% 1.11710 1.11320 1.11107 1.10977 1.10890 1.10430 1.09950 1.09420 1.08890 1.08310 1.07710 1.07080 1.06430 12% 1.13990 1.13550 1.13327 1.13188 1.13090 1.12610 1.12100 1.11570 1.11010 1.10430 1.09830 1.09200 1.08550 14% 1.16240 1.15780 1.15545 1.15400 1.15300 1.14800 1.14280 1.13730 1.13160 1.12570 1.11950 1.11320 1.10660 16% 1.18490 1.18010 1.17761 1.17610 1.17510 1.16990 1.16450 1.15880 1.15310 1.14710 1.14080 1.13430 1.12770 18% 1.20730 1.20230 1.19973 1.19810 1.19720 1.19180 1.18630 1.18050 1.17460 1.16850 1.16210 1.15560 1.14890 20% 1.22960 1.22440 1.22183 1.22022 1.21910 1.21360 1.20790 1.20200 1.19600 1.18980 1.18330 1.17680 1.17000 22% 1.25190 1.24650 1.24386 1.24220 1.24110 1.23540 1.22960 1.22360 1.21740 1.21110 1.20460 1.19800 1.19120 24% 1.27410 1.26860 1.26582 1.26412 1.26290 1.25710 1.25120 1.24510 1.23880 1.23240 1.22590 1.21920 1.21240 26% 1.29630 1.29060 1.28770 1.28600 1.28480 1.27890 1.27280 1.26660 1.26030

盐酸密度对照

工业盐酸密度(g/cm3),质量分数(100%)与摩尔浓度(mol/L)对应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1 0.4 0.109589041 1.005 1.4 0.385479452 1.01 2.4 0.664109589 1.015 3.4 0.945479452 1.02 4.4 1.229589041 1.025 5.4 1.516438356 1.03 6.4 1.806027397 1.035 7.5 2.126712329 1.04 8.5 2.421917808 1.045 9.5 2.719863014 1.05 10.5 3.020547945 1.055 11.5 3.323972603 1.06 1 2.5 3.630136986 1.065 13.5 3.939041096 1.07 14.5 4.250684932 1.075 15.5 4.565068493 1.08 16.5 4.882191781 1.085 17.4 5.172328767 1.09 18.4 5.494794521 1.095 19.4 5.82 1.1 20.4 6.147945205 1.105 21.4 6.478630137 1.11 2 2.3 6.781643836 1.115 23.3 7.117671233 1.12 24.2 7.425753425 1.125 25.2 7.767123288 1.13 26.2 8.111232877 1.135 27.2 8.458082192 1.14 28.2 8.807671233 1.145 29.2 9.16 1.15 30.2 9.515068493 1.155 31.2 9.872876712 1.16 3 2.2 10.23342466 1.165 33.2 10.59671233 1.17 34.2 10.96273973 1.175 35.2 11.33150685 1.18 36.2 11.7030137 1.185 37.2 1 2.07726027 1.19 38.3 1 2.48684932 1.195 39.4 1 2.89945205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及配制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及配制 溶液 密度 /(g·cm-3) 质量分数 /%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配制 浓盐酸 1.19 38 12 稀盐酸 1.10 20 6 浓盐酸:水=1:1(体积比) 稀盐酸 1.0 7 2 6 mol·L-1盐酸:水=1:2(体积比) 浓硫酸 1.84 98 18 稀硫酸 1.18 25 3 稀硫酸:水=1:5(体积比) 稀硫酸 1.06 9 1 3 mol·L-1硫酸:水=1:2(体积比) 浓硝酸 1.41 68 16 稀硝酸 1.2 32 6 浓硝酸:水=8:9(体积比) 稀硝酸 1.1 12 2 6 mol·L-1硝酸:水=3:5(体积比) 冰醋酸 1.05 99.8 17.5 稀乙酸 1.04 35 6 冰醋酸:水=27:50(体积比) 稀乙酸 1.02 12 2 6 mol·L-1醋酸:水=1:2(体积比) 浓氨水0.91 28 15 稀氨水0.96 11 6 浓氨水:水=2:3(体积比) 稀氨水 1.0 3.5 2 6 mol·L-1氨水:水=1:2(体积比) 浓氢氧化钠 1.44 41 14.4 稀氢氧化钠 1.1 8 2 氢氧化钠80g/L 石灰水0.15 0.02 饱和石灰水澄清液 几种常见的气体干燥剂 干燥剂可干燥气体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气体T 溶解度气体T 溶解度气体T 溶解度

/o C /(mL·100mL-1H2O) /o C /(m L·100mL-1H2O) /o C /(m L·100mL-1H2O) H20 2.14 N20 2.33 O20 4.89 20 0.85 40 1.42 25 3.16 CO 0 3.5 NO 0 7.34 H2S 0 437 20 2.32 60 2.37 40 186 CO20 171.3 NH30 89.9 Cl210 310 20 90.1 100 7.4 30 177 SO20 22.8 常用的气体净化剂 气体所含杂质净化剂气体所含杂质净化剂 O2Cl2NaOH溶液CO CO2石灰水 H2H2S CuSO4溶液N2O2加热铜网 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CO2CO或H2CuO CH4C2H2溴水H2S HCl 饱和NaHS Cl2HCl 饱和食盐水NO NO2水 常见化合物的俗名 类别俗名主要化学成分 硅化合物石英SiO2 水晶SiO2 打火石、燧石SiO2 玻璃SiO2 砂石SiO2 橄榄石Mg SiO4硅锌石Zn SiO4硅胶SiO2 钠化合物食盐NaCl 硼砂Na2B4O7·10H2O 苏打、纯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海波Na2S2O3·5H2O 红矾钠Na2Cr2O7·2H2O 苛性钠、烧碱、苛性碱、火碱NaOH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碱Na2S 水玻璃Na2SiO3·nH2O 钾盐、碱砂K2CO3 黄血盐K4Fe(CN)6·2H2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8 导电能力曲线练习

专题08 导电能力曲线 1.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 B. 滴定醋酸的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 b点溶液中:c(OH-)>c(H+)+c(CH3COO-)+c(CH3COOH) 【答案】D 【解析】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盐酸的导电能力强,所以曲线①代表醋酸、曲线②代表盐酸,故A错误;氢氧化钠滴定醋酸,终点时溶液呈碱性,所以应该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故B错误;a点表示醋酸钠溶液、c点表示氯化钠溶液、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醋酸钠的混合液, b点水电离受到氢氧化钠的抑制,a点水电离受到醋酸钠的促进,c点氯化钠对水电离无影响,所以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故C错误;b点表示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钠的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OH-)+c(CH3COO-);根据物料守恒c(Na+)= 2c(CH3COO-)+2c(CH3COOH);所以c(OH-)=c(H+)+c(CH3COO-)+2c(CH3COOH),故c(OH-)>c(H+)+c(CH3COO-)+c(CH3COOH),D正确。2.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下Kb=1.6×10-4)。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2)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3)物质电离程度或水解程度的比较。 (4)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水解常数、溶解平衡常数的相关判断。 二、考点突破 (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浓度: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在醋酸的电离平衡CH 3COOH?CH 3 COO-+H+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 c(CH 3COOH)、c(H+)、c(CH 3 COO-)变小,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 3 COOH)、c(H+)、 c(CH 3 COO-)增大,但电离程度变小。 ⑵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般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⑶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使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碱液浓度与密度对应表

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密度(20℃ )g/cm3 NaOH的质量分数/(g/100g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0.159 0.0393 1.0050.6020.151 1.01 1.0450.264 1.015 1.490.378 1.02 1.940.494 1.025 2.390.611 1.03 2.840.731 1.035 3.290.851 1.04 3.7450.971 1.045 4.2 1.097 1.05 4.655 1.222 1.055 5.11 1.347 1.06 5.56 1.474 1.065 6.02 1.602 1.07 6.47 1.731 1.075 6.93 1.862 1.087.38 1.992 1.0857.83 2.123 1.098.28 2.257 1.0958.74 2.391 1.19.19 2.527 1.1059.645 2.664 1.1110.1 2.802 1.11510.555 2.942 1.1211.01 3.082 1.12511.46 3.224 1.1311.92 3.367 1.1351 2.37 3.51 1.141 2.83 3.655 1.14513.28 3.801 1.1513.73 3.947 1.15514.18 4.095 1.1614.64 4.244 1.16515.09 4.395 1.1715.54 4.545 1.17515.99 4.697 1.1816.44 4.85 1.18516.89 5.004 1.1917.345 5.16 1.19517.8 5.317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1.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NaOH溶液。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C. 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 D. 当V(NaOH)=30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 【答案】C 2.已知:pK a= -lgK a,25℃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所得溶液中:V o等于lOmL B. B点所得溶液中: C. C点所得溶液中: D. D点所得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分析: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结合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 C.根据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结合电荷守恒分析; 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根据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计算。详解: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S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1=c(H+)c(HSO3?)/c(H2SO3)=10-1.85mol/L,所以c(H+)=K a1,表明溶液中c(NaHSO3)=c(H2SO3),若恰好是10mLNaOH,由于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所得溶液中c(H2SO3)<c(NaHSO3),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才能使溶液中c(NaHSO3)=c(H2SO3),即V0<10mL,A错误; 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B正确; C.H2SO3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2=c(H+)c(SO32-)/c(HSO3?)=10-7.19mol/L,C点溶液的pH=7.19,即溶液中c(H+)=10-7.19mol/L,则c(H+)=K a2,表明溶液中c(SO32-)=c(HS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3c(HSO3?),C正确; 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亚硫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则K h1=K w/K a2=10?14/10?7.19=10-6.81,D正确。答案选A。 3.常温下,向10.0mL 0.10 mol·L-1某二元酸H2R溶液中滴加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统编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练习

专题09 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 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 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 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 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 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 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 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盐酸浓度

盐酸浓度/密度 1/1.0032 2/1.0082 4/1.0181 6/1.0279 8/1.0376 10/1.0474 12/1.0574 14/1.0675 16/1.0776 18/1.0878 20/1.0980 22/1.1083 24/1.1187 26/1.1290 28/1.1392 30/1.1492 32/1.1593 34/1.1691 36/1.1789 38/1.1885 40/1.1980

浊点的测定 将样品在烧杯中用蒸馏水配成1%的溶液,然后慢慢加热,边加热边搅动,并用温度计测其温度,等溶液由澄清变成浑浊时读取温度值。然后将样品溶液边搅动边自然降温,等溶液由浑浊变澄清时读取温度值。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即为浊点温度。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指标,对于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乳液类样品不适用。 起泡性的测定:在一具塞的刻度试管(最好选用20mL以上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比如10mL)被测样品,盖好塞子(保证不会漏液体),用力上下摇晃20次,试管中泡沫达到的高度即作为起泡性的标准。泡沫越高,说明起泡性越好。 消泡性能测定:取两个同样大小的具塞试管(最好20mL以上),分别加入同样量(比如10mL)的被测样品,上下用力摇晃20次,泡沫由最多到完全破灭所需的时间即为消泡时间,消泡时间越短,消泡越快,消泡性能越好。 抑泡性能测定:取两个同样大小的具塞试管(最好20mL以上),分别加入同样量(比如10mL)的被测样品,用力上下摇晃20次,读取泡沫达到的高度,泡沫少的说明抑泡性能好。 耐酸性能测定:取同样大小的烧杯数个,分别加入同样量(比如100克)的被测样品,然后以5克为增加量依次向烧杯中加入冰醋酸并搅拌均匀,观察有无浑浊或分层现象,发生浑浊或分层的烧杯中的醋酸加入量即为耐酸量。 为了更精确地表示耐酸性,可以以发生浑浊或分层的加入量为中间值,把增加量减少,重复前面的操作。 耐碱性能测定:取同样大小的烧杯数个,分别加入同样量(比如100克)的被测样品,然后以5克为增加量依次向烧杯中加入烧碱(或纯碱)溶液并搅拌均匀,观察有无浑浊或分层现象,发生浑浊或分层的烧杯中的烧碱(或纯碱)溶液加入量即为耐碱量。同样,可以以发生浑浊或分层的加入量为中间值,把增加量减少,重复前面的操作,来得到更准确的耐碱量。

盐酸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对应

工业盐酸密度,质量分数与摩尔浓度对应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1 0.4 0.109589041 1.005 1.4 0.385479452 1.01 2.4 0.664109589 1.015 3.4 0.945479452 1.02 4.4 1.229589041 1.025 5.4 1.516438356 1.03 6.4 1.806027397 1.035 7.5 2.126712329 1.04 8.5 2.421917808 1.045 9.5 2.719863014 1.05 10.5 3.020547945 1.055 11.5 3.323972603 1.06 1 2.5 3.630136986 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1.065 13.5 3.939041096 1.07 14.5 4.250684932 1.075 15.5 4.565068493 1.08 16.5 4.882191781 1.085 17.4 5.172328767 1.09 18.4 5.494794521

1.095 19.4 5.82 1.1 20.4 6.147945205 1.105 21.4 6.478630137 1.055 11.5 3.323972603 1.06 1 2.5 3.630136986 1.065 13.5 3.939041096 1.07 14.5 4.250684932 1.075 15.5 4.565068493 1.08 16.5 4.882191781 1.085 17.4 5.172328767 1.09 18.4 5.494794521 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1.095 19.4 5.82 1.1 20.4 6.147945205 1.105 21.4 6.478630137 1.11 2 2.3 6.781643836 1.115 2 3.3 7.117671233 1.12 2 4.2 7.425753425 1.125 2 5.2 7.767123288 1.13 2 6.2 8.111232877 1.135 2 7.2 8.458082192 1.14 28.2 8.807671233

实验二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比较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滴定管的使用,学习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NaOH、HCI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比较滴定。 3.初步掌握半滴操作与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 4.掌握滴定结果的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与二氧化碳,不符合直接法配制的条件,因此只能用间接法配制盐酸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酸碱溶液中已知其中之一的准确浓度,通过滴定得到它们的体积比,然后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另一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其pH突跃范围为4、30~9、70 (化学计量点时pH=7、00),因此甲基橙(3、1~4、4)、甲基红(4、4~6、2)、中性红(6、8~8、0)、酚酞(8、0~9、6)等指示剂都可指示终点。当指示剂一定时,用一定浓度的HCl与NaOH 相互滴定,指示剂变色时,所消耗的体积比V HCl/V NaOH不变,与被滴定溶液的体积无关。借此可检验滴定操作技术与判断终点的能力。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HCI溶液:6mol、L-1。 2、固体NaOH 。 3、甲基橙指示剂:1g、L-1。 4、酚酞指示剂:1g、L-1 90%乙醇溶液。 5、500 ml试剂瓶2个(一个带玻璃塞, 另一个带橡胶塞)。 6.酸、碱滴定管(50ml),锥形瓶等 四、实验步骤 1、0、1 mol、L-1HCl溶液(500ml)的配制 用10 ml的洁净量筒量取约6 mol、L-1HCl ml,倒入盛有400 ml水的试剂瓶中,加蒸馏水至500 ml,盖上玻璃塞,充分摇匀。 2、0、1mol、L-1NaOH溶液( 500ml)的配制

常用酸碱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对照表及换算方法

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换算 溶液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换算公式: C=10ρW M C代表溶液摩尔浓度,ρ代表溶液密度,W%代表溶液质量分数,M代表溶质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ρ(g/ml) 质量分数W(%) 摩尔浓度C(mol/L) 密度ρ(g/ml) 质量分数W(%) 摩尔浓度C(mol/L) 1 0.4 0.11 1.100 20.4 6.15 1.005 1.4 0.39 1.105 21.4 6.48 1.010 2.4 0.66 1.110 22.3 6.78 1.015 3.4 0.95 1.115 23.3 7.12 1.020 4.4 1.23 1.120 24.2 7.43 1.025 5.4 1.52 1.125 25.2 7.77 1.030 6.4 1.81 1.130 26.2 8.11 1.035 7.5 2.13 1.135 27.2 8.46 1.040 8.5 2.42 1.140 28.2 8.81 1.045 9.5 2.72 1.145 29.2 9.16 1.050 10.5 3.02 1.150 31.2 9.52 1.055 11.5 3.32 1.155 31.2 9.87 1.060 1 2.5 3.63 1.160 32.2 10.23 1.065 13.5 3.94 1.165 33.2 10.60 1.070 14.5 4.25 1.170 34.2 10.96 1.075 15.5 4.57 1.175 35.2 11.33 1.080 16.5 4.88 1.180 36.2 11.70 1.085 17.4 5.17 1.185 37.2 1 2.08 1.090 18.4 5.49 1.190 38.3 1 2.49 1.095 19.4 5.82 1.195 39.4 1 2.90

实验 滴定操作练习及酸碱溶液浓度比较

(实验预习报告样板) 实验滴定操作练习及酸碱溶液浓度比较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标准溶液的两种配制方法; 2.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颜色变化; 3. 学习正确记录数据和结果处理的方法 二、原理 标准溶液一般有两种方法配制: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 本实验是用间接法配制酸碱标准溶液。 反应方程式: HCl + NaOH →NaCl +H2O 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三、实验内容 1. 0.1mo1·L-1HCl溶液的配制 量取浓盐酸,倾入洗净的溶液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1·L-1NaOH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称取固体NaOH 4g,加蒸馏水使NaOH全部溶解后倾入洗净的溶液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以橡皮塞塞住瓶口,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 操作步骤: (1)酚酞作指示剂 自滴定管放出20~·L-1 HCl于锥形瓶 1 ???→ 滴酚酞-1 0.1mo1L NaOH ? ??????→ 滴定 终 点(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平行滴定3份,计算每份滴定V HCl/V NaOH,并求出其相对平均偏差。 (2)甲基橙作指示剂 放出约20~30mL ·L-1NaOH于锥形瓶 1 ????→ 滴甲基橙-1 0.1mo1L HCl ? ??????→ 滴定 终点 (橙黄色),半分钟不褪色。计算V HCl/V NaOH。

四、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 (注:表格不要分页) 1.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以酚酞作指示剂) 相对平均偏差计算式: 123100%3x x x x x x x -+-+-= ??相对平均偏差 (正式报告必须包括下面内容,但预习报告中不需要写) 五、讨论和思考题 要求:对本次实验进行结果讨论或自选2题实验书上的思考题。

盐酸的密度对照表

盐酸的密度对照表 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1 0.4 0.109589041 1.005 1.4 0.385479452 1.01 2.4 0.664109589 1.015 3.4 0.945479452 1.02 4.4 1.229589041 1.025 5.4 1.516438356 1.03 6.4 1.806027397 1.035 7.5 2.126712329 1.04 8.5 2.421917808 1.045 9.5 2.719863014 1.05 10.5 3.020547945 1.055 11.5 3.323972603 1.06 12.5 3.630136986 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1.065 13.5 3.939041096 1.07 14.5 4.250684932 1.075 15.5 4.565068493 1.08 16.5 4.882191781 1.085 17.4 5.172328767 1.09 18.4 5.494794521

1.1 20.4 6.147945205 1.105 21.4 6.478630137 1.055 11.5 3.323972603 1.06 1 2.5 3.630136986 1.065 13.5 3.939041096 1.07 1 4.5 4.250684932 1.075 1 5.5 4.565068493 1.08 1 6.5 4.882191781 1.085 1 7.4 5.172328767 1.09 1 8.4 5.494794521 密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1.095 1 9.4 5.82 1.1 20.4 6.147945205 1.105 21.4 6.478630137 1.11 2 2.3 6.781643836 1.115 2 3.3 7.117671233 1.12 2 4.2 7.425753425 1.125 2 5.2 7.767123288 1.13 2 6.2 8.111232877 1.135 2 7.2 8.458082192 1.14 28.2 8.8076712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