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硅酸盐学报

· 1432 ·2008年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熊昆1,徐光亮1,李松涛1,宋春军2

(1. 西南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固体物理研究所,合肥 230031)

摘要:以蒸馏水、乙醇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 PEI)、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onionic polyacry lamide, PAM)为分散剂,对碳化硅晶须(SiC w)悬浮液的均匀稳定分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75%(体积分数)乙二醇与25%(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分散效果最佳;添加1.5%(质量分数)PEI时,SiC w能在pH=4~10的范围内实现均匀稳定分散,添加0.1%~0.3%(质量分数)PAM时,仅在pH=8~10,能实现SiC w均匀稳定分散。

关键词:碳化硅晶须; 分散; 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酰胺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08)10–1432–05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XIONG Kun1,XU Guangliang1,LI Songtao1,SONG Chunjun2

(1. New Materials Laboratory,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2.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SiC w) was researched using distilled water and mixtures containing ethanediol and ethanol as the dispersing medium, and using polyethylene imine (PEI) and nonionic polyacry lamide (PAM) as the dispers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persing state of SiC w is the best by using the mixtures as the dispersing medium; in these conditions, the dispersing medium contained 75% (in volume) ethanediol and 25% (in volume) ethanol. SiC w can be dispersed homo-geneously at pH=4 to 10 by using 1.5% (in mass) PEI as the dispersant; however, with 0.1% to 0.3% (in mass) PAM as the dispersant, it can only be dispersed well at pH=8 to 10.

Key words: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disperse; polyethylene imine; polyacry lamide

由于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等优点,碳化硅晶须(silicon carbide whisker,SiC w)被视为一种优良的强化增韧材料。利用晶须产生的裂纹偏转、晶须拔出及桥联等作用,使得晶须强化增韧陶瓷基体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表面力及静电作用,晶须容易团聚。晶须团聚导致材料产生致命的缺陷,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制备一个均匀分散的SiC w分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Varga[1]研究指出可以通过调节pH值使其远离等电点,获得分散性好的陶瓷粉体悬浮液。Widegren 等[2]在研究酸对陶瓷粉体在乙醇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时指出,在控制溶液的静电稳定性方面,表面电位和离子强度是2个重要的参数。Valdivieso 等[3]认为聚合物分散剂是否能很好地吸附在陶瓷粉体表面,与陶瓷粉体表面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关系,酸性聚合物和碱性粉体表面有较好的亲附性。

目前针对SiC w的稳定均匀分散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PEI)、[4–6] 焦磷酸钠、[7] 硅烷偶联剂、[8] 聚乙二醇[9]等为分散剂,

收稿日期:2008–01–04。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5–08。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A3120061156)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熊昆(1983—),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光亮(1965—),博士,教授。Received date:2008–01–04. Approved date: 2008–05–08.

First author: XIONG Kun (1983–), male, graduate student for master de-gree.

Correspondent author: XU Guangliang (1965–), doctor, professor.

E-mail: xuguangliang@https://www.doczj.com/doc/3218758754.html,

第36卷第10期2008年10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6,No. 10

October,2008

固体分散体题目及答案

固体分散体、微囊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系。 2.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 3.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微型胶囊。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应用固体分散技术的剂型是D A.散剂 B. 胶囊剂 C.微丸 D.滴丸 E.贴片 2.下列有关环糊精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环糊精是由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 B是水溶性、还原性白色结晶性粉末 C.是由6-10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D.结构为中空圆筒型 E.其中以β-环糊精溶解度最小 3.以下利用亲水胶体的盐析作用制备微囊的方法是A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界面缩聚法 E.喷雾干燥法 4.用β-环糊精包藏挥发油后制成的固体粉末为B A.固体分散体 B.包合物 C.脂质体 D.微球 E.物理混合物 5.包合物制备中,β-环糊精比α-环糊精或γ-环糊精更为常用的原因是B A.水中溶解度最大 B.水中溶解度最小 C.形成的空洞最大 D.分子量最小 E.包容性最大6.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速率快慢顺序正确的是D A.无定型>微晶态>分子状态 B.分子状态>微晶态>无定形 C.微晶态>分子状态>无定形 D.分子状态>无定形>微晶态 E.微晶态>无定形>分子状态 7.下列哪种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C A.PEG B.PVP C.EC D.胆酸 E.泊洛沙姆188 8.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A.久贮不够稳定 B.药物高度分散 C.药物的难溶性得不到改善 D.不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刺激性增大 9.β-环糊精结构中的葡萄糖分子数是C A.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E. 9个 10.制备固体分散体,若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则为B A.低共熔混合物 B. 固态溶液 C. 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E.无定形物 11. 以下属于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为A A.聚乳酸 B.阿拉伯胶 C.聚乙烯醇 D.甲基纤维素 E.聚酰胺 12.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硫酸钠水溶液的作用是A A.凝聚剂 B.稳定剂 C.阻滞剂 D.增塑剂 E.稀释剂 13.以下有关微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

药剂学考试题附答案

药剂学考试题附答案 1、题目:配制含毒剧药物散剂时,为使其均匀混合应采用()。 A 过筛法 B 振摇法 C 搅拌法 D 等量递增法 2、题目:泡腾颗粒剂遇水产生大量气泡,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所放出的气体是()。 A 氢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3、题目: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不适宜选用的制粒方法是()。 A 过筛制粒 B 流化喷雾制粒 C 喷雾干燥制粒 D 压大片法制粒 4、题目:片剂包糖衣工序从内向外一般顺序是()。 A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B 隔离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粉衣层→打光 C 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D 粉衣层→糖衣层→隔离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5、题目: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叙述中正确者是()。 A 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 B 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 C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 D 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没有 6、题目: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

A 混悬微粒半径 B 分散介质的黏度 C 混悬微粒半径平方 D 混悬微粒直径 7、题目: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酸酯的正确叙述为() A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 B 司盘80,HLB4.3,常为w/o型乳化剂 C 吐温80,HLB15,常为o/w型乳化剂 D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15,常为增溶剂 8、题目: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 A 助溶剂 B 增溶剂 C 消毒剂 D 潜溶剂 9、题目:有关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的错误表述是()。 A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有影响 B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相互作用 C 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 D 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伤 10、题目:下列浸出制剂中,哪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 A 浸膏剂 B 合剂 C 酒剂 D 酊剂 11、题目:盐酸、硫酸、枸橼酸、酒石酸等为常用的浸出辅助剂之一,主要用于促进下列哪项的浸出()? A 生物碱 B 苷 C 有机酸

白炭黑的分散性(非常好)

前言 白炭黑是橡胶工业重要的补强材料,因其微观结构和聚集体形态和炭黑类似,并在橡胶中有相近的补强性能,故被称为白炭黑。白炭黑按照其生产方法可分为两类,即沉淀法白炭黑和气相法白炭黑。沉淀法白炭黑作为橡胶补强原材料,主要用于轮胎、鞋类、和其它浅色橡胶制品。本文只讨论沉淀法白炭黑(以下简称为白炭黑)。在轮胎行业中,过去白炭黑主要用于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以增强钢丝和橡胶的粘合性。也有些轮胎企业将白炭黑用于子午线载重轮胎胎面,以提高胎面的抗刺扎和抗崩花性,其用量较少,一般为10~15份。近15年来,由于欧洲和北美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将白炭黑用于轮胎胎面,可以显著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同时能保持较好的抗冰滑性和抗湿滑性,其耐磨性仅有稍许降低。1992年,米其林公司率先制造出全用白炭黑的“绿色轮胎”,其滚动阻力较一般轮胎降低约30%,节油及减少汽车废气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白炭黑品种的分散性不好,配用白炭黑的胎面胶,虽然滚动阻力比配用炭黑的低,但其耐磨性能却比配用炭黑的差得多。 为了适应绿色轮胎快速发展对白炭黑的要求,国外几家主要制造商都已经生产供应、并仍在进一步研究开发分散性较好的白炭黑产品,目前白炭黑已经发展了以下三代产品: 1.第一代是传统的或被称为“标准”的白炭黑品种; 2.第二代被称为“高分散性白炭黑”(HighDispersibleSilica,简称HDS)和“易分散性白炭黑”(EasyDis

persibleSilica,简称EDS)。高分散性白炭黑是一种具有较高分散性,且无粉尘的白炭黑产品,适用于绿色轮胎。易分散性白炭黑是9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性能介于HDS和传统白炭黑之间的产品,其价格较HDS低,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替代HDS的产品。表1为国外主要的、已经商品化的HDS和EDS品种。 在轮胎用胶料中,如果采用HDS和EDS可以获得较高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采用HDS还可以改善胶料加工性能和耐磨性,从而可以得到较好的轮胎综合性能。在乘用轮胎的胶料中,如果采用HDS,除有明显的性能改进外,其成本也可降低。 3.第三代被称为“独特结构的高分散性白炭黑”,其分散性和补强性更好,目前处于研究开发或推广应用阶段。也有人称第三代产品为“高分散性白炭黑”而将第二代产品统称为“易分散性白炭黑”或者“半分散性白炭黑”。 为了研究开发或应用好高分散性白炭黑,必须首先了解如何检测白炭黑的分散性,了解白炭黑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及其对白炭黑的分散性和在橡胶中的补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高分散性白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硅酸盐学报 · 1432 ·2008年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熊昆1,徐光亮1,李松涛1,宋春军2 (1. 西南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固体物理研究所,合肥 230031) 摘要:以蒸馏水、乙醇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 PEI)、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onionic polyacry lamide, PAM)为分散剂,对碳化硅晶须(SiC w)悬浮液的均匀稳定分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75%(体积分数)乙二醇与25%(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分散效果最佳;添加1.5%(质量分数)PEI时,SiC w能在pH=4~10的范围内实现均匀稳定分散,添加0.1%~0.3%(质量分数)PAM时,仅在pH=8~10,能实现SiC w均匀稳定分散。 关键词:碳化硅晶须; 分散; 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酰胺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08)10–1432–05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XIONG Kun1,XU Guangliang1,LI Songtao1,SONG Chunjun2 (1. New Materials Laboratory,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2.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SiC w) was researched using distilled water and mixtures containing ethanediol and ethanol as the dispersing medium, and using polyethylene imine (PEI) and nonionic polyacry lamide (PAM) as the dispers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persing state of SiC w is the best by using the mixtures as the dispersing medium; in these conditions, the dispersing medium contained 75% (in volume) ethanediol and 25% (in volume) ethanol. SiC w can be dispersed homo-geneously at pH=4 to 10 by using 1.5% (in mass) PEI as the dispersant; however, with 0.1% to 0.3% (in mass) PAM as the dispersant, it can only be dispersed well at pH=8 to 10. Key words: silicon carbide whisker; disperse; polyethylene imine; polyacry lamide 由于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等优点,碳化硅晶须(silicon carbide whisker,SiC w)被视为一种优良的强化增韧材料。利用晶须产生的裂纹偏转、晶须拔出及桥联等作用,使得晶须强化增韧陶瓷基体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表面力及静电作用,晶须容易团聚。晶须团聚导致材料产生致命的缺陷,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制备一个均匀分散的SiC w分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Varga[1]研究指出可以通过调节pH值使其远离等电点,获得分散性好的陶瓷粉体悬浮液。Widegren 等[2]在研究酸对陶瓷粉体在乙醇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时指出,在控制溶液的静电稳定性方面,表面电位和离子强度是2个重要的参数。Valdivieso 等[3]认为聚合物分散剂是否能很好地吸附在陶瓷粉体表面,与陶瓷粉体表面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关系,酸性聚合物和碱性粉体表面有较好的亲附性。 目前针对SiC w的稳定均匀分散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PEI)、[4–6] 焦磷酸钠、[7] 硅烷偶联剂、[8] 聚乙二醇[9]等为分散剂, 收稿日期:2008–01–04。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5–08。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A3120061156)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熊昆(1983—),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徐光亮(1965—),博士,教授。Received date:2008–01–04. Approved date: 2008–05–08. First author: XIONG Kun (1983–), male, graduate student for master de-gree. Correspondent author: XU Guangliang (1965–), doctor, professor. E-mail: xuguangliang@https://www.doczj.com/doc/3218758754.html, 第36卷第10期2008年10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6,No. 10 October,2008

固体分散技术--药剂研发技术经验总结

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未知来源:医学资讯网【字体:小大】繁体版]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迄今固体分散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发展,包括制备及影响因素、稳定性、释药、各种剂型等,指出了它的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药剂学中,常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从而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效。 1、药物/聚维酮(PVP)系统 PVP在许多有机溶剂和水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因此通常用溶剂法来制备以PVP为载体的固体分散物。 PVP主要用于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通常可以将之与主药共同溶于溶媒中,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除去溶剂,最终形成药物与PVP的共沉淀物。 药物/PVP系统的释药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从PVP的用量来看,通常得到的结论是随着PVP用量的增大,药物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都有所提高。 不同型号的PVP对固体分散物的释药效果也有很大影响。一般随着PVP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粘度也随之增加,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VP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PVP固体分散系统一般应选用药物和PVP都能溶解的溶剂或混合溶剂。 在用PVP制备共沉淀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所得物粘稠、溶媒难以除尽的问题,而且最后产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引湿性,这种情况可尝试采用溶剂沉积法解决 2、药物/聚乙二醇(PEG)系统 一般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0的PEG作为固体分散体载体,由于这个范围内的PEG的熔点都很低,所以一般采用熔融法制备。PEG在水中的溶解良好,也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所以也可以采用溶剂法制备。 PEG固体分散体一般是低共融物或固体溶液。 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对药物/PEG系统的释药影响比较复杂。对不同的药物,呈现不同的结果。 3、药物/丙烯酸树脂(EU)系统 EU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统称。以丙烯酸树脂作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来改变药物溶解性能的研究很多,一般都采用溶剂法制备。 4、药物/乙基纤维素(EC)系统 EC是纤维素的乙基醚,用其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常应用在缓控释方面。一般采用溶剂法制备,其优点是不易吸湿。 5、其他 5.1羟丙基甲基纤维肽酸酯(HPMCP) HPMCP是一种肠溶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最为常用的型号是HP-55,其在pH值5.5开始溶解周。以HPMCP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来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能和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很多成功的报道。 5.2尿素尿素是最早应用到固体分散技术的辅料之一,在水中和许多有机溶剂中都有很好的溶解度。但由于尿素所形成的固体分散物中很多溶解性提高得不如其他辅料显著,而且相当部分形成的是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所以现在不常用于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1)以硝酸铜为原料、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通过反应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铜的工艺技术是可行的。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分析,综合考虑产品粒径和制备过程铜收率,得到沉淀反应过程适宜的工艺条件组合是:反应温度25℃,沉淀剂浓度O.5mol/L,反应时间20min,沉淀剂用量1.5:1 ;适宜的焙烧条件是:400℃下焙烧2小时;此时铜收率可达97%以上,产品粒径可达14nm(2)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铜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各工艺条件较适宜的取值范围为:改性剂用量6~8%;改性时间20~30min;改性温度55~65℃:pH值7.5~8.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铜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各工艺条件较适宜的取值范围为:改性剂用量6~lO%;改性时间20~30min;改性温度25~35℃;pH值7.5~8.0。 第一章 综 述 1.1纳米氧化铜的性质、用途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纳米粒子的基本物理效应㈣’1∞ 当粒子的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1~100m)时,其本身就会具有表面效应、 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表现出许多一般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奇特物性,主要包括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催化和力学等性质。1.表面效应粒子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粒子减小,粒子直径进入纳米数量级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特殊效应统称为表面效 应。 一般情况下,随着粒径的减小,粒子的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比表面积急剧变大,表面效应不容忽略。从物理概念上讲,表面原子与体内原子不~样,表面原子的能量比体内原子要高,因此纳米粉体具有高的表面能。以纳米铜微粒为例, 当铜微粒粒径由100m逐渐减小为1mn时,纳米铜微粒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 数分率和比表面能随粒径的变化如表1.1所示。 表卜1 纳米铜微粒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分率和比表面能随粒径的变化 4 2.体积效应 当物质的体积减小时,.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而只是与体积密切相关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其电子自由程变小;另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纳米微粒是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它改变了物质原来由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属性,所以纳米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称为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在纳米半导体中,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得银纳米微粒在达到一定尺度时由导体变为绝缘体;而半导体二氧化钛禁带宽度在粒径小到纳米级时显著变宽。在纳米磁性材料中,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样品的磁有序状态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粗晶状态下的铁磁性材料,当颗粒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可以转变为超顺磁状态。这种奇特的磁性转变主要是由量子尺寸效应造成的,从而使得纳米材料与常规的多晶材料在磁性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物体,当动能低于势能的能垒时,根据经典力学规律是无法逾越势垒的;而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即使势垒远较粒子动能高,量子力学计算表明,粒子的态函数在势垒中或势垒后就非零,这表明微观粒子具有进入和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之为隧道效应。宏观物理量如磁化强度等,在纳米尺度时将会受到微观机制的影响,也即微观的量子效应可以在宏观物理量中表现出来,称之为宏观量子 隧道效应。 早期人们曾在研究中用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来解释镍超微粒子在低温继续保持超顺磁性。近年来人们发现Fe.Ni薄膜中畴壁运动速度在低于一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5月/4日/第011版 动物保健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卢胜明 李英伦 固体分散技术通常是将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分散的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研究表明,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技术,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其中后3种剂型在兽药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目前固体分散技术在兽药制剂中应用极少,在国内兽药制剂技术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固体分散技术为兽药的剂型改革提供了新途径。 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特性。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几种载体材料可联合应用,以达到所要求的效果。 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的有高分子聚合材料、表面活性剂、有机酸以及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类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使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且在溶剂蒸发过程中黏度骤增,可防止药物聚集。(2)聚维酮类。聚维酮化学名称为聚N 一乙烯基毗咯烷酮,为高分子聚合物。无毒,熔点较高,对热稳定(150℃变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对多种药物有较强抑晶作用,但成品对湿稳定性差。PVP医药上常用规格包括PVPk15、PVPk30、PVPk90等。(3)表面活性剂类。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有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常用的有泊洛沙姆,一种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为片状固体,毒性小,对黏膜刺激性极小。(4)有机酸类。该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如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胆酸及脱氧胆酸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此类一般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难溶性固体材料(1)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溶于有机溶剂,有较大黏性,载药量大,稳定性好。EC固体分散体中释药率受扩散控制,EC用量对释药速度有很大影响。在EC固体分散物中加入羟丙基纤维素。PVP、PEG等水溶性物质作孔调节释药速度,可获得理想的缓释效果。(2)聚丙烯酸树脂类。此类产品在胃液中可溶胀,在肠液中不溶,不被吸收,对机体无害,多用于制备缓释性的固体分散体。为了调节释放速率,可适当加入水溶性载体材料。常用品种有聚丙烯酸树脂。(3)其他类。常用的有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脂、胆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榈蜡及蓖麻油蜡等脂质材料。 肠溶性载体材料(l)纤维素类。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酚酸酯及羧甲基纤维素等,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中释放和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2)聚丙烯酸树脂类。常用Ⅱ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前者在pH值大于6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pH 值大于7以上的介质中溶解,两者可合用,制成缓释型固体分散体。 常用固体分散技术 不同药物采用何种分散技术,主要取决于药物性质和载体材料的结构、性质、熔点及溶解性能等,常用下列5种方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此熔融物倾倒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在板的另一面吹冷空气或用冰水,使其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

《药剂学》试的题目及答案详解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 B.胶囊剂 C.气雾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3.靶向制剂属于() A.第一代制剂 B.第二代制剂 C.第三代制剂 D.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数学 B.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微生物学 5.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加水量 B.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药物的粉碎方法 6.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溶液剂 B.气雾剂 C.片剂 D.乳剂 E.散剂 7.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药品 B.方剂 C.制剂 D.成药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 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 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B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 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 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E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12.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 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 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3.药典的颁布,执行单位() A.国学药典委员会 B.卫生部 C.各省政府 D.国家政府 E.所有药厂和医院 14.现行中国药典颁布使用的版本为() A.1985年版 B.1990年版 C.2005年版 D.1995年版 E.2000版 15.我国药典最早于()年颁布 A.1955年 B.1965年 C.1963年 D.1953年 E.1956年 16.Ph.Int由()编纂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中国 E.世界卫生组织 17.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称() A.部颁标准 B.地方标准 C.药物制剂手册 D.药典 E.以上均不是 18.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 A、2年 B、4年 C、5年 D、6年 E、8年 19.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 A、凡例 B、正文 C、附录 D、前言 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 20.关于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方是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配的一种书面文件 B.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 C.医师处方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D.协定处方是医师与药剂科协商专为某一病人制定的处方

高分散性白炭黑与绿色轮胎

自20世纪90年代,米其林公司使用罗地亚公司的专利产品——高分散性白炭黑,推出了高性能的“绿色轮胎”后,“绿色轮胎”以其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特点,逐渐被大众接受。据统计,最近几年,使用高分散性白炭黑的“绿色轮胎”保持着10%~20%的年增长率,而且越来越多的原配胎指标中开始指定添加白炭黑。 影响轮胎滚动阻力的因素 轮胎的滚动阻力占轿车前进阻力的18%~30%。国外资料显示,如果发动机的能量消耗占整车能量消耗的40.6%,那么因滚动阻力而消耗的燃油大约占到14%~17%。也就是说,若滚动阻力降低30%,则降低油耗约4.5%,最多可达6%。因此,有效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不仅可以节约燃油,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粘弹性的帘线橡胶体引起的滞后作用是滚动损失最大的影响因素,占总损耗的85%~95%。因此,改善轮胎材料的粘弹性是降低滚动阻力的有效途径。此外,轮胎在地面滑动引起的损耗、轮胎与空气的摩擦损耗以及轮胎胎面花纹的设计也会消耗一定能量。 大量研究表明,当轮胎胎面使用白炭黑作为填料后,轮胎的滚动阻力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罗地亚高分散性白炭黑 在大多数情况下,沉淀法白炭黑(二氧化硅)是由硅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和反应生

产的。它具有丰富的特性,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在橡胶中可起到优良的补强作用,特别是应用于一些浅色橡胶配方中,可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白炭黑可以被制成许多不同的形状:粒状、微珠状或粉末状。微珠状白炭黑(Mircopearl)是罗地亚公司生产的一种独特的白炭黑,兼有高流动性和在橡胶基体中高分散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欧洲和北美的轮胎工业。 在橡胶工业领域,分散性高低是评价白炭黑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采用超声波对白炭黑颗粒进行处理,从处理后得到的激光粒径分布图(见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与有着相同物化性质(比表面积、pH值、水份等) 的普通沉淀法白炭黑相比,高分散性白炭黑(Zeosil 1165MP)最终粒径更小,而且还有较小的平均粒径D50值(2.5μm相对于9~10μm),多数粒子粒径小于1μm,很少有超过20μm的粒子,而普通白炭黑则正好相反。 图1 高分散性白炭黑和普通白炭黑的粒径分布图(经超声处理后) 高分散性白炭黑在轮胎中的作用 1.吸附作用 白炭黑在橡胶中会有一种附加的吸附,首先是白炭黑表面羟基的吸附作用,另外是小孔隙引起的对小分子助剂的吸附。这两种作用(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减少了橡胶基体中促进剂的活性浓度,从而降低了硫化速度和橡胶网络的交联度。因此,相对于炭黑配方,白炭黑配方中需要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增加硬脂酸和促进剂。如果不需要高的补强性和较低的门尼粘度,上述调整即可达到良好的硫化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沈阳药科大学 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共沉淀法及溶剂-熔融法制备固 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2.初步掌握固体分散体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性质不同的载体使药物高度分散以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控制药物释放及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等。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产物,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若达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用药目的,一般可选择水溶性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有,固体溶液,简单低共溶混合物、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有熔融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可呈现分子状态、亚稳定态及无定形态、胶体状态、微晶状态。可选择下列方法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法、热分析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进行物相鉴别,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鉴别。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是药物分散状态或药物所形成的高能态可增加药物溶出度,同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具有促进作用。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 1.处方 尼莫地平0.2g PVPk30 1.0g

药剂学题集一各章节-有答案

1 绪论 A型题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5个备选答案组成。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剂型是药物供临床应用的形式 B.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 C.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不同的 D.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 E.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即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 B.胶囊剂 C.气雾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3.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 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 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关于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方是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配的一种书面文件 B.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 C.医师处方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D.协定处方是医师与药剂科协商专为某一病人制定的处方 E.法定处方是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 5.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 B.处方药俗称OTC,可在柜台上买到 C.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的轻微病 D.处方药只应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E.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 B型题B型题又称配伍选择题。其特点是在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答案,每题仅有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以不被选用。题1~5 A.制剂 B.剂型 C.方剂 D.调剂学 E.药典 1.药物的应用形式

白炭黑生产工艺及特性质量指标

高分散性白炭黑的性能特征和生产工艺 1前言 白炭黑是橡胶工业重要的补强材料,因其微观结构和聚集体形态和炭黑类似,并在橡胶中有相近的补强性能,故被称为白炭黑。白炭黑按照其生产方法可分为两类,即沉淀法白炭黑和气相法白炭黑。沉淀法白炭黑作为橡胶补强原材料,主要用于轮胎、鞋类、和其它浅色橡胶制品。本文只讨论沉淀法白炭黑(以下简称为白炭黑)。在轮胎行业中,过去白炭黑主要用于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以增强钢丝和橡胶的粘合性。也有些轮胎企业将白炭黑用于子午线载重轮胎胎面,以提高胎面的抗刺扎和抗崩花性,其用量较少,一般为10~15份。近15年来,由于欧洲和北美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将白炭黑用于轮胎胎面,可以显著降低轮胎 的滚动阻力,同时能保持较好的抗冰滑性和抗湿滑性,其耐磨性仅有稍许降低。1992年,米其林公司率先制造出全用白炭黑的“绿色轮胎”,其滚动阻力较一般轮胎降低约30%,节油及减少汽车废气效果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白炭黑品种的分散性不好,配用白炭黑的胎面胶,虽然滚动阻力比配用炭黑的低,但其耐磨性能却比配用炭黑的差得多。 为了适应绿色轮胎快速发展对白炭黑的要求,国外几家主要制造商都已经生产供应、并仍在进一步研究开发分散性较好的白炭黑产品,目前白炭黑已经发展了以下三代产品: 1.第一代是传统的或被称为“标准”的白炭黑品种; 2.第二代被称为“高分散性白炭黑”(HighDispersibleSilica,简称HDS)和“易分散性白炭黑”(EasyDispersibleSilica,简称EDS)。高分散性白炭黑是一种具有较高分散性,且无粉尘的白炭黑产品,适用于绿色轮胎。易分散性白炭黑是9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性能介于HDS和传统白炭黑之间的产品,其价格较HDS低,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替代HDS的产品。表1为国外主要的、已经商品化的HDS和EDS品种。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 [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Francois等【3】

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最早实际应用却是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于1933年首次应用脂油性的氢化植物油为基质,以稀乙醇为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滴九。 近年来,固体分散己从增加药物的溶解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进入到缓(控)释和靶位释药研究。人们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制剂,为药物的剂型改造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新药开发者的重视。 1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 口服固体制剂进入体内后,均需经过溶出过程,才能透过生物膜被机体吸收。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出速度受溶解度的限制,影响了药物吸收,因此作用缓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dc/dt为药物溶出速度,S为药物

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史

固体分散体制剂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史 药本九九尹超群 3031999024 [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固体分散体的原理、分类、特点、载体种类、制备方法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1]。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固体分散制剂技术的最早出现于丹麦Ferrossam制药公司,于1933年首次应用脂油性的氢化植物油为基质,以稀乙醇为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滴九。1956年Bjornssion等开始用水溶性的聚乙二醇(PEG)4000为基质,植物油为冷却剂制备苯巴比妥滴丸。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固体分散技术是60年代由Sekiguchi(1961年)制备磺胺噻唑(ST)—尿素固体分散物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近年来,固体分散己从增加药物的溶解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进入到缓(控)释和靶位释药研究。人们采用水溶性聚合物、脂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成为缓释和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固体分散体作为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不同的制剂,为药物的剂型改造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新药开发者的重视。本文将就固体分散体的原理、分类、特点、载体种类、制备方法和应用作一简略介绍。 1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2] 口服固体制剂进入体内后,均需经过溶出过程,才能透过生物膜被机体吸收。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出速度受溶解度的限制,影响了药物吸收,因此作用缓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dc/dt为药物溶出速度,S为药物表面积,C为溶解度),溶出速度随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小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则可以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正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药物形成分子、胶体或超细状态的高分散体,而载体又为水溶性物质,从而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 2 固体分散体分类 固体分散体按药剂学释药性能分为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缓(控)型固体分散体和靶向释药型固体分散体。 2.1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就是利用强亲水性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这种类型的固体分散物在固体分散体研究中占绝大比重。 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利用水溶性或体制备的固体分散物,不仅可以保持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而且对药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这在提高药物溶解度,加快药物溶出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西南制药三厂用溶融法,以PEG6000为载体,制成灰黄霉素滴九,结果表明,别成分散物口服2h内几乎完全吸收,而微粉片30-80h 内方吸收44.3%,药物-载体比1:10-1:5的灰黄霉素分散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量比微粉片高1倍多。

华医试题答案

1、奈韦拉平固体分散体采用()制成 A、熔融液骤冷法 B、溶剂-熔融法 C、溶剂法 D、研磨法 E、超临界流体技术 2、红外光照射到物质分子产生的()即为红外吸收光谱 A、差热峰 B、基线突变 C、分子振动光谱 D、衍射特征峰 E、温度差 3、鉴别固体分散体时,如果有晶体存在,则在衍射图上就有这种药物的()存在 A、差热峰 B、基线突变 C、分子振动光谱 D、衍射特征峰 E、温度差

3、粉末衍射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定性分析 A、溶液 B、气体 C、晶体 D、胶体 E、流体 4、下列()药物的溶解度最高 A、亮菌甲素原药 B、亮菌甲素微粉 C、亮菌甲素微粒 D、亮菌甲素·PVP共沉物 E、亮菌甲素·PVP物理混合物 5、根据Nernst-Noyes-Whitney方程,固体分散体的溶解速度快是因为() A、溶解速度常数大 B、表面积大 C、药物饱和溶解度高 D、药物浓度高 E、药物浓度低 4、关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定义正确的是()

A、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相同环境中程序升温或降温,测量使两者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所必须补偿的热量 B、使试样和参比物在不同环境中程序升温或降温,测量使两者的温度保持为零所必须补偿的热量 C、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相同环境中程序升温或降温,测量使两者的温度保持为零所必须补偿的热量 D、使试样和参比物在不同环境中程序升温或降温,测量使两者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所必须补偿的热量 E、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相同环境中程序升温或降温,测量使两者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所消耗的热量 5、固体分散体是一种制剂的() A、半成品 B、中间体 C、辅料 D、载体 E、成品 差示热分析法(DTA)是测量试样和参比物在相同环境中() A、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C、温度差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E、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热分析法中我们应该关注曲线中出现的() A、差热峰 B、基线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