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5.2.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5.2.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5.2.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第五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课时课题:第五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郑洪军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2 年11月29日星期四第二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轴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学习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能写出各点的坐标。

难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教师导、学生主动学,即(导学法).

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思考,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归纳发现,探索新知。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与反思概括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学生尺,方格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1)、2008年5月12日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举国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家地

震台网为了准确的确定震中的位置,用什么来表述?(经纬度)

8.0(2)、还有,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发炮弹远渡重洋能准确的命中目标,要靠什么?(准确的定位)

前一节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大家感受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

实背景和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学习了有关确定位置的一些方法,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来做一个游戏,大家高兴不高兴?本节课看哪个小组同学表现出色。规则:将教室进门的第一行第一列位置记为(1,1),那么老师随意说出如(5,3)等数对,同学们举手抢答该位置所坐学生的名字,看哪个组回答对的次数多。

2、呈现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下面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答案,教师巡视全场,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自学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新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交流、质疑释疑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快速阅读课本第152页中间自然段的内容,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在平面内,画两条 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 , 两条数轴叫做 ,水平的数轴叫做 或 ,取向 的

方向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 或 ,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 叫做坐标原点.

注意:一般情况下,x 轴和y 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小试身手】如图1

,在网格图中,自己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自主学习二】快速阅读课本第152页的最后两自然段的内容, 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图1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 ,过P 向 和 分别做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M 点的 和 ,点M的坐标记作: 。 【小试身手】如图2,请写出图中点A 、点B 、点C 、点D 的坐标,你是如何得到的?

如图3,写出六边形ABCDEF 中各点的坐标。

【师】:好,在了解了有关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后,我们再返回到刚才讨论的问题中,请大家思考后回答. 【生】: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两格,西两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一格,东三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则“碑林”的位置是(3,1).

【师】:很好,在(3)的条件下,你能把其他景点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生】:能,钟楼的位置是(-2,1);雁塔的位置是(0,3);大成殿的位置是(-2,-2);影月湖的位置是(0,-5);科技大学的位置是(-5,-7).

【自主学习三】学生自学课本象限的概念以及点在象限的符号等内容,并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例题讲解:

【例1】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 各个顶点的坐标. 【生】:解: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 (-2,0),

B (0,-3),

C (3,-3),

D (4,0),

E (3,3),

F (0,3).

【师】:上图中各顶点的坐标是否永远不变?

【生乙】:不是.当坐标轴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各点的坐标相应地变化.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可以,若以线段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纵轴(y 轴)位置不变,则六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0,0),C (3,0),D (4,3),E (3,6),F (0,6). 【师】:那大家再思考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是永恒的呢? 【生】:不是.还能再改变坐标轴的位置,得出不同的坐标. 【师】:请大家在课后继续进行坐标轴的变换,总结一下共有多少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解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激起学习的欲望。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规律,获得取新知,获得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方法。

3、【合作探究一】想一想:

在例1中,(1)点B 与点C 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CE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师】:由B (0,-3),C (3,-3)可以看出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即B 、C 两点到x 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线段BC 平行于横轴(即x 轴),垂直于纵轴(即y 轴).请大家讨论第(2)题. 【生】:由C (3,-3),E (3,3)可知,它们的横坐标相同,即C 、E 两点到y 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线段CE 平行于纵轴(即y 轴),垂直于横轴(即x 轴). 【师】:请大家先找出坐标轴上的点. 【生】:B (0,-3),A (-2,0),D (4,0),F (0,3) 【师】:这些点的坐标中有什么特点呢? 【生】:坐标中都有一个数字是0.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可知,在坐标中只要有一个数字为0,则这个点一定在坐标轴上.当两个数字都为0时,这个点是否在坐标轴上? 【生】:当两个数字都为0时,就是坐标原点(0,0),原点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 【师】:那如何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呢? 【生】:A (-2,0),D (4,0)在x 轴上,可以看出这两个点的纵坐标为0,横坐标不为0;

B (0,-3),F (0,3)在y 轴上,可知它们的横坐标为0,纵坐标不为0.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可以总结出: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横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现实性,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情景,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逐步渗透、观察、猜想、分析、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4、【合作探究二】做一做:

(1)写出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这种表示惟一吗?

(2)在图中,A 与D ,B 与C 的纵坐标相同吗?为什么?A 与B ,C 与D 的横坐标相同吗?为什么?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 【生甲】:A (-5,3),B (-5,-3),C (7,-3),D (7,

3).

【生乙】:不对.A 、B 、C 、D 四点的横坐标不对,应该是这四点向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即为横坐标,从方格纸上可以看出竖直方向的线都垂直于x 轴,过A 点的竖线对应x

轴上的数字-4,过B 点的竖线对应x 轴上的数字-6,同理可知过C 、D 两点的竖线对应x 轴上的数字6,8,所以A 、B 、C 、D 四点的坐标分别为A (-4,3),B (-6,-3),C (6,-3),D (8,3).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透彻,并指出了常见的错误,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若以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请大家在这样的坐标系下写出A 、B 、C 、D 四点的坐标,下面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按要求画图并建立直角坐标系.

【师】:先互相对照图画的是否正确,然后口述四点的坐标. 【生】:A (-4,6),B (-6,0),C (6,0),D (8,6).

【师】:由此看来表示方法不惟一,请同学们看书上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四点的坐标. 【生】:A (-3,4),B (-6,-2),C (6,-2),D (9,4). 【师】:下面做第(2)题.

【生】:A 与D 两点的纵坐标,B 与C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因为AD 、BC 分别平行于横轴,A 与B ,C 与D 的横坐标不同,因为AB 与CD 是与x 轴斜交,它们向横轴作垂线,垂足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到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实践应用,升华新知 1、随堂练习

1、在下图中,确定A 、B 、C 、D 、E 、F 、G 的坐标。

2、如右图,求出A 、B 、C 、D 、E 、F 的坐标。

(第1题) (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思考并解决问题,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品尝成功的体验,激发应用数学的热情。

四、诱导反思、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系统的总结,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便于记忆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学会总结与反思。同样的课程给不同的学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作为课题学习,教师不拘泥于学生总结的全面与否,深度如何,只要他们通过学习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就行。

五、达标测试,反馈矫正:

一、填空:

1、已知点P (-3,4),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

x

y 1

F

E

D

C

B

A

到Y 轴的距离为 ,到原点的距离为

。2.如果点P(a+5,a-2)在x 轴上,那么P 点坐标为3、如图,A 点在O 点的北偏东30°方向上,并且距O 点的距离为6,则点A 的坐标为 。 二、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4,BC=2, 建立直角坐标系,使A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 如果点A 的坐标为(-3,0),求点B 、C 、D 的坐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将新知识 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检测纠错,提高认 识知识的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六、布置作业,落实目标:

课本P155 习题5.3 2、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原本枯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说教;立足于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境中,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立足于知识和情感的教育,本节课教学中按照新课程理念,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尝试应用、巩固提高、当堂训练的过程,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从复习画平移图像开始,到平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结合逐渐深入研究,由特定点开始,指定方向和平移距离到指定点。结合平移前后的两点坐标,推测中间的变换过程。最后由特殊值到一般化的字母表示。老师指明易错点,看清沿x轴还是y轴平移十分重要。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将平移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很多动点问题可以实行研究,将移动变成量化问题,本节课可适当有相应的应用题出现,总体讲本节知识稍简单,防止能力强的学生思维困乏。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DOC)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有序数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 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在游戏中学习有序数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三角尺粉笔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情景引入:游戏“找朋友” 问题: (1)只给一个数据如“第3列”你能确定好朋友的位置吗? (2)给两个数据如“第3列第2排”你能确定好朋友的位置吗?为什么?(3)你认为需要几个数据能确定一个位置?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请在教室找到如下表用数对表示的同学位置: 发现:在教室里排数与列数的先后顺序没有约 定的情况下,不能确定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 假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能找到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的座位吗? 思考: (1)(2,4)和(4,2)在同一个位置吗? (2)如果约定“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刚才那些同学对应的有序数对会变化吗? 2. 【师生归纳】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 3. 【例题讲解】 例1: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5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3街4街5街6街2巷 1巷 1街2街6巷 5巷 4巷 3巷 变式练习: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图形 有序数对: 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 )

《平面直角坐标系》优质课比赛情景导入

《平面直角坐标系》优质课比赛情景导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情景导入第一环节:交流 师:小军~这周六不是你的生日嘛,老师准备和几个班级代表跟你一起分享一下幸福和快乐~能说一下你家的位置吗, 小军:××小区×栋×单元×号 师:哦~那能说一下在你们小区的具体位置吗, 小军:呃…… 师: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就会准确的告诉我们的~怎么样,欢不欢迎可就看你的了哦: 【设计意图】课堂一分钟与学生随意交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小军是班级的后进生~不爱学习~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小事~既体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也使他能认真完成这堂课 第二环节:出示多媒体模拟图 1、在课件中模拟一张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刘明和张军所在的位置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知:用几个量就能准确地描述出平面上点的位置,提问: 能否也象前面一样用“数轴”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会类比、联想“数轴”的建模思想。而且知道:既能体现“行”又能体现“列”建一条数轴是不行的。这时组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阐述自已的想法。 2、出示西夏区卫星图片 第 1 页共 3 页 图中标示出十八中、十四中、二民院、宁大北校区的位置。 问题:你能表示出这种位置关系吗,

问题:如果引入方格线~现在你能表示图中十八中、十四中的位置吗, 问题:如果在此基础上~以十八中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为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出十六中、二民院、宁大北校区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数轴出发~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入卫星图片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眼界~连续三个问题步步提出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的必要性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把本节课与前面《位置的确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方格线具有的无界性~引发成学生思维冲突~设立一个参照点,原点,的成为确定位置所必需的。 第三环节:插“笛卡尔”故事~从而引入课题。 1619年~23岁的笛卡尔在一支德国部队服役~军营驻扎在多瑙河旁~11月的一天~他因病躺在了床上~无所事事的他默默地思考着…… 抬头望着天花板~一只小小的蜘蛛从墙角慢慢地爬过来~吐丝结网~忙个不停。从东爬到西~从南爬到北。要结一张网~小蜘蛛该走多少路啊:笛卡尔突发奇想~算一算蜘蛛走过的路程。他先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这个点离墙角多远, 离墙的两边多远,……他思考着~计算着~病中的他睡着了……梦中他继续在数学的广阔天地中驰骋~好像悟出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大梦醒来的笛卡尔茅塞顿开~一种新的思想初露端倪: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下~一个点可以用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也就是两个数来表示~这个点的位置就被确定了。 第 2 页共 3 页 他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创立背景~这样让学生体会和著名数学家媲美的成功喜悦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

《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稿

《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稿 ——评曹静老师的课 襄阳市第43中学张赛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曹静老师以此为课题给大家做了一个精彩的展示。听完此课,我深受启发,现结合课标、教材以及听课记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值得学习的方面 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曹老师的设计上非常贴近生活,“抢红包”是今年网上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从“抢红包”出发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坐标系,学会描点、读点,从而归纳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另外本节课设置的其它内容也体现的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以“抢红包”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2.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 曹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老师在课前为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大的方格纸,这样便于学生在画坐标系的时候节省时间与精力。老师引入课题之后,就让学生自已看书、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老师在整节课上做到了因材施教,课堂气氛热烈,整节课以平面坐标系为线索,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合作、师生互动,将横坐标、纵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横轴、纵轴、象限、坐标等抽象概念为学生一一诠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严谨合理,我观察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发主。

3.拓展延伸,强化能力 老师语言细腻,把握尺度准确,逻辑性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为什么x轴上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横坐标为0。对于这个问题老师通过作垂线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对每个问题逐层分析,循序渐进,步步紧扣,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格。(2)通过描点、读点环节的设计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步寻找数学规律。(3)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相互之间找点,描点,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4.重点突出,内化知识 教材重点难点处理得比较恰当,“确定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此重点,老师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用各种方式、方法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过程中认识到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数形结合思想,不断地达到知识的内化。 二、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一节没有缺憾的课不是好课,曹老师这节课也不例外。 1.某些知识讲授不到位。比如:知道一个点的坐标,怎样在坐标系中找到此点的位置?曹老师在讲的时候是一带而过,没有强调,导致了有的学生在描点的时候有些盲然。有的点描得是对的,有的点描的是错了。 2.点的坐标与到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也阐述得不是太详细,当然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本节课的难点,作为拓展内容,老师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结构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结构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要掌握以下几点: 1.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已知点P(x,y),它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的顺序是不能任意交换的,A(3,2)和B(2,3)表示两个不同的点. 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存在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x,y),在坐标平面内有唯一的P点和它对应.这里,(x,y)称为点P 的坐标,x是横坐标,y是纵坐标,x写在前,y写在后.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 点P(x,y)在第一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二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三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四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2.特殊点的坐标 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零,即(x,0),如果某点的坐标为(x,0),则它在x轴上. 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零,即(0,y),如果某点的坐标为(0,y),则它在y轴上.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即(x,x),如果点的坐标为(x,x),则它必定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x,-x),如果点的坐标为(x,-x),则它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原点的坐标是(0,0),反之,坐标是(0,0)的点是原点. 3.对称点 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如果一个点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分别是(a,-b),(-a,b),(-a,-b).它的逆命题亦成立. 4.点P(x,y)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点P(x,y)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是|y|和|x|. 点P(x,y).(由勾股定理可证)

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规律问题(经典难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一)找规律 1.如图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图1 A .(4,0) B .(5,0) C .(0,5) D .(5,5) 图2 2、如图2,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2,1),(1,1),(1,2),(2,2),…的规律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第2019个点的横坐标为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3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1A (____,____),3A (____,____),12A (____,____); (2)写出点n A 4的坐标(n 是正整数); (3)指出蚂蚁从点100A 到101A 的移动方向.

5.观察下列有序数对:(3,﹣1)(﹣5,)(7,﹣)(﹣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100个有序数对是 . 6、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 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 7、以0为原点,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时,A 6的坐标是 . 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 依次落在点 201921,,,P P P 的位置,则点2019P 的横坐标为 .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19次跳动至点P 2019的坐标是 . 图4 图5 10、如图5,已知A l (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19的坐标为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 漂市一中钱少锋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有序数对 比如教室中座位的位置,常用“几排几列”来表示,而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影响座位的位置,因此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有序数时,记作(a,b),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 (a,b). 要点诠释: 对“有序”要准确理解,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表示不同位置。 知识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坐标的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 注:我们在画直角坐标系时,要注意两坐标轴是互相垂直的,且有公共原点,通常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坐标轴的正方向。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 2.点的坐标

点的坐标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主要表示方法,是今后研究函数的基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要想表示一个点的具体位置,就要用它的坐标来表示,要想写出一个点的坐标,应过这个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a,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b,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那么有序数对(a,b)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a,b).用(a,b)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所以这是一对有序数。 注:①写点的坐标时,横坐标写在前面,纵坐标写在后面。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②由点的坐标的意义可知:点P(a,b)中,|a|表示点到y轴的距离;|b|示点到x轴的距离。 知识点三:点坐标的特征 l.四个象限内点坐标的特征: 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叫做第一、二、三、四象限,如图2.这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 2.数轴上点坐标的特征: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可表示为(a,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可表示为(0,b). 注意:x轴,y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个点,不在这四个象限内,在坐标轴上。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介绍了基本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等。而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他的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高中生是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作图解图能力,就是根据给定图形能否提炼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根据已知条件能否画出准确图形。图是数学的生命线,能不能用图支撑思维活动是学好初等数学的关键之一;函数图像也是研究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水平,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基本的图形和图象的学习,建立起关于图形、图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图形和图像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思想及其常用变换方法。 函数图形的变换,其实质是用图像形式表示的一个函数变化到另一个函数。与之对应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函数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换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它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变换方法。 常用的图形变换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缩放法、对称性法、平移法。 1.图形变换中的缩放法 缩放法也是图形变换中的基本方法,是蒋某基本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产生新图形的过程。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ax ,by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倍,同时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b 倍后而得。 (1)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 (2)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a 倍得到. ①y=f(x)ω?→x y=f(ω x );② y=f(x)ω?→y y=ωf(x). 缩放法的典型应用是在高中数学课本(三角函数部分)介绍函数)s i n (?ω+=x A y 的图像的相关知识时,课本重点分析了由函数y=sinx 的图像通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都为整数);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的有关资料(也可以将有关的直角坐标系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一条笔直的街道边,竖着一排等距离的路灯,小华、小红、小明的位置如图1所示,你能根据图示确切地描述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吗? 在学生进行叙述后,教师可以抓住以什么为“基准”,并借助于数轴来处理这个问题,从而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以其中的一人为基准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数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确定做准备。 2、如果我们画一条数轴,取小红的位置为原点,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取两盏路灯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那么小华的位置(A)就可以用-3来表示,小明的位置(B)就可以用6来表示(如图2).此时,我们说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3,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6.这样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坐标之间就建立了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将数轴上点的坐标的概念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问题:(1)在上述情境中,如果小兵位于小明左侧的第二盏路灯处,你能说出小兵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2)如果小兵站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3)如果小兵站在一个大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下一步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 对于上述第(2)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图3来表 示:这时,小兵(P)的位置就可以用两个数来表 示.如点P离AB边1 cm,离AD边1. 5 cm,如 果1 cm代表20 m,那么小兵离AB边20 m,离AD 边30 m. 对于上述第(3)个问题,我们是否也可以借助 于这样的一些线来确定小兵的位置呢?我们在小兵所在的平面内画上一些方格线(如图4),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然后由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受上述方法的启发,为了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画一些纵横交错的直线,便于标记每一条直线的顺序,我们又可以以其中的两条为基准(如图5).

人教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7.1.1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3、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有序数对准确地表示出一个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问题:如果老师要提问同学(下面为某教室平面图) 1、只给一个数据“第3列”,你能确定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吗? 2、给两个数据“第3列第2排”,你能确定该同学的位置吗? 3、你认为在平面中需要几个数据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二、探究新知 通过找“列数”和“排数”的交叉点,我们就能找个具体的位置。 问题1、(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1) 请在教室内找到下表用数对表述的位置。 (2)观察上面四组数对以及他们所对应的位置,思考:1,3和3,1表示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归纳: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

表示“排数”,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像表格中的数对可以记作(1,3)、(5,2)(3,6)。 问题2: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表示一个位置,你能举出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地理位置的例子吗? 三、应用新知 游戏情境:下面我们通过游戏来加强同学们对有序数对的了解。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找出与以下有序数对相对用的同学(1,5)),(5,1),(2,4),(4,2),(3,3),(7,3),看看叫什么名字? 练习1、根据左下图例子(3,2),口答其他圆点的有序数对? 练习2、如右下图,红马的位置是(2,1),你能表示出红帅、红车、红炮的位置吗? 练习3、如果将一张“12排10号”的电影票记为(12,10),那么(10,12)的电影票表示的位置是,“6排25号”简单记为 练习4、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A、希望路25号 B、北偏东30° C、东经118°,北纬40° D、西南方向50米处 四、总结提升: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序数对 1、什么叫做有序数对? 2、注意的问题:(1)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2)有序数对用符号表示时,中间用逗号隔开,外边必须加小括号。 五、精留作业 课本65页第1题 课本68页第1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汇总情况及经典题型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例1、平面点的坐标是()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对 D 一个有序数对 学生自测 1.在平面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点O不在任何象限 B 原点O的坐标是0 C 原点O既在X轴上也在Y轴上 D 原点O在坐标平面 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 点在x轴上,坐标为(x,0)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x>0 点在y轴上,坐标为(0,y)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y>0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即在y=x直线上);坐标点(x,y)xy>0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即在y= -x直线上);坐标点(x,y)xy<0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3 1,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1,2a-9)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学生自测 1、点P(m+2,m-1)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2、已知点A (m ,-2),点B (3,m-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3、 已知:A(1,2),B(x,y),AB ∥x 轴,且B 到y 轴距离为2,则点B 的坐标是 .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一定(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相等 D .互为相反数 (3)若点(a ,2)在第二象限,且在两坐标轴的夹角平分线上,则a= . (3)已知点P (3-x ,1)在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则x= . 5.过点A (2,-3)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交y 轴于点B ,则点B 坐标为( ). A .(0,2) B .(2,0) C .(0,-3) D .(-3,0) 6.如果直线AB 平行于y 轴,则点A ,B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 .横坐标相等 B .纵坐标相等 C .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D .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 知识点三:点符号特征。 点在第一象限时,横、纵坐标都为 ,点在第二象限时,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点有第三象限时,横、纵坐标都为 ,点在第四象限时,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 ,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 。 例1 .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2、如果x y <0,那么点P (x ,y )在( ) (A) 第二象限 (B) 第四象限 (C) 第四象限或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学生自测 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 象限. 2、点P (x ,y )在第四象限,且|x|=3,|y|=2,则P 点的坐标是 。 3.点 A 在第二象限 ,它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是3、2,则A 坐标是 ; 4. 若点P(x ,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在第 象限; 若点P(x ,y )的坐标满足xy ﹤0,且在x 轴上方,则点P在第 象限. 若点P (a ,b )在第三象限,则点P '(-a ,-b +1)在第 象限; 5.点(x ,1-x )不可能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本小题12分)设点P 的坐标(x ,y ),根据下列条件判定点P 在坐标平面的位置: (1)0xy =;(2)0xy >;(3)0x y +=.

平面直角坐标系难题(难)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基础知识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2:直线上点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得到一个数轴,这时,数轴上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数表示,这个数叫做点的坐标。 3: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x-axis)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y-axis)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应的数值。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4.由坐标确定点的方法:要确定由坐标(a,b)所表示的点P的位置,先在x轴上找到表示a的点,过这点做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表示b的点,过这点作y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为P. 5由点求坐标的方法:先由已知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和B,再求出A在x 轴上的坐标a和B在y轴上的坐标b,则P的坐标为P(a,b). 6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x轴对称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其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其横坐标,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设点P(a,b),它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b),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为(-a,-b).反之亦成立。 7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8用坐标表示平移的方法 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 ,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 ,y-b ). 二、精典题 一.选择部分 1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B)x轴负半轴上(C)y轴正半轴上(D)y轴负半轴上 2.(2008年南昌)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2 ,n+1)在()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人教版)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 .(5,4) B .(4,5) C .(3,4) D .(4,3) 小华小军 小刚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与D 的横坐标相同。 B . C 与 D 的横坐标相同。 C .B 与C 的纵坐标相同。 D .B 与D 的纵坐标相同。 3.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0) B .(3,0)或(–3,0) C .(0,3) D .(0,3)或(0,–3) 4.如果点P (5,y )在第四象限,则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0 B .y >0 C .y ≤0 D .y ≥0 5.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应点为C (4,7),则点B (– 4,– 1)的对应 点D 的坐标为( ) A .(2,9) B .(5,3) C .(1,2) D .(– 9,– 4) 6.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1,– 1)、(– 1,2)、(3,– 1),则第四个顶点的 坐标为( ) A .(2,2) B .(3,2) C .(3,3) D .(2,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3)表示左眼,用(3,3)表示右眼,那么嘴的 位置可以表示成 。 8.点A 在x 轴上,位于原点的右侧,距离坐标原点5个单位长度,则此点的坐标为 ;点B 在 y 轴上,位于原点的下方,距离坐标原点5个单位长度,则此点的坐标为 ;点C 在y 轴左侧,在x 轴下方,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5个单位长度,则此点的坐标为 。 (第7题图) (第10题图) 9.小华将直角坐标系中的猫的图案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平移前猫眼的坐标为(– 4,3)、(– 2,3), 则移动后猫眼的坐标为 。 10.如图,小强告诉小华图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3,5)、(3,5),小华一下就说出了C 在同一坐 标系下的坐标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1.如图,这是某市部分简图,请以火车站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用坐标表示平移》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八五九农场学校的数学教师李晶。下面我就对孙老师所执教的《用坐标表示平移》一课进行评析,品析教学环节中的难忘之处,让我们再次分享执教者教学中挥洒自如的独特教学风格。 本节课体现了由重知识向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方向的转变。以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到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再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最后拓展应用、发散思维。由此可见,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突显新课程理念。 本课特色有四: 特色一、导学应用诱其乐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案导学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节课“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因此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 1.体现了两个“凡是”的设计理念 力求做到: 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就不由教师包办; 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就不由教师说出。” 这两个凡是贯穿了全堂课教学的始末,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时间、素材,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孙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因此产生了本节课第二个特色: 特色二、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孙老师在学生探究点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规律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先动一动点、再标一标坐标。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图形平移的全过程,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从而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抽象的东西变具体,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不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攻破了教学的重点。 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攻破难点,产生了本节课的第三个特色: 特色三、自主学习诱其独思,合作交流促其深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例如 因此,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以学生探究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产生了本节课第四个特色: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1 2 345 6 7 654 321 纵排 横排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3、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有序数对准确地表示出一个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如果老师要提问同学(下面为某教室平面图) 1、只给一个数据“第3列”,你能确定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吗? 2、给两个数据“第3列第2排”,你能确定该同学的位置吗? 3、你认为在平面中需要几个数据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二、合作探究 通过找“列数”和“排数”的交叉点,我们就能找个具体的位置。 问题1、(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1) 请在教室内找到下表用数对表述的位置。 数对 列数 排数 列数 排数 1,3 3,1 4,6 6,4 2,5 5,2 3,6 6,3 (2)观察上面四组数对以及他们所对应的位置,思考:1,3和3,1表示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归纳: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排数”,那么a 与b 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b )。像表格中的数对可以记作(1,3)、(5,2)(3,6)。 问题2: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表示一个位置,你能举出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地理位置的例子吗? 三、巩固训练, 游戏情境:下面我们通过游戏来加强同学们对有序数对的了解。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B A 请找出与以下有序数对相对用的同学 (1,5)),(5,1),(2,4),(4,2),(3,3),(7,3),看看叫什么名字? 练习1、根据左下图例子(3,2),口答其他圆点的有序数对? 练习2、如右下图,红马的位置是(2,1),你能表示出红帅、红车、红炮的位置吗? 练习3、如果将一张“12排10号”的电影票记为(12,10),那么(10,12)的电影票表示的位置是 ,“6排25号”简单记为 练习4、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 、希望路25号 B 、北偏东30° C 、东经118°,北纬40° D 、西南方向50米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序数对 1、什么叫做有序数对? 2、注意的问题:(1)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2)有序数对用符号表示时,中间用逗号隔开,外边必须加小括号。 平面直角坐标系(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 2、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根据坐标找点; 3、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数轴,画出数轴. (2)指出课本图6.1.2中A 、B 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并在数轴上描出“-3 ”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

平面直角坐标系(人教版)(含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人教版) 试卷简介: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象限,用坐标表示平移 一、单选题(共18道,每道5分) 1.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五栋四楼 B.1单元6楼8号 C.和平路125号 D.东经110°,北纬114° 答案:A 解题思路:五栋四楼有很多房间,因此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坐标确定位置 2.若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C(-a+1,3b-5)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题思路:点A(a,b)在第三象限,所以a<0,b<0,因此-a+1>0,3b-5<0,即点C在第四象限,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坐标确定位置 3.若点P(m,6-2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点P一定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题思路:由题可知m+6-2m=0,解得m=6,因此点P(6,-6)在第四象限,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坐标确定位置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a,b),如果ab=0,那么点P的位置在( ) A.原点 B.x轴上 C.y轴上 D.坐标轴上 答案:D 解题思路:因为ab=0,所以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0,因此点P一定在坐标轴上,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坐标确定位置 5.点M在x轴的上侧,距离x轴5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M的坐标为( ) A.(5,3) B.(-5,3)或(5,3) C.(3,5) D.(-3,5)或(3,5) 答案:D 解题思路:点M在x轴上侧,距离x轴5个单位长度,可知点M的纵坐标是5,距离y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开课教案】

3.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一环节 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下面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 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 (2) “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 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 (3) 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 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个问题中,大家看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第二环节 分类讨论,探索新知 1.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原点的定义和象限的划分。 学生自学课本,理解上述概念。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例1 例1 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 各顶点的坐标。 3.想一想 在例1中, (1)点B 与点C 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CE 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由B (0,-3),C (3,-3)可以看出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即B ,C 两点到X 轴的距 A B C D E F O 1 1x y A B C D E F 1 y x

离相等,所以线段BC 平行于横轴(x 轴),垂直于纵轴(y 轴)。 第三环节 学有所用. 补充:1.在下图中,确定A ,B ,C ,D ,E ,F ,G 的坐标。 (第1题) (第2题) 2.如右图,求出A ,B ,C ,D ,E ,F 的坐标。 第四环节 感悟与收获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能适当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直角坐标系中有关点的坐标。 4.横(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y 轴,垂直于x 轴;连接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x 轴,垂直于y 轴。 5.坐标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纵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为0。 6.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略)。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x y 1 F E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