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岳麓书院是集教育、学术、藏书、祭祀于一体的人文荟萃佳境,与楹联有着深交。书院诗、文、经、史的教学,推动着楹联的创作;不少名对佳联又装点着书院建筑,宣扬书院办学宗旨,倡导良好学风,赞美名山胜景。然而书院古联,随着书院建筑几经毁坏和重修而沉浮,至今能钩沉的古联原件甚少。岳麓书院现挂的楹联,最久远的是清代文人的墨迹,大多为现代名流的手笔。这些楹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颇具特色,令人品味无穷。

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撰书者]

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对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岳麓书院由衷赞赏,寄托了对湖南大学学子的殷切期望。

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撰书者]

商鸿逵(1907-1983)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年5月,得悉岳麓书院正在全面修复,喜撰此联。

王遐举(1909- )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1985年来院参观敬书此联。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撰书者]

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1822年(道光二年)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复妙高峰原址。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原联早失。现联王超尘补书。

王超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译成白话是:“有的人是安然自得的去实践这些道理,有的人看了有利才去实践,还有的人是勉强自己去实践,不管初衷如何,等到成功,都是一样的了”。

“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传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译成白话是:“(《周易》作为一本书)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有关于地的道理,把天地人撮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一共要六个爻,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就是讲天、地、人的道理”。对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作为生徒必须要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识广博才能成就人才。

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撰书者]

袁名曜(?一1833)1812-1817年(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 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注释]

1.惟楚有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

用之。"惟,系语首助词,楚,战国七雄之一,辖今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此处主要指湖南。

2.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唐虞之际,于斯于盛"。于斯,这里,此地之意。

联为流水对,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这里最为兴盛,是对千年学府人才辈出的赞誉,三湘学子常以此恋语引以自豪。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撰书者]

马积高(1925一)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

曾晓浒(1938一)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大意为:治理国家,急迫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切不可忽视世界历史潮流和着前年学府;治学有传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顺应时势融会变通,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试想一想,朱熹与张试,毛泽东与蔡和森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吗?

二门对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撰书者]

清末岳麓书院(时已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

[注释]

1.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2.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

名山,传之其人。

对联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撰书者]

罗典(1719一1808) 1782一1808年(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

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

[注释]

1.衡湘:指衡山和湘江。

2.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

3.邹鲁:鲁,指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邹,即盂子故乡山东邹县。泛指孔孟儒学。

4.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上联讲明了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南接衡岳,前临湘水,大泽深山,龙盘虎踞;下联讲明书院办学的承传和学习的途径,岳麓书院传播孔孟儒学,崇尚圣贤,是学习礼义的好地方。这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

讲堂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撰书者]

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

[注释]

1.工善句:语出《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指工具。

2.业精句: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学业。嬉,游戏,玩耍。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撰书者]

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5月撰书此联。

[注释]

沅生芷草,语出《离骚》:”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不敢言。"沅, 沅水,澧,澧水。芷,白芷,兰,兰草,皆香草。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撰书者]

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1983年8月,专程从美国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此联。

[注释]

1.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

2.两贤:指朱熹、张。

3.道:道学,即理学,儒学道统。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撰书者]

张岱年(l909年一)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年1l月,出席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此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撰书者]

旷敏本(1699一1782)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颜家龙(192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注释]

1.数;命运。《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

2. 陟:登也,升也。《诗经·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3.太极:指宇宙本始。语出《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朱熹以为太极即是理,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4.悠然: 闲适貌。《陶渊明集·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民物命: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6.攸归:攸,忽然的意思。归,归宿。

对联意为: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查,毁和誉由别人评说,得和失听任天命决定、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峰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荣辱得失便可置之度外;君亲恩如何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登上赫曦台,感受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可找到答案。对联所反映的都是基本的儒家道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困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撰书者]

周叔韬(1891一1984) 原名暹,安徽东至人。爱国实业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著有《周叔韬遗札》。1982年5月,应请撰书此联。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撰书者]

李峨峰,1751年(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长沙知府。1995年集字新制。

[注释]

1.陟:登。

2.活水:流水。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贤关圣域:贤关,进仕途之门径。圣域,圣人之境界。

悬于讲堂侧门,其意为登上岳麓山巅,俯瞰洞庭湖浪,湘流碧波,但见处处源头活水,拜伏在这讲堂,仰望仕进门徒,圣人境地,无非是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御书楼对联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撰书者]

何光年(1925-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楹联学会顾问。1988年2月,御书楼重建落成,撰书此联志庆。

[注释]

1.圣域修文:圣域,圣人之境界。修,兴修文教之意。

2.朱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

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朱张讲坛:朱张,指朱熹、张栻。讲坛,指书院讲堂。

3.宸翰:帝王之书法手迹。

4.名山汲古:名山,指岳麓山。汲古,钻研古籍似汲水一样。

5.三坟五典:语出《左传·昭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

索、九丘。”皆古书名。

6.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各种学说流派之总称。

孔庙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康熙撰写,悬于大成殿,上联称赞孔子品德高尚,自开天辟地以来,无人能与匹敌,集古圣先贤的大成(金声玉震本义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乾隆撰,悬于大成殿,此联意为圣人的传统,像春风化雨,使沉睡的人世苏醒,像开启的门窗,使黑暗中的芸芸众生看到光明,它将随着儒家经典而永远流传,圣人品德之崇高,学识之广博,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乾隆撰,悬于大成殿,此联意为:圣人的品德,顺应自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作为开启民智的先师,孔子使古圣先贤的道统发扬光大,并将流传千古。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洙泗是鲁国的两条河,洙泗之间为孔子传道授业的地方,圣人的道统就像江河之水,流传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学术的圣土,圣人就像日月,普天之下都能沐浴到他的光辉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撰书者]

王凯运(1832一1916) 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学者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曾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并任江西高等学堂总教习。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长、参政院参政。博学多才,长于诗文,著有《湘绮楼全集》、《湘绮楼楹联》,编有《八代诗选》刊世。原联已失,1995年集字新制。

悬于文庙廊庑,濂溪是湖南道县一条溪水的名字,宋代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周敦颐的家乡就在这里,周敦颐系二程兄弟的老师,故而二程南传的道学,实源于湖南的濂溪之学,岳麓书院的湖湘之学,像滔滔的江水,源远流长。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撰书者]

罗典岳麓书院山长。原联已失。1995年集字重制。

[注释]

1.子路: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此指学生。

2.文公: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卒溢文,后人称文公。

其他处对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撰书者]

悬于半学斋,撰书者不详。1986年10月,湖南大学岳阳校友会惠赠。

[注释]

弦歌:语出《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古代生徒读书,常以琴瑟伴奏而歌,后以此称学校的教学。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注释]

1.鸿鹄:鸟名,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

2.蠹虫:又名蠹鱼,有银白色细鳞,故名,蛀蚀衣服书籍之小虫。悬于教学斋,联意为学业精通在于勤奋,不要怠慢和嬉戏,要有远大的志向,学还要善于运用,不可死扣书本,像书蠹一样靠书本生活。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撰书者] 左宗棠

[注释]

九流:句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后作各学术流派之合称。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撰书者]

1986年百泉轩重建落成,集清代庆玉句而成,周旭书。

庆玉:清代满州镶黄旗人,乾隆中任湖南按察使。联句出其《和文泉诗》:"重新轮奂碧云隈,一勺涟漪镜面开。自荐珊瑚随网得,于今杞梓遍山裁。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千载艺林传盛事,清风不让道乡台。”悬于百泉轩。

[注释]

化雨:教化人像时雨沾溉田地一样。《孟子·尽心》:“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向者,有私淑艾者。”后多用春风化雨比喻善教。

汩汩:比喻文思勃发,有如泉涌。《昌黎集·答李翊书》:"当其敢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撰书者]

张维霖江陵人,1654年举人。康熙间任长沙府学教授。联句出其《四月十六日恭纪》诗:“宸章遥下麓峰头,万众嵩呼涌碧流。道重朱张新栋宇,书传虞夏刻螭虬。金题日灿千秋丽,玉雕云笼五色浮。好向此中探秘册,芸香开处拟龙楼。”悬于百泉轩。

[注释]

虞夏:指岳麓山上之禹王碑。

螭虬:传说中的无角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装饰,有吉祥之意。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撰书者]

潘力生美籍华人,祖籍湖南醴陵。193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商学系。1986年撰书此联赠母校。悬于成德堂

[注释]

金声玉振: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玉,本指礼乐中的乐器,金即钟,玉即磬。礼乐以金声宣其始,玉振收其终。金声玉振,形容礼乐完备。

虎跃龙腾:语出《北史·张定和传》:“虎啸风生,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撰书者]

梁启超(1873-l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师从康有为,人称"康梁",189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湖南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时务学堂",受聘任中文总教习,戊戌变法失败后潜往日本,后曾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学,有《饮冰室·合集》刊世。1995年集字新制。悬于时务轩。

[注释]

子美:杜甫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句。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湖南书院对联大全 上联:天作君师 下联:门罗将相 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 上联:天经地纬 下联:岳峙渊渟 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上联:以文为友 下联:举善为师 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纳于大麓 下联:藏之名山 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上联:鸢飞鱼跃 下联:月到风来 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上联:金声玉振 下联:虎跃龙腾 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 上联:恩在北阙 下联:道接东莱

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上联:惟楚有材 下联:于斯为盛 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上联:循礼明道 下联:养士尊师 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道崇东鲁 下联:秀毓西山 湖南渌江书院 上联:万世纲常第 下联:六经道义门 陈仁子题湖南东山书院,位于茶陵,创建于元代 上联:文章千古事 下联:明德万年馨 湖南文明书院,位于永兴 上联:龙虬奋霄汉 下联:池圃育花苗 湖南龙池书院,位于临澧 上联:茹澧百派合 下联:太华一峰高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

上联:修名千佛上 下联: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上联:新学阐欧美 下联:深山生龙蛇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德邻古善卷 下联:山势小桃源 吴恭亨题湖南德山书院,位于常德,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鳌峰凌紫府 下联:鸿翼搏青宫 湖南嘉禾鳌峰书院 上联:公毕方将私治 下联:师严然后道尊 湖南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劝学莫先乎我 下联:当仁不让于师 黄云汉题湖南珠泉书院,位于嘉禾,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上联:道从格物伊始 下联:士当器识居先 湖南金鄂书院二门

经典对联大全[1]

经典对联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异字同音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回文倒顺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 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顶针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对联故事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叠字复字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同偏旁部首联 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 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 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联军出上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朝官员对下联) 谐音双关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缙、李调元互嘲。“锯、蹄”谐“句、题”。)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诸葛亮字孔明;李太白字长庚。)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上联可谐音为“因何而得偶”;下联可谐音为“有幸不须媒”。)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国人物“鲁肃、攀哙、狄青、萧何”。)隐字联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隐「水」下联隐「酒」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 歇后联 乌鸦飞入鹭鸶群,雪里送炭;凤凰立在鸳鸯畔,锦上添花 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 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谜语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谜底:热水瓶)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下联谜底:秤) 集句联 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集李白诗句联) 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集杜甫诗句联) 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集宋诗句联) 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集苏轼诗句联) 名胜联

岳麓书院导游讲解词精讲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一)石碑 这边有一块简单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书院,是我国古代集教学、藏书与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教育组织。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近千所书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古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悬挂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书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赞誉。“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历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岳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们的讲解也将以中轴线为主。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讲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岳麓书院对联详解Word版

岳麓书院对联详解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撰书者] 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 席。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注释] 1 楚材:楚,指湖南、湖北,材,人材。 2 湘学:湖湘之学,泛指湖南的文化学术。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撰书者] 商鸿逵(1907-1983)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年5月,得悉岳麓书院正在全 面修复,喜撰此联。 王遐举(1909- )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 书法家协会理事。1985年来院参观敬书此联。 [注释] 1.三湘:一说湖南的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一说潇湘、蒸湘、沅湘三水之合 称,一说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泛指湖南。

2.隽士:才智超常之人。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撰书者] 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 。1822年(道光二年)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复妙高峰原址。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原 联早失。现联王超尘补书。 王超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注释] 1.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一也。”朱熹注:“以其等而言,则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 者,勇也。盖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有不同者,故闻道而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 息,则其至,一也。” 2.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而两 之。”古语天地人谓之三材。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撰书者] 袁名曜(?一1833)1812-1817年(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

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 对联小故事大全 以下关于对联故事内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趣的对联故事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

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

岳麓书院导游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 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 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

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 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附送: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篇1: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云麓宫!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为宫门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传为佳作。 以前云麓宫宫门处挂有一幅对联: 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云麓宫的地势雄伟,似乎矗立在云端,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北流;下联提及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有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了著名碑刻。

岳麓书院中英文对照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Tom & Mike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Y uelu Academy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academies in China. It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onks running school by Zhudong, the magistrate of Tanzhou prefecture in 976A.D at the tim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academy accepted disciples throughout the Song, Y 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only in 1903 that the academy was transformed from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learning to a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n 1926 it was officially named Hunan University. The academy has witnesse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without a break, so it was called a “one-thousand-year-old academy”.

古代书院中的6个经典对联

古代书院中的6个经典对联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报,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微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怎么评价黄仲则呢?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清朝词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纳兰性德;如果清朝诗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黄仲则。清朝有许多大诗人、大词人,但他们的创作完全比不上这两个人用情之深。许多女生都喜欢纳兰性德,因为其词情真,其词凄美。我要说纳兰词有多让人意乱情迷,黄仲则的诗就有多让人意乱情迷。这两人很相似。虽然他们地位迥异,一个是满族贵胄,一个是布衣诗人,但却都是极其深情的人,这种人一般不会享年太久,纳兰也只活了30岁。 【讲解】此联是清代旷敏本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的对联,是古代关于个人修养的绝好座右铭。 广雅书院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讲解】这副对联为广东广雅书院开张之日张之洞为“礼堂”题的对联,可用作广雅书院的“教学大纲”了。 贵山书院 大任从劳苦得来,愿诸君皆以天下为己任; 酬知在居恒造就,效曩哲勿忘性内之良知。 【讲解】此联出自清代贵山书院,雍正年间由阳明书院改名而成,光绪六年(1880)重修之际,贵州巡抚岑毓英撰联。这副对联是以明代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而大悟良知之道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主题展开的。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古代的名人爱国名言大全,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言警句栏目! 龙岗书院 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 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 【讲解】此联出自明代贵州著名的“龙岗书院”,后改阳明祠,到清代又改名为王文成公祠,这是道光年间贵州布政使罗绕典题写的对联。 桂林书院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书院对联篇

书院对联篇 岳麓书院是集教育、学术、藏书、祭祀于一体的人文荟萃佳境,与楹联有着深交。书院诗、文、经、史的教学,推动着楹联的创作;不少名对佳联又装点着书院建筑,宣扬书院办学宗旨,倡导良好学风,赞美名山胜景。然而书院古联,随着书院建筑几经毁坏和重修而沉浮,至今能钩沉的古联原件甚少。岳麓书院现挂的楹联,最久远的是清代文人的墨迹,大多为现代名流的手笔。这些楹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颇具特色,令人品味无穷。 前门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撰书者] 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对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岳麓书院由衷赞赏,寄托了对湖南大学学子的殷切期望。 赫曦台对联: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撰书者] 商鸿逵(1907-1983)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年5月,得悉岳麓书院正在全面修复,喜撰此联。 王遐举(1909- )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1985年来院参观敬书此联。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撰书者] 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1822年(道光二年)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复妙高峰原址。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原联早失。现联王超尘补书。 王超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译成白话是:“有的人是安然自得的去实践这些道理,有的人看了有利才去实践,还有的人是勉强自己去实践,不管初衷如何,等到成功,都是一样的了”。 “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传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译成白话是:“(《周易》作为一本书)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有关于地的道理,把天地人撮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一共要六个爻,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就是讲天、地、人的道理”。对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作为生徒必须要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识广博才能成就人才。 大门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撰书者] 袁名曜(?一1833)1812-1817年(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 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注释]

古代经典对联大全!

古代经典对联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6-11-18 09:35:57|分类:|举报|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厚德载福《古代经典对联大全!(一)》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下联: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此联为一行人天幕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他应口而出下联。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对上了。”守关的涣然大悟。此联另有一故事详见:《联坛典故·第二》第十六。上联:未老思阁老。下联:无才做秀才。【明】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上联:复生不复生矣。下联:有为安有为哉。此联为【清】康有为纪念谭嗣同而作。上联:江东之过江东,得见江东父老。下联:

鬼谷子隐鬼谷,遂成鬼谷先生。此联中江东之、鬼谷子皆人名也。上联:余见心乐余心乐。下联:史载可法史可法。此联为【近代】国学大师余心乐幼时对塾师的联。上联:艾自修,自修不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下联: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此联相传为【明】艾自修讽刺张居正而作,实属无中生有。上联: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原对:无!吾联:许褚仕许昌官封许都许虎候。 【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知县江某主持正义,被洋教士所杀,全国为之愤然。北京名流江亢虎在陶然亭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当时曾有人作一上联求对,可惜无人能续下联。我的不算好,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嘻嘻!上联:石万石授石州离石县令。原对:无!【宋】庄绰《鸡肋编》:石万石于神宗元祜年间(派任当时的石州离石县县令,时人作此单联。其中姓氏为石,人名带石,州名是石,县名含石,是为绝妙之处。上联:

岳麓书院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胡遂) 早两天在明伦堂讲过课以后,一些河南的学员要求我带他们去书院作全面参观。因为晚上还要给研究生上课,早段外出开学术会议,再不能延期了,我担心嗓子吃不消,便让博士生小X为他们讲解院内的建筑设施与文物,我自己则主要讲解历史馆的内容。当我们走到讲堂时,小X向他们介绍两旁的楹联,道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一时间,引起很多学员,尤其是河南驻马店市长助理杜中强先生等的极大兴趣。于是我结合课上的内容,给他们作了详细解说,通过对其中所蕴含的“忧乐圆融”人文境界及“内圣外王”人格精神的剖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讲堂上方匾额“学达性天”之深刻内涵的理解。我认为,岳麓书院所研治之理学,主要是属于“性理”之学,特别强调个我内在之“性”的发明,而“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正是一种内在之“性”与外在之“理”(即“太极”)交相融会的最高境界,因此此联最能体会得“学达性天”之书院文化之要领。 另外,此联也集中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忧乐圆融”的境界。 上联写心中的快乐。所谓“学达性天”,就是只要自我内在的心性与外在天地的太极,即内宇宙与外宇宙悠然相契,和融一体,那就无处不可安,无事不可乐。而此乐并非世俗之乐,乃儒释道思想境界中的无烦忧之乐。只要实现了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的品格,那么面对是非、毁誉、得失等人生问题就

自然能够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进入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境界。 下联写身上的责任。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真正的仁者是有一种人文使命感,一种“己饥己溺”“普度众生”的忧患意识的。因此,登台怀远之时,便难免不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任重道远之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担当起历史人生的使命,方才是自己所学所用的归宿,也就是将有限的个我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壮阔事业之中,这种以大我忘小我的境界,同样也是一种对人生是非、毁誉、得失的超越。由此看来,非“内圣”无以“外王”,而“外王”也是一种“内圣”的成就。 忽然想起,把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周内完成,未免太仓促了点,还是延长一些时间,让他们深思熟虑后再交卷吧。

2020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

2020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以下是我整理的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1) 大家好!我叫冯明玥大家可以叫我小冯。很高兴,可以成为,你们本次的游览导游。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岳麓山我们将度过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岳麓山,海拔,308米高大坚固。 现在我们位于岳麓山脚下,请大家和我一起看这边这座瓦片上沾满苔藓得老房子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一颗,明亮的,明珠。他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它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976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此讲学。 我们继续往上走看,这就是爱晚亭。四个红艳艳的柱子就像一棵松树一样,笔直地挺立在我们眼前支撑着这个绿油油的屋顶。 看,像一颗大树。与这山清水秀的景色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亭子的顶上还有爱晚亭三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 爱晚亭,原名是,红叶铁盒后来由于著名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诗句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才改名为爱晚亭,他还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岳麓山还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说也说不尽。 大家先休息一下,待会我们去游览更美丽更精彩的景点,请大家注意,休息时千万不要跑到太远的地方,就在附近休息,以免掉队,注意安全二十分钟以后

我们在大门口集合。 2019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2)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學府岳麓书院参观。 (一)石碑 这边有一塊簡單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書院,是我國古代集教學、藏書與祭祀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教育組織。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近千所書院,最著名的莫過於古代四大書院。它们分別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懸掛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書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讚譽。“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歷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嶽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時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們的講解也將以中軸線為主。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2号建筑,赫曦台。 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指朝阳,赫曦即紅色的朝陽。赫曦臺名字的由來与书院历史上著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应嶽麓書院主教张栻的邀请,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稱朱张会讲。据说当时张栻和朱熹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朱熹便指着太阳说:“看赫曦,赫曦”,张栻便让人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赫曦台,后因年久而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了这座台,道光六年,山长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