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辨舌苔

一、白苔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稂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

热病邪初犯肺卫者。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

2、苔白厚而粘腻

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

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

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

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4、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此为湿遏热伏之象。一是气分邪热为湿浊阻遏不达;二是热毒内伏营分,兼有气分湿邪郁阻不化。

治疗:当先泄湿透热。

如吴坤安说:“热因湿邪遏伏,宜泄湿以透热”,如用水牛角、滑石、茯苓皮、猪苓、米仁、茵陈、黄柏之类。

叶天士说:“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

5、白苔滑腻厚如积粉

此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病多凶险。

治疗:开达膜原。

如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者,可用达原饮,或雷氏宣透膜原法,以冀病邪出表而解,如邪不出表,舌苔变黄,为邪气驱入胃腑,当用下法。

附类似苔:白苔如碱状(编者按:应是较积粉苔更为干者);为温病兼胃中宿滯挟秽浊郁伏。

叶天士称:“若舌上苔如碱者,胃中宿滞夹浊秽郁伏,当急急开泄,否则闭结中焦,不能从膜原达出矣。”可与厚朴、槟榔、草果、藿香、佩兰、石菖蒲、杏仁等加减。

6、白砂苔(水晶苔)

苔白干硬如砂皮,系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津液被灼的征象。

治疗:通腑泄热。

吴又可:“白砂苔: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自白苔之时,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急下之。”常用方用大、小调胃承气汤。

二、黄苔

黄苔多由白苔转变而来,标志邪热已入气分。临床上须区分其厚薄、润燥、兼白、不兼白等情况。

黄苔主里,属实、属热。薄者病浅,厚者病深。润泽者津液未伤,干燥者津液已伤。黄厚焦燥者为阳明腑实,黄腻厚浊者为湿热蕴阻。若黄白相兼,则为邪虽入里而表邪未尽,卫气同病的征象。

1、薄黄苔:

苔薄黄不燥,为邪热初入气分,津液未伤;苔薄黄干燥,为气分热甚,津液已伤。

治疗:轻清宣气。

如症见身热,心烦、坐卧不安者,可用栀子豉汤。

吴坤安:“黄苔虽主里,如苔薄而滑者,是热邪尚在气分,津液未亡,不妨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轻清泄热透表,邪亦可外达肌分而解也。”

2、黄白相兼苔:

为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

量其表里湿热邪气偏盛不同,又可细分为白多黄少,黄白相参,黄多白少三种。

3、老黄苔:

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阳明腑实之证。

4、黄腻苔:

主湿热内蕴。湿热或暑湿病邪流连气分多见此种舌苔。

三、灰、黑苔:

《辨舌指南-灰色脾经》说:“如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灰苔即浅黑苔,温病过程中出现的黑苔,大多数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来,标志着病情已经较危重。黑苔所反映的病变,以热盛伤阴者居多。一般而言,凡灰、黑苔焦燥的多为热邪极盛,或热灼真阴的征象,灰、黑润腻苔者的多兼挟痰浊内伏,

温病过程中多见如下三种:

1、灰燥苔、黑燥苔

1.1灰燥苔

特征:苔灰而干燥

意义:热结肠腑,阴液稍伤。

治疗:通腑泄热。

1.2黑燥苔

多出现于温病后期,为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背阴的征象。多见舌体枯痿,绛而不鲜。其苔薄而不厚,且中无芒刺,与腑实证的黑苔自有不同。

意义:邪入下焦,耗伤真阴,心火亢盛。

治疗:育阴清热。

如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脉细数等,可用黄连阿胶汤。叶天士说;“舌黑而干,津枯火炽,急急泻南补北。”章虚谷亦称“若黑燥无苔,胃无浊邪(王孟英:非无苔也,但不厚耳)。故当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仲景黄连阿胶汤主之。

1.3黑苔焦燥起刺者

意义:热结肠腑,肾阴耗竭,即所谓“土燥水竭”。

治疗:急下存阴,如症见潮热谵语,腹胀满,甚则硬痛拒按,大便秘结,可选用大、小调胃承气汤。叶天士说:“若燥而中心厚者,土燥水竭,急以咸苦下之。”

2、灰腻苔:

意义:温病兼夹湿、痰。

治疗:清热化湿、化痰。症见身重、肢体酸楚、脘痞,心烦口渴,溲赤等,薄腻苔之湿热内郁气分者可用银翘散加三仁汤、厚腻苔之痰湿内阻重者可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3、灰滑苔:

意义:温病过用寒凉,中阳受损。黑润

治疗:温中散寒。如症见腹满不食,自利不渴,呕吐腹痛,可用理中丸加祛湿类药。

4、黑苔如烟煤隐隐

特征:舌面无明显黑色苔垢,仅见薄薄黑晕,有如烟煤隐隐。

意义:图1为中阳不足,阴寒渐生,图2兼有阴津耗伤。

治疗:甘温扶中。如图2兼阴津耗伤者, 兼以甘寒濡润。如叶天士说:“若燥者,甘寒益胃;若润者,甘温扶中。”临床可予小建中汤之类加减。

5、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湿温病深入营血,灼伤阴络,大量下血,气随血脱时,每见此种黑苔。由于病变迅速发展,舌苔未及转化,故苔色仍黑,但因阳气随血而耗,故舌质变为淡白无华。

二、辨舌质

辨舌质由于舌为心之苗,而心为血之主,故通过对舌质的色泽、形态等观察,可以辨热入营血的病候。温病舌质的变化,主要有红舌、绛舌、紫舌等不同。

(1)红舌:

多为邪渐入营分的标志。这里所说的红舌,比正常人舌色稍深,应注意区别。温热病邪在卫分、气分,由于热邪亢盛,舌质亦可变红,但多局限在舌的边尖部位,且多罩有苔垢,与热在营分全舌纯红而无苔者有所不同。

1、舌尖红赤:

意义:热入营分,心火上炎,气分邪热尚未净解。

治疗:清心凉营。如症见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小便短赤热痛,可用导赤清心汤

2、舌红中有红点:

特征:舌质红,有散在红点,罩有少许苔垢

意义:热入营分,热毒乘心。

治疗:清心凉营解毒。如症见全身高热不退,神昏谵狂,肢厥,脉数,可用清营汤加牛黄等。

3、舌质光红柔嫩

特征:舌红柔嫩,望之润泽,扪之干燥无津。

意义:营分邪热初退,津液未复。

治疗:增液生津,方如增液汤。

4、舌色淡红而干,其色不荣:

意义: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主要见于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而气阴未复之证。

治疗:滋养阴血,补气生津。

叶天士说:“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 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临床还可以归脾丸、八珍汤等加减。

5、舌红上罩黏腻苔

特征:舌红荣润,上罩少许片状黏腻苔垢。

意义:邪热已入营分,卫气分之邪尚未尽解。

治疗:泄卫透营,清气化湿。

可用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佩兰等。此多见于伏暑卫(气)营同病,因外有表邪,故用银翘散辛凉透表;中夹秽浊,故加佩兰芳香逐之;邪热内舍营分,故以生地、丹皮、赤芍凉营滋液。

6、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或舌中生有红点:均系心营热毒极盛。

温病过程中的红舌,其类型虽有多种不同,但所反映的病变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者多为热在心营,舌色红赤鲜明;虚者属气阴不足.舌色淡红而不荣。

(2)绛舌:

绛指深红色。绛舌多由红舌发展而来,绛舌与红舌所候病变基本相同,只是反映的病变更深重。临床所见绛舌主要有如下几种:

1、纯绛鲜泽:

意义:为热入心包征象。

治疗:清心凉营,可用清营汤,若兼昏谵,语謇,胸腹灼热,四肢厥冷,为热闭心包,宜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叶天士说:“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吴坤安称:“如见舌苔鲜红绛舌,此疫邪入于营分及包络之间,汗下两禁,惟宜清营解毒,逐秽开闭,如犀角、银花、菖蒲、郁金、西黄、金汁、人中黄之类,与温热暑症治法相通。”(按:西黄即牛黄之产于陕西、甘肃省,入药最胜;今金汁、人中黄已不用;犀角用水牛角替父

2、绛而干燥:

意义:火邪劫营,营阴受损。

治疗:凉血清火,滋养营阴,方如王晋三犀角地黄汤加玄参、花粉、紫草、丹参、莲子心、竹叶之类。叶天士说:“若舌绛而干燥者,火邪劫营,凉血清火为要。”

3、绛而兼有黄白苔:

意义:气营(血)两燔。邪热初传入营,而气分之邪未尽。

治疗:气营(血)两清。症见壮热、烦渴、斑疹,可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或用化斑汤方;气血两燔证情严重者可用清瘟败毒饮。

4、绛舌上罩粘腻苔垢:

4.1舌绛鲜泽上罩黏腻苔

意义:湿邪留恋气分,邪热由气入营血,挟痰湿秽浊之气,蒙蔽心包。治疗:化湿清气,凉营清心,或兼以开窍。

可用水牛角、生地、丹皮、银花露、鲜菖蒲等,若兼神昏痉厥,可加至宝丹清心开窍,山羊角、钩藤凉肝熄风。

4.2舌绛不荣上罩黏腻苔

特征:舌绛不鲜,上罩厚腻苔垢

意义:热人营分,兼夹痰浊中阻

治疗:当先化痰逐秽,如兼痰浊蒙蔽心包,兼以宣窍涤痰。

方如导痰汤加菖蒲、郁金、牛黄、天竺黄、苏合香丸。

邵仙根称:“舌绛黏腻上浮,暑湿酿蒸,痰浊蒙闭心包也,急用芳香逐秽,宣窍涤痰之法,痰多可用西黄、天竺黄之属。”

5、绛舌光亮如镜(镜面舌):

特征:舌质光亮如镜,舌面干燥无津

意义:胃阴衰亡。

治疗:甘寒养胃。

如症见口渴, 但欲饮不欲食者,可用益胃汤。

叶天士:“舌绛而光亮,胃阴亡也,急用甘凉濡润之品。”

王孟英:“光绛而胃阴亡者,炙甘草汤去姜、桂,加石斛,以蔗浆易饴糖。”

吴坤安:“若舌色红泽而光,其色鲜明者,属胃阴干涸,犹可滋养胃阴,甘凉纯静之品主之,如鲜生地、鲜石斛、蔗浆汁之类。”

6、舌绛不鲜,干枯而痿:

意义:邪热深入下焦,肾阴枯竭。病情多危重。

章虚谷说:“其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肾阴将涸,亦为危证。”

治疗:填补真阴

叶天士:“其有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缓则恐涸极而无救也。”如症见低热难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倦欲眠,或心中震震,脉虚细或结代可用加减复脉汤。

总之,绛舌所反映的病候有虚实之分,纯绛鲜泽及绛而干燥,均为心营热盛。光亮如镜或干枯不荣则为胃肾阴津枯竭。同时,还需察其有苔或无苔,兼有黄苔者为邪热人营而气分之邪未尽,上罩有粘腻苔垢者,则为热在营血而兼痰湿秽浊之气。

(3)紫舌

紫舌一般由绛舌发展而来,常为营血热毒极甚的征象。

1、绛紫起刺(杨梅舌〕: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图文并茂 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

淡者胃之气。”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 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内热。【机理分析】血得热则行,热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热使气血沸涌,致使舌体脉络充盈而舌色鲜红;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而有苔者,多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多为虚热证。《辨舌指南》说:“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61张高清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中医诊法图谱》顾亦棣、费兆馥 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 1、正常舌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 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 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 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 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苔辩证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

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

温病舌诊的内容有辨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其状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的观察,为温病的辨证施洽提供重要的依擦。 一、白苔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根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6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 2、苔白厚而粘腻 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

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用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 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 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4、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下面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舌形和舌面 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 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 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3舌有齿痕——阳气虚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4淡白舌——体内虚汗 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

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 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 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 1胖大舌——内有虚寒 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 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3瘦红舌——缺乏营养

舌诊图集附详解

图2 正常舌图3 正常舌下络脉图1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本图为正常舌,舌色淡红鲜明,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舌通过经络、气血同脏腑相联舌体柔软,大小适中,舌苔薄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系。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白滋润。多见于健康人或病情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较轻者。舌色红活,舌体灵动,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是舌有神气的表现。舌下肉阜连线的3/5。(一)舌色图6 红舌 图4 淡白舌图5 枯白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枯白”。本图舌色枯白,舌干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图9 红绛舌图7 舌尖红图8 红绛舌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

焦有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大伤。盛。气已伤。 图11 青紫舌图12 淡紫舌图10 红绛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本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紫,苔薄白而湿润。提示阳气不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足,血行不畅。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图13 淡紫瘀点舌图15 绛紫舌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图14 紫红舌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痰热壅滞。舌苔薄白而润。提示阳气不足,

舌诊图谱

舌诊图片解说!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白腻。可表述为:舌淡,苔白腻。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虚有痰湿。 临床上该病人晚期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 由于发帖,图片数量上传有限制!我只能服从,望见谅![/COLOR][/SIZE] 图解:[url=]裂纹舌[/url]: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url=]胖大舌[/url]: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关于舌诊图解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

《舌诊及舌下脉络图解》

目录 (2) 望舌质 (2) 一. 舌神 (2) ( 二) 无神( 枯舌) (2) (二)淡白舌 (3) (四)绛舌 (5) (五)青紫舌 (8) 三. 舌形 (11) (一)老、嫩 (12) (二)胖、瘦 (13) (三)点、刺 (15) (四)裂纹 (16) (五)齿痕舌 (17) 四. 舌态 (18) (一)痿软舌 (18) (二)强硬舌 (19) (三)歪斜舌 (20) (四)颤动舌 (20) (五)吐弄舌 (20) (六)短缩舌 (21) 五. 舌下络脉 (22) 1.舌下络脉青紫 (22) 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 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 支.极少有双支出现。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 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22 先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 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 否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 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22)

目录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有神(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 1、正常舌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 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 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 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 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 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 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 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提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 12、紫红舌 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舌色紫而偏红,伴有发热、喘咳。提示邪热内盛,气血壅滞不畅。 13、绛紫舌 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痰热壅滞。 14、瘀斑舌 舌有瘀斑或瘀点,均为血瘀之征。本图见舌边和舌旁有形态不规则瘀斑,是肝经血瘀的征象。 舌苔篇

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 主病及相关研究: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舌诊图解大全! 虽然不是中医,但在基层看病对舌诊也要略知一二,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仔细学习一下!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 =====================================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 [$ m$ I% {; Q/ M* c 基层医生论坛" K8 x# O( {$ R% s- |( T 基层医生论坛x0 E* ?, M+ U1 B1 p: Z. T3 e 主病及相关研究:基层医生论坛! \, A0 N, w. k1 M f3 F( x# ~; Q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中医舌诊图解大全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S3 e9 |4 P, 主病及相关研究: 基层医生论坛5 [7 ?. j! b 9 n9 z ! z& U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9 S8 a , O' G 2 B. v # G% w / A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8 B ' Q$ u 3 I5 q , Y9 x % i5 W - u4 X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m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9 e9 f 7 f8 ^: R& u / U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M. ]3 W% j! & Y0 ~!M-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n1m0 Y2 p. X6 (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 J) S6 u0 B$ i8 f ; v/ {6 f' G1 s% {& L9 `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基层医生论坛8 U( Z* ~& t" h/ T.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5 T8 K2 W# j* m: N" B3 ?, 基层医生论坛% y9 b0 F2 F" d 4 Q* R ) m# X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 X# l 4 a0 V ' V 基层医生论坛8 M1 Z% L/ Z! m' p%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2 [8 G/ }6 j6 A: I) |: Y4 基层医生论坛4 W" U5 G2 H j% @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 D ' P: A 0 V9 B : \/ a 8 @, q% q9 @ Q" ?3 \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基层医生论坛, Q' V _; H % k* }1 m+ h " ~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 j, }# C3 o6 \3 e- y4 x$ C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 ^& o ! [+ I 1 B" P ( \& i 3 p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 G # b3 m. ?

温病舌诊图谱指南(附图)

辨舌苔 一、白苔 白苔有厚薄之分。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稂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

热病邪初犯肺卫者。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 2、苔白厚而粘腻 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 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 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 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章虚谷亦说:“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临床对此类病证,养阴化湿浊常同步进行。并根据阴伤和浊结程度,养阴、化浊治疗有所偏重。

舌诊图谱.

舌诊图片解说!(加精啊!)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白腻。可表述为:舌淡,苔白腻。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虚有痰湿。 临床上该病人晚期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 由于发帖,图片数量上传有限制!我只能服从,望见谅![/COLOR][/SIZE] 图解:[url=]裂纹舌[/url]: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url=]胖大舌[/url]: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舌诊图解大全

虽然不是中医,但在基层看病对舌诊也要略知一二,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仔细学习一下! ===================================================================== =====================================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 [$ m$ I% {; Q/ M* c 基层医生论坛" K8 x# O( {$ R% s- |( T 基层医生论坛x0 E* ?, M+ U1 B1 p: Z. T3 e 主病及相关研究:基层医生论坛! \, A0 N, w. k1 M f3 F( x# ~;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基层医生乡村医 生$ ?, S 3 e9 |4 P, c 主病及相关研究: 基层医生论坛5 [7 ?. j! b9 n9 z! z& U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9 S8 a , O' G 2 B. v # G% w / A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8 B ' Q$ u 3 I5 q , Y9 x % i5 W - u4 X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m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9 e9 f 7 f8 ^: R& u / U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 M. ]3 W% j! & Y0 ~!M-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n1m0 Y2 p. X6 (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 J) S6 u0 B$ i8 f ; v/ {6 f' G1 s% {& L9 `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基层医生论坛8 U( Z* ~& t" h/ T.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5 T8 K2 W# j* m: N" B3 ?, 基层医生论坛% y9 b0 F2 F" d S4 Q* R) m# X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 X# l 4 a0 V ' V 基层医生论坛8 M1 Z% L/ Z! m' p%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2 [8 G/ }6 j6 A: I) |: Y4 基层医生论坛4 W" U5 G2 H j% @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 \) D ' P: A 0 V9 B : \/ a 8 @, q% q9 @ Q" ?3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基层医生论坛, Q' V _; H% k* }1 m+ h"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 j, }# C3 o6 \3 e- y4 x$ www.jcys https://www.doczj.com/doc/3216712051.html, ; ^& o ! [+ I 1 B" P ( \& i 3 p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 G {# b3 m.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