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媒伦理(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答题思路与参考案例

传媒伦理(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答题思路与参考案例

传媒伦理(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答题思路与参考案例
传媒伦理(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答题思路与参考案例

2013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

“2013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社会主义道德践行者与宣传者的双重身份,责任重大。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和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研究分析传媒伦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新闻传媒职业伦理建设、指导新闻实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注意到,在传媒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传媒伦理作为一种“软约束”,尚未成为传媒工作者内心不可亵渎的律令。而当下中国转型中的传媒业,遭遇的传媒伦理问题更为突出,社会道德失范与职业道德失范的双重困扰,致使各类传媒伦理问题频发,损害了传媒业的公共形象,也不利于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失范,危及的是媒体的公信力,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致命杀手,这个道理可以说尽人皆知。但是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很难取得好的成效。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传媒伦理热点事件频出,争议问题不断。因此,在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指导下,我们结合热点典型案例,对本年度十大传媒伦理问题做了梳理。希望通过这种结合具体对象的、富有针对性的讨论,加深对传媒在中国社会承担角色和必须有的专业边界与规范的理解,展开专业思考,促进行业自律。

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讨论以主体案例发生时间先后为序。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情境伦理(Situational Ethics)的理论,道德标准应随着情境变化而有所不同,伦理问题不能用抽象的方式决定,而是应以具体真实情况作为依据。梳理2013年中国传媒伦理热点问题,会发现几乎每个案例都有不同意见的争论、辩难,这揭示了伦理选择的复杂性、多向性。我们相信,通过这种针对具体个案的认真讨论、仔细考量,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转型社会中,新的传播格局下中国传媒的生存状态,进而加深对中国传媒伦理建设所面临挑战及应对的认识,起到增加行业共识,提高职业自律的作用。

一、“采访”“表演”应有区别

【事件】2013年1月,正当柴静新书《看见》热卖之际,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发表《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等评论,认为柴静其实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而非“电视新闻记者”,因为记者应该“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后面”,而不是“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此文一出,立即引发热烈讨论。柴静在央视的同事董路也发表博文评论她的“表演式采访”,他说:“我不反对柴静在镜头前面努力地去‘演’,只不过当无数人拥趸将柴静的表演视为真实的时候,再对比其头上顶着的‘新闻’两个字,就很是错乱了。”

但是也有不少业界、学界人士对柴静的采访风格表示赞许,认为这是符合电视深度报道栏目要求的。而且世界各国电视新闻业都不乏以自己的标志性姿态、动作,独特的采访提问方式等,彰显自己的个性,甚至成为节目“卖点”、栏目

品牌的著名记者。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位优秀记者追求职业理想的体现。

在这场争论中,正反两方立场分明,有媒体将他们称为“砍柴派”与“挺柴派”。

【点评】对柴静采访风格是否属于“表演”、作秀,见仁见智,仍有商榷的余地。这场讨论更大的意义,其实是让“表演式采访”这个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话题得到聚焦。

检讨传媒实践,“表演式采访”倾向似乎并不鲜见。比如在台风报道中,很多电视台喜欢派年轻女记者采访,以她们在风暴中站立不稳的身影、声嘶力竭的语调吸引受众眼球。又如,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暴发后,有记者一下飞机就手持话筒向观众宣布“我在现场为您报道”;在报道水灾时,有记者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做现场报道,以示水势之大;在采访明星时,有记者出镜着装过于暴露。这些现象都引发了受众的议论。

采访风格是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人为做作出来的,做作即会沦为表演。从本质上说,“表演式采访”是将新闻娱乐化、媚俗化、煽情化的一种倾向。按照煽情新闻研究者格雷布所说,刻意强调新闻呈现形式方面的戏剧化效果,即新闻包装(news packageing),正是煽情新闻的一种主要手法。因此,从新闻专业立场出发,新闻工作者需要时时设置和恪守记者行为的边界,防止记者在报道中过于凸显自己,成为新闻主体,对受众准确理解新闻、客观判断事实形成干扰,甚至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二、“新闻敲诈”法律不容

【事件】2013年2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购物导报》记者李德勇在江苏连云港市进行非法活动。经查,李德勇在连云港非法设立记者站,以采访对象存在违法问题相要挟,多次向江苏、山东等地基层单位收取资金和物品,其中部分资金以广告费、宣传费等名义转入报社,但该报并未刊发相应广告或宣传,却将资金转入该报副社长王某实际控制的文化传媒公司。此外,购物导报社还通过提供虚假劳动合同、虚假毕业证书等材料为李德勇等人申请并领取记者证。

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依法吊销《购物导报》报纸出版许可证,责令其立即停止一切出版活动,撤销以欺骗手段为11人办理的记者证,注销其他人员记者证。以同样问题被吊销许可证的还有《网络导报》。另一家涉及虚假新闻和“新闻敲诈”的《中国特产报》则被处以停刊整顿,并调整主要负责人。

5月27日,李德勇等人以敲诈勒索罪名,被连云港市新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三年至九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处相应罚金。

除此之外,8月,中国记协通报了《中国商报》等涉嫌新闻敲诈的问题;10月,河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通报了《中国工业报》河北记者站涉嫌新闻敲诈的问题。

【点评】《焦点访谈》的暗访报道让新闻敲诈问题浮出水面,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并着手对涉嫌“新闻敲诈”的社会举报进行调查处理。

新闻敲诈就是“以内参、曝光等负面新闻报道相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等好处,或者变相强迫对方到媒体做广告或进行有关赞助”,一般属于“有偿新闻”

的一种表现。不过,有些有偿新闻是被动拿钱,敲诈是主动要钱,更加肆无忌惮、更加贪婪,更有社会危害性,既是传媒伦理问题,严重的则会触及法律问题。

从查处李德勇等人的事实来看,这些新闻敲诈现象并不仅仅是记者个体行为,而是媒体机构的默许、纵容、支持,甚至指使。据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举措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对报刊社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最为严厉的一次。看来,确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强化市场退出机制,遏制这种现象。

三、传媒监督必须公正

【事件】2013年4月,农夫山泉的“标准门”事件因《京华时报》的报道而进入公众视野。《京华时报》刊发报道《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称农夫山泉执行的产品标准,是由农夫山泉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参与制定的浙江省地方标准,该地方标准在砷、镉等毒理指标上宽松于两个强制性国标。农夫山泉对此回应称,“产品品质高于国家标准”。一段时间里,《京华时报》连续28天用67个版报道农夫山泉“标准门”问题。

5月6日,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董事长钟睒睒表示:“没有一家媒体可以任意指责一个公司,这是国家的治理问题,不是一个媒体可以判断的。《京华时报》这样做就是舆论暴力。”并且强调“绝不会向舆论暴力低头”。同时农夫山泉表示为了尊严将放弃北京市场。

11月,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互诉侵害名誉权案在北京开庭审理,迄今尚未宣判。

对于这场争议,有专业人士指出,《京华时报》报道多有偏颇之处;还有网友则指出该报本身就在经营纯净水业务,有公权私用的嫌疑。

【点评】有关双方的诉讼,自有法律公断,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这里只说双方关于是舆论监督还是舆论暴力的争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厘清舆论监督的原则与依据。

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依据是保障公众权益,所以必须坚持公正立场。但《京华时报》的报道不是讨论农夫山泉的水质问题,而始终纠结于饮用水标准,且作出“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的判断,不知依据何来,难免会误导公众。

《京华时报》以超大规模的篇幅讨论这个问题,有这个必要吗?是不是会遮蔽了其他更值得公众关注的议题呢?何况其版面中还含有曲解国家领导人讲话等处理手法,也显示出其报道带有一定的情绪性、片面性。

另外,舆论监督报道应该执行“利益无涉”的标准,而《京华时报》却被网友披露自己也在经营桶装水业务,即便纯属巧合,恐怕也难以撇清受利益驱使的嫌疑。

正如普利策所说:律师作为职业只为其雇主服务,医生为病人服务,建筑师为主顾服务,只有新闻事业把公众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尽管传媒的话语权、监督权掌握在传媒人手中,但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代表公众行使的权利,是要为公众服务而获得的权利,决不能让这项权利成为媒体为逞一时之快,甚至谋求私利的工具。

四、“合理想象”新闻所忌

【事件】2013年4月,《南方周末》刊出《与自己的战争》,报道复旦研

究生毒杀室友案,报道试图从“人性”角度去解释此案为什么会发生。但是报道刊出后,一些传媒学者及读者认为报道掺杂了颇多记者的想象。比如,北京大学王辰瑶副教授指出,《南方周末》报道的开头是:“2013年3月31日中午,林决定下毒。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N-二甲基亚硝胺溶液。”再如对林某取毒行动的叙述是:“动手那天,林恰在大楼里有课。他借口要去存放剩余试剂的房间拿手套之类的杂物,在导师的陪同下进入实验室,确认了目标所在,也确认了储物柜钥匙的位置”。对于犯罪嫌疑人投毒和取毒这些关键性的描写,记者采用全知式视角,进行了现场化的描绘,如同电影中展现出来的镜头,记者的叙述也有如导演般的自信——对被展示者的行动、心理都了然于心。事实上记者既不在现场,对林某又无法采访。在这里,记者采用的是不在现场的“现场化”策略,将叙述触角伸进了无法凭借事后采访还原的心理层面,不能不说这里有“想象”的成分。

传媒法学者魏永征也认为,《南方周末》关于林作案过程的描述,正如作者所言,“犹如侦探小说”:如何“踩点”,如何“找借口”、“暂时离开”,如何“潜入实验室”,如何“打开储物柜取得试剂”,读来形象生动、曲折惊险。那么,作者是从何得知的呢?“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些由于过于具体而带有明显想象和编造痕迹的文字足以使人动摇对整篇文章真实基础的信赖。

对于学者的批评,《南方周末》记者撰文表示,“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并通过“小心探索、交叉求证,记者、编辑共同形成初步判断”。

关于对想象式叙述的批评,还出现在针对2013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出的《花谢旧金山》中。这篇报道韩亚航空旧金山空难中两名遇难中国女孩的故事,其中一个段落,引发巨大争议。引发热议的这段文字是:“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

网友评论说:区区关注相比于生命来说微不足道,这是常识。传媒人彭晓芸则批评这种“以自己之心去为逝去的生命发言”的写作手法,“本身就很违背专业主义……当人们要表达一种价值上的强烈倾向时,或许可以替自己假设,即自己愿意拿生命去换某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的价值,但记者能否替他人排列生命的价值序列?并无视死亡给家属带来的痛苦?”

当天下午,《中国青年报》在其官方微博上致歉,表示此处行文确实不妥,并删除了电子报里的这一段,还表示愿意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

【点评】“合理想象”不合理,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通过对黄继光报道的讨论,中国新闻界就获得一致认同的专业规范。但是在长篇特稿备受欢迎的今天,如何避免掺杂了“想象性”的描述,的确是值得重视的话题。正如王辰瑶在文章中所提醒的:“现场化”是新闻报道尤其是特稿写作中常见的技巧,这种技巧能使本不在场的记者在报道中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但是,请注意,真实感不是真实本身。这样做有时不仅会伤害新闻真实,甚至会让警觉的读者怀疑记者的诚实。至于《花谢旧金山》中所犯的错误,也许作者是为了增强报道的感染力,但其手法连“合理想象”都算不上。

在上述案例中,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青年报》面对读者批评,敢于承认并纠正错误的勇气。在删除电子版中引起争议的文字后,还有许多读者不依不饶。该报多名记者在微博上发帖,除了代表报纸表示“惭愧、反思、教训”之外,还表示:“因为错了,再尖锐的批评都得兜着听着,新闻是历史的底稿,印在纸上无论荣辱都成为历史一部分,在读者心中是删不掉的,我们谨记。”须知,传媒

业的进步、职业理念的坚守,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反思、自我警醒中取得的。

五、报道灾难群众为先

【事件】11月22日上午,青岛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自下午至翌晨,这场“导致两百人伤亡”、“十分重大的责任事故”的噩耗以及惨烈的现场图片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渠道,以及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引起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可是第二天,青岛本地媒体除了在头条地位报道了国家领导人对这场灾祸做出重要批示,多数报纸都没有报道这场爆炸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有的报纸还在头版下半部分刊出“今天到现场抢海参,省钱60%”,标题字比上方报道国家领导人对青岛爆炸事件批示的字还要大得多。

不仅如此,第三天青岛本地报纸就转而以煽情方式大篇幅地报道救援中的感人事迹,比如,有报纸用几个整版报道这一事件,各版标题分别是“集结令下,急赴现场”、“排队献血,爱暖寒冬”、“最佳医护,最好救治”、“钢铁之躯,搭生命梯”、“官兵做饭,百姓喊香”……

青岛媒体对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的报道引发一场舆论风波,网友纷纷批评青岛媒体的做法是“把丧事当喜事办”。

【点评】或许青岛本地媒体在事故后的报道意图是安定人心、引导舆论,但从实际效果看却恰恰相反,引爆的却是舆论对媒体、对政府的批评和质疑。

灾难事件发生后,群众关心的焦点,新闻报道的重点,新闻角色的主体,理所当然是灾情和灾民。正如凤凰网所总结的,灾难发生后,灾难报道的正确路数应是:勘查灾难现场;寻找目击者;安慰死伤者家属;拜访“有关部门”;绘制现场示意图,制作视频,说清楚灾难是怎么发生的,告诉人们事故到底有多可怕;刊登每个死者的头像,讲他们的故事,让他们像个人,而不是一个数字;试图挑战这样的“天问”:那些无辜遇难的市民,难道仅仅因为运气不佳,就要遭受如此飞来横祸?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始终坚持的中心原则。“八项规定”也明确指出,中央领导参加活动的报道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来决定。灾难报道同样应该适应今天的传播环境,尊重新闻规律、宣传规律。

六、国骂登堂污染语言

【事件】2013年初开始,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未成年儿子涉嫌强奸一案,引发媒体竞相报道,并随着案件推进不断发酵,媒体把报道聚焦于李的父母。6月,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把“国骂”嵌入标题中,发泄对此事件的情绪。比如,山东一家晚报的标题是《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还有媒体用《李天一他妈逼的律师辞职》《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等标题。

对此,有些受众表示赞赏,认为媒体痛快淋漓地表达了报道倾向,是2013年最佳标题;但是也有不少受众及媒体人表示反对,如身份认证为泉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1059阳啊”在微博上批评:这样的标题确实有失新闻水准。深圳大学辜晓进教授则评论道:离开国骂这样的低俗噱头,就做不出更吸引眼球的标题了吗?

据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部分媒体“使用内容低俗的新闻标题,有失社会公德”进行了相应处罚。

【点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媒体报道语言风格的追求。但是,因此就把国骂,把“屌丝”、“坑爹”等网络流行语不加筛选地搬到媒体报道中,却是既无能,又不负责任的表现。

媒体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用语除了对吸引力、冲击力的追求,更要规范、严谨、文明。

新闻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仅是传媒文化低俗的表现,也显示了以刺激性、情绪化的语言表达,迎合社会情绪,甚至扩张社会戾气的某些传媒人的心态。

七、恶俗广告败坏风尚

【事件】8月20日,《南方都市报》GA16版整版刊登一篇广告,内容只有几行字:“前任张太:放手吧!输赢已定。好男人只属于懂得搞好自己的女人!祝你早日醒悟。搞好自己,愿,天下无三。张太。”这个“疑似小三在《南方都市报》发广告告诫前任”的版面一出,即引爆眼球,在网络上被转载若狂。

当天晚上,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相关查处意见,表示该广告为某产品的商业炒作,涉嫌违反《广告法》关于广告不得含有“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当即叫停,并启动立案程序。

【点评】商家为牟利可能不择手段,大众媒体却不能来者不拒,有钱就赚,必须时时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

遵守公序良俗,是维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即使经营者辩称这完全出于虚构,形容一个女人用了这种化妆品就变成另一个女人了。这不正是宣扬了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恶俗吗!这则被网友称为“小三逆袭宣言”的化妆品广告,显然是想通过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方式“搏出位”,引发社会关注,赚取足够多的公众“眼球”。看似是一则恶俗广告的定位偏差和内容失范,伤害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情感。从最终结果看,商家的炒作目的达到了,而媒体却付出了自己的尊严与公信,为伤害社会情感埋单。

八、娱乐报道亦有底线

【事件】2013年9月13日晚,歌星王菲宣布与李亚鹏离婚,舆论哗然。当晚,王菲乘飞机抵京,通过VIP通道离开机场。为第一时间追拍到王菲的镜头,腾讯娱乐记者在高速公路上一路驾车跟踪,最终逼停了王菲的汽车,拍摄到独家视频和图片。

腾讯新闻在追踪报道中不无骄傲地写道:“00:10 王菲乘坐的保姆车驶出机场高速,腾讯娱乐迅速将王菲的车截停在了桥下,王菲的车只得停在原地。记者下车拍摄到了王菲在车内的独家清晰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王菲眼眶发红、含泪,似乎有哭过。王菲并没有躲避记者的镜头,只是低头一动不动坐在车内。”

由于众多媒体人和网友的批评,9月14日下午,腾讯娱乐在微博上发出致歉声明,称对王菲回京新闻采访过程中发生的“截停并过度拍摄行为”和审稿不严对王菲本人和其他受此事件影响的人受到的伤害表示诚挚的歉意。

【点评】腾讯新闻追拍王菲事件,令人联想到当年法国媒体追拍戴安娜王妃引发车祸导致其身亡的事件。正如中山大学张志安副教授所批评的,在公众人物和记者之间,肯定有模糊地带,记者通过曝光公众人物提高其知名度是允许的,但在这个个案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高速路上逼停车辆进行采访肯定是不安

全的,另一个方面,私车内部是私人空间,这样逼停别人的车向车内拍照,是对车主个人隐私的侵犯。

另外,围绕王菲离婚,“可圈可点”的还有次日全国许多媒体的表现,有人在微博上展示了几十家都市报,都在头版头条以夸张的版面报道了王菲离婚的新闻。似乎,这一天最值得国人瞩目的就是这件明星的私事。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批判相信大多数传媒人都耳熟能详,但悲哀的是,传媒娱乐倾向并未因此稍有改变,甚至娱乐无底线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九、有偿新闻屡禁难止

【事件】中国新闻业“有偿新闻”存在已久,禁而难止,2013年10月的陈永州事件,以一种极端的、戏剧化的形式,揭开了这个伤害中国新闻业至深的疮疤。

10月18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发表多篇关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文章被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跨省羁押。22、23日,《新快报》连续在头版大字标题要求“放人”。没想到,26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报道,在看守所中,陈永洲向警方承认,自己在未经核实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上市公司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并收受了中间人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酬劳。他还在2013年6月至7月间,在他人授意下,赴香港、北京,向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中国证监会,实名举报中联重科,并收到中间人提供的50万元费用。当天,中国记协发布“严正声明”,称“陈永洲的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此后,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又有浙江《今日早报》经济中心副主任金侃群、《都市快报》财经证券部主任朱卫、《每日商报》经济部首席记者楼志文(女),因涉嫌非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受贿罪,在杭州中级法院出庭受审;《北京青年报》IT版主编熊熊因涉嫌受贿,被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批捕;《京华时报》汽车版主编杨开然因涉嫌受贿被北京市朝阳检察院办案人员带走调查。

【点评】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偿新闻问题开始变得日益严重,当时被称为“马夹袋新闻”、“金元新闻”。虽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各种“规定”、采取集中整治行动,但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如今,有偿新闻已经成为传媒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人所共知的“潜规则”,“红包”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陈永洲等人发展为涉嫌触犯法律的受贿罪,并不奇怪。

传媒学者魏永征说,所谓“有偿新闻”,完全是中国特色的词语,港台同行无法理解,在其他语种也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公认是违反新闻专业规范的现象”由“陈永洲事件”被揭开后,却有不少传媒人以当下中国传媒环境为理由,为有偿新闻辩护,声称只要不写假新闻,拿“红包”也无妨;传媒人报酬低压力大,拿“车马费”也是种补偿;几乎没有记者没写过有偿新闻,因此没有人有资格批评他人等等。其实,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把不拿采访对象的报酬或费用写稿作为一条底线伦理。只要有偿新闻问题得不到根治,笼罩在中国传媒业公信力上的“雾霾”永远不会散去。

当然“有偿新闻”与受贿罪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别,罪与非罪的区别。多数情况下,一般数额的“有偿新闻”还是属于职业伦理的问题,属于批评教育的问题。但我们应当看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有偿新闻”又是滋长犯罪行为的土壤。“小来来”可以发展到肆无忌惮,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那些接受审判的受贿罪被告人,哪一个不是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甜头”开始的呢?

十、虚假新闻亟待遏制

作为以追求真相为使命的新闻业,新闻失实问题依然严重。由于《新闻记者》杂志已于2014年第一期发布了《2013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在这里,只简单将2013年虚假新闻的总体形态、特点做个梳理。

第一,2013年虚假新闻呈高发、频发,涉及媒体广的态势。根据我们的数据库资料,2013年造成全国重大影响的虚假新闻有30余条,数量远远高于往年。涉及报道虚假新闻的媒体中不但有地方媒体,也多次出现了中央级媒体,一些原本拥有良好专业声誉的媒体也陷入新闻失实的泥沼。

第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2013年许多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多次转发虚假报道,大面积传播、集体沦陷的窘境一再出现。

第三,多条有重要影响的虚假新闻以社会道德为主题。比如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深圳“最美打工妹”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中国好宝宝”为晕倒清洁工撑伞、老汉约女网友开房见面才知是自己儿媳、丈母娘婚宴上送400万元宾利轿车、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反遭索赔等等。这反映了国人对社会道德议题的敏感与纠结。虽然有些虚假新闻炮制者、传播者以传播社会“正能量”为自己辩护,但一旦违背新闻真实原则,虚假的“正能量”反而会对社会信任、社会道德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有图无真相现象日益突出。比如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是根据现场监控视频采写的稿件,但是因为监控探头有死角,未能反映旁边热心群众始终守护老人的真相;北京老外好心扶大妈反遭遇“碰瓷”的新闻首先以图片报道的方式流传,但是调看警方视频资料,却发现实际情况是外国小伙的确碰撞了大妈,且态度蛮横出言不逊……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即便是掌握了富于现场感的新闻图片、视频,也不能就将其作为真相,忽略记者、媒体的核实责任。

第五,商业利益驾驭媒体、欺骗公众的现象仍然严重。比如深圳“最美打工妹”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中国好宝宝”为晕倒清洁工撑伞、外国制药公司天价买中药药方等新闻,都被证实是商业策划、企业炒作。商家以逐利为本,有些媒体以吸引受众眼球为本,两相配合,就让这些媒体心甘情愿成为商家炒作的工具。通过虚假新闻进行自我炒作,其实也违背了商业道德,真相大白后同样会受到消费者的鄙弃。

第六,明知虚假仍然传播,甚至恶意造假现象有所抬头。往年的虚假报道中记者或媒体主观故意的倾向并不明显,大多属于未尽核实责任、采编流程不规范等出现的问题。但是2013年的虚假新闻中,老汉约女网友开房见面才知是儿媳,是作者编造的虚假新闻;丈母娘婚宴送宾利也有明显故意倾向。在刘志军案件审判期间,更有某网站硬是将《新京报》的报道加入刘志军与某女星开房一段,在网上大肆传播。

简短的结论

应当说,中国传媒业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属于当前中国转型社会背景下整体行为规范调整的一个局部表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底线失守、道德问题频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但是专业传媒人不能以此作为推卸责任、拒绝自律的理由。新闻工作者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践行者,更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宣传者,理应率先垂范。

从上述十大问题及相关案例的讨论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问题的产生都与逐利有关(低俗炒作同样是以逐利为目的)。我们承认媒体具有商业性,但是绝不能将其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比如,在越来越频繁的媒体商业运作中,媒体与企业、与广告客户的互动会越来越密切,企业、广告客户也热衷拉媒体入伙,用媒体的公信力为企业的信用背书。但需要谨慎处理的是,媒体在商业行为、企业联动中如何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如何避免企业出现负面新闻,使相关媒体公信力相应受损等问题。

在日益严峻的新媒体压力下,传统媒体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在风起云涌的新媒体产业创新潮中,新媒体本身也在起起伏伏,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可以预见,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与他律措施,将会有更多媒体采取更多不惜突破伦理底线的做法,新闻专业操守、职业理念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职业传媒人必须深刻认识到,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公信力是保证其永续发展的基础,任何以贬损公信力换取生存保障的行为都将得不偿失。

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传媒伦理的基本规则不会改变,但具体问题、表现形态却会面临新的挑战。这迫切需要业界与学界协作互动,积极应对。另外,自媒体环境下传媒伦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新闻专业领域,而无时无刻不处于广大受众的严密监督之下。因为大众媒体已经不是唯一掌握话语权的传播渠道,受众可以在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中寻求更清晰的事实,大众媒体的任何失误,都会被揭露出来,其公信力会受到挑战。为获得更坚固的职业生存基础,传媒人必须更严格地加强自律规范,并求得社会认同。

2006-2016年安徽大学62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内含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中外新闻史、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异常珍贵哦) 3、安徽大学本科生“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1份及答案 4、安徽大学新闻专业内部习题集(独家所有) 五、赠送资料(电子版,发邮箱) 1、新闻传播2012考研辅导班笔记 2、新闻专业2011专业课辅导班笔记 3、安徽大学外国新闻史笔记 4、安徽大学新闻全套精华笔记 5、芮必峰新闻学概论上课教案 6、李良荣论文集 7、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8、安大新闻学院院长眼中的新闻学概论34道重要习题(无答案) 资料实物图预览 以下为截图及预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史论2016参考答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01-06真题) 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 2、公共领域 3、群众办报 4、张季鸾 5、Tim Berners-Lee 6、LBS 7、流动空间 8、Kevin Kelly 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 2、“网络社会” 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 4、技术决定论 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一、名词解释(5*6) 1、新闻框架(news frame) 2、媒介素养(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 5、密尔顿(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二、简答(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意义 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 4、述评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黄色新闻 3、《论出版自由》 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 5、“报刊的有机运动” 二、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 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 3、碎片化的受众 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 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 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的区别 3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用法律案例

中职教育职业道德法律基础常用法律案例 1、村民孙友养了一条狗,栓在大门内。过路学生李勇淘气,拿石头和木棍逗打这狗,狗挣断绳子讲李咬伤。问:孙有没有责任?李的医药费损失由谁承担?理由是什么? (1)民法通则规定: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孙将家犬栓在门内,对家犬的管理是妥当的。李被咬是李自己造成的,孙没有责任。 (3)李的医药费由他父母承担。 2、某大学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先由校长批准设立,接着订立了组织章程,然后领取了营业执照,最后开张营业。此劳动服务公司从何时起具有法人资格 此劳动服务公司应从经主管部门批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3、某甲患老年性精神病,无独立生活能力,由其女儿照料生活。一日,某甲在其精神病发作时,把其皮大衣拿出卖给某乙。甲女儿知道后。找到乙,要求双方互退皮大衣和价款。乙以价格公平,两不吃亏,并且钱物两清,买卖已经成交为由,拒绝甲女儿的要求。甲女儿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案如何处理? 民法通则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还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甲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未经他的法定代理

人代理而自行实施的卖皮大衣的行为,系无效民事行为。乙应当退还皮大衣,甲卖皮大衣所得的钱应退还乙。 4、某建筑公司施工队承包某机关的宿舍大楼,挖地时,挖到一个盛满银元的坛子。有的工人认为交工,有人认为谁挖的,就归谁,于是私自分光。后来有人检举。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这个案件? 民法通则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这坛银元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应经人民法院认定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对于擅自私分的,除了追缴私分的银元外,还应予以训诫。 5、王被判刑5年,现在正在监狱服刑。他的两个哥哥探监,告诉王,现在父亲病故,母亲生命垂危,你现在不能赡养老母亲,父母的全部遗产已由他俩平分。王不同意,要求也继承,一个哥哥说“你现在都做牢了,还有资格继承遗产吗?”请回答 (1)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有哪些违法行为丧失继承权? (2)被判刑的人是否丧失继承权?为什么?谁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1)继承人有下列行为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2)只有符合以上行为,才丧失继承权。对于实施其他犯罪被判处刑罚甚至死刑的,都不应剥夺继承权。王应与母亲两个哥哥同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的继承遗产。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新闻传播史论 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参考书 考研经验

1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2158352.html, 1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参考书 一、【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1、中国新闻史。参考书籍: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史》。2、外新史。参考:程曼丽《外国新闻史》,陈力丹《世界新闻史》 3、新闻理论。参考书目: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论文。补充的重要新闻理论 4、传播学。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 5、传媒经济参考书目: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近一年论文 二、【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建议看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即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试题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5题,共40分。 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2华盛顿邮报3新闻与宣传4刻板印象

2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32158352.html, 2 5付费墙 二、简答3道,共60分。 1、1986——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新闻真实的有限性 3、波兹曼媒介生态论的内容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三、论述两道题,共50分。 1、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2、文化贸易保护主义要加强ZF 干预的的理论依据 获取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历年真题以及完整版答案解析复试历年真题、考研信息导师信息等可以联系人大新闻学院考研专业课QQ:1665428590获取 更多信息笔记资料试题答案报考信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试大纲、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复试安排一、复试分数线 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按照教育部“分省录取”原则执行,没有统一的分数线。 二、复试日程安排1.报到 北京考生3月21日(周五)下午14:30-16:30,明新楼504室报到。外地考生3月23日(周日)下午面试备考时提交报到材料。考生本人须携带以下材料: (1)考生自行从网上(https://www.doczj.com/doc/32158352.html,)下载的《复试通知书》;

传媒伦理(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答题思路与参考案例

2013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 “2013年十大传媒伦理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社会主义道德践行者与宣传者的双重身份,责任重大。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和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研究分析传媒伦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新闻传媒职业伦理建设、指导新闻实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注意到,在传媒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传媒伦理作为一种“软约束”,尚未成为传媒工作者内心不可亵渎的律令。而当下中国转型中的传媒业,遭遇的传媒伦理问题更为突出,社会道德失范与职业道德失范的双重困扰,致使各类传媒伦理问题频发,损害了传媒业的公共形象,也不利于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失范,危及的是媒体的公信力,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致命杀手,这个道理可以说尽人皆知。但是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很难取得好的成效。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传媒伦理热点事件频出,争议问题不断。因此,在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指导下,我们结合热点典型案例,对本年度十大传媒伦理问题做了梳理。希望通过这种结合具体对象的、富有针对性的讨论,加深对传媒在中国社会承担角色和必须有的专业边界与规范的理解,展开专业思考,促进行业自律。 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讨论以主体案例发生时间先后为序。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情境伦理(Situational Ethics)的理论,道德标准应随着情境变化而有所不同,伦理问题不能用抽象的方式决定,而是应以具体真实情况作为依据。梳理2013年中国传媒伦理热点问题,会发现几乎每个案例都有不同意见的争论、辩难,这揭示了伦理选择的复杂性、多向性。我们相信,通过这种针对具体个案的认真讨论、仔细考量,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转型社会中,新的传播格局下中国传媒的生存状态,进而加深对中国传媒伦理建设所面临挑战及应对的认识,起到增加行业共识,提高职业自律的作用。 一、“采访”“表演”应有区别 【事件】2013年1月,正当柴静新书《看见》热卖之际,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发表《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等评论,认为柴静其实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而非“电视新闻记者”,因为记者应该“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后面”,而不是“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此文一出,立即引发热烈讨论。柴静在央视的同事董路也发表博文评论她的“表演式采访”,他说:“我不反对柴静在镜头前面努力地去‘演’,只不过当无数人拥趸将柴静的表演视为真实的时候,再对比其头上顶着的‘新闻’两个字,就很是错乱了。” 但是也有不少业界、学界人士对柴静的采访风格表示赞许,认为这是符合电视深度报道栏目要求的。而且世界各国电视新闻业都不乏以自己的标志性姿态、动作,独特的采访提问方式等,彰显自己的个性,甚至成为节目“卖点”、栏目

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为大家整理了2011年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南京大学,更多真题敬请关注! 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2哈瓦斯社 3霍夫兰 4意见领袖 二、简答 1黄远生通讯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世界上广播电视机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论述 1试述梁启超新闻观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2谈谈西方现代报业的发展历程 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视市场,电视媒体的经营业态和产业链有哪些新变化?结合个案分析 4在广电媒体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广东地区的报业仍然占据着“意见领袖”的位置,并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结合个案分析。

四、评论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婚恋类娱乐节目异常火爆,但这一类节目也招致了部分观众的强烈不满和广电总局的整顿令。部分节目经整顿改版后,收视率下降。应如何看待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现象,此类节目怎样才能做到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结合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和自身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专题评论。800字左右。 4.4.1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参考答案】:上海著名抗日救亡报刊。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被封后,他的好友杜重远于1934年创办。 内容和形式上都和《生活》周刊一脉相承,保持了《生活》的战斗精神和传统。鼓吹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充满悲愤的爱国情绪,在读者中影响很大。 1935刊发艾寒松的文章《闲话皇帝》,泛论中外君主制度,也提到了日本天皇。后日本驻沪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由提出抗议,要求处罚该报及文章作者。南京国民党政府立即下令,查封《新生》周刊社,《新生》被迫停刊;接着对杜重远起诉判刑。造成“新生事件”。

十道经典案例分析题 (法规)

《2015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汇总)_ 2011年11月,A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向B公司购买一批材料.A公司将一张汇票背书转让给B公司作为付款.背书是往明"货到后此汇票方生效";(2)向C公司发出一份支票,C公司在转让前发现该支票未记录个别事项;(3)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账户. 第一题。 2011年11月,A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向B公司购买一批材料.A公司将一张汇票背书转让给B公司作为付款.背书是往明"货到后此汇票方生效"; (2)向C公司发出一份支票,C公司在转让前发现该支票未记录个别事项;(3)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账户. (1)对于转让给B公司的汇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 A.该背书所附的条件"货到后此汇票方生效"有效 B.该背书所附的条件"货到后此汇票方生效"无效 C.该背书仍然有效 D.被背书人即B公司可依背书取得票据权利 (2)在下列各项中.对基本存款账户与临时存款账户在管理上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本存款账户能支取现金而临时存款账户不能支取现金 B基本存款账户不能向银行借款而临时存款账户可以向银行借款 C基本存款账户没有开设数量的限制而临时存款账户受开设数量的限制 D基本存款账户没有时间限制而临时存款账户实行有效期管理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支票的出票人可授权补记的有( ) A.支票金额 B.出票日期 C.付款人名称 D.收款人名称 (4)下面关于支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支票结算用于同城支付结算 B支票可以支取现金也可以转账 C支票无金额起点 D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指的票据包括( ) A.支票 B.信用证 C.汇票 D.本票 解析:(1) BCD(2) D(3) AD(4) ABCD(5) ACD 第二题 2011年3月10日,企业会计科会同档案科对单位会计档案进行了清理,编制了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将保管期已满的会计档案按规定程序全部销毁,其中包括一些保管期满但尚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2)3月21日,会计科在例行审核有关单据时,发现一张购买计算机的发票,其"金额栏""8000"元的数字有更改迹象.经查阅相关买卖合同、单据,确认更改后的金额数字是正确的.于是,会计科要求该发票的出具单位在发票"金额栏"更改之处加盖出具单位印章.之后,该企业予以受理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摘要:中国新闻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但随着新闻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伦理问题日益重视。那么,中国新闻业现状到底是存在那些问题呢?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吗?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我们应该 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略浅析。 关键词:寻租新闻职业道德 一中国新闻业存在那些职业问题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新闻寻租化 公众对传媒界的种种批评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传媒界丑闻不断。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问题,有的记者乔装成精神病人;为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有的记者故意设圈套诱导人做坏事,然后加以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例如《鄂东晚报》出于创收的冲动,寻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这是典型的拿新闻监督寻租当饭吃。,《鄂东晚报》反映了新闻业自律缺失,教训深刻,值得反思。有些新闻记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新闻业者均有舆论监督的“权力”错觉,进而有了利用舆论监督的“经济”寻租行为。来违背舆论监督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形式。 其实《鄂东晚报》所反映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北京一家公关公司负责人披露,“封口费”的数额通常较大,几万元甚至十几。《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指出,收受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左手持批评稿,右手持表扬稿,去要挟被采访者给赞助,不给钱就立刻刊发批评稿,给钱就刊发表扬稿。这是滥用新闻舆论监督权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闻寻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仅严重影响新 闻单位和记者的形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新闻领导化 中国的新闻传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忠实的宣传工具,定位高,形式严肃,如积成流弊则会有亲和性弱的缺点。早中国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有“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没有领导的新闻不算新闻,没有名人的新闻不算新闻。在中国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到中央台下到县台的新闻中,都是有领导报道并且在新闻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还可以发现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职务官阶就是一个极度不合理的怪胎。中国新闻从新闻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次向受众本位方向的转移,应该从领导本位新闻中转移到新闻平民化,主要集中在对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和媒介娱乐化等问题的上新闻报道。新闻是把各种各样人的行为图象给人们作为镜子,应将其广泛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 研真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因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的伦理与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要素 5.简述品牌命名的市场化运作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论述延安时期共产党办报/新闻活动的优良传统 2.请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电视作品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4.论述互联网广告存在的伦理问题及解决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了一段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话,结合题干分析建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意义。 2.题干给出了有关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今日头条新闻APP算法推荐的评论/批评,围绕题干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学硕: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新闻主义 2.标题党 3.视觉采访 4.结构性段落 5.植入性广告 6.场景营销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2.简述解释性报道选题的现实意义/依据 3.简述优秀新闻评论为什么要“思想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语言有力度,理性有深度” 4.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特点 5.简述广告文案写作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案例

中国记协通报 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案例 《人民日报》 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会同有关新闻宣传单位查处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现予通报。 一、2010—2012年期间,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清机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兼职期间,以建立“中国食品安全报质量监督跟踪单位”为名,违规向山东地区多家食品企业收取所谓“质量监督跟踪单位公告费”;2012年初,王清机违规收取山东省某医院8万元“宣传费”。中国改革报已对王清机作出除名处理并吊销其记者证,中国食品安全报已对王清机作出免职清退处理。 二、2013年8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酉阳:桃花源的产业新定位》一文称,重庆市酉阳县近5年工业发展以“失败”定调。经查,该报道记者未进行深入采访,未与相关部门核实,将酉阳县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当成2012年的发展目标,造成报道严重失实。 三、2013年10月24日,黑龙江晨报刊登《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一文。经查,穆棱市电视台记者以派出所提供的一件曾经处理过的纠

纷为原型,编造了《穆棱:开房约会女网友见面竟是儿媳》的假新闻。黑龙江晨报未经核实,修改标题后刊登了该报道。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已对相关新闻单位和责任人分别予以 行政警告、行政罚款、吊销记者证等处罚。 上述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行为,严重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有的假借新闻媒体名义以舆论监督为由敲诈勒索;有的采访过程粗浅片面且未经核实;有的根本不经采访直接编造所谓的新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自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切实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7新闻传播史论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7新闻传播史论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发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述近代中国主要民营报纸的办报活动及其贡献。 2.简述大众传媒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权的价值和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成要素。

5.简述广告品牌命名的市场化流程。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结合新闻传播实践,论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必要性及其辩证关系。 2.论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3.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电视作品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因之美。 4.结合案例论述互联网广告伦理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米歇尔·福柯认为,“一种话语一旦形成,它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概念,构建了自己的场域,从而排斥其他话语。话语权是权力话语,彰显了一种权力关系,拥有话语权就具有引导社会的能力”。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并谈谈国际传播中加强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2.2017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新闻莫被算法“绑架”》一文,人民网发表《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等文章,批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

的智能新闻客户端,通过算法掌控用户信息选择权等问题。请结合客户端使用实际情况,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传播学思考。

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传播史论答案A

重庆工商大学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传播史论(A卷)参考答案 A传播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一种传媒文化心理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 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2、使用与满足理论 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适度效果理论的经典模式之一,它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受众需要的满足和对媒介的选择间的联系中,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3、文化接近性 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对文化接近性的表述是:文化和个人一样具有相似性,比如所有文化都有一种语言,都有关于年龄和性别方面的规划和规范,都有政府、宗教、经济、娱乐、游戏、艺术和音乐等系统。具有了文化的接近性,双方在传播过程中就显得容易许多。 二、简述(每题(15分,共30分) 1、“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产生过程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内容: 世界信息流通严重不合理、不平衡,信息传播手段集中在极少数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国家被动; 这种状况导致极少数国家对“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的新型决断权的绝对控制; 世界信息发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极少数大通讯社手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其依附,甚至被迫忍受形象歪曲;d.政治、经济的依附关系及障碍政、经的现行信息依附关系都是殖民制度的产物; 信息自由”只是少数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自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权利被剥削。 ②1978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言》—1980年《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论争不断走向激化)

2015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0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0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一: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卡尔·霍夫兰 2.社会顺从理论 3.KDKA 4.时间偏向的媒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机制。 2.简述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观点的异同。 3.简述书面文化的社会影响。 4.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和原则。 5.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谈谈第三人效果的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 2.有人认为,是广播而不是报纸和电视开启了大众传播时代并促成了大众传播学的诞生。谈谈你的看法。 3.试论全球化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与媒介的关系。

4.20世纪70年代,受斯图亚特·霍尔的影响,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理论出现转型,你如何理解这一转型,哪些理论促使此转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卡尔·霍夫兰 答: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于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战心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宣传电影对士兵士气的影响,通过对传播者、传播技巧、传播内容、受传者等进行实验研究,提出影响传播效果的一系列因素。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耶鲁学派”。其传播研究的成果集结于著作《传播与说服》一书中。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他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首次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试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而且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顺从理论 答:社会顺从理论主要观点是指在多数西方社会中,商业体制下的传媒产品,其制作将服从于商业利益,被灌输进商业的意识形态,即追求商业利益的公司支配了媒介,反过来,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622新闻传播史论与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622新闻传播史论与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金陵南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南京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编写根据以下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主编崔保国杭敏徐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张宸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近年来南大官方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往年南京大学考研官方指定教材为: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结合往年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南京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南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南大本科专业课笔记及南大历年考研真题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 适用科目: 622新闻传播史论、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复习要点 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具体内容包括:

虚假报道案例

虚假报道案例 时间:2011-03-31 来源:交通报协网站作者: 编者按: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中,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曝“家丑”,将近年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的虚假、失实、差错报道案例集中起来,编辑成《我们错了》一书,在全国公开发行,中国记协网站从书中选择了20个案例刊登。新疆“三教办”提供的新疆经济报、新疆都市报、都市消费晨报近年来虚假报道、违法违纪广告的14个案例,也在该网站刊登。 现把这些案例挂在中国交通报刊协会的网页上,各会员单位可作为反面教材,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杜绝虚假新闻发生。 新疆经济报案例1:从非官方网站扒稿以官方信息发布。2009年8月25日,新疆经济报在服务咨询11版上刊发了《2009年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在疆招生计划及专业分布》的报道为例进行剖析:2009年8月25日,新疆经济报记者在《新疆经济报》服务咨询11版上刊发了《2009年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在疆招生计划及专业公布》的报道。经查,这篇报道是记者从新疆招生考试网上下载获得相关信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在没有向自治区招生办及成招科任何工作人员核实并进一步采访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理,开篇写到“8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招生办成招科了解到……”并在文末署名本报记者。不仅如此,文中两次提到可供考生登录查询的、可在第一时间发布全疆各报名点的报考政策等信息的“新疆招生考试网”其实是非官方的民营网站,并没有获得可发布相关信息的官方授权。稿件见报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考生提供了虚假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考生,直接影响到考生报名和考试工作,给信息发布单位自治区招生办造成了工作的被动。 教训:在信息化、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记者的采访工作和过去相比变的简化和便捷了,比如通过网络获得新闻线索,但是,程序上要求记者必须与信息发布单位取得联系,核实信息,并确保信息可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记者漠视新闻宣传纪律,出现懒惰、投机取巧的状况,这一虚假报道的产生就是由于记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严重违反了《新疆经济报系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和《新疆经济报记者管理规定》。 案例2:现场未核实出席人名单。1998年1月26日,春节前夕,新疆经济报刊发了一篇多名记者的组合稿件《自治区领导慰问老干部》,其中有一部分为“1月25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某副书记前往自治区几位离退休老干部家中,亲切看望慰问了这几位老干部。” 真相:记者为刚从事新闻工作不久的新手,不认识自治区这位领导,只是按照书面通知上告知的名字采访写稿,而当时由于这位副书记有事外出,而由另一位自治区领导带队进行慰问。由于记者责任心缺失,未履行核实等工作,导致不实稿件见报。 案例3:信息源提供假新闻让记者上当。2009年,记者采写了一篇稿件《乌鲁木齐女大学生每月万元包养协议曝光》被证实为虚假新闻(未见报)。 真相:记者为了寻找到精彩吸引人的情节,没有和法制对口单位联系,联系了一家私家侦探事务所,对方交给她这份文稿,提出要求,刊登稿件的时候必须提该事务所的名字。记者未经审核,就作为自采稿交稿。稿件经主任审核时,提出质疑,在网上一搜索,发现这案例发生在广州,被新疆这家私家侦探事务所移花接木到了新疆,最后杜绝了一起重大虚假新闻的出现。 案例4:校对私自改原稿。2007年8月12日,《新疆经济报》《西部军人》版出现四处“武警新疆总队”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的部队名称混淆的见报重大错误,给本报与武警新疆总队、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的良好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2007新闻传播史论B(附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传播史论 B卷) 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多媒体” 2、“选择性接触假说” 3、大众传媒“强化”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析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2、试析媒介议程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 三、论述题(30分)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申报》 2、邹韬奋 3、新闻“四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和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3、西方报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论述题(30分) 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B卷参考答案 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21分) 1、“多媒体” “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2、“选择性接触假说”(hypothesis of selective exposure) 既有政治倾向不但决定着人们的政治选择,而且也制约着人们对大众传媒内容的接触,这是IPP指数分析的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调查表明,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他们把这个结论称为“选择性接触假说”(hypothesis of selective exposure)。 3、大众传媒“强化”效果 大众传媒“强化”效果指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根据调查对象中投票意向未变者占半数,以及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接触倾向的普遍性,研究人员认为“强化”是大众传播的最主要的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析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答:最早研究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性的体现。换句话说,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例如,李先生是一位教师,又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非常喜欢人体健美,并想当一个业余模特。但是,在他就此事作出决定之前,他要经过一番考虑:当模特是否符合一个教师、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同僚、妻子、孩子、朋友对此事会如何评价?他们对我的角色期待是什么?如此等等。经过这些考虑,李先生最终作出决定:当模特或放弃这种想法。不管这种决定的性质如何,它表现了“主我”的作用,然而,这个“主我”并不是一意孤行的,相反,它是对各种社会关系之体现的“客我”的反映。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辨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2、试析媒介议程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 答:按照“议程设置”理论,传播媒介的“环境再构成作业”是向公众提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形式来进行的,问题是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来的?在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的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

职业道德教学案例

案例1 2000年“五一”期间,某商场推出了系列促销活动,尾数是“51”的电脑小票可领取奖品。5月1日,该商场防损员尤某在当班期间利用工作之便,到收银台插队购物以获取尾数是“51”的电脑小票,事后对自身错误不以为然,企图逃避责任。收银员周某、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为尤某提供便利,通知其付款。收银员李某对于尤某的违规行为没有阻拦,只是事后提出意见。

案例2 : 1995年1月30日,某商场收银员李某在为顾客(实是李某的丈夫)的收银过程中,弄虚作假,故意少收货款84.9元,并利用职务之便,在该顾客没有该商场优惠卡的情况下给其所购商品打九五折,被员工发现。

案例3 2001年7月18日,某商场收银员陈某被顾客投诉,顾客称已交给该收银员100元人民币,但收银员却说没有。经收银管理人员现场盘点后发现该收银员收的款并没有长款,顾客只好又付了100元人民币,事后防损员发现该收银员从扫描垫板下拿出100元钱放入钱箱,就上前问刚才的钱是否找到,该收银员说没有。防损员将情况反映给收银管理人员,在收银管理人员的再三询问下才讲出了实情,此款确是顾客曾付的100元。

案例4:生死抉择 200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冰城哈尔滨的天空中飘着漫天的雪花,203路公交司机滨子走在上班的路上,距单位还差两个街口滨子突然停下来。在他左侧路口,一辆203路公交车摇摇晃晃,似乎正准备停下来。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十字路口,稍有一些驾驶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何况这样的天气,这样一个正值上班高峰的时候。 滨子的心陡然紧张起来。几辆小轿车急弛而过,似乎为了躲避,公交车速度缓慢,看来并非为了抢道。滨子稍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还好,那辆公交车在拐过路口之后,稳稳地停在了路边。随即,应急灯闪亮起来。乘客们神色慌张、踉踉跄跄地吵嚷着下车。 出问题了!肯定出问题了! 容不得多想,滨子掉转方向,加快脚步。 走到近前,看清楚车牌号,滨子知道驾车人是小兄弟何国强。按理说何国强自打进车队算起来也有五年了,可从来没出过任何事故。至于车,更不可能出现故障,那是车队刚刚买进的最好的一辆车。队长就是因为最信得过他何国强,才让他驾驶来着。可今天这是怎么了?滨子有些着急…… 乘客们已经全部下车。滨子迅速登车查看,“小何,出了什么问题?车子怎么停下来了?” 何国强端坐在驾驶座位上,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让滨子有些恼火:“怎么回事?说话呀!有啥困难有哥儿们呢!”滨子边说边拍小何的肩膀。却见何国强双眼紧闭、表情痛苦、身体极其僵硬地靠在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