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时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案)

第3课时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案)

第3课时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案)
第3课时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案)

第2课时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知识与技能】

运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作图,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函数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倾斜木板,将小车置于木板顶端,观察小车下滑过程.小车沿斜坡下滑,下滑速度与其下滑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填写下表:

(2)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

【教学说明】教学时,实际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再引导学生阅读图象,从中找出隐含的信息,比如:由图知,小车的速度在2s时间内由0增加到5m/s,表明平均每秒增加2.5m/s.进而推出这个活动过程中包含的函数关系为:v=2.5t.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 请交流列表格、写解析式、画图象三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小组活动,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并作汇总,于课堂上向全班师生汇报.教师引导全班探讨交流,最后总结.

列表法直接给出部分函数值,解析式法明显地表示对应规律,图象法明显地表示趋势.

【教学说明】表示函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有时需要几种方法同时运用.

问题2 一个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

的水位高度.

(1)由记录表推出5小时中水位高度y(单位:米)随时间t(单位:时)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在函数图象上.

(2)据估计这种上涨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

【分析】记录表已经通过6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之间的对应关系,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一般联系规律,并由此写出函数解析式,再画出图象,预测出水位的结果.

解:(1)由表可知,开始水位高10米,以后每隔1小时,水位就升高0.05米,这样的规律可以表示为y=0.05t+10(0≤t≤7),其图象如图.

(2)再过2小时的水位高度,就是t=5+2=7时,y=0.05t+10的函数值,故有y=0.05×7+10=10.35,也可利用函数图象估计出这个值.

【教学说明】(2)的预测是建立在未来2小时水位上升规律不改变的假设之上的,根据问题的数据及对未来的假设有0≤t≤7,故画出的函数图象是线段,其左右端点的横坐标分别为0和

7.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如图是某观水站8月上旬记录的水位图,看图回答:

(1)8月5日的水位是多少米?8月10日呢?

(2)在这10天中,哪一天的水位最高?最高水位是多少?哪一天的水位最低?最低水位是多少?

(3)这10天中的水位差(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是多少?从最低水位到最高水位经过几天?最高水位保持了几天?

(4)这10天中,有哪几天的水位在上升?有哪几天的水位在下降?有没有水位保持不变的?

(5)从图象中,你还能了解哪些信息?能试着分析水位变化的原因吗?

【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图象的上升、下降等变化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所以,要结合背景材料先分清一些词语的意义,如“水位差”等.

【答案】(1)由图可知,8月5日的水位是12m,8月10日的水位是10m;

(2)8月7日水位最高,为15.4m,8月3日水位最低,为8.8m;

(3)水位差=15.4-8.8=6.6(m),从最低水位到最高水位经过了4天,只有8月7日这一天水位最高,所以最高水位只保持了一天;

(4)8月1日至2日、4日至7日水位上升,其余几天水位均下降;

(5)4天的时间水位迅速攀升至15.4m,说明这几天水的注入量很大,而在8月7日以后水位下降,说明可能是排水,我国8月份的降雨量一般比较大,这有可能是在一次洪峰经过该观水站时几天里的水位情况.

【教学说明】从图象中发掘信息的前提是分辨出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同时,因观察者的切入点不同,获取的信息可能会不一样.

例2 某城市为了节约用水,采用分段收费标准.若用户居民的每月应交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

(1)当每户月用水量不足5吨时,每吨收费多少元?当每户使用超过5吨时,

每吨收费多少元?

(2)若某户居民每月用3.5吨水,则应交水费多少元?若某月交了水费17元,

则该户居民用了多少吨水?

【分析】(1)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当用水量为5吨时,刚好交水费10元,所以当用水量不足

5吨时,每吨交费10

2

5

=(元),而当用水量达到8吨时,交水费20.5元,所以超过5吨的部分交

水费20.5-10=10.5(元),故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交水费10.5

3.5

85

=

-

(元).

(2)由(1)可知,用3.5吨水应交3.5×2=7(元),交17元水费,可用水

1752

57

3.5

-?

+=(吨).

【教学说明】本题的图象变化趋势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平稳上升,它表明x在0~5间是平均收费,而后一段上升较快,则可知每吨水收费有所提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回顾、交流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认识.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本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以不同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讨论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练”中“悟”,形成函数意识和自主解题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3课时练习课复习内容:教材第三单元知识及相关 题目。 复习目标: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自主完成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加深对分类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内容。 2.分类就是把物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分类的标准相同时,分类的方法或许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单一性;分类的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并展示汇报) 注意学生自己制定的分类标准是否合适,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恰当。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经历统计数据整理的过程,并且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分析,训练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整理的。 四、拓展延伸 游戏:分扑克。 1.仔细观察,你想怎么分?按花色分 2.用简单的统计表把你的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黑桃方片梅花红桃数量 2 2 2 2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七第7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掌握起来很快,能够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参与统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设计统计表,对事物进行统计。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设计并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利用统计表进行分类时表格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一)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一) 【学习要求】 1.会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一些具体的函数; 2.会根据具体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3.会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示函数. 【学法指导】 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感受函数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密切性,通过求函数解析式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图象法:如果图形F是函数y=f(x)的图象,则图象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f(x),反之,满足函数关系y=f(x)的点(x,y)都在图象F上.这种用“图形”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3.解析法:如果在函数y=f(x)(x∈A)中,f(x)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 来表达的,这种方法叫做解析法.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那么对于函数,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示方法呢? 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问题1 在初中学习的函数有哪几种常用的表示法? 答: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问题2列表法是如何定义的? 答: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问题4 图象法是如何定义的? 答:如果图形F是函数y=f(x)的图象,则图象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f(x),反之,满足函数关系y=f(x)的点(x,y)都在图象F上.这种用“图形”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问题5我们在作函数y=2x+1的图象时,先列表,后描点作图.这实际上就是函数的列表法表示和图象法表示,而y=2x+1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你能给解析法下个定义吗? 答:如果在函数y=f(x) (x∈A)中,f(x)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来表达的,这种方法叫做解析法.(也称为公式法.) 问题6 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的关系.优点:简捷明了.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于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缺点:在求对应值时,有时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优点: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缺点: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优点: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缺点: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法制目标: 通过对新知的应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 (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 y=-6x+15 (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Unit3 A Let’s read 第三课时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并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读懂story time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本课难点是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2、写有问题的小黑板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Ask and answer: 1、T:Wang Qiang: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I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 T ask the other Ss:What did Wang Qiang do yesterday? S:He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在这里告诉学生回答他人的活动,只需要改变人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跟回答第二人称时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转述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第三人称活动形式。2、T: Li Tao: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I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What did Li Tao do last weekend? S:He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 Li Tao was busy last weekend.(板书) 明确地向学生解释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二):Pre-reading

完整word版,2017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知识点一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函数映射 两集合A, B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 对应关系 f:A→B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 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名称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函数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映射 易误提醒易混“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从A到B的一个映射,A、B若不是数集,则这个映射便不是函数. [自测练习] 1.下列图形可以表示函数y=f(x)图象的是()

知识点二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在函数y =f (x ),x ∈A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数集A )叫作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作函数的值域. (2)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3.分段函数 (1)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易误提醒 (1)解决函数的一些问题时,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误把分段函数理解为几个函数组成. 必备方法 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 (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 (g (x ))=F (x ),可将F (x )改写成关于g (x )的表达式,然后以x 替代g (x ),便得f (x )的表达式; (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用此法; (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 (4)解方程组法:已知关于f (x )与f ????1x 或f (-x )的表达式,可根据已知条件再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f (x ). [自测练习] 2.(2016·贵阳期末)函数f (x )=log 2(x +1)的定义域为( ) A .(0,+∞) B .[-1,+∞) C .(-1,+∞) D .(1,+∞) 3.f (x )与g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 (x )= x 2-1与 g (x )=x -1·x +1 B .f (x )=x 与g (x )=x 3+x x 2+1 C .y =x 与y =(x )2 D .f (x )=x 2与g (x )=3 x 3

19.1.2 函数的图象 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第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 1.了解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函数恰当的表示方法;(重点)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某人上班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等跑累了再走完余下的路程,可以把此人距单位的距离看成是关于出发时间的函数,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表示这一函数呢? (2)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银行利率、列车时刻、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想一想,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示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类型一】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不超过50克),它的长度会改变, (1) (2)当所挂重物为x克时,用h厘米表示总长度,请写出此时弹簧的总长度的函数表达式. (3)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求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析:(1)根据挂重物每克伸长0.5厘米,要伸长5厘米,可得答案;(2)根据挂重物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可得函数解析式;(3)根据函数值,可得所挂重物质量. 解:(1)5÷0.5×1=10(克), 答:要想使弹簧伸长5厘米,应挂重物10克; (2)函数的表达式:h=10+0.5x(0≤x≤50); (3)当h=25时,25=10+0.5x,x=30, 答: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30克. 方法总结:列表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成绩表、银行的利率表等. 【类型二】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一次函数整章教案

探索归纳 探索 环节一: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 1、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 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数M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红每天做5道数学课外练习,试写出小红所做题目的总数y和练习天数x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3、仓库内原有粉笔400盒,如果每个星期领出36盒,求仓库内余下的粉笔盒数Q与星期数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容积为30m3的水池中已有水10m,现在以5m3/分钟的速度向水池注水,写出水池中 水的容积y(m3)与注水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写出多边形的内角和S(度)与它的边数n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n 可取哪些数值? 独 立 思 考 交 流 回 答 听 讲问题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 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 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 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显然,应该探究这两个 量的变化规律.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 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可知s和t的函数 关系式是57095 s t =-. 说明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 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 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分析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 的函数关系式为:5012 y x =+. 问题3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听

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1.2(二)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二) 【学习要求】 1.进一步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学会运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分段函数. 【学法指导】 通过求函数解析式,进一步掌握数学中的思想方法;通过分段函数的学习,感悟表达的多样性;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分段函数的定义: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并 集(填“并”或“交”). 3.分段函数图象:画分段函数的图象,应在各自定义域之下画出定义域所对应的解析式的图象.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某人去上班,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前进,等跑累了再走完余下的路程.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人距离单位的距离是关于出发后的时间的函数,想一想,用怎样的解析式表示这一函数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分段函数. 探究点一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问题1 若已知函数的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通常用什么方法? 答: 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问题2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答:由函数类型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进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例1 设二次函数f(x)满足f(x +2)=f(2-x),且f(x)=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f(x)的解析式. 分析: 由于f(x)是二次函数,其解析式的基本结构已定,可用待定系数法处理. 解: 设f(x)=ax 2+bx +c (a≠0). 由f(x +2)=f(2-x)可知,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 ∴-b 2a =2,即b =-4a.① 又图象过点(0,3),∴c=3.② 由方程f(x)=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 即x 21+x 22=(x 1+x 2)2-2x 1x 2=10. 即b 2-2ac =10a 2.③ 由①②③解得a =1,b =-4,c =3. ∴f(x)=x 2-4x +3. 小结: 已知f(x)为一次函数时,可设f(x)=ax +b (a≠0);已知f(x)为反比例函数时,可设f(x)=k x (k≠0);已知f(x)为二次函数时,根据条件可设①一般式:f(x)=ax 2+bx +c (a≠0),②顶点式:f(x)=a(x -h)2+k (a≠0); ③双根式:f(x)=a(x -x 1)(x -x 2) (a≠0). 跟踪训练1 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 +1)=f(x)+x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解: 设f(x)=ax 2+bx +c (a≠0), 由f(0)=0知c =0.∴f(x)=ax 2+bx. 又f(x +1)=f(x)+x +1, ∴a(x+1)2+b(x +1)=ax 2+bx +x +1. 即ax 2+(2a +b)x +a +b =ax 2+(b +1)x +1. 故2a +b =b +1且a +b =1,解得a =12,b =12 , ∴f(x)=12x 2+12 x. 探究点二 消去法求函数解析式 导引 有些求函数解析式的题目,已知条件为一方程,在方程中同时含有f(x)与f(-x)或f(x)与f(1x ),那么如何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4.4.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4.4?3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 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 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 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例2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图),下图中“,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 (海 里)与追赶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A,B哪个速度快? (3)15 min内B能否追上A ?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 (5)当A逃到离海岸12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 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内容:观察甲、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两图中的( )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 2?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填写下表: '项目主人公到达时间最快速度(米/平均速度 线型(龟或兔) (分) 分) (米/分) 红线j 绿线 3 (1)龟免赛跑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明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2)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了免子,追及地距起点有多远的路程? 5.如图,I A与1B分别表示A步行与B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 系. (1)B出发时与A相距多少千米? (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B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A相遇? (4)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那 么经过多少时间与A相遇?相遇点离B的出发点多远? 你能用哪 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列出关系式解决问题时,一般首先判断关系式的特征,如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作业:P95 习题4.7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公开课教案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 Let’s spell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给单词分类,强化记忆ch和sh的发音规则,学习和掌握ch和sh的音与形的对应关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 3 ) 能够通过发音规则,拼写出符合ch和sh发音规则的单词,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2、技能目标: (1)在学习字母组合ch和sh的发音规则的过程中,学习语音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归纳出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能够感受Let’s chant的韵律,并流畅说唱。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英语语音知识的规律,感知英语中字母组合的发音及拼读规律。 (2)感受语音说唱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句型:The teacher is nice. The chicken is cheap. The fish is fresh. The short is cheap. 2、词汇: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 【教学难点】 1、理解字母组合ch和s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即ch和sh在单词中发/ t∫/和/∫/的情况。通过朗读单词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eep, fish, shirt, short,给单词分类。 2、通过选择单词、书写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活动,发现发音规则,并完成句子抄写的任务,进一步巩固英文句子的书写规范。 【教学准备】

函数及其表示教案1

学大教育星沙校区教案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计划课时 第( )课时 学管师 教研组长 教管主任签字 课题名称: 函数及其表示 (一)知识梳理 1.映射的概念 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映射,通常记为B A f →: ,f 表示对应法则 注意: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⑵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2.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 x ,在集合B 中都有 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__________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A 叫做)(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 {}A x x f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3)函数的三要素: 、 和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4.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二)考点分析 考点1:映射的概念 例1.下述两个个对应是A 到B 的映射吗? (1)A R =,{|0}B y y =>,:||f x y x →=; (2){|0}A x x =>,{|}B y y R =∈,:f x y x →=±. 例2.若}4,3,2,1{=A ,},,{c b a B =,,,a b c R ∈,则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 例3.设集合{1,0,1}M =-,{2,1,0,1,2}N =--,如果从M 到N 的映射f 满足条件:对M 中的

高中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 柏长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常用的三种表示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法的优缺点; 3.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会处理某些简单的分段函数问题;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相互转化,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是什么? 函数的本质就是建立在自变量x的集合A上对应关系,在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常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函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有哪些常用的表示法? 答: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 二、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P29例2以上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2. 这三种表示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我们都可以用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来表示和研究它们。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函数的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例1、 请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0 ,0x x y x x x ≥?==?-≤?

解:图像为第一和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 如图2-5所示 图2-5 本题体现的是由数到形的变化,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1.如何作出函数1y x =-的图像? 2.如何作出函数1y x =-的图像? 3. 如何作出函数23y x =+-的图像? 4.思考:如何由函数y x =的图像得到函数y x a b =++的图像? 5.试求函数y x =与函数y=1的图像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例2、 国内跨省市之间邮寄信函,每封信函的质量和对应的邮资如表2-5: (多媒体课件显示) 画出图像,并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要让学生明白当信函质量020m < ≤时邮资M=1.20是信函质量m 的函数,是一种典型 的多对一的函数,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解:邮资M 是信函质量m 的函数,函数图像如图2-6所示 图2-6

初二数学(北京版)-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1教案

教案

方程从数的角度看,都对应着一个一次函数;从形的角度看,都对应着一条直线. 练习二元一次方程2x-y+3=0的解与一次函数y=2x+3及其图象的关系,你能说清楚了吗?嗯,说的很好,每一个二元 一次方程2x-y+3=0的解都满足一次函数y=2x+3的表达式,以这个解为横纵坐标的点,均在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上.反过来,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上的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二元一次方程2x-y+3=0的解. 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于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新授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4不解方程组判断方程组的解的情况? 20 240 x y x y += ? ? ++= ? 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共同的解.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程组 的解的个数即为方程组中各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 点个数.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方程组内的二元一次方程均转化 成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 解:20 240 x y x y += ? ? ++= ? 变形得1 2 1 2 2 y x y x ? =- ?? ? ?=-- ?? ∵两条直线的k值相同,b值不同,它们是平行的,没有公共 点. ∴该方程组无解. 练习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mx+n相交于点P(1, b). (1)求b的值; (2)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 1 =+ ? ? =+ ? y x y mx n ,请你直接写出它的解; (3)直线l3:y=nx+m是否也经过 点P?请说明理由. (1)b的值是2.(2)1 2 = ? ? = ? x y (3)经过点P. 当所要研究的一次 函数数量大于一时, 它们所对应的二元 一次方程便可以组 成方程组,利用方程 组的特点,又为我们 解决一次函数的某 些问题提供了新的 方法和思路. 通过变式练习,增强 审题能力以及对函 数与方程不等式间 联系和的理解。 拓展练习能否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决检测3中的第二问? 变式巩固,一次函数 与二元一次方程 (组)相互转化。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写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但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重视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进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1步体会函数是描写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1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遭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进程 (1)创设情形,揭露课题 1、温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浏览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写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85”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3个实例,它们有甚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利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写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是函数关系. (2)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依照某个肯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集合A中的任意1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1肯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末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1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2.2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纠正认为“y=f(x)”就是函数的解析式的片面错误认识.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函数的概念; 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解析法; (2)图象法; (3)列表法. 二、新课教学 (一)典型例题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解:(略) 注意: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图象法:是否连线;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1题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第六 次 王 伟 98 87 91 92 88 95 张 城 90 76 88 75 86 80 赵 磊 68 65 73 72 75 82 班 平 均 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 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解:(略) 注意: ○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 究成绩的变化特点; ○本例能否用解析法为什么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2题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一、完成学习目标 1.启发自学 问题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 2.试练讨论 问题: (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3.穿插讲解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二、小结点评 1. 怎样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2.变量与常量的定义

三、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 (元)之间的关系。 2..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 y=2.5x. 选做题 1.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 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 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 【课后反思】 .

高一数学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教案

高一数学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换元法,配凑法,待定系数法,消去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对函数解析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对应,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应实例: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2.讨论:函数存在怎样的对应?其对应有何特点? 3.导入: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 二、讲授新课: (一)映射的概念教学: 定义: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系统地归纳了映射的概念,并进一步学习了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24习题1.2B组题3,4; 2.阅读P26 材料。 1.2.2函数的表示法(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分段函数的求法; (2)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函数的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在黑板上演示它们的画法。 2.讨论: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 四、归纳小结: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19.2.2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一次函数是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学习是建立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与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本课是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是在观察一类具体函数的解析式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得到的函数模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能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辨别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体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能举例说明吗? 2、购买一枝钢笔需5.6元,付款总数y(元)随所购枝数x(枝)的变化而变化,用解析式表示为:. 3、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5-6x(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5 (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当x=0.5时函数y=-6x+5的值,即y=-6×0.5+5=2(℃). 这个函数叫什么函数,它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4、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这些函数解析式有哪些共同特征?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再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xmin的计时费(按0.1元/min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7t-35.(20≤t≤25)(2).G=h-105. (3).y=0.1x+22.(4).y=-5x+50(0≤x≤10). 教师引导观察后请学生代表归纳:它们的形式与y=-6x+5一样,这些函数都是常数k与自变量的积与常数b的和的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