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

敦好初中导学稿 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绿色蝈蝈

主备人:侯文婷审核人:李辉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导预疑学

法布尔(1823~1915):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

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

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

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

写《昆虫记》第一卷,到1920年他80岁时第十卷问世。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录了一些

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

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

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

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导问探学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导法乐学

6、对蝈蝈称呼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四、导评测学

10、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五、导思拓学

蛛蜘

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不算小的雨,夹带着风,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泥水从花盆里向外溢,使铺着花砖的走廊,溅上了许多,也使原来十分清洁的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⑵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⑶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在窗棂上,在屋檐下,甚至于屋里的吊灯上面,大蜘蛛张着大的网,小蜘蛛张着小的网,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可是那些蛛网,常常在头

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现了;它们是那样勤于和人缠斗,好像永远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⑷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⑸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的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⑹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意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⑺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忍,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来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我这个举动,起先一定使它大为惊恐,它一定以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干净的地方,它又似乎有点迷惑起来的样子。我好像觉得它回过头来,奇怪地望着我,似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然后便安稳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

⑻夏天的雷雨是短暂的。雨过天晴后,空气特别清新,闷热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更是分外清纯美丽。那时候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着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⑼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蜘蛛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的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适而优美的处所。

⑽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⑾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会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1、文章记叙了作者对蜘蛛态度的变化过程:

⑴最初我对蜘蛛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呢?

⑵后来我对蜘蛛萌生恻隐之心,并把它送到干燥的地方,是由于我看到它还由于它。

12、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反映了蜘蛛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13、第⑺段写作者看到蜘蛛“奋斗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便产生了“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并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认为

14、第⑺段写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爬走的神态时,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

15、作者对蜘蛛结网的看法前后不同,第⑺段中表现作者对蜘蛛结网看法发生改变的一句是

16、第⑽段中“只要你用另一种眼光”一句中的“另一种眼光”的眼光是指

17、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会发现蜘蛛有可爱的一面,作者认为蜘蛛的可爱表现在:它有的精神,它织成的网

18、第⑾段中的“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一句中,“这一刻”指的是时刻,“我”深深领悟到的内容是

六、学后反思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23、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 ....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 ....的歌手了。(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反复诵读中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狩()猎扰()乱喑()哑喧()嚣 静()谧劫()掠喙()哀号()莴()苣()更生一chu()gōu( )火 d( )忌 shn( )吸 cun( ) 夺贪ln()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暗哑()惊慌失错()更生一踌()() 合睦共处()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周作人称赞法布尔的作品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⑴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找出最能体现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句子写下来。 ⑵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抄在下面。 ⑶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外形是怎样的?请找出课文原句进行说明。 ⑷除了写它的外形以外,课文还写了蝈蝈的哪些习性?重点写哪个方面?请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作具体说明。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1.阅读《莺》,完成文后问题。

《慈母情深》预习学案

《慈母情深》预习学案 一、读课文五遍,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二、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祈祷()jié()ào( )不驯怂()恿()()疮 褐()色虎视眈眈()疲惫()攥() 2.辨字组词: 铅啕茸 惴 铝淘葺 揣 3.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龟()塞() 号() 三、课文理解 1本文写了哪几件小事,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母亲工作的街道小厂的恶劣环境?并简要说明。 3作者写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当时母亲一天能挣的工资是

()而家里吃饭的人有 “我”当时喜爱《青年近卫军》的程度达到了 ()的地步,需要的“巨款”是(),母亲给钱时的动作毫不犹豫().生活之重,收入之微与母亲给钱买书之慷慨大方形成了(),深刻地体现了慈母情之深. 5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感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惫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A.“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的眼睛”这样间隔反复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B.如果要补写出结末省略号的内容,可以写一句什么话?17.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一卷揉得皱皱的” “龟裂的”分别说明什么?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8.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说说排比句式在这里的表达作用。

19.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绿色蝈蝈1

初一下册第27课《绿色蝈蝈》学案 1.了解法布尔及《昆虫的故事》的有关常识。 2.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螽斯 (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3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帅选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学法指导】 1.先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2.精读一遍教材《绿色蝈蝈》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3.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标出;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一【自主学习】 1.①写出加点字的拼音:(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二)

慈母情深导学案

18《慈母情深》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链接: 梁晓声(1949—)小说家。山东荣城人。1968年去北大荒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慈母情深》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实施建议: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课文中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理解不懂的词语。 2.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品质和“我”对母亲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定要认真做,课上展示给予加分哟!)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想办法解决。 2、我想把下面词语读一读,再说说它们的意思: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3、文中有许多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我想选择几句喜欢的摘抄下来。 (1) (2) (3) 4、摘抄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 我觉得这个句子中作者是这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5、我觉得这些段落写的特别好,要把它背下来。 6、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慈母情深》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突出表现了母亲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达出了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环保蝈蝈》新课标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新课标 教案-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 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内容,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2.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困,靠业余自学,花了12年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学教书20多年,同时业余时间对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并将大量亲身观察所得写成了《昆虫记》,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还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奇迹的创造者,我们在课外要阅读他的著作。 ●课文背景 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来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部书从而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课文文体认识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了解绿色蝈蝈的一些习性,学会概括文章要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并学会观察,用流畅的语言描写观察所得。 ●课文主旨概括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声音和食物及习性,告诉人们要拥有一颗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心。 【预习】 1、抄写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本课词语较多,请计算你抄写用时。 2、给下列字注音、解词。 注音:狩.猎喑.哑静谧.篡.夺窸窣 ..篝.火 解释:喧嚣:弱肉强食: 惊慌失措:静谧: 喑哑:

3、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习性写了蝈蝈的和。 4、如果你喜欢绘画,请在下面画一只蝈蝈。简笔画也可以,卡通蝈蝈也不错哦。 【课堂学习】 1、课文在写蝈蝈之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来引出蝈蝈这个说明对象呢? 2、说说蝈蝈的外部特征。 3、作者描写了蝈蝈的哪些生活习性?重点写了哪方面? 4、蝈蝈喜欢吃蝉的腹部,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一问题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后作业】 检测题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 2、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3、课外阅读《昆虫记》,做读书笔记。

初一语文第8讲学案-说明对象和说明特征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预习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结构。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说明文的概念和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是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如:我们五年级所学的《鲸》)和事理性说明文(如:我们六年级所学的《只有一个地球》)。 按照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又叫平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生动说明文。 按写作目的不同可分为阐释性说明文(教材、考察报告等)、述说性说明文(人物经历、工艺流程介绍等)和实用性说明文(说明书)。 考点2 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

2、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考点3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3、并列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各层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类别。 (这三种形式并不是各自独立不容的,往往在一篇说明文中,这三种结构格式经常交叉使用。) 考点4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特征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有:(1)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 (2)书籍介绍类: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作品特点、社会价值。(3)序言类: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和评价。 (4)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 (5)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过程、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6)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7)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以上每项中的各点,在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写作需要,突出主要特征。 考点5 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

(2019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17.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 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 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诗句(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 2、背景音乐中,老师深情诵读(设计意图:教师语言激情,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地叮嘱你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叫作—— 过渡:这种人叫作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 怀。 3、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 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自在地读出初步感受来, 为学习慈母情深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 下伏笔。)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 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2、感知家贫(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 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⑴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 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⑵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设计意图:抓住关键 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 造句之妙。)

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注:本教学设计参考王君老师课例——《松树金龟子》。想探讨仿制名师课例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夯实字词基础,并能理解词语在文段中的作用。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能捕捉文中的重点信息。 3、赏析文中拟人化的优美文字。 4、体会文章中反映出的科学精神。 第一部分导入 导入:大自然中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活跃的生命。关注生命,研究生命是我们许多科学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绿色蝈蝈》。请大家看看题目,为什么叫做“绿色蝈蝈”?叫“红色蝈蝈”行不行? (“绿色蝈蝈”指蝈蝈外表的颜色) [投影展示] 中国读者读《昆虫记》,其心智不仅透着《天工开物》与唐诗宋词般的聪敏灵睿,而且透着《周易》与《诗经》般的浑厚幽深。(生读)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看出《昆虫记》有什么特点? (《昆虫记》跟《天工开物》一样有趣,充满智慧;和唐诗宋词一样充满魅力) 第二部分初阶挑战 一、字词读一读(投影展示) 注意:老师故意弄错几个字音,请指出。 喧嚣.(xiāo)篡(cuàn)夺窸(xī)窣(sū)气氛(fèn) 吮(shǔn)吸哀号(hào)喑(àn)哑喙(huì) 二、学生谈谈读完全文后最有感受的句子。准确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猛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三、教师口述三个句子,判断正误。 1、在静谧的夜里,蝈蝈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个声音极为嘹亮,和安静的夜晚极不相称。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蝈蝈只喜欢吃肉,也爱吃甜食,它对其他食物是不屑一顾、毫无兴趣的。 第三部分中阶挑战 这篇说明文具体的说明了蝈蝈的哪些特征,并用文中词语简洁表达。 声:尖锐、喑哑、短促、清脆、柔和 形:嫩绿、苗条匀称 斗:纵身追捕、开膛破肚 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贪婪护食

《慈母情深》导学案

班级五课题 18*慈母情深课时 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 别 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知识链接: 梁晓声 ,男,1949出生。生长在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儿时家境贫困。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

—“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自学导航: 1、我要自读课文2遍,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积累一些好词。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课文讲了()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 ()的事。表现了母亲的(),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与()。 4、仔细默读,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文中批注。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陷()入忙碌()龟()裂攥()着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环保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doc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 18、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8慈母情深(导学案3)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组织课堂1分钟)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使用说明】 第二标:达成目标 【情景导入】(5分钟。) 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 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 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 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 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 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 《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 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 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 秀小说奖.) 【综合升华】用时:25分钟 自主学习:13分钟 1、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 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同学交流:8分钟 1、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 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 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 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突出了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4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水平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使用。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使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

绿色蝈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一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21课《绿色蝈蝈》 编制人:冯英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12月编号: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2.学习法布儿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思维导航:】 1、朗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注意语音语调,读出情感。 2、组内分工要合理,符合每一个人的特点,各尽其才。 3、分析时,可以利用中心句进行概括。从字词的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素养天地:】讲故事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国著名昆虫学家,也是蜚声世界的()读物作家。作品(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嗉囊()喙()狩猎()喧嚣() 喑哑()沉寂()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弱肉强食()螽斯() 窸窣作响()莴苣()哀号() 3、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 弱肉强食: 更胜一筹: 篡夺: 惊慌失措: 你认为很重要的词?()积累四字成语:() 【分析讨论】 (阅读指导:快速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示范:第1段:村里的人都去参加国庆,只有我一人倾听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第段: 第段: 第段: 【展示交流】 1、蝈蝈食物究竟是什么?

2、蝈蝈捕捉蝉的一次战斗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有哪些词语用的比较好? 3、蝈蝈是如何和睦相处的?在哪段写出来的? 4、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对蝈蝈的习性有了哪些了解? 5、作者不断地改变对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延伸】大自然是美丽精彩的。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画面,并就你最熟悉的来写一段文字,给我们作一介绍。 【盘点收获】 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灵活现,令人喜爱。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的尊重与热爱,对()的陶醉与痴迷。 我的收获是() 【课后作业】 搜集一些你喜欢的昆虫的习性及图片,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

敦好初中导学稿 201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绿色蝈蝈 主备人:侯文婷审核人:李辉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导预疑学 法布尔(1823~1915):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 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 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 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 写《昆虫记》第一卷,到1920年他80岁时第十卷问世。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录了一些 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 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 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 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导问探学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24 编制:窦汝梅李金刚审核:审批: 时间:2013-11-8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圈点勾画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进行识记理解。 2、通过自读自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 3、认真完成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知识链接】 《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史诗。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预习案 【字词练习】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预习初体验】认真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探究案 探究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可从动作、语言、外貌三方面考虑)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探究二: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拓展延伸】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体现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不少于50字) 训练案 1、读拼音,写词语。 shīhūn luòpòdān wùzhanɡqián ɡuàn tóu ( ) ( ) ( ) ( ) zhanɡěr yùlónɡzào shēnɡpíbai còu zú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脊背(jíjǐ)弯曲(qūqǔ)龟裂(ɡuījūn) 攥着(zuàn zhuàn)数落(shǔshù) 瘦小(sòu shòu) 3.搜集颂扬母爱的名言、诗歌和文章读一读。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七下《鹤群》word学案

《鹤群翔空》学案序号: 备课:上课:课型:新授主备:徐勤明 清风吟诵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领悟课文内容,学习叙述中融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鹤群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 关于作者: 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生于东京。主要作品有《海上浮舟》《火山下》。 小资料: 鹤: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生活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 1、注音 湮.没()飓.风()翱.翔()剽.悍()绮.丽() 伫.立()漩.涡()冉.冉()俯.冲()悠哉.() 飏.()无济.于事()寡.不敌众()精疲力竭.() 2、解释成语 寡不敌众: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精疲力竭: 二、整体感知 文章描绘了几幅图画?可分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 ) 鹤群翔空二(- ) 三(- ) 三、合作探究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2、深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画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画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画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3、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与现实比较,鹤群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鹤群翔空、鹤鹰激战、救助伤鹤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五、作业 请写出两个关于鹤的成语,并造句。 《绿色蝈蝈》学案序号: 备课:上课:课型:新授主备:徐勤明教师寄语:鸟儿有了要飞的冲动,就不甘于在地上爬行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23课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导学过程使用备注 一.课前自主先学 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词语,理解并会默写 (2)理清文章的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带着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 任务1. ①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拼音: 喑()哑狩()猎满载()而归 气氛()吮()取窸窣()作响 劫()掠津津()有味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 mì xiāo cuàn cāng máng 更胜一 ( ) 静( ) 喧( ) ( )夺夜色( ) ( ) 活动指导: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词语积累。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弱肉强食:。 喧嚣:。 篡夺:。 惊慌失措:。

活动指导:解释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3. .整体感知:粗读课文,用红笔标出“蝈蝈”的外表特征与生活习性。再精读一遍课文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活动指导:内容概括合理的小组加1分。 (二)学习活动2:研读课文 问题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问题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问题3: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 问题4:品味语言:法布尔在文中对绿色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对昆虫有着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