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89.93亿元。目前,已经形成粮油加工和港口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和造纸、化工、电子、纺织、建材等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具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如以统一嘉吉、华南油脂、中谷油脂、中盛粮油等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以玖龙纸业、中成化工、奇声电子、德永佳纺织为龙头的优势企业等,正在形成以南玻、蓝星为主的玻璃建材企业群。

3、稳步推进镇、村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镇、村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强化镇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和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快农村各项体制改革。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村改居”工作。至2005年基本完成了全镇14个村(社区)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顺利完成了麻二的“村改居”试点工作,以改革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以第三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制度、公示制度和考核制度,以点带面推进了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乘着“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东风,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基本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

4、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全民安居”等十大工程。配合市“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创业东莞”、“平安东莞”四项工程,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平稳发展。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解决贫困村组“一保五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低保和五保对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100%。2000年、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64‰和8.04‰,计划生育率89.24%和92.48%,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平安东莞”工程使我镇治安有明显好转。“科技东莞”和“创业东莞”工程加大了我镇人才培养和镇村政权建设。建成一批镇、村公园和文化广场,开展龙舟赛和粤剧等有本地特色文化活动,三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环境

1、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看,未来几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将保持温和增长,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争夺发展主导权的制高点。中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仍有较长时期的发展潜力,但同时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明显,高速发展的势头将有所减缓。广东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消费

结构升级、民间投资启动等由国内外市场主导的扩张因素显著增强,重化工业发展明显加快,珠三角仍将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将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未来5年,预计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经济平稳增长是主要方面。广东经济仍然将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GDP预计年均增长超过10%。

2、国内宏观政策环境

从国内宏观政策环境看,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从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和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带来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调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五个统筹”、深化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等将成为今后若干年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重点。显而易见,在今后若干年内,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必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3、周边产业发展环境

、东莞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广州产业发展方向是以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广州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与我镇毗邻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等,是广州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区域。东莞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提升以信息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企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我镇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度相关的食品加工业、纸品包装业等,市场需求较旺,未来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与我镇产业相关的港口物流业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SWOT分析

我镇未来发展具有五大优势:

1、港口依托优势:大型港口条件优越,适宜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广州新沙港和东莞虎门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新沙港是规划中的广州四大物流基地之一,是广州港(集团)最大的装卸码头,已建有5至10万吨级泊位10个,2005年吞吐量达到4600万吨。新沙港主要经营货物为煤炭和粮食。随着日资三大汽车落户广州,汽车进出口已成为新沙港增长较快的货物。根据东莞市虎门港开发区功能规划,麻涌港区的定位是粮油仓储加工、临港工业区及生态景观区,将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仓储、临港工业等产业。

2、区位优势:我镇位于穗、莞、深、港全球最大制造产业带和珠三角铁路、高速公路和穗、深、港几大国际机场的中心点,是扼守珠三角的中枢之地。与广州开发区仅一桥相通,是承接广州“南拓东进”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前沿。“十一五”时期,将有西部干道、广深

第二高速公路、珠三角城际轻轨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对外交通的进一步改善,使区位优势更突出。

3、产业优势:形成了粮油加工、港口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和造纸、化工、纺织、电子、建材等若干支柱产业,拥有玖龙纸业、中成化工、奇声电子、统一嘉吉、华南油脂等一批具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群。一批工业、物流的大型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4、土地优势:全镇规划建设用地38平方公里,尚有18平方公里未开发利用,其中可连片开发土地约8平方公里,适应大规模工业园区的开发和跨国公司的大项目进入。镇东南部地

区有万亩香蕉种植面积,适宜开发大型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

5、后发优势:我镇是先发地区的后发点,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可以避免发达地区走过的城镇和产业缺少规划、布局失当的问题,具备明显后发优势。如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选择得当,可扬长避短,后来居上。

我镇未来发展的五大不足:

1、财力不足。与东莞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还欠发达,财政能力较薄弱,镇级财政收入2亿多元,政府运转加上教育等公共支出,所剩无几,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

镇村两级的债务比较沉重,债务总额己超过了2亿元。

2、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足。镇内道路系统不完整,城镇主要交通依赖对外公路,缺乏次干道与支路系统,功能混杂;道路不足,在旧城内问题尤为突出。公交站场、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很不完善。

3、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农业效益低、农村人口多、劳动力转移困难、新农村建设任务重。农业以香蕉种植为主,近2万农村劳动力,产值只有8000多万元,由于市场、水污染等原因,农业效益低下,农业产值逐年下降。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90%以上,其中富余劳动力4000多

人,年龄偏大,缺乏技能,向二、三产业转移比较困难。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4、人力资源缺乏。人力资源、尤其是创业型、创新型人才资源缺乏。多年来优秀人才和年轻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外源型经济的发展也使本地的创业型、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企业队伍难以成长壮大。长期的农业经济和环境的相对封闭,使相当部分的干部和群众小农意识较重、视野比较狭窄,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滞后于时代,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农村工作的复杂局面。

5、镇中心区聚集功能差,服务业发展滞后。镇中心区人口、商业等凝聚力不强,没有形

成明显的商业服务中心,与省中心镇地位有较大差距。商业服务设施数量不多,质量等级不高,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我镇未来发展的三大机遇:

1、国内外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重大机遇。、特别是珠三角当前正面临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东莞产业升级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将向外转移。对我镇来讲,机遇主要来自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中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规模效益的产业,也不排除有一些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从广东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粮油食品工业来看,虽然仍然保持增长,但产业规模分散、科技含量低的缺点日益明显,这恰好成为我镇发展这一产业的良机。

2、市委、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在东莞市的“十一五”规划中,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开发西部和建设沿海经济产业带是市的重大战略之一。市委、市政府将我镇定为发展东莞西部沿海经济的战略重地,成为带动西部沿海水乡地区发展的龙头。因此在“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改善水乡地区的道路及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落实农村扶贫政策,这将促进我镇加快发展的步伐。

3、政策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日益有利。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国家、省、市近年来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东莞市已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陆续还会有政策及配套措施出台。我镇近年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预计在宽松政策和发展环境的支持下,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将继续保持。

我镇未来发展的三大挑战:

1、周边地区都在加快发展,抢占发展的先机。我镇周围的几个水乡镇,较早地进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我镇如果找不到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和好的发展战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自身后发优势不能尽快发挥出来,不仅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难以提升,我镇中心镇的地位也难以建立起来。

2、环境容量已近极限。虽然我镇发展工业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但是由于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导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容量已近极限。市级环保工业园确定在我镇建设,未来引进工业项目增多,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十一五”时期,广东将加大对珠江的治理,一旦对大气和水体环境容量指标加以限制,将对我镇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土地开发受到较大制约。国家、省市对土地开发政策日益严格和规范,虽然我镇可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但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目前规划中至2010年的用地指标已经用完。而要保持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时期,每年仅工业用地就至少需要2平方公里,用地指标

成为土地开发的最大制约。

二、“十一五”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一大发展定位

我镇在“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港工业城镇,这一主要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东莞西部区域中心镇和华南地区粮油食品仓储、加工基地。

1、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镇

以大港口为依托、以大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兴城镇。工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工业强镇”是我镇“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

2、东莞西部区域中心镇

东莞西部水乡地区省级中心镇,在东莞市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未来起到对周边地区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3、华南地区粮油食品仓储、加工基地

具备国内大型粮油仓储和加工基地规模,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向食品及包装产业方向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粮油食品仓储、加工基地。

(二)两大发展进程

我镇在“十一五”时期的两大发展进程或者两大重点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业化的重点是建立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寻找新兴主导产业和增长点,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城镇化的重点是强化城镇聚集效应,使富余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要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带动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

(三)五大发展战略

1、工业强镇战略

工业是我镇的优势所在,发展的龙头,也是我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紧紧抓住工业龙头,抓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通过规模工业园和产业集群的方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中心区带动战略

要加快镇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商务、居住等服务职能,强化其人口、产业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完善与港口工业区和各村的交通、道路等联系,以带动全镇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工业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人才科教兴镇战略

优先发展人才、科技和教育事业。以人才和科教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建学习型社会、知识型社会,创建教育强镇。

5、和谐平安发展战略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村、农业人口的转移,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抓好社会治安和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造和谐平安社会环境。

(四)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创五争先”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港口依托、区位、产业和土地优势,牢牢把握一大发展目标,即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港工业城镇;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进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工业强镇、中心区带动、可持续发展、人才科教兴镇、和谐平安发展五大战略。追先创优,发挥西部水乡排头兵作用,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镇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超过15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5万

元,宽裕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基本形成经济活跃、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社会发展环境,人民群众初步实现富裕安康。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镇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到2010年,生产总值超过115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东莞前10位,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市前20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7亿元,年均递增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90亿元。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3:72.3:26.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

2、完成工业强镇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28%;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翻两番,超过9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进入全市前15名。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0%,形成以

粮油食品仓储和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完成工业强镇发展目标。

3、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镇形成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基本格局,中心镇地位大幅提升,对周边地区发展产生明显带动效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系统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镇城市化水平达到80%,村改居达10个村。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镇基本形成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连结穗、莞和珠三角现代工业品物流枢纽;建成以宽带光纤传输为重点,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功能高效运行的现代化通讯网络;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供电、供水可靠性高,适应全区生活生产需求。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达标创优,保持较高水平。到2010年,全镇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标准。麻涌河、倒运海、狮子洋水质功能区水质达到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355天/年;2010年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大于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2010年镇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6、实现教育强镇目标,人才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96%以上,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建

成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园区。人才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基本形成。

7、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建成一批文化、体育、医疗和休闲设施,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到2010年,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城乡居民多层次需求的服务体系,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

8、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就业服务培训体系基本完善,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有较大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户籍人口控制在7.25万人以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三、“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三大产业发展

1、工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镇要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坚持工业强镇战略,按照“依托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思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

(1)深化和延长产业链,规划建设大规模产业园,做大做强粮油食品加工主导产业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即使是在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一直都是整个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某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优势明显,食品工业已成为广东省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我镇依托港口资源及中央储备粮库的原料供应和仓储优势,已经在临港地区聚集了统一嘉吉、中谷油脂、华农蛋白、华南油脂、中盛粮油、盈丰油粕等一批以大运输量为基本特征、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进、现代化水平高的粮油食品加工类企业,食品行业的集聚效应正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镇应在粮油食品工业现有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省和市储备粮库建成后进一步扩大的仓储及原料供应优势,以及地处珠三角这一大市场核心区的地缘优势,继续提高粮油食品工业的集聚度,形成产业集群。规划建设较大规模,集产、学、研、贸一体化的食品和包装科技产业园,产业园规划选址在港口工业区,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一期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可由镇政府投资开发建设,也可由镇政府与本地企业合资开发或者引入外资进行开发。

要着重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拓展和延伸粮油食品工业的产业链条。从深度来看,要围绕粮油加工向营养、卫生、安全、方便、美味的方向发展,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介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加快从食品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如适应油脂制备业产品的开发重点已由油脂转向蛋白和类脂物及其重要的衍生物转变的特点,积极发展烹调油、煎炸油、人造奶油、起酥油、沙拉油、营养调和油和风味油等油脂产品,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蛋白、蛋白粉等蛋白产品,混合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花生四烯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产品,以及大豆磷脂、天然VE、甾醇、谷维素等其他产品。从广度来看,不仅要拓宽粮油食品加工产品的种类和范围,丰富产品种类,适时引进一批下游企业以及其他快速消费食品产业,如方便面、饼干、酸奶等,还要向与其密切相关的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等相关产业,以及研发、仓储、物流配送和产品交易展示等上下游环节延伸,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努力把食品和包装科技产业园建设成华南现代化粮油食品加工仓储加工交易基地的核心产业龙头,由此形成具有我镇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

(2)大力发展规模工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 2012年2月24日) 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28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月24日上午公布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晒”一“晒”上海的“家底”。 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 公报中称,据抽样调查,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644元,增长13.8%。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02元,比上年增长8.2%。 市统计局分析,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两个快于、一个同步”的特点:一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市经济增长,是2000年以来(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价下跌外)首次出现的格局;二是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高于全市城市居民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城市居民保持同步。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轿车18辆 统计公报显示,至去年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8辆,家用空调207台,移动电话236部,家用电脑138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10辆,彩电188台,洗衣机88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空调130台,家用电脑50台。 至去年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17958.22亿元,当年新增1521.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6%。 至去年年末,全市共有1290.88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604.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21.9万人。 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领先 去年本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82560元,折合12784美元,在全国各省级地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关于检察联络室成立揭牌仪式2019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

关于检察联络室成立揭牌仪式2019领导讲 话稿-领导讲话稿 检察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市检察长会议精神,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据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探索建立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榆垡镇、旧宫镇的有力支持下,区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联络室正式成立了。在此,我代表区全体干警向一直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各部门和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各种利益诉求纷繁复杂,如何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这是区检察院必须面对也不容回避的主题。榆垡镇面临首都新航城建设,拆迁任务艰巨,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多,利益诉求复杂,信访量上升;旧宫镇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再加上工业大院升级改造工程,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日益增长,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院决定在榆垡镇和旧宫镇派驻检察联络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检察联络室的重要意义。

一、检察联络室的建立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可以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内容,准确把握对检察工作的需求,找准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进而通过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检察联络室的建立是有效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从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建立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开展实际有效的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延伸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触角,严格执法、强化监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 三、检察联络室的建立是全面提升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检察事业的发展根基也在基层,服务基层改革发展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使检察工作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通过深入查办和预防基层各类职务犯罪,开展法制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检察联络室的建立是xx期间检察事业发展的有益探索,是检察机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实现检察工作社会化的有效载体。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1-3-3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1.1%。 图1“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大兴旧宫项目信息说明及大兴区旧宫未来发展规划

大兴旧宫项目信息说明及 大兴区旧宫未来发展规划 一、宗地信息说明 北京市大兴地铁亦庄线旧宫东站1号地多功能项目 1.概要 我公司于2010年12月27日通过招拍挂方式竞得“大兴地铁亦庄线旧宫东站1号地多功能项目用地”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关系清晰,总用地面积144236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84138平方米,规划用途为F3其他多功能用地。 2.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大兴区旧宫镇,四面临路,东至旧宫东路,南至五环路,西至旧宫中路,北至旧宫地区十二号路。 大兴旧宫宗地区位

大兴旧宫宗地具体位置 3.规划指标 4.交通条件及区域环境 (1)项目对外交通

旧宫东 项目位置 亦庄轻轨线路图 该宗地位于大兴区旧宫镇,紧邻城市主干道南五环,与正在修建的快速轨道交通——旧宫东站相对较近,交通比较便捷。 (2)项目公共交通条件及规划公共交通 公交线路丰富 30分钟到达前门,快速公交1号线:德茂庄——前门;750路:南小街——东坝建材城;341路:旧宮——青云店; 926路:后甫——永定门内;937支5:太和——南礼士路;680路:上林苑——北京华侨城;526路:北普陀影视城——木樨园等到旧宫站下车。

二、区域未来发展说明 旧宫整体定位:旧宫区域立足地处京津冀增长极核心要地的空间条件,发挥“连接一轴、横跨两带、关联多中心”的区位优势,旧宫区域定位为亦庄新城配套区,拟被打造成企业总部、商务服务、开发区配套生活消费区,未来与亦庄新城形成整体。 本项目辐射区域:本项目位于旧宫、南海子公园及亦庄经济开发区三区交界处。项目建成后将辐射旧宫区域、南海子公园区域及亦庄经济开发区三大主要区域,未来第二机场也将会对本项目产生较大影响。以下分别详述本项目与这三个区域的关系: (一).本项目所辐射的旧宫区域。 1、旧宫地区用地规划 2011年旧宫镇居住人口207294人,本区域规划用地纯居住建筑规模80.95 万平方米,公建混合商住44.91万平方米(住宅合计125.86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92.44%,按80平方米/户计算,共1.57万户,新建住宅还会引进常驻人口5万人左右),其余用地情况如下:小学托幼2.71万平方米,商服总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办公总建面2.48万平方米,市政设施1.07万平方米,各类用地总建筑面积136.16万平方米,其中现状总建面3.07万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133.09万平方米。 旧宫开发 区 旧宫开发区 南海子公园 亦庄经济开发区 第二机场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

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见图1),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 总值的比重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万元。 图1 2013~201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增长%(见表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表1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万户,比上年增长%。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5606户,减少%;外商投资企业8020户,减少%;私营企业万户,减少%;个体工商户万户,增长%。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非税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

表2 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见表3)。

表3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居住类价格指数为,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见表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 以上年12月价格为100,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其中,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为;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

上海近代城市规划历史及其范型研究(1843~1949)

李百浩郭建黄亚平上海近代城市规划历史及其范型研究(1843~1949) 图11840年以前上海县城图 资料来源:christianHennot&zhengzu’an, Atlasde ShanghaiEspacesecr。presentations de1849anosJours 1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 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上海与汉口、天津等开埠城市一样,其城市规划都不是以T业化为起点的。1843年的开埠通商、建立租界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西方国家借助租界的殖民化促成了上海的城市化、近代化,其实质是商贸化。商贸化带来了新市区、大城市的产生。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成立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近代城市规划逐步形成。上海loo余年的发展建设.虽然有三方四界的行政主体.但城市规划的成立.也是由局部规划到整体规划的发展过程。 根据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特点,结合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其演变历史分期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6个时期(表1): 1.1第一阶段:近代城市形成与新市区建设、老城区改造(1843~1927) 第1期:租界形成与发展兴盛(1843~1895) 第2期:既有城市改造与发展(1895~1927) 1.2第二阶段:近代城市规划形成与城市局部地区规划(1927~1942) 第3期: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城市规划的兴盛与确立(1927~1937) 第4期:日本侵占上海,殖民主义规划的延续(1937—1942) 1.3第三阶段:近代城市规划成熟及 城市总体规划(1942—1949) 第5期:太平洋战争爆发,欧美近 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导人(1942~1945) 第6期:抗日战争胜利,城市总体 规划的复兴与搁浅(1945~1949) 第1期与第2期,以1895年中国 第一个市政机关——上海南市马路工程 局的成立为区分.并且同年,甲午战争 爆发、中日《马关条约》订立。第一、 二阶段的区分是1927年7月(民国十 六年),上海被定为特别市,开始大上 海市中心区计划。第3期与第4期,以 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队全 面侵入上海为区分。第二、三阶段的区 分是1942年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完 全占领租界.将租界纳入进行整体规 划,制定了上海近代史上第一个“总体 规划”——《上海城市规划改订案》。第 5期与第6期.则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 利,国民政府全面接收上海为区分。 2近代城市形成与新市区建设、 老城区改造(1843~1927) 2.1租界形成与发展兴盛(1843~ 18951 1840~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中 国5个通商口岸(TreatyPort)之一。 1843年的《虎门条约》又规定英商可在 五口通商,并能在一定地区内租房或建 房长期居住。1843年11月17日,上海 正式开埠通商.标志着上海城市近代化 的开始。 1844年,《望厦条约》(也称《中 美五口贸易章程》)、中法《黄埔条约》 的签订使美国与法国人比英国获得了在 上海的更多特权。1845年11月29日, 因《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划定了英 租界。此后,美租界(1848)、法租界 (1849)也相继建立(图2)。上海的租 界是中国近代所有租界中设立最早.存 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发展 最充分的租界。 图2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扩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孙平主编,上海城市规划志. 1846年12月.由租地外商推选3 名代表组成了“道路码头委员会”( CommitteeonRoadsandJetties).负责 税收和市政T-务建设。1853年前后.租 界形成了“华洋杂居”的局面,并成立 了T部局(ShanghaiMunicipalCoun— cil),辟筑道路网,修建码头,增设市 政设施,租界走向繁荣兴盛。T部局的 成立.意味着外国人已经取得了租界的 完全治理权.从此租界的性质从根本上 改变了,成为“国中之国”。 1863年.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 租界”(IntelnationalSettlement).法租 界则脱离英美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公董 局,管理租界的各项建设事务。由于人 口大幅增长.经贸繁荣,用地紧张,西 方殖民者多次迫使清政府扩张租界,并 不断“越界筑路”。公共租界成立之前, 英美两国在租界外先后修筑了12条马 路(多数马路在1899年扩充英美公共 租界时强行划归租界范围)。 西方人在上海要建设一个适合自己 居住与贸易的世界.作为殖民地.又与 他们在亚非美洲等地的西方殖民地相 似,这实际上就是上海租界建设的原 型。 辟筑道路,修建码头,先港后市, 以港兴市.由港区向陆地推进,成立市 政机构,制订建设法规,进行土地买 卖,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越界筑路,形 成了殖民主义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一般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09.02.13 【实施日期】2009.02.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部严峻复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和上海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克难前行,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 0.7%;第二产业增加值6235.9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增长

1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图1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4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266.67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提高到45.7%。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3116.49亿元,增长1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8%。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2.9万户,比上年增长4.4%。其中,企业 8.21万户,增长5.4%;个体工商户4.61万户,增长0.7%;农民专业合作社846户。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3928户,比上年增长1.9%;外商投资企业6374户,下降15.7%;私营企业71787户,增长8%。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38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2223.43亿元,增长12.6%。在地方级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34.89亿元,增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中国经济网上海统计网 2015年02月28日 16:11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合 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73万元。 图1 2010-201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亿元,增长7.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796.06亿元,增长7.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3%提高到51.7%。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4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613.23亿元,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1840.00亿元,增长8.5%(见表1)。 表1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1、发展基础 2、未来五年发展环境 3、发展新理念 4、2020年主要目标 二、推进创新发展,激发发展新动力 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6、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7、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8、提升国际贸易中心服务辐射能级 9、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 10、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11、改革释放新活力 三、推进协调发展,增强整体协同性 12、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 13、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4、优化城镇功能空间布局 15、推进重点区域高品质规划建设 16、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7、构筑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18、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19、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 20、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四、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生态宜居家园 21、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 22、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23、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24、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 25、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集约利用 26、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 27、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五、推进开放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28、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 29、提升“引进来”的能级和水平 30、拓展“走出去”新空间 31、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 32、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33、与沿江省市共建长江经济带 34、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35、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工作 六、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 36、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37、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8、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39、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0、提升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 41、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42、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43、优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七、凝心聚力共绘发展蓝图 44、营造人才辈出的发展环境 4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46、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47、大力建设法治 48、完善规划实施制度保障 附录 《纲要》有关名词和部分指标解释 前言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十三五”规划既要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又要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是2400多万市民的家园,美丽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承担着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承

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应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应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关于大兴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情况的调查 大兴区委研究室 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引发大量的社会管理问题,其中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情况突出。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出台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意见,召开全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重点镇成立城管分局等,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蔓延趋势。但是,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简单的“堵”已难以完全奏效,必须在堵疏结合上特别是“疏”上下功夫,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 一、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状 据调查摸底统计,截至4月8日,不包括团河农场、南郊农场,全区14个镇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建筑面积101.61万平方米,占地380.05公顷(5700亩),其中黄村镇、西红门镇、旧宫镇、瀛海镇、亦庄镇等北部五镇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建筑面积93.04万平方米,占地339.84公顷(5097亩),分别占到全区的92%、89%。 1.主要分布地区。依据卫星航拍图和调查情况看,全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北部几个镇,且呈“点”、“线”状分布:“点”,即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区镇政府所在地周边地区;“线”,即五环路、京开高速路、104国道等交通主干道沿线和新凤河、凉水河、

凉凤灌渠等主河道沿岸。 2.主要侵占对象。从被侵占的土地使用状况来看,主要有7大类:一是一般农用地,废弃坑塘、鱼池等,如瀛海镇姜场村,260亩鱼池填平,计划进行招投标出租。二是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如黄村镇狼垡一村的神龙风物流,位于五环路绿化带内,占地260亩,现已基本建完;西红门镇八村32亩土地,位于五环路北侧,2005年3月出租给个人搞仓储物流。三是城市绿化隔离区,涉及旧宫镇南场二村、庑殿二村等5个村的3786亩绿地。四是规划预留地,如旧宫镇集贤三村侵占京济公路预留地200亩搞市场。五是养殖小区改变使用性质,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如瀛海镇共有18个村、1525亩养殖用地全部对外租赁。六是河道行洪区,如旧宫镇凉风灌渠沿岸私搭乱建8处。七是基本农田,这属于极个别现象,如瀛海镇笃庆堂村,有个别村民私自在农田里搞违法建设。 3.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主体。绝大部分属于村集体统一对外出租土地。2004年土地确权以后,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者村集体把土地以确利的形式(没有确权),由集体进行统一管理,对外出租,如黄村镇鹅房村以每年3000元/亩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回承包地800亩,经村民代表签字后统一对外出租。西红门镇则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村民将全部土地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另外,属于个人搞违法建设的,多是集中在宅基地周围,侵街占道、私搭乱建房屋出租或自用,极少数农民则在自己承包农田内搞违法建设。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分析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申请书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0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各栏签章处必须由本人或相关管理部门签字、盖章,否则一律作无效处理。 二、(本表同时用计算机录入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平台。)数据填写和录入的注意事项,参见下页说明;若有其它不明事项,请与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三、本表报送一式5份。请用A4纸双面印制,于左侧装订。装订不规范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四、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茶陵北路21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内邮政编码:200032。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 二、表中有代码的请直接填写代码,无代码的填写文字。 三、主要参加者指除项目申请人之外的项目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与子项目负责人等,人数不得超过11名。项目顾问不能列为项目组主要参加者。 四、承担青年专项项目的申请人须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尚未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必须填写详细,宜以第一时间能够收到的联系地址为准,包括路名、村名、弄号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可以填写多个联系电话,但必须填写手机号码。 参加者:必须填写真正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的学者,不含项目申请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限选报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和研究报告的,填入“A”和“B”。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中国经济网上海统计网 2015年02月28日 16:11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合 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73万元。 图1 2010-201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亿元,增长7.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796.06亿元,增长7.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3%提高到5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