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物理教科九年级下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创新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2.如图所示是某火力发电站结构示意图,火力发电,“吃”进的是煤,“吐”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3.(2011·北京中考)小阳打排球,排球离开手后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做功

B.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小

C.排球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4. 2009年3月,北京开始在长城附近的延庆县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站,如图所示。该项目在208亩地上将建100面定日镜用以收集太阳光,反射到100米高的太阳能吸热塔的吸热器里,收集的热能加热水,产生水蒸气,从而作为动力发电。这种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5.(2011·四川广安中考)在一次参观中,外地游客丁先生从渠江公园乘电梯到思源广场,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丁先生的( )。

A.重力势能不断增大B.动能不断增大

C.机械能保持不变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驱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的内部组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2)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转;(3)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4)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

A.(1)(2) B.(2)(4) C.(1)(3) D.(3)(4)

7.1964年人类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那么( )。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

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

C.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空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D.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8.“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解决危机问题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人人都要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能源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全部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停止使用石油、煤炭资源,而改用核能和太阳能

D.各地都要大力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9. 不同的物理现象往往反映出相同的物理规律,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在能量转化方面的共同点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B.物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C.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D.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10.(2011·山东聊城中考)聊城市为了杀灭美国白蛾调动了直升机,在灾区上空喷洒生物农药,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的,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________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是________,它以________为燃料。

1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冬天烤火的时候,人们燃烧煤等燃料获得________能,火炉把这些能量自动传给周围空气,这些能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聚集起来再次利用。

13.如图所示,为一辆行驶中的太阳能汽车,该车的顶部装有由砖晶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它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________能,你认为太阳能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一点即可)。

14.我国古书《物原》中有“夏禹作舵加以蓬碇帆樯”的记载。这说明________时代已经发明帆船,距今有4 000多年的历史。鼓帆行船可能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________能的开始,这是利用的________次能源,它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2010·宿迁中考)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和中国馆利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近300万度,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________吨(设标准煤完全燃烧,q煤=3.0×107J/kg)。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调查你家里的常用电器是怎样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请你从中选出能量转化形式不同的两种用电器,并填入下表中。

用电器名称主要能量转化

17.如图所示,运载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霄,将三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梦圆浩瀚,更是魂牵每个炎黄子孙。根据你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列举出此事件与能量转化相关的两个不同的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8题8分,19、20题各12分,共32分)

18.如图所示释放小球后在地面上弹跳的频闪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小球不停地弹跳,它的高度会逐渐变低,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19.(1)在上海的主要道路两旁,可以看到新设置的不锈钢分类垃圾筒。在筒的一侧壁上画有啤酒瓶、报纸等图案,另一侧的筒壁上画有鱼骨、果皮等图案,前者表示用于投放________垃圾,后者表示用于投放________垃圾。(选填“有机”或“无机”)

(2)目前,上海已新建四大绿地,大面积绿地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局部气候有明显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分析中不可能的是________。

A.减少了城市工业温室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B.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绿地周边地区的平均气温降低

C.促进了空气流通

D.改善了空气质量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成果已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使用的一种太阳能路灯,你能从它的相关说明中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三条即可)?

太阳能路灯说明

RE—TZ13

1.太阳能电池:40 W

2.发光光源:高效节能灯

3.系统电压:12 V

4.连续阴雨:3~5天

5.环境温度:-20 ℃~70 ℃

6.照明时间:12 h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灯工作的实质,是将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核能的利用不仅用于发电,核供热堆也日益受到重视,它同样可以取代其他化石燃料。我国已开始推广低温核供热堆,首先在清华大学建立了一座500千瓦的核供热堆,它是直接提供热能,以替代燃煤供热、采暖,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所需的热水或蒸汽。利用核供热可以进行海水淡化,以解决世界上日益缺乏的淡水。法国已设计一个小功率的核反应堆用于海水淡化,每天可产淡水8万立方米,足够15万人使用。美国为了解决南极考察站的需要,也设计了一个日产淡水53吨的核反应堆。我国应摩洛哥的请求,将设计一座1万千瓦的核能淡化海水工厂。因此,一些缺乏淡水的沙漠地带和海岛,可以指望利用核能来提供淡化的海水或苦咸水,为人类开辟更好的生存与开发条件。核能作为动力早已有核动力潜艇和核能破冰船,在其他动力装置上也都有利用的可能。核能的孪生兄弟——各种放

射性同位素和射线,应用天地也日益广阔。人们已享受到核医学的恩惠,各种放射治疗和诊断,已是人类与癌症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工业生产中的射线探伤和精密测量等技术,都离不开放射性同位素,这些都是能在核反应堆中制造的。农业上的示踪原子辐射育种及病虫害防治,材料工业的辐射改进和许多高技术的开拓,无不与核科学紧密联系。人类迈进了原子时代,显得世界更加广阔,人们将以无穷的智慧去探索更美好的未来。

(1)你认为核供热堆应建在与需供热地区距离远还是距离近的地方?说出你的理由。

(2)为什么说各种放射线是核能的“孪生兄弟”?放射线有哪些应用?请你举出至少三个方面的例子。

(3)核能的应用很广泛,请你举出至少四个方面的例子。

四、综合题(共18分)

21.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危机开始困扰人类,人们正在寻找各种未来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热核聚变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在可控情况下发生的核聚变。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核能提供大量的热量,就像造出一个“人造太阳”。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若建成一个实验反应堆,可以在16 min产生1.44×1012 J的热量。据媒体报道:1 L海水提取的氢的同位素,在完全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 L汽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请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若汽油的密度约为0.7×103 kg/m3,300 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 1 L=1×10-3m3)

(2)若汽油的热值约为5×107 J/kg,300 L汽油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

(3)需要从多少升海水中提取氢的同位素,在发生聚变时才可以产生1.44×1012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50% ,则它可以供给一台功率是2 kW的空调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4)新华网北京2009年6月11日电,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上近日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高约束模式运行(如图)。专家指出,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磁约束聚变能源开发研究综合实力与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阅

读了上述材料和数据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谈谈

你对“人造太阳”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C A选项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D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选项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答案:B 煤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递给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B项正确。

3.答案:BCD 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已经没有力的作用,故不可能做功,A选项错误;排球下落的过程中,高度降低,排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变小,B 选项正确;排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力只有重力,故方向仍然是竖直向下,C选项正确;排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即重力做功的功率变大,做功越来越快,D选项正确。

4.答案:A 用收集的太阳能加热水,再用水蒸气发电,能量的转化为太阳能→内能→电能。

5.答案:A 电梯匀速上升时,丁先生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这一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

6.答案:A 依据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可知: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不是全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电子也有质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中子的质量。质子和中子靠核力结合,但质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

7.答案:D 航标灯在海面上飘动,将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答案:A B、C项不符合实际,水力和风力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应根据当地实际。故选A项。

9.答案:A 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风力发电是将空气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制动后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在站台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10.答案:A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提升的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时,飞机的高度和速度都不变,但喷洒农药后,飞机的质量变小,所以飞机的动能和势能都减小。本题答案为A。

11.解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是通过控制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铀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能量。

答案:核能发电核裂变核反应堆铀

12.答案:内不能

13.解析:太阳能汽车是通过光电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汽车没有排放物,无污染、节能、环保等。

答案:机械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解析: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是一次能源。

答案:原始风一可再生

15.解析: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出的电能与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知,mq=W,则有m=W/q=3×106×3.6×106/3.0×107(kg)=360 t,太阳能发电无污染,不会产生噪音,且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可大大减小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答案:360 节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污染少(环保)、减少噪声等

16.解析:通过探索生活中能量转化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使物理课程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电风扇:电能→机械能;电饭锅:电能→内能;白炽灯:电能→光能和内能。

17.解析:火箭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做功的机器。它自带燃料和氧化剂,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宇宙飞船脱离火箭后,绕地球沿椭

圆形轨道运行,从发射、在轨运行到返回地面,运动状态以及对应的能量状态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可以从能量转化、运动和相互作用角度列举与此事件相关的物理知识。

答案:(1)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火箭点火后,燃料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燃气膨胀推动火箭做功,把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火箭腾空而起

(3)火箭升空过程中,克服火箭和大气之间的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火箭外壳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宇宙飞船入轨后,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中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5)宇宙飞船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6)宇宙飞船在轨运行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飞船内仪器设备使用(任选两项)

18.解析:小球在不断地弹跳过程中,动能与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相互转化,高度越来越低是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答案:小球在手中具有重力势能,当它离开手落向地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它撞击地面发生弹性形变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使它离开地面,向上弹起。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有一部分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即要转化为内能,且小球在每次撞击地面时也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所以小球每次弹起的高度也都比前一次要低。

19.解析:太阳能的广泛应用,对缓解能源危机和环保都有很大好处,太阳能电池在接受日光照射时,先由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使用时,把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1)无机有机(2)A (3)①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40 W ②使用的灯泡为高效节能灯③电源电压是12 V(连续阴雨时可工作3~5天;环境温度在-20 ℃~70 ℃之间;连续照明时间为12 h ④光能(内能)

20.解析:人类对核能的研究逐步深入,人们在和平使用核能的同时应注意安全保障,尤其是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的危害。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要领略人类的智慧,更应由此而努力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的科技人才。

答案:(1)核供热堆应建在与需供热地区距离近的地方。因为热能不像电力,长距离输热损失大,在需要供热的地方就近建核供热堆。但是,在居民区建核装置,安全必须保证。

(2)核反应堆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放射线,因此说各种放射线与核能是“孪生兄弟”。放射线的应用:①医学上进行各种放射治疗和诊断;②工业生产中进行射线探伤和精密测量;③农业上进行辐射育种及病虫害防治。

(3)①核能发电;②核能供热;③核能作为动力;④核能进行海水淡化。

21.解析:(1)m=ρV=0.7×103×300×10-3kg=210 kg;

(2)Q=mq=210×5×107J=1.05×1010J(或1×1010J);

(3)因1 L海水可产生的热量是1.05×1010J,所以1.44×1012J的热量需要海水体积:V

12

10

1.4410

1.0510

?

?

L=1.37×102L(或 1.44×102L),时间t=

12

3

1.441050%

210

W

P

??

=

?

s=

3.6×108s=1×105h。

答案:(1)210 kg(2)1.05×1010J(3)1.37×102L

105h(4)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对中国国力的认识、安全等各方面回答均可,答出一点即可正确。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题目: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姓名:李焘 专业:物理学类 学号:20112200207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关键词:物理学科学技术关系 一、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 方法改进的基础。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 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 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的。 19世纪中期开始,电力在生产技术 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是与物理中 电磁学理论建立与应用分不开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

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物理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既为物理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了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打下了物质基础。

2019—2019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教科版

2019—2019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教科 版 尚无数据 xxxx初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三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电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

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4)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 (5)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创新能力,让物理教学充满新的活力;营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操作规范,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操作、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第11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第1节能量守恒定律 一、形形色色的能量 1、从八年级开始接触“能量”,你知道的能量形式有哪些? 答:有机械能、内能、光能、声能、磁能、化学能、核能等多种形式。 二、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准备4个小实验: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到热。②黑袋内盛水,放在阳光下被照热。③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能电池对着阳光小电扇会转起来。④用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能吸引小物体。学生讨论指出上述四个小实验中能量的转化。 答:①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中光能转化为内能;③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动能;④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能量守恒定律 3、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因此各种形式能的总量一定守恒,单一的某一种形式的能或几种能不一定守恒。 四、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4、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永动机的失败,从反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例题: 能量的转换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第2节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 一、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图中,属于发生能量转移的是A,属于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B、C、D、E、F。 2、图A中,高温火炉散发的热量供人取暖,炉火散失的能量不能自动聚集起来再利用;同理,图C中,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了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汇集起来用来驱动汽车。事实表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方向性。 例题: 1、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下面几幅图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树林②太阳③燃煤电④空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2、若在一定时间内,太阳光辐射到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为2.7×107J,这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煤放出的热量相当?这些能量经转化后,可供功率为35W的路灯工作60h,那么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少?(煤的热值为3.0×107J/kg) 解:(1)∵由题知,Q放=mq=2.7×107 J,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m=Q 放 q = 2.7×107 J 3.0×107 J/kg =0.9 kg; (2)使用太阳能路灯的有用能量:W电=Pt=35 W×60×3 600 s=7.56×106 J,太阳光

物理学与高高新技术认识与感悟

通过学习该课程最先让我了解了物理学大致的发展过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宏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牛顿经典力学;第二阶段是宏观高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第三阶段是微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子力学;第四阶段是微观高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子场论。这四个阶段印证了物理学是稳步向更加向光明的方向前进的,也让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更加具有逻辑性。以前的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可以说是片段化的认识,只记着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或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理论的发现顺序却不了解。学习这门课首先让我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时间上的认识。 该课程还介绍了一些高新技术所用到的材料以及理论技术等。进入21世纪,人类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发展。而科技指的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人类主动改造自然时,所发现的自然规律;技术是人类在通过发现与掌握自然规律之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自然能动的改造现有事物功能、性能方法;这二者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在哲学课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通过物理学与高新技术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始终是其他相关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上的进步和突破都会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其他科学尤其是边缘科学上的突破往往都源于物理学的进展。技术更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如:超导体发展为未来输电零损耗创造了可能、石墨烯的发现让人们得到了能够利用太阳能的技术、高锟用细玻璃丝作为传输介质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这些事例都是技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发展;物理学发现的材料新特性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物理学新的理论左右着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的更舒适的生活创造着奇迹。所以科学与技术既是相互独立,更是紧密联系的。 但是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灾难,如高新武器的研制、资源的快速耗费等等;所以我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应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正如创立诺贝尔奖项的诺贝尔本人,他对于自然科学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他的研究被大量用于战争中,让数以万计的人类陷入战争的苦难中,作为和平主义者的诺贝尔每每回忆此事都非常难过;所以人类应该从社会科学中学习更多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来更好的让自然科学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巨大的贡献。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众多专业学科的基础。离开了物理学很多专业学科发展不可能如此的迅速。如:机械制造、轮船制造、桥梁、船舶工程等专业都离不开物理学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国内学生择业来说,对比各种工程类专业,物理学之类的专业理论学科较冷清。这样的现象个人认为是由于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对专业认识程度低造成的原因;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无门;而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工作相对好找,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家长的影响,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于大学专业的认识不足,家长只是凭借个人主观对就业的判断来个孩子挑选专业,所以造成了物理学专业的冷门。 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物理学作为基础中的重中之重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等理论都来自于国外物理学研究者的研究,而来自中国物理学研究者研究的理论又有哪些人熟知呢。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基础自然学科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不能单单注重能够快速促进经济发展的工程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 对于物理学的发展,个人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物理学的快速给人来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应该从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中借鉴其中的人文情怀,增强研究者对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的利用物理学的新研究、新发现,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在目前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展望将来亦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首先,物理学定律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的,使人们在技术上运用这些定律成为可能;第二,物理学有许多预言和结论,为开发新技术指明了方向;第三,新技术的发明,改进和传统技术的根本改造,无论是原理或工艺,也无论是试验或应用,都直接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没有物理基本定律与原理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就不可能有现代生产技术的大发展。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在生产技术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样的成功与物理中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诞生。激光物理的进展为激光在制造业、医疗科技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教科版初三物理第22讲: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教师版)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的转化和守恒 2.能源的分类及新能源 3.核能的分类和应用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多种形式的能:机械能、电能、光能、声能、磁能、化学能、核能、生物能等。 2)能量的转移:能量形式不变,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能量的转化: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4)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区别:能量转移时,其形式没有变,而在转化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 化。 5)能量转移的方向性:能量在转移中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如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 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而非相反。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 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大到天体, 小到原子核,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 程都遵从此定律。 8)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可以不消耗能量,就可以永远的运动下去,并连续不断 地做功的机器,它是由于违背科学规律而失败。永动机从反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 性。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课程论文

郑州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谈物理学在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 姓名: 学号: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2班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开课院系: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成绩: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在这学期对选修课程-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物理原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并且作为一名物理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时间,并发展了我对电子方面的兴趣。 下面我将以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谈谈几项应用物理高新技术的产品,并总结一些我的感想。 首先,说说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叫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它一般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汽车使乘客可以直接输入目的地,然后车辆便能自动选择线路行驶,而不再需要任何人工驾驶的干预,彻底“解放”了驾驶员的手脚。 今年五月份,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团队展示了一辆原型车。该车当时还不具备正常行驶的条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研发人员开始不断地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上的各个系统。现在,一直以来被认为还很遥远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准备合法上路了!12月22日,谷歌官方宣布其首辆自动驾驶车原型已经完成设计,准备正式开始上路测试。 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车辆定位和车辆控制技术。 车辆定位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磁导航和视觉导航等。磁导航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即使风沙或大雪埋没路面也一样有效,而且便于维护。另外变换磁极朝向进行编码,可以向车辆传输道路特性信息,诸如位置、方向、曲率半径、下一个道路出口位置等信息。 车辆控制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速度控制和方向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详解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开展微电子器件、纳微加工工艺和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与集成、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与通信、自动 化等IT行业的科研、科技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工作。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 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 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表中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物理学与能源

物理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科学的发展,包括如何向大自然索取能源、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 一、物理学与能源 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大致有四个重要发展阶段: 1、火的使用2、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18世纪初) 3、电能的使用(19世纪初) 4、原子能的利用(20世纪下半叶) 。后三个阶段是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正是物理学的发展为能源科学的发展和能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 当前能源革命的两大重点是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物理学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如核电站的发展、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的利用以及可控热核聚变的研究等等。 二、能源概况 1、能源及其分类 1来自地球外天体的能量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地球内部的地热能) 3由于地球和月亮、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按能源的形成分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风,水等);二次能源 [如电力、各种石油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 按能源的使用情况分为:燃料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非燃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通常还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新能源 2、能源与环境 利用能源的过程也直接污染着地球环境。燃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大气和水质产生污染;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酸雨问题,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为了保扩我们的“地球村”,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持生态平衡,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合理使用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核能 1.核能的来源 “核能”起源于将核子(中子与质子)保持在原子核中的一种很强的作用力——核力。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E=mc 2这一关系说明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使人们看到了利用核能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人们将这种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所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总结合能。 2.核能的发现 平均结合能随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不同而不同。随着核内核子数的改变,各种原子核结合的紧密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可从它们不同的平均结合能上反映出来。由此可得出两种利用核能途径——核裂变与核聚变 3.裂变能 Ⅰ.裂变的发现: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中子去轰击从轻到重的几十种原子核。1938年,约里奥·居里夫人和她的同事们在用慢中子照射铀盐时,分离出了放射性核素“澜”(Z =57)。1939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钡(Z=56)梅特纳和弗里希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并首次提出裂变现象。实验表明,裂变主要是两分裂。1947年,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彗夫妇进一步发现了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Ⅱ、裂变过程:实验和理论都表明,能量低到只有0.025eV 的中子(称为热中子,相当在室温T =293开时的中子)与235U 结合时,引起裂变的几率才很大。当235U 俘获热中子后,将复合成236U(称复合核)。此时,将有6.55兆电子伏的结合能放出,使236U 处在高度激发的状态,相当于一个高温的液滴。于是,核要发生形变,从一个接近球形的核变为一个拉长的椭球,且越拉越长,逐渐形成质量、大小不等的两部分。此时,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将要使它恢复原状,回到球形,但由于不同大小两部分间的库仑斥力将使此液滴继续拉长。这两种力相互竞争,一旦此复合核激发能足够高。最终使液滴一分为二,裂成两个碎片。同时放出若干个中子。在自然界,235U 是仅有的能由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称为易裂变核。另外人工制备的239Pu 也是一个可由热中子引起裂变的易裂变核。 Ⅲ、科学的矛盾心理:匈牙利青年物理学家西拉德,靠他敏锐的想象力,清晰地意识到了将来可能要开展一场原子武器的竞赛。 这是科学有史以来最奇怪的现象,科学家的功能就是在求得科学的进步,将“不能”变为“可能”;现在却因为科学的进步会带来严重后果,竟然希望科学不要继续,实验不要成功。这充分说明,科学在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在行为中反映出的矛盾心理。 Ⅳ、衰变链及裂变能释放的分配: 平均来说,一次裂变将有2.4个中子放出。一次裂变所释放能量为200兆电子伏,分配如下:轻重碎片的动能170兆电子伏;裂变中子的动能 5兆电子伏;裂变产物所释放的β和γ的能量15兆电子伏;与β相伴的中微子能量10兆电子伏 4.链式反应 Ⅰ、链式反应:(1)链式反应的可能性----中子增殖;(2)链式反应可以控制——缓发中子 在这2.4个中子中包括了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两类。缓发中子是很少的,只占0.66%。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控制反应。 Ⅱ、可控链式反应的实观:维持链式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中子产生数 中子消耗数≥l ;中子必须慢化:因为在裂变中所放出的第二代中子属快235236*14489929256363+ →→++n U U B a K r n 235 236*14094929254382+→→++n U U X e S r n

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1.科学技术 1.1 科学 科学和文化一样,是个难以界定的名词,人们更多地是从一个侧面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以英国著名科学家J.D.贝尔纳·(1901—1971)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意义。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由于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由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现在,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把众多的科学定义、解释加以概括,提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通过这一概念的阐述以加深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1.1.1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准确掌握科学这个概念的实质,主要的是加深对“事实”和“规律”的认识。 事实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的事实和其他事实,科学就是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如化学家发现的新元素,经济学家发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是事实。发现这些人所未知的事实的人,就是科学家。美国科学家H.戴维(1778-1829)发现的钾和钠,尽管它在世界上早就存在,但过去没有人发现过,那是因为以前没有电解技术能把它们分离出来,戴维把它们分离出来了,使人们看到了,所以他成了科学家。又如居里夫人(1867-1934)发现镭、钋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原苏联经济学家N.D.康德拉季耶夫(1892-)发现的资本主义经济“长波理论”,至今还被许多经济著作引用,这是因为大家承认他发现的是事实。 什么是规律呢?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事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规律。这种反映客观事实之间联系的准确判断就是发现了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学问,就是知识,也就是科学了。这里所说的联系或规律,也称法则,即事物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的,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发现它,但不能创造它。 早在19世纪30年代,首创进化论学说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用5年(1831-1836)时间,遍游四大洲三大洋之后,对收集的大量事实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巨著。1888年,他以自己的感受给科学下了定义,在《达尔文的生活信件》中提到:“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也是通过网罗事实和发现规律取得科学伟绩的。 1.1.2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科学是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此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科学和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等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都比较成熟了。科学已不只是事实或规律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这些知识单元组成学科,学科又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组成的体系。 科学家是系统掌握某一方面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对诸多现象作出解释的人。科学史表明,科学家不只是知识的发现者,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综合者。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是在综合知识中创造,在发现知识中综合成为科学家的。在综合化过程中,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或定理)条理化、系统化,发现矛盾或空白,再作观察,试验论证,得出新的原理,补充和完善了知识体系,这是一种科学过程。 因此,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是知识体系”,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1.1.3 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科学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那种把科学概念仍停留在本世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复习 Word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九章:家庭用电 1.根据家用电器的特性和用途可分为、、和四类。家用电器通常通过和与电源连接. 2.家庭电路中的电线有三根,()、()和 ()。相线带电,中性线不带电.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V,地线与用电器的相连接,其作用是。 3.插座一般左孔接线,右孔接线,上孔接。 4、测电笔是用于检验,(检验物体是否的简易工具) 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而不能接触。 5、新型的现代住宅中家庭电路由、、、、组成。 6、家庭电路连接时要注意:①开关应和用电器联,并装在线上;②螺丝口灯泡灯座中心金属片只能和线相连;③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接;④、所有用电器和插座都是联的. 7.低压断路器(也称空气开关)当电路发生或时会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8.漏电保护器可以对、、、 等故障起保护作用. 9、触电是指有经过人体造成的。电流对人体伤害的关键因素有和

。 10. 在家庭配电线路中, 配有控制电器( 如,) 和保护电器( 如 ,),则属于保护措施. 11、低压触电的两种情形:, 12、高压触电的形式有和两种. 13.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电磁波的产生是由 而引起的。 2、电磁波波长、波速、频率三者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电磁波的波速为 。 3、金属物体对电磁波有 (实例:在电梯里手机没有信号) 4. 是地球上维持各种生命运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 为人们提供生 活工作最基本的温度环境. 5.电磁波的应用举例: (三个例子) 6.以下设备中,主要利用电磁波的能量特性进行工作的是( ) A .微波炉 B.手机 C.雷达 D.电吹风 7.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的影响,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在市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 B.把家用电器集中安在厨房 C.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D.楼房建设时,安装多个避雷针进行屏蔽 8.现代通信网络包括 、 和 三种主要方式。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1、从能量利用和转化角度来讲,现代化生活就是以 为中心的能量转化和 利用的过程。 2、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是 能转化为 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能转化为 能。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 ,也不会 ,当能量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物理教科九年级下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 创新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2.如图所示是某火力发电站结构示意图,火力发电,“吃”进的是煤,“吐”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3.(2011·北京中考)小阳打排球,排球离开手后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做功 B.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小 C.排球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4. 2009年3月,北京开始在长城附近的延庆县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站,如图所示。该项目在208亩地上将建100面定日镜用以收集太阳光,反射到100米高的太阳能吸热塔的吸热器里,收集的热能加热水,产生水蒸气,从而作为动力发电。这种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5.(2011·四川广安中考)在一次参观中,外地游客丁先生从渠江公园乘电梯到思源广场,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丁先生的( )。 A.重力势能不断增大B.动能不断增大 C.机械能保持不变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驱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的内部组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2)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转;(3)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4)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 A.(1)(2) B.(2)(4) C.(1)(3) D.(3)(4) 7.1964年人类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那么( )。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 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 C.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空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D.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8.“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解决危机问题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人人都要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能源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全部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停止使用石油、煤炭资源,而改用核能和太阳能 D.各地都要大力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9. 不同的物理现象往往反映出相同的物理规律,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在能量转化方面的共同点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B.物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C.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信息显示与光电子技术专业2011年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适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能够适应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显示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广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工程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显示和发光器件的原理、微纳加工工艺技术、器件特性表征与检测技术、显示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平板显示相关工程技术的实践训练,将具备从事光电显示器件、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信息显示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表中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各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家用电器 物理原理 电饭锅 电流的热效应 电风扇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吹风 电磁感应 常见做法 目的 高山上用高压锅做饭 升高沸点 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避免人体触电 拉开弓把箭射出 利用弹性势能 日常现象 物理知识 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

凝固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 热传递 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 惯性 A. B. C. D.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内燃机 2 .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B.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用微波传递信号 3 . 马航MH370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已有4年多了,牵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多国积极开展搜寻工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使用的航空煤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飞机在正常飞行时所需的升力是利用飞机上下表面的空气的流速不同得到的 C.声呐搜寻利用了红外线的反射 D.水下航行器搜寻时,下潜越深,海水对航行器的压强越小 4 . 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5 . 有关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汽油机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外壳和大气层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水平地面上滚动的气球,最后会停下来,他的机械能都转化为了内能 6 . 热机的广泛使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方便,创造了巨大价值.以下关于热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 B.热机使用中要产生废气、噪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不断创新理论,改进热机工艺结构,热机效率可达100% D.现代的火箭发动机使用液态氢作燃料,它不属于热机 7 . 关于我国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节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在能源的利用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C.能源的利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D.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8 . 长期以来德州人民的生活能源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这些①,由于这些②在自然界中越用越少且有排放污染,人们正在寻找理想能源.德州市多家科技公司正在研发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问题,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也已经在德州召开。因为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所以叫它③.太阳能取之不尽又清洁环保!我们期待太阳能的深度开发,期待德州的辉煌,以上叙述中①、②、③分别是指: A.化石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B.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C.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D.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 9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B.只要将导体连入电路,电路中就有电流 C.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的 D.无论是电流表或电压表,电流都是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10 . 2015年3月,我国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

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期末论文

1 公选课(论文) 屏幕显示与蓝光抑制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班别 2014级卓越工程师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 6 月20日

摘要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显示屏作为这些电子产品与我们消费者的交互媒介,直接影响着产品体验及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同类型的显示屏有着不同的显示结构,这决定它们的显示原理也必定有所差别,不同的显示方式或多或少地会产生蓝光。 本文将对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构造及原理进行介绍,并针对不同的显示屏显示原理阐述蓝光产生的原因,最后对预防蓝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产品,显示屏,显示原理,蓝光,危害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roducts,people are spending more time on electronic products such as mobile phone,tablets,laptops,LCD TV(liquid cystal display television) and so on.As the interaction media between electric products and we consumers,display panel directly influence customer experience.Different types of display panels have different displaying structure,which results in differences in dislaying mechanisms to some extent.But most of them produce blue light in the procedure of emitting lights. The following paper will instruct the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 and explain its diplaying mechanism.And the reason of how blue light is generated in different displaying practices is also pointed out .At last methods to avoid the harm of blue light is also given for practical use. Key words:electronic products,diplay panel,displaying mechanism,blue light,harm

物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物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基于此,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很大的基本性与普遍性,所以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由于物理学知识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完整图象,所以它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地说明现象,或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事实,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掌握物理规律,数学就成为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又为数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密切,渊源流长。历史上有许多着名科学家,如牛顿、欧拉、高斯等,对于这两门科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大数学家如彭加勒、克莱因、希尔柏特等,尽管学术倾向不同,但都精通理论物理。近代物理学中关于混沌现象的研究也是物理学与数学相互结合的结果。 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可以追溯到早期开普勒与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现在提供天文学信息的波段已经从可见光频段扩展到从无线电波到X射线宽广的电磁波频段,已采用了现代物理所提供的各种探测手段。另一方面,天文学提供了地球上实验室所不具备的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能粒子、强引力等,构成了检验物理学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因此,几乎所有的广义相对论的证据都来自天文观测。正电子和μ子都是首先在宇宙线研究中观测到的,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热核反应理论是首先为解释太阳能源问题而提出的,中子星理论则因脉冲星的发现得到证实,而现代宇宙论的标准模型——大爆炸理论,是完全建立在粒子物理理论基础上的。 物理学与化学本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化学中的原子论、分子论的发展为物理学中气体动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能够对物质的热学、力学、电学性质做出满意的解释;而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的建立又从本质上说明了各种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量子力学的诞生以及随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使物理学与化学研究的对象日益深入到更加复杂的物质结构的层次,对半导体、超导体的研究,愈来愈需要化学家的配合与协助,在液晶科学、高分子科学和分子膜科学取得的进展是化学家、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近代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又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物理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二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理论概念和方法。从19世纪起,生物学家在生物遗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