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授课

时间

教学时数 2 章节名

第1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目的

及要求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史

重点

及难点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兴奋性、阈值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1.生理学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生理学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4.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总结练习

7min 20min 10min 5min 35min 10min

教 学 内 容 批 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

例如呼吸、消化、循环和肌肉活动等。就是要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这些生命活动产生的机制、产生条件、发生过程以及影响规律等,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发展简史

※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威廉·哈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

巴普洛夫——反射 蔡翘

张锡钧

林可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急性实验和慢性试验

在体实验和离题试验 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教材,让学生

对整本书有

个总体认识

从解剖学到

到生理学过

度,讲述生理学是关于生

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简要介绍

简要介绍实

验动物和试验方法,让学

生知道试验

对生理学学习的意义

Viral Physiology Bacterial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imal

Physiology Human Physiology … … Physiology

(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实验

2、慢性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整体水平的研究:关于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关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研究。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关于生命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普通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专门生理学

整体水平研究;整合生理学

二、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实

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二)、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threshold):又称阈强度,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新陈代谢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特征,但学生以前学过,可以简要介绍

重点内容,也是难点,要详细介绍

恰当的举例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刺激强度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四、适应性

机体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改变自身的状态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9 90.12美国生理学会远景规划联系临床:肌肉注射“两快一慢”

参考资料参考书:《生理学》姚泰主编,人卫第六版杂志:

网址:思

考与练习1.什么是生理学

2.何为兴奋性,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课后记第一次课,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点如:兴奋性和阈值等生理学专有名词的解释,恰当的举例,和临床的结合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刚接触生理学,适当降低讲解速度及进度,不宜过快。

举例说明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生命? 下面我们通过列举生物的一些变化和特征来认识生命。 一、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从元素成分来看,各类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差不多都是特定的一二十种,其中C、H、O、N、P、S、Ca、Mg、K占了绝对多数。从分子成分来看,生物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们基本都含有被称作生物分子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维生素等有机物,这些有机分子在各种生物中有着相同的结构模式和功能。如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和RNA,生命体内其催化作用酶都是各种蛋白质,各种生物都利用高能化合物(A TP、NADH...)等,都说明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同一性。 二、严整有序的结构 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而是严整有序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是否属于生命范畴至今存在争论,但它们都需要在细胞结构内才能正常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无论多复杂,还不是生命,只有当大分子组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成细胞这样一个有序的系统,才能表现生命。失去有序性,如将细胞打成匀浆,生命也就完结了。 三、新陈代谢 生物体是开放系统,生物体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一些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成为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这被称作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严整有序的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化学反应所组成的反应网络。如果代谢过程的有序性被破坏,如某些环节被阻断,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可以导致生命终结。 四、应激性 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反应。包括感受刺激和反应两个过程。反应的结果是使生物“趋利避害”。在一滴草履虫悬液中滴一小滴醋酸,草履虫就纷纷游开;一块腐肉可以招来苍蝇;植物茎尖向光生长,这都是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但动物的应激性表现及较明显,更富有多样性。动物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产物。 五、稳态 100多年前,贝尔纳(C. Bernard)发现,尽管外界环境波动很大,哺乳动物总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维持不变,后来坎农(W. B. Cannon)把这一概念加以发展名为稳态。后来发现,不仅仅哺乳动物,所有的生物体,细胞,群落以至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都是稳定的,他们各有自己特定的机制来保证自身动态的稳定。 六、生长发育 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一粒种子可以成为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青蛙。虽然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但每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按照一定尺寸范围、一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程序进行的。 七、遗传变异和进化 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都不能长期存在,他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生命得以延续。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上的相似便是遗传的结果。而亲子之间的差异现象由变异导致。而生物从约38亿年前至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便是进化的结果。 八、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总是适合于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例如,鱼腮的结构适合鱼在水中呼吸,陆地脊椎动物的肺结构则适应陆地呼吸作用。适应是生命特有的现象。任何一种生物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总是相对的,在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别。只要存在这种差别,哪怕是很轻微的,自然选择就会发生作用,推动群体向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如何理解生命?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生物的无穷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生物是生命、生存意识和物的统一体。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是生命或生存意识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生物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判断出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和研究方法 2.三个水平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含义及其相关性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6.全身性的体液调节和局部性的体液调节的异同 7.全身调节的概念及其调节特点 8.机体的非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9.反馈调节的含义及其种类 10.负反馈和正反馈的异同,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 11.前馈控制系统的含义,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3.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4.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不同形式和转运过程 5.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异同 6.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7.可兴奋细胞,兴奋,和兴奋性德区别 8.阈强度,基强度和阈电位的区别 9.组织兴奋性变化和动作电位的关系 10.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11.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12.经典化学突触传递,接头传递,电突触和非突触传递的特点 1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4.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及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内外因素 15.阈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测定 16.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测定方法以及三种肌肉收缩曲线的特点 17.神经干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及记录方式的差异 血液 1.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及意义 2.血清,血浆的制备方法及它们的区别 3.血量,循环血量,储备血量 4.血液的主要机能 5.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得定义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6.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测定及意义 8.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意义 9.红细胞的功能 10.血红蛋白的测定 11.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1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

生命基本特征

生命至少包括三种基本活动,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反映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它本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加工改造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此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在合成代谢的同时,机体也不断地分解自身成分,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并将废物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的基本因素。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运动等一切生命现象。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一切活体组织或机体都具有随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给兴奋性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即兴奋性是指组织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由于神经、肌肉、腺体具有上述能力,因此,在生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可兴奋组织。 (一)刺激和反应

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并非都能为细胞或机体所感受,在生理学中把能为细胞或机体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刺激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化学刺激、电流刺激、机械刺激和生物刺激等。由于电流的强度和通电时间容易控制,且可重复使用而不易损伤组织,所以电流刺激在生理学实验和研究中最为常用。 细胞或机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应答性变化,称为反应。如果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那么,任何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或刺激阈。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组织的阈值高低,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易于发生反应的兴奋性高,不易发生反应的兴奋性低。阈值越低,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敏感,即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值越高,则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迟钝,即兴奋性越低。由此可见,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是反比关系。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刺激是因,反应是果。这就是说由于刺激作用于机体才能发生反应;而机体发生反应又是某种刺激所制造的结果。各种组织发生反应时表现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带有共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二)兴奋和抑制 组织在安静时,仍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仍在积累能量,为反应的发生做好准备。在这种安静条件下,组织所处的功能状态,称

法的基本特征

1.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基于其规范性特征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 指引: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评价: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有效,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责任。 教育:即规范,通过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人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预测:依靠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强制:对违法者的制裁、惩罚。 3.西方国家两大法系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又名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等,这一法系的主要历史渊源是罗马法。 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也可称为英美法系。 4.法治的局限性: (1)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2)由于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以及有些社会关系领域不适宜于法律的调整,所以法治不能实行于所有的社会关系领域,也不能取代或排斥其他社会规范和调整手段的作用。 (3)实行法治不能仅依靠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或提出这样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4)法律的抽象性与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实行法治可能就不利于实现个案中的正义。 (5)法律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存在着矛盾,这就会使法律称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障碍,法治更适用于和平和稳定的时代。 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存在区别: 积极因素: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徒法不能以自行。重视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执法、司法官员应具有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质。制定法传统。 消极因素: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概括了中国历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社会、政治制度,比如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宗法制。轻视法律的作用。轻视诉讼和权利观念淡薄。法即是刑。轻视法学。 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应该始终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缺一不可。 (3)立法上法律的很多原则和内容,直接体现了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也将促进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4)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必然提高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必然会促进法治的实现。 7.中国古代、当代的德治与法治的区别: 古代儒家两派的德治与法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积极和消极的因素,我们应该批判继承。 (1)当代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古代都服务于古代专制君主的统治。 (2)当代主张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古代儒法两派主张的各有偏颇,两者是对立的。 (3)当代的法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的,德治是社会主义道德,古代的德是指封建制道德,法是指刑,甚至严刑峻法。 (4)当代的法治是与人治对立的,古代儒家的德治与人治是同义的。 8.法的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1)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维护和保障立法科学性的重要原则。 (2)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是使立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保证立法质量,保证立法民主化的一项重要原则。 (3)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立法活动要遵守宪法,要维护法制统一~这是维护和保障立法合法性的中央原则。 (4)总结自己的立法实践经验,结合实际积极吸取、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是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立法活动少走弯路,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重要原则。 (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保证立法正确、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重要原则。 (6)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系统科学原则~是保证立法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原则。 (7)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的原则~是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原则。 9.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一元”指在以宪法为基础的统一基础上。 “两级”指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 “多层次”指中央级立法和地方级立法之间,每一级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内部还有不同层次机关制定的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规规章。 (1)中央一级: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以外的法律、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其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B.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国务院各部门和各个行政直属机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命令、指示、制定规章。 (2)地方一级 A.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发布决议。 B.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内发布决定和命令、制定政府规章。下属部门发布命令和指示,规范性文件。 10.法的执行的含义: 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是指掌管法律,手持法律做事,实施法律。广义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侠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法的执行的特点: 法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法的执行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12.法律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1)属人主义,即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且不受其所在地域影响。 (2)属地主义,即管辖区内所有人,且不受其国籍影响。 (3)保护主义,即维护本国利益,且不受国籍和所在地域影响。 (4)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我国),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也要尊重他国主权。 13.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 (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即境内外适用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的保护。 (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即在国内适用中国法律,国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适用中国法的同时,也要结合犯罪地法。 14.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15.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1)司法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必须体现公平、平等与正义的精神。 意义: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它是由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的。是司法机关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如何贯彻:改进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努力改善司法环境。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即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法的适用的一条基本原则。 含义:是指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统一适用,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

生命基础科学导论课后大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 一、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答:1、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具有新陈代谢 3、都有应激性 4、都具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都具有遗传和变异 6、都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二、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答:1、主试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和内容的安排。 2、因为被测样品往往只提供一些代表性的结果,根据这种代表性结果下结论可能会产生误差。 三、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 1、演绎,归纳 2、观察,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筛选假说,预测,实验,建立理论 第二章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二级结构:部分肽链卷曲或折叠; 蛋白质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二级基础上再盘绕或折叠;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蛋白质四级结构:由亚基相互作用结合形成的整个蛋白质的特定结构。 二、核酸是生物体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三、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章 一、细胞学说: 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的分裂而产生 3、每一个细胞可以是独立的生命单位,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1、无细胞壁,2、无质体,3、无大的中央液泡,4、等等三、细胞中所有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统称为细胞膜 四、物质的跨膜运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主动运输,另一类是被动运输 1、简单扩散(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最主要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顺着化学浓度梯度进行,即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直至两侧浓度相等。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下,顺着化学浓度梯度进行,且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并且消耗能量(ATP) 五、真核细胞具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其内细长的双链DNA、蛋白质及少量R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它是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期,松散存在的染色质经过紧密盘绕、折叠形成凝缩的染色体。 六、细胞周期: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的过程 七、分裂间期是细胞代谢、DNA复制旺盛时期,它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以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和G2期)。 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分别称为M期和C期。 八、试分别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叶绿体与线粒体,他们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只有核糖体无众多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无细胞壁;无质体;无大的中央液泡;无细胞板;有中心体;有溶酶体。 3、叶绿体与线粒体比较:呈绿色(线粒体无色透明);主要进行同化作用;酶不同;生物体内分布不同;ATP去向不同。同为双层膜细胞器;都含有少量DNA,RNA,是半自主型细胞器。 九、试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出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独立有序、能够进行新陈代谢自我调控的结构与功能体系,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备的装置以满足自身生命代谢的需要。 3、不同的组织细胞中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通讯联络,表现出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各种精细的分工和巧妙的配合使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的各种代谢活 动有序的进行。 4、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第二单元1课人体的基本常识习题

第一课人体的基本常识 一、填空 1、异化作用供给同化作用所需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 用提供。(16页)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有、、。其中,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16页) 3、生理功能的调节有、、, 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17页) 4、躯干前后径小于左右径,适于(15页) 5、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实现的。(17页) 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础,其基本结构为,反射弧包 括、、、、五部分。(17页。 7、大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红细胞能携带 和,白细胞具有作用,肌细胞有作用,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能够产生 ,具有传导的作用。(15) 8、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不同组织相互结合构成,多个器官构成 9、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二、判断题

1、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但其结构基本相似,化学成分不同 ()(15页) 2、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进行调节的。()(17) 3、自我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调节的()(17页) 4、神经调节是通过适应性反应进行调节的。()(17页) 5、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及细胞减殖的增加,表面为各器官、 各系统和整个身体大小及重量的增加。(16页) 6、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 较长。()(18页) 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18页) 8、自身调节(自我调节)是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 胞自稳性具有重要意义。()(18页) 9、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16页) 三、简答题 1、简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生命的特性

第一章生命的特性 第一節生命現象 生物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具有__________的生物體。生命現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一.新陳代謝:細胞內所有化學反應的總稱,需____參與。包含_____ 作用、_______作用。 ____作用:即____作用,__能反應,例如____作用。 大分子 ----→小分子 代謝作用例如: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 ____作用:即____作用,__能反應,例如____作用。 小分子 ----→大分子 例如:二氧化碳+水----→葡萄糖 葡萄糖 ----→澱粉或肝糖 二.生長:生物體細胞______的增加或細胞______的增加。 ______作用>_______作用。 ___細胞生物有_________的現象,形成不同的____,再組 合成_____和_____,最後形成完整的_______。 三.感應:對外界的刺激產生反應。動、植物均有感應。例如 a.植物的______。 b.動物遇到危急時,________分泌,以配合戰鬥或逃避敵害。 c.細菌能偵測周圍養分濃度的高低,朝濃度___的方向移動。 四.適應:生物經____發展出適於棲息環境的構造與機能稱之。例如 a.仙人掌的___狀葉,可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沙漠環境。 b.鳥類的骨骼_____,可減輕重量;且有_____以適應高空寒 冷的氣溫。 c.動物藉_________隱蔽自己以逃避天敵。 d.食蟲植物以特殊的__捕捉小動物以補充體內__素的不足。 五.運動:生物因應環境的刺激而移動的現象。例如 a.______性的草履蟲利用______運動。變形蟲以_____運動。 眼蟲以______運動。 b.動物利用______運動,以進行覓食或避敵。 c.植物的______、______運動及含羞草的_______運動。

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授课 时间 教学时数 2 章节名 称 第1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 学 目的 及要求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史 教 学 重点 及难点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兴奋性、阈值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 法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1.生理学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生理学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4.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总结练习 7min 20min 10min 5min 35min 10min

教 学 内 容 批 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 例如呼吸、消化、循环和肌肉活动等。就是要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这些生命活动产生的机制、产生条件、发生过程以及影响规律等,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发展简史 ※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威廉·哈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 巴普洛夫——反射 蔡翘 张锡钧 林可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急性实验和慢性试验 在体实验和离题试验 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教材,让学生 对整本书有 个总体认识 从解剖学到 到生理学过 度,讲述生理学是关于生 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简要介绍 简要介绍实 验动物和试验方法,让学 生知道试验 对生理学学习的意义 Viral Physiology Bacterial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imal Physiology Human Physiology … … Physiology

生理复习

2010 生理学总复习 一、概念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②兴奋性③适应性④生殖 2、什么叫“机体的内环境”? 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静息电位 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或静息电位,表现为细胞内侧为负电位,外侧为正电位。(内负外正) 4、膜的极化 膜内负电位、膜外正电位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5、动作电位 社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6、去极化 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从静息值逐步减少乃至消失,这个过程称为去极化。 7、复极化 膜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 8、什么叫“空间总和”? 如果在细胞膜相邻的两个部位分时给予阈下刺激,这两个相邻的局部反应也可以叠加起来,这种局部反应的总和,称为空间总和。 9、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正常成年人的正常值男性40%~50% 女性37%~48% 10、血量 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备血量。 11、正常人血浆pH值:7.35~7.45 12、血浆中的缓冲对:最主要:NaHCO 3/H 2S CO 3 。 13、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正常值: 红细胞数量成年男性:(4.5~5.5)×1012/L 成年女性:(3.8~4.6)×1012/L 新生儿:6.0×1012/L以上 血红蛋白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14、红细胞沉降率其正常值 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成年男性血沉正常值为:第一小时末0~15mm 成年女性:0~20mm 15、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O 2和CO 2 ②缓冲酸碱度 16、白细胞的数量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统一性) 生物种类非常多,数量非常巨大,生命现象十分错综复杂,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提出生物的一些共性既所有生物或大多数生物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两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新陈代谢是反映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它本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加工改造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此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在合成代谢的同时,机体也不断地分解自身成分,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并将废物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的基本因素。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运动等一切生命现象。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一粒种子

可以成为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青蛙。虽然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但每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按照一定尺寸范围、一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程序进行的。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生命的基础是核酸与蛋白质。生命运动是由核酸与蛋白质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统一的结构和功能的物质系统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单细胞生物的生殖过程,就是一个亲代细胞通过简单的分裂或较复杂的有丝分裂分成两个子代细胞。高等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同样具有生殖功能,但是它们已分化为雌性和雄性个体,要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生成子代个体。这种生殖过程虽然复杂的多,但父系与母系的遗传信息是分别由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带给子代的。任何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必然要衰老、死亡。一切生物都是通过生殖或自我复制延续种系的。所以生殖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都不能长期存在,他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生命得以延续。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上的相似便是遗传的结果。而亲子之间的差异现象由变异导致。而生物从约38亿年前至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便是进化的结果。 (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特征 1.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2.哪些细胞器为膜性结构?哪些细胞器为非膜性结构? 3.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彼此靠什么键连接? 4. 蛋白质的主要作用?分类(根据组成成分)? 5. DNA的基本结构成份是什么?彼此靠什么键连接? 6. 叙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7. 比较DNA和RNA在组成、结构上的不同。 8. 比较三类RNA的结构与功能 9. 从两种细菌中各自分离出DNA来,测得其中一种DNA的A含量(占总碱基克分子)是32%,另一种为17%,问①这两种细菌的DNA中A、T、C、G 含量各是多少?②二菌之一生长在64?C的环境中,是哪一种细菌?为什么? 10. 现有150个dNTP(脱氧核苷酸)组成一段DNA,其中dATP是35个。问①这一段DNA有多长?可构成多少个螺旋?②DNA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由多少个氢键来维系?③如果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代表一个密码子决定某一氨基酸,由这一DNA中的一条(反编码)链转录成的mRNA(包含一个起始密码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可指导合成多少肽的多肽链? 11. 某一生物中测得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上的DNA长度包含140个碱基对(bp),而连接部的DNA长度为210.8A?,问:①由两个核小体的核心颗粒和它们之间的一个连接部组成的DNA总长度是多少?②这一段DNA可编码一个蛋白

质,由它转录形成的mRNA可包含多少个密码子?合成多少肽的多肽链?12.膜蛋白的种类?各自的功能? 13.细胞膜上的糖类以何种形式存在?糖类有哪些作用? 14.简述或图示流动镶嵌模型,并说明各组分的功能。 15.细胞膜主动运输有几种方式? 16. 协同运输可分哪两类? 17.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 18. 举例说明哪些物质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 19. 胞吞(内吞)作用可以分为哪三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20. 什么叫膜受体?简述膜受体的结构。 21. 比较膜受体和胞内受体的区别。 22. 简述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及作用方式。 23. 内膜系统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24. 比较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 25. 论述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绘制简图)与功能。 26. 溶酶体内含有哪种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7. 论述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8. 溶酶体的膜具有什么特性? 29. 溶酶体是如何产生的? 30. 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 31. 核糖体的结构、功能与分类? 32. 核糖体上有哪些重要的活性部位? 33. 迅速生长的细胞中,内源性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细胞器是 什么? 34. 胰腺细胞、肿瘤细胞和胚胎细胞中ER(内质网)和Ri(核糖体)的特点? 35. 在一个分泌糖蛋白旺盛的细胞中,哪些细胞器含量丰富或功能旺盛?它们

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

绪论 一.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核酸)和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 3.区分应激性和适应性,分别举例 二.生物学的发展(3个阶段) 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的建立,《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 2.实验生物学阶段(遗传定律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提出) 3.分子生物学阶段(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微观: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方面,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和规律医学: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农业:转移抗病毒基因,导入生长激素基因,两系法杂交水稻,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 能源与环保:新型汽车燃料,超级菌 2.宏观:生态学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 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最高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么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6种?无机化合物2种,有机化合物4种 2.哪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最大?哪种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比例最大? 3.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注意理解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样 4.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内。无机盐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当生物体缺少了Mg2+、Fe2+、Ca2+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5.糖类的作用?组成元素有哪些?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6.13页的表格熟记,区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动物具有的 7.脂类的组成元素?分类,以及作用 8.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通式如何表示,每个基团的中文名称如何书写 9.脱水缩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肽键如何表示?什么叫二肽,多肽?10.蛋白质的多样性指什么?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 11.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参见练习册 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一个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类以及分类依据是什么? 13.DNA与RNA的中文全称以及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

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有

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有: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严整的结构),都有新陈代谢,都有应激性,都有生长、发育、生殖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适应一定和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基本区别,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发展的两个方向是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其中微观方面已经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大量元素:C、H、O、N、P、S、K、Ca等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Mo等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统一的: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他们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内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有生命物质,它分化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活细胞内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水,干细胞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无机盐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就会抽搐。 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体现生命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单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动物特有的糖是半乳糖(单糖)、乳糖(二糖)、糖元(三糖),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单糖)、蔗糖、麦芽糖(二糖)淀粉、纤维素(多糖),动物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元,植物最重要的多糖是淀粉、纤维素,动物、植物共有的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固醇,脂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类脂、固醇3种。 有机物元素组成功能 糖类C、H、O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质C、H、O(N、P)注:脂肪只含C、H、O 脂质中的脂肪主要是生命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此外,动物体内的脂肪还具有保温、减少摩擦和缓冲压力作用;类脂中的磷脂是生物膜成分;固醇类物质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殖 蛋白质C、H、O、N(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具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核酸C、H、O、N、P 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通式,某蛋白质分子有氨基酸n个,由x 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问在形成此蛋白质过程中脱水数目和肽键数目:n -x (氨基酸的数目—肽链的数目=肽键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是128n-18(n-x),蛋白质的特性由哪些方面的不同引起:氨基酸是种类不同,数目多、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差别大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肯定含N的化合物有蛋白质、核酸等,另外固醇也含N,肯定含P的化合物有磷脂、核酸、ATP等,只含C、H、O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 还原性的糖遇斐林试剂(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注: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再使用。脂肪遇苏丹3染成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变成紫色。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除病毒外,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酵母菌、霉菌类、衣藻、蘑菇类属于真核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没有高等细胞器。细胞膜是单层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机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具

第一章 生理学概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兴奋性与阈强度的概念和关系,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和意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熟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反馈的类型及意义。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知识要点 一、生理学简介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生物体的功能活动规律 (2)生物体:也称为机体,是指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包括一切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学习生理学的意义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及其他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掌握基本的生理学知识,能为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助产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做必要的准备。 只有全面掌握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规律,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疾病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深入地学习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理论和技能,进而提出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护理病人的相关措施,以保障人群的健康,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生命的质量。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急性动物实验/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在体实验生理学实验慢性动物实验人体实验 4。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具有如下三个水平,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缺一不可。 整体水平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指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具有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等。这些特征是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根本区别。 1。新陈代谢 (1)概念: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 程,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 相对方面。 (2)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新陈代谢。 的基础上实现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随之终结。 2。兴奋性 (1)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环境变化。刺激的种类按其性质主要分为:①物 理性刺激;②化学性刺激;③生物性刺激;④社会心理性刺激 (3)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兴 奋和抑制。 (4)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足够的刺激强度,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