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的制备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7
硝酸钾溶液制备和使用技巧详解硝酸钾(化学式:KNO3),又称钾硝,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科研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硝酸钾溶液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技巧。
一、硝酸钾溶液的制备方法硝酸钾溶液的制备主要通过溶解固体硝酸钾于溶剂中而得到。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1.1. 饱和溶液制备法饱和溶液制备法是制备硝酸钾溶液的常用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如下:1. 将所需量的固体硝酸钾称取,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
2. 用玻璃杯或烧杯搅拌溶解,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3. 在搅拌的同时,逐渐加入硝酸钾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此时,溶液中已达到饱和。
4. 将溶液倒入蓄水瓶中,并标明浓度及配制日期。
1.2. 稀释法制备稀释法是制备低浓度硝酸钾溶液的有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先准备高浓度硝酸钾溶液,通常为饱和溶液。
2. 称取所需体积的高浓度溶液,并注入容量瓶中。
3. 用蒸馏水缓慢稀释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确保溶液达到目标浓度后,使用滴定管或移液管转移到使用容器中。
二、硝酸钾溶液的使用技巧2.1. 农业领域的应用硝酸钾溶液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肥料制备和土壤调理。
以下是一些使用技巧:1. 肥料配制:硝酸钾溶液可作为氮、钾肥料的源头。
通过与其他肥料混合使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2. 作物施肥:硝酸钾溶液可通过灌溉、叶面喷施等方式施用于作物,有效补充作物的氮、钾元素,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3. 病虫害防治:硝酸钾溶液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可用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2. 工业领域的应用硝酸钾溶液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火药、炸药、火焰喷射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技巧:1. 火药制备:硝酸钾溶液是火药的重要组分之一。
根据需要的火药类型,可以通过调整硝酸钾溶液的浓度和配比,来满足不同的爆炸能力需求。
2. 焊接工艺:硝酸钾溶液可用于焊接过程中的磨光和清洗工作。
实验4-2 硝酸钾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硝酸钾的制备方法;2.了解硝酸钾的性质、用途及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火药、玻璃、陶瓷等行业。
硝酸钾可由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AgNO3 + KCl → AgCl↓ + KNO3在反应中,硝酸银和氯化钾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
反应产物通过过滤或沉淀法得到。
三、实验仪器:蒸馏装置、滴液漏斗、pH计、电热板、磁力搅拌器、量筒、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布、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向滴液瓶中加入50 mL的硝酸银溶液(0.1 M),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
3.将硝酸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70-80℃,搅拌均匀。
4.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同时用pH计监测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7左右。
5.溶液放置冷却,产生白色沉淀,用布包在试管中,等沉淀全部收集到试管中。
6.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使其纯净。
7.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8.称取干燥的硝酸钾,记录其质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在试验中要戴上防护镜、手套等,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误吸、误食。
2.配制溶液时,应按照比例加入试剂,静置后再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避免加入过量的试剂。
3.滴加氯化钾溶液时,不能一次性加入,要逐滴滴加,同时用pH计控制反应的酸碱度。
4.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能滞留在实验室内,要及时排除。
6.干燥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反应产物的结晶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中,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反应方程式为:根据反应比例计算,本实验中应加入19.84 g氯化钾溶液(0.1 M)才能使硝酸银被完全反应。
实验中可得硝酸钾质量应为14.84 g,实际称取得硝酸钾质量与理论值相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氯化银和其他杂质和因为干燥时间太长导致反应产物失重等因素影响,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更加细心和谨慎。
硝酸钾生产工艺流程硝酸钾(化学式KNO3),常用于火药、肥料和医药工业中。
下面是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阶段:从矿石中提取硝酸钙和氯化钾作为原料。
硝酸钙可以通过硝酸镁和氯化钙反应得到。
氯化钾可以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钾反应得到。
原料准备结束后,将它们分别粉碎和筛分。
2. 硝酸钾的制备:(1)硝酸钙与氯化钾反应:将粉末状的硝酸钙和氯化钾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并通过加热使之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冷水冲洗反应体,将产生的硝酸钾晶体分离出来。
(2)氯化钠与硝酸钾反应:将粉末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在适量的水中加热溶解并搅拌均匀。
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硝酸钾会逐渐沉淀下来。
反应结束后,用冷水冲洗反应体,将产生的硝酸钾晶体分离出来。
3. 晶体分离与过滤:将产生的硝酸钾晶体收集起来,并且用热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然后用过滤器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 结晶与干燥:将硝酸钾晶体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结晶过程。
随着水分的慢慢蒸发,硝酸钾晶体的数目逐渐增加,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最后,将结晶的硝酸钾晶体放在干燥室中,用于将晶体中剩余的水蒸发掉。
5. 包装与存储:将加工好的硝酸钾晶体进行包装。
通常使用塑料袋或玻璃瓶作为包装材料,以防止潮湿和外界物质的污染。
然后将包装好的硝酸钾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确保其质量和保存时间。
通过以上的生产工艺流程,硝酸钾可以被有效地制备出来。
这个过程确保了硝酸钾的纯度和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原料来源,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同时,工艺流程中的环保措施,如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也应被重视。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原理。
2. 掌握利用不同温度下盐类溶解度差异制备硝酸钾的方法。
3. 学习结晶和重结晶的一般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原理是利用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和硝酸钾在高温和低温下溶解度的差异。
具体反应如下:NaNO3 + KCl → NaCl + KNO3在高温下,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较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在高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溶解,冷却后硝酸钾会从溶液中析出。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分离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11g NaNO3和15g KCl,置于烧杯中。
2. 加入约17.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将烧杯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保持溶液微沸状态,直至溶液体积浓缩至约10mL。
4. 关闭酒精灯,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5. 观察溶液中是否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如有,则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晶体充分析出。
6.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滤液中含有硝酸钾晶体。
7.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直至滤液浓缩至干燥。
8. 将蒸发皿置于烘箱中,烤干硝酸钾晶体,得到纯净的硝酸钾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转化法制备硝酸钾,得到了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使硝酸钾晶体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过滤速度,避免滤液温度降低过快,影响晶体析出。
在蒸发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溶液过度浓缩导致晶体烧焦。
六、注意事项1. 在溶解过程中,注意搅拌速度,避免产生气泡。
2. 在加热过程中,注意溶液温度,避免过热导致晶体烧焦。
3.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过滤速度,避免滤液温度降低过快。
4. 在蒸发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溶液过度浓缩。
硝酸钾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掌握硝酸盐的制备和操作技巧,了解反应的条件和原理。
实验原理:
硝酸钾(KN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火药、肥料等。
硝酸钾可以通过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钾、蒸馏水等。
2. 将适量的氢氧化钾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氢氧化钾溶液。
3. 将适量的硝酸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硝酸溶液。
4. 将制备好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加入硝酸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
5. 反应进行后,反应体系会产生热,因此需要用冷却设备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以确保反应进行顺利。
6. 在反应结束后,可以用滤纸对反应体系进行过滤,得到固体产物硝酸钾。
7. 对产物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无水硝酸钾。
实验结果: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得到了固体产物硝酸钾。
实验讨论:
硝酸钾制备实验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通过硝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反应得到硝酸钾。
反应进行时需要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以确保反应进行顺利。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实验结论: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成功制备了硝酸钾,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并且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硝酸钾的化学方程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用于肥料、火药和炸药的制造。
它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硝酸钾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硝酸钾有关的化学方程。
一、硝酸钾的制备反应硝酸钾可以通过硝酸和钾盐反应得到。
例如,硝酸和氧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NO3 + K2O → 2KNO3二、硝酸钾的分解反应硝酸钾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硝酸盐。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NO3 → 2KNO2 + O2三、硝酸钾与硫酸反应硝酸钾和硫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钾。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H2SO4 → HNO3 + KHSO4四、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硝酸钾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钾和硝酸钠。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NaOH → KOH + NaNO3五、硝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硝酸钾和氯化钙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钾和硝酸钙。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CaCl2 → KCl + Ca(NO3)2六、硝酸钾与氯化银反应硝酸钾和氯化银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钾和硝酸银。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AgCl → KCl + AgNO3七、硝酸钾与硫酸铜反应硝酸钾和硫酸铜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钾和硝酸铜。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CuSO4 → K2SO4 + Cu(NO3)2八、硝酸钾与硫酸钾反应硝酸钾和硫酸钾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钾和硝酸钾。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K2SO4 → 2KNO3 + SO2九、硝酸钾与盐酸反应硝酸钾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硝酸和氯化钾。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NO3 + HCl → HNO3 + KCl十、硝酸钾与碳反应硝酸钾和碳反应可以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碳酸钾。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NO3 + 3C → N2 + 3CO2 + 2K2CO3总结:硝酸钾的化学方程式涉及了其制备、分解以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硝酸钾合成方法宝子,今天咱来唠唠硝酸钾的合成方法哈。
硝酸钾合成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利用硝酸钠和氯化钾来制取。
这就像是一场化学的“换伴舞”呢。
把硝酸钠和氯化钾放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就会发生反应。
这两种物质就开始互相交换自己的“小伙伴”,最后就生成了硝酸钾和氯化钠。
不过这个过程可没那么简单随意哦,就像跳舞得遵循舞步一样,反应也得有合适的温度、浓度等条件呢。
还有一种方法是从天然的硝石矿里提取硝酸钾。
你想啊,大自然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化学仓库。
硝石矿里就含有硝酸钾呢。
人们会先把硝石矿开采出来,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纯操作。
这个提纯就像是从一堆宝贝里把最闪亮的那颗挑出来。
要把里面的杂质一点点去掉,让硝酸钾变得更纯净。
这个过程可能会用到溶解、过滤、结晶这些操作。
先把硝石矿溶解在水里,那些不想要的杂质就可以通过过滤去掉啦,然后再让溶液结晶,硝酸钾就会以晶体的形式出现,就像变魔术一样呢。
另外呢,在实验室里,还可以用硝酸和氢氧化钾来合成硝酸钾。
硝酸那可是个很厉害的家伙,酸性很强呢。
氢氧化钾也是个有个性的碱。
当它们俩相遇的时候,就会发生中和反应。
这个反应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同的人互相磨合,最后中和成了硝酸钾和水。
不过在实验室做这个反应的时候,可得小心谨慎哦,毕竟硝酸和氢氧化钾都不是好惹的,要按照安全规范来操作。
硝酸钾的合成方法各有各的妙处,不管是从原料的选择,还是反应的条件和过程,都像是化学世界里独特的故事。
每一种方法都凝聚着化学家们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呢。
希望我这么一唠,你对硝酸钾的合成方法有了更有趣的认识呀。
硝酸钾的分子式硝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为KNO3,常用作肥料、烟火、火柴等制剂的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硝酸钾的分子式、性质、制备、用途等相关知识。
硝酸钾的分子式为KNO3,它由一个钾离子K+和一个硝酸根离子NO3-组成。
硝酸钾的化学式中的K代表钾元素,它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一族,具有单价+1的化合价。
而NO3-则是硝酸根离子,由一个中心硝基NO3和三个氧原子组成,其中N的化合价为+5,O的化合价为-2。
硝酸钾分子中的K与NO3-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属于离子化合物。
二、硝酸钾的物理性质1. 外观:硝酸钾为白色晶体,呈立方晶系。
2. 密度:硝酸钾的密度为2.11 g/cm³。
3. 熔点:硝酸钾的熔点为334°C。
4. 溶解性:硝酸钾在水中易于溶解,1克硝酸钾可在20℃下溶解于2.8毫升水中。
5. 味道:硝酸钾味甜,略带咸味。
三、硝酸钾的制备方法1. 从硝石中制备:将硝石和煤灰混合,加热熔融,冷却后得到硝酸钾。
硝石是硝酸钾的天然矿物,主要产地为智利和印度。
2. 从氯化钾和硝酸中制备:将氯化钾和硝酸按一定摩尔比例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盐酸。
反应方程式为KCl+HNO3→KNO3+HCl。
四、硝酸钾的用途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以下领域:1. 肥料:硝酸钾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可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烟火和烟花:硝酸钾是烟花和烟火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增加色彩和火花的亮度。
3. 火柴: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火柴头添料,可提高火柴头的火力和火势。
4. 医药:硝酸钾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肺病、急性风湿热等疾病。
5. 其他工业:硝酸钾可用于制备石墨炸药、雷管、火药、玻璃和橡胶等产品。
综上所述,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用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进步,硝酸钾的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扩大和深化。
硝酸钾生产工艺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肥、火药、玻璃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硝酸钾的生产工艺。
硝酸钾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化工法和矿物法两种方法。
以化工法为例,以下是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
硝酸钾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硝酸和氯化钾。
需要选择纯度较高的氯化钾作为原料。
同时,还需准备一定量的水和硫酸作为反应时的溶液和催化剂。
其次,硫酸与硝酸反应。
将一定量的硝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并将溶液加热,开启加热系统。
加热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通常在80-100℃之间。
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反应的进行,起到促进配平的作用。
然后,氯化钾的加入。
等到硝酸与硫酸反应完毕后,将预先准备好的氯化钾加入到反应釜中,并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接下来,结晶。
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使溶液缓慢冷却。
在适当的温度下,硝酸钾结晶会逐渐形成。
结晶过程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搅拌的强度,以保证结晶的质量和颗粒度。
最后,分离和干燥。
由于硝酸钾的密度较高,可以通过分离设备将其和溶液分离。
分离后的硝酸钾晶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采用高温的烘干设备,将晶体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脱水,得到干燥后的硝酸钾。
以上就是硝酸钾的生产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配比等因素,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同时,还需要对废水和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涉及原料准备、反应、结晶、分离和干燥等环节。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硝酸钾产品,满足各个行业的需求。
硝酸钾工艺流程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火药、炸药、肥料、医药等领域。
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相当成熟。
下面将介绍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硝酸钾的原料准备。
硝酸钾的主要原料是硝酸钠(NaNO3)和钾盐,通常采用硫酸钾(K2SO4)或氯化钾(KCl)作为钾盐。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对原料进行准备,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硝酸钠和钾盐的配比要根据生产工艺确定,通常为1:1。
二、硝酸钾的反应制备。
硝酸钾的生产主要通过硝酸钠和钾盐的双水合物反应制备。
反应式如下:2NaNO3 + K2SO4 → 2KNO3 + Na2SO4。
在反应过程中,硝酸钠和钾盐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钠。
反应温度通常控制在50-70摄氏度之间,反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为2-4小时。
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硝酸钾晶体。
三、硝酸钾的结晶分离。
经过反应制备后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等杂质,需要通过结晶分离的方式进行纯化。
通常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将硝酸钾溶液冷却至低温,硝酸钾晶体逐渐析出并沉淀在容器底部。
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硝酸钾晶体,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成品硝酸钾。
四、硝酸钾的干燥和包装。
经过结晶分离得到的硝酸钾晶体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通常采用加热的方式将水分蒸发掉,使硝酸钾晶体达到一定的干燥度。
干燥后的硝酸钾晶体通过包装机进行包装,通常采用塑料袋或编织袋进行包装,以防止吸湿和污染。
五、硝酸钾的质量检验。
最后对硝酸钾进行质量检验,主要检测硝酸钾的纯度、水分含量、颗粒度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同时对成品硝酸钾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存储和运输。
总结。
硝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制备、结晶分离、干燥和包装、质量检验等环节。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和工艺参数,确保硝酸钾的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
同时,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硝酸钾的生产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从硝酸钾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硝酸钾的生产。
一、硝酸钾的制备方法硝酸钾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硝酸法和盐酸法。
硝酸法是将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然后通过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得到硝酸钾。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或实验室制备。
盐酸法是将氯化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氯化银,然后通过反应得到硝酸钾。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二、硝酸钾的应用领域硝酸钾在农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作为肥料的一种成分。
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硝酸钾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在医药领域,硝酸钾用作某些药物的原料。
例如,硝酸钾可以用于制备硝酸甘油,用于治疗心脏病和血压失调。
硝酸钾还广泛用于化工领域。
它可以用作火药、炸药和火花火工品的重要成分。
硝酸钾的氧化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常用于一些工业反应中。
三、硝酸钾的安全注意事项硝酸钾是一种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的化学品,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硝酸钾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2. 使用硝酸钾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3. 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硝酸钾与易燃物质接触,以免发生意外。
4. 如果不慎吸入硝酸钾的粉尘或气体,应立即远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呼吸,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5. 在处理硝酸钾废液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它的制备方法有硝酸法和盐酸法。
硝酸钾在农业、医药和化工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硝酸钾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造成伤害或环境污染。
通过正确的生产和使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硝酸钾的优点,促进农业发展、医药进步和化工产业的发展。
硝酸钾的制备
硝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
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KCl+ NaNO
3=KNO
3
+NaCl
2.当KCl和NaNO
3
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别,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表2.1.1 四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烧杯 量筒 热过滤漏斗 减压过滤装置 电子天平。
2 试剂 NaNO 3(s)、KCl(s)。
四.操作步骤 操作 现象
解释 称8.5g 硝酸钠、7.5g 氯化
钾
加15mL 水,作记号,加热、搅拌、溶解; 溶解后得
到澄清无
色溶液 由于四种离子组成了四种盐,高温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使盐溶解,首先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来考虑加水量。
从化学计量式知产物氯化钠的生成量为5.9g ,加
热至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9.8g/100g H 2O ,需水
15g ,约相当于15mL 。
小火浓缩至原体积的2/3; 有圆粒状白色晶体生成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5.9g 。
蒸发
浓缩溶液至原体积的2/3时,体系中有水 :15×2/3 =
10mL 。
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39.8g /100g 水,10mL 水中
可溶解氯化钠4g ,故析出氯化钠5.9 - 4 = 1.9g 。
因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1.上述得到的粗KNO3产品重量为:6.7g
2.重结晶后得到的产品重量为:5.00g
分析: 1. KCl + NaNO3= KNO3+ NaCl
75 85 101
59
7.5g 8.5g 10.1g 5 .9g
★最后体积为:(15*2/3+7.5)*3/4=13.1
★母液中留有的硝酸钾: 21.2g/100g*13.1g=2.8g ★(在283k时的KNO
溶解
3
度为21.2g/100g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本实验粗产品的理论产量是:10.1g-2.8g=7.3g
★粗产品的产率为:6.7/7.3*100%=91.8%
2 . 理论重结晶率为:(167g-21.2g)/167g*100%=87.3%
实际重结晶率为:5.0 /6.7*100%=74.6% (在353k时的溶解度为
167g/100g水)
六.问题及思考题
●问题:1.产品的主要杂质是什么?怎样提纯?
答:主要杂质是NaCl,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提纯。
2.能否将除去氯化钠后的滤液直接冷却制取硝酸钾?
答:不能。
滤液直接冷却可以得到较多的硝酸钾,但会混氯化钠,产品纯度下降。
3.考虑在母液中留有硝酸钾,粗略计算本实验实际得到的最高产量。
答:设室温为293K,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则10mL水可溶解硝酸钾3.2g ,氯化钠为3.6g ,则析出硝酸钾为10.1-3.2 = 6.9g ,氯化钠为4-3.6 = 0.4g ,故共析出
7.3g晶体。
10.1-21.2*13.1=7.3g
●思考题:1.怎样利用溶解度的差别从氯化钾,硝酸钠制备硝酸钾?
答:NaCl和NaNO3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从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看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所以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实验成功?
答:在本实验中,热过滤是关键。
因此要使实验成功,先准备好合适的滤纸,加热水浴预热漏斗;加7.5mL水在小烧杯内,盖上小表面皿。
然后溶解盐,蒸发、浓缩。
七.注意事项
1.热蒸发时,为防止因玻棒长而重,烧杯小而轻,以至重心不稳而倾翻烧杯,应选择细玻棒,同时在不搅动溶液时,将玻棒搁在另一烧杯上
2. 若溶液总体积已小于2/3,过滤的准备工作还未做好,则不能过滤,可在烧杯中加水至2/3以上,再蒸发浓缩至2/3后趁热过滤。
3.要控制浓缩程度,蒸发浓缩时,溶液一旦沸腾,火焰要小,只要保持溶液沸腾就行。
烧杯很烫时,可用干净的小手帕或未用过的小抹布折成整齐的长条拿烧杯,以便迅速转移溶液。
趁热过滤的操作一定要迅速、全部转移溶液与晶体,使烧杯中的残余物减到最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4. 趁热过滤失败,不必从头做
起。
只要把滤液、漏斗中的固体全
部回到原来的小烧杯中,加一定量
的水至原记号处,再加热溶解、蒸
发浓缩至2/3,趁热过滤就行。
万一
漏斗中的滤纸与固体分不开,滤纸
也可回到烧杯中,在趁热过滤时与
氯化钠一起除去。
减压过滤
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
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
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1. 吸滤操作:
(1)剪滤纸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
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
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
如滤纸大了,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
若滤纸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
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
(2)贴紧滤纸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
将漏斗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
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
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滤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
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
(3)过滤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
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2/3。
先用玻棒将晶体转移至烧杯底部,再尽量转移到漏斗。
如转移不干净,可加入少量滤瓶中的滤液,一边搅动,一边倾倒,让滤液带出晶体。
继续抽吸直至晶体干燥,可用干净,干燥的瓶塞压晶体,加速其干燥,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体。
晶体是否干燥,有三种方法判断:
a.干燥的晶体不粘玻棒;
b.当1~2min内漏斗颈下无液滴滴下时,可判断已抽吸干燥;
c.用滤纸压在晶体上,滤纸不湿,则表示晶体已干燥。
(4)转移晶体
取出晶体时,用玻棒掀起滤纸的一角,用手取下滤纸,连同晶体放在称量纸上,或倒置漏斗,手握空拳使漏斗颈在拳内,用嘴吹下。
用玻棒取下滤纸上的晶体,但要避免刮下纸屑。
检查漏斗,如漏斗内有晶体,则尽量转移出。
如盛放晶体的称量纸有点湿,则用滤纸压在上面吸干,或转移到两张滤纸中间压干。
如称量纸很湿,则重新过滤,抽吸干燥。
(5)转移滤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将支管朝上,从瓶口倒出滤液,如支管朝下或在水平位置,则转移滤液时,部分滤液会从支管处流出而损失。
注意:支管只用于连接橡皮管,不是溶液出口。
(6) 晶体的洗涤
若要洗涤晶体,则在晶体抽吸干燥后,拔掉橡皮管,加入洗涤液润湿晶体,再微接真空泵橡皮管,让洗涤液慢慢透过全部晶体。
最后接上橡皮管抽吸干燥。
如需洗涤多次,则重复以上操作,洗至达到要求为止。
(7)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的过滤这些溶液会与滤纸作用,而使滤纸破坏。
若过滤后只需要留有溶液,则可用石棉纤维代替滤纸。
将石棉纤维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搅匀,然后倾入布氏漏斗内,减压,使它紧贴在漏斗底部。
过滤前要检查是否有小孔,如有则在小孔上补铺一些石棉纤维,直至无小孔为止。
石棉纤维要铺得均匀,不能太厚。
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
过滤后,沉淀和石棉纤维混在一起,只能弃去。
若过滤后要留用的是沉淀,则用玻璃滤器代替布氏漏斗(强碱不适用)。
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
(8)热过滤当需要除去热、浓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而又不能让溶质析出时,一般采用热过滤。
过滤前把布氏漏斗放在水浴中预热,使热溶液在趁热过滤时,不致于因冷却而在漏斗中析出溶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